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01: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贵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 李再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使命,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这五年,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牢牢把握贵阳发展阶段性特征,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排位前移的良好局面。2006年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从617.24亿元增至1383.07亿元,年均增长14.7%;人均GDP从15731元提高到31712元;财政总收入从157.58亿元增至401.36亿元,年均增长20.6%;一般预算收入从61.58亿元增至187.14亿元,年均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13.36亿元增至1600.59亿元,年均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4.96亿元增至584.33亿元,年均增长2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二)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大幅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达5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一是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呈现投资大、成长快、效益好的局面。规划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其中,升格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3个、省级开发区4个,全市园区的产业承接力不断提升。开工建设了首钢贵钢新特材料、贵州广铝年产80万吨氧化铝及其深加工等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6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50亿元。通过抓存量、扩增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669.65亿元增至1436.62亿元、年均增长15.1%,增加值从228.91亿元增至365.23亿元、年均增长14.3%;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从173.65提高到226.01,工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48%。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推进。发挥省会城市综合优势,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被列入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整体提升南江大峡谷、青岩古镇等9个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等旅游品牌,旅游人数达到5250.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12.3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1%、48.6%。“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品牌效应初显,2011年共举办会展382个,实现综合经济效益7.2亿元。城市金融要素加快聚集,贵阳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贵阳银行,成功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花旗、中信、招商、浦发等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2个村镇银行、43个小额贷款公司、116个融资性担保公司挂牌营业;上市公司发展到13家。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从1494.17亿元、1202.85亿元增至3603.65亿元、3012.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3%、20.2%。改貌货运中心站、石板农产品物流园建成营运,二戈寨物流园、西南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市服务业带动社会就业120多万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2.4%提高到48.3%。三是农业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级累计投入财政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04个,面积101.15万亩,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比重达60%;发展规模养殖基地1960个,畜产品年产量达到24.4万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3家,带动农户10万户,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20%以上。

(三)这五年,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环境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功能配套、要素统筹,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编制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了中心城区控规、重点地区和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77个专业规划以及一市三县城市总规和控规,实现了中心集镇和重点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坚持以路网引领城市发展,“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完成投资330多亿元;市域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5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32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2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9.2%。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把中心城区的客车站搬到金阳客运站和客运东站,花溪大道沿线汽贸市场搬到孟关国际汽贸城,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到石板农产品物流园,城区“内疏外拓”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体育场、观山湖公园、十里河滩湿地公园、筑城广场等城市精品工程投入使用,世纪城、温泉新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初具规模,国际金融中心、花溪大学城、多彩贵州城、城乡规划展览馆等重要城市配套功能项目开工建设。供电、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加快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三创一办”等活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取公交优先、错时上下班、专段号牌管理、尾号限行等综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对违法建筑、非法营运等实施依法整治,对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占道经营实行规范管理,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推进彭家湾、渔安安井等26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了中心城区综合管网入地工程,改造农贸市场177个,建成市政道路913公里。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龙洞堡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开阳港、息烽港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投入县乡交通建设资金51.6亿元,实现县际高速公路通达率90%、通乡油路率100%、通村油路率83%。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10亿元,实施了6大类水利项目,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0.57亩,90%以上的农村人口基本解决饮水困难。完成村庄整治243个,农村危房改造6.72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15口、户用沼气池13.55万口,农村广播电视户通率达90%以上,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这五年,是环境保护从严有力、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的五年。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发展,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青山绿水。组建两湖一库管理局,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审判庭,制定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投入生态补偿资金5亿多元。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森林保卫战”、“除尘降噪”等专项行动,贵阳市民的“三口水缸”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以上,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155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采石迹地恢复,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成功举办三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与联合国气候组织合作开展的“千村计划”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被评为最佳案例之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大批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企业、生态文明学校在城乡涌现,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节能减排试点城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全国十大低碳城市,“生态”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

(五)这五年,是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开放水平持续提高的五年。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推改革、立足提升发展速度促开放,全市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以及农村综合改革。625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核减到93项,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12家市级投融资公司筹集建设资金504亿元,市场化融资取得重大成果;完成国企改革211家,事业单位改制21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共与国内外61个大中城市开通航线80条,与日本惠庭市、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美国沃斯堡市等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更加紧密。进出口总额从11.19亿美元增至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2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0.7亿美元增至2.79亿美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208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2亿元。务实高效、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六)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09.2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81元,年均分别增长11.6%、16.5%;贫困发生率从10.4%下降到7.3%;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到89.1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积极探索“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保障房供给新模式,4.3万户家庭纳入住房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征缴扩面;13万城乡低收入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覆盖率达97.6%,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1.6%、83.8%,城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学区化改革有序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获得“长安杯”,群众安全感从2007年的70.8%上升到84.3%。文化、体育、科技、计生等事业长足发展,全面进步,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中国舞蹈之都、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等称号。在过去五年中,国防教育、宗教、史志、档案、侨务、对台、气象、老 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工青妇等工作全面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先后成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责任等制度,优化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办事,“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来件初始回复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6件、政协提案2517件,2011年满意率均达100%。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务环境不断优化。过去五年,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可喜成就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唱响“主基调”,主攻“主战略”,更好更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为下届政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我们奋力加速、领跑“十二五”。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7.1%、57.1%、23.4%、20.5%、31.7%、37.3%、17%、23.5%,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排位中,位居第1名。全市人民在“十二五”第一棒奋力加速,跑出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一年来,我们协力争先、提振精气神。432万贵阳人民团结协作,46万绿丝带志愿者辛勤付出,广大党员干部奋力拼搏,全力冲刺“三创一办”,凝聚和提振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成功、圆满、精彩地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别贡献奖”;双双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贵州首届国际车展、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投洽会、第五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筑城广场万人迎新活动等成功在贵阳举办。通过节会聚力、活动扬势,塑起城市人文新坐标,提振了贵阳协力争先的精气神。一年来,我们竭力创新、突破新领域。瞄准世界前沿,主攻科技创新,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皓天光电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成功下线,振华年产3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全面达产,中航工业凯阳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试车台点火成功,海信平板模组核心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全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朗玛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上市核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占全省的6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我们积极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实现服务职能下移;组建群众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中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变“中转站”为“终点站”;成立和谐促进会,增强社会矛盾化解合力;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开展“城市绿卡”发放试点工作,让新来这座城市的“客人”享受同城待遇。我们在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突破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一年来,我们致力跨越、奠定新基石。把开局之年作为基础之年,着眼于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完成1600.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实施了总投资44.58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18亿元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9.3亿元的电力基础设施项目、13亿元的通信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硬件基础。完成十大产业园区基础投资215亿元,占园区累计基础投资的87.7%;引进到位产业类项目资金224.74亿元,先后开工建设150个总投资700多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产业基础。投入资金162亿元,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多干利民之事,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筑牢民生网底,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保障基础。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确立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这是一条最根本的经验!

总结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转型速度不快,高新技术支撑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发展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综合带动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为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坚实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努力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筑单位,向驻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贵阳建设与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贵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攻坚期和加速期,是贵阳全面发力、奋力攀高、阔步领跑的黄金期和关键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黔中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等重大战略机遇,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努力铸就贵阳发展新辉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继续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提 振信心、提升动力、提质转型、提速发展,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态文明城市,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目标(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战略重点:坚持六大发展,构建六大体系。(一)坚持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经济生态体系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生态低碳城市等目标,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理念,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引擎,采取最严格的手段保护生态、用科学的方式推进生产、用绿色的理念倡导消费,正确处理“转”与“赶”、“好”与“快”以及提速增量与降耗减排三大关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联动、市场需求带动、政策扶持推动,集聚综合要素,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构建以生态从严保护、资源深度开发、生产清洁低碳、产业升级高效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支撑、绿色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体系,推进绿色经济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竞争力。通过五年努力,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3000亿元、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7%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8%;单位GDP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4%。

(二)坚持统筹发展,构建宜居城镇生态体系

按照“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和“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从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出发,超前谋划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三区五城五带”(贵安新区、双龙新区、北部新区;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北部工业新城;二环四路城市带、贵阳至遵义城市带、贵阳至安顺城市带、贵阳至毕节城市带、贵阳至凯里及都匀城市带),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增强省会城市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以城带乡、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着力在空间形态、交通构架、服务网络、产业布局、政策创新等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构建空间优化、要素聚集、产业发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活舒适、文明安全、人文和谐的宜居城镇体系,推进宜居城镇生态建设,使城镇让生活更加美好。通过五年努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8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镇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9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5%以上;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率达到80%以上,中 心村村庄整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45%,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0%。

(三)坚持包容发展,构建自强文化生态体系

有容乃大,自强则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阳当自强”正奏响最强音。这种自强来自奋勇攀高的进取心,来自敢打敢拼的自信心,来自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围绕建设全国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区的目标,坚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包容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强基、文化惠民、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文化诚信和文化人才“六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多样性文化和谐共生、原生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特色,以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核心,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知”与“行”的内涵,推进自强文化生态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通过五年努力,市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100%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覆盖100%行政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覆盖100%乡镇,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

(四)坚持持续发展,构建友好自然生态体系

注重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理念建设生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敬畏自然,更加尊重自然,更加善待自然,深入实施治水、护林、净气、保土工程,大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对资源实行有序开发、有偿利用,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加快构建以水生态、林业生态、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系统为支撑,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可持续自然生态体系,推进友好自然生态建设,让我们生存的家园更加美丽。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控制在Ⅱ类以上,二级保护区水质控制在Ⅲ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稳定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

(五)坚持共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生态体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文化生活大众化、社会保障普惠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创新化、社会关怀人文化,着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业有其岗、保障完善、管理有序的和谐社会体系,加快和谐社会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加阳光、更加幸福。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6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9000元、18000元,农村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8%以上,每千人医生数超过3人,大学入学率超过20%;群众安全感超过90%,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到93左右。

(六)坚持改革发展,构建协调政治生态体系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和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大胆改革和摒弃不适宜“两加一推”主基调、不符合“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不适应“一先二超一 提升”总目标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快提升政府系统的发展创造力、干事凝聚力、决策公信力、工作执行力和队伍战斗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廉洁从政,积极营造保护创新者、支持改革者、鼓励发展者、宽容失误者,和衷共济、共同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构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公正透明、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行政服务体系,促进协调政治生态建设,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一报告两评议”群众测评满意率逐年提高;破坏投资环境案件和公务员队伍违纪违法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起主攻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7%(一产增长6%,二产增长20.6%,三产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为突破口,按照“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要求,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突出八大重点、实现八个新突破:

(一)以投资拉动为重点,在发展速度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主渠道、作为拉动增长的主抓手,下大力抓项目、增投资、提速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0亿元。一是超前谋划项目。紧盯国家投资走向和市场经济走势,特别是国发〔2012〕2号文件中明确的发展定位、战略重点、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加大项目规划编制力度,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做深做实基础性工作,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使项目库动态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坚持内外结合,一方面全力以赴争取上级项目投入,力争更多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发展盘子,确保国家、省属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一方面全方位推进对外招商,突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现有产业中的上下游延伸和横向配套项目,关联度高的新业态项目”三个重点,坚持“亩均投资强度不高的项目不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签,圈地项目不签”三条原则,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引进市外资金增长30%以上。三是高效服务项目。坚持重大项目领导挂牌服务,做到项目审批不到位不放松、不按期开工不放松、不按进度推进不放松、不按要求投入使用不放松。全力破解用地问题。通过向上争取指标和点供直供政策、盘活土地存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山地整治、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合理利用废弃矿山采空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多种措施,提高用地效率,把握用地节奏,缓解用地矛盾。全力破解融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聚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强银企合作,扩大金融机构直接融资规模,并优化向农业产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投向结构;积极引导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助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力争市级投融资公司基本调整为一般类公司客户,通过发债、信托、中 期票据等方式提升融资能力;充分利用资源、资产、资本、技术、服务、预期收益等要素激活融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广泛地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推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氛围。四是快速推进项目。重点抓好总投资3834.6亿元的173个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616亿元。积极配合做好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开工贵阳至惠水、清镇至黔西、厦蓉高速清镇至织金段等高速公路项目。继续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成都、重庆、长沙、昆明等快速铁路建设和龙洞堡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轨道、市域快速铁路、开阳港、息烽港、渔洞峡水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首钢贵钢新特材料、奇瑞贵阳客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4亿元、工业投资840亿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0%和34%,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效益。

(二)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在工业做大做强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团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的要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突出产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运行调度、增强要素保障、注重资源整合,通过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达到1800亿元。一是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聚集力和配套力。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承接工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完善供能站、供能管道、供水管网、电力、通信、标准厂房等基本要素,加快金石产业园中广线等各园区进出路网建设,提高企业入驻条件,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30亿元,产业投资310亿元,力争十大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区调位规划申报工作,力争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息烽循环经济工业园、清镇工业园、修文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其它园区向省级产业园区升级。二是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扩能,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抢抓“织金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煤化工产业带,清镇黔西织金煤电铝、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的机遇,以推进煤电钢、煤电磷、煤电铝、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全面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主导产品本地配套率,促进多产业共生耦合、聚集发展。积极争取开工建设息烽至金沙、清镇至黔西等能源通道项目,积极推进直供电试点,努力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确保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100个已开工项目投产、100个已投产项目达产),使装备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现代制药、特色食品、烟草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完成产值1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以上。下大力气培育龙头企业和全国性、国际性品牌,新增2户产值上100亿元企业、10户产值上10亿元企业,培育50户高成长性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紧盯高端领域和产业发展瓶颈,引进或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打造3—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大力引进和培养行业领军人才、核心专家、特殊专业技术人才,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优越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支持政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切实抓好中航工业贵阳产业基地、南车集团贵阳新产业基地、振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雅洛科技等项目建设,促进皓天光电LED蓝宝石衬底材料(一期)、时代沃顿复合反渗透膜等项目达产增效。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引进知名IT企业、数据中心落地贵阳,推进“慧谷”项目的规划实施。千方 百计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光伏产品、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三)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用世界眼光的高度规划城市、用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城市、用贵阳特色的要求塑造城市,加快提升城市辐射力、承载力、服务力和形象力。一是突出城市辐射力的提升,加快规划建设“三区五城五带”。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引擎功能,高标准完成“三区五城五带”的战略策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编制路网、给排水、绿地、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环境标准等专项规划。坚持“市统筹、区为主、同标准、快建设”原则,切实抓好土地收储、拆迁安置、融资保障、依法控违拆违等工作,强力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启动建设白云至修文、贵阳至遵义城市带主干道一期工程以及党武至湖潮、龙洞堡至龙里等城市干道,建成金阳至清镇市政干道,通过路网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动“一市三县”同城化发展,不断实现黔中经济区城市群之间的高效连接。二是突出城市承载力的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成盐沙路、富源南路、东站路一期工程、桐荫北路建设;实施主城区路网加密工程,畅通“微循环”;加快市域快速铁路和轨道1号线建设,做好后续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地下人防通道工程,建设一批人行过街天桥,合理分解人车出行。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加快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接污管网、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2座、公厕15座;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启动物联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用新兴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创新型智慧城市。优化提升主城区。按照“规划一片,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的要求,启动金桥地块、九华大院地块、白金片区、东山片区、公园路片区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城市中心区发展“飞地工业经济”,支持城区现有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工进商”;引导主城区建材、家具等大型市场向二环四路城市带周边疏解布局;大力实施城区综合整治,打造文明示范小区,实现城区环境点面结合,整体提升。三是突出城市服务力的提升,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继续推进客运站、货运站和公交专用道、停车场建设,优化公交站点,完善道路交通智能监控指挥系统,加大对交通堵点乱点和非法营运整治力度,进一步缓解“出行难、公交难、打车难、停车难”现状。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和市民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山体公园建设,充分发挥筑城广场“城市客厅”的功能作用。抓好奥特莱斯、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苏宁广场、贵州文化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在城市新聚集区引驻一批大型超市、连锁店,提升城市商、住、娱、购等综合功能。切实增强金阳新区综合要素组配力和现代产业服务功能,致力打造市级文化体育中心、西南商业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加快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新城。四是突出城市形象力的提升,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重点打好“饮用水源地、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小区院落、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公共广场、公共厕所”八大整治战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亮化、宁静、畅通、文明、安全”八大工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向管精、管实、管长效转变。进一步加强城市品牌营销,提升对外形象,让贵阳成为更加美丽的生态宜居之城、吸金创业之地。

(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就业的最大容纳器、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贵阳气候、文化、环境、区位等综合优势,着力在提升速度、优化结构、丰富业态上下功夫,促进现代服务业大突破、大提高、大发展。一是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围绕打造“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功能。有序规划建设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加快多彩贵州城、南明河城市流域旅游文化街区、清镇国际旅游休闲体育度假区、美食文化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天河潭、青岩古镇、南江大峡谷、桃源河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精心打造“爽爽贵阳”交响音乐会、息烽红色记忆等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新开2—3条国内航线、1—2条国际航线或加密航班。通过发挥集散功能,聚集省内及周边知名旅游产品的联动效应,精心策划、高端展示,筹办好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中超足球联赛以及避暑季、温泉季等系列活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30%。二是推进会展业大发展。以建设中国夏季会展名城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会展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为方向,提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国际酒类博览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会展品牌影响力,完善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服务功能,抓好新的会展资源开发,力争举办100个以上大型展会,促进会展与产业互动融合,实现展会综合经济效益9亿元以上。三是促进金融业大发展。加快推进城市金融要素的聚集,在现有27家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实现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驻筑分支机构挂牌开业。加快推进贵阳银行上市和跨区域经营,支持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入驻。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激活民间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四是促进商贸物流业大发展。用好用活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政策,加快打造西部区域物流中心。重点推进改貌、清镇、扎佐、息烽九寨物流园区和龙洞堡空港物流中心、花溪工业商贸物流园等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加快中大国际、保利国际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优化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业态组合。支持星力、国贸等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打造商业“航母”;支持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和酒类、茶叶交易市场。五是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适应新型业态多样化发展需求,积极支持和加快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医疗服务、物联网以及研发设计、检测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省会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能级。

(五)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农业向工业转换;以城镇化统筹农村,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化;以市场化引导农民,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产业 调整,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立足农民、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在农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设山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布局、集中连片规划、整乡整片推进,集约化发展肉、禽、蛋、奶等现代生态畜牧业,规模化种植蔬菜、果树、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在“三环”以内全面取消传统农作物种植,全市新增经济作物40万亩,粮经比由4:6调整到3:7。强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老干妈、黔五福、好一多等农业龙头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带动农户5万户、发展基地10万亩,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区长负责制,发展万亩蔬菜专业乡镇(村)12个,建设蔬菜标准示范园20个,完成蔬菜播面155万亩(次)。二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着力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完成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3万亩,加快推进息烽两岔河等5座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花溪红岩、开阳那卡河等中型水库和乌当金家箐、清镇席关等7座小型骨干水库工程,完成修文后洞等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青岩河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新增解决农村23.67万人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完成清洁小流域治理试点6平方公里。因地制宜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建立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切实发挥气象保障功能。三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着力点,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完成73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实施农村“通畅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建串户路1000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和通班车率分别达到84.5%、87%。整合资金,在高速(高等级)公路沿线,园区景区周边打造30个产业型、商贸服务型、旅游观光型特色小城镇,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小城镇承接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功能。纵深推进村庄综合整治,使全市33%的村庄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特色明显”的基本标准。加快学校、医院、公共交通、文化设施、健身场所、电力、通信、燃气、超市、路灯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向小城镇覆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不断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城化待遇。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扎实开展“改革开放年”活动,借外力、聚内力、增活力,形成创业、创新、创优的社会环境。一是全力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税制改革、结构性减税方案,加强财源培育,优化收支结构,强化财政资金监管,逐步推行财政绩效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一市三县。创新区、市、县目标管理方式,将增比进位与干部年度目标、领导班子责任目标考核挂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完善投融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融资体系。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国有产权集中化管理,健全财务监督、经营预算、产权监管和业绩考核“四大”体系,促进国有企业减数、提质、扩能,发挥国有资本服务政府主导战略和中心任务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工作,扩大联合审批覆盖面,努力做到审批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科学管水、治水、调水、用水。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业农村发展融资有效担保物试点工作。二是全面放活,推进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加快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在放宽、放活、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一视同仁,非禁即入”的原则,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土地开发等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城市商业银行6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扎实开展“3个20万”创业工程,扶持5000户(五年扶持2.5万户)小型微型企业,催生、壮大市场主体,做活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力争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20亿元,增长34%。一市三县要勇立潮头,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当好排头兵。三是加快开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有效地发挥全省对外开放制高点的引领作用。积极申报成立碳汇交易市场,加快区域对外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贵阳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小河航天高新技术出口基地等建设,支持25家进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做大做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0亿美元。以更大的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900亿元。

(七)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良好的生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继续实施以“两湖三库一河”为重点的治水工程、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将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城市生活和发展之中。启动雅关片区等综合改造项目,拓宽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和处理系统覆盖面,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进一步美化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申报“两湖三库”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强化建设工地二次扬尘治理,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推进文明工地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农村清洁工程20个,建设大中型沼气池30个。建成废旧电子拆解中心和废旧金属市场。二是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重点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加大对次生林、坡耕地的改造,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经果林等经济效益好的林种,在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增营造林(草)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加强森林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6‰、3‰以内。加强城区绿化建设,科学优化黔灵山、东山等城市山体林种结构和生物种群结构。启动实施环城高速公路、二环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景观改造工程,打造一批高品位生态路、景观路,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形成环、带、线、点四位一体的城市绿化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市级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鼓励企业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查重处无证排污。在城市建设、企业生产、家庭生活中推广运 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抓好联和能源年产300万吨水煤浆项目建设,在十大产业园区、煤化企业、大型房开项目率先推广使用。探索建立梯度用水价格机制,用市场手段调节用水。实施公交车清洁能源应用等14个低碳交通试点项目,增加新能源客运车辆。

(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和谐贵阳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普惠于民,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市级财政民生支出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是推进文化生活大众化。以完善文化阵地、培育时代精神、推进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全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基层文化站(室)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历史古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开工建设市档案馆、市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网络。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深入实施“传统美德弘扬工程”,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创新文化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开工建设影视文化旅游基地、阳明文化产业园、水田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支持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演艺集团、贵阳交响乐团、贵州京剧院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发展,让更多群众受益。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学区化“五统一”改革,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多元化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入园(班)率达55%;对全市民族贫困乡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启动金阳新区普通高中办学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清镇职业教育聚集区建设;加快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设并通过国家升格评估,提升贵阳学院、贵阳职业学院等高校办学质量;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加快发展卫生、体育等事业,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机制;做好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市一医一分院、市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大楼等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化服务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多点建设群众健身活动场所,组团参加全国全省相关体育赛事,支持引进人和中超足球队入驻贵阳。做好奥体中心(一期)开放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优化利益导向机制,坚持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继续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三是推进民生保障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5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3.2万人,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鼓励农民以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民生安全网。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扩面5万人、6万人、4万人、4万人、4万人;深入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实施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60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实施“农超对接”与价调基金补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形成合理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整合资源,捆绑实施,连片推进,打好新一轮扶贫脱贫攻坚战,减少新口径贫困人口16万人,10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抓住中央综治委把我市作为西部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都市样板城市整体推进 的机遇,继续加大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创新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地农民以及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用真心帮助群众,用真情关爱群众,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贩毒等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从严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我们还将集中力量为民办好“十件实事”:(1)新建幼儿园9所、改扩建6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20所,新建高中阶段学校2所、改扩建3所,在城区新增初中阶段学校2所。(2)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万套(5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3)建设10所中心敬老院。(4)对100岁以上、90—99岁、80—89岁老年人分别实行每人每月200元、100元、60元长寿补贴。(5)启动实施10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让1.2万户群众受益。(6)实施城乡“四百”工程,以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小区院落综合整治为重点,打造100个文明示范小区;以便民利民为重点,规划建设100个便民市场(社区生鲜直销点);改造提升100个文明示范村寨;实施100个全民健身工程。(7)实施黔灵湖、小关湖治理工程;实现“两湖三库”

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8)启动建设餐厨废料(潲水)无害化处理厂。(9)加强交通、城管、治安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城区综合管理视频监控点(探头)、监控报警点全覆盖。(10)引进新能源客运车150辆,新增出租车1500辆以上。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办实办好!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继续推进外事侨务、对台、移民、气象、史志、老龄、残疾人、双拥等事业发展,支持国防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做好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殷切期望,按照为民、务实、勤奋、清廉的要求,大力提振创先争优士气、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不断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强化执行,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一是加强学习。时刻把学习作为发展和进步的客观需要,把理论创新作为实践创新的基础,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看、听、思、说、干”的能力,做到“学以明理、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二是解放思想。坚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敢于担当负责,敢于实践创新,自觉实现由线性思维向复合型思维转变、由局部思维向全局思维转变、由滞后思维向超前思维转变、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努力使观念更加开明、视野更加开阔、环境更加开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三是大胆突破。牢固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和“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意识,在工作中迎着矛盾上、顶着压力冲,以更大的魄力“闯”、更强的意识“抢”、更猛的劲头“争”、更足的勇气“拼”,敢于担当、大胆突破,推 进贵阳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

(二)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民本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干部驻村入企进社区活动,做到面对面引导群众、心贴心关心群众、手拉手帮助群众,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始终把服务作为最大的职责。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把服务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心下沉、服务下移,以更合理的层级、更有效的方式、更务实的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是始终把效率作为最直接的目标追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能办必办、能快必快、能优必优,切实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使政府工作在务实高效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发展,在务实高效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三)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各级公务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工作中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三是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强化党和政府内部监督,重视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做到政府的职能在阳光下运行、政府的工作在监督中推进、政府的公信力在民意中提升!

(四)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制度上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公务人员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做到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三是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保障经济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负重拼搏、奋力爬高;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推进跨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光荣使命,在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征程中,燃烧激情、超越自我,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用“贵阳速度”展示“贵阳力量”,用“贵阳精神”提升“贵阳形象”,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二篇:2011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7日在贵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

会议上)

市长 袁 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艰

苦奋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和特大旱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这是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综合竞争力极大提升的五年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2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1.82亿元,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14.2%,比“十五”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创建国以来用5年时间翻番的最快增速。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7.9%、12.2%和16.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从133.15亿元增加到304.64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从49.8亿元增加到136.3亿元,年均增长22.3%,分别比“十五”快1.3、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17.51亿元,年均增长24.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7.9%、9.7%,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从11.36亿美元增加到22.75亿美元,增长1倍。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建制区(市、县)全部进入经济强县行列。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54.07

亿元和2588.73亿元,是2005年末的2.4倍和2.5倍。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我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兰州,在西部省会城市“进位”,部分重要监测指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站在科学发展新的战略起点上。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名列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城市的第4位。

城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由2.59%增加到2.9%,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57个;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成果转化加快的城市创新体系。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0666件、6431件。连续五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称号,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建国60年最具代表性的60个城市之一,排在第36位。

(二)这是工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增速增比、农业做特做优的五年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574.06亿元增加到1058.15亿元,年均增长12.1%。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现代制药、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卷烟与特色食品等五大产业总产值达75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1%;装备制造业、现代制药、磷煤化工、卷烟与特色食品业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3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从88户增加到157户,超10亿元企业从8户增加到12户。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39亿元增加到56.56亿元,年均增长28.1%。聚集发展格局初显。成立10个副县级园区办公室(管委会),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麦架——沙文生态工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八通一平”建设进展顺利,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和贵州百灵苗药工业园等园区加快推进,“十大”园区相继开工50余个项目,入驻企业83户。发展后劲极大增强。工业投资累计达930.89亿元,年均增长20.8%;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贵阳卷烟厂异地搬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航飞机发动机生产线、首钢贵阳特殊钢生产基地等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工业园年产30

万吨硝基复合肥、江苏雨润冷鲜食品加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

服务业长足发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7.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5.9%提高到54.2%。旅游业给力领跑。召开四次旅游发展大会,青岩古镇、南江峡谷、阳明文化园等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成功推出修文野生动物园、开阳十里画廊、泉城五韵等新景点,“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效应凸显。新增国家4A级景区6个,星级以上酒店达到55家,建成和在建五星级酒店达15家,酒店年接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实现由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向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西南旅游服务中心的重大转变,旅游总收入从60.38亿元增加到425.96亿元。“引金入筑”工程取得实效。开工建设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成功引进花旗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银行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银河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以及人寿保险公司等保险、证券公司获批筹建分支机构。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清镇物流园区、西南物流中心、扎佐物流园、二戈寨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启动贵阳(中国)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和五里冲农产品批发市场、花溪大道汽车市场带搬迁,荣获“物流中心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被列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商贸流通业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年均增长18.9%。会展业取得突破。建成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国际会展中心,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医药博览会等成为全国知名会展活动,荣获“中国绿色会议城市”称号,为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夯实基础。软件和动漫产业初具影响。建立数字内容产业园,朗玛科技、青年影视等动漫企业崭露头角,产值年均增长50%以上。

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畜、禽、蛋、奶、果、蔬、花、药、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 一多、三联、台农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达15家;改变鸡蛋、蔬菜内供不足靠外运的状况,市场供应能力能满足每个市民每天一只鸡蛋、一杯牛奶,贵阳花卉、“黔山牌”蔬菜等远销国内外市场,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奶瓶子”极大充实。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持之以恒抓县乡公路改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以及通村公路、串户路、农田基本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这是城市拓展最快、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五年

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城市进入大扩容、大聚集、大跨越的新时期。城建投资累计完成1366.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1.2%,是“十五”时期的2.64倍。坚持规划先行。高

质量完成《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23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由“双中心、多组团”向“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转换。

大手笔推进路网建设支撑城市大扩容。实施“畅通工程”,建成环城高速公路、黔灵山路、甲秀南路、北京西路、机场路、水东路、朝阳洞路、市北路、宅吉路、贵惠路、开发大道、黔江路、珠江路、金朱路、长岭路、观山西路二期等主干道和一批支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贵阳铁路枢纽贵阳南编组站。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成都、昆明、长沙、重庆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建设,加快建设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两路二环”,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以城市综合体为细胞加快城市聚集。建设了世纪金源、香港新世界、保利温泉新城和山水黔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麦架——沙文——扎佐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聚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北拓”;推进高等教育聚集区、花溪湿地公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建设,通过“南延”加快花溪、小河等区域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聚集;加快三马片区物流商贸带、金阳客车站、火车北站等建设,配套观山湖公园、奥体中心、贵阳大剧院、市美术馆、市民健身中心、金阳医院、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建设施,推动盘江煤电、开磷集团等总部大楼的建设,通过“西连”三马片区、清镇市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融合发展,金阳新区人气、商气大幅聚集,初具现代化城区格局。整体启动龙洞堡——小碧——永乐片区建设,抓好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渔安安井十里花滩建设,推进“东扩”建设东部新城和新天组团。

大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相继开展“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整脏治乱”、“四城同创”、“三创一办”等活动。大力推进“数字贵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城市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事件等即时处臵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实施主城区主干道白改黑、环岛改造等工程,建成中华路等13个地下人行通道及一批人行天桥,完成40余公里综合管网入地、人行道整治、房屋立面整治工程。切实抓好城市厕所文明、菜场文明、垃圾文明、无障碍文明,取缔延安路、青云路等夜市,规范占道经营,完成新增出租车及降低出租车起步价、搬迁中心城区客车站等工作,政府投资建设的523个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建成了以25万吨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推开城市主干道机械清扫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完成177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整洁、靓丽、有

序,品位实现大提升。

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城市环境极大改善。累计安排逾4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引导发展,实施95个循环经济项目,新上项目中磷矿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100%,现有企业磷、铝资源转化率分别达60%、78.5%,循环经济工作走向全国前列。城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8.5%,建成22万口沼气池,惠及农村百万人口。关停、搬迁贵州水泥厂等一批重点污染源。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国家重点工程,打好“森林保卫战”、“治理两湖一库”等硬仗。实现“两湖一库”水质明显好转的阶段性目标,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8.31平方米提高到9.86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左右。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

(四)这是民生投入最大、惠及民生最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五年

扎实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379.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2.1%。每年坚持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累计投入资金达222.66亿元。学有所教方面:义务教育“两免

一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本市户籍学生免除学费、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试点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建成贵阳一中、实验三中和贵阳学院、护理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启动高等教育聚集区、职业教育聚集区建设。获得全国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贡献奖。劳有所得方面: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三大重点人群”就业工作,52%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率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被列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病有所医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比例比2005年降低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100%覆盖城乡困难群众。老有所养方面:率先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必须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和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2.75万、64.8万、55.37万、80.65万人。住有所居方面: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建成廉租住房40万平方米,将22630户人均收入在975元以下、居住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

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茅草房和危房改造任务,104728户农村家庭圆了安居梦。居有所安方面:持续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扫黑除恶、禁毒等专项行动,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增强,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长安杯”,息烽县成为“无毒县”。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清积案、促和谐”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计生工作连续16年保持全省目标考核一等奖第一名,被确定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的好成绩。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组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演艺集团,贵阳交响乐团是全国第一家民营资本投入的城市职业交响乐团。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大力传播慈善文化,组建“绿丝带”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达到36万人,形成互帮互助、服务社会的文明风尚。应急、审计、监察、仲裁、气象、物价、人事、民族、宗教、人防、移民、外事侨务、对台、市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等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0年,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长14.3%。财政总收入增长20.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31亿元,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4.78亿元,增长19.6%。城市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16597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76元,增长12.4%。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453.76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0.1%。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有多方面深刻体会,主要是:一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贵阳所有问题的关键,努力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与贵阳实际结合起来,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努力加快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力求以更小的投入、更低的消耗,创造更大的效益,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在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促动。以创新为城市发展之魂,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树立开放理念,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更好地统一起来,为加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四是尽心竭力为民、利民、惠民。坚持“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就

是政府工作中的大事;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五是抓好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议,法治政府建设上台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连续四年实现公用经费支出“零增长”;推行政务公开,政府透明度在43个省会城市及较大城市中位列第7位,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上台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政风建设,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不懈努力奋斗,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努力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筑单位,向驻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

和支持贵阳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够快,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比较突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就学就医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而且财政处于偿债高峰期,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展望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的。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市政协也就“十二五”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组织开展调研,为编制《纲要(草案)》提供了重要基础。市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后,市政府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深化市情认识、总结发展经验、把握未来趋势的过程,是发扬民

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增强信心、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将按照《纲要(草案)》,强化三方面工作:

(一)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全省发展的“火车头”

一是经济实力更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六大支柱产业更加壮大,生态农业长足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新格

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翻番,分别超过2000亿元、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全社会R&D占GDP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二是幸福指数更高。“十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切实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力争达到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达74岁;各项卫生指标达到西部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

三是生态环境更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清洁能源使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森林

覆盖率达45%。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做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

一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千亿元产业”行动计划,力争把装备制造业、磷煤化工业、医药保健业培育成千亿元产业,将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等产业培育成500亿元产业,明显提高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带动、支撑大发展。实施“百亿元企业”行动计划,力争培育4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培育8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和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产业分布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有较强配套能力的产业园区。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实现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跨越。抓住我市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实施“服务业跨越千亿元”计划,将我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避暑城市和夏季会展名城,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

二是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城镇体系。积极参与编制《黔中城镇群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编制好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功能区、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在更大空间、更高起点上谋划贵阳新发展。以城镇规划

为龙头,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重点规划、建成一批10万人聚集的功能小区。继续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城市拓展计划,以老城区、金阳新区为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甘荫塘、花溪、白云、清镇、新天等区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中心放射型”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沿贵黄、贵遵、贵毕、贵开、贵惠、厦蓉、市域快速铁路、环城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城镇发展走廊,推进龙洞堡与龙里联动发展以及一批重点城镇和特色城镇建设。城镇化率达75%以上。

三是推进农业大发展、大调整,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围绕“畜、禽、蛋、奶、蔬、果、花、茶、药、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大规模、高标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力度,尽快形成安全、完善的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体系,加快供电、公交、通信、电视、污水和垃圾处理网络化建设,促进中小城镇与城市顺畅连通。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有利于农民下山、进城进镇的体制机制,促进“大城市、大农村”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三)加强项目建设、环境建设,全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以大投资促大发展、快发展。狠抓项目储备,高效率促进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30%。把产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工业投资累计达到3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5000亿元。

二是加强环境建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快发展。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抓好贵阳通往全国快速铁路网和龙洞堡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建成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和“三条环线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形成完善、快捷的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铁路交通迈进“高铁”时代,航空与全国省会城市直航,推动贵阳由节点型城市向枢纽型城市跨越。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服务企业为本职,着力营造项目引进建设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政府管理服务环境。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既要承载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全力以赴协办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示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奋进的形象,提升贵州、贵阳的知名度、影响力;又要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

增长13%,第二产业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为民办的十件实事:

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所和小学、初中各11所,建成金阳高中,启动高等教育聚集区、职业教育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筹建。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确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扩面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4万人。

完成农村村寨串户路建设1000公里、村寨清洁工程2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70个,新建500亩高标准连片蔬菜种植基地12个(三县一市两郊区),确保“菜篮子”供应。

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0万平方米,竣工保障性住房20万平方米,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开工建设贵阳客车站、盐沙路、开息路、桐荫路、东站路、富源南路;建成贵阳客运东站、金清线、宾阳大道北段,力争建成白修线;新增一批公交大巴车、1000辆出租车,一批迷你巴士,开辟公交线路到住宅小区,解决1公里断头路出行难问题。

改造城区背街小巷破损道路30条,新建或改造公厕20座、垃圾中转站20座,更换社区密闭式垃圾收运车200辆,新建金阳新区人行地下通道4座,改扩建老城区人行过街系统4处。

免费开放观山湖公园,建成花溪湿地公园,开工建设中央生态公园(原贵阳一中旧址),新建山体公园健身步道50公里,开放奥体中心。

完成41个乡镇、47个街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修缮维护贵阳以珍珠泉、圣泉为代表的21口古井及贵阳古八景。

开工建设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康复楼”、市精神病医院和门诊大楼,建成3个县级医院、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免费提供基本殡葬服务试点工作。

完善治安卡点300个,进一步推进小区技防工程建设,增加交警协勤人员500名,购臵警用直升机一架、超高层云梯消防车一台。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实施“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行动计划,在三次产业提速增效、协调发展、增强竞争力上求突破、见实效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以开展“项目大推进年”为契机,切实落实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全市工业振兴大会的精神,发挥重大项目服务工作队的协调服务作用,集中力量解决工业投资长期不足的问题。除现有工业发展资金外,新安排装备制造业、磷煤化工业、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上级配套资金支持设立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区(市、县)为责任主体,以各工业园区、产业投融资平台为主要载体,加大企业投资。实现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基础设施投资,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工业项目倾斜,使工业投资增长100%以上(含园区基础设施),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左右。启动千亿元产业行动计划。加快首钢贵钢异地搬迁、中航发动机项目、贵州轮胎1280万条子午线胎异地技改、詹阳重工异地搬迁、普天异地搬迁、险峰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国普天新能源及现代物流装备产业基地、南方汇通轨道车辆制造等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产能和集聚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投资超过100亿元。建成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贵州广铝年产80万吨氧化铝一期,加快贵州中铝公司年产15万吨铝板带、开磷800万吨绿色矿山、安达30万吨有机膦及10万吨新能源材料、剑化异地搬迁、水晶公司改扩建、中铝贵州分公司煤电铝联营等项目建设,磷煤化工、铝加工产业投资分别达20亿元、30亿元。开工建设益佰工业园、百灵苗药工业园、百强药品生产工业园、黔峰生物科技园、圣济堂GMP改造等项目,加大贵酒、雨润、康师傅、统一食品等项目推进力度,医药及保健品、食品产业投资力争达到30亿元。启动百亿元企业行动计划。按照“大企业、大产品、大品牌”思路,支持开磷集团、贵航集团、061基地、贵州轮胎公司、中铝贵州分公司、中烟贵州公司、中电振华、益佰集团、神奇制药、圣济堂公司、老干妈公司、贵阳海信、华能焦化、险峰机床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对重点培育企业在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技改资金、项目贴息、人才引进、贸易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培育2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集聚发展。实施产业园区控规及产业规划,完成“十大”园区骨干路网建设,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企业入驻条件。以投融资平台公司为载体,以市级配套及贴息资金引导、带动各级各类投资,使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20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园区共新引进项目120个。鼓励“园中园”、特色产业基地率先发展,高新区新天园区、金阳园区、中电振华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小河军民结合装备制造业基地、老干妈云关园区、开阳和息烽循环经济磷煤化工园区等配套基本成熟的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全部工业园区产值有大的提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壮大提升旅游业。以在花溪召开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继续举办避暑季、温泉季系列活动,加快花溪湿地公园、乐湾国际温泉、乌当生态体育公园、白云长坡岭森林公园体育休闲等项目建设和天河潭、南江大峡谷等5A级景区创建进程;继续举办森林音乐会,重点打造1-2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设1-2个4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加快香格里拉、万豪、洲际、温德姆等品牌酒店建设,力争2-4家五星级酒店开业。旅游人数增长20%,旅游收入增长30%。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贵阳(中国)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和扎佐、清镇等物流园区、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开工建设诚通西部物流中心,完成康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瀑布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新增3A级物流企业3家。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快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保第一批金融单位入驻。继续实施“引金入筑”工程,促成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贵阳分行挂牌开业。加快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推动贵阳银行跨区域经营工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组建大宗商品交易所、股权交易所,初步建立多层次、多品种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发展会展业。围绕“做优会议业、做特展览业、做精节庆业、做强赛事业”要求,以国际会展中心为重要基地,精心筹办中医药博览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绿茶博览会、酒博会和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国际车展等50多个会展活动,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完成孟关汽贸城、贵阳石板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培育和打造辐射西南和全国的特色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动龙博臵地广场购物中心、中大国际广场、元隆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新建20个社区便民连锁超市、30个社区家政服务连锁店和50个以上放心粮油直销店,培育一批商贸流通业“亿元级企业”。推进农超对接,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促进消费繁荣。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推动“畜、禽、蛋、奶、蔬、果、花、茶、药、烟”十大产业发展,抓好乌当、花溪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和开阳、息烽农产品发展优势区建设,建立白云食用菌示范园区。完成三联公司乳品加工厂搬迁和4个标准化牧场建设,新增奶牛存栏1万头;加快公路沿线和25度以上坡耕地结构调整,集中连片打造20个500亩以上特色产业精品生产示范基地,新增蔬菜播面10万亩次、果树基

地2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台农公司20万头和特驱希望40万头高标准商品猪基地建设,新增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5家。组建市农业投资担保公司,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有机肥使用面达50%以上,促进农村能源多元化、农村生活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新增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6万亩。完成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1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解决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强力打好“三创一办”攻坚战,在提升基础设施、市容市貌、文明形象上求突破、见实效

按照“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要求,以“三创”促进城市面貌、城市品质大提升,为协办民运会打造更靓丽、更整洁、更有序、更文明的环境;通过协办一届有特色、成功的民运会,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推动“三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加强城市建设,展现城市风采。加快城市“北拓、南延、西连、东扩”步伐。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围绕“一城三带多组团”的格局,以城市综合体推动城市拓展,加快三马片区物流商贸带、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贵州旅游商品城、乐湾国际温泉城、多彩贵州城等项目建设,促进三马片区、东部新城以及乌当、花溪、清镇等组团建设。新增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成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着力完善配套政策,有序推动旧城改造,加快老城区稀化、美化、绿化、亮化进程。金阳新区重点推进金融中心、西南物流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协办民运会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速与老城区融合发展。高标准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8月31日为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两路二环”、西南环线二期、金清线等城市干道的主体及配套工程建设、景观绿化等工作。立足建设枢纽城市目标,加快完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体系建设,继续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重庆、成都、昆明、长沙的高速铁路及龙洞堡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域快速铁路、轻轨1、2号线建设、210国道三桥至沙文段改造,新建及改造文化山路网、金阳火车站功能区路网、改貌路、太慈桥片区路网、彭家湾片区路网、渔安安井片区路网等主次干道及支路。认真负责抓好44个涉及总投资78.29亿元建设项目的“投转固”工作。高起点推进民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安全、质量、进度、功能、成本”五统一的原则,确保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市民健身中心

及其他比赛场馆成功测试、运行,抓好国际会议中心、接待酒店、新闻中心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交付使用。

注重市容市貌整治和氛围营造,提升城市形象。实施民运会城区添彩工程。编制并实施城市夜景规划,打造“一环路”以内各主干道和主要出入城通道沿线和南明河沿岸的亮丽走廊。实施城市景观升级工程,完成花溪大道、沙冲路、改茶路、百花大道、嘉润路等城区主干道、主要出入城通道及民运会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个人认捐、认种花木,实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推动城区景观园林化。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开展“五在贵阳”推广活动。精心组织避暑季、温泉季、美食节、购物节等活动,促成一批体育公园、星级酒店、酒吧街开业,开发一批民俗街区、风情村镇、旅游产品,集中宣传和推广贵阳名景、名吃、名店,提高“游在贵阳、食在贵阳、住在贵阳、购在贵阳、乐在贵阳”的知名度。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既遵循重大体育文化活动的国际传播惯例,也遵循城市形象的传播规律;既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也强化协办城市的魅力;既展示多彩的民族风情,也展示独特的城市风情。以避暑季开幕为起点,陆续开展民族文化展示周活动繁荣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服务保障,展现城市风尚。协办好“三大”活动。

积极配合省安排好各项赛事,精心组织好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等三大活动,完善各项运营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办成一届特色、成功、团结的民运会。保障好城市运行。全力做好比赛期间对外宣传、交通通信、住宿餐饮、水电气供应、环境卫生、医疗卫生等工作,健全场馆外围保障与场馆运行的协调机制,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影响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场馆运行和城市运行的无缝衔接。健全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迎民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深入进行社会动员,增强“人人都是东道主”意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展示贵阳文明形象。全面加强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把志愿者队伍建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把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与便民利民、树立品牌相结合,建立健全窗口信息问讯系统,加强标识标牌、无障碍设施、刷卡消费等设施建设与日常维护,促进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上求突破、见实效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认真实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开阳、息烽、清镇、修文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建设,加快贵州磷都化工公司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年产甲酸(二期)、开阳

青利天盟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延长产业链等项目建设,促进磷、铝资源就地转化。切实抓好城市LED照明系统、新能源汽车试点和公交LNG清洁燃料推广工作,建成一批低碳社区和小区。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抓好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和废水资源化工作,健全并严格执行浪费水资源的螺旋式开关、马桶等生活建材的市场退出机制,使节水工作走在西部城市前列。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抓好清镇发电厂、贵钢、贵阳电厂等企业老厂搬迁工作。深入推进“两湖一库”治理和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开工建设二桥污水处理厂二期、花溪南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完善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开展城区河道治理及大沟改造工程。抓好大气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大力培育生态文化。认真谋划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推动会议机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社区(村)、学校、医院、企业、机关等创建工作,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扎根。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倡导乘坐公交、使用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等绿色生活方式。

(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在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上求突破、见实效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

技平台建设,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磷煤精细化工产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药业研究院、特色生物科技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酒类及加工食品、电子基础元器件、新型墙体材料、磷及磷化工产品等4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力争成立1-2个创业投资机构,构筑3-4个科技贷款合作平台,推动科技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融资。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支持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制造工艺技术开发、工程机械液压多路阀、黄磷尾气提纯利用等重大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百企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力争1-2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引进1-2名行业领军人才和10名以上核心专家,培育、引进创新型适用人才,提升产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以人才结构的转型优化促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智力支撑。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元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航飞机发动机生产线、贵州皓天光电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泛特尔白蛋白扩建等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时总结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推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认真抓好国家各项财税改革政策的落实,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营等公共服务。深化市属国有控股企业改革,加强国企经营业绩考核,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组建地产集团,完善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预警与偿债机制,加快形成“融投建、借用还”一体化机制。

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精心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使招商引资项目库投资总额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整合招商资源,建立各级政府、园区、工商联、企业联动机制,形成招商合力;强化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实施项目分级推进责任及结果倒逼制度,推行重大项目投资全程专人代理服务制,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瞄准重点产业中有重大影响和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继续加大面向央企招商工作力度,采取增资扩股、收购兼并、产业链招商等引资方式,进行重点推介和专题招商,力促与央企签约大项目落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搭建功能齐全、政策优惠、手续简化的贸易平台,加快推进贵阳综合保税区和“无水港”建设,积极申报商务部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积极培育对外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开展自

营出口业务,新增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1-2家。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公平待遇。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迅速发展壮大,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等解决融资瓶颈,力争2-4家企业上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五)全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在建设和谐贵阳上求突破、见实效

围绕“十大民生工程”的五年目标和任务,分解目标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市级财政民生支出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就业和增收工程。力争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验收。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援助。投放小额担保贷款800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劳动执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实施扶贫济困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项目、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完成3万人减贫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4万人,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成三级城乡低保信息网络。全面加强物价监管,做好粮油、猪肉、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应急调控,实行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低保户、困难职工、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价格补贴工作,确保低收入群众不因物价过快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实施普教优教工程。制定并实施《贵阳市2010-2020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进一步鼓励并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学区化改革,在主城区新增2-4所标准化公办学校,用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改扩建10-20所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力争创建1-2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实施健康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子,组建贵阳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开工建设康复疗养基地、乐康国际医疗健康城等项目,促进区(县)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开展“诚信医院”创建活动,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

质,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善覆盖城乡的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抓好计生家庭“奖扶医帮优保”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到位。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7‰以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力争选拔培养更多的运动员参加民运会,组团参加全国第七届城运会,举办“中国之队”国际足球赛等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建设黔灵山公园至开阳南江大峡谷国家级体育健身步道,打造生态健身示范公园,不断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实施养老敬老工程。完善城镇基本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与机构养老相配套、满足城乡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网络。深化公立养老服务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安居工程。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抓好花果园、汉湘街、汤巴关、大营坡、河滨剧场等10个城中村、棚户区、旧城成片改造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努力解决各类群体的住房问题。实施平安工程。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大对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加快建设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深入推进“严打”整治斗争和各项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两抢一盗”、贩毒等犯罪,使群众安全感明

显增强,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对消防、交通、煤矿、建筑、水利、危化、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管,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切实加强餐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抽样检测,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和抽验,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继续深化应急工作“一案三制”建设,大力提升应急处臵能力,高效处臵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畅通工程。强化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合理组织交通,提升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的处臵能力,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减少拥堵节点。坚持公交优先,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引导公交服务向居民小区、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延伸,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率。坚持不懈打击“黑摩的”、“黑的士”,维护客运市场秩序。特别是民运会期间科学组织、合理实施交通管理措施,重点保障公共交通服务,力求实现赛时交通与城市日常交通和谐运转。实施生态建设和整脏治乱工程。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和绿地系统规划,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采石场、矿山等迹地的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力度。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城区绿地40万平方米。建成危险废弃物暨医疗废物处臵中心、南郊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深入开展除尘降噪和整治乱搭乱建等专项行动,强化门前(摊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实施传统美德弘扬工程。促进广电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市科技馆、市档案馆、市(金阳)图书馆、市文化遗产博物馆、阳明文化园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乡镇文体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繁荣文艺创作,推出《王阳明》等一批影视文艺作品。

(六)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廉政建设上求突破、见实效

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定决议,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质量。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进一步增强公共政策透明度和市民参与度,深化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进一步规范行

政管理执法和行政行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

切实提高政府效能。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载体,着力建设效能政府。合理界定政府权责,全面推动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为贵阳发展“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绿色通道等制度,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规范检查评比达标活动,确保工作精力集中到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上来,确保政府系统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以社区为载体,以市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做好“双拥”工作。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廉洁从政制度的执行监督。继续强化预算管理,落实厉行节约措施,行政公用经费支出保持“零增长”,公

务接待、公务用车、出国(境)经费比上年下降5%。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大查办腐败案件力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谱写了贵阳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2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贵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李再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使命,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这五年,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牢牢把握贵阳发展阶段性特征,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排位前移的良好局面。2006年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从617.24亿元增至1383.07亿元,年均增长14.7%;人均GDP从15731元提高到31712元;财政总收入从157.58亿元增至401.36亿元,年均增长20.6%;一般预算收入从61.58亿元增至187.14亿元,年均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13.36亿元增至1600.59亿元,年均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4.96亿元增至584.33亿元,年均增长2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二)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大幅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达5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一是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呈现投资大、成长快、效益好的局面。规划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其中,升格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3个、省级开发区4个,全市园区的产业承接力不断提升。开工建设了首钢贵钢新特材料、贵州广铝年产80万吨氧化铝及其深加工等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6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50亿元。通过抓存量、扩增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669.65亿元增至1436.62亿元、年均增长15.1%,增加值从228.91亿元增至365.23亿元、年均增长14.3%;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从173.65提高到226.01,工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48%。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推进。发挥省会城市综合优势,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被列入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整体提升南江大峡谷、青岩古镇等9个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等旅游品牌,旅游人数达到5250.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12.3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1%、48.6%。“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品牌效应初显,2011年共举办会展382个,实现综合经济效益7.2亿元。城市金融要素加快聚集,贵阳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贵阳银行,成功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花旗、中信、招商、浦发等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2个村镇银行、43个小额贷款公司、116个融资性担保公司挂牌营业;上市公司发展到13家。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从1494.17亿元、1202.85亿元增至3603.65亿元、3012.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3%、20.2%。改貌货运中心站、石板农产品物流园建成营运,二戈寨物流园、西南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市服务业带动社会就业120多万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2.4%提高到48.3%。三是农业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级累计投入财政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04个,面积101.15万亩,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比重达60%;发展规模养殖基地1960个,畜产品年产量达到24.4万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3家,带动农户10万户,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20%以上。

(三)这五年,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环境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功能配套、要素统筹,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编制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了中心城区控规、重点地区和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77个专业规划以及一市三县城市总规和控规,实现了中心集镇和重点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坚持以路网引领城市发展,“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完成投资330多亿元;市域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5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32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2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9.2%。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把中心城区的客车站搬到金阳客运站和客运东站,花溪大道沿线汽贸市场搬到孟关国际汽贸城,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到石板农产品物流园,城区“内疏外拓”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体育场、观山湖公园、十里河滩湿地公园、筑城广场等城市精品工程投入使用,世纪城、温泉新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初具规模,国际金融中心、花溪大学城、多彩贵州城、城乡规划展览馆等重要城市配套功能项目开工建设。供电、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加快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三创一办”等活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取公交优先、错时上下班、专段号牌管理、尾号限行等综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对违法建筑、非法营运等实施依法整治,对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占道经营实行规范管理,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推进彭家湾、渔安安井等26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了中心城区综合管网入地工程,改造农贸市场177个,建成市政道路913公里。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龙洞堡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开阳港、息烽港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投入县乡交通建设资金51.6亿元,实现县际高速公路通达率90%、通乡油路率100%、通村油路率83%。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10亿元,实施了6大类水利项目,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0.57亩,90%以上的农村人口基本解决饮水困难。完成村庄整治243个,农村危房改造6.72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15口、户用沼气池13.55万口,农村广播电视户通率达90%以上,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这五年,是环境保护从严有力、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的五年。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发展,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青山绿水。组建两湖一库管理局,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审判庭,制定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投入生态补偿资金5亿多元。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森林保卫战”、“除尘降噪”等专项行动,贵阳市民的“三口水缸”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以上,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155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采石迹地恢复,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成功举办三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与联合国气候组织合作开展的“千村计划”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被评为最佳案例之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大批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企业、生态文明学校在城乡涌现,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节能减排试点城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全国十大低碳城市,“生态”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

(五)这五年,是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开放水平持续提高的五年。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推改革、立足提升发展速度促开放,全市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以及农村综合改革。625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核减到93项,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12家市级投融资公司筹集建设资金504亿元,市场化融资取得重大成果;完成国企改革211家,事业单位改制21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共与国内外61个大中城市开通航线80条,与日本惠庭市、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美国沃斯堡市等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更加紧密。进出口总额从11.19亿美元增至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2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0.7亿美元增至2.79亿美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208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2亿元。务实高效、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六)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09.2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81元,年均分别增长11.6%、16.5%;贫困发生率从10.4%下降到7.3%;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到89.1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积极探索“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保障房供给新模式,4.3万户家庭纳入住房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征缴扩面;13万城乡低收入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覆盖率达97.6%,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1.6%、83.8%,城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学区化改革有序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获得“长安杯”,群众安全感从2007年的70.8%上升到84.3%。文化、体育、科技、计生等事业长足发展,全面进步,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中国舞蹈之都、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等称号。在过去五年中,国防教育、宗教、史志、档案、侨务、对台、气象、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工青妇等工作全面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先后成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责任等制度,优化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办事,“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来件初始回复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6件、政协提案2517件,2011年满意率均达100%。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务环境不断优化。过去五年,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可喜成就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唱响“主基调”,主攻“主战略”,更好更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为下届政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我们奋力加速、领跑“十二五”。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7.1%、57.1%、23.4%、20.5%、31.7%、37.3%、17%、23.5%,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排位中,位居第1名。全市人民在“十二五”第一棒奋力加速,跑出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一年来,我们协力争先、提振精气神。432万贵阳人民团结协作,46万绿丝带志愿者辛勤付出,广大党员干部奋力拼搏,全力冲刺“三创一办”,凝聚和提振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成功、圆满、精彩地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别贡献奖”;双双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贵州首届国际车展、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投洽会、第五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筑城广场万人迎新活动等成功在贵阳举办。通过节会聚力、活动扬势,塑起城市人文新坐标,提振了贵阳协力争先的精气神。一年来,我们竭力创新、突破新领域。瞄准世界前沿,主攻科技创新,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皓天光电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成功下线,振华年产3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全面达产,中航工业凯阳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试车台点火成功,海信平板模组核心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全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朗玛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上市核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占全省的6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我们积极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实现服务职能下移;组建群众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中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变“中转站”为“终点站”;成立和谐促进会,增强社会矛盾化解合力;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开展“城市绿卡”发放试点工作,让新来这座城市的“客人”享受同城待遇。我们在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突破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一年来,我们致力跨越、奠定新基石。把开局之年作为基础之年,着眼于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完成1600.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实施了总投资44.58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18亿元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9.3亿元的电力基础设施项目、13亿元的通信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硬件基础。完成十大产业园区基础投资215亿元,占园区累计基础投资的87.7%;引进到位产业类项目资金224.74亿元,先后开工建设150个总投资700多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产业基础。投入资金162亿元,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多干利民之事,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筑牢民生网底,着力提升支撑跨越的保障基础。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确立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这是一条最根本的经验!

总结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转型速度不快,高新技术支撑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发展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综合带动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为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坚实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努力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筑单位,向驻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贵阳建设与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贵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攻坚期和加速期,是贵阳全面发力、奋力攀高、阔步领跑的黄金期和关键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黔中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等重大战略机遇,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努力铸就贵阳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继续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提振信心、提升动力、提质转型、提速发展,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态文明城市,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目标(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战略重点:坚持六大发展,构建六大体系。(一)坚持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经济生态体系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生态低碳城市等目标,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理念,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引擎,采取最严格的手段保护生态、用科学的方式推进生产、用绿色的理念倡导消费,正确处理“转”与“赶”、“好”与“快”以及提速增量与降耗减排三大关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联动、市场需求带动、政策扶持推动,集聚综合要素,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构建以生态从严保护、资源深度开发、生产清洁低碳、产业升级高效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支撑、绿色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体系,推进绿色经济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竞争力。通过五年努力,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3000亿元、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7%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8%;单位GDP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4%。

(二)坚持统筹发展,构建宜居城镇生态体系

按照“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和“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从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出发,超前谋划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三区五城五带”(贵安新区、双龙新区、北部新区;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北部工业新城;二环四路城市带、贵阳至遵义城市带、贵阳至安顺城市带、贵阳至毕节城市带、贵阳至凯里及都匀城市带),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增强省会城市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以城带乡、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着力在空间形态、交通构架、服务网络、产业布局、政策创新等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构建空间优化、要素聚集、产业发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活舒适、文明安全、人文和谐的宜居城镇体系,推进宜居城镇生态建设,使城镇让生活更加美好。通过五年努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8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镇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9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5%以上;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率达到80%以上,中心村村庄整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45%,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0%。

(三)坚持包容发展,构建自强文化生态体系

有容乃大,自强则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阳当自强”正奏响最强音。这种自强来自奋勇攀高的进取心,来自敢打敢拼的自信心,来自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围绕建设全国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区的目标,坚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包容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强基、文化惠民、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文化诚信和文化人才“六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多样性文化和谐共生、原生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特色,以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核心,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知”与“行”的内涵,推进自强文化生态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通过五年努力,市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100%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覆盖100%行政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覆盖100%乡镇,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

(四)坚持持续发展,构建友好自然生态体系

注重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理念建设生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敬畏自然,更加尊重自然,更加善待自然,深入实施治水、护林、净气、保土工程,大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对资源实行有序开发、有偿利用,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加快构建以水生态、林业生态、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系统为支撑,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可持续自然生态体系,推进友好自然生态建设,让我们生存的家园更加美丽。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控制在Ⅱ类以上,二级保护区水质控制在Ⅲ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稳定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

(五)坚持共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生态体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文化生活大众化、社会保障普惠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创新化、社会关怀人文化,着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业有其岗、保障完善、管理有序的和谐社会体系,加快和谐社会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加阳光、更加幸福。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6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9000元、18000元,农村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8%以上,每千人医生数超过3人,大学入学率超过20%;群众安全感超过90%,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到93左右。

(六)坚持改革发展,构建协调政治生态体系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和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大胆改革和摒弃不适宜“两加一推”主基调、不符合“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不适应“一先二超一提升”总目标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快提升政府系统的发展创造力、干事凝聚力、决策公信力、工作执行力和队伍战斗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廉洁从政,积极营造保护创新者、支持改革者、鼓励发展者、宽容失误者,和衷共济、共同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构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公正透明、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行政服务体系,促进协调政治生态建设,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一报告两评议”群众测评满意率逐年提高;破坏投资环境案件和公务员队伍违纪违法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第四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工作报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灾区群众的艰苦奋斗,使遭受重大创伤的灾区呈现出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新增510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公里、农村电网线路26.6万公里,又有80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我们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第五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 市长原声

【连网】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重大自然灾害侵袭等严峻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效一

加强组织谋划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深化思路促发展,在港口、产业、城市、农村、民生、生态、创新、文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远近结合、重抓当前的操作性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和发展。多措并举稳增长,5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3亿元,全市实体经济总体保持了效益提升、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成效二

重抓港口建设沿海开发成效明显

“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形成。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正式通航,30万吨级矿石码头获批对外开放,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和2个10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实现开港运营。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全长120公里的港产城联动发展交通大动脉海滨大道开工建设。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列入省、市沿海开发三年计划的180个重点项目如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269亿元。

成效三

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增量提质

工业经济加快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利税增长3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打造2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9亿元。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10.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基地81个、万亩连片基地8个,赣榆、东海两县达到全面小康标准,赣榆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成效四

实施组团开发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城市形象快速提升,新一轮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加快改造升级,完成旧城改造72万平方米。全长34公里的BRT一号线建成运营,瀛洲路等7条道路开展整治,城市主干道面貌焕然一新。市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4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6万。全市城市化率55%。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82%,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扎实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一期工程建成运行,获批为国家园林城市。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四县实施城建项目500项,完成投资300亿元,完成首批11个试点乡镇、19个试点村规划编制任务。

成效五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37%。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得到加强。高标准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暨沿海开发经贸洽谈会、首届东中西区域合作论坛暨西游记文化节等经贸活动,71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全市直接利用外资8.1亿美元,增长32.6%。内联客方到位资金611亿元,增长15.9%。

成效六

着力保障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2%,开展创业及各类职业技术培训32万人次,实现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1.1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00元,分别增长14.5%、15%。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统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3万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省级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32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所有县区和90%以上乡镇街道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2013全力以赴推进港城崛起振兴事业

■ 市长原声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深入推进沿海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坚定后发先至的实践自信、路径自信和前景自信,进一步强化加快跨越的思想自觉、责任自觉和行动自觉,咬定目标,抢抓机遇,不懈奋斗,全力以赴把连云港崛起振兴的事业推向前进。

举措一

奋力开拓沿海开发新阶段

加快港口综合发展。连云港区建成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徐圩港区进一步推进航道、防波堤、码头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开港运营。赣榆港区实现正常运营,开工建设10万吨级航道。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运量540万标箱。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水利、能源等49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开工建设204、310国道市区段,启动建设235省道改线工程,实现242省道全线通车。加快北疏港隧道和墟沟互通工程建设,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和徐圩港区港前大道。

加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热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开工建设27条道路,建成40公里水电管网。

举措二

积极增创转型升级新优势

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组织实施500个重点投资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0亿元、工业投资1150亿元。着力推动80家行业代表性企业稳定发展,工业20强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

加快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实施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开工和竣工项目各100项,投资过3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项,年销售过5000万元新增长点项目100项。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深入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六大园区年销售总额达到3900亿元,百亿特色产业达到8个。

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链和居民行为需求链,重点培育15个服务业集聚区,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着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引进高级管理人才100人、高端专业人才100人、复合型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30人。启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项。

举措三

全面塑造海滨城市新形象

高标准推进组团开发。制定并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加强精细管理,严格控制用地性质、容积率、停车位等强制性指标。连云新城加快打造金融商务、休闲度假核心区,完成投资120亿元,重点实施85个项目。新海新区全力打造科技、文化、旅游等功能板块,完成投资120亿元,重点实施65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区医院,建成科技馆、海洋馆。市开发区继续抓好创智街区建设,沿花果山大道高标准建设一批地标建筑。徐圩新区加快建设大陆桥资源采购中心、高级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继续推进新浦滨河组团、海州盐河组团、连云国际商务中心组团开发,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实施63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83亿元。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加快BRT支线建设,实现海滨大道全线贯通。大力构建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加强水、电、气、通信等设施建设,推进市区热源点规划整合。快速完善城市公共配套,开工建设新苏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市开发区工展览中心等一批商务服务设施。

大力度提升城市品质。强力推进老城区拆迁改造,重点实施幸福村、外仓街等90个旧城改造项目,年内完成房屋征收面积450万平方米。大力改善老城区道路、管网、卫生、绿化等配套设施条件,实施14条主次干道和30条背街小巷整治出新,美化亮化城区面积20万平方米。

举措四

着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实国家推进财税、收入分配、户籍、价格等改革的系列政策。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县区和开发园区主阵地作用,着力抓好66个重大招商项目的协调服务。瞄准日韩港台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重点产业。重点培育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科技兴贸出口基地,突出做好30家重点外贸企业、100家出口新增长点企业的服务,创建省级以上出口品牌3个,完成外贸进出口80亿美元以上。

举措五

扎实迈出统筹发展新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四县县城进一步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稳步实施乡镇区划调整、行政村撤并和自然村整合,加快优化城镇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文化、教育、卫生、人口等服务体系均衡发展。推进扩权强镇,推动乡镇经济壮大规模、培育特色,加快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区域性河道、中小河流治理、水闸泵站改造等重点工程。稳定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着力培育畜禽、蔬菜食用菌、林果花卉、浅海域渔业4个百亿产业,每个县建设1个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特色农业园区。新增专业合作社20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实现省级以上农业园区科技服务超市全覆盖。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开发水资源,科学开发海域海岛资源。加大环保投入,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建成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新增绿化造林1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7.1%。

举措六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启动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多元发展、特殊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开工建设师专二附小新校区、海宁中学滨河校区等重点工程,建成新海实验中学新海新区分校。启动广播电视大学搬迁工程,支持淮海工学院硕士点建设,加快提升地方院校办学层次。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开工建设新海新区文化艺术城、市艺术学校新校区。继续办好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节两大节庆活动。加快建设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

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人口与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全市免费婚检率达7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

举措七

大力推动民生质量新改善

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个,完成城乡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创业培训1万人次。深入开展农村扶贫,完成10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10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省定脱贫目标。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和保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强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举措八

切实推进政府作风新转变

改善政府服务。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力戒精神懈怠,克服能力不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作风,积极树立办文办会办事新风。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跟踪问效。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教育、权力监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纠风长效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下载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贵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删节版)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

    2014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24日在贵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 刘文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

    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两会议程 2011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3月5日(星期六) 上午9时 开幕会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国民经济和社......

    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 工设112班宋长明2011061050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

    两会感悟——政府工作报告

    我看“两会” ——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中国改革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