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浅谈对行人闯红灯的治理对策[模版]
由“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浅谈对行人闯红灯的治理对策
时间:2012-11-08 09:12 来源:滨州新闻网 点击:299次
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新浪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而这几天,这个话题仍然在网络上发酵。“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而这调侃的背后暴露出的行人闯红灯的问题,成为了很多地区的难题。下面就行人闯红灯的治理对策,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行人闯红灯历来是各项违法行为中最难根治的一项违法行为,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其中因行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在“闯红灯”过程中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害,一旦受到机动车的碰撞,非死即伤,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行人闯红灯,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影响了交通秩序更严重威胁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行人闯红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是闯红灯者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无视自身生命安全,去闯信号灯,与机动车抢道,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是非死即伤。二是自私和侥幸心理作祟。过马路闯红灯者只图自己节省时间,去和正常行驶的车辆抢道,忽视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伴随有侥幸心理,认为机动车不会撞到自己。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但自己遭受损伤,也给事故对方当事人带来损失,可谓害人害己。三是缺少社会公德、蔑视法律。因一己之利,违反社会公德,冒犯法律,应受法律的严惩。另外,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政府相关部门对人民群众法律知识普及不够,以及市政道路设施不完备、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了闯红灯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三、整治“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几点建议。
1、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遏制“闯红灯”行为。纵观世界各国,不少国家都是采用严厉的措施处罚闯红灯者。“处罚起不到震慑作用,而且容易引发矛盾。”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等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没有人贸然闯红灯,因为这将面临严重后果。在消费时,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德国人认为,闯红灯者不珍惜自己生命,是危险的人,生命随时不保。专家认为,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看,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权的保护和尊重,而不是故意为难行人。因此,只有树立严管重罚的理念,加大对“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震慑“闯红灯”的违法行。
2、单位配合交通执法,形成联合教育惩处。行人闯红灯不仅违法,也违背社会公德。在法律层面上,交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惩处,也可以要求违章者所在单位配合执行;在公德层面上,对红
第二篇: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之我见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之我见
——创建文明城市不可回避的话题
军转中青班 孙新建
我是个农村人,碰巧上过大学,工作已有十多年,进过部队,到过地方,算是走过几个城市,也从去过香港台湾的家人口中听过内地以外的世界,我谈治理中国之过马路虽不能算是闭门造车,但却不能与走南闯北、精通中西、通晓古今的专家们相提并论,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薄想法。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就可以过马路,与红绿灯无关”。名词虽是新兴的,可这现象的存在绝非一城一区,追源历史怕是比改革开放也就短个十年八年,与‚中国式乱扔垃圾‛、‚中国式加塞‛等陋习一样,人民大众思空见惯,一边痛恨,一边随大流。许是近些年创建文明城市的呼声渐高,许是该现象真的妨碍到了每个人生活的便利,于是‚中国式过马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不乏对国人素质口诛笔伐之言,随之也就有人提出‚规则失范‛的深层次考虑。笔者以为,只要是陋习,总该去改正,也总会有办法去尽可能地消除,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其原因,找出对策,付诸实施,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它是不是该冠上‚中国式‛的名头,是不是只与国人素质有关的讨论上,更不要寄希望于仅靠媒体呼吁国人自省来根治这一现象。还是先说说我见过的‚中国式过马路‛的部分现象吧。
一、“中国式过马路”倒底有哪些现象
(一)最为普遍型:
1、学校、医院、超市、市场、商业街等人口高密集区域,只要天桥和地下通道离路口超过50米,机动车流有一丝缝隙,非机动车与行人必结群而过,(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不管自我行进方向是否为绿灯,只要对方直行指示灯为红灯就直穿而过(致使部分执行先直行后左转的路口,左转道严重滞压,逼迫左转车辆必须起步快、跟得紧,否则一旦被加塞,轻则被堵在路中央,重则多车追尾刮蹭);
3、不管自我行进方向绿灯是否已经转为红灯,只要紧跟前方大队伍就行(致使路口分流能力取决于人流大小,无视指示灯变化时间和车道的多少);
(二)较为普遍型:
4、非繁华街道处或车辆行人稀少时,不管自我行进方向是否为绿灯就急穿而过(致使重大伤亡事故频发);
5、在设有交通隔离设施或者喷划有分道线的路段上,非机动堂而皇之地行走在机动车道上,甚至荒谬到非机动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停左转的绿灯(此现象县级城市和乡镇间的省道最为多见,即使是单向3车道的省道,机动车实际能占用的也只有1—1.5个车道,于是较危险的右侧超车、压黄线超车就多了,交通事故也就屡见不鲜了);
(三)个别现象却绝非“个例”型:
6、不管什么路段,不管前后是否有机动车,不管是否到达斑马线,只要没有交通隔离,我要过去就必横穿,斜穿者有之,由直行突然变向横穿者更不少见(于是喇叭狂鸣声、刺耳刹车声、漫天辱骂声不绝于耳,轻者一身冷汗,重者满地鲜血);
7、翻越交通隔离模穿马路、无视红绿灯和斑马线以‚战术‛动作过马路、边做交警指挥动作边过马路、‚生死时速‛式抢过马路(引发后果不多说,只能说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重大伤亡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之一)。
从以上现象我们进行一下总结,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最为普遍的违法现象才是被当前人们所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带来的后果最为直观的是城市拥堵,最易被人忽视的则是拥堵所导致的尾气超量排放,乃至‚马路狂躁症‛患者的不断增多。
2、较为普遍现象和个别现象虽不能人为刻上‚中国式‛烙印,但却不能否认我国与法制较完善国家的差距。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直观上少数人血的教训,还有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一系列后续社会遗留问题。
3、最为普遍型现象中有‚法不责众‛的影子,后两种现象则脱不开‚侥幸‛的成分,貌似不尽相同,实则都是人们逃避法律法规的‚因‛形成不同的‚果‛。
4、根据第一和第二条结论,可得出无论那种现象带来的后果都是可悲且可怕的,都必须想办法治理。根据第三条结论,可得出个别人违法可以说他是目无法纪,但很多人反复违反同一法律,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该条法律是否真的科学和完善,或者说该法律在被执行中是否出现了偏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八十九条等相关条目)
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本人也想据所观所闻所感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
二、“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
1、法制不完善。打不疼,何来印象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以下简称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则采用无过错责任。所谓无过错责任原则,通俗一点讲,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只要行人不是故意为之,机动车无论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惯行的赔偿规定,当行人在事故中分别承担无责、次要、主要、同等、全部时,机动车需相应承担100%、80%、60%、40%、不超过10%的赔偿。本人对于第七十六条之规定是持肯定意见的,毕竟其最初目的是为保护更易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人。但现实中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除事故当场或可预见致使死亡外(因为发生事故致死会追究刑事责任,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一般的交警在协调时都会偏向行人,理由是事故所带来的相关损失,机动车有保险赔偿作为资金来源,利于调和双方纠纷,平息社会矛盾,所以在评定责任时,机动车往往最多能争取个同等责任(一条‚疏于观察‛就能让机动车驾驶员陷入被动,可参考2011年10月25日南京孔女士被撞典型案例),于是形成非良性循环:针对行人违反交规不易执法(这么多人,交警能罚得过来?法不责众)——即使真抓住了我,我也只是损失了20元(一包烟钱而已,何况我还可以不给,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行人违规被罚时的‚神回复‛可见一般)——我一般不会被撞(中国这么多人,不会凑巧点背的就是我)——即使因为自身违规发生事故,机动车也逃不了责任——我会得到不少赔偿(通过协商或争取,甚至能有100%赔偿或超过自身实际损失的赔偿)——行人违反交规成本低——行人对违反交规有恃无恐——针对行人违反交规更加不易执法。
2、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针对人的事件设计必须符合人的正常生理心理指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据同济大学课题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长是70-90秒,比英国人和德国人多出近30秒,而国人在一二线城市普遍需忍受90秒以上,有时甚至需等待180秒,国人堪比超人了?况且行人本就比车辆慢,却还要在直行时与对面方向上右转的机动车抢道,路权冲突加剧了行人的烦躁,你能忍,我都不能忍了。
3、道路设施不够完善。一个快饿死而又没有钱的人面对面前的面包店,他会怎么做?不偷即抢,不合法却合情。当面对商贸服务区、教育区、集中住宅区、医疗服务区缺少必要的集中停车区或足够的停车位,机动人停放占用非机动车道;当面对不足1M的人行道;当好不容易让过对方右转机动车,走到路中央时,绿灯转为了红灯,却发现身边并没有安全岛……结果不言而论。
4、城市规划不科学。
1、城镇改造中功能区的划分比较混乱,道路承载力与人流车流密集程度不相匹配;
2、路网规划只侧重了主干道的建设,次干道与支干道的密度达不到要求,致使非机动车和行人都汇集到了主干道上;
3、市区空间未能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天桥、地下通道地合理设臵不够,商贸集中区步行街、单行道或限时段禁行措施未合理规划。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感到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三、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方法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充分借鉴新交规对酒驾、机动车违章严厉处罚的成功经验,要打就打疼。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上制定更为平等合理的法规,在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也要强化‚违反交通安全法‛这一行为的因果原则,相关条件下必须出现接近于‚撞了白撞‛的效果,真正实现机动车无责任时只需支付不超过10%的赔偿(可借鉴2000年11月10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发实施的《郑州市行人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办法》)。同时要求执法人员真正做到秉公执法,做到事故责任认定决定民事损害赔偿,杜绝情理执法造成的视损害程度协商判定事故责任。真心认识到‚被撞伤的非机动车、行人不是‘弱者’,不断地纵容只会产生更多‘弱者’‛、‚减少‘弱者’的伤害最有效的办法是先减少‘弱者’的数量‛等理念。
(二)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性
关于这一点,笔者只想在各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原来的宣传方式上提一些个人建议。个人感觉法制宣传要杜绝三类做法,即:
1、短时生效。寄希望于通过几个特色活动让人产生深刻印象。此种做法只会产生一时的效果,却不易让人固化观念,‚严打期‛、‚大战一百天‛后,阴暗面照样随风滋生;
2、普法就是普发。文字、图片宣传方便快捷,普发到每村每户就是普法了。上头雷声大,下面雨点小,效果可想而知;
3、重城市轻乡村。认为‚中国式过马路‛在城市中还可以努力宣传整治,在农村几乎不可能实施整治。
(三)强调道路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系列措施确保城市公共治理水平跟上城市化进程。
1、通过增加天桥、地下通道道路设施、合理设臵单行道、限时段禁行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红绿灯的密集度;在主干道安装具有联网协调控制功能的信号控制机,实现联网绿波控制,对信号灯实行智能化控制,无条件的路口也必须科学计算信号灯变化时间;
3、城区改造中,对大型商场、星级酒店、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区作出必须建造相应容量停车场的硬性规定;
4、市区道路必须以‚人‛为本,可以禁‚车行‛,绝不可限‚人行‛。尽可能地通过护栏等设施隔离出足够宽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暂时无力改造的城区窄道可通过设单车道、限时段禁行等措施,强迫机动车分流至其它主干道。
第三篇: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原本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有人说这是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有人说这就是“素质差”,也有人认为这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这同样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有人说一定要从严治理,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有人表示,还是要以教育引导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这就是一种进步,就是改变的开始。
为何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被冠以“中国式”的标签?难道是其他国家没有闯红灯的现象,我想,这是对一种普遍现象的无奈和自嘲。“红灯停、绿灯行”这话早已烂熟于心,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面前就是醒目的红灯标志,有些行人视而不见,穿梭于车流当中,“胜似闲庭信步”;有些行人略微迟疑,但看着大家都走了,觉得自己站在这里很尴尬,便也“随了大流儿”。这种从众心理和规则意识的淡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其实,许多不文明现象都是这种从众的、无原则的心态在作祟。花园的草坪里随处可见“请勿践踏”的标志,但仍有人选择“无视”,随意踩踏,原本平整的草坪,斑斑驳驳,甚至形成了一条小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禁烟标志形同虚设„„我想每个人都不想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如何遏制这种“负能量”的影响,还是那句话,“从我做起”。
“自由”不是没有限度地为所欲为,而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连游戏也有相应的规则。只有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我们才能享受最大限度地自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那我们就算一算,对比一下:就拿闯红灯、跨护栏等“节约时间派”为例,虽然提前走了几十秒或节省了几分钟,但无形中却大大增加了危险系数,一旦出现小刮蹭,那解决问题又要用上多长时间,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结果又会怎样?
形成“中国式”的社会现象,不是一天两天,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其实,这样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发现了、思考了、反省了。这个时候就是发挥我们“中国式”智慧的时候,如何重塑规则意识,我想就从尊重开始,等红灯是尊重绿灯一方的路权,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环境是尊重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果实„„当然,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规则和管理等各项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文明言行,传递“正能量”。
第四篇: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调研
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调研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跟上时代的步伐。众所周知,扎堆闯红灯的恶习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独特的“风景”线。闯红灯现象犹如过江之鲫。面对亮起的红灯,有多少人能安分守己的停下脚步呢?这种现象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将其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指“够一撮人就可以过了,而与红绿灯无关”的过马路现象,这种叫法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中国各地都随处可见,说明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通病,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不仅折射出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反应了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交通事故的急剧增加,造成无数经济损失,而且使受害者家人承受巨大精神痛苦,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在这个暑假,我便走上街头巷口,去亲自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过程,并去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努力寻求出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作为此次的实践活动。
首先,我去街头了解并试图解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我在阜阳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的现场调研,发现近一个小时时间内竟有150余人无视红灯直过马路。而在我上前问询后发现其中60%以上的市民基本了解交通法规常识,也能按照法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少数一部分人根本不了解交通法规知识,更谈不上文明过马路。通过观察和问询结果,我发现市民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种:
从市民的角度来看: 一.是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作为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有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二.市民法治观念不强。不少市民不了解、不理解《道路交通法》,认为乱穿马路并不构成违法。
三.市民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与从众心理。一方面想以试试看的心态闯红灯,试图解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一些市民看见别人闯红灯,秉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自己便也不由自主的跟上去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从交通和管理上看:一.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有待改善,有些信号灯使人等待时间过长,是导致行人横穿马路的原因之一。
二.交通资源是分配的不公。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有时必须得小跑步才得过去(这对于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下通道都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些种种对行人不人性化的设计,推动了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三.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有些市民不服管理,认为交警对乱穿马路的执法是小题大做,还有些市民为违法者说情开脱,由此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执法成效。至今没有有效且合适的惩罚手段来制止此现象发生。
四.中国司机尚未养成“车让人”的良好习惯。众多不良司机的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更加挤压了市民在绿灯过马路的时间,亦是推手之一。
由此可见,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是由多种原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已经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人们甚至已经养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在人们眼中红绿灯不再是那么重要。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不仅仅代表着国民素质的下降,更导致了更加直接更加严重的后果。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其中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739人死亡。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25182人死亡。全国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日报)这些数字告诉我们,违反交通信号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数据显示,每年都有数百生命因横穿马路或闯红灯而逝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十几亿元,这还不算对遇难者家属所造成的的巨大精神伤害。可是对于更多的那些闯红灯而侥幸没有出现事故的人来说,这些数字仍然仅仅是一些数字,并不能使他们出现丝毫的反省,他们依然愿意为了少走几步路,少等几分钟而横穿马路闯红灯,待到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才后悔莫及。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通过在十字路口以询问路人和交警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认为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法:
一.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知识,强化市民安全意识,引导市民注意安全、珍惜生命。如在公共场所挂起“珍视生命、文明过马路”;“手拉手、一家亲,文明过马路”及“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让出安全,让出和谐”等宣传口号。以集体签名横幅、展板、发宣传单等形式向过路人进行宣传解答并发承诺书,开展交通法规知识竞赛或测试等等活动来警醒市民。逐渐使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交通法规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渐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以提升市民素质。使闯红灯成为市民不屑为之的行为。
二.并不能把闯红灯责任全部推到市民素质过低身上,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行政部门亦需要加以反思。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十字路口人流和车流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红绿灯的时间间隔设计,都要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布置。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城市地铁的开发,适当的限号限行,倡导和鼓励绿色环保出行,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政府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市民有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才会逐渐培养起等红灯的习惯。
三.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惩罚措施,寻找有效且合理的措施来惩戒这种行为。比如罚款,公示闯红灯名单,与个人信用度挂钩,向其工作单位通报等等,都是一种惩罚措施,其惩罚力度还有待商讨。对行人违规的处罚和教育措施,有必要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确实能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员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正是在这种震慑作用下将会使一部分人在有人监管的路口上被迫遵守交通规则,并通过这种措施使广大行人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开始制定执行惩治措施。北京将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治的重点,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此次整治专项工作重点对影响城市秩序、车辆通行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九类问题进行治理,治安、交管、城管等部门将采取联合执法,每组抽调2名交通协管员、1名交警、1名城管员和1名治安警员,开展不间断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同样,浙江等地也开展了同样的行动。相信在不断地治理下,人们的出行环境会越来越好,“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
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
细微之处见文明。文明过马路虽是一件小事,但是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谁不希望我们的身边多一份平安?但在红灯面前,当你踏出危险的那一步,又岂是金钱能换回的平安和幸福!我们不应该闯红灯,更不应该习惯于闯红灯,因为只有遵章守法,平安才会伴我们一生;只有文明交通,事故才会与您无缘。相信人人都这样做,我们的城市可以更加美好。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随处随时可见,从一方面来说,表明了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对道德原则的坚守不够坚定。而从存在即合理的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存在和屡教不禁说明了中国行政部门的管理的不合格和中国交通的大环境的尴尬,这些外在因素都推动了行人纷纷作出违反交通规则的闯红灯 的行为。在交通资源的分配上,我们更应该人性化。这样我们的交通事故就会大大降低。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如此则“中国式过马路”才会实现世界接轨。
第五篇:新闻热词英语表达系列之5:“中国式过马路”
新闻热词英语表达系列之5:“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的英文表达是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road。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我们来看一段相关的英文报道
Recently,a heated debate arose online in China about the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the road”, a term referring to the tendency of large crowds of people to cross roads in disobedience of red lights.Shijiazhuang has begun imposing fines as high as 50 yuan($8)on jaywalkers as part of a trial campaign meant to stop people from crossing roads at the wrong times and places.The new rules treat pedestrians attempting to move across large and small intersections differently.When groups of pedestrians cross large intersections in defiance of red lights, the first three of their members will be fined;at smaller intersections, all jaywalkers will be punished.近日,网友就“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撮行人无视红灯的存在,违规过马路。
为了阻止行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穿马路,石家庄将会对乱穿马路的人处以最高50元的罚款。此规则将会对大路口和小路口的行人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如果一拨行人在大路口闯红灯,前三位将会受到处罚;而在小路口,所有闯红灯的行人都会受到处罚。
【讲解】“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road”解释为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jaywalker”解释为乱穿马路的人,jaywalk是它的动词形式,解释为乱穿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