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盘水地质报告
(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我市地质灾害自8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且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仍将持续。1990年贯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以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2004年以来,全市共有16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初步治理和避让,投入治理、搬迁资金37684.3万元,其中采煤诱发68起得到治理,投入资金20107万元。受益群众2万人,成功预报9起,避免1417人伤亡。争取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15亿元,使数万人和大量财产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主要采取几项措施加大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工作,做到科学规划、严密监测,最大限度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通过多次整治私挖滥采和整合煤炭企业,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提高了企业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原则,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除了以上措施外,重点是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1、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出台了《六盘水市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本级财政每年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入库数提取10%,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入库数提取10%,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入库数提取5%,加上上级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
2、启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截止2011年6月,全市累计缴存保证金117343.65万元,使用17342万元,对1500户受威胁群众进行了搬迁安置。
3、从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中提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005-2010年,全市累计收取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139107.4万元。其中,上缴省39645.6 万元,市留26430.4万元,县区留73031.4 万元。提取5%用于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
4、实施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累计投入资金约15.18亿,其中中央、省、市、县、企业、住户分别占31%、3%、3%、12%、24%、27%,实施了三大国有重点煤矿综合治理项目,使33832人和大量财产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盘江矿务局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新建干沟桥中心、断江花苑、盘江花苑、柏果花苑、火铺花苑等居住小区,安置受灾搬迁、动迁居民4911户;水城矿务局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新建大湾、老鹰山、汪家寨、大河花苑、明景小区,安置受灾搬迁、动迁居民4775户;六枝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新建六枝东城花苑小区等安置工程,安置受灾搬迁、动迁居民1530户。
5、地方煤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2005年以来,地方煤炭企业累计出资1.5亿元,累计搬迁1.1万户4万多人。
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来源缺口大。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原则,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绝大部分由企业承担,主要经费有四块: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企业建设期间引发地质灾害列入预算的部分(由于企业生产期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无法列入预算,可以使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临时性投入(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近几年来,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主要得益于国有企业采煤沉陷区治理经费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虽已建立,但提取情况不清,使用账目不明,数额很小;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比例不大;企业建设期间引发的地质灾害边建设边治理,故未列入隐患点治理范围。如果按照以往的资金来源渠道测算,未来10年预计可以筹集到煤炭价格调节基金25亿元(省7.1亿元,市4.8亿元,县13.1亿元),5%用于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总量不足1.3亿元;预计可以筹集到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大约20亿元,可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在2亿元左右,其他资金不超过2亿元。总之,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资金来源总量在45亿元左右,可以用于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不超过5亿元,资金缺口在5亿元以上。
(二)治理措施有待完善,“三多三少”现象明显。一是搬迁安置多、生态修复少。虽然地方也采取了一些生态修复措施,但多是种草植树等简单修复手段,成本大且难持续。二是地上治理多、地下治理少。根据地质沉陷特点,地质沉陷区的治本之策应是“边开采、边治理”,采取技术手段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回填。但由于成本过高,多数地方较重视采空塌陷土地治理而忽视采空区治理,致使煤矿采空区潜在危害增大。三是保证金征收多、实际使用少。由于只规定征收办法,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和使用办法,特别是保证金不能统筹使用,致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要么闲置,要么使用效果不佳。我市使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数额仅为收取数额的14.7%。
(三)治理模式的临时性、应急性特点明显,缺乏长效机制。由于资金管理不规范,防治经费缺乏稳定来源,防治措施明显滞后,只能在发生严重灾害、老百姓上访后采取一些应急式安抚、协调措施,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显得被动,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四)搬迁安置不易落实,“两难一低”问题突出。一是责任明确难。第一,由于产生地质灾害原因复杂,形成时间长,有的煤矿业主已经变更多次,责任业主难以明确。第二,市内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仅有2家,而鉴定工作是技术工作,一般需要3-6个月,同时,我市需要鉴定的灾害点多面广,鉴定工作不能满足需求。第三,一些受灾群众对鉴定机构不信任,对鉴定结果不认可。第四,一些鉴定结果模糊,仍然难以明确责任。二是搬迁安置选址难。受我市地形地貌和资源分布广、开采面大的影响,集中搬迁难以找到满足生产生活条件的搬迁点。三是补偿标准低。由于搬迁治理执行文件的时间不一,执行老标准的住户反映标准过低;由于物价上涨过快,执行新标准的住户也反映标准过低;部分农村住户往往和城区补偿攀比,认为补偿标准低。
(五)资金整合难度大。在处理矿区矛盾的过程中,地质灾害、环境影响和处置不当等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远非单独解决地质灾害就能化解矛盾,因此,整合各项资金很有必要。但首先是各类资金除了数量不足外,用途比例不清,负责的部门不同,在项目类别、时限、质量要求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很难整合使用。
三、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贵州省六盘水市2010—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正在报批,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一是要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一步核实,按照详查情况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由于我市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所占比重大,在规划中要单列相关数据和突出相关内容;三是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特别是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作相应调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也应突出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
(二)用好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一是通过测算,明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于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的比例;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保证金的使用率。二是明确市、县两级价格调节基金用于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的比例;同时,积极向省争取省级价格调节基金更多用于我市。三是积极争取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四是新建煤矿严格坚持先搬迁后建设、边建设边治理,做到建设资金与治理资金同步纳入预算,生产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由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列支。五是通过加大环境修复治理,大力推行煤炭采空区回填技术,提高保证金的使用比例,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六是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做到财政年度投入数额明确,专项资金足额提取,专项资金的使用帐目清楚,使用项目款项清楚。
(三)开辟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新渠道。在使用好现有矿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同时,资金缺口仍然很大,需要开辟新的渠道。鉴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属于国家出台的文件要求,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安排使用,企业造成的影响大小不一,一些企业的保证金用不了,一些企业的保证金不够用,而保证金又无法统筹使用;因此,有必要开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统筹费,用于解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不足等问题。可采取两个方案:方案一,在地质灾害专项资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价格调节基金等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灾害统筹防治。方案二,从企业煤炭销售量中按吨煤提取一定的资金构成,由市、县政府统筹使用。根据全市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测算,要达到有效治理目标,应当在吨煤销售量中提取不低于10元的统筹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统筹费主要用于矿山地质灾害的统筹防治。
(四)有效解决“三难”问题。一是加强对矿权转让的监管。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内容纳入矿权转让的协议内容,防治煤矿炒买炒卖,避免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缺位,对历史遗留的矿井、采空区造成的危害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统筹费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中列支解决。二是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技术鉴定部门的监管,提高技术鉴定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社会信誉。对鉴定结果模糊,责任主体难以明确的问题,应坚持让利于群众的原则,由企业承担主要责任。三是根据危害情况,坚持集中搬迁点与就近搬迁相结合,以就近搬迁为主;搬迁避让与就地修复相结合,以就地修复为主,减少搬迁点搬迁费用高、选址不易的困难,避免一搬了之。要解决搬迁难的问题,还是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生产方式,让搬迁农户稳得住、能发展。
(五)探索综合防治新举措。认真总结和推广汪家寨搬迁小区那罗新村的治理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和推广多个项目组合、多块资金捆绑、多种效益显现的综合防治措施,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矿区新农村建设、和谐矿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使用好各项资金,化解和处理好各种矛盾,使搬迁农户搬得走、稳得住、能发展,做到措施好、资金足、方法当,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采煤沉陷区治理指导思想、原则及思路
采煤沉陷区治理范围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建(构)筑物、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恢复与建设及煤矸石山防滑防流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理清治理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及治理原则,确保治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与现实;防治结合,确保安全与稳定;政策引导,统筹规划;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根治,从根本上解决沉陷区受灾居民的生存条件,改善沉陷区居民恶劣的生存环境。
(二)治理原则:
1、以居民住宅、学校、医院、政府行政、公益性用房为重点,搬迁新建、补偿相结合;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治理;
3、静动结合,建立采煤沉陷受损灾情监测网络,分片包干,确保安全;
4、与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旧城区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5、生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山、水、林、果综合治理。
(三)治理思路
1、受损建筑物治理
对受损的住宅、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等,经鉴定已经是危房的,必须搬迁。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分散与集中搬迁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前提,搬迁选址必须安全,力求水、电、路方便,尽量做到让群众满意,把治理工程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受损较轻的,设置监测网络,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安全。
2、生物治理
以修复生态为目标,对于已经关闭的矿井或已经稳定的沉陷区,重点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治理与开发并举的措施,易果则果,易牧则牧,易林则林。沉陷区地质灾害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沉陷区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对于滑坡地带,能够通过人工处理排除危险隐患的,必须通过人工处理排除危险隐患,同时实施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不能够通过人工处理排除危险隐患的,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使之自然修复或自然排除,但必须建立醒目的警示标志牌。
3、基本农田治理
基本农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特别是高原山区的基本农田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对于被损坏的基本农田,能够通过整治恢复的,必须恢复,在建设恢复过程中,要对山、水、林、田、路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不能够建设恢复的,通过整治实施绿化工程、果林工程。
4、受损基础设施治理
受损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水、电、路、邮电、通讯等设施,给沉陷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困难,其中水、电、路受损带来的危害极大,必须放在基础设施治理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受损水、电、路治理工作,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的必须重建,确保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特别是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矿区群众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源枯竭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解决。对于那些通过实施人饮工程能够解决饮水问题的,组织实施人饮工程,对于那些通过实施人饮工程不能够彻底解决饮水问题的,要考虑移民搬迁。
5、煤矸石治理
大量煤矸石长期堆积,容易坍塌流失造成灾害,一搬表现为:坍塌冲毁房屋,毁坏农田及基础设施,流失淹没农田及毁坏水利设施等,煤矸石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进行有效治理。对于煤矸石治理,采取治用结合的措施,在做好煤矸石山防滑防流的同时,大力推广煤矸石制新型建筑材料、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第二篇:地质报告
(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地质实习报告
院系名称:
石油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石油工程 年级班级: 2011级 6班 学生姓名: 黄建树 学 号: 2011010379 指导教师: 孙明亮
2012年6月30日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的主要任务、内容、时间安排
(一)、实习的主要任务
(1)观察和认识内、外力地质作用。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过程,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环境。(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和岩石。
(3)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 ①对典型的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 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③使用地形图和GPS进行野外定点; ④罗盘的使用方法; ⑤标本的采集等。
(二)、内容
在实习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地层:华北地台典型地层Ar~Mz;(2)岩石: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3)沉积:沉积现象+沉积环境;(4)构造:褶皱、断层、节理。
(三)、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从6.18开始,6.18-6.24进行野外地质路线观察,6.25-6.30进行实习总结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实习路线处于房山(官地村、周口店)、门头沟(下苇甸村、妙峰山镇、灰峪村)、延庆(六道河、千家店、红石湾、天池、黑峪口)、昌平(德胜口、青松岭、沟崖村、天池)四个县区内,有京藏路、京拉路、京周路从实习区通过,乘坐919路、917路、892路、925路公交车可直达实习区,交通极为方便。
实习区内分布有八达岭长城、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燕山百里山水画廊、十三陵水库(奥运会铁人三项场馆)、妙峰山风景区、北京猿人遗址、石花洞、玫瑰谷、谭拓寺等名胜古迹和风景自然区,景色优美,是地质旅游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区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山脉与近东西向燕山山脉交汇部位,东南部与华北平原接壤,属于中低山区——丘陵——平原地貌,自东向西,海拔逐渐增高。
实习区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规模较大的河流有白河、永定河、周口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增大。主要的水库有十三陵水库和天池、白河堡水库(燕山天池)、牛口峪水库、丁家洼水库、马莲滩水库。
实习区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暂。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高温季节为6~7月,平均气温为25~2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低温季节为1~2月,平均气温为-7~-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达-27.4摄氏度。年降雨量为585毫米,雨季为7~8月,占年降雨量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段时期。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实习区位于京西房山、门头沟、延庆、昌平等四个区县。北京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等,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一)太古界
京西地区太古界出露非常局限,仅在延庆千家店、昌平德胜口等地零星分布。实习期间所见的太古界岩石主要分布在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发育片麻理构造(附录:图版2-1)。在石油工人疗养院南150米的河床内也可见片麻岩发育的片麻理构造,并且有矿物塑性拉长的现象(附录:图版2-2)。
(二)元古界
下元古界在京西地区缺失沉积,中—上元古界广泛发育,包括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构成5个沉积演化旋回:常州沟组——团山子组构成第一个旋回;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构成第二个旋回;杨庄组——铁岭组构成第三个旋回;下马岭组和铁岭组构成第四个旋回;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构成第五个旋回。1.长城系
长城系分为5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串岭沟组和大红峪组。(1)常州沟组
实习期间见于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岩性为石英砂岩,产状为。308520,发育波痕、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其中斜层理发育(附录:图版2-3)根据石英砂岩颗粒分选、磨圆较好,可以得出这是经过了远距离的搬运,长期淘选的结果。又根据发育波痕、斜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可以得出此套石英砂岩形成于滨岸沙滩环境。(2)团山子组
实习期间见于延庆燕山天池东段秀水湾村东S309公路135km处,岩性为灰质白云岩,产状228150,发育印模、重荷模(附录:图版2-4)和各种类型的波痕,可清晰看见干涉波痕(附录:图版2-5)。因为干涉波波叠加,波峰加强,图中大块岩石应该指向岩层底面,因此现在所看到的岩层是已经整个翻转过来的。这些波痕构造也同时反映了该地区在十几亿年前是一片汪洋,接受泥沙的沉积,水体动荡,便留下了这些波痕。(3)高于庄组
实习期间见于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标志牌东约600m观景台,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17亿),产状215500,发育平行层理、底面印模构造,可见少量燧石条带,在中层石英砂岩顶面泥裂、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可判断形成于滨浅海相沉积环境。2.蓟县系
蓟县系分为4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洪水庄组。(1)杨庄组、雾迷山组
在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标志牌东约600m观景台可见雾迷山组——杨庄组,岩性为白云岩,纹层状,产状为213400,可见燧石条带,在白云岩上可见明显的刀砍纹(附录:图版2-6),在观景台东北角可见岩溶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附录:图版2-7),可判断可能形成于滨浅海相。
在德胜口公路大桥西岸可见雾迷山组,岩性为泥晶、粉晶为主的白云岩,产状为132460,可见刀砍纹。燧石条带成层发育,这种成层发育的燧石条带可能是由于硅藻的原因,黄色部分是由于含泥质成分(附录:图版2-8)。可见叠层石(附录:图版2-9)(叠层石是藻类物质形成的暗礁),呈丘状是为了抗浪。该叠层石为层状叠层石,形成时水动力较弱,由此可判断该套岩石形成于潮间带上部。(2)铁岭组
实习期间见于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岩性为豹皮灰岩,产状为143490,在与下马岭组海绿石石英砂岩的接触面上有呈红色的风化壳(附录:图版2-10),与上层石英砂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可判断地层在海相沉积,后地层抬升到地表,遭风化、剥蚀、氧化,再下降接受沉积。在风化层还可见鸡窝状风化壳(附录:图版2-11)。3.青白口系
青白口系分为3组: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实习期间在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接触到下马岭组,岩性为海绿石石英砂岩,产状为138470,与下层铁岭组的豹皮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附录:图版2-10)。其中的海绿石可为标志石,由此判断可能形成于滨浅海相。
(三)古生界
古生界在京西地区分布及不均一,寒武系(昌平组、馒头组、张夏祖、炒米店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广泛出露;石炭系、二叠系零星出露;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缺失。1.寒武系
寒武系分为4组:昌平组、馒头组、张夏祖、炒米店组。主要分布在下苇甸附近。沿着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走可见寒武系一整套的地层组合(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1)。(1)昌平组
属于下寒武统。
在蟒山——天池路线旅游公路旁可见昌平组,岩性为灰岩,块状,产状为152310,与下层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岩组成逆冲断层。可见硅质条带(一般凸出来)(附录:图版2-12),波痕发育,可见叠层石,由此可判断形成于滨海、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
在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也存在着昌平组的块状灰岩。(2)馒头组
位于下、中寒武统交界。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和灰黄色泥晶白云岩,泥岩与白云岩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泥岩,含砂质,上部为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馒头组总厚度约为100m。
(3)张夏祖
属于中寒武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以灰岩为主,夹杂着泥岩、泥质灰岩、鲕状灰岩(附录:图版2-13)、竹叶状灰岩(附录:图版2-14)(呈竹叶状是流水作用)。局部可见差异压实、地层揉皱现象(附录:图版2-15),由重力和侧向水动力同时作用就会形成地层揉皱。在厚层灰岩内发育闪长玢岩岩床,产状170570。根据地层的变化可知张夏祖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形成灰岩,后地层抬升,流水冲刷带来泥质。(4)炒米店组
属于上寒武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灰岩,竹叶状灰岩比较发育,具有氧化圈。竹叶状灰岩横向上呈丘状或透镜状,具有风暴沉积的特点。2.奥陶系
奥陶系分为3组: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亮甲山组。(1)冶里组
属于下奥陶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块状石灰岩,发育小型正断层,沿断层带有闪长岩侵入,形成岩墙。(2)马家沟组
属于中奥陶统。实习期间见于太平山南坡,岩性为中厚层状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发育刀砍纹,形成陡崖,含燧石条带。与上层的石炭统太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门头沟妙峰山可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形成复式褶皱构造,在背斜北翼白云岩层内发育张节理。发育组合断层。3.石炭系、二叠系
房山太平山南坡可见整套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2)。(1)太原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页岩夹砂岩、煤、石灰岩构成的多个旋回组成,可见其发育在海陆过渡相。在太平山向斜南翼受接触变质作用影响,发育红柱石角岩,在北翼发育“三好”(分选好、磨圆好、胶结好)砾岩(附录:图版2-16)。在与马家沟组白云岩接触面上形成风化壳,两组底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山西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粗砂岩、细砂岩、煤岩、页岩组成3个旋回。底部以粗砂岩的出现为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两地层为整合接触。形成于滨岸相。(3)石盒子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多个变质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的沉积旋回,旋回厚度不等,一直延伸到山顶。形成于陆相。
(四)中生界
中生界侏罗系(南大岭组、窑坡组、龙门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广泛发育,三叠系、白垩系分布零星。但实习期间只接触到侏罗系中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1.侏罗系
(1)髫髻山组
属于上侏罗统,实习期间见于蟒山——天池路线,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发育剪节理(附录:图版5-5),多见火山集块岩,无定向排列现象,无分层现象,但有粒序层理的变化(附录:图版2-16)。与上层下寒武统昌平组灰岩组成逆冲断层。主要形成于火山喷发和湖泊环境下的沉积。(2)土城子组
属于上侏罗统。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公路处,岩性主要为砂岩,发育正断层组合,发育交错层理(附录:图版2-17)、粒序层理(附录:图版2-18),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等不同岩性的地层构成了基本的“二元结构”,由此可判断此地层在河流相中发育,在含砾粗砂岩岩层中间夹有一层灰绿色凝灰岩(可作为断层标志层)。
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岩性为火山角砾熔结凝灰岩,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发育剪节理,所含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塑性变形的特点(附录:图版2-19),可看出是流动成因。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岩性为黑色页岩,与含砾砂岩组成沉积韵律,由下至上依次为页岩、泥岩、砂岩,颜色也由黑变为灰黑,构成了一个三角洲相(过渡相组),下层为湖泊相,相当于三角洲前缘相,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形成,上层为河流相,相当于三角洲平原相。黑色页岩/泥岩可作为生油岩,上层砂岩间隙较大,易储油,整个沉积韵律是个很好的生储盖组合。
位于延庆千家店地区的排字岭单斜构造,其岩性也为土城子组砂砾岩,整体产状为333440,泥岩(紫红色)、泥质砂岩、含砾砂岩构成多个沉积旋回,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各个岩层风化程度不同,这是由于岩性不同造成的。形成于河流沉积,砾岩底面具有冲刷侵蚀构造,河底砾岩具有明显的定向性。
(五)新生界
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露头较少,第四系广泛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所见的第四系主要以土壤层的形式存在,如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公路西侧的组合断层上部覆盖了一层第四系的砾石层和土壤层,由此可知该断层发生在第四系之前。
第三章 岩浆岩
(一)侵入岩
在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中寒武统张夏祖厚层灰岩内发育了闪长玢岩岩床,呈灰绿色,其产状与周围灰岩一致,均为170570,斜长石粒度较小,形成时代可能为白垩纪。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发育了角闪正长斑岩岩床,岩石具有斑状结构,斑晶成分: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基质由微晶状长石、石英组成。在岩床与粉砂质泥岩接触带处可见捕掳体(附录:图版3-1)、冷凝边、烘烤边,形成于燕山晚期。
燕山期伟晶岩,分布在双龙山公园南门下行,其围岩为石英二长岩,由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侵入围岩裂缝、孔洞中,缓慢结晶形成(附录:图版3-2)。
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在双龙山公园南门下行,在花岗岩岩体上具有小型捕掳体,并可见明显的流面现象。暗色矿物较多,呈定向排列(由于深层动力变质作用),表面出现风化现象,具有球形风化的雏形。较为严重的风化已经发展成为米粒状风化,仅残留矿物石英,易碎。
(二)喷出岩
实习期间所见的喷出岩仅是侏罗系火山角砾熔结凝灰岩,分布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发育剪节理,所含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塑性变形的特点(附录:图版2-19),可看出是流动成因。
第四章 变质岩
实习期间所见的变质岩仅是太古界斜长片麻岩,分布于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和石油工人疗养院南150米的河床内,发育片麻理(角闪石、长石、石英的定向排列)构造(附录:图版2-1),并且有矿物塑性拉长的现象(附录:图版2-2)。
第五章 构造
京西地区处于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燕山构造带与经向构造带——太行山构造带交接部分,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形成了近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叠加交织的构造格局,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极其发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一)褶皱构造
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它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形式。
实习地区见到的大型褶皱有: 1.六道河——红河湾背斜构造
位于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十里山水画廊六道河——红河湾段,轴迹近东西,延伸长达20km。核部宽300m,最老地层为太古界,两翼依次为中—上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等。在六道河所见背斜核部为团山子组灰岩,中间地层夹有紫红色的长石砂岩,发育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该背斜规模较大,相当于马兰峪复背斜的西沿部分,属于印支期形成的近东西向构造形迹。(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3)2.164背斜构造
该背斜位于太平山向斜的南侧,展布于164高地至牛口峪一带,轴迹近东西向,枢纽具波状起伏,总体呈向东倾斜。核部出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灰岩,在煤炭沟采石场可见灰质白云岩形成的构造透镜体、串珠状或藕节状石香肠构造,在背斜转折端发育近直立的轴面劈理,核部因开采已被破坏。(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4)3.下苇甸——妙峰山背斜构造
该背斜西起下苇甸,经丁家滩至妙峰山,延伸达10km以上。背斜轴迹为南东东向,核部最老地层在下苇甸为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向东逐渐变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在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上方可见背斜核部呈箱状,南翼发育圆弧形向斜,北翼发育倒转向斜(复式褶皱构造)(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5)。在主背斜的北翼灰峪村发育近东西向向斜构造,核部为石炭系、二叠系,可能形成于印支期构造运动。
另外在实习地区也常见一些小型的褶皱现象,如在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的观景台的岩壁上(附录:图版5-1)。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岩层在未凝固之前,岩石的滑动作用。
(二)断裂构造
岩石受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极限后,就会发生脆性破裂,产生破裂面,从而形成断裂构造。如果破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的位置移动,称为断层。1.断层构造
识别断层的标志:找标志层。当标志层不明显时可根据断层特有的一些现象进行判断:大型断层会在断层面上形成破碎带,会发育成断层岩。断层的活动会在断裂带中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或断层泥等断层构造岩以及构造透镜体等构造现象。另外在断层带附近的岩层常常会形成牵引构造,派生构造等;小型断层在断层面上常常可见滑痕、阶步(阶步锐角指向对盘的方向)。1.燕山天池宾馆西正断层组合
该套正断层组合分布在延庆燕山天池宾馆西门公路西侧,发育在上侏罗统土城子组地层内,共有6条正断层组成垒堑相间的组合样式(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6),相邻断层间距不等,一般3-20m。单条断层最大断距达3.0m以上,错断砾岩、凝灰岩标志层清晰,断面产状以南倾为主,产状23055-650,断面可见擦痕。破碎带不发育,宽5-10cm,发育断层角砾岩,呈松散的棱角状。断层切割土城子组砾岩后向上延伸被第四系覆盖,形成时期可能为白垩纪以后。2.双龙山公园南门300m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双龙山南门300m处,发育在二长石英岩上,倾角较大,近乎垂直,破碎带发育,可明显的看见在破碎带附近发育的牵引构造。根据上盘牵引褶皱的方向(弯曲方向指向对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附录:图版5-2)。形成时间可能在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围岩之后。3.沿天池路线的逆冲断层
该逆冲断层沿天池路线可见,寒武系昌平组灰岩逆冲到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岩之上(附录:图版5-3)。断面南倾,产状150600,中间形成断层破碎带,岩性为角砾岩,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火山岩。4.妙峰山背斜南侧组合断层
该套组合断层位于妙峰山背斜南侧铁道隧道南出口,发育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内,在剖面上分上下两期(附录:图版5-4)。下部早期断层错动厚层白云岩,断距在1m以上,性质为逆断层;上部晚期断层为同沉积正断层,控制白云质灰岩的沉积,上盘厚度远大于下盘,正断层向下延伸切过逆断层后顺层滑脱,产状近水平。2.节理构造
按照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种类型。1.剪节理
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剪节理,在实习区内各时代岩层内都很发育,在延庆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内可见多期剪节理切割现象。在昌平十三陵天池路线可见剪节理切割火山岩砾石形成的光滑节理面(附录:图版5-5),有图可见至少有6期节理。在延庆天池西段路线可见燕山晚期辉绿岩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的剪节理(附录:图版5-6),其中发育了球形风化现象。在野外鉴别剪节理的主要标志:
(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间距比较均匀;
(2)节理面平直光滑,两侧岩相可有少量相对位移,可见擦痕。
(3)节理面一般紧闭,不被矿脉充填,若被充填,则脉宽均匀一致,脉壁较为平直;
(4)一般切穿砾岩中的砾石。2.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张节理,在实习区内各时代岩层中都很发育。在实习期间看见的张节理主要有:房山164背斜上出现了根裂现象,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上由于应力作用产生张节理,使岩性发生变化。在妙峰山背斜北翼马家沟组灰质白云岩内发育的张节理比较典型(附录:图版5-7),约有15条节理被方解石脉充填(方解石来源于成岩过程中上下层析出的CaCO3),大致上可分为三期,1最早,被2切割,2又被3切割,因此3比较完整,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在野外鉴别张节理的主要标志:
(1)产状不稳定,沿倾向、走向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尾部有分叉;
(2)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节理面张开,常被矿脉充填,脉宽不均匀,脉壁不平直;(4)一般绕过砾岩;
(5)有时具有较规则的几何形态:①锯齿状追踪张节理;②单列雁行张节理;③共轭雁行张节理。
第六章 表生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环境下,由于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组合的过程。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各种风化地貌,实习期间见到的主要是风化壳和球形风化。
风化壳是指地壳基岩被风化,由残留在原地的风化产物形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实习期间在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的下马岭组的海绿石石英砂岩与铁岭组的豹皮灰岩之间就存在着红色的风化壳,并部分发育成鸡窝状风化壳(附录:图版2-11)。此风化壳形成的原因为铁岭组豹皮灰岩地层先抬升至地表,遭风化、剥蚀、氧化,再下降接受沉积。在太平山南坡采石场陡崖上方的马家沟组灰岩和太原组红柱石角岩之间也存在着风化壳,成因类似。
球形分化是一种特殊的风化现象,在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节理发育,形成“井”字形交错节理面,边缘易风化,岩石常被风化作用削尖磨圆而成球形或椭圆形的现象,它是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实习期间见于燕山天池西南侧辉绿岩岩层上(附录:图版6-1)。
第七章 特殊地质现象分析
第八章 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于福生,周子勇,鲜本忠,牛花朋等.京西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012.6.2.张琴.地质学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第三篇:地质报告
第一章
一、实习时间
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
二、实习地点
校内:学校、工地、地质宫 校外:
三、指导老师
四、实习的目的
实习是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通过生产实习,全面 本次认识工程地质条件,学习和掌握工程地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校外实习路线
2014.9.9 柳江基地—亮甲山
2014.9.10 柳江基地—大石河大桥—西上坨庄—砂锅店 2014.9.12 柳江基地—石门寨西门—瓦家山 2014.9.13 张岩子—东部落
i
第二章
2 校内实习部分
1、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主要是针对各种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环境污染等)。他跟地质灾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导致的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总称(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减轻和防止各种地质因素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的损失。
地质灾害按诱发原因可分成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和自然因素地质灾害灾害,常见的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有诱发地震,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滑坡,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通常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泥石流,其他种类还涉及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各种工业污水排放导致的灾害,地下水位降低或采矿导致地下塌陷等,其中少数小地震为人工修建各种工程如水坝等为人工诱发,很多导致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多为自然因素诱发,很多地质灾害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的这门课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及其一些防备措施。
3
第二章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 3 4 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二)古生界
5
1.寒武系
1)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顶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其与下伏景儿峪组,上伏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限和分层标志都十分清楚,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砾屑,并产三叶虫化石,与景儿峪组顶部地层相差悬殊,与馒头组得分界则以本组顶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质灰岩或以馒头组底部的红色碎屑岩和泥岩。
2)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出露较
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但距离较远,东部落北出露也较好且完整。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1米,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上、下界限均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泥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成块状、无层理。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是典型的标志层,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从岩石地层特征,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结合层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但后者稍广,在沙河寨的西,毛庄组出露较好,化石也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约112米,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 5 6 白云母小片,就其颜色而言,比馒头组要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鲜艳一些,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主。
4)徐庄组
本组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比较好的剖面是东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丰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区徐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101米,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会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3)张夏组
张夏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是寒武纪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区内很好的标准剖面,本组厚130米,属浅海相沉积,按岩性特征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鲕状会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本组与下伏地层徐庄组为整合接触,两者的分界是以层状的鲕状灰岩为张夏组的底部,徐庄组的顶部很少有灰岩或少量很少的扁豆体,从三叶虫化石来看,张夏组底部常见有叉尾虫,小裂头虫等。
4)崮山组
崮山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东山脊上的剖面标准剖面,本组厚102米,属浅海相沉积,据岩性特征,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下伏张夏组间有明显的水下冲刷面,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颜色和结构,成分变化明显,张夏组的顶部是灰色藻灰岩,而崮山组的底部是紫色砾屑灰岩或紫色粉砂岩互层,三叶虫化石也不同,张夏组藻灰岩中产德氏虫,在崮山组底部见有蝴蝶虫,崮山组化石丰富,几乎每层都可采到,主要为三叶虫,其次是腕足类及迭迭层石,主要都是三叶虫种类。
7
5)长山组
长山组分布与崮山组相同,出露好的剖面也是揣庄北288高地东山脊为标准剖面,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很小,只有18米左右,属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分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类岩及上午屑灰岩,与下伏地层崮山组为整合接触,二者分界清楚,崮山组顶部与本组接触部位是灰色厚层状藻灰岩含三叶虫、蝙蝠虫和蝴蝶虫等化石,长山组的底部为紫色,生物砾屑灰岩含海绿石,组成生物砾屑灰岩的化石是腕足类和三叶虫、庄氏虫等,本组中的藻灰岩为柱状藻,紫色氧化圈,非常明显,与崮山组有所不同。
7)凤山组
凤山组的分布同长山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东坡可作凤山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92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后往往成黄色土状砾屑成为小团块状,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与常长山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此层含有三叶虫化石,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岩紧伏于其下。
1.奥陶系
1)冶里组
下奥陶统冶里组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东部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区内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冶里组厚125.5米,属浅海较深水沉积,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里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微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里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 7 8 便是质纯灰岩,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砑子,地形标志特别明显,冶里组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
2)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的层型剖面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测得亮甲山组厚118米,茶庄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燧石纯核,此层开始便见到头足类化石“房角石”。
3)马家沟组
本组分布很广,东西部都有,地层发育最好,化石较多的石茶庄北山一带,该剖面可作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标准剖面,出露厚101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质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化石多产于顶部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线十分明显,分层标志是以马家沟组底部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合的白云质灰岩,此层分布稳定,在整个华北地区都可见。
3.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东、西部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小王山剖面可作标准剖面,本组厚82米,横向上本组厚度有所变化,在石门寨西门处,测得厚度约70.7米,本组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和褐铁矿,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透镜体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苔藓类、棘皮动物类、粉砂岩及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1)太原组
上石炭统太原组得分布与中石炭组本溪组相同,区内研究最早得剖面是在付水寨得老柳江,初称为云山组,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有两个韵律组成,也含海相化石腕足类、双壳类,是海陆交互相沉积,与本溪组分界明显,本部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特征显著,分布稳定,过去称做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此砂岩均可对比。
9
4二叠系
1)山西组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本组是区内重要含煤层位,属于近海沼泽沉积,研究和开采煤矿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组以前称柳江组,本组可以石门寨西剖面作为标准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线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60米左右,发育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门寨西一带,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长城区有变薄趋势,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可以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为界,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变化,有时粒粗,并含砾石,有时变成中细粒结构,颜色可由灰白色变黄灰色,但结合地层层斜,上、下联系,以及注意山西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区别。
2)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发育较好的剖面是牛毛岭一带,石门寨西门西侧的剖面可作为区内下石盒子的标准剖面,此剖面上本组出露完全,并产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个韵律构成,本组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第二第三个韵律的顶部分别为A2、A1层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层位是在第一个韵律的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组顶部的B层耐火粘土为标志层。
3)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一带,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此处可作为上石盒子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2米,本组岩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与下伏石盒子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但上石盒子组的底部是另一个沉积韵律的开始,界限明显,其下即为下石盒子组的A1层紫色粘土质粉砂岩。界线的上下层都可作为这两组的分层标志。上石盒子组底部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更为特征,这层砂岩一般出露较好,单层厚度较大,总的厚也大,含长石量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这层长石净砂岩以前曾称南山砂岩,与 9 10 太子河地区的彩家砂岩相当,在太子河又称彩家砂岩或王八盖子岩,其特点相似,是很好的区域性分层标志,本组中未获得化石资料,本组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岩性对比。
4)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层的覆盖,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的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此处剖面可作为石千峰组的标准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于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二者可以颜色区分,石千峰组的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从成分看,尤其是从岩石组合的特征看,有较大的差别,即石千峰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类型都杂一些,本组在红层中发现有植物及少量昆虫化石。(三)中生界
1.三叠系
黑山窑组 该组是晚三叠世地层,原属下侏罗统北票组的下部层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厚161.8米,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其中含大量植物和少量昆虫及双壳类等,属湖泊相,与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岩层产状差别很大,本组底部具底粒岩,与上覆地层北票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限十分清楚,北票组底部以砾岩与本组分界。
2.侏罗系
1)北票组
北票组在区内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近南北展布,出露层序较全,露头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此处可作为区内北票组的标准剖面,该剖面的北票组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粒杂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278米,与下伏地层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呈整合接触,二者分界以北票组下段底部的砾岩作为标志层,下段植物化石丰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米,底部具大砾岩,与下段界限明显,此段含植物、昆虫、双壳类等化石。
11
北票组属湖泊、河流、沼泽相沉积,由南至北厚度变化较大,尤其在东部区,北票组的不同层位覆于下伏地层上,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组与下伏地层黑山窑为整合接触,与其他地层,如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侏罗统蓝旗组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关于北票组的时代,根据植物化石组来看,应属早、中侏罗世的锥叶蕨——拟刺葵组合。
5)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庄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为本组的标准剖面,本组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与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岩 性组合,本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粗安山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互层,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为主,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6)孙家梁组
孙家梁组分布很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岩体侵入,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 接触关系,从区域资料来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四)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类型较多。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所见到的地质情况,对公路和桥梁来说,是一个小结,此地地质构造比较全面,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处理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地方,其发展势必离不开路桥与外界的沟通,水的流动性给工程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是水上桥梁,河水的动力作用使河水具有了摆动性,河谷不稳定,再加上河水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就使得桥台的位置有所变化,河水是有洪汛期 11 12 的,这对桥的高度是有影响的,桥要采用何种形式,可据此地地质情况而定,总之,水是工程地质中的一大因素。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选线,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如沿溪线的选定,沿溪线是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其路线走向明确,以河谷方向为指导方向,河两岸地势平缓,纵坡较小,常被洪水侵蚀,防护工程较多,沿河布线跨支沟的人工构造物较多,沿河两岸有较复杂和不良地质地段,当河谷较窄时,路线绕避的余地小等问题时,应合理布局,考虑以下几点:根据资源开发的需要选岸,路线选在谷底宽阔,支沟少,地质条件较好,且有连续适宜布线的台地一岸,尽可能选在阳坡和迎风的一岸,尽量选在乡镇多,居民点密的一岸,其次路线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在不受洪水淹没和破坏的前提下,路线高度通常有低线位和高线位两种情况。
越岭线的选定也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内容,越岭线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所以越岭线的主要矛盾就是垭口高度和路线纵坡间的矛盾,在马蹄岭采用的“S”形路线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这一问题。
在山间修建傍河公路时,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当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种自然因素,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这些是山体是否滑坡崩塌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岩石与水作用后的稳定性,有的岩石亲水力强,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属性,而产生滑坡、崩塌现象,即应考虑到山体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设防护墙,是否该远离此山体而筑路。
为期一周的工会曾地质实习,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i
第四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
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以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掌握罗盘仪的使用及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和这些地区的主要岩石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联系。
二、实习时间:6月23日—6月27日
三、实习区概况:本溪地区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东部,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属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东傍吉林省通化地区,南接丹东市,西邻鞍山、辽阳,北接沈阳和抚顺,面积8435平方千米,地理环境优越。
四、实习区地形地貌:本溪地区为辽东中部的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脉的西南延续部,地势由东向西南、西、西北逐渐倾斜、地形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东西与北西、北东向构造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格架的山地丘陵特色。此外,由于不同区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及岩性不同,地质构造强度不一,使本溪地区的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动态变化较显著,造就了以下四种地貌特色。
五、实习区水文地质条件:
三、实习内容:
1)
1、实习路线:本溪平顶山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4日
3、实习地点概况:xx山位于xx市区南,海拔657.8米。山势巍峨,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下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碑林、电视转播台。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尚有战争遗迹。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在28路站点集合,8:30左右我们正式出发,从平顶山公园西门开始登山,登山路线上的台阶均为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台阶两边褐红色岩石为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
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
结物构成。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之后我们到达这次实习路线的第一个实习点—
—平顶山中部,这仪实习点的岩石为25亿年以前,太古代岩石,地层
属于太谷界、鞍山群、大峪沟组。形成原因为:原变质岩与相当于花
岗岩成分的岩石发生新的变质岩即混合花岗岩,二者构成沉积接触关
系。
最后我们到达了这次实习路线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平顶山山顶,山顶出露的是距今8亿年的青白口系的钓鱼台组的石英砂岩,构成丹
类霞地貌。
2)
1、实习路线:本溪市后山城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5日
3、实习地点概况:后山城位于我校东北方向,山上有大量的火山碎屑
岩,路途崎岖,树木茂盛。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准时出发,大约3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在这里我们能发现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过渡类型,一般来说,如果火山喷出来的岩浆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浆,其粘度大不易畅通无阻地流溢出来,因而就会有相当多的气态物质聚集在火山通道里。
有的岩浆向上侵入时,遇到地下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当气体压力大到足以顶开上面所覆盖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碎屑数量多,抛出高度大、散落的距离远。粒度小的火山灰可以喷射到 20000米以上高空。这些火山碎屑落到地面以后,有的聚集在火山附近,有的随风飘流落在世界各地。这些火山碎屑经过地表的各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火山碎屑岩。(图)
火山活动既可发育在陆壳上,亦可形成于水下洋壳,因此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也有海相沉积。许多有用矿产与火山碎屑岩有关,如铁、锰、钾、硼、硫、铀矿床以及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矿床。在非金属矿床方面,它和沸石矿、膨润土矿、高岭土矿、叶腊石矿等关系密切,富玻璃质的酸性凝灰岩还是很好的制造水泥的材料。
按照粒度大小,常见的火山碎屑岩类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中,大于100mm的火山集块,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砾组成,火山灰充填空隙压实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
之后我们到达后山城的另一面的山脚下即本次观测路线的最后一个观测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深红色玄武岩,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是做建筑工程良好的岩石。
同时在这块深红色的玄武岩的左下放有一块灰绿色的岩石,它是粉沙岩,由于某种原因遭受右上方的玄武岩的巨大冲击力和压力使其遭到严重破坏,及易破碎。
3)
1、实习路线:本溪水洞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6日
3、实习地点概况: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
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与辽宁省会沈阳市,辽宁中部城市抚顺、辽阳、鞍山等地相距很近,且有铁路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本溪水洞在侠柯山中,侠柯山属辽东山地,为千山山脉的东北边缘。山势中低,相对高度仅200—300米,连绵起伏,层峦叠翠。太子河从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下游注入辽河入海。洞口坐南朝北,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长度3000余米,面积3600多平方米,容积40万余立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形状奇异,蔚成大观。
4、实习具体内容:早上8点我们乘车到达本溪水洞,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本溪水洞,首先我们乘船进入水洞,水洞全程2800米,还有3000米正在开发,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钟乳石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图)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1)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石柱,两头粗,中间细,不明底细的人还认为是谁凿出来的呢。在许多石灰岩洞里,钟乳石和石笋多数不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不是钟乳石折断了,就是过多的石灰质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变路径转移到另一处,又长出一根新的钟乳石。这样,钟乳石和石笋就不会“碰头”了。
地下水在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沟、一个洞,或是一根钟乳石,或是一根石笋,或是一根石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树林”、“珠帘”等奇丽景象。(图)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本次实习的第二个观测点—本溪水洞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详细的知道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几化石的形成最后我们到达了今天的过程,恐龙灭绝的原因等等。最后一个观测点硅化木林园,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四、地质实习收获和感想:
一周的实习,感觉很累,但现在想起来,收获到不少东西,除了自己对课本上内容更容易理解外,自己也对土木工程有了新的认识。在爬平顶山和后山城的时候自己几乎都要放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一周的时间内有累的时候但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候,比如水洞地质观测路线时就感觉到很轻松,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观看美丽的风景和世界罕见的奇观。
通过这一周的实习我更加了解地质学和建筑工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意义:
1、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2、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3、一次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
4、一堂深刻的专业教育课。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灾害)及其防治方法;
2、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3、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方法;
4、通过室内矿岩标本和野外参观,掌握常见矿岩的识别方法;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工程地质资料和撰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6、初步学会编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实习主要内容及任务:
1、工程地质勘察(教学楼):(1)、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教学;
(2)、观看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教学楼)
3、常见的造岩矿物、矿石的认识。观看地质结构模型(岩土工程实验室)
4、广东省博物馆自然馆参观。
5、野外实习(莲花山踏勘)
五、实习过程:
1、内业部分:
4月13日星期一,教五304,实习第一天,首先开始动员大会,老师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实习目的意义以及主要任务和安排,说明实习的重要性,还有对以后我们从事专业有关工作的意义。随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工程地质勘查的理论知识,地质图的阅读分析,以及在老师指导之下观看了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教学录像。
老师首先讲解的是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术方法,在建设场地及附近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勘察,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建筑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我们了解到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工程勘察的方法(地质测绘,实地勘察,地质实验,长期观察等),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现象,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材条件),工程勘察的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划分及其布置。
随后老师继续讲解了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基本学会了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首先要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然后才分析图例并阅读分析地质内容。掌握各种岩层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要素,及其要素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我们学习了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还有对地质图的分析方法。岩层之间接触方式的分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等。
最后是观看不良地质现象的教学视频,尽管教学视频有些老旧,画面不佳,但这些录像是专家们花大量心血制作的,是极佳的教学材料。由于我们大多生活小丘陵地形的地方,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无法真实了解到不良地质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录像中就为我们很好地讲解了这些知识。录像主要包括了岩石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概念,分析,部分的防治措施,还有这些地质不良现象发生时候造成的破坏,讲解了地震的震级烈度的测量制定方法,科学地向我们揭示地震的神秘面纱。很多录像中当这些现象发生的时候是相当震撼和危险的,比如泥石流,瞬间大量泥沙洪流冲涌,规模能量都非常大,会对周围泥土岩石造成破坏,甚至改变地形。影片中还讲述了它们各自的防治措施,崩塌的建防御支柱,刷方;滑坡减少上部滑动力,增大下部的抗滑力;泥石流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要保护植被等等。从中我感受到它们的危害,也认识防治的必要和重要性。下面我简单说说各种不良现象的概念,形成。
崩塌,陡峻的悬崖上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斜,翻滚、崩落的现象。大多发生于一些高陡的斜坡上,一些具有不稳定,软弱构造面的岩石,另外外界的长期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岩石崩塌。
滑坡,是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的滑动现象。泥石流,在山区,由于暴雨或融雪的急流携带者大量固体物质沿着沟谷、陡坡急骤下泄的暂时性山地洪流。最主要因是水,如大量降水会导致山区地方泥石流现象。
地震:指地质作用下,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不良地质现象对土木工程建筑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时影响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要认真研究施工地点潜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针对各自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灾减灾,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稳定坚固,保障人们安全。
4月15日,周三上午,我们去到了岩土实验室。认识常见的矿物跟岩石以及一些地形构造模型。学习了矿物,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其物理特征,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特征(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另外还一一观察了地质构造模型,向斜,背斜褶曲,断层,滑坡,整合、不整合接触的岩层,平原地貌,山岭地貌,地震地貌,火山地貌等等,还有一些模拟防御不良地质现象的模型,挡土墙支柱等等。模型更加直观生动,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各种地质结构形态。
2、外业部分:
(一)、省博物馆自然馆:
周三下午,我们班分小组自行组织了去省博物馆自然馆参观。省自然博物馆里有更加多实验室里没有的矿物、岩石标本,并且由于博物馆的矿物、岩石标本比较大型,可以观看到一些矿物的大部分形态矿物的全貌。比如石英石,石膏矿物的晶簇状,还有一些稀有美丽的矿物标本展示,各式水晶宝石,还有金属矿物以及未曾见闻过的各式岩石,让我们大开眼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的同时还扩充了自己对矿物岩石的知识。
(二)、莲花山踏勘:
4月16日,周四,天气晴朗,气温有点高。我们八点半集合在二饭旁上大巴出发向往莲花山,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地质实地考察。
我们实习的地点莲花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珠江入海口狮子洋畔,莲花山石景区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具有各种奇观异石,悬崖峭壁。
下面简单介绍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莲花山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土,形成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浦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入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地层,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约五十分钟车程,我们到达莲花山山顶望海观音旁。沿着望海观音向海方向。我们踏着步梯往下走,走到最下步梯平台,我们可见到景点之一的狮子石,因外表形似狮子而被称为狮子石。狮子石是沉积岩,具有明显的碎屑结构和层理构造,可观察得,岩石沉积物包含很多碎石砂子泥土,按照不同的颗粒大小成分形状形成了层理现象,由上到下是岩土变质层,粗细砂层,卵石层。岩石表面被风化程度明显,可推测是长期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风化作用而形成今天所看见的狮子岩复杂的形态,估计,风化作用将不断继续进行着,不断剥离狮子岩表面的岩石松散物,狮子岩外貌在若干年会变成其他模样。
后侧便是观音岩,可见明显的水平层理,观音岩岩石完整,岩块巨大,稳定性好,未见有巨大裂痕,是稳定的岩层。
我们沿步梯继续往下走,来到八仙岩景观。八仙岩岩石更加复杂多变,各种奇形怪状,同样是沉积砂岩,具有多种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均呈现在眼前,形状不一,部分有较大的裂缝,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而且受到长期风化作用,岩层间裂缝可日益变大,甚至崩落。必要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过后,我们接着走,我们一路上见到不同各种各样的岩石,他们大多上面长着一些植物,植物根部有些深入岩石之中,这就是生物的风化作用,这些根部在岩石中生长会增大岩石的裂隙,降低岩石的强度稳定性,可引起岩石崩解破碎。我们继续往前走,很多高大壮观的悬崖峭壁,上面奇形怪状,接下来燕子岩等都呈现出岩石的各种层理现象,这里不再作详细介绍。
来到古代的采石场,人工对岩层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我们随处可见挖采过后的巨大碎落岩块,还有高陡斜坡,岩石支柱,如南天一柱。由于人工挖掘,很多地方出现岩壁被掏空,如剑门,岩壁直接半悬在空中,令人触目惊心。人工开采等对岩石影响极大,如果人为活动不当,不合理开采,爆破等,是很可能造成岩石大面积崩塌,增大岩石裂隙,导致各种意外产生,需要格外注意,并采取防御措施。
中午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剩下时间我们小组继续参观莲花山其余景区,莲花石,神仙桥,无底洞,莲花塔,莲花城等等,继续观看奇异的岩石,还有感受如画迷人的莲花石风景。
六、心得与体会:
一周的实习结束了,收获感悟颇多。首先本次实习我们脱离课本,终于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狭窄的教室,到不同地方去踏勘,去研究,是远远比课本上的学习精彩,并且学会了如何活学活用,让我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更加全面。在本次实习中拓展了我的视野,对于工程地质这门课有了新的认识,面对各种多变地质形态,我们将来从事路桥专业工作将怎样处理,有了很好的教学作用,学到了如何分析岩石,矿石,如何分析地质图,面对不同地质不良现象该怎样采取相应措施,让我将来投入工作做了扎实的知识、经验准备。
本次的野外踏勘是本次实习的重点,过程我们是很享受快乐的,也感受到班级集体团结友爱的氛围。不过野外踏勘也有其艰苦性,但是经历过本次实习,获得的知识是无形的财富,更是培养了我刻苦耐劳,认真谨慎的钻研精神,其对我们将来的帮助是巨大的,为我们踏实进入路桥行业做准备,为我们做出坚牢稳固的土木工程建筑做准备,所以本次实习为我带来了很多。
未来的路还很长,本次实习无疑成为大学四年宝贵的记忆,财富,大开眼界。最后,我们向带队实习,开展工程地质教学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