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器材: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包括5ml针管1只,中心静脉穿刺针1只,导丝1根,扩张器1个,中心静脉穿刺软管1根,橡胶手套1付)1个,延长管1根,水封瓶1个,橡胶手套1付,10%利多卡因1只,500ml生理盐水1瓶 操作人员:操作者1名,助手2名 图示:、操作步骤:
1.操作者、助手1带无菌口罩,帽子。
2.操作者根据胸片或胸部CT,体格检查选择穿刺部位。3.助手1行穿刺部位局部消毒,铺洞巾。
4.操作者持5ml针管从助手2处抽取10%利多卡因,并行局麻,同时根据针从胸膜腔抽出气泡所进入的深度估计穿刺深度。
5.助手1连接穿刺针,导丝递给操作者。
6.操作者持穿刺针穿入一定深度,可抽出气体后使导丝进入胸膜腔约10cm,退出穿刺针,使扩张器进入胸膜腔至抵抗感消失。退出扩张器,使穿刺软管进入胸膜腔约10-12cm,退出导丝并夹闭软管,操作过程中助手1协助固定导丝及传递工作。7.助手2准备水封瓶,连接延长管。
8.操作者连接延长管及穿刺软管,打开夹闭见有气泡从水封瓶逸出。9.局部固定。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进行辅助检查及体格检查。2.操作前宜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3.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4.操作完毕应听诊对比两侧呼吸音。
经验之谈:退出导丝时夹闭软管一定要迅速,此时容易导致气体进入,形成气胸;可能的话,让病人配合吸气后闭气做呼气动作,造成胸腔内正压,减少气胸形成。
个人认为:1 管径相对要粗,否则很容易堵塞的,对后续的治疗造成很多麻烦;2 可以剪些侧孔,引流效果会好些;3 置管无需过深,一是影响引流效果,二是容易堵塞,三是增加感染机率。
个人经验:1疗效不错,微创,患者易于接受。我们治疗过自发性闭合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几个都是一侧肺全压缩且纵隔移位),也治疗过较多的液胸(血胸没试过)。2.美观:年轻人患气胸者较多,外科手术会留下疤痕,此法则无。
注意点:1.尽量用粗的中心静脉导管,我们一般用外径为2mm的,用引流用中心静脉导管更好(网上见过,但没用过)
2.放置不宜过深,胸内4cm合适,引流管放进水封瓶的深度不宜过深,2cm合适。
3.产生皮下气肿者较少,少量无需处理,较重的皮下气肿需用水封瓶控压性持续吸引或换用外科用粗管
4.超过2周不闭全的气胸应查找原因,以确定需手术还是粘连。5.连接方法多不正规,多自制水封瓶,可用2ml注射器连接引外科用闭式引流瓶,即付合无菌常规,引流气体也顺畅。
再告诉大家一个技巧:
选定好肋间隙后,不要直接穿刺,先用左手将拟穿刺处皮肤上推,将下面皮肤拉到穿刺点上,再麻醉、破皮、进套管针,这样的目的是置完管后原来上推移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回位,使引流管进入胸壁的路径是斜行的,可有效避免长时间置管后引流管处漏气及皮下气肿的形成。再告诉大家一个注意事项:
液气胸患者如果做了闭式胸膜活检后,不要在活检的部位再进行置管引流,我曾经一个病人,液气胸,先行胸膜闭式活检,然后就在同一个地方作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引流,结果造成了皮下气肿,蔓延到正个胸壁。应该是局部活检后壁胸膜破损,气体极易进入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
个人提出一些小的经验和见解,大家分享、点评一下:
1.置管过程中患者体位要放松,尤其是术侧胸大肌;否则术后查胸片会发现锁穿管打了个“几”字形的折。个人认为不利于气胸护理,有加重气胸的可能(个人见解而已,尚无相关文献证据)。2.气胸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闭合性气胸,经间断抽气或闭式引流术后2~3天内气胸基本会吸收;若是交通性气胸,3天不会明显减少,就应该行闭式引流,否则不利于肺脏复张。胸腔积液更不能置管太长时间,尤其是年老、体弱、糖尿病的患者。我发现过胸腔积液置管7天后拔管,从穿孔内一直漏出胸水,加压压迫1~2小时才停止。
3.因为气胸置管时间不会过长,所以没必要缝合固定,仅用贴膜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机会感染。但神志不清的患者要注意加强护理,实在不稳妥就缝上吧。
4.术前、术后及术后3天内,应随时复查胸片,监测病情进展。可以避免出现特殊情况,猝不及防。
还有些什么话想说,暂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说吧!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应该是比较成熟的方法,至于堵管如果处理好几个环节发生率应该是很小的。
1、胸液有纤维分格时,要及时注入尿激酶,即能使胸液引流彻,又可避免堵管;
2、大量胸水接引流袋外,中少量胸水一般不接引流袋,每天抽液一次,可同时注药,抽毕要用肝素液封管。这样比较方便病人。
3、我们有两例脓胸的患者也用了这种细管,每次抽液后注尿激酶,也没有堵管。
4、堵管后的处理:先用生理盐水通管,如果通后要及时腔内注入尿激酶;如果生理盐水通不开,可以将导引钢丝消毒后,再插入管内疏通。
5、还有一种情况,B超提示仍有胸水,但抽不出来,生理盐水通管又提示管子是能畅的,这种情况多是管子在腔内的位置不合适,可以慢慢的拔管,边拔边用注射器抽,多数在拔到一定位置又能抽出胸水。
第二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胸腔;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伤诊治过程中最基本的诊疗操作,现笔者就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意义
高压性气胸、呼吸窘迫需肋间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排气,解除压迫症状,使肺及早复张,急性脓胸如反复穿刺不能控制感染,做胸腔闭合引流排脓,使脓腔闭合,肺复张,恢复肺功能。操作方法
(1)引流气体的部位,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液体的部位,在腋中线第七肋间;(2)患者取半坐位,局麻后做一小切口约2 cm,以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直达胸膜腔,将引液导管插入胸腔,用丝线缝合切口的一端并固定引流导管然后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
适应证和禁忌证
(1)胸腔手术结束后;(2)急性脓胸,脓多不易抽尽且发热不退者;(3)开放性或高压性气胸经反复抽气不能缓解呼吸困难,或胸内压不能下降至负压者;(4)单纯性结核性脓胸不宜做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4.1 保持管道密封 使用前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及广口瓶有无裂缝,各连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求密封,以避免发生漏气或滑脱,并按无菌操作法安装,防止感染。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 cm为宜,在水平面处用胶布黏贴作为标记,以便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床边备一把血管钳以防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迅速夹管,以免空气进入胸腔。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先钳闭引流管再换液体,同时使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住玻璃接头上方的引流管,防止接头处滑脱而漏气。
4.2 保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
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所以应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可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若波动过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气、余肺扩张不全或肺不张。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 cm。未夹闭引流管时,不能将水封瓶提高至床面以上,以防液体逆流。保证引流管不受压和打折,有规律地挤捏引流管。
4.3 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搬动患者时,须将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若引流管自胸壁创口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然后用凡士林纱布、厚层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报告医生并做进一步处理、若导管连接处滑脱,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钳闭或折叠捏紧,消毒后重新安装。每天定时更换水封瓶1次。
4.4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术后24 h内总引流量不超过300~500 ml,48 h左右水柱波动微弱,引流液甚少,在50 ml以下,色泽由血性变为血清样;术后2~3 h引流液颜色可较深,但Hb定量在20~30 g/L以内;定量超过50 g/L以上,要考虑胸内出血可能。若持续每小时出血量>10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发生。采用负压吸引者,应经常观察引流瓶内有无气体排出和排出量的多少,如无气体排出,应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发生故障,并及时排除;患者胸痛难忍,可能为吸引负压过大,应适当减低吸引压力。
4.5 预防胸腔感染 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每天更换水封瓶,注意观察水封瓶中液体的量和性状,手术伤口每天更换敷料,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数次。如有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提示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
4.6 拔管的护理 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 h,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若无异常,即可拔管。拔管24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胸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少于10 ml,才可拔管。拔管后,患者取健侧卧位,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护理问题
5.1 疼痛
5.1.1 相关因素(1)胸壁伤口;(2)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5.1.2 主要表现(1)患者诉引流管处伤口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2)呼吸浅快;(3)患者不愿咳嗽排痰,听诊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5.1.3 护理目标 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和消失。
5.1.4 护理措施(1)告之患者有关密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2)患者咳嗽排痰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导致疼痛;(3)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提供医师拔管指征,以尽早拔管;(4)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在排痰前给予止痛药物。
5.1.5 重点评价(1)患者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2)控制疼痛的措施有效与否。5.2 清理呼吸道低效
5.2.1 相关因素(1)胸腔闭式引流插管不利咳痰;(2)因疼痛而不愿咳痰。
5.2.2 主要表现(1)呼吸浅快;(2)喉头可闻及痰鸣音;(3)可出现发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可致窒息。
5.2.3 护理目标(1)教学并协助患者排痰;(2)呼吸道通畅,听诊无痰鸣音。
5.2.4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可扶坐起拍背,咳痰时协助轻提引流管,以免管道摩擦引起疼痛,致咳嗽无效;(2)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夜;(3)患者咳嗽排痰前适当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增加咳痰效果;(4)每班仔细听肺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5)必要时鼻异管吸痰和支气管纤维镜吸痰。
5.2.5 重点评价(1)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2)患者是否能正确掌握咳嗽排痰的方法;(3)患者是否了解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5.3 有感染的危险
5.3.1 相关因素(1)与胸壁切口有关;(2)引流装置消毒不严;(3)患者家属缺乏无菌知识,与护士向其家属交待不清有关。
5.3.2 主要表现 患者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插管周围红肿,引流管内可有脓性液体流出。
5.3.3 护理目标(1)无因引流装置处理不当而发生的逆行性感染;(2)插管局部无感染发生。
5.3.4 护理措施(1)向家属传授引流装置的管理知识,如不要自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要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引流瓶是无菌瓶,不可用生水冲洗等;(2)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3)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4)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5)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和颜色。
5.3.5 重点评价(1)引流液性质有无异常;(2)引流管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
5.4 有引流不畅的可能
5.4.1 相关因素(1)密闭式引流管脱出;(2)引流管口堵塞;(3)引流管位置处置不当或粗细不适当。
5.4.2 主要表现 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弱,挤压有阻力感,引流液体突然减少,患者则呼吸明显减弱等。
5.4.3 护理目标 保证胸腔引流的有效功能。
5.4.4 护理措施(1)观察引流情况,每2 h 1次,将插管与皮肤接触处做好标记,观察是否有引流管脱出;(2)每2 h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方法是夹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方向挤压,再轻轻慢慢地松开夹紧的引流管,以免发生倒吸引流管中的液体;(3)发现有引流管液突然减少,要查找原因,将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嘱患者变换体位,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4)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将两侧进行对照,发现患者呼吸音极低,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5)必要时遵医嘱带管照X线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胸腔积液。
5.4.5 重点评价(1)复查X线胸片了解是否引流液储留;(2)患者自觉症状是否与引流不畅有关。
5.5 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5.5.1 相关因素(1)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2)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
5.5.2 主要表现(1)进行性呼吸困难;(2)皮下广泛气肿,插管周围可及捻发感;(3)患侧呼吸音减弱。
5.5.3 护理目标(1)患者及家属能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求;(2)无因引流装置管理不当所致的气胸发生。
5.5.4 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方法;(2)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 cm以上;(3)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2 h 1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4)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5)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6)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并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5.5.5 重点评价(1)引流装置是否处理于密闭状态,各接口及引流瓶中液体是否符合要求;(2)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有否得到改善;(3)皮下气肿、捻发感减轻或消失与否。
第三篇: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本院胸外科和呼吸内科2001年11月~2004年6月,对14例胸腔积液和8例气胸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24~74岁。置管时间最长24天,最短1天,其中1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综合治疗下积液完全吸收。4例癌性胸腔积液出现胸闷、气促等胸水压迫症状通过置管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癌细胞全身扩散死亡。8例气胸患者中男7例,女1例,7例患者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后引起气胸。胸片提示一侧肺压缩30%~90%,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置管后8例气胸完全闭合痊愈出院。胸腔闭式引流方法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首先向患者说明此手术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
2.1.2 物品准备
深静脉留置导管1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套,无菌引流袋1个,无菌手套,无菌透明敷贴,5ml无菌注射器1副,无菌穿刺包(洞巾、纱布等),0.5%碘酊,75%酒精,棉签,局麻药,氧气、抢救药品及物品。
2.2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半坐位、平卧位。医师叩诊决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用特制注射器,与胸壁成直角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气胸会听到冒出气体声,胸腔积液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气将导丝U型端从注射器内腔插入至胸腔,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再将深静脉导管顺暴露在体外的导丝末端,逐渐向皮内推进,达胸腔内约8~10cm,即固导管,退出导丝,接上引流瓶或引流袋,观察有气泡或液体液出,最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就形成了与输液装置倒置的引流系统。如医生根据病情需定时抽液、注药时,抽液注药毕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导管末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绕固定在穿刺部位处进行留置。
2.3 术后护理
2.3.1 加强术后宣教
嘱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
2.3.2 加强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擦身时保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引流时间长者一般每周更换敷贴1~2次。
2.3.3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胸腔积液患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胸腔积液用引流袋引流时尽量1次缓慢排出,用注射器抽出积液时,每次抽出量为600~1000ml。每日更换引流袋或留置导管末端纱布1次,并防止导管堵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3.4 气胸患者的护理
气胸患者应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尽量将胸腔内残余气体排出,同时给予氧疗,一般氧流量为4L/min,每次1h,每日4~5次。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无气促。经夹管24h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拔管。讨论
胸腔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担心疼痛及损伤肺组织等恐惧心理。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克服了传统引流方法的缺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引流治疗顺利完成,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3.1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气胸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而深静脉导管小,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自我感觉好。传统胶管粗而硬,需用缝合线外固定,患者活动或咳嗽时产生疼痛,甚至侧孔脱出胸腔至皮下导致皮下气肿;而深静脉留置导管柔软富有弹性,透明敷贴固定不易滑脱,患者活动时不引起疼痛,引流管无侧孔不易引起皮下气肿。但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小,体积轻,张力性气胸由于胸内压力大,易将其顶出胸腔而造成引流失败,故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
3.2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方法不管胸腔积液量多与少,每次都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对积液量多的患者需反复穿刺抽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容易造成感染。由于穿刺针尖锐利,抽液时针头移位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深静脉留置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只行一次穿刺即可留置进行引流,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长期引流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连续注入药物,间断抽取胸水,有利于炎症消散和吸收,可反复留取标本,患者不会因活动而引起疼痛。但由于管径细直径为1.7mm,粘稠分泌物易阻塞导管造成引流失败,故脓胸患者不能用此方法进行引流。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2004年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罗宣萍
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701.html
第四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
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垂危难以耐受穿刺者。2.对局麻药过敏者。
3.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4.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科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6.穿刺部位或附近感染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 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多发性肺大泡反复气胸导致胸壁粘连的必需根据影响学资料确定穿刺点,防止误穿肺大泡导致张力性气胸。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
(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为坐位,嘱患者跨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可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抽气时一般选取半卧位。
(2)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3.手术步骤
(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穿刺针通过10cm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或50ml的注射针管连接。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注意事项】
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应事先消除畏惧,可予穿刺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穿刺针进入胸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肺组织。一般以针头进入胸腔 0.5~1.0cm为宜。在抽吸过程中,肺的复张牵拉刺激会导致病人咳嗽,应将针头迅速退到胸壁内,待病人咳嗽停止后再进针抽吸。3.每次穿刺原则上是抽尽为宜,但对大量胸腔积液,第一次抽液一般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抽液不超过1500ml。若因气胸或积液使肺长期受压,抽吸时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复张性肺水肿发生,当病人主诉胸闷难受时则应停止操作。
4.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出现连续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复张性肺水肿现象时,应予吸氧、利尿等治疗。
5.避免第九肋一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失腹腔脏器。
6.操作前后应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操作后嘱其卧床休息30min。
7.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具体操作:于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如米诺环素500mg)加生理盐水20-30稀释后注入。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 2-3 次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如注入之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药物前给强痛定或哌替啶等镇痛剂。【并发症及处理】 1.气胸
胸腔穿刺抽液的气胸发生率约3~20%,无症状者应严密观察,适当吸氧,摄片随访。如有症状,则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出血、气胸
穿刺针刺伤科引起肺内、胸壁内或胸壁出血。少量出血多见于胸壁皮下出血,一般无需处理。如损失肋间动脉科引起较大出血,形成胸腔积血,需立即止血,抽出胸腔内积血。肺损伤可引起咯血,小亮咯血可自止,严重者按咯血常规处理。3.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 4.胸膜反应
部分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反射增强所致。此时应停止穿刺,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5.胸腔内感染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生,多见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者。为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中引起胸膜腔感染所致。一旦发生应全是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局部处理,形成脓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处理。6.复张性肺水肿
多见于长时间胸腔积液者经大量抽液或气胸患者。由于抽气或抽液过快,肺组织复张引起单侧肺水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大多数发生于肺腑张后即刻或1小时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患者表现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烦躁、心悸等,继而出现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发热、恶心及呕吐,甚至出现休克及昏迷。处理包括纠正低氧血症,利尿,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第五篇: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
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早期拔除引流管,顺利恢复,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创伤性血气胸;观察;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有效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目的是引流出胸膜腔内积气、积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复张,同时还利于观察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因此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10例创伤性血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同时加强了相关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10例,年龄17岁~70岁,交通意外5例,高处坠落2例,打架斗殴2例,塌方挤压1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3例。1.2 结果
本组创伤性血气胸病人经急救处理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均早期拔除引流管,顺利恢复,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 护理
2.1 胸腔闭式引流管安放位置
本组10例病人均采用腋下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法[1],行血气胸引流。此法优点在于与传统的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比较,组织创伤小,除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外,不必经过胸大肌、胸小肌等肌肉组织,仅经过肋间肌可达胸膜;另外,由于切口瘢痕形成于腋下,较隐蔽,病人心理负担轻,引流效果满意。2.2 妥善固定
将留有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在搬运病人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防止发生引流管衔接处滑脱,气体反流;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必须保持引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2]以防引流瓶高过胸腔引流口平面,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一般应安放在低于胸膜腔60 cm的位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2.3 保证有效引流
密切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气排液,以及长玻璃管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 cm~6 cm,表示引流管通畅。2.3.1 挤捏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要定时挤捏引流管,一般0.5 h~1.0 h挤压1次,防止管腔被凝血块堵塞。具体挤压方法: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3]。有活动性内出血的病人,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2.3.2 咳嗽有利引流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血块排出,使肺复张,并可防止肺部感染。对无力咳嗽的病人,应予以协助,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给病人行雾化吸入,并予叩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2.3.3 体位引流
病人病情平稳,应采取半卧位,予抬高床头15°~30°,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以利引流,并有利于呼吸。在更换引流装置时,所有物品及操作均应保持无菌,以免外源性感染,另外坚持每日更换引流瓶,如引流液量较多时,每日更换1~2次水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在更换引流瓶时注意先夹闭胸腔引流管,引流瓶装好后,检查玻璃管是否在水面下,然后开放引流管,避免胸腔与外界相通,防止气胸形成。部分病人由于疼痛不愿配合,应耐心向病人讲清体位及其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有利机体康复,而且有利于引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2.4 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详细、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引流速度,密切观察引流瓶内水柱波动范围及气泡溢出情况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开始为血性,或引流管有较多的气泡逸出,以后逐渐减少或引流液转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创伤性血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开始引流出1 000 mL~1 500 mL血液,或随后每小时引流量达200 mL~300 mL,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为黏稠、易凝为进行性血胸[4];若伴有越来越多的气泡逸出,表示有肺裂伤或支气管裂伤的可能;若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头晕、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引流出血性浑浊液体,提示血胸已继发感染,形成脓胸。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配合处理。
2.5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节,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或用手将其折叠后捏紧,勿使漏气,并立即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装置;若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绝不可擅自将脱出的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以免造成污染或损伤;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无波动,病人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引流管无折叠、扭曲和受压,表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失去引流作用,立即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2.6 拔管护理 h~ 48 h内水柱停止波动,无气、液体排出;或 24 h引流量少于50 mL经X线片检查肺膨胀良好,已无残腔,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覆盖引流伤口,然后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预置在引流管切口处的缝线[5],以防气体进入胸腔。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置管处有无渗血、出血、皮下气肿等,如有上述情况及时处理。3 小结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因此是创伤性血气胸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也能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有助于判断胸腔内是否继续出血。也是预防胸腔内感染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外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变化,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参考文献】
[1]陶永忠.气胸、液气胸腋下粗管引流的体会[J].重庆医学,2004,33(2):199.[2]李清,朱解琳,蒋金芬,等.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55257.[3]林建锋,余兰贞,纪宝琼.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7):518.[4]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4 [5]冯卓荣.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