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01: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

第一篇: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綦江县成年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现状,明确主要健康问题,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抽取5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抽样点分性别年龄组随机抽取100份居民健康档案,共计600份。结果

有效分析的个案为573份,年龄为51.7±19.9岁,男性274例(47.8%),女性299例(52.2%)。有564人测量血压,查出高血压208人,患病率为36.9%;有569人测量体重,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139人和19人,患病率分别为24.4%和3.3%;分析样本中104人进行血糖检测,其中检测出糖尿病11人,占检测人群的10.6%。结论 綦江县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超重和肥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强防治力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基础,在人们的医疗健康中的地位逐步突出[1]。綦江县从2009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开始实施规范化管理。现调查随机抽取綦江县6个街道(镇)2009-2010年度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綦江县居民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卫生工作计划和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为政府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綦江县文龙街道、永新镇、赶水镇、隆盛镇、石角镇和石壕镇按性别年龄组分别抽取2009-2010年度已经建立的100份居民健康档案,共计600份。

1.2统计方法

用EPIData3.02进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对居民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体格检查等进行统计描述。1.3判断标准

1.3.1 疾病诊断

各种疾病的患病依据医院临床医师诊断,未经医院诊断的不计入疾病史;慢性病分类依据ICD-10。

1.3.2 超重

体质指数(BMI)=24~27.9 kg/m2,肥胖:BMI≥28 kg/m2。1.4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开展和调查的质量,调查从组织上和技术上采取严格措施,全过程管理。数据录入整个过程采取双录双输并要求总错误率控制在5%以下。数据清理要求对每个变量的缺失值、逻辑错误和非法值都进行标记和分析,最后剔除逻辑错误和非法值。结果

实际抽取居民健康档案600份,数据清理后,最终用于分析的个案为573份,有效率为95.5%。2.1一般情况

分析样本中平均年龄为51.7(±19.9)岁,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97岁;男性274例,占总数的47.8%,女性299例,占总数的52.2%;样本中以已婚人群为主,共388人,占总数的67.7%;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共417人,占总数的72.8%;各种职业人群中,农民378人,占总数的66.0%。2.2生活方式

分析样本中,锻炼情况调查应答278人,35~64岁人群每天锻炼人数为64人,占每天锻炼总人数的50%,;饮食习惯调查应答290人,以荤素均衡为主,占总数的86.9%;吸烟情况调查应答282人,现在仍吸烟者中男性55人,女性4人,吸烟率为20.9%,日吸烟量为15.6(±12.7)支,日最少吸烟量3支,最大吸烟量102支,开始吸烟年龄为20岁,戒烟年龄为58.5岁;饮酒情况调查应答282人,饮酒率为20.6%,饮酒种类以白酒、啤酒为主,日饮酒量为90(±25)g,日最少饮酒量50g,最大饮酒量150g,开始饮酒年龄为20岁。

2.3体格检查 2.3.1一般检查

分析样本中,居民身高跨度为居民身高范围为135~179 cm,男性平均身高为159.8±7.3 cm,女性平均身高为154.8±7.3 cm;分析样本中有569人测量体重,其中男性273人,女性296人,体重跨度为体重范围为39~81 kg,男性平均体重为57.1±7.9kg,女性平均体重为54.2±7.8kg;体重指数平均为22.5±2.8,最小值15.5,最大值32。腰围、臀围跨度分别为臀围范围分别为65~96 cm、75~105.6 cm,腰臀比值的平均值为0.9±0.05,其中最小腰臀比值0.8,最大比值1.1。分析样本中有564人测量血压,其中男性273人,女性291人,收缩压平均值为134.5±24.1 mmHg,最小值为89 mmHg,最大值为229 mmHg;舒张压平均值为84.2±16.3 mmHg,最小值为60 mmHg,最大值为146 mmHg(表1)。.4.2辅助检查

血糖检测人数104人,其中糖尿病11人,占10.6%;血脂检测人数80人,其中总胆固醇异常人数占98.75%;甘油三脂异常人数占83.7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占23.7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占29%。3 讨论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2]。建立标准化健康档案有利于协助社区医生全面了解和追踪居民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3]。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以0~36月龄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遵循自愿与引导结合的原则,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要求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内容,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此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实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4-7]。

该次分析573份样本的平均年龄为51.7岁,平均年龄偏高,因而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及糖尿检出率均较重庆市平均水平偏高,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4%和3.3%。从吸烟情况看,綦江县开始吸烟平均年龄靠前,日吸烟量达到15.6支,戒烟率较低。因此要密切关注年轻人及未成年人吸烟变化趋势。从体育活动情况看,35~64岁人群每天锻炼人数最多;锻炼方式较为健康科学,主要是劳动、散步、跳舞等运动。由此可见,綦江县高血压患病率和糖尿病检出率、超重和肥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分析造成本次样本中平均年龄偏高(51.7岁)、72.8%的被调查者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血糖检测人数低等原因有:第一,綦江县从2009-12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由于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故将65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和孕产妇作为2009-2010年建档的重点人群,该样本来源正是2009-2010年度已经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故导致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第二,由于农村地区存在青壮年外出打工等人员流出情况,留家人群多为老年人,这也造成了样本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第三,经了解,乡镇卫生院建档时将档案分成三档:一档是面对面建档,建档对象长期在本地居住,依从性较好,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完整;二档是户籍在当地,基本信息齐全,但建档对象长期外出,体检信息缺失;三档是户籍在当地,但建档对象长期外出,基本信息不全,体检信息缺失,此档也称为“死档”。因本次抽样涉及全部档案,故导致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血糖等检查人数低等;第四,由于建档工作是在居民自愿基础上进行的,不要求采用统一的建档形式(入户调查、门诊检查、电话随访均可),有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量,将当地派出所的户籍人口信息直接填入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中,再按村分配给乡村医生进行建档,从而导致了当地流动人口、长期外出人群“被建档”的情况,进而导致了本次分析样本中血糖等检查人数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持续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由于綦江县开展该项工作时间短、经验浅,再加上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待遇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疾控中心只有指导职能,对经费的划拨无法掌控,故出现指导、评估、考核分离的现象等问题。因此就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居民健康档案的核心是满足居民个人的健康需要,因此上级决策部门及各级考核管理部门不应该一谓的追求建档的数量,而应更多的重视档案的质量(如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逻辑性及动态管理性等),尽可能使每份档案建有所用,让老百姓成为建档的真正受益人;第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业务培训,改变被动建档的服务模式[8];第三,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居民主动建档;第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2],保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信息安全性;第五,与此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考核力度,做到评估与考核的统一,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在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篇: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

1353、个人信息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性别、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的顺序填写。

(2)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3)联系人姓名、应填写其家长或亲友姓名。

(4)血型应填写ABO血型对应编号的数字,如不清楚填不详。(5)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或链霉素过敏等。(6)既往史:包括疾病史,如手术史、外伤史和输血史。

(7)家族史,指直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是否患过遗传性或遗传倾向的疾病,可以多选。

1354、健康体检方面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一般情况,体温、脉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升高、体重、老年人应检测认识功能。

(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有无烟酒嗜好。(3)脏器功能,检查包括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

(4)查体,内容包括:皮肤、巩膜、淋巴结、肺、心、肝、肾、四肢、妇科应检查乳房、生殖器等。

(5)辅助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

(6)现存主要问题:脑血管、肾脏、心脏、血管、眼部、神经系统有无病变。(7)住院治疗情况:有无住院,用药名称。1355、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呼吸困难、心悸胸闷、鼻衄出血不止,四肢发麻、下肢浮肿等。

(2)体征,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习惯。(4)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1356、糖尿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有无三多一少情况,视力模糊感染、手脚麻木、下肢浮肿。(2)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情况。

(4)实验室检查情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用药情况、以及其它检查。1357、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目前症状:是否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无故出走。

(2)自知力:是否完全、不完全或缺失。(3)睡眠情况:可以、一般或差。

(4)社会功能情况:能否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5)危险行为评估,以级别、具体表现而定。

(6)服药:是否自行服药、家属监督下服药、间断服药、拒绝服药等情况。1358、重性精神病患者评估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应填写患者监护人姓名、住址,与患者关系、电话以及辖区村委会联系人电话。(2)精神疾患家族史,是否曾经患过类似精神病。(3)既往诊断情况,治疗情况以及治疗结果。

(4)既往主要症状:有无、行为怪异、兴奋烦躁、自语自笑等。

(5)发病时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如攻击他人、毁物、追逐异性、自伤自杀等。(6)了解生活和劳动能力情况。

(7)目前主要症状,如交流、行为、睡眠、饮食等情况。

(8)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情况。(9)今后治疗康复意见、治疗形式、服用药物等。

十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

1359、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3)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6)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方面的健康指导。1361、什么叫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答: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136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1363、什么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每个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执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城乡差距;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136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的重大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继续实施的重大项目: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

136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分别是什么?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机构。

1367、慢性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

(2)、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3)、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糖尿病患者每季度检测1次指血血糖;

(5)、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136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值为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1369、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覆盖率?

答:管理覆盖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12、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

答: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13、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2型糖尿病筛查: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2)、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转诊,询问症状。测量体重、心率。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

14、什么叫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1370、什么叫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37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建立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2)、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督导患者服药,指导康复,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协助进行紧急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a.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b.分类干预:对病情稳定的患者3个月时随访;对病情基本稳定(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剂量。调整过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3)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c.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d.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e.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137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

(一)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1373、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1374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5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6、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营养工作中承担什么职责?

答:(1)、在县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县的营养工作。

(2)、负责辖区内(包括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及敬老院等相关机构)营养领域的技术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根据国家和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工作任务,负责本县调查点的工作。

(4)、落实上级营养监测计划与方案的具体实施,按照监测样本与质量要求完成监测任务。

(5)、组织对当地居民的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

(6)、负责本地区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7)、负责本地区与营养相关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8)、承担本县营养工作中的相关实验检测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营养检测工作任务。

(9)、配合国家营养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县级营养领域的信息系统。

(10)、总结营养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提出营养问题的改善建议。

137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数量和频数是多少?

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要求年培训率不低于35%,三年轮训率达100%

2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答: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调查方法、体格测量、营养状况评价、食谱编制及营养教育方法等。

1378、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

(一)工作内容

(1)、一般资料收集:主要收集调查点和被调查人群的有关资料。调查点的有关资料包括人口(结构和密度)、地理环境、卫生状况、医疗水平、疾病统计资料、经济结构和水平、人均收入等;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个人病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吸烟、饮酒、运动、膳食习惯等)、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等。

(2)、营养与健康状况资料收集:包括膳食调查,了解被调查者各类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膳食结构变化以及身体活动情况;通过体格及临床检查可获得身高、体重、腰围、疾病状况等资料;通过询问可获得被调查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锻炼的频率与强度;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等,以便及早掌握和发现人群中的营养问题及变化的趋势。

(3)、资料的汇总整理:对原始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分类归档保存,用规定的计算机文本格式按期上报电子版调查资料和调查工作报告。

(二)方法

(1)、营养调查信息资料的收集可参阅当地人口、疾病死亡、农业种植及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等资料。

(2)、膳食调查:可采用24-小时回忆法(或3日24小时回忆法),称量记帐法,食物频度法等。

(3)、体格测量: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和称量设备,并按测量要求做好质量保证,获得准确的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测量指标数据。

(4)、临床检查:主要进行体征检查,对疾病患者或曾患有某种疾病者可直接收集其病例资料,建议健康检查可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或可请当地临床医生配合。

(5)、身体活动状况:体力活动水平(以千步记)、锻炼的频率和强度。

(6)、实验室检查:根据工作要求和需要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如血红蛋白等,如有要求需检测其他营养生化指标需要送上级业务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检测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要求收集样品并及时送达。

1379、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机构、调查人群和调查点分布等。

(2)、技术培训:组织本辖区内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并按培训教材负责组织本级培训。

(3)、落实调查的准备工作:组建营养调查工作队伍,安排工作用车、仪器设备等。(4)、组织实施调查的现场工作:组织落实本辖区内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现场调查工作的实施。

(5)、组织收集生物学样品,并实施实验室检测,需要送国家级检测的生物样品则妥善保存,用冷链送达。

(6)、调查资料的汇总和整理:通过各级审核后,将调查表格按统一格式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

(7)、分析调查资料,报告结果:负责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调查点反馈结果。

(8)、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1380、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督导方案:根据营养工作督导目的,制定督导计划。计划要素应包括督导目标,督导内容,督导时间进度安排,保证督导工作完成得措施等。

(2)、编制督导表:督导表应包括被督导单位、具体人员、时间、内容、督导结果分析、建议、督导人员签字等。

(3)、培训人员:要对参加督导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考核目的、掌握督导方法、标准和要求。

(4)、组织实施督导:根据督导方案,深入乡镇,开展督导工作。督导过程中认真检查,规范记录督导表,及时反馈督导意见。

(5)、督导总结:督导完成后,督导人员应汇总、分析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出督导报告,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反馈被督导单位。督导报告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或建议。

(6)、督导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汇报材料、相关数据、督导表、督导报告等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138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1)、根据督导方案,制定督导表,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督导,并在督导结束时反馈督导信息。督导分为以下两类,即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

(2)、常规督导:人员培训、营养调查、营养教育与指导、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和控制等。

(3)、专项督导:如营养不良监测与改善、营养不良重大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

28、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是什么?

答: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为:在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下,以基层卫生 服务机构为平台,利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两大技术手段,以控制危险因素和慢 性病管理为目标,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辖区居民签订慢性病相关服务合约,为 居民提供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其它医疗服务。

1382、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哪些? 答:本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部分正常高值血 压者、胆固醇边缘升高者、甘油三酯升高者和空腹血糖受损。

1383、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卫生部发布的相关信息,哪些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慢病干预策略有哪些?

答: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超重和肥胖是导致上述大多数慢病发生的重要生物学危险因素。对慢性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管理、合理膳食、中等强度体力活 动和戒烟是三种重要的干预策略。

1384、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哪些?

答: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六方面:

1、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

2、识别高危人群和人群分类;

3、高危人群及患者行为及生物危险因素水平评估;

4、个体化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患者管理;

5、管理效果评价;

6、人群慢病信息汇总分析。

1385、什么叫体质指数?指标判断标准是多少? 答:体质指数BMI值=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BMI≤23.9为体重正常 24≤BMI≤27.9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1386、血压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且 舒张压<80 mmHg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387、高血压患者分级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SBP≥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1388、哪些指标出现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答:慢病高危人群需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①超重加中心型肥胖: BMI≥ 24kg/m2和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 或 DBP:85-89mmHg ; ③血脂异常 : TC边缘升高 ≥ 5.18或 TG升高≥2.26 mmol/L ; ④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BG<7.0 mmol/L)。

1389、血糖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糖尿病 ≥7.0 mmol/L(两次);空腹血糖受损(IFG)≥6.1 mmol/L且<7.0 mmol/L; 正常<6.1 mmol/L。

第三篇: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

第一节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含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与以疾病为中心的病史记录方法有着显著区别。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档案一般只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和保健卡,着眼于描述疾病自然史、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解决疾病的生物学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而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则记载着与个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卫生服务的全部过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有利于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

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特别重视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有利于全科医生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订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1.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体和家庭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

2.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体和家庭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

3.由于建立的社区健康档案资料兼顾了社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可以为制订社区卫生保健规划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4.系统、客观、准确的健康档案,可以为转诊、会诊服务提供参考资料。

(三)有利于为解决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划;只有利用社区内外一切可利用的卫生资源,才能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把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落到实处。

(四)有利于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在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普通居民健康问题有效途径,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刚刚起步,高素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现有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也只有经过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使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得以建立并顺利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内容,同时也为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所进行的科研活动提供信息。

(五)有利于为评价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层社区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有利于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

第二节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上包括居民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体健康档案

1和家庭健康档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社区健康档案则需要通过社区调查将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卫生资源以及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才得以建立。

一、个体健康档案

居民个体健康档案记录与有关的资料,包括个体生物、心理、行为学基本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问题形成、进展、处理和转归的记录,也包括健康检查记录。

二、家庭健康档案

基层社区医生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就是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家庭在疾病的发生、发

展、转归中的作用,从中探索家庭健康保健的基础规律。

三、社区健康档案

社区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必备工具,是了解社区卫生状况、确定社区中主要健康问题及制订卫生保健计划的重要文件资料。

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由于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以及卫生服务新模式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疗保险体系尚不完尚,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基层社区医生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为社区居民及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建立后,应实现资源共享,合理使用,避免重复登记、重复检查造成资源浪费。

一、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的管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个别建档,即在家个别成员来就诊

时建档,然后通过临床接触和家访,逐步完善个体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另一种是全社区所有家庭普遍建档,由全科医生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社区中每一个家庭,一方面做好全科医疗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做一次全面评价,收集个体及其家庭的基础资料,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这种方式可能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却是全科医生能在短期内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及家庭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也是一次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个体及家庭健康问题的良好机会。

(一)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内容,有些是可以通过短期观察和了解就可做出定论,如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而有些问题则比较复杂,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如社会适应状态、家庭关系印象、人格特征等。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应是过去曾经影响、目前仍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及家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时并非目前都能认识到的,它随着病人或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描述某一问题时,应遵循前瞻性原则,注意收集与问题密切相关信息资料,并及时更新和保存,增加健康档案的参考价值。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健康档案所列出的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在应用中必须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已经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补充,以免因墨守成规而丢失宝贵的资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健康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在收集资料时,全科医生要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规范操作。医生在接受病人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主观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次的临床接触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并通过家访和社区调查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资料。

5、保密性原则居民健康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 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信息。

(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1、加强基层社区医生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2、制订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医生的建档行为。

3、建立组织机构,加大健康档案建立 过程的监督、指导力度。

4、制订健康档案的质量考评标准,定期对健康档案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医生服务技能考核相结合。

二、健康档案归档过程中的管理

健康档案的归档管理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每一个家庭拥有一个档案袋,内装家庭健康档案及其所有成员的个体健康档案,在醒目位置标明家庭档案编号。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备有专门的档案柜,将所有家庭档案袋按编号顺序存放于档案柜内,保证完好安全,并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完后及时收回,以免丢失。

为方便查找,除设计好档案编号外,还可以按英文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写个体健康档案的姓名索引。管理部门应按健康档案书写要求,经常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社区健康档案一般每年更新或增补一次,对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的布局结构及重要指标,应绘制成图,并张贴于墙上,便于相关指标的动态比较。社区卫生状况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并总结成报告保存,以考核全科医生的社区工作业绩。

三、健康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的工具,在全科医疗服务、教学和科研中,居民健康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计算机控制中心,必要时组建局域网,为社区的每一位医生配备终端机,方便使用并提高健康档案资料利用效率。

(一)健康建档的存放和查找

一般是在建立个体及其家庭健康档案的同时,发给居民一张全科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体健康档案的编号。居民就诊时必须携带全科医疗卡、医生按卡上提供的编号找出所需的档案号袋,获得关于病人、家庭健康问题的基本印象。每次使用结束后,都应存放于原处。

(二)健康档案的合理使用

健康档案在管理上与临床住院病历不同,它可以满足病人对医疗记录知情的期望。通常情况下,病人都希望他们的健康档案由医生或相关健康照顾者管理,并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居民个体健康档案管理应属于其私有财产,应对患者本人开放。由于健康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个体的隐私,所以居民健康档案应保留在诊所内,未经患者本人许可,一般不准 他人阅览或索取,以保证病人的权利。在病人转诊时通常只书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三)健康档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使用

健康档案记载的就安康问题,在教学和科研中,不仅可以作为医学生 和医生学习时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卫生服务研究及有关其他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四节计算机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化的健康档案也称电子病历,在国外大多数全科医疗诊所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使用,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大都建立了不同种类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一、计算机化健康档案系统的优点

(一)操作更简便、快捷

电子病历不需要人工调阅,可以立即存取,还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跨越时空障碍,诸如住院登记、实验室检查申请单或结果、处方的计价与付费、转诊会诊管理等,都无需医生等候和病人穿梭似的索取。

(二)灵活的输出功能

由于电子病历资料是以数据库、表、记录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可谁时按使用者的要求呈现资料,方便地产生各种样式的输出结果,甚至图、文、声并茂。

(三)多用户功能

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算统计功能

可以随时或定期产生各种统计报表,也可以通过相关统计软件,统计出诊医疗服务的相关资料。

(五)决策辅助功能

可以在诊断治疗方面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全科医生作出诊断和处理。如疾病的相关资料、治疗原则、药物过敏、药物交互作用等。还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传输动态图像和图片,实现计算机远程会诊和远程干预。

(六)随访提醒功能

利用计算机及查询功能,可以自动查询电子病历资料中需要做预防保健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观察、康复治疗的自我保健指导等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时间安排。也看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社区的疾病监测和慢性病病人预约管理。

二、计算机化健康档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化健康档案尚处于开发阶段

到目前为止,全科医疗中的电子病历还没有统一标准。国外有关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软件虽使用多年,但其设计和管理模式大都有别,给交流带来一定困难。

(二)电子病历和传统纸病历并存

由于电子病历输入成本较高,收集资料角度不同,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时间上的滞后性可能造成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料统统输入计算机。

(三)系统安全性问题

由于病人的健康资料中可能会包含个人隐私问题,特别是全科医疗的特殊诊疗模式,使得记录内容涉及社会心理和家庭问题,而电子病历内容容易被泄密和修改,给电子病历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第四篇: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与总结

博克图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在社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既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也是疾病预防的需要。为全面了解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深入探索全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我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卫生局拟定“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我院在全镇开展了“公民素养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镇共确定3个调查点共计230人,调查对象为13---80岁的常住人口,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4个部分,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采用社区拦截、进入学校、入户调查等方式。调查前先培训调查员,统一口径和答案判断标准。

2结果:

性别构成:男144人占62.6%,女86人占37.3%,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构成:45岁以下者126人占54.7%

45岁以上者104人占45.2%

学历构成:高中及以下学历者174人占75.6%,大专以上学历者56人占24.3%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及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知晓情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晓情况据调查统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3.2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10%.而成年人食用油的推荐摄入量、健康成年人体质指数(BMI)范围及评判健康成年人体重的指标则较低,健康行为形成整体情况则普遍较为良好,大部分都在70%以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情况调查列举了11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开展的有关项目,其中有9项为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情况普遍较低,其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知晓率相对比较高。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社区服务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不能与传统的医院一样.坐等患者上门;而是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深入社区,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在社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既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也是疾病预防的迫切需要。健康教育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职能.也是树立形象,形成品牌的一个手段。因此,从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可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广度、效果和居民的接受程度,从而使居民自觉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镇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普遍较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也较低.我市社区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工作目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健康行为形成率则不低于70%,我镇离目标值仍有一定距离,说明目前我院卫生服务机构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足,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离借助健康教育提高居民保健意识,达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的目标还差一定的距离。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开展的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普遍较低,致使项目难以全面推开,受惠于广大群众。因此,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推广,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工作。在群众中逐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切忌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

2013-06-09

第五篇:居民健康体检状况调查分析

居民健康体检状况调查分析

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现状,为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统一培训调查员,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200人,仅11.64%的人近5年进行过健康体检,城市体检率为26.6%,高于农村的5.2%(p<0.01);体检率随文化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达60.3%;农林牧水利业生产人员体检率较低,仅为4.2%;男性体检率为13.3%,高于女性的10.5%(p<0.01)。结论 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低,不同年龄、文化、职业及性别之间健康体检率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等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1],人们对健康的渴求以及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健康体检服务已成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007年按照“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方案”要求,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卫生保健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凡在调查时居住在调查地6个月以上、年龄18~69岁的常住居民均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11个市173个县(区)范围内根据经济、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抽取20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3个居委会(自然村),每个居委会(自然村)抽取35个居民户,在居民户中依出生年月日期与调查日期最接近的1人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并按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问卷[3]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询问和填表。

1.3调查内容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近5年(2003-2007年),被调查者健康体检情况。

1.4统计分析全部数据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统一两次录入,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2.1 样本人群基本特征共调查4200人,其中城市1260人(30.0%),农村2940人(70.0%),城市与农村比0.43:1;男性1734人(41.29%),女性2466人(58.71%),男女比0.70:1;年龄分布,18~24岁年龄组149人(3.55%),25~34岁年龄组559人(13.31%),35~44岁年龄组1301人(30.98%),45~54岁年龄组1241人(29.55%),55~64岁年龄组690人(16.43%),65~69岁年龄组260人(6.19%);文化程度分布,文盲和半文盲666人(15.86%),小学至高中文化水平2968人(70.67%),大专及以上学历161人(3.84%);职业分布,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475人(58.9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有关人员290人(6.90%),商业、服务业人员184人(4.38%),专业技术人员152人(3.62%)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37人(3.26%),机关、企事业负责人66人(1.57%),其他劳动者167人(3.98%),未就业者455人(10.83%),离退休人员258人(6.14%)。

2.2不同年龄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的健康体检率为11.6%,其中城市26.6%,农村5.2%,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79,p<0.01);各年龄组城市均高于农村;城乡18~岁年龄组居民体检率最高(25.5%),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33,p<0.01),见表1。

2.3 不同文化程度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随文化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为60.3%;不同文化程度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3.899,p<0.01),除文盲、半文盲组外,其余各组城市居民健康体检率均明显高于农村,见表2。

2.4不同职业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不同职业健康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925,p<0.01),其中,在校学生体检率最高,列第2~5位的分别是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体检率最低。除农林牧渔水利人员、其他劳动者和离退休人员,其他职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城市均高于农村,见表3。

3讨论

维护健康最重要的是预防疾病发生,而不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前提是及时掌握个人健康信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规律,并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价,让被评估者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采取行动改善健康;而体检正是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最基本方式[4]。通过定期健康体检,人们可以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从而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5]。因此定期定点,规范合理的体格检查是必须的,中年以上人群尤其重要,而且不同年龄、性别、家庭史、职业、生活地区的人,应有所侧重、体检不同的项目,这样才能及时检出危险因素,使一些疾病得到最佳诊治机会[6]。

2007-200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的《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的建立》课题,对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亚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约有60%身陷亚健康危机 [7~8]。2008-07,39健康网开展的“中国个人健康体检情况调查”显示:尽管现代都市人饱受“亚健康”困扰,健康理念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健康的投入和关注也日渐增多,83.6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是必须的”,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人依然很少,61.05%的调查对象没有进行个人体检的习惯,48.41%的调查对象参加的是团体体检[5]。可见,关注健康体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是预防疾病、关注个体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需要,也是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开展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实要求。2008年,河北省曾开展第4次公共卫生服务调查,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未见公开报道。

该调查情况看,参加健康体检的城乡居民仅占11.64%,远低于浙江(64.27%)、北京(58.51%)等地的健康体检率[9~10],说明河北省城乡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较差,亟待提高;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人群,城市体检率均明显高于农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性:卫生保健服务不公平、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服务不公平[11]。

健康体检率最低的人群主要为35~54岁年龄段,各占10.2%,分析这一年龄段人群体检率低的原因可能与其工作和生活紧张、无暇顾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或自认为正当壮年不会有什么大病不用体检等思想有关。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健康体检率逐步提高,体检率最低的文盲、半文盲仅为4.2%,体检率最高的大专或大专以上人员达到了60.3%,这与“受教育程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8]的调查结果具有相似性,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从职业看,体检率最低的主要是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林牧水利人员,仅为4.2%,这部分人群健康体检率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工资收入水平偏低等因素有关。女性体检率低于男性(10.5%<13.3%),这可能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很多女性健康观念陈旧,对健康的认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有病才去治’的层次;同时,由于家庭和社会工作双重压力的增加,时间就等于金钱观念的作祟,一些女性没有时间去就诊并对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12]等有关。

建议:(1)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体现。只有人们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健康,才能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变成现实。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是提高居民预防保健意识、普及健康防病知识的重要手段,居民健康知识掌握越多,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就越高,其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13]。因此,健康教育不仅要从知识上,还要从行动上,给城乡居民以正确的引导,在促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意识,做到早期预防。

(2)实施健康干预。针对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低这一问题,结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1-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提高城乡居民参与健康体检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服务,督促、劝导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提高高危人群健康体检率、早诊率。

(3)对体力劳动者和女性人群给予更多爱。体力劳动者往往是社会的最底层,其受教育程度及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而农业劳动者(含农民工)身心健康状态又往往较差[8];女性相对于男性,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亚健康表现强于男性,表现出更多的亚健康症状[8];在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明确提出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给予这两类人群以更多的关爱,有效提高其健康体检率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促进卫生保健服务的分配公平。财政投入应向公共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医疗倾斜;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改变城乡分化和地域分化[14];借鉴成都实施“全民免费体检”[15]的做法,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让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成为预防疾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下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调查分析[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档案的治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正确性、严厉性和规范化。2.乡镇(社......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莒南县甲子山医院 2011年居民建档情况工作汇报 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始,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通过居民门诊就诊时、农村全科......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 中心卫生院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我院以“夯实基础、完善服务”为重点,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开展了大......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牧野乡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根据市政府、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从2009年12月份开始至今,我乡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全部......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我镇共有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数13323人,应建立13291份健康档案,已建立12399份,对于已经建立的老年人档案及掌握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灯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 工作总结我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铜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健......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是国家医改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工作,是关系到每个居民身心健康,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事,建好居民健康档案是我们防保工作人员义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