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1:5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

第一篇: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

五台山传说故事之五爷庙的由来

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怒。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据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五台山的由来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五爷庙的由来 五台山风景如画,清凉如水,山峦妩媚,香烟缭绕。每日正午,太阳照群山,五个山台金光四射,大地一片辉煌,就像诸佛开了慧眼一般。生活在五台山的人们安居乐业,吉祥幸福。他们朝听晨钟,夜闻暮鼓,这一切都是五爷为世人开辟出来的好山好水的佛教仙界。

相传五爷是东海龙王之子,排行老五,名字叫圣衍。传说五爷到五台山游玩,巧遇西天如来佛祖帐下文殊菩萨到五峰山下开辟道场,经文殊菩萨点化,同到东海龙宫借得歇龙石,将原来陡峭险峻的刀削斧劈的五峰山,变成了岿巍敦厚的五个台子,从此,世人改称之为五台山。五台山一改过去那种气候恶劣,冬天寒风刺骨、冰封大地;夏日炎炎、酷暑难挡,而变成常年气候宜人,清爽可爱,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满山遍绿,花果四季的东方佛教天国,世界佛教圣地。

据说五爷从此与文殊菩萨一起落户五台山。现如今五台山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万佛阁,就是由文殊殿、五龙王殿、禅房、戏台四个建筑群组成,如同棋盘,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其中五龙王殿中,供奉着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龙母、五龙王及雨师,其中五龙王供在殿堂中间突出的位置上。

自从五龙王落户五台山,五台山周围数百里地方,年年风调雨顺,人民岁岁幸福安康。巍巍五台山,明媚如画,山泉水流潺潺,土沃草茂,牛羊肥壮。五龙王在民间深受世人崇敬,五龙王对众生慈悲为怀,有求必应,世人对五龙王朝拜络绎不绝,五龙王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五爷。

也有传说描述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佛法无边,曾救过大清圣主皇帝康熙爷,也曾施恩救过众生。百姓传说五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广阔无际的胸怀,五爷怜悯众生,慈悲世人,善男信女供奉五爷,求官得官,求生得子,求财得财,无所不应。供奉五爷,能趋吉化凶,华盖锦旗,胜世妙景,供奉五爷,乐善好施,开智长慧。

相传五爷还是东海龙宫的财神,总管天下人间收成,世人供奉五爷,为了风调雨顺,世人供奉五爷,为了财源广进,兴旺发达。

真容院

菩萨顶有另一个名字叫“真容院”,这个称谓还有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寺建成时,有一名叫安生的塑工不招而来,请求建寺的高僧讲述文殊菩萨的真容,高僧说:“佛法无边,大圣德像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于是他们共同祈求菩萨显身,七天后,忽于云际显现金像,逐图模塑成佛像,因此而称真容院。其实,菩萨顶创建于北魏,以后历代都曾加以重修。明代永乐年间,蒙古、西藏的黄教喇嘛到五台山寺院常住,菩萨顶逐渐成了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在清代,国家以黄教怀柔蒙古,因而五台山的喇嘛教也特别隆盛。菩萨顶寺是五台山黄教首领扎萨克大喇嘛住持的地方,也是皇帝和蒙古诸王朝拜五台山时最主要的圣迹和佛刹,因此,菩萨顶的寺庙建筑是参照皇家的宫廷造型营建的。建筑在灵鹫峰顶的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十分壮丽,殿宇上覆盖着黄绿蓝三彩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台山,是五台山最大的黄庙(喇嘛寺)。

无舌狮子

在五台山难以数计的石雕狮子当然都有舌头,惟有在“灵峰胜境”牌楼右侧蹲卧的一座石狮却没有舌头,对此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公元1714年,相传在立这座“灵峰胜境”牌楼时,做饭的和尚每天要做50个人的饭。牌楼竣工后,在雕凿石狮那几天,出现了怪现象,每天三顿饭,吃饭的人不变,下锅的米数也不变,惟有早晨这顿饭,总是不够吃,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得多,逼着做饭的和尚不得不做第二次。每天早饭都如此。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有一天,做饭的和尚发现锅台上有兽蹄的爪印,他才恍然大悟:“每天早饭不够吃,是你们干的呀!”第二天一早,做饭的和尚把饭煮好后,自己躲在水缸后偷偷观看,工夫不大,只见两只狮子一前一后走进来,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扒拉开锅盖,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走在后面的那只狮子四下望一眼,也就跟着吃起来,一吃就是半锅。事后,做饭的和尚将见到的情况告诉了管事的老僧。

翌日,管事的老僧将一把特制的锐利刀片藏在饭锅里。当狮子将头伸进饭锅里,就听见“嗷”地一声嚎叫,转身就跑,另一只也跟着夺路而逃,可是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的舌头已被刀片割掉了。

当天下午,管事的老僧来到“灵峰胜境”牌楼下,看见右侧蹲卧的石狮的舌头没有了,就哈哈地对它说:“原来偷吃饭的就是你呀!”那只石狮子羞羞答答地点点头,承认了偷吃的错误。可是没有多久,这两只狮子还是照样下来偷吃。后来,在一百零八级石阶前面修建一座照壁,才挡住了它们,而那只没有舌头的石狮子,也就一直“饿着肚子”守候到如今。

菩萨顶的大铜锅 传说菩萨顶有一口大铜锅,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铸造。过去每年腊月初八使用一次,施 舍粥食一天。每年六月会期间,由于僧人增多,要使用一个月。传说,这口铜锅很大。有一年的“腊八 ”眼看就要到了,要做好煮腊八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把大铜锅洗刷干净,因为这里腊月是滴水成冰的 天气,刷锅就变成了冻手冻脚的苦差事,谁也不想干。有一个刚出家不久的小和尚,他没有尝到过刷大 铜锅的苦头,就自报奋勇去干。于是,他就一声不吭地来到“后院”,下到锅里刷起来。锅洗刷完了,小和尚也上不来了。因锅的表面冻上了一层溜滑的冰,怎么也爬不上来,最后不得不呼救。老僧呼见小 和尚的叫声,知道他上不来了,递给他一条绳子。可是小和尚早已冻得手麻脚疼,精疲力竭了,哪里还 有攀着绳子上来的力气呢!老僧见绳子不顶用,又找人抬来一架梯子,放进锅里,这才把小和尚拽上来。

殊像寺的爱情故事

五台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启六年,在寺后西北角一个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间客堂。此客堂被后来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为“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相传,清室定鼎后,为羁縻有功的汉大臣,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当地人讲是吴应龙)。因吴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将吴应熊及其子世霖绞死,那时候,由于受“妇女要守节”的封建道德信条约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于是来五台山殊象寺。当时殊象寺被誉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气的寺院。当时寺内有一青年和尚,因遭失恋的打击,心灵受到重创,怀着一颗灰冷的心,来到这里削发为僧。由于这位青年和尚仪容非凡,精通内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说他们之间有了“爱恋”。这话传到京师康熙的耳朵里,认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专人来到五台山殊象寺放火焚寺,策谋将她俩和寺院同归于尽。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烧三天,全寺片瓦无存,唯三公主和那位年青和尚“坐静”的“善静室”却巍然独存。“善静室”之所以独存,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无“爱恋”一说,甚为欢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重建后的殊像寺,有人提议,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寺院里有文殊菩萨的塑像,故重建后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显通寺的无字碑

原来盖碑亭的地方,本是灵鹫山下显通寺的两个圆形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镜,好象明溜溜的一双眼睛。有一年,清康熙皇帝朝台,巡游显通寺,来到文殊殿前。他抬头一望,只见绚烂的菩萨顶端端正正坐落在灵鹫山上,好象一条巨龙昂头高卧在那里。你看,一座牌楼不正是龙头?两根幡杆不正是龙角?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不正是吐出来的龙舌头吗?康熙越看越象,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当年迷信颇多遇事都想图个吉利,皇帝也逡免于此。所以传说康熙怕大清朝的江山要被别人夺去。看着看着,他不禁自语起来:“菩萨顶,菩萨顶 „„”他想找一些依据,只要证实菩萨顶不是一条龙,或者是一条死龙,那就放心了。显通寺的住持僧当时难以知晓皇帝的心思,听到皇帝念叼菩萨顶,便自作聪明地凑上去说: “启奏万岁,那灵鹫山是一条龙,菩萨顶是牌楼,正好在龙头上,上顶云天,下临大地,所以菩萨顶十分兴旺„„”说话的人无心,听话的人有意。住持僧的这番话,不偏不倚,重重地打在皇帝的心上。没等住持僧说完,康熙便瞪起眼睛问道:“灵鹫山真是一条龙?”住持僧还不理解康熙的心事,回答说:“我主说得对。当年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歇龙石,青龙也跟着来到五台山,这灵鹫山就是卧在五台山的一条龙啊!”康熙最怕住持僧说这种对当朝皇上不吉利的话,不过他还是不露声色,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捋着须,仔仔细细地观看着菩萨顶,过了好大一阵儿,他好象是发现了什么奥妙,掉转头对住持僧说:“灵鹫山是条龙,可这条龙不会起飞。你看,它没有眼睛。” 本来康熙想让住持僧接住他的话音,也说一句“这条龙没有眼睛”。可是不知内情的住持僧,没有猜测皇上心意的本事,只是想把他所知到的统统告诉皇上,便凑上去说:“启奏皇上,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时,砂阳照到显通寺的两个水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这一来,康熙再也忍不住了,冲住持僧大发雷霆:“你知道个啥!龙长了眼睛就飞走了!龙飞走了,五台山还会有灵气吗?这两个水池,你给我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住持僧不敢怠慢,慌忙跪地,连连叩头,说:“佛臣照办,佛臣照办!”没几天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来,住持僧请康熙写碑文,康熙只写了一篇碑文,就起驾还朝了。于是,显通寺里便留下了这通“无字碑”。

杨五郎出家与五郎铁棍

五台山太平兴国寺方丈和尚睿见是杨五郎的师父。相传,宋太宗游五台山由杨家父子保驾护送。宋 太宗到术平兴国寺礼佛,杨五郎结识了睿见。由于行宫距太平兴国寺很近,所以杨五郎便成了太平兴国 寺的常客。在几次接触中,杨五郎很赏识睿见渊博才学,睿见也喜欢杨五郎的性格,两人情投意合来往 密切。在每次接触中,睿见总是有意无意地灌输一些有关佛教的思想和戒规,什么普渡众生啦,什么不 伤生灵啦,什么正身修心啦等等,并旁敲侧击地劝他弃甲出家。关于出家当和尚,在没来五台山之前,杨五郎连想都没有想过,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但也没有足够的勇气。睿见看出杨五郎已接近佛门,只要他在战场上拓失利或精神上受到剌激,就一定会走当和尚这条路。在临别时,杨五郎前来 辞行,睿见送他一个包裹,并叮咛说:这个包裹平时不要打开,当你在战场上受挫或精神上受到剌激时,再打开这个包裹,它会帮助你摆脱困境。

出山西省大同市,南下五十公里,便是闻名的古战场金沙滩。在这里远眺,只见巍峨险峻的两狼山 屹立于西北,蜿蜒起伏的黄花梁横卧于东南,方圆四十里的金沙滩,相传是辽宋鏖战的沙场。北宋名将 杨业父子,为了抗击北方辽邦入侵,凭借雁门关,两狼山的天险,曾经屯粮聚兵古金沙滩上。后来,由 于潘仁美有意陷害,杨家将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突围到一片树林里,前逃无路,后有追兵,在这千均一发之际,想起睿见送给他的那个包裹,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顶平铺遢的和 尚帽和一件黑色袈裟。杨五郎愤恨奸臣当道,忠良惨遭迫害,便决定弃甲出家。于是他当机立断,头戴 和尚帽,身穿黑袈裟,由树林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辽兵见他是个和尚没有理睬他,这样杨五郎才免于被俘。

杨五郎来到太平兴国寺后,人们把寺庙所在山谷叫成了五郎谷,把这座寺院叫做杨五郎庙,俗称五 郎庙,很少有人再称太平兴国寺。

杨五郎是武将出身,每天不习武,就觉得浑身难受。但他已是出家人,刀、枪、剑、戟是属于兵器 不便使用,于是他就用上了八十一斤重的铁棍,当作习武之器。他每天晨起练武,风雨无阴,因此招来 不少看热闹的人。其中有和尚,也有找五郎投师学艺的。碧山寺(距五郎庙很近)的老方丈认为让僧人 学点武艺,也不无好处,这里(指碧山寺)的和尚都是游方僧,不说抵御坏人,就是防范虎豺也是用得 着的。这样,在老方丈的支持下,练武的人越来越多,杨五郎又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演习一些阵法,便 逐渐形成了一支僧兵。庙外有块平地,就是成五郎检阅僧兵的地方。

这一天,又是全体僧兵演习的日子,有不少乡民前来观看,有人提议,请五郎师父练上一阵,让大 家开开眼。众人听了,纷纷叫好。五郎推不开众人情面,就唤道:“徒弟们,抬家伙来!” 两名刚收下的徒弟想在师父面前表现得勤快些,抢先直奔在阅兵台前的铁棍,两人使出浑身力气,又是摇又是晃,铁棍却纹丝不动。五郎看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他拨开两个徒弟,只用一手把铁棍攥定,喝一声“起!”那铁棍便拔土而出。只见入土部分,竟有三尺多长,直惊得两位弟子目瞪口呆。五郎把铁棍拿在手里,先活动一下腿脚,接着就练了起来。他先使了个泰山压顶,又使了个风卷残 云,越耍越快。耍得兴起,只见寒光一片,风声呼呼,似虎啸龙吟。一个好事的徒弟,为了显示师父的 本事,急急忙忙舀了一瓢水,直向五郎泼去。但见飞珠溅玉,霞光万道,十分好看。五郎就势收住,大 喝一声“起!”手中铁棍便直上云端。围在阅兵台前的人,无不大惊失色,纷纷掉头逃窜。生怕铁棍下 来落地自己身上,被砸成肉泥。谁想,那根铁棍在空中翻了身,便笔进地落了下来,只听得“哧”地一 声,又插进了原来那个窟窿里。这时人们才看清,杨五郎身上一个水珠也没有,真称得起“风雨不透”。“好!”人群中不知谁喊了出来。接着,其它人也跟着喊起来:“好!好!好!”雷鸣般的呼喊在山谷 中回响着。正在这时,有个小和尚过来报告:“启禀师父,山下来了个黑脸大汉,自称是大大的 焦三爷,要我通禀师父下山迎接圣旨。” 五郎听了,心里十分恼火:“好你个焦赞,要想来看,就该 走上山来,不该自称什么大大的焦三爷,更不该拿圣旨来压我。”随即吩咐道:“告诉那个小小的焦赞,就说贫僧脱离红尘,已是化外之人,不受皇家管束,叫他快快离去,否则,要是赖着不走,你们就给 我赶!” 那么,焦赞究竟为何来见五郎?原来,那韩昌又带兵来犯,宋皇命六郎迎敌。六郎知道 韩昌的厉害,觉得自己力量单簿,想请五哥下山助战。焦赞正是奉了六郎之令,来请五郎的。他怕五郎 不见,就冒 充带有圣旨,以为这样可以把五郎吓唬出来,不料这样反而把五郎激恼了。焦赞被赶出来,正愁怎样回去交令,在路上碰见了押粮动草的 贤王,便把碰了钉子的经过给八贤王说了。八贤王道: “自古英雄不怕压。你拿圣旨压他,他就越不见你。出家之人,皇帝对他也没有办法。我再给你修书一 封,就说我请他下山助阵。一来是为了保境安民,也算积一宗不小的功德;二来,还可雪金沙滩之辱,你再辛苦一趟吧。”

焦赞拿上八贤王的亲笔信,二次来到太平兴国寺。这次,他为敢自称大大的焦三爷了,只说是小小 的焦赞替八千岁送信来了。八贤王主持正义,爱护忠良,有恩于杨家。五郎一听说八千岁来信,赶忙 吩咐:“大开山门,热情接待。”焦赞到后,杨五郎看了八贤王的信,随即点起五百僧兵,昼夜兼程,向雁门关开拔。

且说韩昌自金沙滩一仗大获胜利,便觉得宋朝没人了,也更不把杨家将放在眼里,终日在那里饮酒 作乐,只等粮草备足,即可一举攻下汴梁。这一天,他奉了萧后之命,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向雁门关进发。他坐在马上,趾高气扬,好不威风。大兵来到关下,正要安营扎寨,只听得号炮齐鸣,战鼓震天,杨 五郎杀出关来,见韩昌出不搭话,劈头就是一棍,韩昌连忙掀叉相迎。史听见“咔嚓”一声,韩昌手中 的叉断成了两半截。要不是坐骑久经战阵,急速往旁一跳,这一棍就要他的命了。

韩昌的马快,五郎的棍更快,再一棍打过去,把韩昌劈成两断。由于五郎用力过猛,那铁棍劈断韩 昌之后,又打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把石头打得粉碎。就这一下,铁棍也震下一条一尺多长的裂缝。

这采铁棍,长八尺,粗一寸半,棍的一头镌有小字“共重八十一斤谢荣榄段思礼造”。铁色斑斓,棍的另一头有一尺多长的裂缝现已焊接完整。这根五郎棍是五台山的珍贵文物,也是五台山十景之一。现存放地显通寺后殿文物陈列室。

金阁寺千手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我国东周妙庄王第三个女儿,当她最初下定决心出家当尼姑时,妙庄王坚决不允,命令她以剑自刎,剑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断为千节。庄王又命令将她闷死,使灵魂堕入地狱。但管地狱的阎王爷使她复活于普陀山附近的一朵莲花上。她在那里生活妨年,为人治病。后来妙庄王病了,她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给父亲吃,使父病痊愈。妙庄王为了纪念自己的女儿,让工匠塑一个“全手全眼观音像”,但塑匠听错了,塑了一个“千手千眼观音像”,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像 ”的来历。据《千手经》,观世音除双眼双手以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成四十手,四十眼,每一手中又各有二十五手,二十五眼,而成千手千眼。其含意是:“渡一切众生,毫无阻挡。”相传,他的道场设在浙江省的普陀山,生日是二月十九日,成道日(即出家之日)是六月十九,涅磐日(即得道升天之日)是九月十九日,佛教徒届时举行纪念活动.

第二篇:水浒故事-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急匆匆逃走,半个月后来到了代州雁门县,在街上偶遇了在渭州酒楼上救过的金老儿。金老头女儿已嫁给本地的赵员外。赵员外素闻鲁提辖大名,便推荐鲁达到附近的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鲁智深虽做了和尚,却受不了佛门约束。一日,他闲来无事,走出山门闲逛,见一个汉子挑着一担酒走来,便要买酒吃,那汉子见是和尚,不肯卖。鲁智深发起火来,一脚踢得那汉子不能动弹。他吃了一桶酒,还提走了另一桶。

鲁智深酒后来到山门下,被两个门子拦住,因他破戒吃酒,要打四十大板。鲁智深哪里肯听,叉开五指,往门子脸上只一掌,又一拳,打的门子倒地叫苦。监寺听说此事,叫起寺内二三十个僧人,各拿棍棒来捉鲁智深。鲁智深望见,大吼一声,一拳一脚便收拾了众人。长老听得,急引三五个侍者,劝诫鲁智深。鲁智深见了长老,酒意顿散,跪下大叫:“不敢了。”长老念赵员外修文殊院恩德,暂不计较。

过了三四个月安稳日子,这天天气晴朗,鲁智深心情大好,来到山下,找了一家小酒店,冒充是过往僧人,在店里吃了个酒足饭饱,撒手往五台山方向去了。

鲁智深走到半山亭,酒劲涌上来,跳起身,口里道:“好久不曾试拳脚了,且使几路看看。”拳打脚踢,使了一回,使得力发,只一膀子,便把亭子柱打折了。正被两个门子远

远看到,便把山门关了,不许鲁智深进山。鲁智深正在劲头上,把寺门口两座金刚推翻下来。长老命门子打开山门,鲁智深双手把门一推,借着酒劲,打入僧堂,打的僧侣四处逃散,大闹了一番。

长老再不肯相容,就和赵员外商议,让鲁智深投奔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拜别长老,离开五台山,一路投东京而去。

第三篇:钱塘江传说 故事

钱塘江传说 故事 诗歌

1、从前,钱塘江的潮水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灾害。

到唐末五代的时候,有个吴越王,名叫钱缪,当时人都称他为“钱王”。

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钱塘江的海堤老修不好。钱王气得火冒三丈,说:“让我自己去降伏这个潮神!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上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

八月十八日到了,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了阵势,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王大声叱道:“喂,潮神听了!如果你答应了,就不许把潮水涌来!假如你潮水仍然要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啦!”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王的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速滚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逃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直到今天,江水还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去,象个“之”字,后来人们又叫钱塘江为“之江”。

2、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3、钱塘江大桥是座光辉的大桥,也是一座多难的大桥。

正当钱塘江大桥设计建造的时候,日寇侵略的魔爪,已从东北伸向华北。战火的扩大和逼近,要求工程尽快尽好地完成。因此,桥梁施工的时候,茅以升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造桥三步曲(基础一桥墩一桥梁)的顺序,改为“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的方法,水下造桥墩,岸上已在构桥梁。因此,造桥进程很快。

可是,还没等大桥竣工,日寇的铁蹄就踏进了江南,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第二天,日寇飞机就到钱塘江大桥工地侦察、轰炸。大桥好不容易在敌机轰炸的威胁下竣工,通车才3个月,上海便陷于敌手,杭州也危在旦夕。

为了不让敌人利用大桥,1937年ll月16日,桥梁的建设者接到准备炸桥的通知。而负责执行炸桥任务的不是别人,就是造桥的茅以升自己。

在接到通知的当天夜里,茅以升组织人员在一个桥墩预留的空洞里和五孔钢梁间,放上了几万公斤炸药,待命起爆。但在17日因渡口受阻,又只好冒着空袭的危险,开放公路桥让人们过江,这一天过桥的人数有10万之多。以后,又有成百辆铁路机车、上千辆客货车从桥上通过。这种头顶冒着敌机轰炸,脚下踩着待爆炸药,竟然得以安全过桥的惊险场面,是古今桥梁史上所罕见的。为了尽量延长这新建大桥的寿命,一直到11月23日桥头隐约见到敌骑时,才忍痛将大桥炸毁。抗战胜利后,50岁的茅以升又奉命修复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经过造桥、炸桥、修桥的艰难历程,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是从来没有的,而造桥、炸桥、修桥都出自一人,更是旷世奇绝。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绝·观潮》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横江词》李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观浙江涛》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观浙江涛》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第四篇: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二、相关习俗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民国成立以后订为「夏节」,另外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因家家户户悬挂菖蒲避邪,故称「蒲节」。

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有下列几: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四)悬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据说唐明皇曾梦到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在偷吃东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唐明皇问大鬼说:「你是什么人?」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为面帽丑陋,应考时没被录取,我就自杀了。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后,就叫画家吴道子照他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来除邪。原来钟馗像是在岁末时才挂的,明朝画家文征明还画过「寒林钟馗」,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台湾较少有此一习俗。

(五)划龙船竞赛

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省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国内的无线电视台都会转播比赛盛况,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绘有太极图案的龙舟,只是淇武兰以绿色为底,洲仔尾却以红色为底。比赛规则是两村的居民都是选手,反复在二龙溪比赛达数十次(从午后到黄昏),选手累了马上换同村的人上场,最后以胜的次数多的队伍为赢。

第五篇:龙抬头传说故事

二月二春正晓,掌腰相劝吃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二月二日,是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龙抬头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三月九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此纪念。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下载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鹿原的传说故事

    白鹿原的传说故事 唐太宗这人,不喜欢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心料理朝政,有空儿就带一帮武将出京城打猎,倒不是想吃几口野味,这纯粹是他的爱好。 又一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唐太宗就更受......

    年的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 年”起初是一种怪兽的名字,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制造了火药,把“年”给赶跑了,所以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鞭炮来驱邪避凶。 人们为了几年把年赶跑,人们可以......

    宫面的传说故事

    宫面的传说 当年张果老邀柴王爷与鲁班打赌,赌赵州桥禁不住张果老的毛驴和柴王爷的推柴车,结果张果老驴驮日月星辰,柴王爷车推三山五岳,从南向北走过赵州桥,却只留下驴蹄印子和车......

    朱元璋祖坟传说故事

    朱元璋祖坟传说故事 朱元璋祖坟传说故事 1、 朱家天子刘家相,改朝换国不换相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苏州,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世居苏州,业家为活,家里非常贫穷,后因饿荒迁徙至凤阳,......

    佛教传说故事资料

    一、关于苇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佛教传说故事: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达摩祖......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嫦娥奔月 「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傳說中,在遠古時期,天地總共有十個太陽,由於十個太陽的熱度太強,烤焦了各式各樣的農作......

    元旦节传说的故事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是龙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的阅读。龙抬头传说一:接姑奶奶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