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时间:2019-05-15 01: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第一篇: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来源于新华网)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1、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2、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 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3、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履行职责,故障处臵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经调查认定,通号集团、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在这起事故中负有以下责任:

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通号集团履行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监督管理缺失。通号设计院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其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通号设计院列控所 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未组织正式的研发设计团队,研发工作管理混乱;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未对列控中心设备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

2、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把关不严。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对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运输局、科学技术司等相关职能部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

3、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应急处臵不力。上海铁路局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格,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臵不周全;车务、电务、工务系统相关作业人员在故障处理中存在违规作业行为。

同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也暴露出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针对动车组重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处臵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故调查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对“7-23”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给予54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通号集团向国务院国资委作出深刻检查;责成国资委对通号集团公司、通号股份公司及下属通号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号设计研究院列控所;对相关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给予规定上限的行政处罚。

事故调查组针对该起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建议。要求铁路主管部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加强高速铁路技术设备制造研发和管理,健全完善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严把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扎实做好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强化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高速铁路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促进高速铁路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情况如下:

1.刘志军,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2.张曙光,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原局长,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 严重经济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3.陆东福,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给予记过处分。

4.季学胜,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党总支书记,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徐啸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2006年6月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6.何华武,铁道部总工程师,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给予记过处分。

7.耿志修,铁道部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8.张骥翼,京福铁路(安徽)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工委书记兼上海铁路局副局长,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副主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9.刘朝英,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0.覃燕,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任运输局基础部信号处处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11.唐抗尼,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技术处处长、党支部宣传委员。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2.穆建成,铁道部科学技术司综合处处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3.袁湘鄂,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信号处副处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张季良,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技术处副处长。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5.马彦,京福铁路(安徽)公司副总经理,合武铁路(安徽)公司原总经理。给予记过处分。

16.缪伟忠,通号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10年12月起兼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常委。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7.荣亚清,通号集团天津工程分公司副总经理。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8.陈红,通号集团质量管理部部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19.张海丰,通号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0.宋晓风,通号设计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分管列控所,通号集团经营中心副主任。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1.张苑,通号集团副总工程师,通号设计院董事、总工程师。给予撤职处分。

22.马丽兰,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兼总工程师室主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3.吴镝,通号设计院市场经营处副处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24.李志兵,通号设计院总工程师室副主任。给予记大过处分。

25.陈锋华,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列控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兼纪检委员。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6.罗松,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任通号设计院列控所总工程师。给予降级处分。

27.叶峰,通号设计院列控所高级工程师,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项目实际负责人。给予降级处分。

28.龙京,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9.李嘉,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30.王峰,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常委。给予记过处分。

31.赵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常委。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2.何胜利,上海铁路局原副局长。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3.何晓,上海铁路局总调度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34.褚少明,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处长、党支部书记。给予记 大过处分。

35.徐汉强,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副处长、调度所主任、党委副书记。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6.承迎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副主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7.周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主任助理、党委委员。给予记大过处分。

38.王军,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第三班值班主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9.邓雪松,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第三班值班副主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0.张华,上海铁路局调度所行车调度室列车调度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

41.杨向明,上海铁路局调度所行车调度室列车调度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

42.赵丽建,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段长、党委副书记。给予记大过处分。

43.楼文浩,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党委书记、副段长。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44.吕庆祥,温州南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5.章伟光,温州南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给予撤职、撤 销党内职务处分。

46.臧凯,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7.陈伟革,上海铁路局电务处处长、党支部书记。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8.王顺方,上海铁路局杭州电务段段长、党委副书记。给予记大过处分。

49.陈鹏英,上海铁路局杭州电务段党委书记、副段长。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50.徐炯,中共预备党员,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主任。给予降级处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51.王晓,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值班干部。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52.陈旭军,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助理工程师、车间值班人员。给予撤职处分。

53.丁良余,杭州电务段瓯海信号工区副工长、工区值班人员。给予撤职处分。

54.滕安赐,杭州电务段瓯海信号工区信号工、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

车务中心 2011年12月30日

第二篇: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中国安全形势

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外部对中国的威胁7月23日发生了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事故过后,群情激奋。民众的因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产生的怒火立即指向了铁道部的官员。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可是,细心的话不难发现在网友的各种批评言论中,混杂着一些并非出于以上缘由的激愤而是别有用心的言论。

例如,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以图片形式发表的(以此形式发表可以在短时间内逃过中国大陆对网络内容的监控)篇幅大大长于普通网友发泄情趣之言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自称内部人士透露消息,将矛头直指中央政府。以一篇为例其大致内容是:事故之后要求尽快处理事故,尽快通车,掩埋车体等遭到网友攻击的命令来自北京某高层领导,铁道部官员没有权利下达这样的命令。自己作为铁路系统内部人员赶到铁路蒙冤。而他在文章中所述的内部通报的事故原因存在着严重的技术性错误,细心观察便可发现本文纯属无稽之谈。而正是这些无稽之谈在网上传播甚广。

那好,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是什么人在费尽心思散布这些谣言。如果是中国人民个人行为,这般伪造事实将矛头指向中央政府是难以令人理解的。因为即便某些人会因为房屋拆迁补偿等问题敌视政府也只会限于地方政府,通过这种“理智”的方式有计划的诋毁中央的可能性极小。那么,这就基本可以肯定是某些外籍人士所为。是什么样的外籍人士呢?势必是来自那些希望激起中国民愤,制造**而从中得利的国家的人。一旦民众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引诱上当,外部势力借中国内乱来一次里应外合的“木马屠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一切如果发生,中华民族必将再经历一场浩劫。

从这个方面来讲,当今政府对网络的控制虽然抑制了部分民意的表达,但同时也打击了别有用心的人扰乱中国的社会稳定甚至肢解分裂中国的企图。也就是说政府对网络的控制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目前最容易引起民愤的问题就是腐败。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最善于利用的就是中国官员的腐败。通过网络监督官员,在网络公开举报腐败官员固然有利于反腐工作,但一旦被那些敌对势力利用,大肆渲染社会的黑暗,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

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中国所处的环境是不容乐观的。中央要求把维稳工作放到第一位是正确的。但是,反腐的工作还是要做,不过不能主要通过网络做,还是要靠中央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加强政府的内部调查,网络对反腐败的贡献应仅限于网民在相关政府网站非公开的留言举报。

如果有一天中国政府淡化了对网络的监管,中国民众也应明白一点,中国政府再腐败也是中国的政府,腐败的问题总会解决,而且是凭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我们可以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但我们绝不能迷信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我们去相信的东西。就算我们批评政府,抗议政府某些行为,也不能损害国家利益,让别有用心的人坐收渔利。

第三篇: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根据列车正常的时刻表显示,D301次正点抵达温州南站的时间为19点42分,D3115次列车正点到达时间则是19点57分。在永嘉站内,为何D3115次列车率先开出,从而将D301次甩在车后,这是事故的关键。

甬温铁路上实施了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向列车传输运行许可信息和线路数据,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中枢神经。CTCS-2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三个部分。在此次事故中,ATP子系统成为被广泛关注的角度。ATP子系统可以同时配备在列车和车站。在列车上配备的ATP子系统,如果正常工作,可以识别列车前方以及运行环境信号,据此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减速或制动,以强迫列车停驶。配备在车站内的ATP,也可识别相关信号,向车站内调度员及时显示,并自动作出判断。

因此,即使D301次列车上的车载ATP子系统因为雷击无法工作,车站方面仍可通过GSM-R系统向司机下达紧急制动命令,避免出现追尾悲剧。

GSM-R系统是普通用户使用的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铁路特制版。通俗地说,在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车站等之间的语音对话,都由一个特殊的“手机”实现的,这个“手机”的样子区别于普通用户使用的手机,但两者都可实现“打电话”的功能。如果转入手动,必须联系前后的列车,确认合法间距,才符合操作规程。

然而,纵然甬温线上采用了上述几种技术手段确保列车安全行驶,但在7月23日这个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它们仍然无法阻挡D301次列车剧烈地向D3115次列车撞去。

D301次列车在撞上D3115次列车时的瞬间速度超过100公里/时,这表明D301次列车司机未按规定制动距离对列车施行紧急制动,因此很有可能直到列车司机目视前方出现了异常情况,才拉下了紧急制动,导致列车还未成功停车前,就用完了仅剩的一小段制动距离,最终与前车发生追尾。

据分析:按一般自动控制理论来说,铁路区间间隔控制这样的问题,如果都在手动模式运行的话,要特别提醒司机和调度及各级人员注意,并一定要告知前后列车确认间距,并一定由总调度室高度监控,同时,如果前一列车未出安全间隔区间,信号灯一定亮红色的,也不许可后车进入,怎么会发生事故呢!

计算机调度画面上,两列车的位置必须是实时显示的,如果任何一列车的行车位置信号中断了(例如雷击坏了),立即就会判断为最特别重大事故信号,后面的车马上就会被强制停车。如果在手动模式,画面上的列车位置信号也一直有,前后列车司机也要特别关注间隔距离数据,对讲电话还要保持前后通话状态,怎么也不可能发生追尾事故,除非人为开车去撞!高速铁路一般不能使用手动运行,如果采用手动模式,就要特别调度特别监控,而且最基本的追尾防止联锁,就是手动状态也必须要有,只有例如抢险或特别派后车去维修前车等万分之一的情况下才人为去解除这种最基本联锁。所以,控制设计还是有问题!

调度错认为D3115是D301,下达指令让D3115开慢点,而让D301快走,因为本来正常情况是D301走前面的。只有两列车都因为暴雨,信号有故障,都转为手动开车了,调度又错误命令D3115慢行,D301快走,才出事故。因为调度还按照平常的思维,认为D301在前面,所以叫D3115走慢点。

7.23事故主要问题还是运行管理错误,高速列车一般不准许转手动运行;其次,调度错误认为D301在前面;最后,列车联锁设计的不严格,在手动状态下也不准两列车同时进入一个闭塞区间。如果要求后列车进入前一列车的区间,这必须是专人去撤除这个联锁。

从此次事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反映出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7.23动车追尾重大事故至少给人们引发五点反思:第一,高铁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但不可盲目发展。第二,高铁事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秉承“质量大于天”的宗旨,从严、从严、再从严,严把质量关。对已经建成的高铁线及其设备,要花1——3年时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发现质量问题,一定要坚决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第三,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要跟上。最近,高铁事故频频发生,也暴露出高铁服务的严重问题。“铁老大”的“老大”意识要好好改一改了。第四,要在铁路系统来一次“高铁廉政风暴”,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络举报,坚决查处高铁建设中的偷工减料、行贿受贿、贪污渎职等腐败案件。第五,要严肃问责。对发生事故相关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党纪政纪和国法。

班级:09铁道车辆2班 学号:20097836 姓名:陈明

第四篇:“723”甬温线特大事故54名责任人受处理

“7·23”甬温线特大事故54名责任人受处理

“7·23”甬温线特大事故54名责任人受处理 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领导责任,通号集团总经理马骋已因病去世不再究责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见右表)。通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号股份公司董事长马骋,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有关责任人处理情况

刘志军,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张曙光,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原局长,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陆东福,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给予记过处分。

季学胜,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党总支书记,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徐啸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2006年6月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何华武,铁道部总工程师,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给予记过处分。

耿志修,铁道部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缪伟忠,通号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10年12月起兼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常委。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张海丰,通号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龙京,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李嘉,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据新华社)

除上述11人之外,受到处理的还包括张骥翼等43人

定性

设计缺陷 把关不严 处置不力

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7·23”事故原因是:

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处理

整顿通号集团,重组列控所

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司法机关正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会议决定,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会议要求,铁道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调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做好整改工作,全面提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究责 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管理混乱

通号集团、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在事故中负有责任

经调查认定,通号集团、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在这起事故中负有以下责任:

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通号集团履行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监督管理缺失。

通号设计院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其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通号设计院列控所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未组织正式的研发设计团队,研发工作管理混乱;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未对列控中心设备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

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把关不严。

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对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运输局、科学技术司等相关职能部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

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应急处置不力。

上海铁路局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格,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车务、电务、工务系统相关作业人员在故障处理中存在违规作业行为。

同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也暴露出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针对动车组重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

据新华社

铁道部及铁道部部长就“7·23”事故向国务院做出深刻检查

盛光祖: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据新华社电 28日下午,铁道部分别召开了党组会和全国铁路系统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铁路系统干部职工,坚决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认真落实责任追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7·23”事故暴露出铁道部在推进铁路发展过程中,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行业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对安全关键设备上道把关不严和上海铁路局安全管理薄弱、现场作业人员应急处置不力等问题,教训极为深刻。面对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深感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群众。铁道部和我已向国务院做出深刻检查,在此再次代表铁道部向“7·23”事故中遇难人员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遇难人员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表示深深的歉意。

针对高铁安全大检查发现的问题,铁道部已经采取措施

三专线LKD2-T1型设备已改造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组织开展了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由相关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组成的12个检查组,检查了10个铁路局内已开通运营的全部高铁线路和29个在建高铁项目以及相关设备生产厂家。与此同时,铁道部组织开展了全路安全大检查。

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的高铁建设项目存在赶进度、抢工期、压缩工期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有的高铁设备和信号控制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铁路安全法制不够健全,监管体制不够严密等。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铁道部已经采取措施,包括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速度,增加安全冗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实施召回,对甬温线、广珠线和海南东环线三条客运专线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全部进行了改造。

国家安监局发言人表示调查过程中形成文字材料350万字

曾进行现场实车模拟再现试验

据新华社电 给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就“7·23”事故调查及有关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记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社会高度关注,请介绍一下事故调查是如何开展的?

黄毅:调查组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原则,先后在温州、上海、北京等地认真开展调查工作,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双休日,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事故现场模拟再现、列控中心主机及相关软件、无线通信场强、气象及雷击情况、轨道电路等多项技术鉴定工作和近三个月的集中调查取证、分析论证工作,共查阅有关法规、标准等资料4100余件,谈话询问近400人次,形成了专家组、技术组、管理组报告及相关测试报告等各种文字材料近800份、350万字。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应急处置、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和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形成调查报告。

记者:针对事故调查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调查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黄毅:为了查明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尤其是查清导致事故发生的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后信号错误升级问题,事故调查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在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进行了事故现场实车模拟再现试验,获得了实际运行记录和现场资料,查明了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熔断后信号错误显示,表明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在此基础上,调查组还委托相关权威机构对列控中心采集驱动板进行了实验验证。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下载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