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制公司招投标行为是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规制公司招投标行为的若干问题解析
王春晖
目前,招标投标已成为公司采购行为的主要工具,为公司的对外交易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如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有的领导利用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有些参与招投标的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勾结,搞权钱交易,使工程建设和采购领域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灾区,还有些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供应商之间相互串通,围标串标,严重扰乱了招标投标活动正常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
下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2012年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国务院《条例》),从预防腐败的角度出发,就规制公司的招投标行为提出以下法律意见,望给予关注。
一、采购方式及公开和邀请招标范围的规制
目前,公司的采购基本采用了以下五种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但是必须指出,以上采购方式是《政府采购法》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所设定的五种法定采购方式,特别是后三种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公司的采购行为,公司的采购行为如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必须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不能允许以所谓的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或询价的方式取代招投标。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和工信部《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涉及电信枢纽、通信、网络等通讯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但是,依据国务院《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二)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三)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四)1 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若果招标人为适用以上不招标的规定而弄虚作假,即属于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的情形。
关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是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两种法定采购工具,但这部法律没有明确选择邀请招标的使用条件。实践中,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时有发生,本来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却采用种种方法规避公开招标而采用所谓的邀请招标,致使邀请招标的采购工具,被大量地滥用。事实上,《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早已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通信建设项目的施工及设备、材料采购原则上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2012年2月1日施行的国务院《条例》第8条明确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法定范围:首先,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标;其次,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方可采取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至于第二种情形的认定,应当由公司的纪检监察部门作出。
二、规范公司对投标人资格的审查,严禁虚假招标和串通投标
实践中,在招投标中搞虚假招标和“明招暗定”的情形屡见不鲜,招标人采取的主要手段为:以不公正、不合理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和中标条件以及以不规范的投标人资格审查去限制、排斥其他投标人,以使其事先内定的投标人中标。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条例》32条设定了严格地禁止性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并专门例举了以不公正、不合理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和中标条件以及以不规范的投标人资格审查去限制、排斥其他投标人的法定情形:
(一)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四)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
(五)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
(六)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 2 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因此,公司在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时不得设立以上条件。
三、严格禁止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实践中,负责公司招标的相关人员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与其有关的投标人;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等。
对于以上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国务院《条例》明确了相关的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如果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不但将导致中标无效,还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罚款;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投标人将取消其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于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中标候选人和中标人数量的确定
按照《条例》的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应当不少于3个,这一点大多公司在招标中是严格遵守的。然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招标人就一个招标项目随意确定中标候选人的数量,甚至一个招标项目竟然确定若干个中标人的情形,这是一种及其不正常的现象,有悖法律的规定。根据国务院《条例》第53条的规定,评标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应当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中标候选人应当不超过三个,并标明排序。关于中标人的选定,《条例》第55条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或者被查实存在影响中标结果的违法行为等情形,不符合中标条件的,招标人可以按照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中标候选人名单排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也可以重新招标。可见,一个招标项目最多只能确定三个中标候选人,而中标人只能有一名,即中标候选人中排名第一的候选人。
五、招投标人所签合同必须与招投标人的招标和投标文件的内容保持一致
招标结束后,招标人和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投标法》和《条例》的规定签订合同,应该强调,招投标人双方所签的合同必须与招投标人的招标和投标文件的内容保持一致。实践中,有的招标人与中标人串通一致搞权钱交易,在招标结束后违反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中标人的投标承诺订立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承诺不一致的合同内容或以补充协议的形式改变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对此,国务院《条例》第57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综上,严格依法规制公司招标行为是公司一项紧急又急迫的任务,是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得到公司至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和有效遵守。
第二篇:招投标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重点(精)
招投标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重点
工程建设领域是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不但发案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突出,而且犯罪手段趋向隐蔽,花样不断翻新。在国家为拉动内需而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工程建设之际,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等腐败犯罪,是应对金融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就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笔者认为,应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高发态势,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危险源”,探寻工程建设领域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治标治本之策。
改革管理体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长效机制的构建,首先要从改革管理体制着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设臵商业贿赂的“防火墙”。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政府权力调控市场的约束机制,严格控制、限制权力对资源配臵的不当干预。完善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公开部门和机关及人员的职权、办事程序、过程、结果、监督方式,对政策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实行“阳光”作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和监控机制。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制度,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围绕建设市场的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公开信用情况,对有行贿记录的单位或者个人,采取限制市场准入、取消投标资格、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企业资质证书,直至清出工程建设市场。实施履约考核———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招标人(建设单位对中标人在工程质量、廉政建设情况等履约情况实行全过程跟踪考核,考核成绩提交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在招标评审过程中信誉评分的依据。建立和使用信用档案———对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和履行合同的从业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级,作为资格审查、评标阶段对投标人进行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和
对投标人是否符合市场准入的评判依据之一。建立科学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2006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暂行规定》,但由于设臵了“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裁判”的前臵条件以及局限在“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和政府采购领域”,录入范围太窄,导致这项工作在许多地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通过协作机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反思传统的被动式监督机制的失效,笔者认为,需要围绕容易滋生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环节,实行贴近、主动和无缝隙的监督,才可能达到良好预防效果。
系统构建中突出重点。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工程建设领域最容易腐败的有多个关键环节———招标投标、转包分包、资金拨付、设计变更、工程验收、经营权转让等关键环节。这些应当成为现阶段监督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
强化主动性,创新监督机制。针对新一轮的工程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应拓展预防工作思路,积极参与到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投资金额巨大的公共工程的运
作中去,进行实时的预防性监督。考虑到现阶段的商业贿赂犯罪,作案手段越来越专业化,常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环节繁多、操作复杂的业务程序,将受贿行为隐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以吸收会计师、工程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预防商业贿赂的“智囊团”,为预防和查办商业贿赂犯罪出谋献策。
建立商业贿赂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采集商业贿赂的预警信息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影响程度、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处理。普遍性问题教育防范在前,实现关口前移;倾向性问题健全制度制约在前;苗头性问题提醒在前。
重视中介组织腐败现象。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审计、评估、会计事务所,通过虚假审计、评估、工程咨询洗钱,不但使中介行为失去了公正性,而且为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通过监管加强这些中介机构的责任,对
违规的中介机构应给予罚款、撤销责任人员的执业资格、吊销其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招投标环节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重点
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都可能存在商业贿赂,但目前最突出的还是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上。其主要通过规避招标、干预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手段,进行权钱交易。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预防,对混乱的招投标市场应予以重点监督。
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改变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市场部门管理的格局,将所有的工程项目统一集中管理,做到信息公开化、交易公平化、行为规范化和管理制度化。
确定招投标监督的重点。目前,大型工程大都是国有投资,而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国有投资工程,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招投标监督的重点应当是以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在对象上,要以招标人、招投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由招投标中心随机抽取,从根本上杜绝标底泄密。
防止评委腐败。针对一些评委被买通、评委不负责任或者评委不具有独立性等现象,应有针对性地预防评委腐败。通过充实专家评委库,对专家进行动态管理;对招投标的操作程序进行更规范的技术设计,达到保密目的;及时公示评标结果。
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应明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程序,强化对变更设计工程的监管。变更设计应在不降低技术标准、不改变使用功能、不大规模增加工程造价、不延长施工工期的原则下进行。对批准变更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数量,认真核实上报数量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数量的行为,做到施工图纸与实地相符。此外,工程的变更应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接受监督。
工程转包、分包的监督。禁止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分包,一经发现直接收受财物的,应以受贿行为定性,如果没有收受财物,应以滥用职权论处。必须建立对工程分包的监督制度,解决工程招投标以后的违法转包、违规分包导致的各种腐败问题。提高工程分包的透明度,严禁“转包”,不得分割工程将项目整体转给他人实施,或者将项目分割。
将查办与预防违纪违法案件有机结合起来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治理必须强调执法执纪的严肃性,强化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惩治。必须强调惩治违法违纪的有效性、必定性。遏制腐败现象, 事先预防与事后惩罚要相互结合,不可软硬失衡。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应该严格执法,即对所谓“小腐败”也不能放过(当然不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少一些“下不为例”,彰显治理腐败现象中的法治权威。
应适当提高腐败行为的违法成本。目前,行贿受贿活动的“低风险,高收益”,具有“示范”和感染效应。加大商业贿赂的法律成本,是遏制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大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力度。既要坚决惩处受贿行为,又要严厉惩处行贿行为。既要惩治个人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惩处单位腐败行为,尤其是对涉嫌犯罪的单位,行政处罚力度必须加大。同时,考虑到商业贿赂不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也是一种侵权行为,直接侵害了其他经营者正当竞争的权利。由于行为人采取商业贿赂的手段进行竞争,使得诚信的竞争者丧失了优势,难以进入市场或者丧失市场,对这部分损失,行为人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犯罪者的刑罚制裁不能放松。不但腐败所获得的利益应彻底追缴,而且应加大对犯罪者的财产刑处罚力度。
(作者系南京大学经济刑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建设成权钱浸染高发点中国重拳治理工程腐败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发展环境,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文/张小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作出部署。
工程建设领域资本密集、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队伍成分复杂,极易产生权钱交易、贪污腐化和暗箱操作,使其成为腐败问题高发、易发的重点领域。近些年来,“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在不少地方屡有发生。
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大建设热潮中,如何确保“工程妥上马,干部不落马”,已成为所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对的新挑战。
工程建设权钱浸染高发点
梳理我国工程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至少有七个方面:项目决策劳民伤财。研究表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累计投入,只占项目总投入的10%左右,却决定了90%的总投入。因此,按照民主、法定的程序决策,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不少“三拍工程”(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最终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审批环节吃拿卡要。一是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便勾结有关人员,或擅自修改规划方案,或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提高容积率,牟取非法利益。二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一些机关单位对企业和群众“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建设报建审批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故意设臵或人为抬高门槛,使一些审批事项在进入电子监察系统之前被人为“卡”住,其实质仍是“权力寻租”。
征地拆迁弄虚作假。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腐败问题集中出现的一个环节,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征地干部不认真核对有关征地
数据,甚至收受贿赂,相互勾结骗取征地款。二是有的村干部利用工作之便虚报青苗补偿款或私分征地款。三是有的村民借工程建设之机抢种抢建以求获赔。
工程发包人为干预。一项工程从立项开始,就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条子工程”、“人情工程”、“家族工程”等现象屡见不鲜,为少数掌握工程决定权的人提供了以权谋私的空间。
招标投标暗箱操作。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比如,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有的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有的表明倾向,度身招标;有的将工程定为“献礼工程”,以工期紧而指定施工单位。还有,施工单位不正当竞争。如挂靠高资质企业,骗取中标;收买相关人员合谋中标;组成临时联盟围标串标;中标后将工程分包、转包;等等。
采购物资中饱私囊。物资采购占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的60%~80%,因此,各方人员争抢物资采购权和供应权。建材采购存在的回扣现象,导致建筑行业大宗物资采购中出现“舍优求劣”、“舍廉求贵”等现象。而施工建设单位弄虚作假的手法也五花八门,导致出现典型的“豆腐渣”工程。
工程结算暗藏玄机。工程结算、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多计工程量,多算工程款,损害国家利益。甚至出现“钓鱼”工程,即申报项目时故意降低投资总额,待开工后再不断追加投资,导致项目建成之时就是工程亏损之日。
透析这些表象,可归纳出四个特点:一是群发性。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往往也是腐败问题高发易发阶段。二是广泛性。违纪违法案件涉及面广,往往出现跨省市、跨行业的腐败大案,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三是共生性。带有贿赂性质的“攻关”行为在行业内成为半公开的“潜规则”,因而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往往一查就是一窝。四是隐蔽性。近年来,腐败分子防查能力增强,认为只要做到“一对一”私下交易,谁也讲不清,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严惩。
现行制度缺陷的隐患
众多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与社会转型过程中法纪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弱化及监管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而其多发、易发、群发现象的产生,也有其行业的特殊原因。
法规制度不健全。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罚则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导致罪与非罪界限难以区分。
监督制约不到位。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活动,按行政隶属分别由各地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监督,缺少一个统一、权威的管理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招投标活动,都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同时,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同体监督”,即监督由建设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出现违规行为,也要由同一主管部门来查处,这种体制孕育着廉政风险。
惩治打击不严厉。一方面,认定标准缺失。对串通投标行为缺乏有效的认定依据,串标行为容易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违规成本低。比如,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串标行为即使被认定,只要情节不是特别严重,一般情况下处罚力度并不严厉。此外,查办案件难。执纪执法机关获取线索少,调查取证面对诸多困难。
行业管理不规范。工程建设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工程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招标人在招投标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易发生无序竞争;建设施工商大都是挂靠性质,建设施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利润
率较高;一项工程涉及设计、监理、施工等多个层面和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物资采购等诸多环节,管理难度大。这些特点使其易滋生腐败。
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根本的原因还是个别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思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底线失守。
找准惩防兼治的制高点
继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和海西经济圈之后,我国北部湾城市经济正在“弯道超车”,有希望成为“第五经济增长极”。其中广东湛江市在未来三年将实施8大重点工程、建设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确保“工程妥上马,干部不落马”,相关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对策一,规范市场秩序。包括强化准入监管。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加强并购整合,做大做强,减少无序竞争。建立“黑色档案”,对不诚信企业,限制、取消其进入工程建设市场的资格。同时强化招标监管。推进电子招标投标试点,遏制围标、串标行为。建立资深专家委员会,通过工程复评、随机抽评、标后监管等形式,加强对市场招投标活动的评审监督。还要强化资金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封闭运行,杜绝“吃拿卡要”和“跑冒漏滴”的问题。推行代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对策二,排查廉政风险。督促项目法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围绕项目建设土地规划、征地拆迁、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资金使用、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查找在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将重大工程列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专项预防的重点,以挂钩联系、对口帮扶的办法,防范廉政风险。在手段上,可研发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查督办电子监察系统。
对策三,强化责任追究。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缩减审批时间。督促各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与各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做到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项目落地落户、按时开工竣工。加大明查暗访工作力度,对执行不力、互相扯皮而影响和延误项目推进落实的单位,第一次给予黄牌警告,第二次报上级领导批准调整主要领导职务。
对策四,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案件,突出查办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的案件,严肃查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钻政策空子中饱私囊的案件,坚决查办在征地补偿、拆迁安臵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同时,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注重把握政策,强化警示训诫。及时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提醒和警示,做到多打预防针、少动大手术。
对策五,加强服务监管。坚持作为不越位、指导不干预、服务不替代的原则,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既要坚持原则性,督促相关部门确保项目审批依法合规、资金监管公开透明、工程建设安全可靠;又要把握灵活性,对建设工期紧、建设任务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点项目,为了保时间、保进度、保工程,可以在“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监管”的前提下,从实际需要出发,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保证项目工程建设尽快启动,顺利实施。□(作者为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第三篇:有效预防腐败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有效预防腐败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有效预防腐败是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扎实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重在预防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预防腐败的思想,不断加强对预防腐败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重在预防的理念,把预防腐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使有效预防腐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有效预防腐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目标。有效预防腐败,能够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及时发现和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改革和建设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不断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把防治腐败的要求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能够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
有效预防腐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强化监督,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经受住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有效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不断被揭露和查处,表明了我们党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同时也要看到,开展反腐败工作,仅靠加大办案力度、严惩腐败分子还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牢固树立重在预防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中央作出的更加注重预防的战略决策,既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把预防腐败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已成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拓展预防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有效预防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腐败,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工夫,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础,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一是加强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二是强化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分类分层次开展教育。三是深化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方面的党纪政纪条规培训。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预防腐败,必须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继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改进项目预算编制,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实行审计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的先行审计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向重点预算部门派驻财政监察组制度。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投资项目审批行为,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许可项目的动态评估机制、新设定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查论证机制,强化对行政审批活动的规范和监管。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重点解决虚假招标、规避招标、围标串标和领导干部干预招标等问题。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清理和规范党政机关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积极探索公务消费管理方式改革。
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预防腐败,必须防止权力滥用,逐步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不断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紧紧抓住各级各部门的重要权力行使,利用传统和现代化手段,着力推进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同时,大力推行各级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厂务公开。要不断深化巡视工作,探索开展省直部门交叉巡视工作,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交叉巡视力度,扩大交叉巡视范围。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年初责任分解、年中专项述职、年底责任考核制度。
三、不断增强预防腐败的整体效果
党的十七大对预防腐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有效预防腐败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预防腐败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更加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要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因为,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是手段,预防是目的。只有惩治有力,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和预防的推动力,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要不断创新预防腐败工作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深化对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逐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机制和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要注重形成预防腐败整体合力,把有效预防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纪检监察机关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认真抓好任务部署和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保证预防腐败工作深入推进。
第四篇: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是我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某初级中学对该校近四年
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是我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某初级中学对
该校近四年
(2012•重庆)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是我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某初级中学对该校近四年指标到校保送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该校近四
年保送生人数的极差是
.请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2)该校2009年指标到校保送生中只有1位女同学,学校打算从中随机选出2位同学了解他们进人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两位同学恰好是1位男同学和1位女同学的概率.
第五篇:预防和遏制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
预防和遏制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
城投集团工程招投标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序操作到注重实效,在整合招投标资源,规范招投标运作,营造诚实守信的招投标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结合城投集团的招标实践,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应对作浅要分析。
所谓串通投标是投标人彼此之间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约定,就投标报价互相通气,以避免相互竞争,或协议轮流在类似项目中中标,共同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的行为。
一、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地方保护和信息公开范围过小,常导致投标人基本固定在一个比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增加了投标人之间相互围标的可能性。串标利用合法的招投标程序,使特定投标人取得工程的行为合法化,造成投标人“自然”中标的假象,隐蔽性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对公平竞争原则的破坏性也较强。1.串标主要的内在表现形式:
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
2)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 3)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 4)投标人之间的其他串通投标行为。2.串标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价相近,分项报价不合理,没有合理的解释,15
三、加强防止串标围标的管理
1、加强招标前的管理
1)对某些应急工程的审批中要严格把关。建设单位为了规避公开招标,把一般工程当应急工程来申报;或有意拖延时间,等待申请为应急工程,以便“依法”想给谁做就给谁做。因此,城投集团总师室在招标申请审批中严格限制邀请招标的方式。
2)增加工程招标信息发布渠道。2010年起,城投集团为扩大招标工程公开招标信息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投标单位参与城投集团招标工程的竞争,自行组织公开招标除在集团公司网站上发布公开招标信息外,同步在嘉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开招标信息。3)从严管理招标代理机构。2011年起,城投集团为从源头上防止招标代理单位违法违规,经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了16家招标代理单位入围代理2011城投集团投资项目,明确规定了招标代理服务质量要求及优胜劣汰方法,扩大了招标代理机构选择范围,引入招标代理服务质量竞争机制。
2、加强招投标过程管理
1)加强报名资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在投标报名时,对所有投标人应当提供的原件及相关资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副本)、资质等级证书(副本)、项目经理证书等资料的原件进行严格审核。实行公平的准入原则,城投集团规定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增加投标竞争者数量,要求一般性工程招标报名单位不得少于5家;并根据《嘉兴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35 标、定标过程是否违法、违规操作;预中标结果在城投集团及嘉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3天,确无异议,才能发出中标通知书。
3、加强招标后的管理
1)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标后施工的监督管理。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动态跟踪检查,主要检查工程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是否一致,检查工程款的支付和流向等。2)建立“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和清出市场制度。对投标人出现围标、串标、陪标及行贿等行为的,一经发现,一律记录存档,并按规定予以通报,限制其1—2年参加城投集团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
目前招投标中所存在串标围标问题影响极坏,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各建设单位应完善规章制度,把招投标工作更好地纳入合法轨道,为招投标各方提供一个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通过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从而营造健康有序、公平公开的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姓名:黄东进 联系电话:*** 单位: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师室 通讯地址:嘉兴市花园路616号建委大楼1203室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