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邮电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3年版)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1.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1.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它相关工作的能力。
1.3 身心健康。
2、学制
2.1普通博士研究生(含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
2.2 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起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3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五年。基本培养过程为:课程学习1—1.5年,第四学期末进行博士学位培养目标审核,审核未通过的研究生转为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按照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答辩及学位授予。
3、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导师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协助工作。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中,遵循导师负责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培养计划
每个博士研究生都应制订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根据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博士研究生自己的特点,由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与博士研究生本人共同制订。
5、课程学习
5.1.应修学分数
普通博士研究生(含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应至少修满16学分。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期间合计应修满40学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应至少修满32学分。5.2.课程设置
5.2.1公共必修课
5.2.1.1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具有中国国籍的博士研究生必修,36学时,2学分。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开设。具体教学按照《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细则》实施。
5.2.1.2 中国概况
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必修,36学时,2学分。
5.2.1.3 第一外国语
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72学时,4学分,具体教学按照《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教学实施细则》实施。
5.2.1.4 汉语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必修,144学时,4学分,分两学期完成。5.2.2 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及相关选修课程
此类课程包括拓宽、加深专业基础的数理类课程、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主攻方向的重要著作和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的专题讨论课。
已获得数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者,经导师同意,可凭学士学位证书和大学本科成绩单向研究生院申请免修数理类课程。免修的课程不记学分,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只能申请一次,不可重复申请。
5.2.3必修环节
5.2.3.1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在校内学术活动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公开做过1次学术报告,或出席过1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且在读期间至少听取8次前沿课题讲座,同时写出覆盖8次讲座的前沿综述,经导师审核签字,记1学分。
5.2.3.2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应完成协助指导1名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辅导2学分的课程,或其它等量的教学工作量。教研室有关课程指导小组(任课教师)对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应给出鉴定,鉴定通过者记1学分。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前从事过大专以上教学工作,讲课时数达到或超过60学时者,凭有关证明可申请免教学实践,但不记学分。
5.3 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具体规定
5.3.1 攻读博士学位以前,必须修完硕士阶段的学位课。
5.3.2 博士研究生阶段选修的学位课程不能与硕士阶段的学位课程重复。5.3.3 其它环节同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5.4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具体规定
5.4.1必须选修相同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要求的除公共必修课外的所有学位课(参看《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同时应完成本专业博士培养方案要求的所有课程与环节。
5.4.2 在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中重复出现的课程不能重复选修。5.4.3 其它环节同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
6、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五学期)完成博士阶段的开题报告。开题前成立以博士导师为主的该学科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三至五名教授组成。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
博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开题并提交书面报告到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
7、阶段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半,论文工作期间按阶段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报告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一般在入学后第六学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入学后第八学期)进行论文阶段报告。阶段报告在本课题组进行,同时聘请本专业的其他专家参加。博士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博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阶段报告并提交书面报告到所在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院)教务部门。
8、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8.1论文应由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8.2除外国来华留学生可用中文或英文书写论文外,其他研究生的论文要求一律用中文书写。用英文书写的学位论文,应有不少于6000字的中文详细摘要。
8.3 论文一般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总结、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8.3.1 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文本样式详见北京邮电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
8.3.2论文的摘要应概述本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字数在3000字左右。
8.3.3 论文的综述部分应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课题前人已有的工作,并对其有所评述,还必须清楚地阐明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8.3.4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博士学位论文应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些方面具有独创性成果,应能体现出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研究解决本学科中的基础理论课题及前沿发展课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8.3.5 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要求有理论上的论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原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
8.3.6 论文要求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凡需要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
8.3.7博士学位的论文的篇幅一般在六万字左右。
9、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9.1博士研究生在满足下列条件后,可申请进行预答辩:
9.1.1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的学分;
9.1.2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
9.1.3 符合《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9.1.4 学位论文初稿已完成;
9.1.5 导师同意。9.2 预答辩评审小组:
由博士研究生导师确定本学科三至五名专家组成预答辩评审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的专家担任。小组设组长一人,设秘书一人(由校内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担任)。秘书负责填写表格及记录预答辩相关事宜。9.3 预答辩结果处理:
预答辩评审小组应重点从学位论文创新点是否突出、学位论文工作量是否饱满、学位论文写作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考察,并给出具体结论。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两种。通过:博士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后,经导师同意,可进入申请答辩环节。不通过:博士研究生须认真修改至少三个月以上,经导师同意后,重新申请预答辩。
10、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1申请答辩资格:通过预答辩后,经导师签字同意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0.2 申请答辩程序:博士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出申请、提交博士学位论文,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送交所在学院(研究院)与研究生院审核答辩资格。审核通过后可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评阅时间至少为1个月。10.3论文评阅人组成
10.3.1由博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五名。
10.3.2论文评阅人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职称为副教授但已是博士生导师的专家也可担当评阅人。
10.3.3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两名为校外专家;至少半数以上为博士生导师。10.4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由博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五至七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并设秘书一人(由校内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填写表格及记录答辩相关事宜。10.5答辩委员会委员资格:
10.5.1答辩委员会委员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10.5.2答辩委员会委员中至少有两名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0.5.3答辩委员会中须有至少两名校外专家。
10.5.4答辩委员会主席须由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
10.5.5申请人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10.6 论文答辩
10.6.1博士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全部返回,并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可组织答辩。
10.6.2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会中应能正确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以及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问题。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学位论文予以评定,并就是否同意“论文通过”、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两项进行投票表决。两项表决意见均为“同意”则该表决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当“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时,方可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11.博士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同意通过后,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获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票者,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按《北京邮电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办理。
本《基本要求》经2013年7月3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自2013级博士生起执行。
第二篇: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
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
(2005年7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较强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获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向深、广、博方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因出国学习而延长。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
博士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如确因论文完成有困难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要延长修业年限者,需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报告,导师签署意见,经学院主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院分管院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在延长学习期间,学校停发相关经费。
三、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根据各专业(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安排学习一些有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科学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通过学位课程学习、听学术讲座和参加教学或科研实践至少应取得1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需通过考试至少取得12学分,在整个学习期间听8个以上的学术报告记2个学分(其中必须包括研究生论文期间由研究生本人至少一次1小时左右的公开学术报告,但不含本人所作的开题报告),参加教学或科研实践取得2学分。
四、博士学位课程安排及考试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的科目为: a)马列理论课,2学分,必修课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及规律性的认识。目前开设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在自学马克思主义有关著作和选读有关代表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并听讲授,撰写课程论文,通过学位课程考试。
b)第一外国语,计3学分,必修课。
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力,并通过学位课程考试。
c)第二外国语不计学分,其教学要求与硕士生二外相同。博士生的第二外国语语种由导师根据专业需要确定。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者必须选修英语,不计学分,但为必修课。第一外语为英语者,其第二外语为任选课。
d)基础理论和专业课,一般3门,计7学分必修课。
该类课程的设置应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课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课;二是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题需要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等课程;三是适应学科交叉,需要的有关跨学科的课程,并注意解决好博士生和硕士生阶段学位课程的衔接和区别。如确因学科发展需要,可在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外另选1门研究方向学位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入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本学科、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具体要求是:无硕士学位者,不少于3门;有硕士学位者,1-3门,具体门数由导师确定。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应根据各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规定,由指导教师决定,且须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安排学习的学年学期。
课程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也可采取讲授、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交读书笔记、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必须注重实效,健全考核制度。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考试范围为本学科培养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博士生在本门学科和必需的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
博士生在单科课程结束时,需进行随堂考试,可不组织考试委员会。但在课程学习全部结束时,必须举行学科综合考试。
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博士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听取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的报告、学术讲座至少8个,并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填入记录册《重庆大学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记录册》。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在研究生提交毕业答辩论文时,要对记录册进行审查,写评审意见,合格者记2学分,并以5级记分评定成绩。研究生工作秘书将学分和成绩记入研究生登记表成绩栏和研究生答辩的相应表格,作为博士生的必修学分。
博士生所修研究生公共基础理论课,由研究生院统一排课。所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到其它学院选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由博士生所在学院自行安排。各学科专业应提倡并鼓励在全校范围内或校外选课。博士生到其它学院选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需经费,按《重庆大学关于研究生跨院(系)选修课程收费标准的规定》执行,到校外单位选修研究生课程,需报告研究生院,其所需经费由博士生所在院系与开课单位协商解决。
由于研究课题的需要,经导师和学院院长同意,博士生进校后可以先做课题,后进行课程学习,但应在二年级下期修完学位课程的12个学分。
五、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是在博士生课程全部结束后,学位论文开始之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核博士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特别注意基础外语及专业外语的掌握情况,要求有必要的外语笔试和口试。(2)考核博士生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要求博士生在阅读80至100篇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作出文献综述。综述应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这些领域的主要进展、前沿课题及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给出详尽的介绍。
(3)考核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以及科研作风;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综合考试是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可以结合开题报告进行,但两者是培养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能相互替代。
综合考试由学院指定三至五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委员会设考试委员会主席1人主持考试工作。指导该生的博士生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得担任负责人。对同一学科同一届的博士生,综合考试小组的成员应基本固定,以便对博士生情况及考试结果有所比较。
综合考试应在入学后第三个学期结束前完成。考试小组应在综合考试的一个月前通知博士生考试的时间,以便其作好准备。为确保博士生在后阶段能集中精力于学位论文工作,综合考试一般不予推迟。
考试委员会根据综合考试和博士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定。要对考生的考试成绩写出简要评语并打分(以五级计分制记)。综合考试的试题、答卷、记录、评语、成绩书面报告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入博士生学习档案。
凡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考一次,(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学期),仍未通过者,终止论文工作,按硕士生身份安排就业。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参见《重庆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七、实践环节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200学时的教学实践环节或科研实践环节,记2学分。具体要求见《重庆大学研究生参加实践及担任三助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一至五条。
八、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的安排,认真组织博士生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课题应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应该强调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两年。
博士生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点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博士生学位论文正文应用中文书写,用其它国文字书写的论文可作副本。
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或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要能够通过专家鉴定认可,达到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正式发表的水平。学位论文要求做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计算正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提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认为达到要求:
(1)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新理论或对已有现象、规律、理论有新解释和新证明,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熟悉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改进和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从事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研究,国内尚无人系统研究,而又能将新的研究方向系统化,有自己的新的理论框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4)对自己从事的课题在设计与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上有较重大的创造和突破。
(5)提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工艺方法,在生产中获得重要经济效益。(6)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前人未曾解决过的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的关键性问题。
(7)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工程论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得到专家认可,并通过实施。
原则上,要求博士生论文工作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开题报告(选题、查新,并作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论文工作阶段性检查)、论文预答辩、答辩申请、送评及论文答辩。
1.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时、最迟在第三学期内通过综合考试后进行开题报告并上网提交。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4)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7)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经费落实情况。为了加强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社会评价,保证学位论文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避免重复已有的工作,要求博士生进行开题查新,查新方式及所用数据库可由各学科根据研究方向特点确定。凡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免于开题查新。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同时要求有近5年内在本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同时就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存档于学院(系)并作为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和博士论文预答辩的必备材料。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生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所完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所获得的结论,特别要对阶段性工作中已完成且与开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内容。
博士生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递交给所属学科,导师对该生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特别是计划完成情况、该生的表现、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各学科应组织有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人参加的3—5人的论文中期检查小组对本学科的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进行评估,其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报告和导师评价,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学位论文阶段性工作的评价可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档。
对于论文中期检查评价优秀者,可推荐申请博士生学位论文奖励基金,对于论文阶段性工作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再次检查的结果仍不合格,可建议中断该博士生的培养,由所在学院(系)上报研究生院。
3.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是在完成所有预定的论文工作内容并撰写学位论文初稿之后、博士学位论文定稿之前的一次重要的集体指导过程,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论文中期检查合格之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的3个月内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应该公开举行。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由学科组织,聘请5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设一名预答辩负责人(博士生本人导师不作答辩委员,但必须列席参加)。应该尽量让参加开题及中期检查的专家成为预答辩小组成员。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的十天左右,博士生必须将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以及开题报告、专家的开题论证意见、学位论文中期工作总结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评价和建议等提交预答辩小组成员审阅。
学位论文预答辩由预答辩负责人主持,博士生除详细介绍论文的全部内容外,必须重点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学位论文中的关键性结论进行论证,导师应该对博士生的研究情况作全面介绍。
预答辩小组成员应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总结报告等材料,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以无记名方式作出评价,特别是应坚持创新性一票否决制度。
预答辩小组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作出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等三种结论,并报学院备案。
对于预答辩合格的博士生,可在论文完善定稿后提交学位办公室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
对于预答辩基本合格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小组提的意见,在三个月至半年内进一步对学位论文作修改,并由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申请时需提供论文修改情况的书面说明。
对于预答辩不合格的博士生,必须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学位论文工作,并由导师审阅同意并重新预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申请时需提供论文修改情况的书面说明。
九、答辩申请与论文答辩
博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已发表符合规定要求的论文,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由博士生本人到研究生院培养办,接受毕业及学位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查,需带齐以下材料:
a)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b)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c)教学实践表;
d)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记录册;
e)专业学位课程考试的试题试卷(需装订重庆大学博士生课程考试试题封面,并填写规定事项)。综合考试须签署评语及成绩,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委员会委员须签名。
f)已装订好的博士学位论文一份(应按《重庆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稿)》要求撰写);
g)提供攻博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鉴定,获奖情况以及其它一切能反映博士生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社会评价材料。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见《重庆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h)预答辩情况表。
博士生需简要介绍本人的论文工作情况,如课题来源,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同行的评价,采用成果单位的评价等。
如形式审查存在问题需责成博士生补修或补办有关手续及材料。如遇有争议的问题将报院领导审查。
材料初审期间,博士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研究生工作人员催领答辩申请表或论文评审表。
初审合格,由培养办将材料一并交学位办审批。
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位审批手续及程序见《重庆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博士生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
各博士生培养单位均应按此规定的上述要求,制定出本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包括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要求完成的学分数、学位论文要求等,提倡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制定培养方案。
导师、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博士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博士生的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导师必须在博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院或系(所、中心)主管院长或主任审核同意后执行。
培养计划应对博士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主要必读书目等作出规定。
本规定自2005级博士生起执行,由研究生院培养办负责解释。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2005年7月
第三篇:2009年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合同书
考生编号后四位
2009年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合同书
甲方(培养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乙方(委托单位): 丙方(委培博士生本人):
根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经甲、乙、丙三方商定,乙方委托甲方培养博士研究生丙方。现就委托培养事宜签订合同如下:
一、甲方同意为乙方招收丙方为2009级 专业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按甲方有关文件执行。乙方保证在丙方从甲方毕业后接收其工作。
二、委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费用为每人每年壹万肆仟元(不含住宿费),可一次性交清,也可按学制分年缴纳。
三、乙方应在每学年开学时向甲方支付丙方当年培养费。不能按时交清培养费者,甲方将不予办理入学、注册、培养、答辩、毕业、申请学位等事宜。
四、博士生学制,脱产学习者为三年,在职学习者一般为四年。丙方在甲方学习期间,无需将户口、工资关系、人事档案、党团关系从乙方转到甲方。
五、乙方负责丙方在培养期间的生活费用、福利及医疗等费用,以及因故不能继续学习后的工作安排。丙方在校期间欲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应与甲乙双方协商,由甲方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六、甲方负责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丙方应保证在校期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并严格遵守学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刻苦攻读,按时完成学业,并保证毕业后直接回乙方工作。
七、丙方如因违法违纪或学习成绩不合格而中断学业,本合同自动解除,所交培养费按丙方实际学习月数计收。
八、本合同一式三份,经三方签章后生效,博士研究生具体学制年限即为本合同书有效期限。
甲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乙方: 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委培博士生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盖 章 盖 章
第四篇: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中国新石器考古
研究和探讨中国新石器考古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以重新构建中国史前社会历史,并阐明史前社会的发展规律。
2.夏商周考古
研究和探讨夏商周三代考古中的重要课题,进而从不同层面上恢复和复原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历史。
4.汉唐考古
3.美术考古
研究和探讨古代美术的重要课题,主要从文化艺术史的角度,探讨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
4.博物馆学
5.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4学分,学位专业课3学分。
前沿讲座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前沿讲座(或讨论班)的目的、范围和形式
主要研讨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从而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形式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讲座为主,由导师或有关教师主讲,或外请相关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教师(或外请专家)和学生讲授交叉进行。教师主讲,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题论文,与专家对话;由学生主讲,要求主讲者撰写有关课题报告,并准备接受有关提问。要求学生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0次,主讲不得少于5次。
(2)考核方式
参与讲座的教授(不得少于三位)根据学生在前沿讲座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成绩合格者,计入5学分。
2、选修课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3、补修课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课程,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学分。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三学期初,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外国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衡量,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中期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博士
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在学期间,本专业博士生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不包括增刊)上至少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1篇发表在CSSCI收录的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一律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2、学位论文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系统的学术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造性成果。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一般至少用二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中外各种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第三学期中期考核时,向不少于5名同行专家做开题报告,由专家严格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之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和写作质量。(中期进展检查)
每隔3-5个月,博士生要向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和相关专家应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审查工作,进行论文预答辩。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导师由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论文预答辩,广泛征求意见,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所授学位的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第五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管理办法
(校研函字[2010]10号)
为加强对博士生招生工作的管理,提高博士生选拔质量,确保招生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和安全,依据教育部《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教学[2009]16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目标
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选拔方式
(一)普通招考:指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招生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二)硕博连读:指从我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提出申请,并通过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或考核,被录取后才能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
(三)直接攻博:指选拔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招生对象必须是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人数不超过博士生招生规模的20%。须按科学、严格、规范的原则招收直接攻博研究生,可招收外校报考的直博生。
三、报考的基本条件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a.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已工作6年以上;
b.须已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
c.还须修完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并提交进修单位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二)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
(一)中第1、3、4、5条规定外,考生应是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我校在学硕士生。
(三)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
(一)中第1、3、4、5条规定外,考生应是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和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博士生。考生与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学校不负责任。
(四)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条件
根据国家五部(委)教民[2005]11号文件精神,将主要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定向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考取后须签定定向培养合同。毕业后到定向地域(单位)工作。
四、报名手续
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须按照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以上(含)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3.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
4.身份证复印件。
5.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原件或加盖人事档案公章的复印件。
6.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全文(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
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的证书复印件。
五、考试与评价
(一)普通招考方式的初试考试与评价过程
初试的科目为政治理论(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外国语和至少两门专业课。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所有考试科目的命题、考务、考试、评卷必须在本校进行。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如对评卷结果有异议,考生可提出书面复查申请,研招办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书面通知考生本人。除进行笔试外,还可以对考生增加其他方式的考核。
(二)直博和硕博连读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组织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专家应通过考生的本科或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该结论应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三)复试
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成绩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组织考生复试。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1.学术水平考查
应组织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不少于三人的本学科副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家组成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学术水平考查。
复试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面试等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专业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复试中还应参考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对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阶段须对其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复试程序要规范,要有现场记录、成绩和评语。复试结果应及时告知考生本人。若需对考生进一步考查时,可再次安排复试。复试小组要对复试结果负责。
2.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在复试阶段还应重视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等方面。
应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或派人外调)考生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须加盖
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公章),全面审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可在复试考查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导师等与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谈,直接了解考生的思想品德状况。
3.体检
对考生的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六、录取
(一)原则和有关规定
要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博士生录取结果负责。
考生的各项考试、考核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不得录取未参加我校本次规定时间招生考试的考生。被录取新生的入学资格只在当学年有效。
对收到正式录取通知书,有特殊原因不能按通知书的要求按时入学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向学院请假说明。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二)程序
在录取前招生单位要组织专人对拟录取考生的所有报考材料逐一进行复核。
招生单位的学院应根据招生计划,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
应打印被录取考生的《考生录取情况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存入考生的人事档案。被录取考生的考试答卷应保留至考生毕业离校为止。未被录取考生的答卷和其他相关材料保存一年。
(三)时间安排
博士生录取结果通过网站或以其他公告方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在每年6月底前将博士生录取名单上传至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由北京市考试院审核并上报教育部。
(四)录取类别
博士研究生报考及录取类别分四类: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
1.非定向: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不缴纳学费,按国家规定发放生活补助。
2.定向: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定相应定向培养协议书,人事档案等关系不转入我校,由用人单位缴纳学费,不发生活补助,毕业后到定向单位工作。
3.委培: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等关系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相应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需要缴学费,不发生活补助。
4.自筹: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缴纳学费,不发放生活补助。
七、违规处理
(一)对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还应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二)要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三)应及时将作弊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并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在当年博士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
(四)对在招生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徇私舞弊或者给招生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在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予处理。
八、其他事项
(一)博士生招生考试试题(包括副题)的密级与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自命题密级相同,即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在考试结束后至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二)学校复试工作的组织及指导由研究生院负责,督察由监察处负责。要把公平公正理念和意识贯穿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大研究生招生工作透明度,招生复试、录取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公布学校的举报和监督电话。
(三)所有参加复试工作的人员都应认真、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市招办有关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各项规定,不得有任何泄露试题和故意提高或压低考分等行为。复试及录取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凡有直系亲属参加复试的人员,不得参加与复试及录取有关的工作。
(四)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当事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以维护招生纪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校监察处将对复试及录取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
201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