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5 10: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兴趣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兴趣课题研究》。

第一篇:阅读兴趣课题研究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考改革的系列变化提示我们:今后“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十二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相当重要。而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得阅读者方能得语文”。现代社会是一个阅读型的社会,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和最简便的的方法。这足以表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阅读大环境差。第二,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第三,学校、老师及家长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的引导与指导。因此,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自主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就本课题而言,就是指通过老师的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2.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其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制定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

2、探索出小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3、总结出开展特色课外阅读活动的经验。

4、研究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2015级5班,七、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措施

1、设计调查问卷,认真调查,摸清现状

2、扎实开展研究,定期总结交流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创建良好阅读环境

2013级6班以这些班级的阅读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等为对象。

4、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

七、研究成果

“课外阅读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年,取得的成果大致如下:

(一)梳理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

课题的实验的对象涵盖了低、中、高年级的孩子。每个年段的学生阅读水平不一样,应该给他们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就分年段推荐了一些小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书目,其中涵盖了各类适合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还有小学生必背的75首古诗词推荐,小学生科普书目推荐等。

明确了各年段学生应达到的阅读目标,又有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心中更加有数。每个学期都应该制定了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阅读计划,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探究出课内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1、探索出教材内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让学生“课内得法”,“延伸课外”(1)低年级操作策略 有关专家指出,学生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时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

①在拼音教学中,利用情境图、音节、儿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②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结合汉字的起源等,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整体阅读一篇文章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阅读一篇课文大致模式是“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熟读课文,模仿说话——总结课文,积累语言”。在“模仿说话”环节,还可以增加写或画的练习(即“读写绘”),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种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

④研究阅读教学策略,教给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2)中年级操作策略

学生们在低年级养成了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我们在中年级会进一步加以巩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阶段,结合课内教学,教给学生更加系统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试着运用到课外进行阅读。①探索课内“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教学生课外“略读”文章

我们通过研究部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结合每篇略读课文前面的“课文导读”,归纳出“四步阅读法”。即“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紧扣疑难,理解重点内容——课后延伸,积累好词佳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

学生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面对只需略读的文章,就完全可以运用这“四步阅读法”。当然也要做小小的修改。如改为“初读文章,弄懂生字新词——再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解答疑难,理解重点内容——读后延伸,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学生会大大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尽管起初读一篇文章可能会慢一些,但“读一篇算一篇”,比起囫囵吞枣地读很多篇文章,可谓“事半功倍”。②用批读文教给批注方法,让学生课外“精读”文章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章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写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即文章线索),写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抓住描写美景的精彩句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抓住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重点词句、甚至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质疑并解答;围绕课文题目,提出心中想知道的问题……

此后,当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独立阅读各种需精读的文章时,只要读到一些触动自己的句子,就会习惯性地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实践证明,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批注感受的能力增强后,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③探索古诗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古诗文

通过研究,我们觉得古诗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把它简单归纳为“古诗教学五步法”:交流资料,了解诗人经历及其诗歌的特点——朗读古诗,读准诗歌的字音及停顿——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摹仿诗歌的规律写话——课外拓展,阅读诗人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同类型诗歌。

同时,我们结合“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古诗文或成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让学生了解这些名句各出自哪些文章。然后我们出示原文或原诗,请学生们读一读,并借助注释或查字典,试着自己去理解诗文章的意思。最后,把该文章积累在“好词佳句本”上。(3)高年级操作策略

学生们经过四年的学习,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高年级,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开始引导学生阅读一整本书,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方法。同时,结合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①以“文学经典节选”这类课文为“引子”,研究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经典的兴趣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改编的。我们觉得这篇课文适合当“引子”来教。我们在备课时,把希腊神话原文中的其它故事情节整合成两个小故事《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人和神的聚会》,纳入进课堂教学中来,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性格特征。

②探索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鼓励他们课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

在教学文言文《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绝弦》时,我们把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五步法”作了适当调整,变为高年级“文言文学习五步法”:收集资料,了解文章的出处以及作者——朗读古文,读准文章的停顿及韵味——理解文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结合实际,摹仿文言文的规律写话——课外拓展,阅读其它文言文作品。例如,我们在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就是这样做的。上完课后,我们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们自己去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作品。如我们曾推荐学生们阅读《郑人买履》、《李将军列传》、《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桃花源记》等,还尝试阅读《论语》、《世说新语》《庄子》《列子.汤问》中的一些内容。(3)结合教材中的梗概教学,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他们课外读完整本书

我们根据《课外阅读分级目标》的要求,要高学生要开始读整本的书。其实,很多学生实际读过的中外名著远不止2、3本。如何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我们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两篇很有意思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课文都是由“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我们深入研究了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他们课后阅读整本书。

我们把教学分为五个板块:

一、揭示课题,了解该书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阅读故事梗概,提炼与梳理主要情节,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三、对应“梗概”和“精彩片段”,弄清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细致阅读“精彩片段”,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四、后续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并用班会的时间召开读这两本书后的交流会。

2、研究教材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结合群文阅读,让学生“课外运用”、“提高实效”

(1)低年级操作策略:以绘本、童诗等阅读为主,重在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执教低年级的老师上过一节绘本阅读指导课《蚯蚓的日记》,教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和想象蚯蚓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故事,并学着续编故事。课后,老师又推荐小朋友们自己阅读《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并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自己制作绘本。

(2)中年级操作策略:以童话、寓言、神话等阅读为主,重在方法的指导

老师的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为:

(一)游戏引入。先从整体入手,让孩子们对故事有个总体的印象。

(二)走进故事,体会想象的魅力。在此处,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让学生品读想象、模仿想象、创作想象,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人物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还体会到了想象的魅力。

三、总结延伸。学完这个童话故事,老师还向孩子们推荐了金波爷爷的其他作品,如《无声的阳光》、《花瓣儿鱼》、《寻找幸运的花瓣儿》等。上了这堂课后,学生们疯狂地爱上了金波写的童话,掀起了一股“童话热”……(3)高年级操作策略: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经典名著等阅读为主,重在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指导课的教学模式为: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二、初读四篇文章,了解几个故事的“节点”。

三、品读文章的“节点”情节,了解主人公进入“节点”的方式,并进行比较。

四、再读四个故事,找到小说的叙事密码。

五、从读中学写,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幻想故事。我们在五年级二、三、四班都上了这堂课,学生们非常很感兴趣,上课发言十分踊跃,由此也在本年级掀起了一股“幻想小说热”。总的说来,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要重在引导学生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少先队活动

例如:“阅读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等。

2、开展“为班级捐借书本” 活动

3、开展午间诵读、课前诵读活动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校形成合力

5、下载“有声阅读”资源,开展“有声阅读”活动

如用“喜马拉雅fm”、“考拉fm”等,都可以下载许多“有声阅读”资源。

(四)制定出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的阅读稳定、持久

1、设计出不同年级的阅读记录卡,保证学生每天阅读有实效 教低年级的老师,就采用了“亲子共读记录”。我们打算改进何老师的做法,单独制作一张阅读表,天天发给学生和家长填写,其中包含“主要内容”和“好词好句积累”,然后把一学期的阅读表装订成一本,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资料,这样让学生和家长更有阅读的成就感。

中年级的老师,也制定了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阅读卡(表格附本文后)。她的《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卡》中,有“阅读日期”、“阅读书目”、“我最喜欢的……”、“家长评价”这些内容。在“我最喜欢的……”一栏中,学生可以填写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谈谈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我们建议杨老师在她的阅读卡中,加入了“主要内容”一栏。

高年级我们设置了一张《小学高年级每日阅读记录卡》和《小学高年级每月阅读记录卡》,也叫《小学高年级假期阅读记录卡》(表格附本文后)。这张表格包含了:作者介绍、主要内容、让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小故事或几个精彩的情节、让你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物形象、好词佳句摘抄、读书心得体会(类似于读后感)。

2、表扬宣传阅读典型,巩固学生阅读热情

针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情况,我们经常开展各种评比。通过评选“故事大王”、“书香少年”等奖项,并发给他们奖状。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得到极大鼓励。

八、研究影响与效果

(一)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效果显著。绝大多数学生已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生阅读兴趣与开展课外阅读的动机均比课题研究前有很大的提高;第二,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远远超过课题研究前,阅读已成为了一种习惯,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第三,课题研究开展后,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由童话类、报纸杂志、卡通漫画类书籍转变为寓言、成语故事类,中外名著类及科普知识类等经典、有价值的书籍;第四,开展研究后,学生的阅读习惯总体比研究前好很多,许多学生书包里随时都有课外书,有随时、随地阅读的好习惯;第五,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能做到了“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想象”等,学会了良好的阅读方法;第六,开展课题研究后,多数学生愿意与别人交流读书体会,而且这种愿望还比较强烈的。

(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1、课外阅读熏陶了学生文雅的气质

2、课外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味

3、课外阅读形成了学生大语文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课题后续研究思考

当然,由于课题组成员学识水平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加上学校活动多,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们的研究还有一些欠缺和不完善之处。同时,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培养和长期练习,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稳定的阅读好习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已有成果,继续深化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二篇:激发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黄玉柳201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 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更贴切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改变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使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更融于生活,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 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达到有效课堂甚至 高效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总结,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学习兴趣课题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最近在办公室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那么风华正茂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通过多次听课和调查学生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呢?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学改革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填鸭式”教学方法却根深蒂固。这样下去,兴趣从哪来,恐怕是索然寡味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呢?为此,我提出:“初中语文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希望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完善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也就能更好的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四)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是指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学生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在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通过教师自身努力,为语文学习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克服大多数人在教育上的短视行为,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

(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语文学习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3)构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外学习能力(4)探索课堂内外指导的策略

(5)以课内带课外的学习模式,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查阅各类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学生调查法,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研究的过程

1、制定课题研究方向

2、拟订研究计划

我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9.9——2009.10),实施阶段(2009.10——2010.7),总结阶段(2010.7——2010.10)。

3、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

经过广泛调查、查阅资料,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精心设计的导语激趣; 以独特的板书艺术激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游戏激趣;以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趣。

(2)实施阶段

①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目标。

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③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并积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3)总结阶段

①反馈评价,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小范围的经验推广。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和验收。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前期调查。为了了解我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进行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调查采用记名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内容:

1、你喜欢现在的语文课吗?

2、你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语文活动?

3、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你认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5、你认为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你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吗? 调查对象:八年二班全体学生

2、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我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

(1)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个人魅力,不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

旧有模式的语文教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当然就不会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缺少兴趣,无论教师在讲台上怎样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已经恹恹欲睡。虽说每节课教师都在认真的准备,但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很不好。

相应的对策: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

要想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那么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自己独有的教学魅力。而教师最重要的魅力又在于聪慧,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会缺少尊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博览群书,要广泛的涉猎,一定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史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试想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把语文课上涉及的历史故事脱口而出,那么学生一定会非常敬佩自己的老师,有了崇拜之情,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我在讲授《孔已己》这篇课文时提到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他并不是作者本人或者是当时社会中的真实人物,而是作者根据当时社会一个叫“亦然先生”的人物原型加工而来的,学生对于“亦然先生”这个人物原型很感兴趣,都想知道他究竟和孔乙己有什么相似之处,于是我就开始给学生讲关于“亦然先生”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语文课没有一个学生溜号,从这以后学生经常希望我在语文课上给他们讲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我感觉学生对我的崇拜感就越强,由不愿意上语文课到喜欢上语文课。

(2)语文课前导语枯燥或者是千篇一率,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更为注重的是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每节课的导语的设计,语言非常的苍白,千篇一律的是:今天我们来学习某某课文,这样的导语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上课伊始就缺少热情,可想而知,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也会非常的差。

相应的对策: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良好的开端。它就像一块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设计的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比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电影《南京、南京》的片段,学生原本懈怠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影片中的场面所吸引,所有的学生都马上变得严肃起来,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的表情。这样自然而然的我就引出了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听得很认真,对整篇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很到位。

(3)语文课缺少独特的的板书设计

传统的语文课,在教师的板书这一环节,几乎每天都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课文的题目和作者,写写生字、解词。学生对于教师究竟写了些什么根本是毫不关心,更别提他们能对老师的板书感兴趣了,所以直接导致,板书环节只能是在浪费教师的宝贵的教学时间,于是一些教师干脆就省去了板书这一个环节。

相应的对策:钻研板书艺术,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创新。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教师会多一些乐趣,学生更会多一些乐趣。”教师板书设计的好,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板书并不全是为了让学生抄,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板书的时候故意写错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同学的引以为戒。还可以请学生板书,让学生板书回答问题,或归纳所学内容、知识点。这样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法能力。有一次我在讲解文学名著《骆驼祥子》的时候,我故意把祥子的祥字多写了一点,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我的这个小小的计谋,于是我就让一些平时就比较爱马虎的学生也到黑板写,结果他们无一例外都和我写的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去接受而不是质疑,面对学生这一现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纠正,马上请心细的学生到黑板去纠错,并给予纠错的同学以奖励。从此以后,我的每次板书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每次我的小错误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

(4)语文课堂整体气氛沉闷压抑

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因此教师的个人情绪尤其是不好的情绪往往容易被带到课堂之中,可能是和课堂无关的一件事,很有可能会让教师的情绪变得很坏,带着这样的坏情绪走入课堂,可想而知,学生就会感到格外的压抑。

相应的对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突出学生主体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坚决杜绝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对学生训斥性的评价,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丰富、鼓励性的评价去营造和谐的氛围。即使是批评,也要用婉转的语言。比如,语文课之前学生无论犯了什么错误,绝不把这种坏情绪带入到课堂之中,一定要微笑着面对每节课,在语文课上,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对于错,都尽量的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你回答的很好,但是能不能再从哪个方面分析一下,能不能再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语文学习比较费劲的学生,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问题中找到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5)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多数时间都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像雏鸟一样只是在等待食物,而不会自己寻找食物,只会单纯的背诵,不会自己分析,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对语文课的基本兴趣。

相应的对策: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我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化,既有讨论、交流,还有充分的合作。09年学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在实践中完善了小组合作的竞争体制,经常采用8人小组讨论交流、8人小组展示成果的方式,学生们自己发现、研讨、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锻炼胆量提高能力。我还在语文课上经常搞一些小组竞争抢答、小辩论、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接龙游戏、文言知识竞赛等,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时,因为文章要求全篇背诵,虽然文章很短,但是学生对于背诵文言文历来存在着抵触情绪的,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我采取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背诵,看哪个小组在用时少的前提内背的准确。采用这个方法,让全班的每个学生都在最短的时间记住了这篇课文。

(6)语文课只是单纯的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内,没能进行必要的课外迁移。

传统的语文课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室这个狭窄的空间学习,每节课都是面对着老师和黑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想象力匮乏,作文语言苍白毫无个人情感而言,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语文课根本的兴趣。

相应的对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课堂迁移到教室外,让学生在大的空间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像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抄报评比等多种活动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完《空城计》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中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情节,然后让学生自由组织人选,进行改编、整理、加工,自制道具,然后在学校的小礼堂进行表演,舞台上的每个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自主、合作,在表演中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悟。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范进中举》等选自文学名著的课文时,我们就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并举办一些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例如“名著人物大家评”,或“假如我是某某”“如果我是生活在三国”,以及围绕名著中的人物举办故事会等等。我还引导学生注重整合探究,联系其它学科学语文。例如:在教学古诗《西江月》(辛弃疾)一文时,我是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在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来再现古诗情境,学生们通过画诗、演诗、仿写诗等形式更深刻的理解了古诗、深刻感受到了诗情画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完《水调歌头》这首词后,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跟在后面轻唱,让他们用歌声来表现出苏轼对家乡弟弟的思念之情。在讲解借物抒情作文写法的时候,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之中,让他们真正的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去描写笔下的物进而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一)在理论探索意义方面

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策略教学的精髓,建立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新框架,构建了“语文学习兴趣”的分层整合。

(二)在学生学习方面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以前提升了两倍。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浓厚,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教大的提高。我班学生隋情和丁曜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在教师水平提高方面

教学艺术不断的成熟,上出了很多精彩的公开课。(四)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实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

五、问题与讨论

1、因为种种原因,课题实验过程中有些环节不够规范严密,对于一些活动的过程缺乏系统的跟踪指导和及时的记录存档。

2、做到了时间落实、指导落实、活动落实,但是有个别项目没能做到检查落实。今后要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进展检查、督促、交流、评价。进一步探索、研究出适合激发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3、本课题实验预设时间为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人的兴趣受个性品质、外界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它具有可变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人生的历程是漫长的,学生能否在今后更长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仍需我们持续的关注。

第四篇:《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扣河子镇中心校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老师到底该如何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他们尽管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和活动方式,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改变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等弊端?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障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应用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理论,针对我县实际开展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为我们丰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将学习英语兴趣培养的理念、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移植应用,实现兴趣培养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1、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实践与运用。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五、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制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C、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调研报告。

2、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3、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论文集。

4、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典型案例、个案、教学设计等。

第五篇: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画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画这个,我想画自己想画的,这个我画不好„„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鸟,孩子们就必须画鸟,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鱼,孩子们就必须画鱼„„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画鸟或画鱼。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班级画册,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画你想画的,表现你所想的,用绘画表达你的心声,用画笔捕捉你喜欢的瞬间!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绘画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这个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以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班级画册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美术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美术”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美”,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把美的画幅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演示美的画幅的诞生过程,就会唤起学生心灵对美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美术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美术有兴趣的不足50%,美术爱好的下降是来自文化课的压力。虽然文化课成绩是重要的,但要建立、宣传、用实践证明这样一个观念:学好美术并不耽误文化课。学好美术是与提高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

3、让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美术实践。黑板报,墙报,展览,作品评选,对校外的公益宣传等,都能激励学生们拿起画笔为社会做事为世界添美。

4、创办班级画册,画自己想画的,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心声,写绘画日记。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学生美术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15日—2015年4月15日)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15日---2015年11月15日)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2015年11月15日---2015年12月15日)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

1、每班创办一本精美的画册。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

下载阅读兴趣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兴趣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校于2009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

    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

    课题研究

    新高考环境下如何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勤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自治区专项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

    课题研究

    云镇小学“说写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为了实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以教科研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我校围绕校本研究制度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学校科研组对教育科研的领导。主要抓三个......

    课题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发布:马跃兵时间:2011-1-13 17:16:31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795 讨论:1 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我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其中......

    课题研究

    《新课标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