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系列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文物博物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文物博物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文物考古、博物馆学、历史学、图书资料等。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全省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文物、博物、图书资料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资格名称
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
(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四、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1、文物、博物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图书资料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后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1、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6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条 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具有本专业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能较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二)一般地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知识。
(三)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有关业务工作中的问题。
(二)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担任的各项工作。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 能够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或研究报告。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
第十一条 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二)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事业发展能提出可行的设想。
(三)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基本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知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并有较强的决策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
1、制定过1项工作改革方案或科研课题规划,为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实践中取得公认的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第一、第二名获得者,含省文博学会奖、省图书馆学会奖和高校图书馆学会奖)。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 正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很高的理论水平。
(二)在本专业某一领域里,有独到见解。
(三)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知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很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并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重大问题。
(二)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
1、制定过2项工作改革方案或科研课题规划,为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实践中取得公认的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第一、第二名获得者,含省文博学会奖、省图书馆学会奖和高校图书馆学会奖)。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5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八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黑龙江省工程系列森林工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工程系列森林工业工程专业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森林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森林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林学、林产工业、森林采伐运输、林区道桥、林业机械、林区电力工程等。
第三条 适用范围
一、林学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从事森林种苗、森林培育、森林植物、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物、森林调查与规划、森林经理、森林旅游、水土保持、园林绿化、林特产品及林下资源的开发、研究、设计、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林产工业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从事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专业的工艺设计(含引进技术和设备)、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木材加工包括制材、木材干燥、细木工制品、胶合板、纤维扳、刨花板、二次加工等工厂或车间工艺。林产化工包括制浆造纸、木材水解、松脂加工、栲胶、木材热解、胶粘剂。
三、森林采伐运输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的木材生产工作中从事伐区、木材运输、贮木场工艺、木材检验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林区道桥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从事大、中型桥梁设计、施工以及道路整体工程(包括小桥涵)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林业机械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从事各种林业机械、木工机械、风电机械、采运机械、林业运输机械运用与修理、林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产品(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维修、技术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林区电力工程专业适用于在森工林区电力系统从事热能动力、电气专业设计、风电专业设计、安装、生产、经营、运行维护、技术管理、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相关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热能动力包括锅炉、汽轮机、热力系统、热工仪表。电气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热工自控。
第四条 资格名称
森林工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
(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1、具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后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1、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6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条 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熟悉使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五)一般地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直接参加完成下列工作之一:
1、完成1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的部分技术工作;
2、完成1项对森工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项目的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
3、完成1项省(部)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
4、主持县(局)以上林业科技或工程项目,或完成1项本专业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研究、设计工作;
5、主要参加2项推广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工作。
(二)能正确运用与本专业有关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能够掌握有关计算机应用软件,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能力,参加专业项目的立项调研、方案论证和研究设计工作。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和有关部门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完成1项省(部)级研究、设计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3、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1项(共同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4、主持县(局)林业科技或工程项目,或完成1项本专业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项目(含制定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和有关部门评议,公认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主要参加林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工作,推广造林面积2万亩,增益15%,或主要参加造林工程2万亩、森林经营面积2万亩,成活率、保存率、作业质量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且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有较大提高;
6、主要参加10万亩责任区的森林保护工作,责任区森林火灾发生率、森林病虫受害率下降,防治率、监测覆盖率、种苗地检疫率不断提高,或在防除重大森林灾害中,在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表彰;
7、主持县(局)森林调查或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项,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者,或主要参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
8、在国家森林采伐限额内,主持或组织木材生产5万立方米,或完成本施业区产量,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且森林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9、在主要参加的区域规划、道路桥梁、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业机械、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园林、林特产品等项目中,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并提高工效和经济效益;
10、在主要参加的项目中,推广应用2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提高工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11、主要参加撰写有关技术标准、规程1项;
12、提出1项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13、完成的项目获得市(地)级科技进步奖或专业奖项三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
第十一条 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精通本专业知识,具备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悉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本专业中关键性技术问题。
(五)具有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有关技术难题的能力。
(六)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七)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项目的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施工(或引进、消化、吸收科研成果)的全过程,具有解决本专业内重要、复杂、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下列工作之一,并撰写技术报告:
1、完成1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
2、完成2项对森工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项目的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
3、完成2项省(部)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
4、主持县(局)林业科技或工程项目,完成3项本专业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
5、主要参加5项推广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工作。
(二)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项目的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施工、运行管理技术工作中有创造性或新颖性,推广应用过新工艺、新技术、并做出较大的成绩。
(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
(五)具有经济管理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七)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八)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工程验收等技术工作。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2、完成3项省(部)级研究、设计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和有关部门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4、主要参加林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工作,推广造林面积4万亩,增益 20%,或主要参加造林工程3万亩、森林经营面积10万亩,成活率、保存率、作业质量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且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有较大提高;
5、主要参加50万亩责任区的森林保护工作,责任区森林火灾发生率、森林病虫受害率下降,防治率、监测覆盖率、种苗地检疫率不断提高,或在防除重大森林灾害中,在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表彰;
6、主持县(局)森林调查或野生动物资源调查4项,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优秀,或主要参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工作,有突出成绩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表彰;
7、在国家森林采伐限额内,主持或组织木材生产4万立方米,或完成本施业区产量,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且森林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8、在主要参加的区域规划、道路桥梁、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业机械、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园林等项目中,能积极采用3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并提高工效15%,或有3项提高经济效益10%;在林特产品等项目中,所主持开发的产品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鉴定,达到国家优质标准;
9、在主要参加的项目中,推广应用4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在提高工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10、主要参加撰写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1项或省(部)级技术标准、规程等1项;
11、提出1项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并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
12、完成的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专业奖项三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13、完成的项目获得市(地)级科技进步奖或专业奖项二等奖(等级内额定人员);
14、完成的项目获得市(地)级科技进步奖或专业奖项三等奖2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黑龙江省工程系列林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工程系列林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专业划分
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调查设计、营林、园林绿化、森林资源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工程专业适用于从事天然林保护(或生态补助)工程、荒漠化防治、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森林调查设计专业适用于从事森林调查、规划设计、资源监测及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营林专业适用于从事林木育种、种苗、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特产品及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林业区划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园林绿化专业适用于从事园林绿化设计、园林植物选育及栽培、园林植物生态学、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森林资源利用专业适用于从事林产工业、木材加工、木材采运、林业机械维护及制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森林资源保护专业适用于从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健康维护、森林服务功能保护及提高、湿地生态恢复及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防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资格名称
林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申报资格
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
(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1、具有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2年,任助级职务4年;
2、后取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1、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6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
5年;
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条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林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
(二)熟悉使用与林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
(四)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专业
技术工作。
(二)组织实施林业科研、生产、设计、施工等项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所撰
写的总结、文件、学术报告、技术规范等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并被采纳。
(三)参与编写省(部)级行业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
(四)参与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完成所承担的部分工作任务。
(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参与专业项目的立项调查、方案论证和研
究设计工作。
(六)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胜任本岗位专业技术工作。
(七)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中的子项目,或对林业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
作用的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2、完成的项目获得市(地)级主管部门科技进步奖或专业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
员);
3、研究的成果被列为推广项目,或被专业主管部门采纳,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
专家和有关部门审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主要参加撰写有关技术标准、行业规程2项;
5、县级林业项目规划的主要起草人,其建议被采纳并组织实施;
6、主持完成县级森林调查和资源调查2项,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7、主持完成县级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指导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8、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1项(共
同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
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
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
第十一条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熟练掌握林业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悉掌握与林业工程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
规。
(三)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
识。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具有比较丰富的研究实践经验,解决过复杂的技术问题,有丰富的技术管
理经验,主持、制订并完成本部门或分管范围内的发展规划、计划、标准、管理
办法等,被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并付诸实施。
(二)主持完成市(地)级项目的课题,或主持完成的市(地)级重点研究项目,其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省内空白。
(三)在市(地)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改造中担任总体设计、施工、科研、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做出突出成绩,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四)主编过省(部)级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法规和管理办法。
(五)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审查、鉴定和验收工作。
(六)在省级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课题研究中担任项目或课题主持人,工作被专
家认可。
(七)具有解决本专业与相关专业技术配合和组织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的能
力。
(八)能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九)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含优秀成果奖、推广奖、星火奖)1项(等级
额定获奖人员);
2、获市(地)、厅(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或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级额
定获奖人员);
3、主持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或新成果的推广2项;或其研究成果被市(地)列为推
广项目,或被市(地)级专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
4、主要参与撰写国家、行业标准规程1项或省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2项;
5、作为市(地)级项目规划的主要起草人,其建议被采纳并组织实施;
6、主持完成县级森林调查和资源调查等4项,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优秀,主持、参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工作,受到省级主管部门表彰;
7、主持完成市(地)级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指导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取得突出
成绩;
8、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
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期刊上
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
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三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
第十四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五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
以后取得的。
第十六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
第十七条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黑龙江省林业厅关于做好2011全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林业局,厅直属各单位: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黑
人社发[2011]29号)要求,为做好2011全省林业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须符合新修订的《黑龙江省工程系列林业工程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规定的申报资格和评审条件,严格按照新的《评审标准》做好中、高级职称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二、为切实提高评审质量,合理控制评审数量,完善评价办法,规范评审程序,林业工程评审委员会
决定建立“林业工程专业”答辩题库,供评审时使用。题库分为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调查设计、营林、园林
绿化、森林资源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等六个专业,着力提高职称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需答辩人员在评委会评审前进行答辩。答辩不合格者,取消参评资格。
三、按照“重实效、重业绩”的原则,对业绩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确有专长并获得业内专家认
可的,尤其工作在林业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等条件限制,通过“绿色
通道”直接申报相应职称。申报“绿色通道”材料时间截止到7月31日。
四、符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免试条件人员,填写《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人员审查表》,学历破
格人员填写《学历破格人员审查表》,经所在单位审查,各市(地)人社局、省直各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连同各类原始证书一并报评委会。
五、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包括党校)取得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不一致的(含学
历破格条件人员),在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均需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培
训证书》。
六、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是申报上一级职称的主要条件,参加2011全省统一组
织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证书》。
七、申报职称人员需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上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单位主要领导
需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对弄虚作假或纵容包庇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据相
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八、呈报材料要求:
(一)各单位要统一上报评审材料(附参评人员信息盘),评委会不接待以个人名义上报的材料;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
(三)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现任职资格证书;
(四)毕业证书、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所取得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
识更新培训证书等;
(五)同级改职人员、学历破格人员、流动人员需分别提交各自的《审查表》;
(六)有效的外语、计算机成绩单(或《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人员审查表》);
(七)体现本人专业技术水平、业绩成果的论文论著和获奖证书等。论文需复印一份(含封面、目录、文
章),原件在材料报送时返回。
(八)呈报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呈报时间:2011年8月2日-9日
地点:省林业厅人事处(哈市香坊区衡山路10号)
联系人:丁连旭电话:0451―82261138
第四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高职高专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学士以上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能承担1门课程的辅导、答疑、课堂讨论、习题课、实验课等教学工作。
(二)每年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三)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应用能力,胜任所教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四)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组织和指导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参加科学技术研究、教学法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技术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
(五)有半年的社会实践或1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含担任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经历。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参加院校组织的教材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编写或本专业相关著作的编写;
2、参与校级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3、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奖项;
4、创作的作品获得厅(局)级教育、文化主管部门或专业协会三等奖;
5、参与厅(局)级科研项目、教研项目且已经结题,或正在参加厅(局)级重点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正在参与省级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6、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1项(均为共同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2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 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发展动态,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承担2门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其中1门是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或实验实训课。
(二)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其中:公共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216计划学时;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80计划学时;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44计划学时;以实验实训工作为主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要达到160计划学时(对承担大型精密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者年均教学工作量可酌情减少)。
(三)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特色,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明显。
(四)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五)在科(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起较大作用。
(六)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公共课教师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获省(部)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或厅(局)级科技奖项二等奖1项,或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与所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2、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作者名次为前五名),或者获得厅(局)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二等奖1项(作者名次为前两名);
3、本人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或者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三等奖,或者从事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省级教育、文化、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全国性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4、参与过省级精品课程(本人为课程主讲人之一)或优秀教学团队(作者名次为前五名)建设项目,或者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5、参加1项厅(局)级教学改革项目或科学研究项目(作者名次为前五名),项目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6、在专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上,为社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人年均为本单位创直接经济效益10万元(本人排名前三名,以签订的正式协议和资金到帐额为准)。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4篇,每篇论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5万字以上。
第十三条 正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是校内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或重点骨干。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承担2门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其中1门是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或实验实训课。
(二)完成规定的教师工作量,其中授课时数需达到以教学为主的中级晋升副高级所要求的授课时数。
(三)教学成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掌握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特色,教学经验丰富,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成绩显著,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
(四)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五)在科(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起主要作用。
(六)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双师资格,公共课教师应具有很强实践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或者获省(部)级二等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或社会科学奖1项或三等奖2项,或者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均为第一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与所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其中1项在实施中推广应用;
2、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奖1项(作者名次为前五名),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一等奖1项(作者名次为前三名),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二等奖2项(作者名次为前三名),或者厅(局)级优秀教学成果或科(教)研成果或技术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作者名次为前两名);
3、参加过省级精品课程(本人为主讲人)或优秀教学团队(作者名次为前三名)建设项目,或者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4、本人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三等奖,或者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或者从事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国家教育、文化、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全国性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5、主持1项厅(局)级教学改革项目或科学研究项目,项目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6、主持专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年均为本单位创直接经济效益20万元(本人排名前三名,以签订的正式协议和资金到帐额为准)。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6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0万字。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职务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十八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
第十九条 国家实施学位制度前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者,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按具有学士学位对待。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取得学历、学位人员所持有的学历、学位需有教育部海外留学中心的认定证明。第二十条 博士后出站人员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时,其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担任中级任职资格的年限。
第二十一条 关于有效论文、教材、著作和科研成果的界定
一、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及在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上特邀发言(有大会特别发言邀请函)并收入论文集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可作为评审的依据,其论文发表的级别和学术水平由评审专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晋升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时可使用一次。
三、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者,任职以来必须参加过市(地)、厅(局)级科研项目;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者,任职以来必须主持过市(地)、厅(局)级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必须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包括行业部门)的立项,而且结题并通过相应部门组织鉴定后方为有效。对于比较大的课题,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在推荐时可视为有效。上述科研项目,申报者必须提供相应部门的科研项目立项任务(合同)书和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原件。
四、科研成果,若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则须提供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或被引用和检索及社会反响情况;若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则须提供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或咨询报告,或调研报告等;若属于应用成果,则须提供经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证书或验收报告,取得社会效益需相关部门出具证明。
第二十二条 承担课程30计划学时/学期,方可算作1门课。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或难度大的选修课可加权系数1.2—1.5。对于担任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教师,医学院校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及党政领导兼任教师职务者,其年均教学工作量可酌情减少。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年均68计划学时。经学校批准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或者进修学习的教师,学术交流或者进修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量可不作要求。
第二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最低评审标准。
第二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2011年最新)黑龙江省技工学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技工学校教师系列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技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技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基础、文史、教育管理、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冶金材料等。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全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或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从事理论课教学、生产实习课教学、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资格名称 技工院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
(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破格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任职资格: l、具有全日制普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6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2、后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执业资格要求
取得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较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二)熟悉有关教育法规,熟悉技工教育的规律和规范。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独立完成教学工作的经历和能力。能独立完成学校的某项教学任务或教学组织工作,参与某项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并能正确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l、对于从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能独立承担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至少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有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导材料的能力。平均每年实际授课量320学时。
2、对于从事生产实习的教师,应当具有本专业中级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担任1个专业的实习教学任务,且能完成这个专业的全部教学过程。有编制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课题的能力,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平均每年200个实习教学工作日,平均承担实习学生15名。
3、对于兼职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能独立担任1门课程的讲授任务,至少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有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具有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平均每年实际授课量100学时。
(二)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生大型活动中获奖,公认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
2、在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中有革新或创造,对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有较大贡献,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经专家评议认为有较大贡献;
3、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成绩突出,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并得到本单位或专家的认定;
4、在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获得三等奖的论文2篇。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1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 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熟悉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教学规律。
(二)熟悉本专业的当前国家最新技术规范或工艺规范,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教研方面的实践经验
1、对于从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能独立担任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且至少完成3个教学循环,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1项教学研究工作,平均每年实际授课量320学时,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2、对于从事生产实习的教师,能独立担任2个相近专业的实习教学,且能完成全部的教学环节,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1次新工艺、新技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编制设计不同等级的实习课题能力,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平均每年200个实习教学工作日。
3、对于兼职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能独立担任1门课程的讲授,完成1个完整的教学循环,主持过教育、教学、培训规划、规定、条例、细则、教研等工作,平均年实际授课量100学时。
(二)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组织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发明奖、或自然科学奖、或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
2、所教课程在省(部)级教学竞赛中获得过团体前三名的成绩或市(地)级前两名的成绩;
3、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在省行业范围内推广或受到省行业主管部门的表彰;
4、在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获得二等奖论文4篇(必须有2篇为第一作者)。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 3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应为本专业,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八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