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风调研报告
采风调研报告
七月十一日早上大约五点三十八分到了期待已久的西安,下了坐了长达三十三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西安。一开始我还在想,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城市,受了长达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今天将变成什么样子,对从未去过西安的人来说,无疑将是个极大的探险!
随着大部队的人,出了火车站,在火车站门口等我们的旅游团过来。半个小时后,我们集体登上旅游团的车出发,匆忙的去了餐馆吃了早餐。吃完之后就立即坐上车。第一站,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早在中学时历史课本上学习过,所以来说还是有点印象。据历史记载,半坡遗址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移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但是真如预想的那样,整个博物馆都散发出古老的气息。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观赏每一个文物景点,很难想象在6000年前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伟大的文化,使这里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还是觉得很欣慰的,并且佩服前人的辛劳与智慧。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在半坡遗址待了一个小时后,大约九点十五分我们整个旅游团又匆忙乘车去往下一站景点---秦陵地宫。
我们坐着大巴很快就到了秦陵地宫,虽然秦陵地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令人激动兴奋,我原以为会是那种场面宏大,建筑也是超群震撼的那种。可没想到的是竟然都是人为仿制的,害得我一下子不怎么有再继续看的兴趣了。但是在同学的陪伴下,还是坚持看下去了,到后来也有一丝的震撼,那倒也不会觉得那么遗憾了。所以后来我们很快就出来了,十点半左右我们就集合了,不一会儿我们又继续坐着大巴,继续我们的旅程,这次倒不是去哪景点,而是吃午饭了,嘿嘿!
很快我们就吃完午饭,由于半天的游览,真有点疲惫饥渴了,正好也趁吃饭那会歇歇。我们这几天的行程都安排的很紧,我们刚刚吃完饭,导游就带领我们徒步走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院。由于西安的天气比较闷热,本来路程不长的的路,等我们走到那也气喘忽忽,汗流浃背的了。刚到博物馆就看到人山人海的,人流涌动,也看到了很多国外人士,我突然觉得也不那么累了,大家都那么激情高昂的,我也不能落后!这个博物馆我倒没那么失落,看到那个辉煌的场面,其实挺惊叹的。真不愧是千古帝王,什么都是那么气势宏大,威慑八方的。想想他当时统一了六国,是何等的威风,让人都觉得肉颤心惊的,无不对他俯首称臣,唯命是从。在观览的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看到了几千年前闻明四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多么的令人震撼,以前看的都是从书本上电视上才能看到,这次亲眼所言,果真不同凡响。在这个秦始皇博物馆院待了两个多小时,由于馆内比较大,我们几个人在里面差点迷失方向,走不出去。真是有点羞愧!七月十二日我们参观了法门寺。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著名的佛光大道两旁分别有5座菩萨雕像,威严耸立,但是也有点亲切感。之后又观看了很多文物,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又为之震叹。可惜的是今天气温异常的炎热,又没有一丝的冷风,从而导致我身体支撑不住了,应该说成是中暑了吧,好多文物还没来得及看,没来得及观赏,实为可惜!还好放心的是休息了一会身体好转了,之后直接随着导游出去了。法门寺的参观算是结束了。
接着又继续了我们的旅程,下一站---乾陵。据历史记载: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其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唐代其他皇帝的陵寝和乾陵一起围绕京师长安成扇形。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整个山头极为壮观,想当年呲诧风云的的女皇帝是何等的威风,然而现今她的陵墓也是那么气势逼人。让我突然间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只是用相机记录下来她的部分的精彩。七月十三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园艺博览会。据记载2007年9月,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第59届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西安——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在中国内陆崛起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来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钟馗故里——中国西安将聚焦世界的目光,这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将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盛大开幕。2011西安园艺博览会园区总面积为26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3.3公顷,总投资20亿元,会期184天,将有10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参观人数1200万人次。2011西安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将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韵味,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2011年4月至10月,人们将在这里观赏并体会到由各参展单位所演绎和阐释的精彩纷呈的多种园艺景观、厚重朴实的中华历史文化、尖端先进的生态环保科技和现代西安的绿色时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是一届跨越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多元化、综合性、世界级的博览盛会。
果不其然,我们刚到了门口,就被那么多的人流量所震叹,可见其的自身巨大的吸引了和独特的魅力!但是震叹归一事,西安的气温可不低哦,虽然阳光并不那么强烈,可是太阳所发的热量绝对可以蒸鸡蛋。买好了票之后,我们依次排队进去,由于强大的好奇心,刚进去就和大部队的人分道扬镳了。我和我几个同伴一起结伴同行。
由于看的东西太多,就不逐一详细介绍了。我们首先进了陶艺馆,欣赏了优美的陶制品和复古的纹样图。还现场看了制作陶器,可真是有趣的很哦!接着我们去“缅甸园”,应该是的吧,个人看来房屋构造挺像缅甸风格的!异国风情十分浓烈,感觉身临其境,自己在其中似得!然后咱们看了鸟园,有各种各样的奇鸟,有点很像鹦鹉,羽毛很好看!五彩斑斓的,很亮眼!瞭望远处就能看见闻名的长安塔,很想去看看,但是看着感觉离的很近,可是怎么走都到不了,原来各类很远的路程。炎热的天气并没有把我们击垮,我们还是依然的在人群里穿梭向远处的长安塔出发。但是在途中当然也有不可错过的美景还有一些有趣的饰品,就在我们都觉得撑不住的时候,我们惊然发现那么长的人龙,我顺着人们排的队看,左转右转,还是没找头啊!后来才问清楚,他们都是排着对准备去长安塔里面观看的。当即之下我们毫不犹豫的改变了计划,转向下一站----创意馆。希望队伍不要太长,祈祷中••
最终还是失望了,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找了阴凉的地方好好休息,也快要中午了!就这样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没了!由于气温高,防止中暑,下午的时候我们从两点半左右才开始出发,下午基本上就去了异国风情那里,有各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例如有荷兰、缅甸、泰国、老挝、意大利、孟加拉等等。真是无不惊叹啊!七月十四日最后一天的采风。据说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果不其然,我们坐在车上时就看到了闻名的钟鼓楼,其气势逼人,建筑高大。等下车时,我们并没有直接去看钟鼓楼,因为那里并不好停车,所以我们在另一个地方下车,哪个地方好像是一个复古街---西大街。刚下车时我突然有个错觉,以为到了古代了呢,接到两旁都是复古的房屋,琉璃砖瓦,精美砖雕。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当然我们也绝不吝啬,用相机果断的记录了每一个唯美的瞬间。同时也少不了我们几个女生的天性,那就是逛街哈!走一路看一路,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怎么细看,但是也拍了不少的照片,也来过了!下一站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我们在这里留的时间不是太长,大概的看了眼,只有远观。看完之后我们并没有上车,因为下一站离这也不是很远,我们大部队人徒步到了碑林。到了碑林等了好长时间的买票,可是因为某某原因,我们几个人并没有办法进里面观看,实为一大憾事。那期间我只好和我几个好友去外面溜达玩玩。就这这样我们上午基本的时间就没了,很快吃了午饭。
下午就一个景点,那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途中我们经过了有名的大雁塔,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去观看,只是途中听导游讲解了一番。据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等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但是天气依然很热,竟然发现买票的队伍那么长,无奈之下,只好依次排队,排队将近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拿到了门票。由于我下午四点半要赶车回家,所以不得不快点看完。大约就看了半个多小时,我不得不结束观看。就这样我五点左右就出来了,取了行李,找了车去了车站!四天的采风也就这样结束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留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不仅能使自己设计的作品得到提高同时会进步不少,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使更多的人对中国有更多和更深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采风期间,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次的采风生活,感触深深,收获丰硕。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达到了学校为我们安排这次采风的目的。这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回到学校课堂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地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篇:毕业采风调研报告
一.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端,舟山连岛大桥的终点,占地7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主要由博物馆和会馆两部分构成,2009年10月22日建成开馆。1.建筑理念
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海洋性格兼具的人文地理特征,造就了宁波帮这个秉承传统而又开拓创新的群体,建筑设计理念上则充分凸显了这一文化品性。
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区域轴线绿化景观带的中段,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玻璃廊道结合水街长庭的“时光甬道”,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甬道”与区域轴线迭合,公共活动空间。
该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宁波帮博物馆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玻璃廊道结合水街长庭的“时光甬道”,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各展厅间隔着玻璃竹院与“甬道”相接。
宁波帮博物馆以中国近代经济史上重要的商帮——宁波帮为展陈对象,年代为脉络、史实为线索、人物为亮点,以优秀的商道财智、桑梓情怀为展陈内容,以传承、弘扬宁波帮精神为展陈宗旨,系统展示了明末至今宁波帮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发展史诗,藉以营造“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倡导寻根谒祖、慎终追远的人文主题。
宁波帮是一个特殊的商帮,集杰出的商道才智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于一体。
宁波帮博物馆的设计紧扣建筑的人文主题,建立城市轴线与建筑主轴、参观流线三者合一,共振增幅的叙事结构,形成建筑的骨架;以群像为特征的外部体量与富有地域特色的内部庭院空间系统被模数清晰的网络体系所整合,虚与实、内与外穿插咬合,形成空间丰富、肌理清晰、形体错落的建筑群体形象;三个“重器”节点嵌入在结构化的网络空间系统之中,暗示建筑具有宗家祠堂般的仪典性。
1.项目背景:宁波帮溯源
宁波帮是一个独特的商帮,集杰出的商道才智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于一体。其发源地宁波历史悠久,自古人文荟萃。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余姚江、奉化江与甬江在市区的“三江汇流”成为标志性的地理景观。
历史上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业群体。宁波帮崛起于明朝天启、万历年间,鼎盛于五口通商之后,20世纪又称雄于港台与海外——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富豪邵逸夫家族等都是宁波帮的成员。宁波帮不但拥有巨大的财富,还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能量。在邓小平的“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下,宁波帮为宁波及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香港回归等重大政治事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项目概况
2006年,宁波市政府决定推进以宁波帮为主题的博物馆(包括会馆)的建设,展现宁波帮在政治、人文、历史、经济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地位与成就,展示宁波和宁波帮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建立世界各地宁波人物化的情感纽带。在全国范围举行的建筑设计竞赛中,我们的方案有幸获得优胜,成为中标实施方案。
宁波帮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20 000m2,基地位于宁波市镇海新城南区“中央公园—文化公园—甬江”城市轴线景观轴带中北部,四面均有水系贯通,用地平坦,总用地面积约4.7ha。
3.设计解题:叙事、城市之轴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 在收集资料、对项目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设计者被宁波帮的人物历史以及宁波的人文地理所深深吸引。这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主题博物馆,它所展示、叙述的主题是宁波帮这个特殊人群的传奇历史以及宁波城市的人文地理特色。如何通过建筑的本体内容对展览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叙事成为我们在设计中始终关注的议题。
宁波帮博物馆将会是宁波城市与宁波人心目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标志性未必来自于形体的高大或奇异,很多时候是“关系”决定了存在的力量。我们认为在设计上应该把基地“城市之轴”的特性作为一项主要的设计资源加以发挥,通过建立建筑与城市之间互相支持、相互加强的“共振”关系,使博物馆存在的“力场”在基地之中向外弥漫开去。
宁波地处传统文化深厚的江浙地区,商道与人文俱盛,同时又具有滨江滨海城市的特点。博物馆要把根扎在宁波,除了处理与城市的关系,还须接续地域建筑的根脉,运用类型学、结构主义等现代思维方式,通过铺排庭院布局、营造场所情景、转化细部纹样等不同层面的设计手段把地方性的情感注入新建筑当中。
4.设计构思意象
对宁波帮博物馆项目的价值判断落实到图纸、模型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把想法不断物质化的过程。我们把若干在过程中逐渐成形的构思意象的“关键词”作为线索,把设计一步一步往前推进。
“帮”——结构化、整体性的建筑群像。宁波帮的故事是一群人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团结互助守望、共同繁荣辉煌、不断回馈故土的故事。顺应主题的群像特征,博物馆呈现为一个整合的群。在总体布局上,南面的博物馆主体与西北面的会馆围合“三江汇流”场景结合成一个同构的建筑群。建筑肌体通过结构化的网格系统发展生成,使用空间与庭院系统穿插咬合,在建筑主轴的统领下,形成空间丰富、肌理清晰、形体错落的建筑群体形象。
“时光甬道”——历史之轴、城市之轴、参观序列的叠合。“时光甬道”是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的玻璃廊道,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轴,“甬道”既与城市轴线叠合,也是参观流线的组织者。“甬道”的开端——门厅江海堂面对“三江汇流”主题场景,展示宁波帮的发源;“甬道”中段的展厅与一系列竹院相结合,铺陈宁波帮的发展过程;“甬道”南端的聚贤堂取意于宗家祠堂,墙面上铭刻宁波帮的成就与功绩,是观者铭记过去、憧憬未来的场所。
“甬道”以参观流线为线索,通过空间序列的设置展示宁波帮的历史轨迹,形成建筑的主轴。建筑之轴与城市之轴叠合,建筑肌理应合城市轴线暗示的生长方式,建筑的存在在城市关系层面与主题精神层面得到坚实的支撑。
“重器”——重要节点的场景展示装置。江海堂、聚贤堂、百年堂分别位于“甬道”的中段与端头,是建筑群的3个重点。在参观流线上,3件“重器”均为节点:江海堂为进入博物馆的观众展开三江汇流烘托戏台的场景,是参观流线的第一个惊叹号;聚贤堂记载宁波帮的成就与功绩,展现未来的前景,是参观流线的高潮;百年堂是两馆举办重要纪念庆功活动的场所,是两馆功能流线连接的节点。3个节点的重点处理,增加了空间的节奏感与丰富性,在建筑群体中建立起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性。在造型上,3件“重器”成为富有韵律感的建筑群像的变奏点。
庭院与纹样——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地方情感的注入。一个人文色彩强烈的专题博物馆,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一系列与展览情景交融的场所,能给予参观者真正深刻的体验与感受。经过对浙江传统建筑的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择了通过建立具有不同尺度等级的庭院空间系统的方式来传达传统空间意蕴:风景尺度的“三江汇流”、街道尺度的“水街长庭”、宅院尺度的“玻璃竹院”以及二层展厅之间的小尺度贯穿空间,在不同尺度上与参观流线紧密结合、与展览空间虚实相间,产生具有纵深感并能唤起传统空间印象的空间体验。结构化的庭院空间系统为进一步布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参照与情景启发,情景化的空间设置唤起人们对建筑叙事所指向的时空的情感。整体包裹建筑体量的墙身肌理,出自《园冶》记载的纹样。水景——江海文化的表现。宁波“三江汇流”的地文特征以及宁波帮鲜明的海洋性格,加上基地的有利条件,使“水”成为环境设计的主角。在东、南主立面,建筑的灰色基座从一片浅水中升起,面向城市烘托人文氛围。门厅对应的“三江汇流”主景,在参观的开篇展现宁波帮的发源地与性格中的江海气象。水街长庭两边是公共廊道空间,“一河两岸”的空间格局、尺度以及驳岸的处理来源于江南水乡的典型水陆街道。顺应规划要求,建筑基地西面是面向城市公众开放的休闲水景与绿地广场,一方面对城市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积聚人气,为两馆的长期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采风实习调研报告.
采风实习调研报告 作品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实习日期: 2011.8.22-2011.9.9 黑龙江东方学院 书写规范: 页面设置:页面上边距:2.5cm;下边距:2.5cm;左边距:3.5cm;右边距:3.0cm。装订格式:报告封皮一律采用现有封皮,页面左侧装订。
报告字数:3000字以上文字(不含图片内容。
报告页数:10页左右(含图片,图片要求清晰,非网上下载图片。打印格式:A4纸单面打印,黑白打印即可。
第四篇:山西专业采风调研报告
山西采风调研报告
姓 名:李烁烁 班 级:室内1512 学 号:15502015 指导老师:王晶晶 报告日期:2017年9月28日
采风调研报告考察时间:2017年9月21日——2017年9月
27日
考察地点: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平遥、太原)
考查方式:参观、拍摄
前言:我们带着专业学习的目的,在山西省为期一周的专业考察,我们此行考察的对象是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平遥古城以及省会太原的各个名胜古迹和博物院、醋文化园的建筑以及景观设计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文。
第一站: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
对于五台山,我从小就从无数人口中耳闻了无数次,所以,对于五台山,我已向往已久,心中特别期盼能亲自登上它,现在终于要实现了,心中特别兴奋。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国内首屈一指,名扬天下.五台山的五座主峰,高度都在海拔3000米上下.五台山顶气魄宏大,顶天立地.五座台顶环围的腹地台怀,寺庙林立,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并寺.这里,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高山添雄浑的气韵.关于五台山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初秋,五台山已经透着冬日的一丝丝凉意,牛驴骡马在台顶牧游,还有麻雀在亭塔楼阁上空飞翔.台怀腹地各具风采的寺庙建筑,置于郁郁青青的五座台顶下,宛若大翡翠盘里聚着的宝珠.傍晚,站在台怀寺主庙集群区,有时见台北顶鸿门云遮雾障,向山底压来,有时又见孤雾飞升.特别出现在似雨非雨的天气里,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游动的雾将牌楼的殿堂托起,红围墙在白雾中若隐若现.此刻美,就在那若有若无之中了.五台山雄伟高大的山峰,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和那充满佛地风情的美丽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高僧来此游览观赏和弘扬佛法。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标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规模兴建和僧侣人数的增加。在唐代,五台山见诸记载的佛寺就有七十余所,其规模都十分宏伟。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
第二站: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名扬中外,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边,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绵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穴四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 古代石窟之一,18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云冈石窟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云冈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致,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传奇。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观音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古朴风格,形式多样的仿木构建筑屋;?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型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话”的开始。
第三站: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宁晋祠年间(1068——1077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jin ci)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左右,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晋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个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
第四站: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2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居民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陈展优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族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第五站: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华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第六站:醋文化园
山西醋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远在夏商时代的殷高祖武丁为聘请一位才子做他的宰相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说。其意是,假若做甜酒,就用那关键的曲和蘖;若做羹汤,就用那必不可少的盐和醋(在古代梅亦称酸“梅”,醋也)。这位“人才”,当时就隐居在山西平陆县境内的一个名为“圣人洞”的地方。可见早在公元前12世纪以前山西人就学会了酿醋并懂得用“梅”调和食物了。
另在《竹书纪年》记载我国上古有一种植物叫作“真荚”,这种植物月朔生一荚,然后每日生一荚,至月望停止。望后13减一荚,至月末减完,刚好三十日。这种植物不仅可用来计时,且味酸,是用来酿醋的最早原料。萁荚生长于晋阳,即今山西太原。这也是晋醋发端极早的一个明证。
山西水硬,促进消化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醋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之久。清代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酿制方法采用“作米醋法”,他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老陈醋”的名牌,使老陈醋一举成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山西确实是制醋的大本营,醋的品种非常多,有老陈醋、名特醋、双醋、陈醋、特醋、晋醋、味醋、熏醋、柿子醋等。同一品种的醋,因使用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又可分出各种各样的类别,真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著名的清徐老陈醋,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壶关辛寨老陈醋、榆次南堡老陈醋等,在清代已远销全国各地,为山西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为晋商的原始积累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山西人爱吃醋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老醯儿”。
第七站:山西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副厅级建制。博物院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库区面积12000平方米。前身为山西省博物馆,是中国建馆时间较早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山西博物院由主楼和四座角楼构成主体建筑,主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征丰收吉祥;四座角楼分别为临时展厅、多功能报告厅、文研楼和行政楼。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山西博物院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着力打造成真正的“艺术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民众休闲的乐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山西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小结:历时一周的山西专业采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艺术生的同时给我们的眼界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一周的行程不算长却让我们见识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艺的高超,不由让人感慨古人的智慧与结晶。相信通过这次专业采风考察会给我所学专业带来必不可少的帮助。
第五篇:采风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1.采风时间:2012年8月30日——2012年9月13日
2.采风地点:西安,洛阳,太原,平遥
3.带队老师:马忠民
短短十天的采风,我感触颇深, 受益匪浅,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在各个地点的采风中我不仅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对古人的手艺与技术叹服。在那里,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做友
来到古城西安已是下午,我们住在同学找的旅馆里,环境还不错,特别是那种竹林的氛围,更让我觉得西安是一座将古代与现在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城市。第二天我们先分组进行了第一天的西安之旅,游了鼓楼、钟楼,中午我们在回民街吃的当地小吃“羊肉泡馍”,下午我们又到了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让我领略了西安不愧是古代都城!
龙门石窟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她和著名的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
库。游洛阳龙门石窟,我有两种感受: 一种是历史的厚重感——精美的佛雕,让我深感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一种是耻辱感——为某些国人的愚昧行为而感到耻辱。因为石窟中的佛像大多被国人切割盗走,被破坏的惨状令人发指。被盗的石佛,有的早已被损毁,有的漂
洋过海,成了外国人、外国博物馆的珍藏品。厚重感使我更加珍爱民族的艺术;耻辱感让我痛恨损害祖国文化的民族败类,更加增强爱护保护珍贵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走过的一个个空空的石窟,基本上没有了石佛,就像眼睛被挖去了眼珠,留下空洞的“眼眶”,心里感到非常沉重,优秀的文化遗迹历经磨难和浩劫,沧桑之后其实剩下的并不太多。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对身边的文化遗迹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他们,因为面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不能给儿孙后代留下文化的荒芜!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早早的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参观地。一进入一号坑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势气向我扑来,这是我们于千军万马之侧感受到的兵戈寒气吗?再往里面看,有许多的兵马俑,有的已经坏了,有的却完好无损。那些陶俑好像是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勇士们。告别一号坑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里虽然没有一号坑那么大,没有一号坑那么雄伟,但是里面是和真实作战一样的军事战佣和战马。
铜车马让我惊异于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一号坑的辉宏、雄浑则让我震撼。我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那样的场景,平凡渺小如我,能一睹兵马俑的风采已是感恩不尽了。
游完兵马俑,我们当即来到了华清池。华清池坐落于郁郁葱葱的骊山北麓,两旁树影婆娑,满目皆绿,翠生生寒丝丝的,却令你凉生五内,切意畅怀。
曾是帝王行宫的华清池,今天早已归还给了平民布衣。许多人走了,许多人有来了,这幽媚多姿、风雅绝伦的一池绿水将久久地漾在人们的心头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在中国历史上,像平遥古城这样完全按照礼制规范传统文化建造的古代县城曾经多达几千个,然而现在完全保存下来的唯此而已。在古老的街道上信步走着,打量旧时的门庭,却被一种从未领略的气势压倒。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老之中风骨犹存,竟然没有太多的陈旧感,依旧带着虎虎生气。当年那些饰有华丽木雕和油漆彩画的商号店铺,今天或成为博物馆,或作了普通百姓经营的小店, 置身其中,会让你感觉仿佛回到了古代.通过十天的采风,我接触并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到古迹名胜的奥妙,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和震撼。我热爱大自然的变化无穷,祖国的山河瑰丽,踏着历时长流,体验着或雄壮或细腻的各式情感,惊叹于艺术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设计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
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写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 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指示的匮乏。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此次采风,我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