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哪有什么天生好运,未来只会眷顾努力的你励志文章
哪有什么天生好运,未来只会眷顾努力的你
励志文章
“幸福源于每个人,不辩自明。”好运又何尝不是?平时,它与所有人躲猫猫,任凭百般呼喊,也不一定现身。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哪有什么天生好运,未来只会眷顾努力的你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哪有什么天生好运,未来只会眷顾努力的你励志文章 1 “学渣和学霸的区别是什么?”
李茜是标准的学霸,我见过最淡定的妹子。每逢考试,她既没有双手合十,临时抱佛脚,也没有手不释卷,转角遇考题。她稳稳地坐在位置上,正如她连续三年稳居全系第一。众学渣慕名而来,讨教经验,她笑笑说:“运气运气。”
运气,是强者的自谦。毕业后,李茜以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大家不甘心被“运气”敷衍,就旁敲侧击她最好的室友。一番软磨硬泡后,室友向我们透露了真相。
原来,李茜从不抱怨,也从不相信运气。她的家境并不好,如果不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常常手头拮据。不抱怨,是因为她不觉得自己缺少运气——从偏僻的县城考上大学是一种幸运;不相信运气,是因为她笃定,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我高举酒杯,在聚会上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李茜可能刚刷完餐 馆最后一个盘子;我通宵游戏,跟室友激战正酣的时候,李茜可能已经通读了所有专业书籍。
不要一味羡慕别人前程似锦,多关注他们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运气没有给李茜好的出身环境,而她努力到只需要一点运气来锦上添花,未来又怎会吝啬不给? 2 李茜的经历让我想起在美国看到的一张着名的车贴,翻译成中文大意是“人生哪能事事顺遂,偶有不幸在所难免。”厄运霉运都是小概率事件,正如幸运也不会每天拜访同一个人。
运气,既捉摸不透,又难以预料,但它仅仅是附属品,不值得劳心费神地惦记。就像小奶猫的尾巴,求不得,舍不掉。尾巴既在后面,也在前面,因为昂首向前走,它便一路跟着。
没赶上一辆刚刚出站的巴士,纵然捶胸顿足、仰面哭泣也不会有什么作用。说不定步行去下一站,会遇上载你一程的朋友;即使继续等着,也能等来新的班次,殊途同归。
世上求而不得之事不全是运气惹的祸。很多人努力过,总是感慨差点运气,事实上往往差的不止是运气。
备战考研那年,我自以为是地重复着以前高考的学习节奏:每天12小时复习,不玩手机、不聊闲话,每周仅有半天时间休息;近十年的考题反复研究琢磨,模拟测试、分析改错样样俱全。除此以外,我还去报考的学校蹭课,与系里可能出题的老师混个脸熟。我心想,这样还考不上,天理难容!结果,我离分数线还是差了2分。回想起来,命题人是新晋海归博士,题型风格陡然剧变;顶着39度高烧熬过两天奋战,走出考场,整个人恍若隔世……我的运气真可谓差到极点。
然而仔细推敲,真的只是运气作怪吗?不尽然。侥幸心理是失利的关键——寄望于考前了解出题信息,押宝式、式的复习导致知识盲区;高考的复习模式,看似非常自律,实际上忽略了劳逸结合,造成应试状态不佳——低效的努力不过是感动了自己,不足以让幸运女神眷顾。
报考院校的老师劝我别灰心,不妨先在社会实践中历练历练。于是两年后,等工作稳定下来,我再次投身考研,最终以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的身份站到导师面前。这时的我,少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坦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在当初自己没有一味埋怨运气作怪,而是继续往前走,好运才没有把我抛弃。没有人会一直倒霉,时来运转就像是雨季的一日晴空万里。哪怕暴雨还会再次来临,也要坚强地期许未来阳光明媚。
母亲单位的临时工小刘申请到了廉租房,同事们炸开了锅,都说他走了大运。
母亲从来不参与这些讨论。她常常念叨小刘做人踏实,每次自己在外晒被子、拾掇盆栽的时候,小刘经常搭把手。
申请到房子的当晚,小刘端着一盘手工包子送给我母亲,微笑着说:“阿姨,如果不是您告诉我有廉租房的事,我一家子还在睡办公 室。”
其实,母亲只是顺口说了廉租房的消息,没想到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那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时刻,都是你的善意埋下的伏笔,只是常常不被察觉。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句台词说,“幸福源于每个人,不辩自明。”好运又何尝不是?平时,它与所有人躲猫猫,任凭百般呼喊,也不一定现身。而当你让努力、善意填满整个心房的时候,便会有个声音轻轻敲门,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努力的励志文章
第二篇:创业励志文章:你的未来怎是梦?
你的未来怎是梦?
文于成不用猜也知道,起初猛地一看,你定会被“创业”二字吓得不轻吧。在太多人的印象中,这两个笔画简单的字预谋一致地搭配在一起,简直完全可以等同于“遥远距离”和“不切实际—了。但是,请再仔细点,“创业”前还有个“微”呢,如果再连缀上“海外”这样的词眼,一并看起来,“海外微创业”是不是可爱洋气了很多?
凉皮、肉夹馍、日赚七八百块(还是美元),洛阳“革根领袖”谢云峰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摆摊卖凉皮和肉夹馍的励志故事让不少人错愕又惊羡……先不说海外的例子,就在家门口不远的无锡,内蒙小伙张斌也是靠卖凉皮起家,他在当地雇了二三十名工人,眼看连锁店已开到了第四家,如今日均售出凉皮至少五百份,8年来总计已卖出近150万份凉皮。其实,不起眼的凉皮虽薄、虽小,但做出门道来、做成“精”了,按这位小哥的出售记录来估算,这些凉皮连起来绕地球好多圈一点也不成问题。
没错,就业季和出国季总是哥俩好一般地如影随形。而每一年几乎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每一年暑热未退的夏末,又都是收起青春纪念册抹干分别泪痕、背上行囊漂洋过海、求职简历漫天横飞的残酷裂变厮杀季——现实,挣扎,隐忍……如是字眼恰恰每时每刻告诫着我们,定位与思辨之于事业起步者而言,何等关键!
因而,“微创业”开始暂时藏身于暗中,指引出一条条散发着明媚与睿智的“轻装小径”。“微”,体量微小,规模相对有限,人员数量无需庞杂。单单这一特点,就确保了其可变性和灵活度,咱退一万步讲,就算到头来事与愿违,亦不会把重新来过的“智勇本钱”统统输光。“创”,即创意无缺、创新不乏。向传统老旧模式说不,此乃“微创业”之灵魂点与能量源,例如我们在范本中所分享的“倒爷”事迹以及在国外经营月子中心等“先行者”的种种身先士卒。“业”,自然是指事业,但在此要强调的是,它与上下班仿若流水线上的白领不同,它不是某种工作或某份职业,而是主动权由你一手牢握的、可发展、能持续的饭碗,但和金饭碗、铁饭碗迥异,无论“材质”或是“形状”,都无一定之规,简言之,它就是饭碗中的“高级度身定制”,在以它谋生的岁月里,带给你的只会是—份别无二家的专属感与尊荣感。
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但是同样是一口,足以随随便便噎死个贪得无厌的主儿。道理很明了:小处着眼,发挥擅长,联系实际。脚踏实地作基础,执行能力是关键,急功近利乃大敌。隔过几片海,越过几重山,我们找来了七个鲜活的范本。在身体力行的乐趣与收获里,作为“筑梦人生剧”的主角,他们一个个都是身处异乡的超龄大孩童,正用自己一腔的执著和率真,滚烫了每一天不同时区的日出,而正在路上的他们的事业,正是始于“微”,行于“创”。
别不好意思承认,读到这里眼眶微湿的,请在心里举个手、再拍几个巴掌吧,为他们,更为将来的自己。
谁愿沉睡在梦中不愿醒?相信找准方向,与蹉跎和无知决裂,属于你事业的明天就不致于太瞎太暗淡,并且,还非常有可能,你光芒熠熠的未来还会亮瞎他人的双眼!
第三篇:你以为你很努力,其实连努力的边都没到励志文章
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没有对手的长跑,如果有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即可。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成,尽自己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在累了烦了想偷个懒的时候,告诫自己:你以为你很努力,其实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1、即便人生是长跑,你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
从前老听人说这句,人生是长跑,不在一时一刻的胜负。良久以前我以为这个见解挺客观,是啊,那么多对手,不一定哪时哪刻谁在你前头,赢到最后的才算赢。
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有很大问题。
人生的过程只管充斥了竞争,但是其目的相对不是竞争。我们辛劳地学习、工作,一直空虚和进步自己,终极的目标不应该是为了超过别人多少,而是应当为了达成自己心中对自我实现的请求。这活儿你喜欢做,乐意做,那就多花时间和精力,砸多少都值得,最后迎来多少播种,自己心中有秤;这事儿你不那么喜欢,考虑其主要水平,投相应精神时间,最后做成多少成就,也是因果使然,完整不用和别人比拟。
人有优劣之分,不必为自己比谁人在那件事情上强出半头觉得沾沾自喜,也不必因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差人半步就汗颜无地。管好自己即可。人的精力何其有限,天资差别何其大,若能舍弃细枝末节,捉住极要害的几点,已是难能;要是能除却争竞的心态,只是惊魂未定应用天资和相应的勤恳去处置,才是宝贵。
良多时候,大家自怨自艾,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不对手的长跑,假如有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进程中,你只须要关注本人的进度即可。
2、no pay, no gain
在我目前还不算太长的人生阅历中,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很多一般人对“捷径”的寻求,切实是让我难以苟同。
从逃票、插队这种占小廉价的,修辞手法,到不愿起早挂号又嫌病院号难挂的,从永远考前常设抱佛脚的,到古玩市场等待捡漏的,诸此种种,说白了都是在以小博大,甚至是不劳而获。
我所能设想的任何一种情况,我们付出的辛苦成本和失掉的实质性的收益都是亲密相干的(留神我说的是本质性的收益,靠要挟导师要自残最后混个学位那种不算)。兴许两者的比例有差异,但这更多是因为我们处于好处链条的不等同级。当我们都还在极低的等级时,就开始空想付出极少的本钱去取得极大的收益,这确切是件异常荒谬的事情。
十二岁的时候,我盼望找一个工作可能让我在三十岁之前赚够足够花的钱,而后三十岁退休,之后天天花钱玩儿。念了多少年中学我就明确这个欲望是如许傻X了。到了当初,我以为找到一件我爱好的工作,始终在这件工作上倾泻血汗,直到我和工作之间有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为止,这是极其幸福的事件,旁边换来的必要的钱财和声誉,只是从属品,而且绝大多数情形下这些货色跟你的兴致和时光无奈统筹。()反过来讲,一个小孩儿上来就想找一个轻松、赚钱、受尊敬、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轻松一辈子,这实在也十分扯淡。
很简略,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成,颠扑不破的真谛,至少在我这里是。
3、群体和自我的认同
这个事情早也想说,我的中学是陕西省中学中每年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最多的,时不断蹦出个状元。我在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因为这种数据觉得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成员,所以特殊牛,看其余学校学生都感到高人一头。
上了大学我破马明白,自己中学那状况几乎如小丑个别。
我必需否认群体和群体比拟,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决议一个群体优劣的本源还是个体。一个大学之所以杰出,是因为有大师或者曾经有大师,假设一个名牌大学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再出巨匠,不再出翘楚,那所谓名牌实已色厉内荏,甚至只是被后人当做资本夸耀和招摇。
我们老是习习用所在的绝对优秀的群体来标志自己,好像算是某种认同,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的单位,好像有了这种群体的认同自己就变得很保险,很有品质保障,好像只要是这个群体出去的,我就一定是素质过硬业务精熟。其实,因果颠倒了。你最初能跻身这一群体,是因为最初你努力了,提高了,在阶段转换的时候才干跳入相对优秀的群体,如果进来之后就放荡就开始颓丧,即使被打上标签也只是残次品了。
对于那些始终努力人们,我很尊重他们。我想这些人不会在乎自己被扣上了什么标签,而只是在乎自己的努力。只有没停下,就必定会持续做大做强自己。如果有一天,现在的群体已经包容不下自己,已经不能为自己供给足够辽阔的舞台,不要紧,他们会进入新的更加优良的群体中去。
这些人,不重视群体的认同,只要要认同自己的努力。
4、没人是?丝,就要做精英
最开端的时候,我和许多协和八年制的学生一样,不喜欢学校造就打算中说要把咱们培育成精英的提法,认为和实际的教养情况太不一致了,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中庸的处所,旗号赫然地喊出精英很轻易遭人嫉恨和攻打,枪打出头鸟嘛。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直到近期?丝文明的呈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争着说自己是?丝,我感到反而需要提一提精英这俩字了。
一个人,不论他聪慧程度有多少,只要是足够踏实和努力,把本职的工作踏实做到自己能做的极致,在我看来那就算是精英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拉面师傅、做馍馍的老汉,他们爱好自己的工作,当真做到最好,他们就是精英。从这种意思上说,没人应当是?丝。也许你会说这是大家的玩笑话,心里仍是要努力的。我也愿望是这样的。我害怕的是,大家彼此影响你说自己?丝他说自己无能我说自己二,最后全是给懈怠给混找理由,似乎因为有什么先天不足,所以萎靡一点就很有情理一样。
这个真心是扯淡。勇敢吼一句,我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很艰苦吗?会觉得很假很装逼吗?
我不会,我就是要尽我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如果这是精英的表示,那我就要做精英!
最后,用一句久长以来我无比喜欢但不晓得出自哪里的话来结尾,每次我累了烦了想偷个勤的时候,看见这句话,总能再挺个一年半载的:
曾经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我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与诸位共勉。
第四篇:励志文章:出身不好有什么关系?够努力你也能逆袭
导读:如果说,阶层是平台,那么,你的努力便决定了你站在这个平台上的高度。下面分享一篇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0
1我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某个村庄,父母都是农民。从出身上来说,我甚至连小镇姑娘都算不上。经济上,我从小捉襟见肘,儿童节文艺汇演我想要条裙子,家里都没钱去买。我们全家经济状况稍微发生些改变,是在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
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考了全市文科第一,所以得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奖励金。奖励仪式的前一天,学校老师通知我说,电视台会去拍几个镜头,希望我穿体面一些。我火速跑去农贸市场买了一件衣服,那件衣服的价格我记得清清楚楚:25元。
当时是2001年,那是我17岁之前买过的最贵一件衣服。
上大学期间,我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贷款的,所以整个大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虽然热爱写作,但那时候我并没有钱买电脑,都是在纸上写,然后借同学的电脑打出来。
毕业后,我需要先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所以当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已经开始攒钱做投资、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领到工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还助学贷款和供弟弟上大学期间的生活费。
跟同学们讲起这个事情,我总是自嘲说:别人毕业后就开始打地基建房子,而我得先填坑。等我把坑填满了,准备开始打地基建房子了,发现别人建的房子已经两层楼高了。
2010年,我在广州买了第一套房子,位于市中心,很小,照例没花家里一分钱。而我身边的同龄人,则因为家里帮扶早就在房价飙升之前买了大房子。十年过去,当初买房产生的财富效应,大家都看到了。
不管你如何举出多少名人的例子来论证“英雄不问出身”“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整个人生”,都不得不承认一个大概率上的现象:一个出身不大好的人,需要付出比出身好的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出身,进阶到更高阶层。
出身不同,人生的起点就完全不同。一个富二代什么都不做,他拥有的财富够你奋斗几十年。如果你的出身不好,就注定你没有资源,没有帮助,没有扶持,一切只能靠自己,你必须比别人跑的更快,跑的更久,才能赶上别人。
这个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先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弥补上一代的资源差距,然后还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赶上周围的人。弥补这些劣势,有人需要五年,有人需要十年,有人需要二十年。如果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还要努力,那你只有被碾压的份。
关于出身,曾经在上海滩可以呼风唤雨的黑帮大佬杜月笙曾对一个朋友说过:“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啦。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杜月笙说出了所有出身不大好的人们的心声:我们真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轻易犯错,才能拥有一个好一点的人生。
0
2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我其实挺佩服你的。跟你一起上小学、初中的人,他们大多数还呆在农村,处于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只有你,突围到了城市,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广州买了两套房子,成为了小中产,并且过上了令他们艳羡的生活。跟你一起上高中的人,绝大多数都在老家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如果他们到广州生活,竞争力远不如你。跟你一起上大学的人,你比起他们来说,真的不算差。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你出身是最差的。真的,我没再见过谁的家庭像20年前的你家一样,穷困到那种程度。关键是,很多时候你一点都不幸运,但你是我见过的人当中,最能吃苦的。
她讲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我忽然很想哭,因为我觉得“能吃苦”三字,是任何时候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很心酸的褒奖。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早早修及格了生命中一门叫做“接受”和“承受”的功课:接受我的出身,接受和我走过一段的人最后离开,接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的不够幸运,然后承担她们带给我的后果,并且,想办法寻求改变。
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事实上,在每一次在“接受”以前,我也会脆弱、焦躁、手足无措得像个只会嚎啕大哭的孩子…但最终,我都一一走过来了。
挫折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成长。只有我们在挫折中反省自我,然后找到自我救赎甚至突围的路,才算是成长,才算是励志。而找到突围之路的前提是:遭遇挫折的洗礼之后,你得像硬汉一样咬紧牙关撑下去。
我们不讴歌贫穷、疾病、不幸和劫难,但我们讴歌遭遇这些却勇于承受、改变的精神。那些承受了挫折、身处绝望之中,但仍然能抱着要努力蹦跶一把的觉悟继续全力战斗的人,才更值得敬佩。
回首这几年里,我遇到的艰辛无数,不管经历多少次挫折,多少次失败,都逼着自己咬牙坚持,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勇敢站起来。我觉得,只要命运还没有打算从肉体上消灭我,就是在给我重头再来、勇敢前行的机会。
高考之前,我靠老师借给我的350元交了高考报名费,顺利参加了高考。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我觉得高考是我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我甚至将它提升到了“生死抉择”的高度,所以每学一门功课,每做一道题,几乎都是全力以赴。
高三时候,我几乎从不午休,从没在12点以前入睡过。即使放假回到家,做的寒暑假作业,也是别人的两三倍。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我还给自己层层加码。我深知自己并不很聪明,从来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像突击政治、历史等课程,我用的是最笨的办法:背诵。仅现代史一本课本,我就来来回回翻看了27遍,以至于到了高考前,我甚至清楚的记得哪一张插图大概在哪一段文字下面。
上大学时候,家里给不了我一分钱,我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连生活费也是花的贷款。每个月250元,基本上都是一个硬币掰成两半来花。我从不下馆子,很少出去玩,高消费的地方基本不去(对那时的我而言,KTV已经是高消费了),并积极找各类兼职。
当时的兼职工作并不十分好找,比如做家教,往往需要支付一两百元的中介费。我清晰的记得,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家教中介信息,就一路坐公交找了去,然后在首师大一个阴暗的地下室里找到了他们的办公地点。现在想来,一个女孩子单枪匹马去那种地方,挺后怕的。
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火车卧铺只坐过一次,就是去学校报到那一次。那一年,我17岁,从来没去过大城市,家里也拿不出多一个人陪着我去北京的钱,所以我爸把我托给了一个也去北京送孩子上学的同学爸爸照顾,让他带着我去报到。毕业后两年,等我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我才第一次去机场,坐飞机。
恋爱时候,自然也没少吃苦,大概也是因为骨子里没有任何想依赖别人的思想,崇尚的是“一起奋斗的幸福”,所以,我找的男友都是家庭条件跟我差不多的。然而,这个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
2013年,我毅然带着孩子结束了一段令我痛苦的婚姻,离婚的确曾带给我好大的心理创伤,但是,那些伤害过我的前任,最终都变成了我的稿费。
我出版了两三本书,成为了情感励志畅销书作者,然后,有了这么多喜欢我的读者。
有时候,我也会回想起在稻田里劳作的那个十来岁的自己,然后恍恍惚惚会觉得眼前的生活有些不真实。今天的我,可以带着女儿飞去世界各地旅游,可以在全国新华书店看到我写的书被售卖,可以跟那些曾经让我仰视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而这些,是十来岁那个农村姑娘完全无法想象的事。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但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讲,人生都是一条时高时低的波浪线。只要生命不止,它就一直在波动。
这一次,我们没有获得希望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因为还不到时间,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吸取前次的经验,永不放弃努力。
也许在未来不久的某天,或许是下个月,或者下一年,你想要的东西终究会来到你的面前。即使不来也没关系,既然最后的归宿是死亡,我们什么都带不走,那么,匮乏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因匮乏而产生的追求以及为这种追求付出行动,本身已是一种幸福。
0
3前几天,我爹忽然跟我八卦说,小时候跟他一起玩过的一个大伯,他女儿跟我差不多年纪,现在在香港工作,年薪大概三百万港币。
我伸了伸舌头,然后问他:“那个大伯是干嘛的?”
我爹哈哈大笑,回答:“做过厅级干部。”
我说:“那不就得了,人家起点比我高那么多。如果你不是个老农民,说不定我也能有这样的成就。你要跟那些起点跟我差不多的人去比,才会觉得欣慰。”
也是前段时间,一个老家的邻居给我爹打电话说:“你女儿真是成器,能带着你去新马泰旅游,而我连飞机都没见过,我养的孩子,一个都没出息。”
我在一旁听着,很想回复这个大伯:“为了能让我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小时候我爹常年累月在外打工挣钱,而当年的你,天天在打麻将。我爹借钱也要让我们去读书,而你手头有点余钱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建房子,第二件事情是让孩子辍学,帮你建房子。”
然后,我忽然就回想起上初高中的时候,家里穷得连弄窗户的钱都没有的那些日子。
当时,我家只有三间瓦房,中间是厨房,两边是卧室。三个房间都没有窗户,窗户的位置只是用了几根长木头钉起来,为了透光,我爸妈在那些木头上面钉上一大块塑料布。
一到夏天,塑料布经太阳一晒,家里热得像蒸笼。到了冬天,北风呼呼吹,塑料布迎风飞扬,哗哗作响,响到天亮。
我家真是没有钱弄窗户吗?
不是的,是我父母把所有的钱拿来给我们上学了。
我就是在那样一个破房子里阅读、做作业,一步步走到今天。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过这些经历,我常常在想:不管这世界多么不公平,它还是给勤奋、肯干的人留了一条路的。
事实上,阶层固化在绝大多数时代、国家都存在,所以,“人穷怪社会”这种思想才是最要不得的。
如果说,阶层是平台,那么,你的努力便决定了你站在这个平台上的高度。
就像是一棵树,你没法决定自己长在海拔为几十米的平原上还是海拔为几千米的高山上,但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在平原或高山上长一米高还是十几米高。
何况,如果有大风吹来,你还可以让你的果实顺风起飞,飞到更高的地方去扎根。
不管阶层固化有多严重,我们还是能看到的确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还有很多人,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在某一代人那里实现了阶层的质的飞跃。
如果那些比你起点高、比你出身好、比你负担轻的人依然比你努力,那么,起点低、出身差的你如果再不努力,不就更无路可走了么?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开着“超跑”和光脚的你赛跑,就散失信心、退出比赛。
勇敢跑出去,也许你还能赢得一双鞋;坚持不懈跑下去,再过一阵可能会赢得一辆自行车;跑到终点,有可能会为你的下一代赢得一辆小汽车。
阶层固化的问题固然存在,但拼搏、奋斗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永远有意义。
第五篇:励志文章:你啊,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
坚持还是放弃,选择现在苦,还是将来苦,全在于你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1篇励志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你啊,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
1上个星期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参加了很多场面试。其实找工作跟谈恋爱是差不多的,你看得上的公司未必看得上你,而公司看得上你,你未必看得上它。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一点缘分和契机才能“两情相悦”。
找工作的流程大都相似,网上投简历,如果符合条件,HR会邀约面试,或者你把简历挂网上,也能得到一些面试机会。我没有海投简历,与自己的能力基本吻合的才投。
有些公司条件福利待遇各种好,工作内容也是我喜欢的,满怀希望地投了,但是石沉大海了,因为我不符合它的某些要求。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公司其他要求都符合,唯一一点不符合的是英语水平没有八级。
突然想起之前一个“大牛”跟我说的,英语不能弱,英语好可以增加很多机会。当时我不以为然,如今失去机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自从开始有了英语这个科目后,我的软肋又多了一根,整个学习生涯,英语都拖着我的后腿死不放手。可是,越是拖你后腿的科目,你越不想学;越好的科目,你反而更有动力。于是这么多年,我认了英语不好这条命。有过无数次重拾英语的决心,但每每都半途而废,买的很多学习资料都在墙角落满了灰。
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英语好一些,人生是不是会有些不同,我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多风景,我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可是没有如果,后悔也没有用,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立刻、现在、马上去学,不要让将来再错失更多机会。
因此,有些东西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人生要走的弯路一条也不会少,人生要学的东西同样一个都不能少。有些东西你现在不学,将来势必吃亏。
2人要有忧患意识,过好当下很重要,但只图眼前的安逸和顺利是万万不可取的。
大学时,身边很多人的生活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没课的日子,不是在刷剧玩游戏当中度过,就是去外面吃喝玩乐潇洒自在。甚至有些人连课都不去上,逃课成瘾,在“反正大学学的东西,以后工作也用不上”的声音中更加心安理得。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要找工作时,才发现简历上空空如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丝毫的过人之处,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软件都用不溜。然后迷茫着、彷徨着,也有心仪的公司,面试却屡次碰壁。
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毕业了真的会失业,原来生活如此艰难。心里一万个后悔,为什么大学不好好学专业课,为什么没好好打磨自己的兴趣,为什么没好好学英语……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世上要是有后悔药,你该吃一打了吧。人生没有重来,你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人生是个大课堂,很多东西你现在不去学,待你趟过很多坑,你迟早都得学会。
很多人问我,读大学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这个词,是人赋予的,我相信每个人对它的解读都不一样。
如果你好好利用这四年,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学于你的意义就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如果你把这四年的时光都花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到头来依旧两手空空,大学于你或许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所以,为什么说大学毕业是个分水岭,刷掉了一批跟不上节奏的人,留下来一批越来越强大的人。作为一个过来人,尤其最近找工作,对这点的体会越发深刻。大三暑假找实习时,有自己想做的工作,但是苦于在大学里并没有往相关方面积累技能,面试了很多公司都被刷下来。时隔一年,这次找工作就顺利得多,投的简历几乎都收到回复,邀约面试的电话络绎不绝,得到了很多机会。所以当你有一定成绩时,不管是你找机会还是机会找你,都容易得多,关键看你如何选择。
这个世界很功利,但是它承认你的努力。
坚持还是放弃,选择现在苦,还是将来苦,全在于你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