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10: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本书从整体上来看,塑造了少平、晓霞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形象,以少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积极进取的人物形象,以润叶为代表的反抗旧婚姻观的女子形象,以田福堂为代表的极度教条主义、守旧主义的基层干部形象。以秀莲为代表的普通农民妇女形象,以郝红梅、金光亮三兄弟为代表的地主后人形象,以田福军为代表的在文革时期被打成反派的正面干部形象,以“田二”为代表的农民憨厚形象。

从书中来看,少平、晓霞作为知识分子,喜爱读书,从书中接触世间万物,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是有理想,有奋斗,具有激情、浪漫的一群人,而在少平与晓霞之中,少平更是代表从农村走出来的那一拨知识分子,他们坚韧不拔,能吃苦耐劳,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知识的扩展显得更为强烈。

少安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进取心的劳动人民,在他身上,体现的朴实品格更是数不胜数。为了家庭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学业而帮助父亲务农,但他也要证明:并不是我孙少安读不起,而是我不想读。为了弟弟妹妹上学,“即使我把家卖了也要供你们上学。为了让祖母吃的好一点,拒绝了妻子秀莲的拿来的白面馒头,为了让社员们能够改善生活,冒着被批判的风险扩大了自留地。为了让农民不再受苦,甘冒风险进行承包制试验,虽然夭折,但体现了中国先进劳动人民大无畏的精神,积极进取,不守旧,积极实事求是的一个农民的光辉形象。

润叶,一个农民的女儿,但却是一个县城小学的公派教师。一个陌生的男子意外的闯入才让她发现自己的真爱是青梅竹马的少安哥,虽已过去十年,但那记忆却永存于心,无法抹去。为了自己的真爱,她可以不顾”门当户对”的旧婚姻观,为了真爱,她可以拒绝“大户人家”的大胆求爱,为了真爱,我相信只要少安一句话,她可以放弃现有的一切回到农村,只为与少安哥在一起。但可惜,当她在前线抵挡,却不曾想后院已经沦陷——少安哥结婚了,是个山西姑娘。她崩溃了,徐老爷子的一席话,让她嫁给了李向前,但她仅仅只是为了叔叔而已。其实,润叶跟向前都是婚姻失败的牺牲品,两人同样的可悲,面对这这个形神都跟自己相离的妻子,向前的苦闷更是无法诉说,而润叶呢?对于她来说,没有跟少安哥在一起,那么其它任何人都只能是一个表象,或许从某种角度来看,润叶比向前更惨。

田福堂,孙玉亭一心执行毛主席路线方针,以积极斗争为纲,一点小事上纲上线,对于资本主义倾向、政治名誉看的很重要。作为大队的领导人,一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所以难免有时会牺牲某些人的利益,成就大义。维护田福堂在村里的地位,福堂和玉亭又有所不同,福堂从旧社会过来,在经营家庭方面是把好手,而玉亭从小读书,又当过工人,在家庭方面是一片糟。作为守旧派代表,狠抓阶级,不能顺势而创新,一心只追求现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革命可不顾一切事玉亭的追求。

秀莲,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有着普遍的心疼丈夫的心理,有着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勇气,当一看到少安,就认定少安能给自己幸福,因为他坚信自己跟少安是一类人,她任劳任怨,不拈轻怕重,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郝红梅、金光亮家庭为代表的地主家庭后代,家庭成分的限制让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无论家中光景如何,都要忍受着屈辱,总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摘掉地主的帽子,扬眉吐气。

以田福军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级干部,虽然不断被打倒,但总心忧天下,而且极具冷静心态,善于分析,具有远瞻性的头脑,中国将在他们的带领下走向辉煌。

“田二”这个人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指向灯,通过一个疯癫之人的口向我们指示,世界不可能一直这么压抑下去,一定会有所变化。

第二篇:《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提纲

内容摘要:本文对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探讨各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命运,解析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阶层,并对作者的人物创作手法进行评析(主要选择男性主人公孙少平两兄弟和女性主人公田晓霞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物分析路遥孙少平孙少安人生感悟

绪论:主要介绍路遥的生平和创作及我选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

(1)《平凡的世界》中的男性形象:我选择了孙少平兄弟。

首先分别介绍两位男主人公,然后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两位主角的人生道路选择的差异.(2)《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我选择了田晓霞.一样的首先还是介绍田晓霞的背景及她和孙少平之间的一个关系。

然后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论当时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一个地位(女性处于男性世界的边缘和从属地位)及田晓霞存在的意义。

(3)《平凡的世界》里的众生:

通过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最后来论证当时社会的农民.工人和干部各个生活层次的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和及其形象特征反应出我的论证结果。

结论:通过对以上这些人物的介绍及论证来得出我所要的结果。《平凡的世界》中所体现出的不平凡的东西,通过全景式的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最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体现出的一种奋斗的精神,对我们这一代的作用。

梁老师这是我做的一个简单的提纲,请您帮我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谢谢您了。

第三篇: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对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探讨各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命运,解析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阶层,并对作者的人物创作手法进行评析。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物分析路遥孙少平孙少安

一、绪论

(一)路遥的生平与创作

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文坛“陕军”的领袖人物,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伯父已无力供养而险些辍学。后来他硬是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接济完成学业。文革时,他曾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并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是诗歌。文革后期他退出革委会,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由于其作品不断发表,引起当地文坛名宿的注意,并被推荐至延安大学文学系深造,由此,他逐渐舍弃诗歌,开始写小说。1980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1988年,路遥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所获的最重的文学奖项。

之所以要简要地介绍路遥的生平与创作历程,是因为像路遥这样的本色作家,其作品几乎从未脱离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他几十年生存的土地——陕北,尤其是他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脱胎于他本身的经历。因此,只有了解路遥本身,才能对他小说中的人物作出客观深刻的剖析。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路遥是一个有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和深厚文字功底的作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悲壮情怀和献身精神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在全国引起强烈、持久影响的作品。他的作品以深邃的目光解析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剖析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他的作品中,以普通农民、工人、知识青年、基层干部为主角,他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对普通人物身份的认同感,将他们塑造成了英雄,使他的作品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他的作品曾两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一获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其作品水平已然获得文坛的肯定。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路遥的作品却很少得到评论界的关注。究起原因,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起(恰好是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之初),一个所谓“文学精英集团”崛起并统治评论界,这个集团的基本核心是“语言学”转型之后的西方理论为主要资源的批评家和研究者,他们提倡“回归文学”本身,宣称只遵守文学自身原则(所谓“自身原则”实际是西方文学为参照物)。而近乎以“白描”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来的路遥作品其自然不入他们的法眼。

而路遥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道:“按当时的文学形式,这部书的发表和出版是很成问题的。首先当然是因为这部书基本用所谓‘传统’的手法表现,和当时大的文**流背逆„„”于是他坚定地“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基于对路遥小说的喜爱以及对他本人的尊重,我决定以他的作品为素材撰写毕业论文。在路遥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丰富的人生内涵的人物形象。这是他的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拟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为对象,对路遥的作品作初步分析研究。

二、《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黄土地上的“乡里伟人”•

(一)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

路遥的小说通常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苦难体验,一个是道德善良,正是由于对苦难和道德的论述,使路遥的小说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主人公孙少平便担负起实现小说这两个主题的重任。

孙少平走过的路可谓布满荆棘,中学时只能啃着“非洲”黑面馍支撑学业,毕业后外出闯荡只能做小工背石板,即便是招工入煤矿也是在恶劣环境中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活。当然,在本书中,承受苦难的并非孙少平一人,其兄孙少安所背负的苦难甚至要远大于他——至少孙少平还能在父兄的支持下完成高中学业。但与孙少安及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孙少平对苦难有着主动选择和迎接挑战的勇气,他甚至能够将对苦难的体验升华到人生哲学的境界:“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受尽折磨,但他不仅仅将此看做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相信,自己历经千心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正是孙少平在巨大的苦难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激情,以及面对困难的从容淡定和自得其乐,才使得这个人物显得熠熠生辉。道德的善良是孙少平的另一个特点。在自身积极追求和田晓霞不断引导下,他与生俱来的质朴与善良逐渐蜕变成为道德力量。在学校时他先后救过曾深深伤害过他的两个女子侯玉英和郝红梅。如果说救侯玉英还是良知的本能驱使,而救郝红梅则已是十足的理性举动。此时孙少平已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他写信婉拒侯玉英求爱,显得成熟而仁厚,与入学初的偏激与自卑判若两人。再到后来为救被包工头胡永洲欺辱的小女孩小翠而不惜自毁饭碗、与黑恶势力势不两立,已是纯粹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形象。

《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孙少平有些相像。他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是高中毕业,都是当地农村的佼佼者,都曾在理想和现实巨大落差中痛苦煎熬,都将城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地。但两个人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高加林对现状是被动接受的,如果不是靠叔父,他可能一辈子都会在农村,他接受巧珍的爱情就表示他当时已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做好一辈子务农的准备。而孙少平则将人生道路把握在自己手里,勇敢地挑战现状。高加林的性格是阴郁的,而孙少平是乐观、积极的。面对困境孙少平始终表现出一种征服者的咄咄逼人的态度,凸显出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斗士的形象。

(二)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

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

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

(三)两位主角的人生道路选择比较

有评论认为,对于孙少平脱离农村的羁绊闯荡世界,孙少安的留守显得保守而庸俗,作者是在抑“安”褒“平”,我不这样认为。

在孙少平的全部人生经历中,其“出走”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是众多评论争论的焦点。其实,这并不是孙少平本人的问题,对于80年代初的青年农民,“出走,还是留守”,几乎成为一个莎士比亚式的难题:出走,就有机会摆脱贫瘠的故土,把握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体制鸿沟,意味着他们背井离乡后仍很难获得城市身份,真正分享城市;留守,就必须继续忍受精神世界的巨大空虚和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但在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上至少会温饱无忧,左右逢源------这个命题的背后就是城乡二元化制度,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孙少平只能艰难地做出选择。

孙少平选择出走的勇气是令人赞叹的,无论结局如何,一个敢于为自己的理想抛弃安稳的生活去主动冒险、挑战的人在当代中国都不多见。而且,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已属高学历),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是他最无法忍受的,因此,离开家去闯荡一番也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选择。

然而,孙少平出走多少有些盲目,出去干什么?只能做小工。难道做小工就能放飞他的理想?就能满足他的精神生活?城乡二元化体制使得孙少平根本无法计划他的未来。幸运的是,他遇到赏识他的曹书记一家,又重逢了他的“女神”田晓霞,前者给他提供去煤矿当工人的机遇,后者帮他操办完成。然而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近似于零,只能说“无巧不成书”罢了,因此,孙少平的路在当时可复制的意义不大。

我们再回头看看,如果他留在农村会怎样。百废待兴的农村恰恰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从他劝说发财的哥哥不要投资什么电视剧就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和水平是远高于双水村的一号能人孙少安的。如果他在农村,双水村就又多了一个农村领导人,至少有了他,孙少安就不会遭受创业初的惨败!

当然,世上本无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也许孙少平走的是一条几乎无法走通的路,但是“此路不通”的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而不在于孙少平本身。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孙少平不断去冲击这条路,才会有了现在政治环境的日益开明,农民工生存环境和工作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的包容性更大,城乡之间差别不断缩小。因此,孙少平出走的意义不在于出走后的成就,而在于出走的本身,这种“唐吉诃德式”的挑战命运的举动本身就有着象征和示范意义。他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勇气,敢于挑战现实困境和未知世界的胆识必将被年青一代追捧和模仿。

而孙少安则从小与土地相依为命,他认同自己“庄稼人”的身份,坚信“世事变好”的那一天,自己能凭借双手靠土地过上好日子。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能凭借敏锐的眼光把握住。孙少安的发展道路是立足于他自身条件和农村现实情况的,相比起孙少平有冒险和运气成分,他脚下的路更坚实,更宽广,更可行,也更有借鉴意义。

因此,这兄弟二人的选择只是代表当时农民所能走的不同的道路而已,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一)田晓霞——男性的精神导师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孙田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贺秀莲的出场集中在两次,第一次是与孙少安结婚前后,主要是介绍了贺秀莲的品行及其少女情怀,以及她与孙少安婚后的恩爱,此时贺秀莲体现出妻子的柔美。第二次是孙少安创业阶段,更确切地说是在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后,她成为孙少安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千方百计帮丈夫走出低谷,最后却因为过度劳累罹患肺癌。

作者对这个传统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爱,比起如圣女般无瑕的田晓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甚至保留着一些农村妇女的固有缺点:比如说闹着分家等,但她对丈夫的挚爱,对公婆的孝顺,对家庭的任劳任怨都使我们对她由衷地充满敬意,些许缺憾反而使她的形象更丰满、真实。

(三)从属和边缘地位——《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形象总论

《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大多处于男性世界中的从属和边缘位置,这一点类似于武侠小说:尽管她们可能美丽、聪明、武艺高强……却不过是男人追逐的对象和丰富故事的花瓶。这不能不说是《平凡的世界》书中的最大的遗憾。

如田晓霞,她存在的全部意义是启发引导孙少平,除此,她没有自我价值,没有个人世界。作为一名省报记者,完全能在80年代初城乡巨变的环境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本书对她工作仅有的描写是她借工作之便到煤矿去看望孙少平和她救人牺牲。还有她与同事高朗的感情,本能够通过此事窥探到田晓霞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也仅仅是让她轻描淡写的拒绝了事。

还有金秀,一个同田晓霞一样美丽优秀的女大学生,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是为了证明在失去田晓霞后,孙少平仍不缺乏高层次的女性追求罢了。

田润叶本是一个知书达理,端庄娴雅的女性。当她的爱情被孙少安拒绝及违心嫁给李向前后,就变成了一个歇斯里底的魔鬼,不仅折磨着自己,同时折磨着深爱她的李向前和她的亲人,她完全陷入了对两个男人的感情纠纷,丝毫看不到一个地级市共青团主要干部的风采和业绩。比起遭受妻子背叛后能够迅速走出低谷的武惠良,田润叶直至丈夫车祸后才翻然醒悟。只有孙兰香与其他女性不同——她不是为了某一个男人而存在的,她从小自立、自信,拥有过人的天赋和美貌,如果能够重点塑造,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光彩形象。但作者对其欲言又止,惜墨如金,实在可惜。

四、《平凡的世界》中的众生相

(一)农民——来自社会底层的挣扎与呐喊

《平凡的世界》书中,农民是重心,作者凭借丰富的农村生活阅历,对75年至85年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农民作了外科手术般精确的解析。

在路遥看来,农民的生命力是顽强的,除孙少安外,金俊山、田海民等是农民的杰出代表,他们虽无高瞻远瞩的境界与胸怀,但在畸形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统治时期不盲从,保持着一份独立与清醒,他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政治环境中默默坚守,一旦社会变革便迫不及待地展示出他们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才华。这一类人无疑是农村的希望,是国家与民族兴旺的基石。

农民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是这个阶级固有的特点,路遥显然对此了如指掌,并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比如,实行家庭承包制“分家”时的混乱,农民展示出他们小农意识的自私性和破坏力:“哪怕是一根半缰绳,也要剁成几段麻绳头,一人拿走一段……不能用就不能用!反正我用不成,也不能叫你用得成!”还有就是孙玉亭与王彩娥“麻糊”事件引来了两大家族的群殴,反映了封建宗族意识在农村仍大有市场,再有就是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时村民

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刻薄、短视。作者对农民的刻画真的是纤毫毕现,力透纸背。

值得一提的是,路遥已注意到当时社会刚刚出现的一个群体——农民工,他们位于城市最底层,无身份,无地位,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他们是远在农村全家人的希望,但他们自己却不知希望在何方,他们如落叶般在城市中随意飘荡(如“萝卜花”),甚至堕落(如小翠)。路遥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敏感和洞察力描述了这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20年后才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二)工人——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路遥对工人描述不多,却饱含着热泪与激情,他对工人惊人的创造力和价值热情地歌颂:“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称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能动起来”。除孙少平外,王世才是煤矿工人的杰出代表,他有着精湛的技术,在工友们中间享有很高的权威,他对徒弟孙少平的照顾犹如父兄,他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挽救另一名徒弟安锁子的场面更令人动容。路遥敏锐地把握住工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大机器时代中锻炼出来的团结、友爱和纪律、责任。

(三)干部——复杂而平衡的官场生态

虽然都不是书中的主角,但“干部”却是《平凡的世界》中出场有名有姓的最多的群体,而且从村干部到省委领导,跨度大,涉及面广。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认为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干部是掌握社会权力资源和推动社会更迭的中坚力量吧。

田福堂是旧时代农村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农村政治资源,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这类农民政治家醉心于玩弄权术,在文革期间“兴风作浪”,将“革命”变成挥舞在普通农民头上的大棒。当改革开放到来时,他不可避免地落伍了,不得不将权力交于金俊武、孙少安这样的新时代的农民领导人。

路遥对县、乡两级干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争论”两个字上,如田福军与前期的冯世宽、田福军与后期的张有智、田福军与苗凯、田福军与徐治功和前期的周文龙、白明川与徐治功、后期的张有智与周文龙等等。田福军是整个官场矛盾的中心,通过他从失意到升迁的历程,将同时期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政策的大变革图表式地记录出来。这样的设定是非常巧妙而合理的。在社会变革时期,首先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干部,他们所处的地位与职业迫使他们必须作出抉择,而不能象普通百姓一样观望。他们之间的争执大多是路线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很少有个人矛盾。有争论就有选择,于是如田福军、白明川这样有才有识的干部脱颖而出,冯世宽、周文龙这样曾经有过错误的干部也迷途知返,及时把握住历史的契机,苗凯、李登云这样钻营之流只能无可奈何东逝去,而像高凤阁这样的心术不正之徒只能身败名裂。乔伯年、石钟等省级领导在本书中着墨不多,是作为背景人物描写的,因此有些脸谱化,算是书中的一个缺点。

五、结语

作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成功的,然而“金无足赤”,作品自然也有遗憾之处,除以上提到的,再罗列一些如下。

首先是对主人公描写的单一,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还是《人生》中的高加林,必定是高大、英俊的,似乎儿时的贫寒并未让他们发育不良;女主人公田晓霞、孙兰香、刘巧珍等也必然是美丽多情的。这可能是路遥“自恋”的结果,因为路遥笔下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本人年少时的经历,如孙少安考上初中而放弃的情节就险些在路遥身上发生。路遥对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偏爱显而易见,但难免入俗。

其次是对苦难的痴迷。悲剧与苦难是路遥作品的主线,正是人物在苦难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才让我们深深被吸引。但有时作者难免夸大苦难,甚至沉迷于其中。如《平凡的世界》中贺秀莲患癌症的情节就有些过于突然。假如田晓霞的死是作品发展的必然结果(前文已述),贺秀莲却大可不必如此处理,她完全有理由和丈夫共同享受辛劳后的果实。还有,作者描写的几个家庭或恋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结局(除孙兰香与吴仲平外)。我们不否认苦难对人格塑造的作用,但又必须承认,苦难并非人成长的唯一要素,悲剧也决非生活的常态。

其三,小说中作者经常离开情节发展而长篇评论,当中不乏点睛之笔,但有些地方有说教和画蛇添足之虞。例如在王世才死后发表一番言论为王树碑立传,其实似可不必,因为读者已从王的死中体会到了人格的力量与人性的美,过多地解释就显得有些直露与重复。

还有一些,如《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同路遥以往作品中的人物有雷同之处;对除农民和乡镇干部之外的人物描写显得并不得心应手,有些程式化;甚至还有明显的败笔之处:如田晓霞死后孙少平遇到外星人,这个情节显得突兀而莫名其妙。

当然,书中的些许缺憾并不能影响我对《平凡的世界》的喜爱,一次次饱含热泪拜读这部小说后,我突然生出一些疑问: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躁动的年代,还有哪个作家会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透支生命去完成一部承载自己理想和价值的作品?在争相将“先锋作家”、“现代”、“后现代”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的文坛,还有哪个作家会甘愿与当代评论界“为敌”,以“落后”的现实主义写作方式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述微不足道的“平凡世界”?在炒作、爆料、骂人都成了出名的方式,还有哪一个作家肯蜷缩在煤矿、小招待所里上下求索?在各类文艺创作者热衷于在皇上、格格、太监、侠客、杀人犯、变态狂上大做文章,吸引眼球,大赚钞票时,还有哪一个作家肯将笔锋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们庆幸中国文坛有路遥,他创造出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些有血有肉、能让我们不断学习、品味、争论的人物,能够让我们感悟“人生”,感悟“平凡的世界”,我们也哀痛失去路遥,因为在21世纪又一次社会巨变之时,我们失去了精神的导师(尽管路遥本人反感这一称号),只能忍受“80后”、美女作家的聒噪;忍受王朔之流江郎才尽之后仍像跳梁小丑一般的表演。

第四篇:《平凡的的世界》孙少安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

摘要:《平凡的世界》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时代变革下,从1975年到1985年这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内,黄土高原上一代农民为改变生存状况而进行的斗争,穿插着社会变革的进程,通过叙述平凡人的平凡事件,组成一个不平凡的艺术世界。本文从作者塑造的孙少安的人物形象角度着手,分析他的性格特征,他是从中国“血统农民”中走出来的当代英雄,以点带面,展示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代农民的奋斗历程及他们的精神风貌。透过少安的人生经历和心灵进程,便会看清中国农民微妙而敏感的心理变动历史。并且论述他们在当今时代有何现实意义。孙少安意识的缓慢起动,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民在十年社会变革时期跨过的艰难思想历程。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性格特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乡土文学的典范之作。路遥说,这是一部“以青春和生命作抵押的作品”。这部作品有三条线索,一条以孙少安的视角来展现农村的社会进程,另一条以孙少平的视角来展现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第三条则以田福军的视角来展现城市的发展进程和政治进程。作品中同时又有青春的激情、人性的温暖和人生的哲理打动人心。

少安是8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新式农民的代表,他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维护个人和家族的尊严而去拼搏奋斗,少安老成持重,有时又过于安分守己,拘谨忍让。少平则是在当时社会而言,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代表,他有自我意识和个人欲望的觉醒,为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去拼搏奋斗,常常主动去开拓自己的人生新路,以进取和挑战的姿态面对生活,较之少安而言,他的性格特征更为明显。路遥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指出,孙少平的这条线索在这篇文章中出于中心的位置。但我选择把孙少安展示给大家,他有自己的独特性,他有着自己的光环和吸引力。他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农村的变革结合起来,同时又在个人利益和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始终遵循道德规范。

孙少安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老一代农民许多的优秀品德。他是孙家的“家庭保护人”。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具有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也有奉献精神,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在自己富裕之后不忘帮助其他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修建校舍等。同时,他身上具有同困苦抗争的奋斗精神,他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寻求发展。他推动在双水村实现承包到组的责任制,办砖窑厂等。

一、善良与自我牺牲精神

少安是善良的,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担起生活的重担,他成了这个家的“家庭保护人”,家里的大事、小事都需要他拿主意。他为了家人,为了父亲不再一个人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读完小学后,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学业,即使他在统考时在全县几千考生中名列第三,却只能泪流满面地躲在一旁目送润叶进城上学,他知道这将是他与这个少年朋友永远的告别。他是那么的渴望学习,但他还是决定回家帮助父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减轻父亲的重担。他放弃的不是学业,更是对他的前途和未来的牺牲。即使在后来他不能和润叶走在一起他也没有后悔,绝不怨悔自己成了“泥腿把子”,承担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自己的“牺牲”给弟弟妹妹换来一个美好的前途。

贫困时期的少安是善良的,后来他经过自己的奋斗富裕了,但他却没有自己的富裕而变得唯利是图,反而更加善良。少安经营砖窑获利后为自己建造了体面的三孔窑洞,妻子想要分家,而他难以接受,不忍心丢下老小另立门户,最后在父亲的说服下,他同意分家,但他的要求是,家可以分开,但兄弟俩共同经营砖窑,红利平分。若说这是他对家人的付出,对自己亲人的付出,说他善良不太合适,只能说他重亲情。那么他在自己承包砖厂富裕之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修建炸山时被震裂了的校舍,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一九八二年,整个黄原地区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没有缓解大家的经济状况,大家都纷纷央求去少安的砖窑厂,而他不缺人手。为了给人们提供挣钱的机会,他高额贷款,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快速的扩张,使得砖厂即将破产。少安为村民做的这些,说他善良是毋庸置疑的。

少安的善良也体现在他对润叶的感情上。他为润叶的前途和未来着想,拒绝了润叶。润叶在面对县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李向前的追求时,她意识到自己心目中未来的男人是自己儿时的同伴孙少安,她向孙少安表明自己的心意,孙少安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他从爱的呼唤中退却。孙少安得到润叶爱的表白曾经幸福的哭过,他不是不爱润叶,只是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爱的资格。他为润叶着想,不能一时冲动,酿成无限的苦恼。即使润叶屡次约见少安,少安也避而不见。

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少安虽是一位农民,但他改变了他的家庭,乃至于说他的家族的风貌。他的家庭从他弃学回家务农和父亲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到后来他为他的父亲建一个有石狮把门的体面的庭院,这一巨大的变化,是离不开少安的奋斗和拼搏的。弟弟在外上学和在外工作,父亲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减弱,年迈多病的奶奶,上学的妹妹,这一系列的重担都落在了孙少安的肩头,这个家庭是靠他支撑的。他把这个家庭带上了致富的道路。

除了努力奋斗之外,家庭的富裕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思考和摸索,还有大胆的实践。孙少安是双水村第一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在开展农业学大寨大力推广时期,他听说安徽小岗村搞责任承包制,包产到户后,农民不仅吃饱了肚子,还有了余粮,他向小岗村学习,也自发地在本队搞承包到组的合同。这个消息像洪水猛兽一样吓坏了坚持“革命路线”的各级领导。这黄土高原农村的第一个自发性的改革尝试失败了。但这不影响孙少安的性格中善于思考和学习的特点。后来,在全黄原地区推行生产责任制。在双水村,孙少安率先在第一生产队实现了承包到组的责任制,夏收时人们的收成很丰硕,令按兵未动的二队则很羡慕。他的实干精神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同时也让整个大队的村民获利。

与此同时,他本人又到县城建筑工地承包运砖业务,获得了两千元的纯收入。后来,在这些钱的基础上,开办了烧砖窑。他带领他的家庭奔上致富的道路。即使后来在办砖窑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因为他的吃苦耐劳和肯干,他也没有倒下,最终度过难关,恢复了往日的面貌,甚至更加辉煌。

孙少安这个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式农民,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农村事业付出血汗的青年。孙少安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他们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但同时他们也为农民这个群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他们有了个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为追求幸福的生活和为维护家庭的尊严拼搏奋斗。他们能够扎根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力量,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他们都是农民的后代,都有一部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史。他们都是浑身沾满泥土又有远大志向的能人和精人。他们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关。

三、孙少安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少安是一个崛起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他凭着勤劳肯干,踏实奋斗,善于思考和接受新事物的性格特征,几经奋斗、碰壁、挣扎和觉醒,使得他和他的家族从贫苦中了出来,他成了一个农民企业家,实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角色转变。他在屡遭失败中重新崛起的顽强意志和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懈追求、勇敢创造,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他面对苦难的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热情,在苦难面前始终保持强健的生存意志和乐观的生存态度,具有永恒的价值。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会面临着各种困境。在困境中,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走好人生的道路。少安给我们生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下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在生活上获得新生,应该对生活的前景充满信心,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奋斗付出,不能什么都不做,只去抱怨。在前进的途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人生的垫脚石,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会让你走的更远。在苦难中坚忍和奋斗,把人生的苦难踩在脚下,奋勇前行。同时,在追求个人幸福的路途中,我们也应该像少安学习,不说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结合起来,至少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他宽厚、善良、淳朴,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生典范。

命运只垂青于那些敢于奋斗和勤于奋斗的人们。如果我们硬要把它说成是命运的安排,则是用勤奋的劳动夯实基础后又在坚实的基础之下,建造事业大厦的。“活着就意味着抗争,进取就意味着挑战,苦难注定是探求者忠实的人生伴侣。”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

2.大学生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M].人民文学出版社 3.张学正.《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第四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

4.任桂娟.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的形象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5.葛华亭《.路遥小说的精神内涵——孙少安形象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9月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之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正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而我们这个世界由很多平凡的人组成,却组成了这个不平凡的世界,组成了这个复杂的社会。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些人总把平凡当成平庸,把自己平凡的生命浪费在平庸的生活中。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决定的,现在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三到五年以后你是什么样的人,现在自甘平庸的你,未来还可能在你手中吗?现在的心态就是你以后的命运,它充满了偶然和必然。也许平庸的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改变你一生的人,事物,或许是书刊。改变了你的生活,这就是偶然。但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就是命运的必然。

这本书完成于文革结束时期,小说中很真实的展示了我们父辈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文章中的双水村,就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缩写,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还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激情岁月。尽管这是一个遗憾,但从长辈的口述和神情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同时我也感到幸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曾听过有人说书中关于苦难哲学的叙述是那样的精辟,为了钱而苦苦挣扎受尽折磨。不知同学们是否想到高三的生活,为迎战高考时付出的那种艰辛,虽然我们暂时不用为了钱而苦苦挣扎,但放眼一下未来的生活,考虑得远一点。在大学付出的艰辛,社会终究会给我们应得的回报。正如前面所说的现在的你的态度决定了三年以后的你,这就是生活。

当我费力的捧起它打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吸引住了:“„„细朦朦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书中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普通的人在历史转换中所演绎的平凡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忠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开花,是改革的前驱者和先锋者,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历经重重磨难,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走向成功;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的弟弟孙少平,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不甘沦落于农村,在艰苦非人的包揽活中炼就了吃苦耐劳的倔强精神,最终在煤炭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出自农村的兄弟俩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成熟和坚强。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不要嫌弃贫穷,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财富,“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砺,才能取得成就,这将给我们以后人生道路上带来很大的益处。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就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星

球上的人类,也将继续繁衍和发展,直到遥远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的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将会走向自己的终点。死亡将是伟人和凡人共同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死亡是自然法则的胜利。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多数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常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这就是我们对一个平凡世界的死者所能够做的祭文。

读了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我的心胸豁然开朗,所有对生活的迷惑和不解,都在这找到了答案,使我更深一层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这些人生哲理让我醒悟,给了我迷津,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不去生活,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那我们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磨难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微笑生活,战胜自己,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现实中的张海迪和史铁生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吗?他们身残而志不残,勇敢的和病魔做斗争,在逆境中抗争,其坚韧刚毅的性格永远鼓励着我们下一代。

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更确切的说是平凡而伟大的。这里的世界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亘古不变的苦难哲学。我非常敬佩和崇拜作家路遥,他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留下的著作将永远在人世间流芳千古!

下载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人物形象分析[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凡世界读后感

    平凡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

    《平凡世界》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

    《平凡世界》读后感

    《平凡世界》读后感 《平凡世界》读后感1 在麦秸秆上的破被烂褥里,在萤虫般微弱的烛光下,少平忍受着背部那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疤所带来的痛苦,聚精会神地看书……或许这些难以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赵云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赵云 一、赵云资料简介: 赵云(154—230)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30年,死后追谥为顺平......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平凡!看到书的名字就在想,里面的人应该没有一天生活是平静的! *本书主要围绕三对人的故事展开:少安与秀莲,少平与晓霞,润叶与向前。少安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列校 张力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共三册,反映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中,以孙少平和孙......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崇仙中学叶昌龙 平凡的世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的背后都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