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时间:2019-05-15 10: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实验学校初中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为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

学校以“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校搬迁为契机,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文脉相承、和谐宜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特色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山河润泽生命,阳光开启人生”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秉承“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办学思想,精心打造“山韵•河润”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精细管理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需要 1.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问卷及访谈都涉及如下内容:你希望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

2.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3.评估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的需要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在新校启用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我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理资源)丰富,同时学校所在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丰富的资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可行,而且还独具特色。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导向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保证三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2.发展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3.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整合。从作为课程要素的课程资源来看,不管哪类学校,其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4.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5.独创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选择,以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

6.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以下选题供参考:

(1)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等方面。

(2)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自然地理、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电子技术、劳动技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科技兴农等。

(3)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包括美学、中国文化、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与阅读、民风民俗、礼仪、宗教、法制教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文化等。

(4)生活艺术系列: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烹饪、刺绣、编织、剪纸、花卉种植、泥塑、手工、表演、家政服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营销模拟、应用医学等。

(5)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健康保健、卫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人际交往等。(6)职业技能系列: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内容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类、美术类、服装类、建筑类、普通话、实用写作、市场营销等。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主要包括:成立组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申报与审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1.成立组织

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课程开发组织和课程审议组织。由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学校内部人员主要包括校长、主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外部人员包括地方当局行政主管领导、课程或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需求评估

教师自行或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一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具有直接导向性。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是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即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

3.确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就是依据学校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建构学校的总体课程,并据以实施、评估、改善的过程。所以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转化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教学来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自身开发能力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确定自己开发的目标和方向。4.编制《课程纲要》

在申报课程前,教师需编制《课程纲要》,即教师自己对改门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课时安排上,一项学习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也可是几节课,可以是一周一节,也可是隔周一节,还可以是一个半天的时间学习活动。

5.课程申报与审定

教师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自己的特长申报课程,申报课程时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同时提交已编制好的《课程纲要》或《课程实施方案》。教科室组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6.校本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如果选择的学生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设置校本课程,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至少1-2课时,并一定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

主要包括:时间、内容、教师、场地等,主要形式就是选课走读。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充分体现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关于教学内容问题。校本课程可编写教师用书或讲义,原则上不编写教材,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记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有激励功能。

学校要发挥校本课程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考核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考核评价一般不采用考试的方式,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背景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纳入学生档案管理之中。

八、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

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必须经校本开发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人员队伍保障:指导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5.硬件保障:开发好校本课程报名系统,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课程开发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通过 年的课改实验工作,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经过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研究,特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供校本课程开发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优势,自主开发和运用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努力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意义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可言。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教师、提高教师、发展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兴趣,能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国家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概念的论述

1、什么是“校本”及校本研究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一切在学校中,是指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一切基于学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有存在的种种潜力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源收集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的一种活动。

2、什么是课程及校本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进程的总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北师大教育博士肖川认为:“课程是指我们将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能体验和经历到的客观世界”。校本课程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校长领导下,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 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能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什么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校长为主导的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的,充分挖掘利用校本资源的活动。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是随意而行的,它需要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1)优选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应用。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

(3)开发性原则: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4)经济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用最小的开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5)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 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6)个性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突出个性。

(7)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它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实现可行性。

(8)趣味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中,要结合所开发的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而带动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五、六个小组十八个专题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构想(一)学生资源(1)学困生(2)问题学生(3)学生心理健康(4)模范学生、小组长

(5)学生作业、日记、学习方法(二)教师资源(1)教师思想素质、师德(2)师能、特长(3)教法、学生管理(4)师生关系(三)学校管理(1)制度(2)会议(3)机构(四)家长资源

(五)社区资源(1)电影院(2)文化广场(3)典型事例

(六)校园文化(1)环境设施文化(2)活动形态文化

以上十八个专题的调研时间主要可以安排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内进行。十八个专题又可以下设子专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工作认真、优先完成任务、形成报告材料和发表论文的师生。

六、校本资源开发的前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以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将步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的推进和发展。随着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的到位。随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率。明天的什字中心小学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走在各兄弟学校的前列,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请教研室老师来校指导。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目标明确的思想 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稳中求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三课带动,岗位练兵。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通过个人精心准备,组内集体备课,学校按个人抽签安排好日程,人人讲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

示范课引路。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本学期龙开锋、安丽萍、周云等老师均上了两节以上示范课。

特色课促其提高。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龙开锋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特点;周云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学校通过组织这种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实现了教学双赢,使他们能够在新课程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通过以上三种讲课的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也使课堂主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

2.课题带动,专题探索。

课题带动。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即课题,小现象真问题。我们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遵循“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研究思路,学校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和运用有效的结和起来”、“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课题,各个学科又有小课题,如中学文科组“阅读与写作”、理科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组“优化农村实验教学”等。用教学实际充实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题探索。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话题式”教研,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话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案例研究。我们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等形式进行了案例学习,请县教研室刘桂华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分析。引导老师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

3.互助带动,反思提高。

为使教学研究 经常化,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师师互进。集体备课需教研组长精心策划,全员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指导,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借鉴了“个人先期备课、集体研究、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浓厚了教研氛围,在集体备课中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抓个人研究的落实。每位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初步教学思路,形成简案。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简案进行审查签字,并把简案纳入备课考核之中;二抓集体研究的效度。统一研究时间,统一研究地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课堂设计,突出学法研究;加强检查和督促。三抓个性化修改操作的实效。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学情修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真备学生,根据学情对通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二是结合特长修改。教师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修改通案,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个性化修改,作为备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出个人的简短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路历程,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达到教学与教研的同步,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共进。校本教研,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展示提高的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不断总结 1.经验:

①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勇于开拓,不等不靠,大胆带领教师开发和研究适合我校需要的校本课程。

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整合一批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既拓宽了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③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纠正了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把好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各科的学习成绩。我校期末统考成绩良好。

2.存在问题:

①缺少专家的引领,所以造成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底气不足,开发的深度不够。

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五、下步工作设想:

基本思路:继续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有效落实教学常规,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1、严格执行新课程课时计划,确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继续加强新课程教材研究。通过课改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提高。

3、扎实深入的开展校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员及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培养特色典型,形成骨干梯队。要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优秀典型;本着边实验,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的宗旨,充分发挥特色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达到有办学特色的学校。

龙街二中教务处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特色,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经验,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袁红光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卢新颖 连懿德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选择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

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在教师、学生、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3、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校本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3)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并将根据课程开发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标准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凡经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的课程,均被确立为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学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也将定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评价,加强监控。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进行评估。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4、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开展校本课程培训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有:一是学生的出勤率;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方面构成。继续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同时学习对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3、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4、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6、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7、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8、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xx小学 2011.9

第五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儒家思想的光辉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校本课程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万宝奎

一、总体指导思想:

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与史学研究接轨。以问题为核心,确立研究主题;以研究为铺垫,构建课程体系;以乡土历史、文化史中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主张为载体,丰富实践探究。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制作PPT展示、网络辅导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让学生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第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命运,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引导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第四接受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校本课程理念,塑造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

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山东省“1751”工程学校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二、前期准备

首先,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山东省现在是实施新课改的第8年,课程改革日益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即办学理念,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定位,主要有:

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学生、社区参与的过程;

2、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3、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且相辅相成;

4、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和师生共同完成的拓展型和研究型教学成果。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决策与管理机制,需要相应的条件:

1、学校成立了由多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并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实际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2、教师、学生、家长能有效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

3、学校课程委员会定期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促进课程不断更新优化。

其次,立足校本,突出特色:

我校作为“1751”工程的首选学校,当今乘着新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东风,紧跟“科教兴国”的步履,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课堂教学改革迈入了快车道,全校上下发奋进取,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学校积极创设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强化“科研兴校”战略,着重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积极落实县教委提出的“三环节”教学课堂实验,这些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走向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课程理念;

2、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取向;

3、加强课程统整研究;

4、转变课程设计方式;

5、强化课程模式实验。

再次,夯实功底,积累素材:

目前尚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克服消极观望或神秘畏难心理,树立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多记录、多沟通,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状况。因而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开阔眼界,向专家、同行、学生学习,俗话说打铁还许自身硬,练好内功是关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个崭新而着重解决的课题,它包括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它极其丰富和复杂,尤其历史课程资源博大精深,主要有师生、教材、图书馆、音像产品、社区活动基地与专家、长者、人文景观、网络信息等。总之,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其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及发挥水平,如果教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那么将在学生中展现巨大的人格魅力。

最后,加强科研,讲求实效:

我校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发挥校内外优势特别是广泛吸取各地的成功经验,由此不仅要求中学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循序渐进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教科研处开展这次论坛就是十分及时和必要,建议今后还要举办多次,教研组例会也应专门进行协调。所以我们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根本,把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三.本人尝试

1、中学生身边的历史:

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在教育中涉及学生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这些生活都应是课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过去的课程设计只关注理性生活,局限于认知,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感悟,而认知、情感、感悟是人生生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重建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历史教材不尽入人意,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实和大众的倾向,心版教材还亟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诱导大家贴近、寻觅和感悟历史:(1)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时事资料;编撰小历史剧等;(2)还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3)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

四.学生活动设计: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学校范围内实施的生成性课程,应采用活动、讲座、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我校确定的直升班教学理念是“一个中心,三条主线”,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条主线分别是知识主线、能力主线和素质主线。立足于我校实际,自觉遵循“三个面向”宗旨,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力求科学和人文的比翼双飞,尤其要登高望远地博取最新教改成果,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贴近自然社会的热点、疑点和重点,进一步贯彻“大教学观”、“大文科观”和“大历史观”,开足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放手拓宽历史视野,着重夯实历史基础,为此经过最后一年不懈地开拓创新,争取多出合格+特长的学生,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最终通向“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直至为终身学习奠基。

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宽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学生们的身边挖掘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历史。访谈记录的整理就是学生们对感性历史的抽象、升华过程,记录的展示,又让更多地的学生了解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备课组的设想如下:

1.专题讲座:介绍有关知识,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2.师生互动,创设对话氛围,确保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3.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师只粗略的制定一个计划,组织好学习活动,学生独立研究或4-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课题进行,主要通过问题选取、资料收集、文本整理、制作Ppt、交流展示等几个步骤。

另外,鼓励走访学者、先辈和家人或其他知情者,特别是要利用网络中的论坛或博客甚至QQ等先进便捷的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4.所学内容是开放和弹性的,主要以专题研讨交流为形式,专题的确定可以灵活多样,并可以继续补充,成为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进而期望同行、家长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订完善 课程形式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如果是基于学生需要的,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为宗旨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立足和服务于学校独有的文化传统、教育特色、社区特色、人文景观和师生特色,体现出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本课程与以往的活动课、选修课不同,它是一个有计划的序列开发活动,其实,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问题是如何加以发现和使用。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强调追加多少额外的资源,而强调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除了完成常规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外,教学中都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增补一定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注重与各学科的同步教学渗透,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优势,着力开阔学生眼界,以专题讲座形式教学。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发展为基准,在考虑学校实际可能的前提下,努力采取丰富的学生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此,结合教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笔者计划开设8个专题,每个专题为1到3个课时不等,总共16个课时,主要构想如下:

1.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衔接教育(为校本本课程开设准备)

2.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科(长期的探讨与积累)

3.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齐鲁大地历史资源盘点(发掘乡土历史课程资源)4.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历史文化荟萃

5.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我身边——儒家思想的影响。6.孔孟之乡——孔子和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7.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8.中西文化的交汇——儒家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潮

五.注意事项:

(一)新的历史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如下原则:

1.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尽量与当前研究性学习配套进行;

2.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最新科研动态和时事新闻,以发挥史学的借鉴与陶冶功能;

3.应是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即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4.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尽量通俗易懂,满足学生身心需求;

5、要紧密结合本校特色,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敷衍了事。教师能根据本地条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琐碎史实堆砌,;

6、让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

(二)从教学管理的制度来看:

关键要与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相一致,在学校层面为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英语以及艺术、体育在内的必修课程; 2.提供多样的、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应充分体现本地和学校特色,能立足本校的具体实际;

3.学校创造条件为全休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4、实现资源共享,充实信息资源库,要建立学科资源库、学习包、网络积件等,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功能。

(三)从课程目标来看: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下载校本课程开发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开发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总结

    强化校本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主要补充,对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 《家乡名胜古迹》 系别:教育系 班级:07(1)姓名:李宗飞 学号:0708116 校本课程开发 题目:《家乡名胜古迹》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汇报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学校特色 曹东庄小学是一所农村一类小学,在校学生313人,教师21人,下辖一个完小、两个教学点。近几年来,在教育局、茶棚乡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三级(国家、地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张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对......

    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总结东田一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我校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我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专门设立了校编课程,并列入了课程计划之中,落实了校本课程的学习,科学的实施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