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结题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课题结题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课题结题论文》。

第一篇:小课题结题论文

【小课题结题论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结题论文)

(2012-11-26 11:06:58)转载▼ 标签: 分类: 小课题

杂谈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小学生日常训练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兴趣;计算 ;培养;能力训练;速度;正确率

一、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组织系列活动形式:班级小组竞赛;学校组织以年组为单位个人口算、速算简算能力竞赛;学校组织以班级单位的计算能力检测。优胜学生、老师获奖。

2、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联系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巩固“10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出示小狗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狗回到家前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动画显示小狗爬上2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2=8,也可能是10-8=2。让小狗继续往上爬,根据小狗爬的结果,列出算式。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狗回家的过程中得到了练习,巩固计算,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了,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又如:在表内乘法教学时,我们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们进行比赛计算6+6+6+6+6+6+6+6和8+8+8+8,看谁算得又对双快?”孙悟空笑着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它们的得数是48和32。”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出用乘法口决来计算。这时我就介绍乘法的意义,通过创设这种生活中故事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而且很快掌握了乘法口决。

3、借助生活经验,探索计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探索计算的策略,往往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算理常常是我们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67-25+28”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平时乘公交车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思考:原来车上有67人,到站时后门有25人下车,前门有28人上车,这时我们可以先从67人中去掉下车的25人,再加上上车的28人,当然也可以把67人先加上上车的28人,再去掉下车的25人。有的学生或许还会这样思考:一辆车上共有67个座位,正好坐满。到站后,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这样上车的28人中的25人正好能坐到座位,还有3人只能站着。坐着的和站着的人一共有67+3=70(人),在计算中也可以这样表示67+(28-3)=70。像这样,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撑,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也经过一翻梳理和提炼,上升为不同的计算策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能力。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口算、笔算和简算教学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同时也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从而使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校对四、五年级948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跟踪调查测试得出“学习动机越强烈的同学,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笔算和简算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

1、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

单一的口算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样就不可能保证口算的质量。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们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这时同学们个个都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不但有趣、参与性强,而且还可以立即反馈结果,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口算也跟学习数学实践课一样有趣。此外,我们还设计了“打数学扑克”、“写得数比赛”“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

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或乘法交换律时,我问学生:“这个学期课室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学生:“老师没有变, 我变了。”我让同桌学生互相握握手说:“天变地变,我们的友谊永不变”。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边说边握着手。我还让学生调换一下位置再次握握手问:“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说:“我们的位置变了,人没有变(友谊不变)”我再次说:“其实我们的数学也有这种情况,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苹果,苹果是每千克8.6元,我买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同学们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来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那么学生就愿学、乐学,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有如下做法: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避免盲目简算

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样的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的确,这种题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受到数字干扰,一看到要求就盲目地进行简算,结果出现如下的错误: 9÷ + =9÷(+)+ ÷ + =(+)÷(+)- × =(-)×

学生对运算顺序认识不清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题中的特殊数字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对简算的理解要透,要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漏了哪处可以简算的地方,也不能盲目地进行了简算。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做这样的题,而是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列举了各种不同的思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对象“25和4”、“125和8”、“5与2、4、6、8等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包括小数、分数和整数),同时使学生对简便算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然后,再重温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对运算顺序进一步加深认识,使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不假思索就能按正常顺序完成。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简便算法的基础,对产生了简便算法直觉,同时又牢固地掌握了正常情况下的混合运算,就已经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了,就可以避免盲目简算了。

2、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如:妈妈带我到华润商场里买了一台电磁炉202元,又买了一台电冰箱835元,付钱时妈妈一下子就能算出了一共要给多少钱。后来妈妈很骄傲地给我说了她的算理,我觉得妈妈很厉害。所以学生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分析、总结、类推这类简算题的数字特点,从而悟出这类题解答的规律。683-198(多减要加)1556-301(少减再减)=683-200+2 =1556-300-1 =483+2 =1256-1 =485 =1255 858+99(多加要减)735+102(少加再加)=858+100-1 =735+100-2 =958-1 =835+2 =957 =837

3、利用迁移规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思维过程,需要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我这样教学生:先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的简便运算题,然后让学生试做以下题:

30×(- +)10+ × - 3 -(-)5- -

学生已有了简算的基础,就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反而认为这种题更容易算了,不用通分,只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改变一下原来正常的运算顺序。学生从整数四则计算到分数四则计算这一发展变化,激励、点拨学生完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转化,概括归纳出计算的方法,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明确算理,在探索中逐步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速度是衡量计算能力高低的一条标准,如果计算只停留在“会”的阶段上,那是不够的。不仅要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使学到的定义、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好运算定律,就能优化我们的计算速度。

四、加强学生速算训练,提高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现行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我们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基础性训练、强化记忆性训练、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个五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也做了些探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积累典型错题编辑成册,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的计算错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乘法口诀不够熟练导致计算错误;(2)积的小数点点错或者漏点;

(3)除数是小数的时候,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小数点来除;(4)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数位混乱对错计算;

(5)脱式计算时容易受某些数字的影响,搞错运算顺序。1× ÷1× = ÷ =1 600÷25×4=600÷100=6 60-20÷4=40÷4=10(6)其它原因: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一个地方来计算等。

通过上述的分析,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我校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并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突破口,进行了口算能力比赛、计算能力比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这样做:帮助学生走出计算时的误区、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等。

2、加强基础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打好口算基础,提高口算能力。做法有:熟记乘法口诀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计算的兴趣,我不断变练习的形式,如:看卡片、开火车、抢答、自算、互算、小组对抗赛、小组拉力赛等等,并定期在班里举行“神算子”比赛,选出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级的计算比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做好铺垫。

3、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高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熟记以下这些常用的数据,那么就能更好地转化为计算技能,从而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加速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a、积为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b、1—15的平方数和1—5的立方数; c、1π—10π的计算结果;

d、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及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加强运算定律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必须要熟练“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往往忽略了使计算复杂化,因此必须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不断加强练习(如:1.98×101=1.98×100+1.98×1;2.5×98=2.5×100-2.5×2;2.25×4.6+2.25×5.4=2.25×(4.6+5.4);4.8×2.5=1.2×(4×2.5);

×16=2×16+ ×16等),提高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力。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而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同时存在的,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干扰智力因素的原因。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活动,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干扰智力活动的进行,第一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解题兴趣不高。认为解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没有力求准确的欲望。造成做题时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的情况,结果出现了计算差错。第二是在计算时希望尽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的数字较大或者过繁时,容易就出现排斥心理,于是不去认真分析,不细心审题,敷衍了事,在这种心理下进行计算也容易出现差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活动,调节消极的非智力活动,使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教师自身必须对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用自如,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够得心应手。其次,学生也必须持之以恒,定时、定量地训练,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成效,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够真正得以提高。

第二篇:小课题结题报告

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

结 题 报 告

小组成员:

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在物理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中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问题的提出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为了与社会发展以及新教学理念接轨,现在教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的主要内涵应该是教育向着培养具有理论型尤其是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化。这样一来,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

二、课题的界定

“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可用所用知识、现有仪器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小“热点专题”作为一种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开展小课题实验教学,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教材上的知识是书本知识,是前人长期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在教学中自然值得肯定并予以重视。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教师的实验操作不当、对实验认识不够深刻、实验老化等都可能造成实验现象、结果与理论事实不相符,这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别掩饰事实而只是为了讲课而做实验,实验一定要与理论相符,以致于误导学生,扭曲事实真相,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埋没了学生的才华。而小课题实验教学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符合人类认识的自然规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切实可行的。分析主要作用者递变图,可看出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实验教学,对开拓学生视野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均将有很大优势。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物理经验知识和检验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物理学科研究和物理概念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将通过以物理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课程结构体系需要

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切忌纸上谈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所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基本物理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其产生的效果。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前期物理教学,由于历史等的原因,其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多地围绕应试技能培养进行。经过改革,逐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鼓励教师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操作中仍难以避免启发、讨论的思维被教师统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难以避免教师因启发不当而跨越主导地位。目前课改正是针对上述弊端,进一步确定了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原则,在教学中鼓励教师更进一步给予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右脑功能,多作教学宏观控制,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中微观环节,明确“学本位”思想,对学生而言逐渐形成问题式、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模式,为深度创新打下基础。

3、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目前,初中的物理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理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比如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若能正确引导,就会有所创新,我校学生大多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愿意动手动脑。创造的基础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初中生正处于逐渐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过渡时期,选择一些探究性小实验,并选择一定角度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指导他们用业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随之而产生的成就感,就能使他们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逐步建立起一个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把思考问题方法和如何从社会吸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自我素质———学会学习。所以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和体现高中生的创造能力是必要的、恰当的。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演示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感情主体,需要外部的信任、关心、理解和帮助,有极大的可塑性,隐藏着无限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研究的内容、对象、进程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的程序内容包括主程序和辅助程序两部分,主程序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实验让学生开展实验活动,辅助程序有图书情报检索和小论文的撰写等。课题的难度宜由浅入深,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主程序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选题关键,其它三步也是缺一不可的。

2.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庄墓初中初二全体学生,主要是自己的学生。

3.研究的进程及方法 3.1研究方法

调查法:结合实验情况的考试成绩对比,测试学生,对实施结果的反馈,样卷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图书、杂志中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 :自制实验的开发、解决疑难问题的实施。

观察法 :明确观察教学目的和意义即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过程 中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培养,确定观察时间、对象、地点、内容和 方法,观察。

3.2研究的进程

课题研究的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2月

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于确定的实验中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出各种创造性设想,并进行创新改进,初步确定创新实验方案。课题小组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再改进,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并在课堂上得以验证,听课,切身体会新实验方案的感受,并与老师学生交流分享,之后结合师生的意见再改进。第二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1--12月):

1、收集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疑难问题并作出筛选。

2、组织开展自制实验的开发、设计研究及案例材料的编写、实施与分析。

3、根据实践活动撰写有关论文, 全面总结课题成果,撰 写结题报告

具体过程如下: ⑴选题,即提出问题

专业性选题。第二,生活中选题。

⑵分析选题,决定研究方向,论证方案制定计划

选定题目后,即开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期目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题目存在的问题,构思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学生一起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得到的结论,再修改进一步论证。

⑶实验或论证

方案获通过后,若需要实验的,排出时间表,确定相关实验器材进入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做好记录。

⑷结题

实验完毕,随即指导学生总结成果,写出有理有据的课题研究报告,做出作品或完成小论文或写出调查报告,附设计制作构思及其说明。

五、研究的基本过程

1.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教学的程序

物理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器材、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小课题实验教学”的程序内容包括主程序和辅助程序两部分,主程序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课题让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辅助程序有图书情报检索,科技讲座和科研论文 的撰写等。

课题的难度宜由浅入深,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主程序可分为六个步骤进行。

⑴提出问题

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选题可从二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专业性选题。收集教学中可深化、拓展的知识点,可改进的实验或学生实验以备选题,验证平面镜成像时,让学生回忆前一节次光的反射原理、结合生活中照镜子,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光的色散探究等。第二社会生活中选题。如冬天从外边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会模糊不清、为什么夏天鱼塘上常有雾?汽车挡风玻璃是直的等。

⑵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⑶制定计划并提出实验方案

选定题目后,即开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期目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题目存在的问题,构思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学生一起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得到的结论,再修改进一步论证。如光的色散探究等,从而决定研究方向,论证方案,制定计划。

⑷合理运用实验方法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兴趣是创新思维最好的老师,它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也可应用设计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要采用以“自主,主动,合作,探索”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注意适当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强调组织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梳理并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整合方面,要积极探索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课堂中要注意把物理和生活实际问题联系以来,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理解社会实践问题“物理化”的过程,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获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⑸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教学案例一:测量液体密度

教学案例二:平面镜成像

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以下8条是每一个小组进行小课题实验时所用的卡片:

实验课题

组别及人数

猜想与假设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交流与反思 总结论

下面,我就“教学案例一:测量液体密度中的若干细节”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对某

些问题的讨论简单列举如下:

问题:为什么我们组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可以测量出液体密度,但就是发现每次测量出的值都不一样?各小组的分析列举如下:

1、测量工具本身精确度问题,但有的小组的测量值和标准值一样。各小组的同学把自己组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之后发现,有几个组的数据有问题。

2、测量细节问题,在转移液体时有剩余(剩余被忽略了)

3、测量工具精确度有限

4、测量方法问题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和分析之后,大家推选第3组同学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演示。当同学们看到测量值和标准值一样时,高兴的叫了起来,大家欢呼着,从他们兴奋的神情里,透露出来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带给他们的喜悦和收获!

以上仅仅是我们实验中的一个例子,像这样的讨论和共鸣在我们的教学和实验中无处不在,这也充分证明了孩子们是多么的渴望能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和探索他们心中的奥秘。那次,我灵机一动,用手机照了几张图片,留作他们的美好回忆。6

⑹结题

实验完毕,随即指导学生总结成果,写出有理有据的课题研究报告,做出作品或完成小论文或写出调查报告,附设计制作构思及其说明。研究论文要求用规范的格式书写,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基本内容、参考文献等部分,力求把物理学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促进作用所解决的问题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清楚。

当然让学生进入角色还应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①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灵感、自信心的涌现与坚定更会使实验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但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应摒弃传统习惯的思维模式,不应给问题过早下结论或框死,而应指点迷津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

②过程与结果关系

进行研究当然希望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失败在所难免,所以指导思想应让学生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信念,注重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注重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失败一定要让学生找出研究思路,失败原因及收获体会,力求让他们看到努力的收获。

③个体与全员关系

全员参与是营造重在参与,提高创新实践意识的氛围,但全面辅开,毕竟还不现实,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选择部分优秀学生进行一定层次研究,这也体现因材施教教育原则。

2、自制实验仪器

自制实验解决疑难问题的实践研究

(1)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如探索—发现法、问题研究法等)

(2)实施操作过程的研究(如实验步骤、)

(3)实施操作主体的研究(如教师独立完成、师生合作、教师 指导学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等)

(4)实施途径的研究(如在课堂教学散点式应用、集中专题讲座 等)(5)实施形式的研究(如课外小组、课堂演示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组专门举办了“学生自制物理仪 器展”,将所有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参观,进行评 奖,并给予奖励。如学生自制小孔成像仪。8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收获

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开展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水平、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②、初步训练了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④、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⑤、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学习。⑥、可带动其他同学对物理的关注与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另外,我认为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更新实验教学思路:

1、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物理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具有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把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学会”转变为“会学”。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七、自我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和探索,我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在教学上,我变得成熟和自信了,能够大胆的去探索和分析实验现象,不再是一个一味验证别人成果的传递者,而是能够实事求是的去面对自己的实验和结果,敢于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不再惧怕实验失败而在学生面前不知所措,相反的,我学会了去分析问题所在,并和学生一起去实践,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让我们无比的快乐!其次,我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翻阅书籍和查询互联网,是我的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激烈的讨论中,师生感情也变得更加亲近,不再那么拘束,同学们都敢畅所欲言,他们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探索的快乐。

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之后,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物理教育的新课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实验大全,简单学习网。

2.中学物理,主管主办为哈尔滨师范大学。3.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主办为陕西师范大学。4.中学物理教育网

第三篇:小课题结题报告

淳化县2017年课题研究

《提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该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写就是四种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

2.、该课题研究是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低。在满分15分的书面表达题中,能得到10分以上的学生约占10%,40%左右的学生成绩在6-9分之间,近一半的学生得分很低,一些人甚至写不出一个正确的句子。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该课题的研究十分必要。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使学生掌握英语书面表达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明确分工,制定课题计划。

2、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上旬)

(1)在老师、学生中展开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调查资料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学生惧怕写作,对英文写作不感兴趣。

B.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C.没有英语思维习惯,写不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D.不懂框架结构,写出的文章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E.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

(2)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打基础。

(3)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策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接着要夯实词汇教学;然后再逐步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渐渐掌握写作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并进行讨论、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既定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2017年10月中旬)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验心得撰

写有关研究成果,课题组完成结题报告。

三.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通过多半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书面表达的思路与方法;在我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所带的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我们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了以下成果资料:论文《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反思《关于改写和仿写的几点体会》;作文指导案例《How to Stay Healthy?》,《My Holiday》;随笔《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等。我们研究的成果要点如下: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英语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字数不限,哪怕两三句话都行,内容主要包括当天所学的知识。学生容易完成了,慢慢就有了兴趣。

2.尽量使用肯定性评语,如Excellent!Great!等,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降低写作难度,如从信息,词汇,框架结构等方面给学生多提供帮助;练习改写和仿写等。

4.通过游戏竞赛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抓好抓实词汇教学。没有了词汇,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词汇的教学和巩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狠抓词汇和句子的积累:

1.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手势、多媒体等进行词汇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举行单词拼写竞赛,做单词接龙游戏等,以激发学生记单词的热情。

3.听写单词时,不但让学生写出单词,还鼓励学生把单词构成词组,再用词组来造句。

(三)、悉心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写作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审题:审清作文体裁(类型)时态、人称等细节; 2.列提纲(文章结构框架):分几段,以及每段大体内容; 3.列关键词:列举和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4.写作:根据提纲和所列的词汇句型完成写作;

5.复查:一查拼写、语法、标点等问题;二查语句是否通顺、连贯等;

6.誊抄:不允许做任何的更改。四.存在问题及困惑

通过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少数学生词汇量仍然跟不上,语言积累严重不足,根本谈不上写作;还有就是我们训练学生写作的时间还不能很好地保证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第四篇:小课题结题申请

小课题结题申请

高新小学教科研领导小组:

我们课题小组于2013年1月申请了“

”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半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4年1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题名称:

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1月——2014年1月 研究对象:榆林高新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负责人: 参与人员: 课题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生趣味英语词汇学习。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对小学生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英语词汇学习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何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好英语词汇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2013年1月1日——2013年4月底是我们的准备阶段。经过我们全组老师讨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如何让词汇教学既有趣又高效的方法,准备在实施阶段实施。

2013年5月初——2013年10月底为实施阶段。我们组形成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我们组内不断的进行词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对我们已经形成的方案进行验证,我们在不同年级的词汇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游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成果主要是:几乎全体学生能热情、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词汇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仪态自然、大方、得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英语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的非常高涨,由之前的厌倦到现在爱上英语课,对待英语的态度有所转变;成绩有所提高。

2013年11月初——2013年12月底为总结、反思阶段。我们英语的词汇教学现在有了几个固定的模式,我们上课的时候采用这些模式来教授新内容就变的非常简单且高效。我们在课余时间总结了所得出的结论。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已经完成了研究任务,具备结题的条件,特申请结题。此致 敬礼

》课题组

2013年12月26日

第五篇: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根据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对本班学生的口语能力实际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分析,制定了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了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总结实施阶段的教学情况,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等等。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中重在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听人说话要认真,倾听要认真耐心,要边听边想,理解主要意思。要坚持说普通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而有礼貌,不理解的地方要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能主动积极的进行口语交际。然而在实际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嘴巴很“紧”,不是他们不会说、不

能说,而是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笑话。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氛围的形成。“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学习新课标后,使我领悟到口语交际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标

1、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把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听明白。

2、培养学生态度大方,有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插话,提建议要委婉,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和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四、研究内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开放教学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开拓口语交际训练渠道,让学生时时处处乐于交际;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交际;促使教学主体的开放,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交际,乐于交际。

五、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已有交际能力的差异,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成的不同要求。把自己所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确立相应的对照班,展开课题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调查问卷法: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水平。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课题计划的行动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2年5月—2012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查阅相关文献,前人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背景、学生口语能力、用语习惯等)作问卷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9~2012.12)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举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准备教学素材,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方案的内容设定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内容,定期组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检验教学效果。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2.11~2012.12)认真总结实施阶段的教学情况,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撰写实验报告,组织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今年5月份我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上传于博客后,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指导,通过研究和分析,针对专家的建议,我认真的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和调整。

6月份,在前段做好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给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调查,为了得到可信数据,所有问卷均记真实姓名。我对本班57名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1、在调查“你喜欢上口语交际课吗?”这一问题时,有76%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很喜欢”,有2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碰到感兴趣的我就喜欢”,还有1%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

2、在调查“你认为口语交际就是看图说话吗?”这一问题时,3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的,66%的学生认为不是的。

3、在调查“上口语交际课时你能联系自己的说话吗?”这一问题时,63%的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能”,36%的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偶尔能”,1%的学生选择了“不能”。

4、在调查“你觉得看书和看电视,哪个你更有兴趣?”这一问题时,6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看书”,25%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12%的学生选择了“两个都没兴趣”。

5、在调查“在家里,你是用普通话与家人交谈吗?”这一问题时,5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是”,45%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有时用普通话,有时用方言”,1%的学生选择了“用方言”。

6、在调查“你希望老师多开展些口语交际活动吗?”这一问题时,6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非常希望”,1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随便”,14%的学生选择了“不希望

下载小课题结题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课题结题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了人地关系。......

    小课题结题材料

    各位老师,小课题结题在即,请有小课题的老师准备好各项结题材料,清明假期后上交。结题材料如下:1、结题报告 2、研究纪实(不少于12个) 3、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影像资料、书籍均可)结......

    小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小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昌吉州教研中心: 我校承担的《》小课题,经贵中心课题组评审,于2011年1月24日批准立项。课题预计研究时间为年月至年月,现已按计划完成研究工作,取得XXXX成果......

    小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县教师进修学校: 山里乡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立项课题《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在课题主持人......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 小课题结题申请书一:课题结题申请书 课 题 名 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 题负责人: 汤朴 钱保强所 属 学 校: 明光市逸夫小学课题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2011-2012学年度四年级英语 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许莉莎 侯莉凤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21......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安达小学 丁锐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意义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泛指一切在动手过程中形成的能力。而本课......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单 位: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主 持 人:沈 明 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