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博士老家遭拆写公开信事件全记录
清华博士老家房屋被拆 发公开信问责市长
图为王进文老家房屋被拆之前。供图/王进文
近日,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11月30日,王进文博士证实,该信确实是他所写,事因家乡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于凌晨被拆。
30日晚,潍坊市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称,王进文发表公开信之后,他已经来北京与其当面沟通,目前双方正在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事。
潍坊发改委称未核准改造
30日,王进文介绍,自己老家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今年3月底,村里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拆迁。“拆迁时,村民并没看见相关的立项、批文、资质证明等手续。”王进文说,4月份,他给潍坊市政府、潍城区政府、国土、规划、建设等16个部门发出拆迁信息公开申请。
王进文说,他后来收到了潍坊市发改委的书面答复,答复显示:潍坊市发改委尚未对潍城区北三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核准。答复时间是5月18日。
“这边还未核准,那边已经开始拆了。”王进文说,他家人并未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区相关领导也向他承诺,“你的房子想拆就拆,不想拆就不拆。”
王进文说,11月17日凌晨2点多,他家的房子被推土机推倒,并被立即清场,家具衣物粮食全无,他从初中到大学的书籍散落一地。
特快专递给市长寄信
王进文说,11月17日,他写好《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并以特快专递和挂号信的方式,转给潍坊市长许立全。
公开信共8199字,分31条。其中讲述了王家房屋凌晨被拆的事件,也向许立全市长提出了很多问题。信中还表示:“我欢迎发展,欢迎城市化,欢迎拆迁。这个‘我’,也可以置换成‘我们’。前提是,确保更好地发展,确保更合理地城市化,确保更公平地拆迁。”“推土机推不出政治,推不出和谐社会,也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
此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有网友认为,此文“文风犀利,直指目前普遍存在的野蛮拆迁的现状”。也有网友赞赏“敢于和市长对话,言辞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官员称公开信引领导重视
30日晚,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在电话中证实,王进文家的房子确实在11月17日凌晨被拆。
王兆辉说,经调查,王进文所在村共有527户,其中拆迁了524户,有526户已经签了拆迁协议,只有王进文家没签。
王兆辉说,该村党支部书记和王进文家有亲戚关系,据村支书反映,他已经和王进文的母亲沟通过,王母口头同意,才在夜里拆了他家的房子。因为村委会是自治组织,当时没向上级组织汇报,事后,区委领导批评了该村支书。
30日,王进文称,其母从来未口头同意过。
王兆辉说,王进文发出公开信后,引起潍坊市领导的重视,市领导要求区委区政府依法依规,妥善处置此事。11月24日,他来到清华大学,找到了学校法学院和王进文本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解释,同时表示,争取尽快妥善地处理此事。如果双方未达成一致,希望王进文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 对话
“我‘绑架’了博士,谁‘绑架’了我” 王进文的宿舍,堆了几百本书。他说如果家里不发生这件事,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与市长对话,虽然这对话截至目前,也是单方面的。
“有人要汇138万,我没同意”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给市长写公开信?
王进文:我用三个小时写了这封公开信,一气呵成。之所以以公开信的方式,发难也好,问责也好,是基于我的这种信息公开申请和律师函,很少能得到正面回复。我作为个人,力量非常有限。市长可能不会见我。我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一市之长,守土有责,你可能很忙,不知道这事;但我让你知道这事了,你就不能装作不知道。你要问责、追责。
新京报:有网友说你的信言辞犀利,不卑不亢,很多问题直指目前拆迁的现状。你是哪里来的冲动和勇气?
王进文:这不是勇气,是义务和责任,博士也弱势。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但法律还是要讲。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写信的时候很冷静,没有怨气,那无助于解决问题。我感觉我的信有股傲气,傲气来源于底气,也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骨气。
新京报:公开信现在广为流传,你不担心对你自己和家人有影响吗?
王进文:我担心过,后来打消了顾虑。第一我相信,即使我发了信,我和我的家人也是安全的,政府有妥善处理的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给我注入了力量。而且网络上的评论,对我攻击的几乎没有,我想我的境况很多人是感同身受的,我说出了他们想说不敢说或不方便说的话。
新京报:如果有私下解决的方案,你会接受吗?
王进文:不会,11月24日,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他问我要一个账户,说“给你汇138万,这事就别闹了”。我不知道他是谁,也没同意。
“我没了房子但有家”
新京报: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领导对你的信有什么表态和意见吗?
王进文:很多院领导和老师都关注着事情的进展,都在关心我,他们希望此事能尽快解决。这毕竟是我的个人行为。
新京报:但你信的开头却提到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的字样,这对对方可能是种压力。
王进文:应该说,我“绑架”了清华,“绑架”了博士,“绑架”了法律。
新京报:怎么解释?
王进文:清华大学,一所引领全国教育界的高等院校,它要有伦理责任和道义担当,它会支持它的学生合理合法的维权。在某种意义上,它只要不阻碍,就是一种支持。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不识字,把我养育成一个清华学生,让我掌握足够的知识,如果一个清华的博士还不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那么国人绝对有理由质疑,读书是否有意义。就会有人说,你这个博士有用吗,只会用嘴说说,人家拿起刀来就维权了。
第三,请注意我的身份,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学了10年的法律,10年寒窗,我一直用法律途径来试图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而且我也充当了我们村村民的法律顾问。如果说,我在掌握了所有的证据,并采取了合理的法律手段的前提下,仍然没能维护合法权益,那么中国的法制和法律您认为是成功的吗?
这可能是个冷幽默,但需要反思的是,我“绑架”了这些,谁“绑架”了我,谁“绑架”了唐福珍,谁“绑架”了那些面临野蛮拆迁的人?
新京报: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
王进文:其实我是幸运的,我只是没了房子,但我有家,家和房子是不一样的,有人才有家,但家的载体是房子。我只是失去一个载体,这是不幸中的大幸。这对每天埋头读书的我,也是一个收获。
我“绑架”了清华,“绑架”了博士,“绑架”了法律。但需要反思的是,我“绑架”了这些,谁“绑架”了我,谁“绑架”了唐福珍,谁“绑架”了那些面临野蛮拆迁的人?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
作为一介布衣,恪尽公民责任,所做唯有发声,唯有呼吁,使更多的人知道发生过的不公与不义;至于呼吁后的结果,或许更糟,或许好转,或许难言;我所能做的只是尽我所学所能使之在尽可能多的媒体、网络及政府机关中知晓,以此促成您及相关人等对于拆迁问题的关注,使无助百姓不至对法律完全失望,因为不公只有臵于阳光之下才能加以克服。
———摘自《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 新京报:以“博士”之名维权 弱者的无奈
宁夏相关部门认为举报并不属实,但也并没有追究举报者的责任,这说明什么?即使举报不实,也没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更不需要警方按公诉案件处理。
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近日在网络流传。王进文证实,该信确实是他所写,事因家乡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被拆。公开信发表后,潍坊市潍城区区委负责人表示,已来北京与其进行当面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事。”
此前,复旦博士生孟建伟的父亲孟福贵,就在太原市的老家被暴力拆迁夺命。孟建伟在痛苦之中,同样选择了用网络日记的形式记录暴力拆迁案处置全过程。当地在得知孟建伟的身份后,派出政府主要领导专程赴复旦大学说明情况。
无时不在上演的行政强拆,已令公众听闻了许多悲剧甚至惨剧。自从复旦博士生孟建伟的网络日记轰动了社会之后,“名校博士”维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较他们的遭遇而言,拆迁带来的利益损失和不幸是无法挽回的,但是“博士维权”毕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正面回应,补偿之门已经打开。权利的伸张虽然迟到,但毕竟正在姗姗而至。
然而,在这些拆迁中少见的结局背后,仍然引发疑问:如果维权者不是名校博士生,事情又会如何?
博士生的权利伸张具有偶然性,而不是现有行政强拆的必然结果。因此,即使在这件事上公民权利得到了保障,但仍然不具有普遍意义。还应该看到,王进文的维权指向是拆迁乱象中较为轻微的,而现实中,暴力拆迁不仅仅体现在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有时会肄虐到对公民生命的剥夺。
当公民用生命都无法对抗暴力拆迁之恶时,公民维权即使再有成效,也都不足以阻挡悲剧的反复上演。而社会对于行政强迁的关注与声讨,也必须进展到法理性讨论的层面。
是什么迫使王进文、孟建伟分别选择了以清华、复旦“博士”的身份抗争暴力拆迁?又是什么力量让人会选择“自杀倒计时”甚至自焚的方式?显然,这些方式,几乎是弱者面对强大的权力时的无奈选择。
不同形式的抗争,目的都是为了让强弱悬殊的博弈达到相对平衡,以使自身权利得到保障。这表明,现有的拆迁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保证合理及公平的基本功能。在一些地方,凭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旗,在合理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土地违法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现行拆迁管理模式已然显出窘迫。其既无力遏制地方政府的越界冲动,更无力对公民权利提供基本保障。其尽管在土地立项、征用、资质要求、补偿方法等环节上,扎了制度篱笆,但对行政运行和公民权利意识表达皆双重不适。
当博士维权或生命维权成为公民不得已的选择之时,无法平等协商和公平分配土地利益的制度缺陷已暴露无遗。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悲剧和黑色喜剧一直在呐喊:对行政强拆进行彻底的制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徐立凡(媒体人)
媒体评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
近日,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12月1日,王进文博士证实,该信确实是他所写,事因家乡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于凌晨被拆。1日晚,潍坊市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称,王进文发表公开信之后,他已经来北京与其当面沟通,目前双方正在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事。(12月1日《新京报》)
清华大学博士生致市长的公开信,首先让人读出两重悲哀。一是,即便你是名校博士生,跻身于高知阶层,你也是弱势群体,高学历阻挡不了推土机,你家的房子依然可能遭遇突然强拆,“房子被推土机推倒,并被立即清场,家具衣物粮食全无。”二是,即便你是法学博士生,学法懂法执法,你也得剑走偏锋,放弃正常的法律途径,采取求助市长这种“人治”色彩极浓的“维权”方式。
坊间流行一句顺口溜,“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其实,切莫夸大上网的重要性,网络作为一个庞大而芜杂的发布平台,只是民众自我救济的一种方式。现实中,有太多人上诉不成,选择上访,上访不成,选择上网,但多数是石沉大海,杳无消息,有时连一朵浪花都翻腾不起来。当然,也有上网上出效果的,但需满足几个条件,你所遭遇的冤屈得有“卖点”,在网上公布后能吸引足够多的网友讨论,并能引起媒体的关注,媒体介入报道了且持续形成舆论热点,引起了多方注意。这还不够,你所在地的官员在压力下还得有行动,如果他们奉行鸵鸟政策,还是没辙。人们常常谈论媒治,其实不必放大媒体的作用,到最后还是权治,还是归到权力介入之后,上访者才有可能维到权。所谓的权治仍是人治,而非法治。回到清华博士生这起案例,如果王进文不是名校博士生,不具备这个“卖点”,事情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吗?令人不敢乐观。身为学了10年法律的名校博士生,王进文并不是不相信法律,他说,“我一直用法律途径来试图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而且我也充当了我们村村民的法律顾问„„”
大道不畅,小道必昌。当正常的方式行不通,民众必然剑走偏锋,甚至走“旁门左道”。为什么不少农民工采取种种夸张的方式讨薪?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吸引起媒体的注意,他们才能讨到薪;为什么不少上访者千方百计找领导批条子,因为领导的批示管用;为什么互联网成了民众信赖的维权平台,因为有时其他渠道不够畅通。
在笔者看来,最让人担忧的是,并非每个家庭都有清华博士生。不少人的冤屈与不幸没有“卖点”怎么办?当他们诉也上了、访也上了、网也上了,穷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能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怎么办?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王石川(媒体工作者)
清华博士老家遭拆写公开信续:省政府裁决被撤销
王进文为房子奔波两年,留下大量案卷材料。
国务院裁决书推翻了山东省有关裁定。
国务院裁决书推翻了山东省有关裁定。
宅基地上高楼矗立,王进文的母亲已找不到老屋踪影。本报记者李显峰摄 两年之后,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的法律维权之路终于看到一线曙光。今年3月,山东省认定他家所在区域征地合法决定的裁决被国务院撤销,王进文收到了盖着国务院大印的行政复议裁决书。
2010年底,因老家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凌晨被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致信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这封被网友称为“文风犀利”“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信广泛流传。
现在,王进文似乎看到了“胜利”。但此时,他被拆掉的老屋所在地,超过20层的在建高楼已经矗立。
一日两发裁决
国务院撤销山东省决定
“谁说是假的?!有国务院的大印!”
今年4月13日,王进文的父亲王晓志走进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北三里村村委会,将“国复(2012)6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复议裁决书”的复印件交给村支书单宝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复议裁决书2012(61)号”指令:撤销山东省人民政府的“鲁政复决字(2011)1号行政复议决定”,责令山东省政府依法重新处理。
单宝和仔细翻看裁决书,对上面大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复议专用章”尤其注意。“有人在村里说这个裁决是假的,是王进文伪造的。你看看是不是假的?”王晓志问。
“谁说是假的?!有国务院的大印!”单宝和指着裁决书说得很大声。
国务院2012(61)号裁决书印发于今年3月15日,同一天印发的还有一份2012(60)号裁决书。两份裁决书都针对北三里村拆迁事宜:撤销山东省政府“鲁政复决字(2011)8号行政复议决定”,责令山东省政府依法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山东省(2011)1号和8号行政复议决定,都与北三里村被征收的23.8214公顷土地有关。两份决定称,省政府为了实施潍坊市潍城区北三里村城中村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做出了《关于潍坊市潍城区2010年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522号)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批复程序合法。
两份决定中,一份的申请人为李建军等5位村民,另一份的申请人是王进文的母亲李玉敏。“现在国务院推翻了省政府认为征地合法的决定。”王进文说,如果征地都是非法的,强拆他家房屋就更加违法了。
国务院的裁定列明了撤销山东省行政复议决定的理由:原级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人不服鲁政土字【2010】522号批复申请行政复议一案“主要事实的审查存在遗漏”。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复议司的工作人员没有回答山东遗漏了哪些主要事实,只是表示,裁定做出后,已按照程序要求山东省行政复议机关重新审理此案。
宅基地上高楼矗立 温情老屋只存于个人记忆
两年前的一个深夜,推土机轰鸣中,王进文的老屋变成了200米长的垃圾带。
“我家的房子当初建得很坚固,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五十年,除地震情况外不会无故坍塌,而且今年春天已经有六双燕子做窝,充满生机,养有两只狗,一大一小,很可爱。”在致潍坊市长的公开信里,王进文对自己的家充满温情。
鲁政土字【2010】522号批复所征收的23.8214公顷土地已被高大的广告牌围了起来,包括王进文住了二十年的家。广告牌显示,这里将建成一座名为“上城国际”的小区,开发商为潍坊翔凯置业。
上城国际的推介文案称,该项目总投资28亿,占地约540亩,由花园洋房、酒店式公寓、大型超市、风情商业街及高层住宅组成,配套有幼儿园、小学、会所,集购物、娱乐为一体。售楼小姐介绍,一期楼盘均价每平方米4200元,已经售完,即将发售的二期楼盘全部为三居以上户型,面积130到200平米,每平方米售价从3000多元至7000多元不等。
“花园里的洋房生活”。钻过绚丽广告牌下的一个墙洞,再走过500余米荒草茂盛坑坑洼洼的小路,王晓志和李玉敏站到了自己曾经的房屋前。这里已看不到他家的痕迹:三座二十多层的高层建筑已经封顶,后面还有十几栋六七层的矮楼。机器轰鸣中,有工人正在脚手架上安装门窗。
“我家的房子原来就在那里。”王晓志指着中间那座高楼说。
他还能清晰地记起两年前的那天。2010年11月17日凌晨2点多,趁着家中无人,他家的房子被推土机推倒。当他们赶回来时,家具、粮食、王进文的书籍和房屋的废墟,形成一条二百米长的垃圾带。
对于凌晨推房,时任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的王兆辉称,全村共527户村民,有526户已签了拆迁协议,只有王进文家没签。村支书和王进文的母亲李玉敏沟通过,获得了李玉敏的口头同意,才在夜里拆了他家的房子。
“我要同意了能不把东西搬出来?家具、粮食、户口本,啥都在里头。”李玉敏听到这种说法时反问得很大声。根据王进文提供的屋内损失物品清单,房子里除了两千多斤玉米和小麦,还有电视、石英钟、沙发等家具,以及他从小到大的课本,另有整套的《资治通鉴》、《明史》和《诸子集成》等。
致信潍坊市长前走遍法律程序难阻被强拆
在写公开信前,王进文其实早已走遍法律程序,但无以改变房子被强拆的命运。
“尊敬的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首先,请允许我以‘尊敬的’字眼称呼您,在对您毫无认知,从而无法对您个人及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之前,出于礼貌,更多的是基于您市长公职的身份和对国家公器的尊重,我觉得用这三个字称呼是比较恰当的。”
获悉自己家半夜被偷偷强拆,王进文当日用三个小时,写了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以特快专递和挂号信的方式,寄递给潍坊市长许立全。
“我欢迎发展,欢迎城市化,欢迎拆迁。这个‘我’,也可以置换成‘我们’。前提是,确保更好地发展,确保更合理地城市化,确保更公平地拆迁。”
公开信共8199字,言辞犀利但语气恳切。内容除了讲述自己家深夜被拆的情况,还就潍坊市的拆迁现状提出了许多问题。“推土机推不出政治,推不出和谐社会,也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
此信在网上迅速流传,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潍坊市官方的重视。时任潍城区副书记的王兆辉于当年11月24日赶赴清华大学,与该校法学院和王进文本人进行了沟通,承诺“依法依规,妥善处置此事。”
同时,也有网友质疑,王进文作为一名法学博士,在遇到问题时不依靠法律,却利用“清华”和“博士”的名头从网络上来寻求舆论支持,不可取。
“我一直在依法维权啊!”相关函件显示,在房屋被强拆前的半年,王进文已在向潍城区政府、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以及向市级、省级政府部门递交信息公开申请函。
“我向十多个部门递交信息公开申请都没有回音,只有区发改委给了个回复说该项目尚未立项。”王进文说,没有相关回音,他无法到法院发起诉讼。
“我可以说把法律程序都走遍了。但并没能阻止房子在深夜被偷偷推倒。”
提起5起诉讼 4起官司如石沉大海
3起行政诉讼和1起民事诉讼一直不开庭,依法维权之路陷入僵局。
公开信事件后,打官司成了王进文与学业同等重要的生活内容。
网络的关注潮消退后,时任潍城区区长的赵伟宏答复王进文,称“北三里村村委会答复意见与你本人所提要求差距较大,可能你不能完全接受”,“我们支持你通过法律渠道依法解决”。
2010年12月,王进文作为母亲李玉敏的代理人,向潍坊市潍城区法院提起诉讼,将北三里村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将房屋恢复原状”。同时,他向潍坊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局提起4起行政诉讼,分别以“超越法律权限审批”、“程序违法”、“行政不作为”等理由,要求相关部门担责。
2011年5月26日,潍坊市潍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李玉敏诉北三里村村委会一案。村民们称,开庭当天,法院所在的街上布满了警车,200多名武警、协警和城管禁止村民旁听。“你说你这是干啥呢?我是来打官司的,不是来打架的。庭上旁听的全是各级政府官员,后来才得知,是其他村、区、县搞拆迁的负责人,都是被叫过来学习经验的。”王进文说。
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法庭进入调解程序。
但李玉敏一方于6月14日提交了调解方案后,不但被告北三里村村委会没有回应,法院也不再有任何动作。“被告不出具调解方案,可以认定没有任何调解诚意,法院应恢复审理。可现在,立案一年半了,开庭也快一年了,案子就放那儿没人管了。”王进文曾三次致函法院询问案件进展、督促依法判决,但都如石沉大海。2011年7月15日,潍坊市奎文区法院开庭审理李玉敏诉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查处违法拆迁一案。法院认定“非法拆迁”事实不存在,因此“原告起诉被告不履行职责的理由不成立”,驳回诉讼请求。
王进文随即向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于11月2日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4起行政诉讼,除了诉住建局一案败诉外,其他3件一直没开庭。民事诉讼同样也没有了下文。
至此,依靠法律维权之路陷入僵局。“你让我一个法学博士怎么相信法律?!”看着在自家房屋被强拆的土地上,高楼逐渐竖起,销售日益火爆,王进文只能无奈自嘲。
多人强拆获刑 在当地行政复议被驳回
“政府说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的,所以没有必要提交证据。”
在发起5起诉讼的同时,王进文还向山东省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提起行政复议,要求确认山东省政府《关于潍坊市潍城区2010年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522号)违法并予以撤销。
2011年3月,山东省行政复议办公室召开听证会,只有王进文一方提交了相关证据,“政府说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的,所以没有必要提交证据。”
4月6日,山东省行政复议办公室作出鲁政复决字(2011)1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山东省政府具体征地行为。同日下发的(2011)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内容几乎完全一样,驳回了李建军等5名村民的请求。
王进文随后和李建军等人一起,依法向国务院法制办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根据潍城区官方和北三里村村委会的说法,该村共有527户,有526户已经签了拆迁协议,只有王进文家“为了多要补偿”,没签拆迁协议。
村民李宝坤等人拿出一份有605名村民签字的名单,证明大量村民并不同意拆迁。
“不同意拆迁?拿棒子打你!拿刀砍你!”村民李建军拨开头发,头顶伤痕依然。2011年6月18日中午,李建军下班骑摩托车回家,路上被人一棒子打在头上,随后两三名袭击者打断了他的右腿和右手,乘一辆白色面包车扬长而去。
满身鲜血的李建军被目击村民送往医院,在家躺了三个月才能够站起来。此案至今未破。
更早的2010年10月9日,在王进文家房屋被强拆之前,李建军等人已被袭击过一次。潍城区检察院的起诉书显示,在冯帅昌的指示下,胡烨光、许坤坤、林贵宝、郇建伟等十余人,手持砍刀、铁棍、铁锨,砍杀北三里村村民,致多人受伤。村民康宝山头面部多处被砍,被鉴定为轻伤;村民纪学东全身挨了十多刀,被砍得浑身是血,被鉴定为重伤。“我那次只是被一砖头打昏了,算是受伤轻的。”李建军说。
今年1月4日,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林贵宝、胡烨光、郇建伟等人两年半至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收到国务院裁决 山东将重新行政复议
这是否代表了中央对地方政府拆迁的不同态度?
虽然凶手大部分被判刑,但村民们并不满意。“他们只是被当做炮灰使了。幕后黑手没有揪出来,他们还会打人砍人。”村民刘福萍说。
对直接凶手,村民们甚至抱有同情。被判刑两年半的郇建伟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应其家属请求,被害人纪学东和康宝山向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谅解意见书。
去年当选的村支部书记单宝和表示,目前至少有300多户村民都在盼着赶紧回迁新居,坚持维权参与诉讼的只是王进文等少数人。村民们则透露,单宝和其实是早期带领村民维权的领头人之一。对此,单宝和承认曾经参与维权,但“绝对不承认是领头的”。至于当选村支书后立场改变,他称是为了“顾全大局”而“执行中央政策”。
拿到国务院的裁决,令坚持维权的村民们和王进文看到了一线希望。
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旭亮说,他从业多年,曾参与过多起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行政复议事件,从未遇到过国务院裁定撤销省级政府决定的案例,他也没有听到其他律师遇到过,“现在不但发了裁定,而且一天之内连发两份,非常罕见!对地方政府参与的征地和拆迁中愈演愈烈的违规现象,这是否代表了高层不同的态度?”周旭亮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又说“尚不得而知”。
4月13日,山东省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回应称,已收到国务院裁决,相关人员正在研究裁决内容,并将会重新进行行政复议。
对话王进文
裁决说明最高层重视拆迁
京华时报:你以清华法学博士的身份致信潍坊市市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比如“法学博士为什么不依法维权”?
王进文:我一直在走法律程序。我申请过十多个部门要求公开一切相关信息,当时(只有)发改委给我一个答复。我之前把法律程序走遍了,结果房子还是被拆了。
京华时报:致信市长后,公众的关注和舆论的支持是否给你的维权带来了帮助? 王进文:就解决这个案子来讲,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帮助。时任潍城区副书记的王兆辉,现在已经是区长了,他曾经说依法妥善处理,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京华时报:现在国务院的裁定可不可以说是对你维权行动的一种支持?
王进文:是个好事情,我从一些媒体和律师朋友那里得到消息:这种裁定相当罕见,几乎没有。行政复议到省一级政府基本上就石沉大海了,更不用说到了国务院法制办。而法制办竟然还作出了推翻省级政府征地的决定。所以说它有很积极的意义,说明最高层很重视这类事情。
京华时报:你怎么看国务院裁定所称的“遗漏事实”?
王进文:什么叫遗漏事实?从2011年4月26日到2012年3月15日,耗费了10多个月的时间,如果国务院法制办经过实际调查,经过调查取证和走访相关当事人,遗漏事实是什么,应该讲清楚。
京华时报:你有什么期待?
王进文:我希望潍坊的法院能够依法办案。我提起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全都严重超期,他们却从来不给我一个解释甚至不接我电话。
第二篇:毕业生求职遭查学历三代 清华博士求职七月未果
毕业生求职遭查学历三代清华博士求职七月未果
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博士,清华,头顶这样的光环,在职场上就一定抢手吗?清华大学博士生陈达经历七个月的奔波与等待,却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而且十次求职中的八次,他居然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本科学历并非985、211高校。
已经是清华的博士了,居然在求职时栽在了本科学历上,这种“狠挖出身”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从山东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华大学的博士,陈达用了七年努力实现了“清华梦”,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因为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使他的求职路非常艰难。7个月了,陈达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陈达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小何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小何:大家可能觉得清华的博士找工作很简单,但我觉得我现在的处境挺尴尬的,求职很艰难。不好的用人单位我不想去,好的用人单位在我投简历的时候肯定就被打回来了,因为我的本科不是211、985,所以我连和其他人在一起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提到陈达的遭遇,去年刚刚毕业的清华博士李先生表示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出了对用人单位设置这个门槛的不理解。
李先生:我觉得清华大学能够招收他硕士或博士,就说明他达到了清华本科和硕士的要求。否则的话,他全招清华的学生不就完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好出身”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本科就读院校不是211、985工程的毕业生们,很多时候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因为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从高校、政府到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民企、外企,都在其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明确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而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让这个早已在就业招聘市场上狠刮了几年的“出身风”成为被治理对象。在规定中,教育部明文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面对这一为不少毕业生“伸张正义”的规定,毕业生们的观点并不相同,有很多人为此兴奋,也有不少人继续观望。目前正在就读博士、明年即将毕业的小王表示:
小王:觉得211、985的这种评判标准很不公平,这些都是形式化的,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教育部即使发展一个规定,用人单位也未必会去执行。
面对教育部的禁令,为什么用人单位还是要把985、211高校当做硬指标呢?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在这样一升一降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刮起的“出身风”,可能就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了,因为这样做成本最低。
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三月该校组织的辅导员招聘中,仅仅10人的岗位需求却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招聘自然要优中选优,第一学历有没有当过学生干部都是参考标准。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板子也不能简单地打在用人单位身上,因为用人单位确实没时间论证一个非985毕业的学生就比985毕业的学生优秀,成本太大。
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在部分学生那儿看来简单粗暴的“出身歧视”,在用人单位这里却成为最经济适用的评价标准之一。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政法认为:
张政法:我认为确实是有就业歧视和学历歧视,但是如果我们要简单地这样理解的话,有些地方可能用人单位也叫屈。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现在不是稀缺产品,想要优中选优,它可能只能通过品牌的标尺来进行识别。另外,很多用人单位它可以通过是不是211高校、是不是985高校,这样的标准屏蔽一些所谓“萝卜招聘”,比如子弟、家属、关系等。尽管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还要考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终还是一种典型的学历歧视和招聘歧视。如果我们现在去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
固化考试本身给我们身上打的这个标签,那么我们其实是在成就一种“伪考试论”,或者一考定终身的这样的一种现象。
嘉兴婚纱摄影 JX.LOVEXIPU.COM CC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