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你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我真羡慕你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啊,我仅昙花一现,不久就会凋零;你虽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最佳立意】
1、蔷薇角度:善于欣赏他人
赞赏面前,要保持头脑清醒
2、鸡冠花角度:学会欣赏自己
全面认识自己
3、整体角度:学会欣赏
4、内在哲理角度:朴实低调最能长久
平淡是一种生命常态
瞬间美与永恒美 鸡冠花角度
要正确(全面)认识自我。
不要轻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珍惜拥有(自己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 蔷薇角度
面对赞赏,保持清醒
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全面看待自己。二者角度
学会相互欣赏,全面看待自己 2找关键句关键词
羡慕:不要一味羡慕别人,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仅„„,虽„„却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既有长处,又有不足。5,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现象、事件
当蔷薇花开花的时候,鸡冠花就羡慕蔷薇花拥有美丽、芳香。有一次鸡冠花实在忍不住蔷薇花的漂亮,就赞叹起蔷薇花来了。蔷薇花说:“鸡冠花,你不用一直羡慕我,你只是用你的短处来跟我的长处比,其实,你自己也有长处。”鸡冠花听了非常惊讶。蔷薇花又说:“你的长处就是你永久开放着,青春常在。”接着蔷薇花又讲:“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慕别人有你没有的东西,你也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不要轻视自己。” 审题错误
审题失误原因:
割裂材料,断章取义。强加个人印象(强加个人印象去立意,而材料中读不出,或根本没寓含)如:“平凡”——鸡冠花平凡,蔷薇名贵?有词语暗示? “永恒美”——鸡冠花能代表永恒美?略牵强,偏题。材料作文审题: 整体性原则。
能从材料读出的观点才准确。一定要把观点和材料细细对应一下。二类立意:瞬间美与永恒美(40——45)只写“短暂美”(虽然蔷薇昙花一现,是花中匆匆过客,但却像流星一样,绽放了自己的美丽)可以,得分略高于二类立意。偏题(35——42)
要学会谦虚
要低调
知足常乐,学会满足
不要仰视别人 跑题(40以下)
平凡也是一种美
朴实无华,朴素之美
锋芒不要外漏,内在外在美
平平淡淡才是真
青春常在 错误理解青春 青年时代青春壮丽的时光 2 也用于比喻恢复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楚辞 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明刘基《风入松》:“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例文赏析】
朴实低调最能长久
曾经想,如果我是鹰该多好,击万里,搏长空;又或是昙花,迎时机,悄绽放;再或许是蔷薇,香四溢,飘满邻。但最终的选择却是鸡冠花,因为她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世间有太多太多的人曾经位不高,名不大,钱不多,但是他们像鸡冠花一样在朴实低调中坚持着自己渺小的梦想,一年又一年,最终奔向远方,奔向成功。
动人以行不以言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分。用情分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
唐人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陈家顺,一个朴素的官,一个百姓的官,没有豪言壮语,却一年又一年,牢记人民的希望,不负乡亲的重托;一步又一步,不求浓烈的回报,只是默默的付出。像鸡冠花,不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低调实干铸就苹果帝国
黑上衣、蓝牛仔裤、灰色运动鞋,整套穿着加起来不到200美元,这就是乔布斯——戏剧人生最精彩的诠释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然不群,纵使你将众叛亲离,也注定要从头再来。最迷人的剧情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最伟大的战局不是尖峰对决,而是独孤求败;最完美的谢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戛然而止。
罹患胰腺癌却仍战斗在第一线,实干的光芒如钻石般闪耀,辉映在苹果上空,铸就最伟大长久的手机帝国,坐拥83亿巨额财富。曾经如鸡冠花,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冷静少言照亮民族梦想
莫言是躁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命的宣泄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是一次生命的昂扬勃发。在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窒息下,只有生命原始欲望的喷薄,充满自然力的东方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才能使中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无论是透明的红萝卜,还是赤热的红高粱,甚或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莫言以强劲的想象力与磅礴的魔幻笔触,书写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张扬了民族心灵的生命欢歌。
在苦难与欢乐交织的中国大地上,他将笔触聚焦于“高密东北乡”这片沃野,从大地的深处开掘出钻石般光芒四射的文学矿藏。他在草木间盘桓思考,在乡风民俗间驻足流连,从夏到秋,从热闹到冷静,一点一点的积累,一年一年的写作。像鸡冠花,永不凋零,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日复日,年复年,虽不够艳,不够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或许我们曾经妄想,曾经迷茫,曾经羡煞旁人。可最终我们更应做一朵鸡冠花:低调朴实,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学会欣赏
欣赏是一首欢愉的曲调,带你走进快乐的殿堂;欣赏是一杯清香的茶茗,滋润你的心田;欣赏更是一场新雨,洗涤你的心灵。
学会欣赏,昙花一现的蔷薇面对青春长在的鸡冠花,不会自惭形秽;学会欣赏,花淡味薄的鸡冠花面对色艳味芳的蔷薇,毋庸妄自菲薄;学会欣赏,即使人们身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也会对未来充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与信念。
学会欣赏,能为你浮躁的心带来一片宁静与恬淡。置身桃花源,放歌南山下,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下南山”的闲适与超脱;独立天际,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置身山林,欣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徜徉于山水之间,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远;沏一杯新茶,在二月春风中欣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倚立栏杆,欣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风光„„在欣赏中,我们能放松身心,为自己寻觅一个精神家园,浮躁的心也会因此而平静下来,收获一片宁静与恬淡。
学会欣赏,能带给你生命的感动。久置于喧嚣的俗世,一味的前行,会使我们的心灵干涸,我们又有多久没有感动了呢?我们相信,聆听一曲高山流水,想象嵇康在刑场上奏出的千古绝唱《广陵散》,欣赏贝多芬用生命弹奏的《命运交响曲》,感悟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再干涸的心灵也会得到滋润,再冷漠的心也会被充盈于天地间的生命绝唱所打动。还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胡杨,从岩缝间生长出的小生命,废墟中绚烂而出的一朵野花,再冷若冰霜的心灵也会被这些不屈的生命所打动,让你获得前进的无穷动力。
学会欣赏,能让你体会人间的辛酸悲苦。真实的生活不仅有阳光,而且有黑暗。欣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能让你看透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欣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迁,你会体味到世事兴替,“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哀;欣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悲壮,你会感叹战争的痛苦与残酷;欣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怨,你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离人的相思之苦;欣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你会感悟到人才的不得志与世事之艰难。学会欣赏,体味人间辛酸苦悲,能让你认识真实的人生,加倍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会欣赏,能提升你的精神境界。杜甫身处陋室,贫困潦倒,却依然心系天下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陆游年老体衰,僵卧孤村,却还想着报国杀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绝笔;屈原在那个“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畸形时代里,坚守自己的高洁,九死不悔,终生路漫漫而上下求索;鲁迅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却甘为孺子牛:他用如椽大笔同黑暗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困顿而彷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而呐喊。欣赏这些仁人志士,欣赏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会从中照鉴出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会欣赏,就是在找不到辉煌的终点时,依然能欣赏到起点的期盼;学会欣赏,就是在达不到生命的顶峰时,仍然能感受到攀登的激情。学会欣赏,就是不沉沦于昨日的失败和挫折,而是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学会欣赏就是在错过花季后,还能从缤纷落英里感受到果实的甘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请你带着善于欣赏的眼睛上路吧,你会发现在苍凉的地下,有古莲的胚芽;浩瀚的沙漠里,有燎原的绿洲。鸡冠花角度 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作文如何审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审题方向:
①层: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 丰富,窗子可以规定欣赏或选择的范围。
②层:面对自我,照镜子可以省视自我,人生需要自我反省。③层: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开阔视野和完善自我,吸纳和内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据说,石榴花有两种:花石榴和果石榴。花石榴开千瓣之花,却结不出粒米之实;果石榴以寥寥数瓣之花,却孕育出满树甘甜的果实。
有个富者,他用孔雀的羽毛编成丝,以纯金打成钩,钩上镶钻石,并用珍珠做诱饵,持银质的竿钓鱼。鱼儿并不理睬。钓起鱼来的,反倒是那些持竹竿的垂钓者。探究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花多,美丽——没有果实;
果石榴花少——结出果实。富翁鱼钩美丽——钓不到鱼;用普通的竹竿——钓得到鱼 审题立意:
外在的美丽不如内在的果实。
外表的华美比不上朴素的内质。
形式和内容。务虚和务实。
这个材料审题立意就比较狭窄,具有单一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看见鸡群里有一只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他饲料,他在鸡舍里长大,也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只老鹰啊,应该让它飞。”经过商量,两人决定放飞老鹰。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鹰,属于蓝天和高空,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最后发出胜利的长鸣,中冲天空。审题立意:①、环境影响人生。
②、舒适的环境会消磨人的斗志。
③、成功需要磨砺和挑战。
④、目标、定位与高度、成功。
⑤、认清本质(老鹰本质上能飞翔,鸡则不能飞翔)。
⑥、本能与潜质。是雄鹰就会翱翔于天空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次,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一位获奖的女明星被长裙绊住了脚,摔倒在舞台上,女明星迅速站起来,从主持人手里接过奖杯,感慨地说:“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一路走得很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跌跌撞撞。” 审题立意:①、机智
②、成功与跌倒(失败挫折)
③、反思跌倒
④、挫折失败也是人生的财富
⑤、跌倒了要勇敢地爬起来
⑥、面对挫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台湾苗栗县的魏女士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摊上摆满了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不久,魏女士发现,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觉地往钱箱里投钱,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后不投钱,悄悄溜走。后来魏女士请人画了一幅题字的漫画,挂在菜摊旁。漫画上写着两行字: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觉地往钱箱里投钱,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后不投钱,悄悄溜走。
• 大部分人的行为:投钱——自觉自律 • 小部分人的行为:不投钱—不自觉自律
• 关键句: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结论:自觉自律是一种美德。
自律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
道德是一种自我约束 •
道德在我心中
诚信是一种社会公德 •
诚实守信是良知 • 反面:道德缺失危及社会诚信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要求选择其中一句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 正确的立意:自主自立自强。
• 错误的立意:失败挫折或倒下之后。
•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 正确立意:尊严无价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庄子》里有一则寓言:子贡到南方旅行,见一老人正浇菜园。老人挖了一条隧道通到井底,用瓦罐来回取水浇园,用力多而功效低。子贡说:“有种叫桔槔的器械,一天可浇百畦,用力少而功效高。您不想用吗?”老人说:“我听说,使用器械的人一定会做取巧的事,一定会有投机的心。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心,就失去纯洁质朴的心境,就心神不定,就不能保持真正的大道。我并非不知这种器械,而是感到羞耻而不用它。” 子贡看重技巧,老人安于朴拙;一巧一拙,大异奇趣。
这则寓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拙与巧”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巧与拙——论述的对象及范围。• 关系型的命题: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 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举证:做取巧的事,有投机的心,失去纯洁质朴的心境,表明老人的态度,也是命题立意的指向。
• 多一份拙少一份巧——阐明巧是什么,拙是什么。• 可用材料:学术造假,食品安全,罗京携带字典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痕迹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浓浓的,淡淡的,就这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岁月留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不少于800字。
抓关键词语:岁月,留痕——脸上、身上、心上 提炼观点:岁月在人的思想上留下痕迹。
这里痕迹,可以是奋斗的过程和体会,也可以是思想的认识和启迪,还可以是历史的教训、经验或忏悔。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严厉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人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抓关键语句: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教授:“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人长得像陆毅?”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中心立意:个性,活出自己,坚守自我,因循与创造。可以反弹琵琶:个性的消失与泯灭
千万不要模仿别人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 据说,所罗门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一切都会过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 命题作文:抓关键词——“一切”
• 解释关键词:一切,可以指艰难困苦,磨难不幸
• 也可以指财富虚名,地位荣华。前者是一份坚守和努力,后者是一种归于淡泊的心境。
第二篇:作文审题与构思
认真推敲细审题,打开思路巧点题
导语
弄懂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作的要求,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可是,许多同学看到作文题目,往往不去仔细推敲,而是把重点放在选材上,这样很容易出现跑题和偏题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题都要小心翼翼地剖析,那样又容易钻牛角尖。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认真读题,切实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打开思路,通过想象和联想,考虑如何准确切题和巧妙点题。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技法导航
如何审题?笔者总结出“四步走”:
第一步:读题。认真阅读题目,包括题目中的材料、提示性文字和写作要求。
“大爱无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感觉似曾相识,可真正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又感到无从下笔。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体现了审题的重要作用。首先,何谓“大爱”,其次,怎么体现“无声”?乍一看好像没有头绪,但是仔细阅读题目就会明白,题目中的大爱侧重于那些表面平淡、容易忽略的爱。这一点命题者已在材料中进行了暗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这样的爱是细微的,是需要体悟的。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无声”了: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动地惊天的,它表现得含蓄、低调、平淡,甚至让人不易发觉。
第二步:化题。就是将标题转化为便于自己写作的题目。
理解了“大爱”,明白了“无声”,然后再认真读一读题目中的“要求”,避免写作时“犯规”。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于无声处见大爱了。这才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暂且称之为“化题”,就是将原标题转化为便于理解的、容易切入的新标题。比如“大爱无声”这个标题,如果你感觉不好写,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就可以将之转化为“母爱”“妈妈的手”“父亲的眼神”“师生情”等较为简明清晰的标题。因为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我们从细微之处体悟大爱体悟真爱,所以这样的转化是聪明的,也是合乎要求的。
第三步:切题。即切入标题。先确定中心,考虑围绕中心选择哪些素材,如何将题目呈现出来。
这是写作中的难点。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感到没有什么可写,说明他们就是在这儿栽了跟头。如果感到无从下手,那就先胡思乱想一番,从而打开思路。这里的“胡思乱想”,是你在思考标题之后进行的,其实是联想。通过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等,你就会由此物到彼物,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由一件事到另一件事,从而打开思路,浮想联翩。众多素材就会纷至沓来,一起涌到你的眼前。剩下就是选材了。只要你心中写作目的清晰,中心明确,选材也就不难了。比如“大爱无声”,只要你不写溺爱、偏袒甚至早恋,而是选择那些细腻的父母的爱、手足情、师生情等作为写作内容,就没有多大问题。因此,切入标题时也要具有审题意识。
第四步:点题。别忘了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
很多同学写的文章其实内容并不错,但是却不会点题,让人读了之后感觉他好像在说另外一个话题,不明白他写的内容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关系。比如上面的病文《大爱无声》,小作者所选的材料如果支撑其他的标题也许可行,像“生活的滋味”之类,但是用来诠释“无声”的“大爱”那就不合适了。
所谓点题,就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开头破题和篇末点题都是很容易掌握的技巧。所谓破题,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篇末点题就更简单了,只要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同样一则材料,因视角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话题的素材,但是其中若少了点题的语言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因此,选择什么材料并不重要,明白选这个材料想表达什么才重要!
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化题——转化题目,方便写作;切题——切入标题,筛选材料;点题——揭示中心,照应标题。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这四步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每一步的时候都要具有审题意识。通过这审题四步走,你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学会审题,使内容符合题意
有了大量材料,不是写应试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是要根据题意从积累的材料中加以选取。这其中审题是关键,那么如何审好题呢?
中考“审题”中的“题”指的是“试题”。在作文试卷上,作文的题目、供给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指导语和作文要求等,都是试题的组成部分,而“审题”指的就是看懂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领悟了试题的要求,把握住了试题所限定的条件,又明确了作文的范围和文体,才算是看懂了试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对构成题目的词语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隐含在词语中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和选材范围。如《我最敬爱的一个人》这个题目的中心语是“人”,表明是写人文章,其定语“一个”限制了写人的数量,“我最敬爱”限制了选材范围,写的人必须是自己的长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表明了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我”来写。
再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我最怀念的一个人》两个题目。同样是写人文章,写人数量都是“一个”,而且都要使用第一人称;但它们在关键词语上有所不同:“最熟悉”是指现在自己和他接触最多、对他的情况知道得最清楚,所写的这个人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而“最怀念”是指过去自己和他接触多,可现在因各种原因不在一起却十分想念,所写的这个人一般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值得尊敬的师长。
▲填充式题目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弄清楚题目的结构,了解所给部分应是短语的什么成分,而需要填写的部分又是短语的什么成分;同时要借助试题中指导语的内容理解题意。如去年中考大纲卷的作文题目是劳动,下面还有指导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考生审这个题目时,要参照指导语的提示:第①句诠释劳动的内涵,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第②句说明劳动和人们的密切关系,第③句用“许多许多”来表明劳动带给人们的好处之多。由此,可以联想到劳动带给我的快乐,劳动对我的作用(劳动使我学会了本领,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等等);同时思考题目中所给的“劳动”一词可充当什么成分:如果充当主语,便可以在其后填写上劳动对我的一些作用等内容。如果充当定语,就可以填写为《劳动后的快乐》,《劳动中的困难(或“苦恼”)》等。要特别注意的是,题目中填充进去的自拟部分,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感受最深的,最有可写的,而且写起来也最有把握的内容;写这样补充完整的作文题目才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切题。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种题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给了材料,又提出要求,并且出了作文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B卷的作文题;另一种是给了材料,提了要求,让自拟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A卷的作文题。无论哪一种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都要求考生既要看懂提供的材料,又要领会试题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试题要求,或自拟题目,或选用所给的作文题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方式不外乎是提供文字材料或供给图画(一幅或几幅),所要求的文体也不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但有一点要注意:必须以所给材料为依据,绝不能离开材料而另起炉灶。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要点有三:一是看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二是明确作文要求(文体、文题、字数等等),三是确定自己的作文如何使用或照应所提供的材料。
如何做到作文审题不“雾里看花”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升温,命题作文备受青睐,尤其是全命题作文,但是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介绍几个应对策略。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即理解题目的含义,明了题目的限制范围,把握题目要求写的体裁,并抓住题目的重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辨体裁,明限制,抓题眼”。
一、找标志,明体裁
凡题目中有“记、忆、传、事、人、事迹、人物”等字眼,应写成记叙文;凡题目中有“读、说、论、议、评、感”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议论文;凡题目中有“介绍、说明、概况、演变、制作”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说明文。如:《计算机的自述》、《这件事,我做对了》、《春风赞》、《好学与成才》这四篇文章应分别写成说明文、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由于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淡化文体要求,而且初中毕业升学的命题作文往往以写记叙文为主,因此,绝大部分考生体裁的把握几乎不存在问题。
二、看限制,明范围
要看清题目中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的限制。
如:《元旦纪事》、《我家的钟点工 》、《成长的足迹》、《心事》、《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美,在我们身边》这六篇文题就分别从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上加以限制。《元旦纪事》中的“元旦”限定了事情发生的特定时间;《成长的足迹》中的“足迹”表明要写成长中的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偏题了;《美,在我们身边》要求考生选取颂扬美的主题的材料。
三、抓题眼,明主旨
所谓“题眼”,就是文题中关键的词语,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例如《做个有心人》中的“有心人”就是应浓墨重彩表现的内容,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要紧紧围绕“有心人”展开。抓题眼,往往从分析题目的结构入手。
(1)独词式题目。
如《礼物》、《选择》、《发现》等,题目就是题眼。
(1)短语式题目。
常见的这样四种类型:
① 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它的中心词是写作的落脚点,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则是写作的着眼点,也就是说,题目主旨往往在中心词上。例如:《明天的我》,“我”是写作的落脚点,写作时必须以“我”为中心,重点写“我”做什么或怎么样,而“明天”是写作的着眼点,它对时间背景加以限制,须设想已经到了明天,把明天当作现实来写;《我的明天》写作的落脚点是“明天”,要求写的是“我”明天要怎么样或将会怎么样,写作时就必须立足于今天来设想“我”明天的情景。
② 介词短语的题目,就是把介词结构的中间部分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例如:《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在挫折面前》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就要突出“迎接中考”、“挫折”这一特定的限制,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
③ 并列短语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题眼隐藏在并列的两个事物的关系中。例如:《我和你》这一文题只有从“我”和“你”的关系上来立意、选材才不会离题,而不能只写“我”或“你”。
④ 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例如:《生活告诉我》、《我懂得了责任》、《这里充满爱》,题中的“告诉”“懂得”“充满”就是题眼;主语往往或标示出人称,或者体现着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或者告诉考生取材的范围;宾语往往表示内容的性质或文章的落脚点。例如《这里充满了爱》,“这里”是选材的范围,是哪里首先就必须确定下来;宾语“爱”是内容的性质,即应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关心、帮助和爱心;谓语“充满”是要求你不能写一人一事,而应写这里的人都是那么善良,都在相互关心,写作时有点有面,可以重点写一两件事,略写其他。
四、明喻意,悟深义
有的题目用的是字面意,有的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我们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于其本义,要善于联想与想像,挖掘出题目的比喻、象征义。例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题中的“钥匙”是一种方法、途径,如在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心中有一轮明月》中的“明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并且在前面还有限制语“心中”,因此,应该理解为“明月”象征着理想、信念、责任、道德、品格等,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生存的动力,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支柱,导引着我们茁壮成长,生命因此而美丽灿烂;再如下面这篇作文:
“在一个缺水的村庄里,村民常用一排大缸接盛屋檐水。由于澄清缸里的水需要两三天,因此妈妈不允许我们玩缸里的水。常有一些恶作剧的孩子,冲进院子里把水搅浑,这使我们非常愤怒,妈妈看我们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说,各人去做该做的事,不要管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妈妈的教诲,常常在我被误解、扭曲、诬陷的时刻,从水缸中浮现出来„„”
请以“水总有澄清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位考生先描写家乡河水如何清澈美丽,然后写环保的缺失带来严重的水污染,最后写人们环保意识的回归,展望明天,坚信“水总有澄清的一天”。
这位考生完全忽略了题目的比喻义,就水写水,没有从自然现象上升到人生意义,偏离题意。这段提示语所说的故事只是为了引入喻体,“妈妈的教诲”对“我”的启示暗示了题目的比喻意义,那就是:被误解、扭曲、诬陷时,不要颓废丧志,只要坚持不懈,总有冤情洗刷、真相大白的一天。考生审题时要静心阅读,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五、作拓展,添成分
有时遇到题目无从下手,我们可抓住题目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拓展,添加适当成分。
例如:《窗外》,我们可以联想到“窗外的世界丰富了我的生活”,重点展现“ 窗外”与“我的生活”的关系,也可联想到“清新明媚的窗外”,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夏日雨后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温暖》,可在题前加“妈妈的”、“老师的”、“同学的”、“陌生人的”等,添加适当成分后,一下子意思就变得明朗了。
总之,掌握审题方法是作文的关键,另外平时增强审题意识,培养审题习惯也很重要。这样,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就会明显减少,就能把跑题、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为我们写出审题准确、立意深刻、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中考作文点拨之构思篇——奇思妙想有创意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在中考作文的构思过程中,一些优秀考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地摒弃“求同”,积极地从文题中挖掘“存异”点,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想像思维等方法,去发现新材料,寻找新主题,获得新构思。他们的文章,也就以充满灵气和魅力的构思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物眼看人视角奇。生活中我们经历的事情都是由人和物共同参与、共同见证的,以人的口吻来叙述这些事情,虽属正常,但是创意不足、视角不新。如果换用“物”的视角陈述,着力写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其独特的视角能带来独特的人生感悟。比如,浙江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满意的微笑》以拟人手法行文,借用准考证上“相片”的口吻叙事抒情,考生变成为被观察对象,其情态品质和人物形象在“旁观者”的观察之中更显清晰。可以说,文章叙述视角一变,令人耳目一新。
二、虚实互换思维活。有时候面对运用抽象概念、表意含蓄的词语作为标题的“虚题”,感到很抽象,难以下笔;有时候面对那些借用实物命题的“实题”,感到选材面似乎很窄,难以写长。这两类题,都需要我们在构思过程中破除时空限制,进行虚实转换,找到恰当的可写内容和切入点。比如,江苏镇江市作文满分作文《叫我如何不想她》一文,乍看题目,感觉作者会写思念某位女性。可是,作者笔下的“她”竟然是“镇江方言”。这个虚实转化的直接结果是,文章因此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立意高度。又比如,声音本是抽象难以捉摸的,特别不好写,四川成都市满分佳作《听听雨的声音》,抓住春雨悄无声息、夏雨噼哩啪啦、秋雨厚重苍凉、冬雨不疾不徐等四时雨水不同的特征,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把声音写得有形有色。比如写春雨的声音“像棉一般软,像风一般轻,像乡间的小姑娘一样羞涩”,就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以实写虚,虚实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三、组接片段创意巧。摒弃一文一事一场景的构思,以中心话题或者主题为统领,或者描述不同场景,或者聚焦不同的对象,或者着眼不同的感悟。这些组接起来的片段,有的以小标题形式呈现,有的以数字序号排列,有的以空行方式展示。不论各个片段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对比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往往能收到丰富内涵、深化主旨的作用。比如,内蒙古赤峰市满分佳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以“阳光,是由许多色彩组成的,拥有阳光心态的人,也会表现得各具色彩”开头,然后,以“红”“蓝”“绿”分别作为小标题,对应描述了各具性格特点的阳光少年杰、亮和宇。文章巧用色彩喻人,共同撑起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个主题。又如,江西省满分佳作《我读<西游记>》一文,联系人生思考《西游记》读后所得,分别拟出“孙悟空,童年的纯真”“猪八戒,青春的萌动”“沙悟净,中年的麻木”“唐玄奘,老年的顿悟”四个小标题,别具创意地写人物、谈人生、话智慧,可谓妙处横生。
四、反向切入个性显。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从文题字面的相反方向切入进来,逆向思维,文章常常会超凡脱俗,彰显个性。云南昆明市文题一是“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位作者并没有从正面立意,写自己当家作主的生活,而是分别以“让我喘口气行吗”“让我做回主行吗”“别老是指责我行吗”三个问句作为为小标题,撷取了这样一组生活镜头:考试的压力剥夺了“我”休息的自由、家长的重压剥夺了“我”的课余生活空间、家长的指责剥夺了我自主生活的权利,从而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休息和尊重、希望摆脱束缚的强烈愿望。在众多考生都在陈述自己主宰生活的时候,作者反向构思,大声呼吁让少年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赋予了题目更深广的内涵,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五、谈心对话感情真。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对方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具有很强的亲近感。比如,辽宁大连市满分佳作《寸草心》,先后七次以“我以为,你并不爱我”单独成段,分别领起后面的父亲面对“我”摔跤、与小朋友打架、学骑自行车、获得奖状等情境下的冷静与严厉,结尾写道:“白云不语,用美丽的风景讲述着爱的故事;小草不语,用绿色燎原着寸草心。难道,亲爱的爸爸,你也是这样不语吗?或者,你已经表达了你的爱,而我却没能察觉?”这种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特别是结尾部分的的呼唤与疑问,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构思有新路,佳作思后得。让我们激活创新思维,敢于独辟蹊径,写出熠熠生辉的创意作文吧。
【佳作show】
一碗红豆汤
深圳市一考生
如梭岁月,似水流年。我还依稀记得当年你英俊中略带疲惫的脸,还有你那双饱经沧桑的双手,小时的我,是多么依赖于你那双厚实又粗糙的双手啊,噢,我亲爱的外祖父。
自打出生,我一直在你的呵护下成长。你多次带着我到后山的田地里干活儿,那时我很惊叹于你那双枯瘦的双手竟能种出如此甘甜的水果。你总会将其分发给邻里的人,尽管在你经济极其穷迫时他们中没有一人肯出来帮你。
上幼稚园时,你骑着自行车来接送我,每当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嘲笑我,你外祖父骑得是破木马吧。我第一次向你发脾气,责怪你骑个破铜烂铁,让我丢脸。后来,你不再骑着那辆整天会发出“咯吱咯吱”响的破车,家里出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但晚上它又会莫名地消失,你曾告诉我,那是你变魔术变出来的。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你用劳力换来的——你替张老板干活,他爸自行车借给你白天使用。噢,当我知道真相后,孩提时不懂事的我,哪里知道向你道歉呢?
刚上小学不久,我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张用红笔勾画出“100”的试卷给你看,你欢喜地亲吻我额头,我坐在小木凳上,等待着你的奖励。你转身不知从哪儿取来了一颗小红豆,握在手掌里,我闹气地将手心里的红豆扔在了地上,抿着嘴向外跑去。我很难过,为什么别的小孩子可以得到家人送的布娃娃、裙子之类的奖品,而我却只能得到这一颗看起来十分可笑的红豆!
在我即将离开你的那晚,你在早已破旧不堪的灶房里烧些什么,并叫我耐心等候。好一会,你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东西,原本充满潮湿的空气立刻被这香甜的气味充斥着。你笑着打开盖子,原来是一碗红豆汤,蓦然,我想起了那时你奖励我的一颗小红豆,那是你给我的第一份奖品。你笑嘻嘻地摸摸鼻子,对我说,你明天就要毕业啦,这几年可吃了苦了,喝完它明天一定顺顺利利。你似乎早已忘记当时我将你送的奖品丢弃在地的事,眼神里满是慈爱之情。我低下头品尝了一小口,嘴里刹时充满了甘甜与豆香,一种从未有过的充足感传递至心间,我抬起头,说了句“好喝”,便又继续低下头品尝,那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一份喝入口腔并且流入心间的奖品,那叫爱。
而今,你早已一头白发,苍老的脸上写满了疲倦,我知道你真的累了。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碗尚未煮熟的红豆汤,那是你最后一次送我的奖品,霎那间,我泪流满面。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的我”,表明作者在回忆往事
“尽管”之说,在对比中彰显外祖父的善良
小朋友的话,伤及“我”的虚荣心。满足孩子,成就其小小的虚荣心,也是大人爱的表现。外祖父更是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孩子的满足,足见其爱心
第一次得到的奖品竟然是孩提时的“我”并不中意的红豆,以致闹得不愉快。至此开始点明话题、点出文题
用特写镜头,聚焦外祖父的神态和言行,很有层次感:从“烧”、“端”、“打开”、“摸摸”到“说”,动词用得很准确
“我”已长大,已经懂事地感悟到对方最好的奖品是“爱”
无论老人多么苍老、多么疲倦,他对孙子的爱永不停止
【总评】
化大为小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法,本文作者将话题“奖品”物化为“一碗红豆汤”,所拟标题朴实而巧妙,切入角度也就很具体。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一碗红豆汤”为题,并非是介绍这碗汤,而是要因此为由头,怀念外祖父。所以,本文在“一碗红豆汤”出现之前对人物作了大量描述,算是对“汤”的出现作的足够铺垫。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作文。文章以五个时间段为序,串联起五件事、五个场景,时而惊叹,时而后悔,时而闹气,时而甘甜,时而泪流满面,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串联往事是本文鲜明的构思方式。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为强化感情表达,采用对话式陈述方式,仿佛是在跟外祖父面对面地倾诉感情,颇为感人。因此,以情感人成为本文重要的得分点。文章辅以对红豆欲扬先拟的情结,更显清新感人。
第三篇:作文审题与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
一、审读作文材料
二、审视作文范围
三、审清作文话题
四、审定作文要求
例题:
唐代诗人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诗人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法国哲学家休谟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则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当代学者鲍鹏在评价庄子时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结伴的欲望?谁又不想结伴而行?谁没有经历过孤独?谁又不因孤独而痛苦?请以“结伴与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结伴与孤独”虽然是一个并列的关系型话题,但从引导语来看,显然是倾向于肯定结伴而否定孤独。也就是说,结伴是生命的常态,愿意结伴的人与他人、与社会是协调一致的;而孤独则是人性的异化,孤独者与他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
如果从“结伴”的角度正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赞美珍贵的友情或爱情。
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③论述结伴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如果从“孤独”的角度反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探究孤独者与社会冲突的根源。
②发掘孤独者独特的思想或文化价值。
注意:在话题作文中 话题是议题话题是范围话题不是中心论点话题不是文章题目
【立意】
一、中心要明确,忌模糊、似是而非或面面俱到,多个中心
二、中心要新颖、独特,忌人云亦云
三、中心要积极,忌中心思想片面化、绝对化
四、中心选取角度要准确,大小适度
练习: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其实,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请以“爱与溺爱”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四篇:初中作文审题方法分析
初中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二、“审题”的含义
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推敲题目的含义及其重点、范围、体裁等要求,或者说要审清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写作。
三、审题的方法
(一)“辨”——辨识类别(常考的作文题形式有四种)
文题的形式:①全命题作文 ②半命题作文 ③话题作文④材料作文 例:
①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全命题作文)
②《想起这件事,我就__》,题目中的“__”要先填写完整,再写成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③以 “座右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话题作文)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请就所给的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材料作文)
(二)、“审”—— 逐个破译
1、审文题的“要求”
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交代几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提示语。文字虽然简短,指令性和指导性却很强。如果小看了它,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练习]
1.下面文题的“要求”中有哪些重要的内容?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
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④不少于5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文题“要求”括号中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不少于500字,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个字扣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审文题的“导语”
(提示立意角度、开拓思路选材、情境激发情感、指点行文布局……)
除了材料作文,有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前面会有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一定要用上的作文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是中考作文题审题的必要过程。下面,我们结合文题,来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波浪线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
文题一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篑,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500字。
(从形式、内容分析导语告诉我们什么?重点是什么?明说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既然是指导写作的,就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摩、猜测出题老师的目的——心思)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其核心意思应该是“善于积累,贵在坚持”,题目的立意指向性较鲜明。这篇作文的关键词是“再走一步”。“再走一步”已经创设了一个情境,即这一步是有难度的,可能是对自身最大的挑战。此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
1、提示立意角度。
2、开拓写作思路。
3、创设情境激发情
感)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文题三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馆、电影院、舞厅、教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
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此“导语”的作用是:提示选材范围,指点行文布局。其罗列的“许多地方”,意在让考生展开联想,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表达的“地方”,以便顺利成文。“所见所闻所感”一语极为巧妙,暗示出写这篇“有叙有议”的文章应该如何布局:先写所见,穿插所闻,然后表达所感。
[练习](2和3删掉谁?)
1.说说下面文题“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请把题目“我懂得了珍惜
”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题中的导语暗示了什么? 晨会上,当校长宣布你荣获某项荣誉称号或者向你颁发某项奖状时,台下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当老师表扬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会经久不息;在家里,你为父母分担了家务或做了一件有益于邻里的事情时,亲友长辈们会欣喜地为你鼓掌;有时候,你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悟出一个道理,也会仿佛听到来自心底的掌声……当然,你也常常把掌声献给身边值得称道的人。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有掌声响起时的场景和心理描写,还要具体写出如何赢得掌声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审文题的“题目” A全命题作文审“文题“
(1)实战技法一“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抓题眼定重心
写作点拨:全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千万不可改动的,抓关键词迅速确定文体(长题抓关键,标志定体裁,联想化深意)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眼” 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题眼”就是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作时以它为重点、为统帅、为灵魂。如何找到题眼呢?——看标题结构,据题辨眼:
抓题眼:
①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寻》《陪伴》
②文题是一个短语的:一般情况下动词或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敬畏生命》《我的快乐之旅》
③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这样做值得》《我很幸运》 但是,也有的作文题写作重心在名词或一些虚词上的,如:
④名词作题眼的:《我的一个秘密》《日记本**》《也是一堂语文课》(南京)⑤虚词做题眼的:
副词:如《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副词“最”为题眼,要能通过比较,显示出喜爱的程度。再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连词:如《我和班集体》。要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助词:如《变了》,侧重于写变后的情况,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作《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
叹词:如《哦,这就是生活》,表达惊叹和明了之情,如果写不出这层意味就难获得高分。虚词往往起着实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实战技法二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巧伸缩防跑偏(增删法):
抓住了题眼,只能说抓住了写作的重心。在审题时我们还更应该有全局意识,要对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认真地揣摩、体悟、辩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这样的话才不会出现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偏题走题的现象。
①短题添枝加叶法(增):注意: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②长题逐词分析法(删):
(3)实战技法三:“掀起你的盖头来”——挖掘深意,虚实转换
在应试作文中有很多题目,看似清楚、简单,实际上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它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确定正确的写作方向。
①挖掘引申义。②挖掘比喻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4、病文分析
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
我们家乡有个五福庙,解放初,破除迷信,大伙给拆了。近几年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有人说是菩萨保佑的结果。集资重建五福庙。香火顶旺。据说,谁去拜了,求什么就得什么。我有点儿信。
……
今年正月初一,爸爸说要带我去五福庙烧香,让菩萨保佑我读书高进。这正中我的下怀。我想,我拜了神,不用学习,考试定能得高分。就这样,我和爸爸收拾了一些供品出发了。到五福庙后,我们随着人群挤挤挨挨了五福菩萨面前,虔诚地把供品放上神台,点烛燃香。跪拜时,我悄悄地说:“请五福菩萨保佑我每次考试得高分。”此时我仿佛得了神力。回家路上,我满心是喜欢。
新学期开始,我就想试试神的灵验。老师讲课,我老是想着五福菩萨的神威;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竟答非所问。这时,我怀疑了:五福菩萨怎么不显灵呢?过了几天,老师说要
单元考试,我想再试试神力,想不到题做不出时,菩萨却一点暗示也没有。第二天发试卷,我只得了25分。这下我醒悟了:世界本没有什么神仙!
我改变了认识,重新变得用功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起直追,落后面貌开始改变。我决心靠自己的勤奋去获得好成绩。练习:(题目在考虑换更有启发性的)
请你从«善意的谎言»«最珍贵的记忆»«读书真好»三个题目中任选两个,扣住题眼,简略说说你的立意,体裁,选择的材料以及详略安排,写一篇作文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半命题作文
2、形式:前空式,如《,我想对你说》;后空式,如《珍惜所拥有的 》;中间空式,如《你的,让我记住了你》;两头空式,如《_________真_________》。
3、半命题作文的选材角度:五个角度——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
4、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选材)” 点拨: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草率。
对文题中的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必须审全,理清“已有”与“未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补题。
(1)熟悉性原则。这是指材料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比较多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2)新颖性原则。是指材料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题才能独树一帜。
(3)要确定体裁。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
限”的,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4)健康积极。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5)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陆点”。(6)练习1(补题):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能张口说话起,我们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跟父母长辈学,跟同学老师学,跟熟人朋友学,跟旁人路人学……跟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们学:跟课本学,跟报纸学,跟广播学,跟电视学……跟各种各样的媒体学。从教室到校门外,到处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请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练习2:请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选材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为“生活因_____________而精彩”选材。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你所选择的材料。
C话题作文巧“拟题”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选材、立意范围非常宽泛,但不是毫无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要求”,有利于我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但也使有的学生甚至从拟题开始就偏离了话题。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
1、首先我们要记住一句话:话题作文写作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主题与话题相关”。
2、其次在拟题中注意四点:
第一、不拿话题做题目,题目的范围要小,从小处入手。第二、力求有新意,有创造性。第三、题目精练,不显得冗长呆板
第四、文题中尽量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或所拟文题与话题有关,不宜离题太远,甚至过于隐晦。
3、学一点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与技巧(1)化大为小 巧用填补扩展法(添枝加叶)
以大化小的方法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
示例:“声音”——《难忘的吆喝声》、《板书的声音》、〈〈音乐的世界里〉〉、《来自天堂的声音》
这样拟题,缩小了写作范围,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文章写得具体而生动。实战练习:给下列文题拟一个题目。
①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我们应该学会感谢。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平常为美丽 巧用修辞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拟题,可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这些标题由于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阅卷者一看便有种耳目一新之感,标题就给阅卷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①比喻
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磨难是金》
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 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 “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练习:以“微笑”为话题,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拟人
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
以“挫折”为话题——《你别把我看扁了》
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与小鸟有个约会》 练习:以“泥土”为话题,拟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用、化用歌词、诗句、名言、俗语
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或魅力十足、准确精练;或脍炙人口、富有哲理;其中不乏极富思想性、思辨性、口语化、人情味的词句。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
以“环保”为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潘美晨)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以“挫折”为话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练习:以“友谊”为话题,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常法
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如《弄斧到班门》《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等,这些标题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它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练习:以“竞争”为话题,拟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给下文补充标题,并列出提纲。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例文分析
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与例文分析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技巧,请先看一则故事。
一、导入 :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3.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准---深---新]
绘画极其讲究构思,作文也跟绘画一样讲究构思立意,其审题立意需要训练、更需要技巧。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正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同学们要高度重视。那材料作文该如何正确审题立意呢?有哪些步骤与方法呢?
二、材料作文审题两步曲;
(一)正确审读材料(找对象、抓关键、析原因、悟立意)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二)审清作文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
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回顾)
1提炼中心法2 以果溯因法3 抓关键词句法4辨明关系法 5联系实际法 6 明确褒贬法7多项辐射法(横向立意/反向立意/延伸立意/类比立意)
三、确定最佳立意的方法步骤:
1、全面理解
----迅速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观山的全貌)、多角度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
-------联想、找话题点或立意点
3、选择最好角度立意(无限风光在一峰)
--------准确、较深刻、有新意、有话可说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周六测试题,翻开p8看作文板块。
四、考题回顾:
一天,几位淘气的学生为了看一看动物的内脏,把校长的宠物狗给杀了。校长非常气愤,罚学生画一副狗的骨骼图和一副血液循环图。闯了大祸的学生只得认真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见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图形画得仔细,便免去了对他们的处分。
没有料到的是校长的惩罚激发了他们对解剖学的极大兴趣。那位带头杀狗的“坏学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解剖学家麦克劳德。
要求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文体自定,不要脱离材料的含
义作文。
五、作文点评:(看看本次作文该运用哪些审题的方法)1提炼中心法
2、抓关键词句法
3、多项辐射法
A整体把握,抓材料的中心重心。
审题的关键是读懂这则材料的中心,即校长的有效处罚和学生的出色表现,以至于成就了学生不平凡的人生。或是“教育者对犯错的受教育者的处罚手段”(事件核心)紧扣这
个中心或事件核,可以从三个角度构思作文:
(1)从校长(教育者)的角度立意,侧重于表现教育者的能力、气度、胸怀等对受教育者
一生的影响。
(2)从受罚的学生(受教育者)的角度立意,侧重于表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好奇、求知、做人等对他们一生的影响。
(3)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的角度立意,侧重于表现两者的辩证关系:教育者的创新
教育,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
助于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
B正确的立意:
1.从教育者来说:
恰当的惩罚能让你化蛹为蝶
批评与处罚应因势利导
最精彩的批评炼就了最出色的孩子。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智慧的批评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批评教育更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从受教育者来说:
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错就改并从中学习
好奇心需正确的引导
好奇与自控
求知与做人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 1)园丁与花2)教育与成才
• 教育者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善
于思考,勇于探索,有助于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
此则材料虽讲的是教育问题,但还可引申谈论社会现象、生活现象,诸如社会的管理、家庭教育、企业的管理等。
立意与拟题
立意:选感触深、有话说的角度便于展开分析。
拟题。拟题不准确反映的是审题不准、立意不精,一下笔时就模糊,思维不清晰。一个词、泛泛提都不好(师说、师与生、师者,何也?),尽量论点型,鲜明,准确,简练。所谓“题
好一半文”。
靓题展示:
•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智慧的批评能够转化为一种激励
• 罚亦有道
• 好奇心需正确的引导
• 尊重教育的方法
• 惩罚or引导?
• 兴趣+正确教导=成功
• 正视并修改你的错误
• 恰当的惩罚能让你化蛹为蝶
• 把惩罚当奖赏你的人生会别样的美丽
C错误的立意示例:
• 欲知梨味自先尝(实践)
•带着一颗勇敢的心//勇于探索求知
•胆大心细方为人才//三思而后行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意外铸就/孕育成功
• 理解也是一种美
• 机遇+奋斗=成功//成功=偶然+必然
• 谈宽容//态度决定人生//英雄不问出处
• 转变角度看问题
•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好奇铸就成功(两个班分别有25人/23人)
D审材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3.抓一鳞而弃全鱼
4.抓现象而弃本质
E例文分析
1.好奇心需正确引导
好奇,反映了一个人的求知欲望。面对陌生的事与物,好奇心总是让人忍不住要揭开其中的奥秘,但这种好奇心需要正确的引导,才不会让人误入歧途,甚至使人有意想不到的人生收获。(开篇点题,并引出中心观点)
好奇心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有些人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而干出违法违纪的事,甚至由此走上不归路。所以好奇心在被挖掘后应当予以正面恰当地引导。
英国某学校的校长为了惩罚杀了自己的宠物狗的学生,投其所好,居然让他们画出狗的骨骼图与血液循环图。正因为校长有目的性的对犯错学生的好奇心的正确引导,才使麦克劳德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意外造就了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分论点1,引用原材料作简单分析论证)
好奇心有了正确引导,便能激发出最大潜能,促你成功。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眼里他是糊涂虫,只有母亲认识到这是孩子的天性,是最宝贵的品质。她因势利导,针对孩子好问好思考的特点,抓紧教育,注意开发他的潜能。正是在母亲的关心和支持下,爱迪生凭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痴迷,一生获得了12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论点2举例分析证明了好奇心在正确引导下能激发潜能)
西方谚语“好奇心害死猫”指的是人们只因好奇而淘气闯祸惹麻烦。若任由好奇心如同蔓草一样滋长,不予引导,那就无益于成才,因此说对好奇心的正确引导,这是铸就成功人生的一大关键。(从反面假设论证了好奇心需引导的必要性)
好奇心如同一朵无实花,只要我们悉心照料,施以引导的肥料,也能开出世界最美的花朵。(篇末再次引用设喻的形式点扣题,深化了题旨)
2、智慧的批评
刘莉
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而有分寸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荡涤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承认错误。批评不仅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研究批评的艺术,学会智慧地批评,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开篇赋予哲理性)
在众多著名企业集团里,批评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文化。他们的批评常常是新奇隽永、个性独特而又充满创意的。
加上一层糖衣,会使批评更有效。没有人愿意挨批,所以美国的玫琳凯公司奉行的管理和经营信条就是“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怎么等待别人。”基于此种管理观念玫琳凯公司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三明治”式批评,对犯错的员工坚持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这种方式类似三明治,第一层加一点奶油,先给员工正面的鼓励,第二层才是正色相告犯错所致的后果,并帮助员工分析改错的方式,在最后一层再次加强对员工的积极性的激励,提出期望与关爱。这样一来就使批评容易被人接受。恩威并重,刚柔并济,既让对方深切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让对方体会到上司对自己的真诚与亲切关怀,从此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进而成为优秀人才。(智慧的批评的具体体现,比喻论证用得妙)
正面直接的批评,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由于杀伤力太大、焦点过于集中,使受批评者无地自容,反而会激化双方的矛盾,使管理陷入僵局。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施瓦伯说过:“世界最容易摧垮一个人志向的,是上司给予的批评。我是从来不批评任何人,只是给人工作的鼓励。我是急于称赞而迟于寻错。”是的,像施瓦伯这样不急于劈面批评当事人,用商量和启发的方式从侧面使其改正达到双方都愉快的结果,会使企业管理更加和谐顺畅。企业只因智慧批评带来的和谐筑起了施瓦伯的成功大厦。(正反对比使论证充分有力)
智慧的批评,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事不对人,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如此一来,批评便如春风化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因而风清气正,一片祥和。(篇末由企业管理说到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上,涉及的面更广,加大了论说的深度。)
六、真诚建议:
1.立意必须从材料中得出,不能信马由缰,另起炉灶。
2.立意时不能把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变成材料的扩展。
3.深度积累一些作文素材(政治性、德行性、辩证性、现实性),并进行材料分析和提炼训练。
4.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学会思考,培养理性。
七、审题训练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形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