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毛概习题含答案(模版)
2015年春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思考题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16.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B)。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B)。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是(B)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的总结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的参加 21.(A)明确了党的最终的奋斗目标。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大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B)大理论成果。A.一 B.二 C.三 D.四
23.(B)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A、遵义会议之后
B、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C、延安整风之后 D、三大改造之后
24.党的(A)通过的《关于建国历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六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5.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C)的重大命题。A、社会主义本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26.(B)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依据是(C)A.它是在总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它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C.它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历史经验和该给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它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D)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D)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在于(BC)A.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D.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ABCD)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C.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D.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 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ABCD)
A、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对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D、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三大基本问题是(AB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8.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以下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的说法有(ABC)A.毛泽东在 D.二者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判断题
A 1.李大钊曾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B 2.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就是教义,就是现成的教条。
A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A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5.中国革命的动力不包括以下的(A)。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6.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蒋介石集团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A)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 C.打土豪分田地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财产归人民所有 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 9新民主主
义
革
命
路
线的核
心
是
(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0.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C A、民族
资
产
阶
级
B、农
民
阶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C)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12.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D)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C)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民粹主义
1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C)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1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是(A)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与)级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ACD)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
C.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CD)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有(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4.1948年毛泽东明确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是因为(AB)
A.它是资本主义 B.它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构成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D.它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妥协性
5.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这种说法理解正确的是(CD)
A.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B.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大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是革命的对象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D.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6.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分析正确的有(BCD)
A.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建立和被迫分裂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
C.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 D.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要既联合又斗争
7.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其基本观点主要有(ABCD)
A.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具有(ABD)
A.买办性
B.封建性
C.妥协性
D.垄断性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三、判断题
X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 V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V 3.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X 4.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V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前者是必要准备,后者是必然趋势。X 6.《论持久战》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运动战,但不放弃战术配合上的游击战
V 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着深刻认识,党认为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V 8.根据党内矛盾的性质来决定的解决党内矛盾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有(BCD)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ABC)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C.采用和平方法 D.国家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三改”是指(BCS)A.对官僚资产阶级的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对农业的改造 D.对手工业的改造 4.以下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重要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D.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5.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D)
A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2年开始的
B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我国 V 5.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
V 6.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X 7.在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中,农民即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因此要采取强制改造的原则。V 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X 9.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赎买的具体方式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X 10.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A.科学技术 B.工业技术 C.管理水平D.生物技术 11.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观点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刘少奇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是在(C)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以下哪条不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基本经验(D)A.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B.必须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急于求成 C.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D.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统筹大局,又自力更生
14.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后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原因。这个事实说明(B)
A.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急于求成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B.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必然导致文化大革命 C.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D.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16.根据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下列哪些范畴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C)A.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B.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7.根据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下列哪些范畴属于对抗性矛盾:(C)A.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B.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8.根据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下列哪些不属于民主方法:(D)A.讨论的方法 B.批评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剥夺政治权利的方法
19.根据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用专政的方法来解决敌我矛盾,下列哪些不属于专政的方法:(C)A.劳动改造 B.依法治罪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剥夺政治权利
2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所指的总方针是(D)A.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C.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D.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BC)P78 A.人民群众与官僚主义的矛盾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C.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D.先进工业国同落后农业国的矛盾 3.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B)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人民要求安居乐业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不让我们发展强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重要意义表现在(ABCD)A.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B.为正确处理今天的各种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C.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有(ABC)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D.避免了社会主义再走弯路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党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B.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D.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了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
7.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不能(ABD)A.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 B.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急于求成
8.努力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ABCD)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C、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发点 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目的 9.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BD)A、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需要
C、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10.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BCD)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D、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B、经济建设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主政治建设
1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BC)A、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13.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ABCD)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D、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三、判断题
V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V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相同,而主要矛盾则不同。V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X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V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V 6.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X 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主导,重工业为主体,粮食产业为基础,农轻重为顺序的国民经济总方针。
V 8.中国探索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苏联建设的社会主义,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V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V 10.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矛盾。V 11.敌我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V 12.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X 13.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X 1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成果。
V 15.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V 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A)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0.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C)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落后 C.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11.党的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AB)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ABCD)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4.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有(ABCD)A.反对共产党的领导 B.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C.主张资本主义制度 D.主张全盘西化
5.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BD)A.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和十七大都进行了科学概括
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并显现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C.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D.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ACD)A.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是阶级矛盾
C.要求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ABD)A.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ABD)
A.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 化、现代化
C.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AC)
A.实现经济现代化
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经济市场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BD)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BC)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总体目标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D)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这样几层含义(AD)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 C.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D.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每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错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对
4.现代化是动态的过程,现代化水平和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对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完全一样的。错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错
7.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对。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 9.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错
1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对
15.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 16.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对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对
A.邓小平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邓小平
6、科教兴国战略要求(ABCD)。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 A.经济发达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15、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ABCD)。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实现中国梦必须(ABC)。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发扬民族传统
三、判断题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对 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错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允许剥削现象存在。错 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错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
7.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对
8、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对
9、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对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对
1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错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错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和谐 5.改革的性质是(B)
A.自下而上进行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A)
A.所有国家 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 D.发达国家 8.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两种资源是(C)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9.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A)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D.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11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C)相结合。A.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 B.改革与对外开放
C.“引进来”与“走出去 ” D.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D)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3.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C)
A.社会制度竞争
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
D.劳动力素质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1.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22.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A)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7.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ABC)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C.贸易摩擦增多 D.经济风险减小
8.在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时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原因是(ABCD)A.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B.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
C.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为“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D.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固守的思想
9.“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AC)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10.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A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三、判断题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X 2.不能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的空泛讨论上,就是指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上可以不问姓“资”还是姓“社”。X 3.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V 4.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V 5.独立自主就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完成。X 6.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X 7.苏东激进式改革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V 8.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V 9.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v 10.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无须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 X 11.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V
12、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和改革密不可分 V
1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V
14、将来中国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放 V
15、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X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V
1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B)。
A.村民海选 B.村民自治 C.村民委员会 D.村民小组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人民当家做主 B.自由 C.人权 D.依法治国 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各民主党派是(A)。A.参政党 B.执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B)。A.构建和谐社会 B.依法治国 C.加强法制建设 D.以德治国 17.我国的政体是
(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联邦制度 B.分而治之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切服从中央
20.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时间是(C)A.1978年 B.1996年 C.1999年 D.2002年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D)。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5.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A)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繁荣文化市场 D.创新文化体制
27.2006年10月,党的(C)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8.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保障和改善民生 C.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9.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B.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0.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A.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挥
二、多项选择题
1.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ABD)。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2.公有制经济包括(ACD)。
A.国有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ABD)。
A.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CD)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公有经济在全国所有地方所有产业都占优势 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5.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在(ABD)。A.从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B.从政党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从历史使命看,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提法更全面
6.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最根本的就是坚持(ABC)的有机统一。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三权分立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ABCD)。A.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致的 B.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C.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的协调性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ABD)。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公平正义”的内涵包括(ABC)A.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13.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BD)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14.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ABC)的理念。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依赖自然
15.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ABCD)A.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B.还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逐渐形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判断题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X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V 3.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V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V 5.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V 6.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V
7.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而不是加重处罚。V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V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V 10.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V 11.坚持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X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V 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V 1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X 15.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X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V 17.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V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3.台湾问题是(ABC)。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用于(ABD)。
A.香港
B.澳门
C.南海
D.台湾
三、判断题
V 1.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X 2.解决台湾问题应该坚持和平统一、放弃使用武力。X 3.台湾问题的实质是外交问题。
V 4.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三、判断题
X 1.战争与革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X 2.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V 3.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V 4.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其中发展问题是当今两大问题的核心。V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必然选择。V 6.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 C.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本质在于创造 D.人才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三、判断题
X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V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V 3.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X 4.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V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联盟,其中大陆范围以外的联盟是主体。
X 6.在“四个尊重”中,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核心是尊重知识。
C.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党代行了国家机关的所有职能
2.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CD)。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善、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D.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做到(ABC)。
A.权为民所用 B.情为民所系 C.利为民所谋 D.一切听从群众的 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CD)。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判断题
V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X 2.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X 3.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V 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V 5.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其中四大考验是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第二篇:毛概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A中国人民的先锋队B.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D.中国新阶层的先锋队
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的这段话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虚心向群众学习
3.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就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要求全党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其中排在首位的是()。
A.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B.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C.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D.必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由(A.党的性质决定的B.党的纲领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的思想决定的5.我们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党内民主监督条例》
6.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实事求是B.调查研究C.群众路线D.谦虚谨慎
7.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组织
B.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
D.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
8.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理论联系实际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
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指()。
A.党的群众路线B.党的三大作风C党的最低纲领D.党的思想理论
10.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知识分子D.民主人士
1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A.中国共产党B.经济建设C.改革开放D.实现现代化
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的方针决定的1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
1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B.分工负责制C.民主集中制D.代表大会制
17.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A.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C.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D.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18.腐败的本质是()。"
A.个人主义的产物B.拜金主义的产物
C.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D.改革阶段的产物
19.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
A.经济上的领导B.政治上的领导C.文化上的领导D.军事上的领导
20.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
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工作路线D.思想路线
21.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A.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22.在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
()。
A.消灭剥削B.消除两极分化C.反对腐败D.反对封建主义
23.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重视党的领导B.服从党的领导C.统一党的领导D.改善党的领导
24.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除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外,还有(()。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艰苦奋斗
C.理论联系实际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上提出的。
A.七届一次全会B.七届二次全会C.七届三次全会D.七届四次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深人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制风险的能力
D.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一形象地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执政新理念,就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调节作用
C.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D.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
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D.密切联系群众
5.中国共产党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C.中国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和民族团结阵线D.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
A.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C.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D.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
7.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推进现代化建设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完成祖国统一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如何理解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意义?
5、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正确
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6、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 两个先锋队 ”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8、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试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执政党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4.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 重要性?
第三篇:毛概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是()
A.和谐文化B.民族文化C.无产阶级文化D.社会主义文化
2.和谐文化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意识形态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精神
3.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推进全社会经济发展
C.实现人类解放D.消灭剥削
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集体主义D.时代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集体主义C.时代精神D.爱国主义
6.树立和践行(),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社会主义荣辱观B.实事求是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7.()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树立共同理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时代精神D.民族精神
8.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A.哲学社会科学B.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
C.马克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民族精神应当以()为核心。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D.社会主义
1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 D.社会主义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14.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15.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思想建设D.道德建设
1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1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文化教育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C.改革开放D.经济建设工作
20.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1.首次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写入党的基
本路线,作为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23.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A.精神支柱B.精神动力C思想保证D.智力支持
2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2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D.增强人民凝聚力
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爱国主义为原则
C.以民族团结为核心D.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27.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世界大同
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8.爱国主义教育属于()
A.理想信念建设的范畴B.文化建设的范畴
C.社会公德建设的范畴D.理论建设的范畴
29.道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道德,二是反映人类共同性的道德,下列选项中属于前者的是()
A.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30.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标志是()
A.以共产主义为理想B.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C.以集体主义为原则D.以爱国主义为基本要求
31.社会公德是()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32.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繁荣文学艺术
C.发展体育和卫生D.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33.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
A.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B为政治服务
C.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
34.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
A.抓物质文明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35.我们党目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其中包括()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新人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D。弘扬科学精神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马克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有道德B.有文化C.有纪律D.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培养“四有”公民
6.和谐文化融()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A.思想观念B.思维方式C.行为规范D.社会风尚
7.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是()
A.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建设和谐文化
C.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D.弘扬主旋律
8.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培育()的社会主义公民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9.八荣八耻”涵盖了()之间的关系
A.个人B.集体C.国家D.社会
10.培育和弘扬(),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11.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包括()
A.井冈山精神B.长征精神C.西柏坡精神D.延安精神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为指导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体现了()的结合A.人民当家作主B.共产党的领导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
1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
A.文化事业B.文化产业C.教育D.科学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什么是“双百方针”?
4、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6、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7、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理解。
第四篇:毛概习题
第二章
一,商代和周代青铜器有何不同特点:
青铜器装饰:商:饕餮兽面纹,回纹陪衬单独适合纹样,周:窃曲纹,环带纹二方连续带状纹样等 青铜器用途:商代:酒器的组合,多用于祭祀,具有是宗教性质意义,周:重食器的组合,多用于礼器,具有人事意义。周代:质朴风格
目前所见最大的铜盘:虢季子白盘
1、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
一、在祭祀中作为“人神”沟通的工具;
二、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权势和地位;
三、作为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器;
四、武器、乐器与其他
二,周代青铜器的目的:1祭祀祖先的祭器2歌颂周王的美德3对贵族功绩的奖赏4交换,婚嫁,诉讼等 第三章
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器的组合,则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方面发展,增添了许多实用为主的物品。在1,装饰题材上,摆脱宗教气氛,使传统动物抽象化,变为几何形,并新出现了反映社会生活题材。在2,制作上,由商周的浑铸发展到分铸。3,造型上:品种和样式上有很多新的变化。4,装饰格式: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 5,装饰上:金银错,鎏金,失蜡法等
2宴乐渔猎攻战纹壶:艺术特色是:构图新颖,场面宏大形象生动,是一幅精美的狩纹图。3战国漆器有何特点:早期厚实晚期轻巧。第四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史 1汉代铜器的品种及艺术特点?
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以素器较为流行。品种:铜灯,铜炉,铜壶,铜尊,汉锦的主要花纹及艺术特点?
1云气纹,2动物纹,3花卉纹,4几何纹吉祥文字
汉代漆器的特点如何: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多为黑色和红色,还发展到多彩,出华丽丰富的艺术效果。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出土地和特点?
画像石:祠堂或墓室作为建筑用的具有装饰画的石刻。山东苏北地区最丰富。画像砖:砖室墓的具有图案暗或装饰画的陶砖。河南四川最有特色。
汉代的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质,动,紧,味,概括
2、简述明式家具的审美特征。
答::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简,厚,精,雅”。简,造型洗练,不繁琐,落落大方。厚,形象浑厚。精,做工精巧。雅,风格典雅,不落俗套1,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2,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主要应用榫3,工艺美,面线的处理都有讲究。4。材料美。充分显示木材的纹理和本色,不加遮饰。3,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变化: 商代青铜器有烹饪器,鼎,煮肉的器物,圆体,三足,双耳。鬲,煮粥的器物,空足。甗,烹饪器。食器,簋,盛放黍稷,最早为碗形圆足,后期有耳有盖。酒器:爵,前有流,后有尾,口缘有两柱,腹下有三足。斝,形状和爵相似,有柱而无流和尾容量较爵为大,角,无柱,与爵相似,觚,形状细长,底宽,腰细。觯,圆腹敞口圈足。卣,有提梁,口小腹大。罍,形状像壶。觥,腹椭圆,圈足,盖作兽头形,象生器皿。盉,三足或四足,可在火上温酒。彝,做成鸟兽形的盛酒器。水器,鉴,形如盆,可用于容水,盛冰,沐浴,鉴容。盘,口大腹浅。乐器,铙,似铃而大,铙口向上,用手执把,用锤敲打。周代,烹饪器,鼎与商代相似,后来鼎腹渐渐变浅,低略平,最大腹径在底部。西周后期的鼎,腹体近半圆形,圆底敞口,两耳渐向外张,鼎足由柱状变成马蹄形。鬲,由纵横式变为横宽式。甗,甗口微侈,腰间有铜箅。食器,簋,增加了耳。豆,浅盘粗柄。簠,西周新增食器浅腹,盛谷子。酒器,与商代后期相同,斝,周代少见。觚,后期淘汰。觯,卣,西周后期绝迹。西周早期,壶,体修长,有贯耳,后期,流行圈顶式盖。水器,匜,新增品种,有流。乐器,钟,名词解释
釉陶:商代时已出现,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学术界把这种釉陶称为原始瓷器。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及融化为液体。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是水银蒸发,金泥则固于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用错石再打磨平滑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又蜡处即为铸造物。他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刻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夹贮: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做成器胎,再用抹布裱糊在胎上。夹贮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做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虹管灯:如河北出土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灯,处理得十分自然
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真正的透光。
多子盒:汉代漆器多子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字之多。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既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
唬季子白盘: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大器,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的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成为三彩。
夹缬 唐代时期极为流行,是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用两块雕镂相同的图案画板,将布帛夹在中间然后入染,也有染成两三种颜色的。
金银平脱 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雕漆:唐代创作的新产品,在器胎上涂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在进行雕刻。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秘色器: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一带,贡物,装饰性强,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磁州窑 窑址在河北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宋金时代繁荣。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图案往往简洁潇洒在中原影响很大。
影青:宋代盛行的陶瓷品种,釉色白中泛青。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缂丝: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品,织纬线时留下图画的地方,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线补上,指出后好像是刻出的图画,也叫刻丝。
顾绣:1明嘉靖时,有进士顾明世,顾氏一家都善于刺绣,因此称为顾绣。2它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顾绣所制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3此作品以制作欣赏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
古彩即清以来的五彩瓷器。图案多用单线平涂法绘成,色彩浓艳,故又称“硬彩”。白陶:归奴隶主所有,造型与装饰与青铜器相仿,用高岭土制成。
3、何谓青花瓷?并简述元青花瓷装饰的题材及艺术特点
答:所谓青花瓷实际上是蓝花,文献上称“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研磨制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属于釉下彩技术,这种技术决定因素是火焰性质的掌握和钴矿物原料的性质
元代青花瓷瓷器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主纹和辅纹两类。在元代瓷器上作为主纹的纹样主要有以下几种:A各种花卉植物B各种动物纹C历史故事。作为辅纹的有八大码、暗八仙等。元瓷部分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文饰繁密严谨,层次丰富。器皿上所绘纹饰,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但并不杂乱无章,而是主体突出,层次分明。
4、我国北方有哪四大著名石窟,这种工艺美术的本质是什么?
答:我国北方的四大著名石窟为: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石窟艺术作为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表征,本质上是通过像教的方式来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它给人的感受好似一道虚拟的光芒,飘渺的彼岸世界是永远无法企及,真正的众生平等也是诓骗人的。尤其是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造像中,明显地能看到隐含在佛像中的统治者的形象,因此人们礼佛就是拜帝王。
5、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构成、象征意义以及审美特征分别是什么?(7分)答:一般认为,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中的主纹是一种猛兽,而且以牛、狮多见。而附纹则是凤鸟纹。饕餮纹的象征意义是:饕餮是宋代人所拟名,传说是龙的一个儿子,专食人,结果自己只剩下一个可怕的面部。因此它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本质上就是奴隶主阶级传播权利的工具。饕餮纹充满了恐怖,因此它给人一种崇高的美感。而且从纹饰中可见,笔法粗放豪阔,苍劲有力,富有阳刚气息。
6、我国古典私家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不同风格。
要点:我国古典私家园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诗情画意、讲究自然生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西方园林体现人对自然的征服,注重理性等
7、简述明式家具的审美特征。
答: “明式“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勇创新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设计注意到了:1,材料美。充分显示木材的纹理和本色,而不加遮饰。2。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主要应用榫卯的结构,不用部位应用不同的榫卯。3。工艺美,做工讲究,榫卯精确,上百年亦不松动,打磨光滑平整。4。意匠美,“巧而得宜,精而合宜”。“明式”家具艺术风格可以用“简。厚。精。雅”来概括。前三个字是它的风格特点,后一个字是它达到的设计境界。此“雅”不是从物外的意境中来,而是从前三字中来,也就是来自精巧设计的意匠美。
五、论述
1、试论三国、两晋、南北朝与唐朝、清朝服饰各自的特点,各自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以及你的评价。
要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服装宽衣服博带,穿着讲究个性,变化比较快,洒脱自如,反映的是对人的独立性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以及思想相对解放的时代精神;唐朝的服装宽松、艳丽、潇洒、飘逸、与时俱新、追逐时尚、女穿男装等,反映的是蓬勃向上的积极精神风貌和日渐奢华的生活状况,也有对人性的尊重等;清朝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且封闭严实尤其是对女性的禁锢较深。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等。
2、以明、清私家园林为例,试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风格以及对当代城市造园的借鉴价值。要点:我国古典私家园林注重和谐(人与自然的融合)、典雅(诗情画意)、静中有动(各种拓景手法的应用)、以小见大(咫尺千里)、自然生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借鉴意义中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文化内蕴的传达等。
3、为什么说“道法自然”是宋代设计的理念和品质特征?(论述题,以瓷器为代表论述)答:宋代主流文化是士人文化。士人文化的根基于释道儒,在心理需求上,他们关注天道自然即“形而上者”的哲学冲动往往甚于对政治人事的热衷,在释道儒的资源里,更倾向于道。宋儒善以自然法则来解释社会人事,而不是相反,更具有“道”的气质,开创“理学”又称为“道学”。各类事物都有一个原因或特性,都有其所以然,就是其“理”,比化生万物的“道”更清晰明了,接近于科学。理学的阐述倒了过来,手段变成了目的,“格物致知”成为修身养性的前提,从求知中求得,求人生目的意义的满足。尊重自然,穷究物理,观察事物,爱好试验,促进了宋代科学的发展。这个背景对设计艺术也形成了有力支持,并且决定了宋代设计的理念和品质特性——“道法自然”。
4、以明式家具为例,试述明代工艺美术的基本风格,并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答:我国明式家具造型简洁,以线为主;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不髹漆,体现木材本身的肌理和质感,注重实用性。总体上呈现出简、厚、精、雅的艺术特色。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明代工艺美术的基本风格为“健”与“约”。所谓健,是充实而不浮艳;所谓约,是概括而不赘疣。无论造型还是纹饰,装饰性都很强,使人感到该工艺美的样式化。明代工匠既善于把握材料的自然属性,充分发挥它的自然美,又善于将精细的手工技术巧妙低融合在工艺品的构成中,而不外露,因此质朴甚至笨拙的工艺美学使得器具更具有一股庄重敦厚的意味。
手绘以下器具简图或图案 青铜器
觚、鼎、爵
瓷器
梅瓶、玉壶春
葫芦瓶
瓦当四神纹
商代:一,典型的奴隶制社会政教合一,装饰纹样宗教迷信色彩 二,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因此,商代工艺美术史的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三,青铜器的造型以实用为主。四,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周代:德的观念,强调礼制,因此,工艺制作常有固定规格,装饰上反映出秩序感。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二,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工艺制作方面的巧思清新,活泼。三,春秋战国时的装饰以四方连续图案为主要骨骼,蟠螭纹为主要装饰花纹。汉代:工艺设计上,使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方面发展。装饰风格上,质,动,紧,味。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4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工艺美术上,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
隋唐:唐代,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 宋代:典雅平易艺术风格。元代:粗狂,豪放艺术风格 明代:端庄敦厚
第五篇:毛概习题
专题一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简要地说,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科学发展观要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人民,是为人民服务,是坚持首先满足大多数人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必然还要进一步发展,但要防止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的倾向,注意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总理的这个要求,既为我们指出了城市发展要带动农村发展,又指出了在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规模和标准问题。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
作为一名党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核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当前社会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工作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尤其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服务观。不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认真学习,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用科学发展观切实指导思想走科学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的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完整、科学的表述。
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特征。它包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等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既坚持了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规定,又进一步回答了这一性质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了起来,把对党的组成成份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了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性质的内涵。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不仅坚持了这个宗旨,而且把党作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与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和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结合了起来,也就是把党的宗旨与实现宗旨的途径、手段进一步联系了起来,从而使党的宗旨的实现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专题四
保护民族工商业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近代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首先表现在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缺少现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其次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占整个经济的90%左右,现代性工业经济仅占10%左右,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又集中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和官僚资本手中,民族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缺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生产力。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现代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充分发展资本主义,不仅是中国落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③“我们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地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①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就是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国内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动力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 的人民大众。革命的主要任务,在经济上是一方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要求严格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依附和服务于帝国主义和买办的、封建的、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实行强制没收,即消灭的政策;而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则实行团结的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以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针对解放战争初期,个别解放区出现的消灭资本主义,损害民族工商业的“左”的错误倾向,1948年4月,毛泽东在薄一波给中央的报告上批示:“在城市或乡镇破坏工商业,‘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其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必须坚决反对’。”②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又未完全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断绝经济上的联系,具有软弱、妥协性。因此,在实行团结方针的同时,要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采取斗争的方针,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发展。
专题五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专题六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专题七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经济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政治方面: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3、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会方面:
1、重视和改善民生,基层干部要善于倾听民意,努力为人民办大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4、毫不动摇地搞好“三农”工作
生态环境方面:
1、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实现中国梦,需要政府在现阶段采取的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致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5、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解决好民生问题。
专题八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我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专题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彻底抛弃哪些使生产力发展成为桎梏和束缚的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邓小平曾经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比较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苏联的经济体制。这些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百废待兴、执政党威望崇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为有利于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并集中用于关键部门的重点建设,而在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我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增多,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决策高度统一排斥市场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上,一方面是统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
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专题十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3亿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2]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切实将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专题十一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专题十二
新理念超越传统国家关系
在吴建民对今年国际形势的评论中,有两个方面构成了中国新时期外交转型的基础和依据。一方面,美国陷入了继越战以后最严重的泥潭——伊拉克战争。而且,这一困局还将持续,对下一阶段的美国国内和世界局势都将产生影响。“这造成美国和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对抗,整个美国弥漫着悲观的情绪”。吴建民说。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对此评价为,霸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
另一方面,在持续快速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存在多种潜在威胁。其中之一是WTO多哈回合谈判的搁浅。吴建民表示,“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问题,多哈回合谈判的搁浅标志着全球化正遭遇严重的挫折。”
世界已经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在持续快速地发展,霸权遭遇削弱,这对中国来讲是个机遇。”王缉思认为,中国能否在这样的形势下获得更快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在技术、理论、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包括外交理念的创新。
2005年年底,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有观察者指出,从2003年开始,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集体在各种国际场合频频阐述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和平发展”的新理念。“和谐世界”也是在中国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一种外交延伸。
多边外交“有所作为”
在中国与大国关系上,吴建民表示,2006年中美两国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对增进双方关系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中日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标志着中日关系打破了多年的政治僵局。此外,中国与欧盟以及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关系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在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今年11月下旬,国家主席胡s锦s涛展开对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老挝等国的访问,使中国与邻国关系得到新的发展。而中国-东盟南宁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的召开也显示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则被认为标志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非洲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非洲人民的利益,中非的合作是开放的合作。”
多边外交被吴建民称为实现“和谐世界”的平台。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担当一把手,是中国推行多边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一个转折”。
与外交部有密切接触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下,“有所作为”在外交部各部门当下的工作中开始被更多地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