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全利赴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学习研修情况总结-郑州大学(模版)
访学英国的见闻与感想
贾全利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州 450052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联合项目的资助下,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英国埃克赛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本次出国研修我的目的:一是了解英国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学习内容,作为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的参考;二是了解国外做科研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三是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环境。
埃克赛特市是Devon郡的首府,位于英格兰的西南部,离海滨只有20公里,是全英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埃克赛特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其中Streatham校区(占地245英亩,是全英最美的大学校园)。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约20000人,其中国际学生占25%,而国际学生中约30%来自中国大陆。埃克斯特大学在人文和社会科学、医疗研究、人类学和运动科学等学科领域有着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年来学校排名大幅度上升,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7,2015TIMES世界排名为95位。
1、学校的管理模式新颖
我所访问的工程系现有教师40余名,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开发、模型设计及制造等领域。该系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的教育。本科学制三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一年。对于研究型学生鼓励跨学科研究,即材料、工程、管理和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本科生除学习外,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十分投入,比如我指导的2个本科生,一位是学校Rugby队的运动员,另一是滑雪爱好者,本科毕业后去加拿大当1年的滑雪教练,然后再回英国读硕士。
在参与导师的课题、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工作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这里研究工作的前瞻性、务实性及严谨性,思想超前且想法很多,并且做实验非常认真和严谨,值得我们学习。博士生的课题方案设计、实验装置等方面,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包括维修,教授仅是指导。博士生的毕业环节,导师有很大的主动权,即导师根据研究和论文情况等决定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一般提前3周把论文送审过去,答辩时只有2个专家,1个校内,1个校外,都是国内该领域内最好的专家。答辩时只有2个专家和学生,没有旁听,指导老师也不参加,但2个专家都认真负责,谁都不可能放水照顾,都很看重原则问题。
2、注重安全问题
博士生只有一门安全教育课程,而且每年要求教授在网络上学习安全培训课程。我刚到时,在分析室制备试样时,还是按照国内的习惯,被主管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而且到实验室找教授沟通说明安全问题。实验室配备急救药品、通风装置、报警等设施,学院每月都进行安全检查,并要求废料、废液、药品、垃圾分类堆放、集中回收,国内在该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每个新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填写化学药品危险性登记表,填写该实验的危险等级、危险发生、处置。紧急情况出现时如何处理,如何报警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3、宽松的授课氛围及考核机制
学校对本科生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对老师考核有直接影响,尤其是职称晋升等,教学效果及学生评价差是一票否决。在与老师交谈及到课堂听课的过程当中,发现老师在讲课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及实践课堂里所讲的东西,把一些难懂的概念或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件生动地联系起来,深入浅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能动性。老师在教学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常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作业、实验、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学术报告(Presentation),期末考试约占50%。在考核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按时交作业,对作业及报告抄袭是零容忍,发现都是零分,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全力以赴来获得学分,经常看到学生为作业而熬夜的情景。
4、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
图书馆资源很丰富,除全校性的图书馆外,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图书馆还提供了大量自习教室,既有公共自习室,也有小型的讨论室,而且图书馆内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线上网。网络系统非常方便实用,教工、博士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账号登录校内的任一计算机,自己下载的资料、安装的软件等都保存在自己的账户内。打印可以实现网上打印,教工、博士和访问学者都可以免费打印,在打印机上输入自己账号即可打印。
5、广泛的学术交流
在英国大学Seminar(研讨会)几乎每周都有,教授还是学生都可自由参加。我所在的学院,每2周都会邀请一名校内或校外的教授来进行学术讲座,要求研究生参加且签到,参加的次数达到要求就获得一定的学分。报告一般40分钟,30分钟的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会议间歇提供有茶歇(咖啡、茶水和小点心)。另外教授课题组每周组织一次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并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就是在这种研讨中产生的,比如石墨烯的发现。
总之,在英国一年的学习和研究生活,大大开阔了眼界,自己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了解到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今后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同时立足国情,积极投身当前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尽到自己的职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为把学校、学科建设成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