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0:5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综合组

杜 俊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 2 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 4 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 5 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 6 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内容 1.关注改善民生

(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7(3)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2.建设和谐文化

(1)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3.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2)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从而检查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

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认知水平的评价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常识;“理解”指对了解的常识有较深入的认识。

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运用能力的评价分为 “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1.商品的涵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责。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7.价值与价格关系?1.价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越高;反之,价格则越低。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2.企业的类型:个人独资制

合伙制

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13.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心.1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1.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是进行经济核算,健全经济责任制度.3.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15.企业成功的取决因素:第一,制定经营战略,确定准确地市场定位。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第三,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1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方法和途径:1.树立职业平等观2.树立自主创业观3.树立灵活就业观 17.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8.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

19.税收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时间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0.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等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1.作为公民应加强依法纳税的意识,争做光荣的纳税人:1.依法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 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2.依法纳税是公民 企业诚实守信的最好证明,同时也能为其带来潜在的利益。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纳税人必须遵守国家税法的规定,及时 足额地缴纳税款。22.个人储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23.投资的方式:存款储蓄 购买股票 债券和保险

24.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5.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6.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以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7.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对于提高我国总体实力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市场经济的含义: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31.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一,平等性 第二,竞争性 第三,法制性 第四,开放性。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3.国家的宏观调控 就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4.加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第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要求。

3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入平衡。36.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大致平衡,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37.宏观调控的手段: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3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一是标准高 二是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所享受的民主权利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三是改变发展不均衡局面,缩小地区 城乡 阶层差距 加快中西部地区 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3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三是缩小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使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四是稳定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40.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转移,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最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41.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42.加快第三产业的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2.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3.还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 保证社会安定。

4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 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4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4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

46.除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外,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还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7.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8.独立自主 自主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一方面,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 八 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一下方面: 第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人民监督。第二,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第三,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督。第四,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向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不仅有权对代表进行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不称职的代表。第二,有利于保证国家机构合理、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同时又

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这样既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能使各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高效运转。第三

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于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同意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的问题,则由

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处理。这既保障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第四,有利于

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呢? 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他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做出的历史性选择。7.为什么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和问题。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4)中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的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在花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城市的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

12.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第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能够与经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第三,基层群众自制季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循序渐进、发展的。

13.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新期待。第二,基层群众制度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第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民治的发展路径。

第 九 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我国工人阶级具有高度的革命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3.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4.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在政治上把劳动人民从剥削阶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6.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法律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正当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第二,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当家作主的民主。第三, 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可靠保障的民主。第四,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方式的民主。第五, 中国的民主是与法制相结合的民主。

第 十 课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享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2.要真正做到人民当家做主,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我国选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第一, 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第二,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第三, 差额选举的原则

4.公民享有的第二项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与民主决策:第一,公民可以直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只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第二,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提出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鱼民主决策。第三,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第四, 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主要有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及检举权。

6.第一, 通过人民代表进行监督。第二, 通过信访。举报等方式进行监督。第三,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7.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8.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第 十 一 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呢? 第一,努力做到知法明纪。第二, 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第三, 懂得纪律无情、法律无情的真正含义。3.尊重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4.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6.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7.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8.在宗教问题上,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第 十 二 课

1.主权作为国家的最高利益,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

3.目前,联合国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等。

4.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5.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卢兴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6.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7.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8.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第二,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第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四,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第五,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政策。10.P139:

第一,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第二, 中国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第三, 中国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利方面起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 十 三 课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第一, 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二, 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三, 教育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3.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1)职业学校教育(2)职业培训。

5.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的需要。第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创立创业型、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6.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或政府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跟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7.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8.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9.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第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和在生产。第二,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调节作用。第三,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第 十 四 课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2.文化的特点:第一,文化具有创造性。第二, 文化具有继承性。第三, 文化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第四, 文化具有价值性。

3.文化的作用:第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思维和行为模式。第二,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第三, 文化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第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五,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和谐文化是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

第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方向。第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彰显人文关怀为理念。第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注意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倡导大众共享及文化的多元统一。第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5.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

6.体育文化是指综合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是一种竞技运动文化,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层面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整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 十 五 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全面协调可持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5.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6.诚信友爱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7.充满活力是指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8.安定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成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0.P171: 第一, 明确使命。第二,志存高远。第三, 勤奋学习。第四, 投身实践。

第三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其中属于商品的粮食是(C)

A、1000斤自己食用的 B、200斤送到给亲戚的 C、800斤送农市场出售的 D、自己食用和送亲戚的

2、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A)

A、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B、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 C、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

D、市场上电脑销售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3、商场里的商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8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A)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4、近年来,彩电价格不断下跌,火柴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一盒火柴的价格上涨,不会涨到与一台彩电的价格相等;一台彩电的价格下跌,不会跌到与一盒火柴的价格相等。这说明(C)A、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就高 B、不同的商品各有用处,无法比较其价值

C、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

D、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

5、“十一”黄金周期间,许多商家请来大腕明星帮助其进行产品宣传,往往购买者如潮。商家这么做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

A、求同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名心理 D、求实心理

6、山东青岛一企业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工。竟然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高价。对于这一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就业形势很好,竞争不激烈 B、劳动力市场上高级塑料模具工紧缺

C、模具工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D、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

7、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D)A、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C、按劳分配为和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C)

A、海尔集团 B、白天鹅酒店 C、故宫博物院 D、中国电信公司

9、某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和“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支获利近两美元,三支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两年达2500多万美元。这一事例中,该民营企业主要依靠(D)产生了经济效益

A、树立品牌形象 B、企业科技进步 C、翻新花样 D、产品适畅对路

10、据报道,由于俄罗斯大量抛售库存的铜。国际市场上铜供过于求,铜价下跌,每磅跌到1美元。后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对铜的需求增加,世界上铜的库存又减少,使铜价回升至每磅1.5美元。这说明(D)

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的数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销售的价格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11、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的相关观点正确的是(D)

A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资金、技术、规模的竞争,然后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B 员工无所谓优劣之分,企业效益的获得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要管理到位 C 劳动者的技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勤练技能,其他的可以放在一边 D 道德品质是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

12、下列消费行为符合求实心理的是(D)

A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便效仿 B只要有价格便宜的就买

C选购商品时一定要与众不同 D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

13、台湾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件的主要产地之一,台湾只要发生地震,这些元件的供应量就会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的价格上扬。这说明(D)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的数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C、商品的价值是由其销售的价格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14、一个国家(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收费收入

15、广州人在酒店吃饭后有“打包”的习惯,把吃剩的菜带回家。这一做法(C).A、过于节俭 B、既不环保,也不卫生 C、既理性,又务实 D、精神可嘉,行为不可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BC)

A、有用性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3、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拼族”,“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在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房”“拼餐”。“拼车”可以节省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等。这种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了(AD)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关于纳税人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B、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C、纳税人应该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进行监督 D、纳税人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是多此一举

5、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的企业可分为(BCD)

A、私营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合伙企业 D、公司制企业

6、税收的基本特征是:(ABC)。

A 无偿性 B 强制性 C 固定性 D转移性

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ABC)多 A、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B、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C、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D、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

8、生产同一种商品,甲耗费5小时,乙耗费4小时,丙耗费3小时。关于这种商品的价值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甲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最大,因为甲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多 B、丙生产的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少,他比甲、乙能多赚钱 C、甲、乙丙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不一样大,因为他们的生产时间不相 D、甲、乙、丙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2、中国已经实现小康,没有必要再提倡勤俭节约。(×)

3、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所以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5、国债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6、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

四、问答题(28分)

1、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7分)

说明企业中的人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2、投资理财是让财富增值保值的方法,你知道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渠道吗?(7分)

储蓄、证券(股票、债券)、保险

3、你认为图中饭店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饭店员工,你该怎么办?(14分)

偷税行为,不对。可以提醒管理者,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偷税行为不可取,得不偿失;要获得更多盈利应提高服务质量,缔造诚信企业的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管理者坚持不改的话可以向税务机关举报。

第四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 济

政 治

社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三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2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模块一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项目一

商品交换现象: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使用价值:商品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抟就是一般等价物。

最早的货币就是金银。

2、价值尺度指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项目二 商品价格变化: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促使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项目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观念的含义:消费观是人们对自己支配收入消费方式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

2、消费观念的变化可分为理性消费、感觉消费和感性消费三个阶段。

3、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1)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场所和方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2)消费观念影响着人们对品牌的偏爱。

(3)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未来预期和未来消费。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提倡适度消费,反对奢靡浪费(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模块二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项目一 企业: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市场主体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一个合法的企业首先必须是盈利性的组织,其次,5

企业必须是独立的经济组织,再次企业必须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最后,企业是人与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

(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核心。(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3)企业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

3、企业类型的划分:

(1)根据行业属性和产品划分: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2)根据经营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3)根据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4、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5、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项目二 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1、诚信是企业的立企之本:市场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顾客不欢迎缺乏诚信的企业。

2、品牌建设是赢得诚信的重要举措。

3、创新与创新意识:创新是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增强发展能力的精神力量;创新意识促成生产方式的进步,带动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人们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创新意识还能促成人们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的力量。

项目三 人在生产经营中听作用: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3、全面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

(1)大力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2)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3)加强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4)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

4、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企业诚信建设(1)大力提倡、树立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2)增强职工遵纪守法意识(3)激励职工勤钻业务,爱岗敬业

(4)弘扬大公无私、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

模块三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项目一 家庭收入的多元化与我国的分配制度: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个人收入的类型:根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个人收入可以分成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经营收入三种类型。

3、家庭收入的多元化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公平指人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或者是效益与成本的比值。

5、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意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导

致低效率。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

6、提高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坚持效益优先,必须兼顾公平。

项目二 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手段。

2、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3)税收是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手段。

3、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4、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每个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项目三 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

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

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1、个人投资

2、个人理财,个人理财实际上就是家庭理财,家庭理财就是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的经济活。通俗的讲,理财就是赚钱、省钱、花钱之道,理财就是打理钱财。

3、投资和理财的关系:理财活动包括投资行为,投资是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财就是投资理财。

4、投资理财的方式:

(1)、储蓄,这是普通家庭采取的做法,所占比重最高。有两种基本形式: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2)债券: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公司,银行,政府筹资者发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债务到期时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本金和利息。国内债券种类有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个人投资者不能购买金融债。

(3)肌票:这种投资是获利最强、最快、最大的,但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稍不留心就可能血本无归。股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机会与风险并存,股票投资需投资者慎重选择。

(4)商业保险,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尝制度。保险不是集合众多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对特定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缺失予经济补偿的一种经济形式。保险的特点是互助性和直接的经济补偿性。

(5)基金:与个人单独理财相比,基金、信托理财属于专家

理财,省时、省心且收益较高。

(6)收藏。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模块一个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项目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职业活动的制度背景:不论采用哪一种生产经营形式,都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目标。三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项目二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1)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2)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模块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项目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为市场的主体。(3)完善的市场体系。(4)法制化的管理。

2、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

(1)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相结合。(2)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相结合。(3)同共同富裕的目的相结合。(4)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调控。

3、市场经济的原则(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3)市场竞争规则 项目二 国家的宏观调控

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经济调控方法: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

3、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手段: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模块三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项目一 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目标

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小康的经济奋斗目标:

1、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快形成更加完善定型的经济体制,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3、要使主流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4、要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5、要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动功能的布局。

6、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项目二 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1、产业政策的含义构成、作用: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

2、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大力发展农业(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加强第三产业发展

项目三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1)努力推进资源节约(2)切实加强环境保护(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模块四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项目一 经济全球化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2、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项目二 “引进来”和“走出去”

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1、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原则:(1)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义

2、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机遇和挑战(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3)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4)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5)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项目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人民群众参加管理

(2)有利于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3)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项目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必须有党的领导。(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

项目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大力培训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权利。

2、民族区域制度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项目四 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1、发展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有利于促进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推动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模块二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项目一 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提出,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途径。

项目二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依法治国是社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1)坚持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3)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模块一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项目一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力和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

项目二 寻求政府的帮助与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1、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民主管理的形式: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3、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等

模块二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项目一 履行公民义务 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项目二 解析身边的政治现象

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民主选举:抽出理性一票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3、民主管理:当好国家主人

4、民主监督:共创美好家园

模块三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项目一 当今时代的主题与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 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项目二 我国的外交政策

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坚持独立自主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4、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7、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8、反对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

9、积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10、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内容

模块一 改善民生

1、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2、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3、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4、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项目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3、落实教育公平的根本目标。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的要求。

3、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4、职业教育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项目二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健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对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4、对合理平衡社会分配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统一具有调节作用。

项目三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模块二 建设和谐文化

项目一 身边的文化现象: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一、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姻习俗,乞丐文化,鬼文化。

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更爱自己的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三、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接受外来文化应以自己的文化为本。

项目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一、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要意义: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保障。

2、建设文化和谐、提升“软关力”的重要战略。

模块三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项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三方面建设密切配合的现代化建设总规划。

项目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科学发展观的特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项目三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情感体验: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3、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材分析

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课件

一、导入(2 分钟)播放介绍上海特产(组图),引起学生兴趣。

师:在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美食、华服和各种生活用品,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度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买卖商品的货币、以及我们买卖商品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5 分钟)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 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了解商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思考:水里的雨花石很漂亮,是天然产生的,那么雨花石是商品吗?

师:雨花石虽然是天然产生的,但是人们收集它、选取它也付出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所以用来买卖的雨花石也是商品。

教学过程教学用时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 分钟)(1)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 20 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 20 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3、P6 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5 分钟)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小游戏: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折幸运星,分别记录下每人完成的时间。思考:这些幸运星的价值相同吗?师: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每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叫做“个别劳动时间”。无论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此这三个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如几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10 分钟)(1)货币产生的过程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①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②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③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P4 组图: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基本职能 2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师:都不好,通货膨胀使得百姓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使得商品不值钱了,生产动力减弱,经济停滞不前。③贮藏手段(目前货币只能是金银,美国国库的金砖)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思考:电子货币是商品吗?师:不是,电子货币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代替货币行使其职能,和纸币是一样的。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1、商品价格(2 分钟)师:商品的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你能说说近一两年你所感受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吗?

2、影

响价格的因素(5 分钟)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反过来则越低。例:生产一件短袖 T 恤和一件长袖 T 恤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所以价格有区别。(复习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文化产生的供求差)例:冬天卖棉衣——棉衣价格高,夏天卖棉衣——棉衣价格低;在超市买方便面便宜,在火车上买方便面贵;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卖便宜,在国外卖贵。

3、价值规律(3 分钟)价值规律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 P7)

思考:价格和供求间是相互影响的,试从 P7 的养鸡图中体会两者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作用(10 分钟)(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教学过 3 程教学用时例:以学生劳动课中的人员分配为例。(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效益。(看 P8 的图片)思考:如果大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都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

(三)消费和消费观(15 分钟)

1、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的方式:钱货两清;信贷消费——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等。

2、常见消费心理 ①求同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实心理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 分钟)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课后小故事:李嘉诚的儿子们;中国当代富二代炫富。

四、布置作业(1 分钟)

板书设计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作业布置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11年11月份蔬菜价格趋势分析 11月,乐平市场蔬菜行情稳定,菜源充足,品种齐全,供需两旺,市场交易异常活跃,蔬菜价格继续稳中有降,但有些菜品下滑太低,随之可有上扬之趋。其交易量仍......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任教老师 金磊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为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强和改进经济政治与社......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昌 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王军义班级:时间: 教 案 本 2015中医康复保健 中职检验1 中职检验2 中职口腔修复工艺 2016.9——12月 2015 2015 2015 1 第......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三章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课一练 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10-11-26 16:06:35 阅读96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我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面向农业中专各专业学生的一门的必修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2015级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任教老师 陈宸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为深入贯彻素质教育......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试卷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试题 班级( )学号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 2.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3.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