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

时间:2019-05-15 10: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

第一篇: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

对于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股权合作方式,《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6]38号)中规定:“国有企业产权和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达成交易意向后,应及时公示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关联交易等信息。”因此,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方式均需入场交易。

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流程

1.可行性研究及内部决策。转让方完成可行性研究,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即需通过北汽集团董事会审议和北京市国资委审议通过。(参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

2.清产核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3.审计与资产评估。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评估报告需报国资委核准或备案)

4.产权转让公告。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5.征集并确定受让方。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草签产权转让合同,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议(即对国有独资公司,需经董事会审议,并报国资委批准)。

6.交易款项支付。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 3

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7.交易后的产权登记及工商变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标的企业需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二、企业增资流程

1.可行性研究及增资方案。企业增资应当符合国家出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可行性研究,制定增资方案,明确募集资金金额、用途、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选择标准和遴选方式等。增资后企业的股东数量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内部决策。企业增资应当由增资企业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

3.审计与资产评估。企业增资在完成决策批准程序后,应当由增资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

4.增资信息公开披露。企业增资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对外披露信息公开征集投资方,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

5.投资方的选定。产权交易机构接受增资企业的委托提供项目推介服务,负责意向投资方的登记工作,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意向投资方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竞价、竞争性谈判、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多轮次遴选。产权交易机构负责统一接收意向投资方的投标和报价文件,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遴选有关工作。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意向投资方的条件和报价等因素审议选定投资方。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经增资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同意,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认投资方的出资金额。6.取得交易凭证并公告。增资协议签订并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交易凭证,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结果,公告内容包括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3

三、关于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产权转让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以下情形的产权转让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一)涉及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的重组整合,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企业产权需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间转让的,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二)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各级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因实施内部重组整合进行产权转让的,经该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

四、关于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第四十五条,以下情形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

(一)因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由特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参与增资;

(二)因国家出资企业与特定投资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或利益共同体需要,由该投资方参与国家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增资。

五、参考的主要政策条文

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3 号)

2.北京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国资发〔2006〕3号)

3.《北京产权交易所企业增资扩股项目操作规则(试行)》

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6]38号)

5.《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 3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程序(全)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调研

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概述

2003年,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2003年以前,国有资产管理被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发展计划委等机构分别管理,被实践中戏称“五龙治水”。2003年,随着国务院及其各级国资委的成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上述“分治”的局面宣告结束,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基本确立。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3号令”)。3号令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颁布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从实质控制到程序控制的新思路。3号令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的重点转向了程序方面,要求国有产权转让必须遵循“进场交易、公开征集”这一基本原则,试图通过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不特定的买方公开竞价,避免国有产权转让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真正实现“阳光下透明的交易”。

2008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同样立足于程序监管来规制企业国有资产的转让。随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6月15日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以下简称“120号令”)。120号令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分为转让申请、发布信息、受让意向登记、组织交易签约、结算交易资金和出具交易凭证几个阶段,从程序上保障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前期工作

(一)方案的制定和审批

1.方案制定

(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制定转让方案。转让方案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3)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4)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5)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3)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收购人进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购应当履行报告、公告义务。2.方案审批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资委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3)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4)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二)清产核资

1.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企业清产核资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

2.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产权重大变动需要开展清产核资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并负责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上述企业的子企业由于国有产权转让、出售等发生控股权转移等重大产权变动的,可以由所出资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有关资产损益和资金挂账的处理,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

(三)资产评估

1.资产评估

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2.核准制与备案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02号)的规定,取消《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关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审批制度,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各级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不再进行立项批复和对评估报告的确认批复(合规性审核)。有关经济行为的资产评估活动由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独立进行,评估报告的法律责任由签字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及所在评估机构共同承担。(1)经各级政府批准的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的重大经济项目,其国有资产评估实行核准制。凡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项目,其评估报告由财政部进行核准;凡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项目,其评估报告由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核准。

(2)对其他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制。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3.评估的基本方法

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1)现行市价法是通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相同或者近似的资产作为参照物、针对各项价值影响因素,将被评估资产分别与参照物逐个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再综合分析各项调整结果,确定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现行市价法的适用条件是:存在3个或者3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价值影响因素明确,并且可以量化。

(2)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的适用条件是: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并可以计算;未来收益可以正确预测。

(3)重置成本法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者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型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的适用条件是:被评估的资产符合继续使用的假设;被评估的资产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复制的资产;参照物资产在实体性、功能型和经济性方面与被评估资产具有可比性;被评估资产具有贬损特征。

三、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

(一)披露信息、挂牌上市

1.受理申请

产权转让申请的受理工作由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承担。实行会员制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会员的名单,供转让方自主选择,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产权交易机构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告的审核制度,对涉及转让标的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交易条件和受让方资格条件设置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以及竞价方式的选择等内容进行规范性审核。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予以受理,并向转让方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及时告知转让方。2.信息披露

转让方应当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对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披露,包括:转让方、转让标的及受托会员的名称;转让标的企业性质、成立时间、注册地、所属行业、主营业务、注册资本、职工人数;转让方的企业性质及其在转让标的企业的出资比例;转让标的企业前十名出资人的名称、出资比例;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个审计报告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包括所有者权益、负债、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转让标的(或者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的备案或者核准情况,资产评估报告中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的评估值和相对应的审计后账面值;产权转让行为的相关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转让方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应当明确为达成交易需要受让方接受的主要交易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转让标的挂牌价格、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要求;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有无继续聘用要求;产权转让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置要求;对转让标的企业存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转让方可以根据标的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受让方资格条件。

转让方应当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充分披露对产权交易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审计报告、评估报告有无保留意见或者重要提示;管理层及其关联方拟参与受让的,应当披露其目前持有转让标的企业的股权比例、拟参与受让国有产权的人员或者公司名单、拟受让比例等;有限责任公司的其他股东或者中外合资企业的合营他方是否放弃优先购买权。3.发布信息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和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上进行公告。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信息由相关产权交易机构在其共同选定的报刊以及各自网站联合公告,并在转让标的企业注册地或者转让标的企业重大资产所在地选择发行覆盖面较大的经济、金融类报刊进行公告。转让方应当明确产权转让公告的期限。首次信息公告的期限应当不少于20个工作日,并以省级以上报刊的首次信息公告之日为起始日。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且不变更信息公告内容的,转让方可以按照产权转让公告的约定延长信息公告期限,每次延长期限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明确延长信息公告期限的,信息公告到期自行终结。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首次信息公告时的挂牌价不得低于经备案或者核准的转让标的资产评估结果。如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转让方可以在不低于评估结果90%的范围内设定新的挂牌价再次进行公告。如新的挂牌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转让方应当重新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批准后,再发布产权转让公告。

(二)登记意向、确定方式

1.登记意向

受让方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信息系统对产权的信息进行查询,并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意向性洽谈,到实地察看,但在挂牌期限内不得签约成交。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限内,向产权交易机构提出产权受让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意向受让方逐一进行登记。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意向受让方提交的申请及材料进行齐全性和合规性审核,并在信息公告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将意向受让方的登记情况及其资格确认意见书面告知转让方。转让方在收到产权交易机构的资格确认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如对受让方资格条件存有异议,应当在书面意见中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转让方逾期未予回复的,视为同意产权交易机构作出的资格确认意见。经征询转让方意见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将资格确认结果告知意向受让方,并抄送转让方。转让方对产权交易机构确认的意向受让方资格有异议,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协商,必要时可以就有关争议事项征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意见。

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2.拍卖转让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拍卖过程中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中对民事执行中拍卖财产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规定:拍卖之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拍卖过程中,有最高应价时,优先购买权人可以表示以该最高价买受,如无更高应价,则拍归优先购买权人;如有更高应价,而优先购买权人不作表示的,则拍归该应价最高的竞买人。顺序相同的多个优先购买权人同时表示买受的,以抽签方式决定买受人。3.招标转让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招标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或者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招标的基本程序如下:(1)编制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报送产权交易所和招标人审批;(3)发出招标邀请书、出售招标文件;(4)召开标前会议,进行答疑;(5)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文件;(6)开标;(7)组建评标委员会依法评标,提出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8)招标人依法确定中标人;(9)评标报告、定标结果报产权交易所审查;(10)与中标人签订产权转让合同。4.协议转让 除上述拍卖和招标方式外,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根据3号令的规定,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省级以上国资委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

2006年12月31日颁布的《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对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的批准权限进行了细化。允许协议转让的范围仅限于:(1)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受让方的受让行为不得违反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且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标的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在协议转让企业部分国有产权后,仍应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地位。(2)在所出资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为所出资企业或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

协议转让项目的资产评估报告由该协议转让的批准机构核准或备案,协议转让项目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三)成交签约、结算交割

1.签约交割

(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2)在股权转让场合,股东的工商变更登记是股东变更的公示方式,其法律意义在于,未办理工商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其并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的必要条件。

(3)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标的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4)产权交易涉及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情形,产权交易合同的生效需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交易双方应当将产权交易合同及相关材料报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所需的交易证明文件。2.价款支付

(1)产权交易资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和产权交易价款,一般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产权交易机构实行交易资金统一进场结算制度,开设独立的结算账户,组织收付产权交易资金,保证结算账户中交易资金的安全,不得挪作他用。受让方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产权交易机构结算账户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向受让方出具收款凭证。对符合产权交易价款划出条件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向转让方划出交易价款。转让方收到交易价款后,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出具收款凭证。交易双方为同一实际控制人的,经产权交易机构核实后,交易资金可以场外结算。(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3)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5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规定,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3.出具凭证

产权交易双方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受让方依据合同约定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产权交易机构资金结算账户,且交易双方支付交易服务费用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产权交易凭证。产权交易涉及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情形时,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在交易行为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出具产权交易凭证。

第三篇:国有企业挂牌转让协议书- 产权转让委托协议书

产权转让委托协议书

甲 方: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福虹路9号世贸广场A座4层

乙 方: 法定代表人: 授权委托人: 地 址: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产权转让委托事宜,签订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 乙方委托甲方转让乙方所有的,委托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元。

第二条 甲方接受乙方的委托,通过《深圳商报》、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及交易大厅电子显示屏幕公开发布乙方提供的产权转让信息并广泛征集意向受让方。

第三条 乙方保证对公开挂牌转让的产权拥有完全有效的处分权,并保证该产权未被设置任何质押权或其它担保责任。

第四条 乙方保证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并同意甲方按所提交材料的内容发布信息公告。

第五条 乙方承诺遵守《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并按该规则履行相关义务。

第六条 甲方保证向意向受让方提供乙方所提交的材料。

向意向受让方提供材料的方式包括允许其阅读、摘抄、复印相关材料等。

第七条 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限:首次信息公告期限不少于20个工作日,自《深圳商报》的首次信息公告日为起始日,其后的第 个工作日为信息公告终结日(只产生一个意向受让方时)。

在信息公告期间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时采用拍卖方式的,信息公告期限自动延长至拍卖公告截止日。

第八条 乙方对从甲方处获得的有关意向受让方的材料负有保密责任,并保证该材料不被用于除本次产权转让以外的其它用途。

第九条 信息公告期间,甲方对意向受让方提交的申请及材料进行齐全性和合规性审核,并在信息公告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将意向受让方的登记情况及其资格确认意见书面告知乙方。

第十条 乙方在收到甲方的资格确认意见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如对意向受让方资格条件存有异议,应当在书面意见中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乙方逾期未予回复的,视为同意甲方作出的资格确认意见。

第十一条 信息公告期间,乙方不得擅自要求变更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内容和条件。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信息公告内容的,应当由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出具文件,由甲方在原信息发布渠道进行公告,并重新计算公告期。

第十二条 信息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且不变更信息公告内容的,乙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进行:

(一)延长信息公告期限 个工作日(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二)不延长期限,信息公告到期自行终结。

第十三条 信息公告期满后,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乙方委托深圳产权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公开拍卖以确定转让价格和受让方,同时委托甲方于拍卖日前继续接受意向受让方的申请登记。乙方应在信息公告期满后7个工作日内提供拟与受让方签订的《产权转让合同》;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甲方组织交易双方按挂牌价与买方报价孰高原则直接签约。涉及转让标的企业其他股东依法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情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乙方应当在确定受让方后的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与受让方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第十五条 产权交易资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和产权交易价款,一般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

乙方同意由甲方实行交易资金统一进场结算制度,甲方应开设独立的结算账户,组织收付产权交易资金,保证结算账户中交易资金的安全,不得挪作他用。受让方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甲方结算账户,对符合产权交易价款划出条件的,甲方应当及时向乙方划出交易价款。

交易双方为同一实际控制人的,经甲方核实后,交易资金可以场外结算。

第十六条 本次产权转让成交后,乙方同意按以下标准向甲方支付产权交易服务费及信息公告费:

公开拍卖方式的,乙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相关规定支付拍卖佣金; 直接签约方式的,乙方按照广东省物价局(2004)155号文件标准向甲方支付服务费用;

乙方应向甲方支付信息公告费(收费标准以深圳商报工商广告价目表为准); 本次产权转让未成交的,乙方应向甲方支付信息公告费及甲方组织转让活动所产生的其他费用。

第十七条 产权交易双方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受让方依据合同约定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甲方资金结算账户,且交易双方支付交易服务费用后,甲方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

第十八条 产权交易涉及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情形时,甲方在交易行为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

第十九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向人民法院诉讼的方式解决。

第二十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并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2010-09-14 16:51:03)

一、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效力的认定

根据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九条及第十七条之规定,对被出售企业原有债权债务应由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合同予以确认,且原有债权债务处理条款为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人民法院在审理被出售企业原债务纠纷案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认定:

(一)审查买卖双方主体资格是否合格,主体不合格订立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无效。有权出售国有企业的只能是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出售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产权购买人可以是国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合伙团体和个人,也可以是外国人、侨胞和港澳台胞及外国企业等。

(二)审查买卖双方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买卖双方应在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等价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进行,并订立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禁止通过私下谈判、私下订价或靠行政干预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出售。企业产权出售中,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同时当事人双方借助出售,悬空或者逃废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债权的,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主张撤销企业产权出售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三)审查企业产权出售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1、依法确定企业产权出售价格。出售国有企业时,要对被出售企业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认真进行清查评估,并对被出售企业的资产及债权债务在全面清查核实及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产权出售价格。对被出售企业的资产虽然进行了依法评估,但出售前已泄漏底价而订立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为无效合同。

国务院发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有资产(大额)拍卖、转让,国有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化、合资、清算等情形,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对于应当评估而没有进行评估,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确认的,该行为无效。

客观地讲,是否对出让资产进行评估完全应当是所有权人内部的事情,资产受让方本不应当因此而承受合同无效的风险责任。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经常是缺位的,行使所有权的管理部门或者授权部门由于同资产的增损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经常可能会漠视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对国有资产出让之前进行资产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资产评估手续过于繁琐,严格遵守关于资产评估的规定,又可能导致另外一个问题。有许多产权转让比较成功,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仅仅是在资产评估程序上不规范或者有某些缺陷,是否因此而宣告该产权转让一律无效呢?如果宣告无效,这将会成为一些人通过合法的程序解除合同,将包袱推给国家的借口;同时,受让人占有已转让的资产期间可能对资产已经作出了处分,因合同无效将发生返还原状的效果,而出让人必须承担导致合同无效的后果,这样就会造成必要的浪费,阻碍企业改制的进程。

因此,在审判工作中应当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资产评估的问题。在适用资产评估制度的行政性规定时,应当严格掌握其保护国有资产的精神,而不能拘泥于某些细枝末节的规定,应当找出资产评估制度的关键环节来认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只要不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不损害国家利益,就不应当轻易认定合同无效。对于可以认定部分无效的就不要轻易认定合同整体无效。

2、妥善处理被出售企业的原有债权债务。在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前,企业产权出售人应对被出售企业原有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作出合理分割,并由有关方面重新订立合同予以确认。

3、妥善安置被出售企业职工。对退休职工,应由购买人全部接受,或由购买人承担退休职工全部劳保费用。对在职职工,原则上应由购买人负责接收。对未被购买人录用的职工及自愿离职的职工3个月内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应由购买人负责。

(四)审查企业产权出售合同形式是否合法。

根据现行的有关文件的规定,订立企业产权出售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处分国有资产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企业产权出售后有关资产产权及土地使用权应及时办理转让手续。同时,企业产权出售合同应经过公证部门公证才能生效。采取协议转让形式出售企业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未经协商以及政府审批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客观地讲,关于审批的问题似乎是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就对此加以阐述。在产权制度改革开始之前,所有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行为都必须由政府下文件批准。

1993年《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办理审批和财产转移手续。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明确授权省级政府制定对国有独资公司财产的管理办法,报国务院备案。近几年来,主要是通过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资局、委、办)对各级政府直接隶属的企业进行产权管理;而在尚未建立国资管理部门的地方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问题,则依然由企业隶属的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决定。应当说,现行实行的国有资产转让审批制度较各级政府包揽到底的传统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审批制度受到公司法的制约,只能适用于有限的民事主体,对于几个国有投资主体开办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都需要适用公司法的规定,对企业产权转让问题由股东会决定生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审批的范围日益缩小,获得授权的资产运营机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日益增多。随着产权交易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也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将分开,政府以所有者身份管理少数的几个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逐级地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行使相应的权利;上级企业法人以直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为限度,决定其直接投资开办的下一级企业的产权问题审批下一级的企业产权变动等等。

至于说产权交易合同是否应当经过公证,这完全应当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愿。现行有关文件要求产权转让合同必须经过公证,主要是考虑到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国有资产在许多情况下缺少合理的监督和约束,因此为了防止国有产权转让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要求产权转让合同应当进行公证。

二、诉讼主体的确定及其民事责任的承担

企业产权出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往往十分复杂,经常很难依据一般的法律规定加以解决。因为在企业产权转让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法律关系的协调和平衡。要保护被出售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要适当照顾收购企业的利益以促使出售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产权转让必然涉及到第三方债务人尤其是债权人的利益,如何解决买卖双方同第三方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买卖双方与第三方债权人的利益是对立的,这势必导致在企业产权转让的过程中,买卖双方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侵害第三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在这种纠纷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债务主体,即由原出售企业还是由购买企业作为债务人承担债务。

(一)由约定的债务承担者作为被告,并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

企业产权转让合同是确定债务承担者的基本依据,在确定债务承担者时首先应当尊重当事人双方在企业产权转让合同中的约定。《暂行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被出售企业原有债务的承担,允许当事人通过签订合同来明确。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中明确企业原有债务承担者的,且此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职工利益及债权人合法权益,应依照买卖双方约定处理。

(二)由企业产权出售人作为被告,并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

1、企业购买人购买的只是被出售企业的固定资产,并不包括债权债务,在此情况下,被出售企业的原有债务应由企业产权出售人承担。

2、企业产权出售后,企业的出售人将企业全部债务挂到一些无法人资格、无清偿能力的债权债务清理办公室等临时政府部门,应将企业产权出售人为诉讼当事人。在此情况下,出售方当事人实际上是采用一种变相方式逃避债务,不正当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因此,出售企业应当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3、企业产权出售后,发现有评估时漏评或清理债务不彻底而遗漏的债务,债权人就此起诉的,应列企业产权出售人为诉讼主体,并由其承担被出售企业遗漏债务的清偿责任。

(三)由购买人作为被告,并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

国有企业产权出售时,买卖双方在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中对被出售企业原债务的承担主体虽没有约定,但企业产权出售人是在对被出售企业包括所有债权债务在内的企业净资产进行清理评估后,通过作价、协议转让及拍卖等形式整体出售,债权人起诉的,应列购买人为被告,并由其承担被出售企业原债务的清偿责任。

(四)由企业的出售人与购买人作为共同被告,对被出售企业原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企业产权出售时,既未对被出售企业的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又未妥善处理好被出售企业原有债务情况下所达成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为无效合同,对此,买卖双方均有过错,应由出售人与购买人对被出售企业原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企业产权出售时,购买人在接受被出售企业全部资产、享有被出售企业债权的同时仅承担部分债务,另一部分债务由企业产权出售人负责清偿。债权人就此诉至人民法院的,如企业资产大于企业债务或资债相当,应列出售人与购买人为共同被告,并由出售人与购买人在被出售企业财产范围内对其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如企业资不抵债,购买人接受的资产与已承担的债务相当,对企业其他债务,购买人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应由出售人负责清偿。

3、企业产权出售时,出售人故意悬空外地债务,损害第三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应认定为借出售国有企业之机逃避企业债务的行为,由此而订立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为无效合同,对此,买卖双方均有过错。应以出售人与购买人作为共同被告,并由出售人与购买人对被出售企业原有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4、企业产权出售时,出售人将已设置抵押的资产连同未设置抵押资产通过拍卖等形式出售他人,使抵押权落空,由此而订立的企业产权出售合同为无效合同。对此,双方均有过错。抵押权人起诉的,应列企业产权出售人与购买人为共同被告,并由出售人、购买人对被出售企业所欠抵押权人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五)被出售企业的出资人被转让的企业注册资本不足,被转让企业仅仅发生产权变更,未进行清算撤销,原企业法人主体资格仍然存在的情形中,应当由何方承担不足投资有益偿债?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注册资金不足始终是企业原出资人的责任,因为购买方已经对产权转让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全面考虑出资人足额注册资金制度的现实条件和不同的具体情况。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出资者没有足额认缴注册资金,而企业所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出资人应在不足注册资金范围内承担该企业债务。这样才能防止虚假投资开办空壳公司企业的情况,落实出资人在注册资金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法基本原则。在产权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当事人一般按照企业现存净资产作为交易的标的和确定交易价格的基础,注册资金虽然不是交易的标的,但是对该企业对外债务的承担有特殊法律意义,所以出资人对注册资金不足应当负有责任。出资者可以补足注册资金,再出让企业,这样就消除了该企业出资不足的问题。但是出资者对于产权转让后该企业发生的新债务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对于已经在转让净资产之外,以实有资产抵消的旧债务,出资者不承担任何责任。只有对产权转让中漏算的债务,当企业无法偿还时,出资者才必须承担注册资金不足的责任。当企业产权交易,出资人发生变更时,购买者即应当承担起该企业足额注册资金的责任。购买者有义务了解该企业的实收资金的情况,就不足额部分补充投资,并严格按照验资程序履行手续。这样企业的原出资者就不足额投资部分对外偿债的义务就能免除。如果购买者为不足注册资金,由在此范围内对债权人偿付了产权交易中漏算的债务,购买者有权向企业原出资者追偿。

实践中,很多企业在产权转让后,并没有及时到工商局申请变更登记。而债权人往往是根据工商登记来确定债务人的,因此,如果从保护债权人利益出发,防止债务人逃避债务,确定企业债务发生的时间标准应当是企业变更登记时间,在此之前的债务视为出让人经营期间的债务,在此之后发生的债务,视为购买者经营期间发生的债务。如果未进行工商登记,则买卖双方的责任不受时间限制,买卖双方应当在不足注册资金范围内,对企业产权交易时漏算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的处理

1.关于合同履行期限。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当事人一方拒绝履行合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且要求赔偿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买方当事人仍然未完全履行付款义务,卖方当事人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考虑买方的实际履行能力,人民法院经审查,如买方有完全支付能力的,可以认定由卖方强制履行合同内容。如果买方不具备支付能力,或者卖方当事人虽然具有支付能力,但拒绝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卖方解除合同的主张。若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卖方仍然未完全履行交付标的物的义务,买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卖方赔偿经济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2.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无效后的处理。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无效合同自始就没有法律拘束力。因此,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将溯及既往,自合同成立之日起就是无效的。一旦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原合同对当事人双方不再具有任何拘束力。当事人不得以原合同主张任何权利或者享受任何利益。合同无效后,一般产生如下的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所谓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经接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旨在使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况。所以,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不论当事人是否具有过错,只要一方当事人已经接受了对方当事人的履行,都应当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当然关于返还财产的范围学界有不同的看法。(2)赔偿损失。我国《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损害赔偿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不能返还财产的情况下,通过损害赔偿的方法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二是对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后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而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产权出售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恢复企业原状。买方因此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卖方。如果没有必要返还或者不可能返还的,应当适当给于补偿。企业产权出售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买方当事人已经取得的财产自然增值部分,卖方追索的,应当返还给卖方。因企业产权出售合同被确认为无效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即应当按照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进行处理。对合同无效当事人一方负有过错的,负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当事人双方均有过错的,人民法院则应当按照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大小确认各自所应当负担的责任。企业产权出售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前,企业已经整体出售的,企业产权出售后所发生的经营盈亏,由买方自行承担。

四、企业产权整体出售中的问题

当前企业产权整体出售中的问题主要有:

1、产权转让时未约定债务的承担,原企业已经被注销,原企业债务应当如何处理。发生产权转让的企业的财产应当是一个整体,债权、债务和一般财产共同组成了整个企业财产,在产权转让时未经过有关当事人协商不得擅自分割,否则将可能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般认为,企业产权转让应当通知债权人,并且应当对债务承担事项作出约定。企业在产权转让时未经协商债务处理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恶意欺诈行为,故意向债权人隐瞒了该种情况。但是这类合同如何确定法律效力比较困难,因为,一方面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已经发生,这是既定的事实,任何有悖于该种事实的做法都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被出售的原企业已经被注销,这就使得在追究原企业责任时发生了客观困难。因此,如果此时确认产权出售合同无效或者根据债权人的请求撤销该产权转让合同,都不太现实。由于买卖双方当事人在产权转让合同中根本没有对债务承担问题作出约定,这里就不能适用部分无效或者撤销的法律规定,因此,一旦宣告合同无效或者可撤销就将是整个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仅仅因为债权人的债务纠纷就导致整个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这似乎有悖于民事效益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阻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是一种倒退。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如何既维持原有的企业产权转让合同效力,又能够使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得到实现。根据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资局《关于出售国有小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第17条的规定,买卖双方未约定该债务承担的,卖方在移交的债务范围内承担责任,其余债务由卖方在出售企业的收益范围内承担。买方只要是善意的并给付了合理对价,就不应当作为民事责任的承担者。由此可见,当买卖双方对债务承担没有约定时,基本上是由出售方承担债务。至于购买方是否承担责任,完全取决于购买方是否是善意取得。如果购买方在签订企业产权转让合同时,并不知道债权人债权的情况,而且在产权交易中也向出售方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就应当适用民法中有关善意取得的规定,购买方不承担产权转让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原企业债务清偿责任。但是如果购买方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已经明知债权人债权的存在,或者购买方在购买企业时,没有支付相应的对价,就无法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此时,购买方和出售方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债权人特别是抵押权人以企业产权出售者未经其同意为由,要求确认整体出售合同无效。对于此类纠纷不应简单处理。这里涉及到债务转移的问题。所谓债务转移是指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由第三人代替原债务人承担全部债务。其特点是,债务的转移是新债务人对原债务人债务的承担,并不成立新的债务;如果是债务的全部转移,则原债务人就脱离了其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由债务受让人取代其成为债务人,债务受让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也不得向原债务人主张清偿债务。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对抗。根据《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比如同时履行抗辩、合同撤销和无效抗辩权等。关于债务转让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是否应当经过债权人同意。根据《民法通则》第91条的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且不得牟利。当然该项规定并不完全能够适应现实生活,但是其中的精神却还是被合同法继承了。《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这主要是因为,倘若允许债务人随意处分或者转让债务,债权人的权利实现就很难得到保障。如果新的债务人根本没有履行债务的能力,或者信用不佳,则债务随意转移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债权人的利益的损害。关于债务人未经过债权人同意转让债务的后果,〈合同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有人认为应当认定为无效,原债务人仍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拒绝第三人向其履行,同时也有权追究债务人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的责任。笔者以为,从合同法的基本精神上来理解,应当认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该合同是否能够发生法律效力,完全取决于债权人在事后是否追认,如果债权人事后一定期限内追认,则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倘若债权人拒绝追认,则该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认识这一点在企业产权转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经常发生被出售企业在出售之前伪证的债权人同意的情形。如果对此种情形一律认定为合同无效,于相识状况不符,势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就要发生恢复原状和返还财产的效果,甚至过错方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企业产权转让不同于一般的货物买卖,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往往牵涉到多方主体的利益,产权转让合同的订立也常常是经过当事人双方长期协商,甚至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才完成的,订立合同过程比较长,成本比较大。而且产权转让合同一旦开始履行就会直接影响到出售企业和购买者双方的经营状况,影响范围十分广。如果将此类合同一律视为无效,社会成本太高,也完全不利于我国企业改制。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产权转让是出于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考虑,涉及到社会利益,仅仅因为债务转移未经过债权人同意就完全否定转让合同的效力,未免得不偿失。如果从债权人的角度考虑,产权转让也未必总是会损害其合法权益。因为许多情况下,之所以要进行产权转让,就在于被出售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通过产权出售进行资产重组来完成对企业的改制,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此时,由受让企业来承担被出售企业在出售之前的债务,应当说,对债权人没有什么损害。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产权出售时,对于已经设定了抵押权或者质权的财产,应当如何处理。抵押权或者质权的债权人获得权利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控制担保物的交换价值,当被担保的债券到期未获得清偿时,债权人可以就担保物的交换价值优先受到清偿。由于担保物的交换价值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抵押人或者出质人在对担保物使用或者处分时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不得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受到危害。同时,在抵押人或者出质人在对担保物进行交易时,也应当受到特别的限制,防止因为交易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在这里涉及到以下几个法律问题。第一,担保物的转让是否应当通知担保物权人。《担保法》第49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且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根据该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是否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完全取决于抵押物是否进行了登记。倘若,抵押物已经进行了登记,在转让时必须通知抵押权人,否则转让行为是无效行为,不发生转让的相应的法律效力。如果抵押物未经过登记,则转让抵押物就无需通知抵押权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7条则规定,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在抵押物转让上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态度,与合同法的立法精神比较接近,即鼓励交易,应当尽量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轻易认定合同无效。认定合同无效的条件主要是合同具有违法性。因此,当抵押人在转让抵押物时尽管未通知抵押权人,转让合同依然有效。但是同样还要兼顾抵押权人的利益,在抵押物经过登记时,抵押权就有追及效力,依然对抵押物有效,即抵押权在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债务时,依然可以向抵押物的受让人主张抵押权。此时,如果受让人为了避免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主张抵押权,可以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从而使抵押债权归于消灭。在代为履行债务之后,受让人在代为履行的范围内成为债务人的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但是当抵押物未经登记时,抵押物的受让人只要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就应当是取得了抵押物的全部所有权,抵押权不具有对抗抵押物受让人的法律效力,即此时抵押权不具有追及效力。在此种情况下,抵押权人只能依照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向债务人主张权利,要求抵押人赔偿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第二,在抵押人通知担保物权人的情况下,债权人的抵押权应当如何实现。一般认为,如果抵押人在转让抵押物时通知了抵押权人,则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就丧失了追及效力,抵押权就不能再追及于抵押物之上,抵押权人不得向抵押物受让人主张行使的抵押权。此时,抵押权人抵押权的实现依赖于转让抵押物所取得的价款。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取得价款应当优先清偿抵押债权,或者向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对于价款中超过抵押债权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当然,《担保法》对这个问题的规定有一些模糊之处,即法律之规定抵押物人的通知义务,而没有规定抵押权人的同意权利,即抵押物人转让抵押物是否应当经过抵押权人同意,不是十分清楚,这与债务人转让债务应当即债权人同意的规定有所不同,而一般认为如果简单规定抵押人只负有通知义务,似乎对抵押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够充分。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平衡,《担保法》第49条第2款同时规定了,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小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果抵押人不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得转让抵押物。由此可见,根据《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应司法解释的规定,被担保的债权人要想充分的保护自己的债权,就必须对抵押物进行登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担保物权保持完全的追及效力,才能充分保证自己的债权获得清偿。因为法律上虽然规定了抵押人转让抵押物应当通知抵押权人,但是没有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物必须经过抵押权人同意,这样抵押权人实际上就不可能防止抵押人转让抵押物,为由当其对抵押物进行登记后,才能享有相关的权利。

因此,当出售企业在产权转让时如果转移债务,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倘若未经债权人同意,如果债权人主张转让合同无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认定产权转让合同部分无效,要求产权出让人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倘若债权人未主张产权转让合同无效,而只是主张债务人履行债务,此时应当认定产权转让合同有效,可以将产权出让人和受让人一同列为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产权出售者在将设有担保物权的财产一并出售时,如果通知了担保物权人,但是担保物权人认为担保物的转让价格过低,要求产权出让者提供相应的担保,而产权出让者没有提供相应的担保却将担保物出售的,此时应当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不应当认定主让合同无效,而应当依照担保物是否登记来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来承担清偿担保债权的义务。倘若担保物未经登记,则应当允许担保物权人对受让方主张担保物权,担保物的受让方不得以自己已经向出让方支付相应的对价为由来对抗担保物权人的主张。如果担保物未经登记,则担保物权人只能向产权出让方主张债权,由产权出让方清偿被担保的债权。如果产权出让方在通知担保物权人后,担保物权人并没有反对产权出让方转让担保物,则担保物权人可以就产权出让方出售担保物的价款优先受清偿。

3、购买者以原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出售者隐瞒真实情况要求变更或者撤销产权出售合同。

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法通则》第57条第3项规定,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合同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只不过《合同法》对该问题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所不,《合同法》将该种行为规定为可变更或者是可撤销的行为。《合同法》第54条第2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由此可见对于购买方以出售方隐瞒真实情况为由主张产权转让合同无效的,应当认定合同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而不应当简单地认定为合同无效。法院应当实事求是,在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可以委托重新评估审计,或者动员买卖双方当事人变更协议内容。对单纯因评估或者审计报告不真实等问题提出反悔,则一般不予支持。应当建议买受方向资产评估审计部门申请复议后再作处理。

4、购买者买得企业后,该企业经济性质变更,单位注销登记,债权人仍提起企业的纠纷处理。对于企业经济性质变更后应否承担原债务的,审判实践中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买受方当事人出资收购企业使之转变为私营,表面上看是企业的变更,实际企业依法发生本质的变化,变更后的企业与原企业是割断的,再让原企业的债务由买受人负担的不尽合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对债权人同意起诉原所有人或者出售者的,可以认定企业买卖双方的协议约定有效,但债权人坚持起诉企业的,企业对债权人仍应当承担清偿责任。因为企业法人已经依法设立,即相对独立于出资人而存在,独立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只要企业不终止,它的权利义务一直在延续。其次企业与企业财产不是同一概念,企业是财产、民事主体资格、权利义务的综合体。企业所有者享受的权利,不等于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投资者一旦将资产投入企业,便丧失了该资产的所有权,该财产只能属于企业所有,企业以这些资产及经营中增值的资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出资者享有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收益分配权、企业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取回权。而企业买卖是企业所有者将这些权利让渡该买受人,上述权利的转让,不能改变企业的权利义务,买受人所取得的,并不是企业的所有权。因此,买受人不得以企业的财产已经购买为由,拒绝以企业资产偿还企业原来已经存在的债务。

第五篇:国有企业产权登记业务工作流程

国有企业产权登记业务工作流程

一、所需下载的材料或表单:

《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表》

二、提交的文件资料:

1.出资人的母公司或上级单位批准设立的文件、投资协议书或出资证明文件;

2.企业章程;

3.《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4.各出资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或财政部门核定的企业上一财务报告和提供保证、定金或设置抵押、质押、留置以及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的相关文件;其中,国有资本出资人还应当提交产权登记证副本;

5.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投资的应当附银行进帐单;以实物、无形资产投资的应当提交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合规性审核的资产评估报告;

6.申办产权登记的申请;

7.产权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三、业务(政策)依据:

1.国务院令第19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2.财政部《关于修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及填报说明的通知》(财管字(2000)171号);

3.财政部关于修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财管字(2000)116号)。

四、受理范围:

1.国有企业;

2.国有独资公司;

3.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4.设置国有股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或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投资设立的企业;

6.其他形式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

五、申请条件:

1.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企业;

2.除未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

六、办结通知形式:

提交的材料审批后,电话通知结果。

下载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及增资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股权转让、增资、减资流程

    办理公司减资流程及程序一、公司减资的基本流程包括:1.股东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减资应由股东会依法作出特别决议。国有独资公司减资由国有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

    公司增资及流程

    公司增资及流程 一、股份公司的增资流程 1、召开股东大会,决议相关事项以及变更公司章程; 2、公司董事会向法定机关提出发行新股的报批申请; 3、公告新股招股说明书及公司财......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我......

    增资流程

    公司增资流程第一、增资的资金打入公司基本帐户,由银行出具对帐单和进帐单 第二、银行出具对帐单和进帐单 ,资金的验资报告和财务账本等资料,去会计事务所让他们出具验资报告.......

    增资流程

    增资流程 一:增资公司提交增资方案(确定增发价格,增发数量等事项)。增资方案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且增资方案一经通过后不得变更。(关注价格不得低......

    增资流程

    1、增资流程: 2、提供资料->制作增资所需材料->开验资户->现金入账->银行快递询证函给会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提供验资报告->提交工商制作营业执照 所需材料:1、营业执照正副......

    增资流程[★]

    北京 详细信息  类别:会计服务 一、内资企业增资 公司增资流程 1、各股东同意增资的股东会决议 2、修改或补充增资章程 3、投入增资资金(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物/无形资......

    产权转让广告

    ××省××长江化学工业公司位于沪州西南,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321国道交汇处。该公司建于19××年,按现代生产企业规划设计建成,占地面积39000m2,是国家、省定点农药生产企业,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