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泸州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
泸州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系统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在全国有组织地展开。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2002年12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明确了对学校评价的意义、内容、措施和方法。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的“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泸州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
(一)泸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具有良好的改革氛围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2011年3月召开泸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结合泸州实际,制定颁布了《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泸州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全省第一流的教育强市,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为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纲要提出了泸州未来10年的十个重大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明确规定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试结果。
2.市委、市政府充分认可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近十年来推进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梳理出的部分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未开齐学科课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高中阶段招生秩序不够规范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对县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给教育部门下达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并在打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政策。
(二)教育行政部门强化教育管理,着力推进教育改革
1.强化课程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促进素质教育的15项改革工作,行文明确提出“三开”要求(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程),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2011年,全市开展“文轩杯”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材的电视展评活动,全市100多套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参加评比,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2.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改进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机对接。注重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感谢之情和奋进之志,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3.强化学生课业负担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11年,制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3年减负计划,逐步解决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全市城区幼儿园和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自主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阅读课外书籍和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更加充足。
4.强化教学改革管理,积极推动新一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结构改革实验。有机衔接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实现教学结构优化和教学流程再造。全市教育系统课改热情高涨,不少学校主动加入到教学改革行列。
5.优化调整评估方案,建立考核导向机制。坚持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结合,强化定量评估的权重。重点调整修订了《县区素质教育评估方案》、《普通高中毕业班素质教育评估方案》、《初中素质教育综合评估方案》和《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等4个方案,积极引导县区和基层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各县区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学规程,并按照规程加强对学校的教育视导和督导。
(三)各级各类学校具有自觉的改革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实施教育改革
1.泸州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有自觉的改革意识,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开展自主研究。在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自主开展教学改革的学校达172所,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2.普遍建立了乡镇学校协作片区教研制度,片区内外的交流协作、重大课题协作攻关等各种教研科研活动活跃。各级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健
全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树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
3.各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体育大课间操和艺术教育活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作业多、资料多、考试多、体育锻炼时间少、社会实践少、睡眠时间少、营养不合理等问题。
(四)市域内教育科研、教育评估自成体系,与市外专业院所联系密切。
1.市内教育科研与评价、师资培训体系完整,能够为实验提供专业支持。全市目前拥有市级教育研究机构1所,市级教育评估机构1所,县级教育研究机构7所,它们承担着全市中小学各学段教育过程管理、教育质量检测、开展教育科研、组织师培师训、为上级提供教育咨询等任务,市内还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承担市内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小学教师师资培养,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能够为实验提供专业支持。
2.泸州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教育科研专业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实验能够得到它们的专业指导。
三、实验的主要内容与实验构想
(一)实验的总体要求 1.实验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2.实验的基本原则
实验遵循《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促进发展、坚持科学规范、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在此前提下,实验将在以下要求下开展:
(1)行政督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评价各个环节的规划,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促进。实验中,有关部门和学校组织即时性的、多次的和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效益等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时发现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并为终结性评价的实施积累经验。终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准,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
(3)诊断机制和激励机制综合配套。评价以科学合理的内容和方法,严谨有序的过程,真实有效的结果,着重于发现问题,肯定成绩,评价的结果呈现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起到诊断作用。在评价实施中,着力建立评价的激励机制,使评价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3.实验的目标任务
在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框架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把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特色评价和效能评价相结合,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经过3年的实验,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实验的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
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内容,共20项关键指标。
实验要在涵盖以上5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照20项关键性指标,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完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附件:《泸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实施细则(试行)》)
(三)实验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效
1.整合泸州目前正在开展的与教育质量评价有关的各项工作,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和教育评价体系。
(1)品德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为评价依据,以“泸州市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争做新时代雷锋’三年行动计划”、泸州市中小学生“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组织评选泸州市十佳少年、泸州市十佳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为依托,针对 “行为习惯”、“ 公民素养”、“ 人格品质”和“理想信念”四项关键指标,形成评价量标,通过设计情境观察、问卷、采集原始数据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检测评价学生品德发展水平。
(2)学业发展: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等评价依据,以扎实有效推进教学结构改革、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强化全市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强化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管理,形成评价实施细则。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作出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作品,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等情况,作好及时评价记录,形成
原始评价数据,载入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库。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作业以及综合实践等情况实行及时评价记录,实行质性等级评价。
(3)身心发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相关文件为评价依据,开展阳光体育示范校和大课间活动评比、标准化学生食堂评比,加强学生视力保护,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抓好一年一度的全市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艺术节、歌咏会;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以课题引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咨询、服务。根据有关文件和各种体育艺术活动的活动要求数据为考核标准,形成评价考核细则,评价工具和方法结合一般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人际关系测试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SPSS分析软件定期进行分析,方法上采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知识与机能调查检测;根据指标量表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定期检测;注意集中采集原始数据;学生中考时体考分值为50分,进入升学分数;数据进入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库等。(4)兴趣培养: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泸州市“校园三开放”(即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开放、学校体育器材保管室开放、学校计算机房开放)、“做好学生假期生活安排,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寒假、愉快暑假”等相关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为评价细则,强化督查力度,围绕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 等三项关键指
标做个别访谈、现场观察、作品评价等质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兴趣、活力创造良好条件,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加大特长生的发现和培养力度,积极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
(5)学业负担方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 三个关键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突出“两增两减”(增加学生课前自习时间和课堂交流探究的时间,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时间),着力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减负落在实处。加大“三开三减三开放”(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程;学生学业减负、心理减压、身体减乏;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开放、学校体育器材保管室开放、学校计算机房开放)工作检查评价力度,评价方法采用设计问卷调查,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随机深入课堂,分层抽查15%-20%学生作业和考试题,得出一个总体评价。
2.在整合评价工作基础上,实验围绕以下方面内容展开并形成相关成果:
(1)探索构建全面反映学生个体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式。(2)探索构建系统综合评价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评价模式。
(3)探索实验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如何呈现和评价结果如何运用,构建评价的诊断、激励机制。
(4)探索开发实验指标体系综合测试的评价工具,建立数字化评价管理平台。
(5)在前述工作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涵盖各学段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四)实验难点的突破
通过实验,实现以下难点问题的突破:
1.缺乏相应具体标准和全国或区域常模指标评价问题的突破。争取经过实验,对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理想信念、好奇心求知欲、潜能发展等只有原则性要求、缺乏具体标准的指标,开展集中攻关,形成能够有效观察、有效测量且能应用于实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通过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2.学区教育质量整体评价问题的突破。经过实验,建立学区整体评价机制,各县区将本区域划分为若干学区,每学区内学校的发展进行整体评估,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必须联系一定量的薄弱学校,落实帮扶薄弱制度。
3.教育内涵发展问题的突破。探索城乡联合办学、结对帮扶等内生式教育发展模式,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力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关键环节、条件保障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五)实验周期与进度安排 1.实验周期
实验周期规划3年,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实验进度安排 实验划分为3个阶段。
(1)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为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基础上,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结合泸州实际,通过调研座谈,拟出《泸州市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细化各项指标,草拟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试行)、评价方式方法(试行)。
评价标准要求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借鉴PISA和上海绿色指标,重在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
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评价方式强调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强调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强调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
评价方法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
(2)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为第二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分两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骤: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全市四年级、七年级和高一年级进入实验试点。试点学校要根据市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在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
第二步骤: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试点基础上,全域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①根据《泸州市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区学校开展实验,加强实验的过程管理。
②每学年末组织一次全市性教育质量综合测评,测评对象根据实验进度确定,测评手段为学业测试、问卷调查、情境观察、体质健康监测等,测评内容涵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划定的5个指标体系。测试结果采取泸州市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
测评总体分析报告和各县区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测评总体分析报告形式呈现。
(3)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为第三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泸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
(六)实验工作机制
1.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和检查,按照一月一小结、一期一总结的工作时间安排,科学组织评价和运用评价结果,推进改革的实施。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对本县区学校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各县区的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基础上,形成县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和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
(2)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对于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要给予帮助和扶持。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学校,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逐步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市、县区教研部门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研究,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为教育质量综合改革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
(1)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纳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范围,确定专项课题深入研究。整合市内教育科研、教研力量,选拔业务精干、能力突出的人员参与研制工作,逐步形成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评价队伍。组织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2)市、县区教研部门分工合作,市教研部门主要负责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对全市九义阶段教育质量进行抽样监测、评价;各县区教研部门负责本县区九义阶段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配合市教研部门开展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评价工具,为开展评价、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市、县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围,督促学校转变观念。市教育评估部门及其他教育评估部门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积极参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抓好实验学校,引导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组织中小学校按照评价指标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对照检查,逐步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切实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实验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泸州市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成立泸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领导组,加强对评价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领导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组下设泸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项目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项目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项目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项目组下设各有关工作组,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
(二)保障经费投入
1.设立泸州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专项经费,实验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
2.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级层面所需经费由市教育经费支出,各县区比照市级项目,设立本县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专项经费,根据实验工作所需,足额保障实验各项工作的推进。
(三)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1.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改革升学招生考试制度,不简单强调考试分数,而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能力和素养,探讨如何把5项内容、20项指标纳入升学考试评价。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
3.认真组织培训,加强宣传,提高学校、教师实施和适应评价改革的能力,争取社会对改革的支持。
(1)组织参加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题培训,把握好改革的总体要求,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2)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克服在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旧评价观念以及对评价改革的疑虑。
(3)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对评价改革的支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评价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4.分工协作,增强工作合力。
泸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由“泸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统筹,市教育局义教科、普高科、德育体艺卫科、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1)市教育局义教科、普高科加强与教育部、省教厅基础教育司、处联系,组织参与教育部、省教厅相关培训,组织市级培训,组织开展升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市教育局德育体艺卫科收集学生身心发展、体质健康数据、艺术体育特长发展数据,与市教科所配合,开展品德发展水平指标细化调研。
(3)市教育督导室在义教科、普高科、德育体艺卫科配合下,定期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并撰写综合评价报告。
(4)市教科所组织力量细化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分析评价数据。
各县区有关部门对应市级有关部门职责,加强与市级部门联系,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泸州市教育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花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 -
王义贞花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
一、花园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花园小学位于王义贞毛河街。学校共开设6个教学班,另加一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在籍学生235人,在职授课教师20人,教师平均年龄42.2岁。本校学生涵盖街道、罗龙、彭畈、三合、杨港、花园、钱冲七个自然村。生源分布较广,整体看来,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生活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特别是留守孩数量增加,父母离婚和再婚的学生数量增加,学生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差异增大,增加了教师因材施教的难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学校基础教育改革与现状
1、着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全面开设。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务必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克服重重困难,各门部颁课程开足开齐。同时还着手开发本地富有人文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2、着力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首批“启明星”团队有着雄厚的后备资源,因为他们分别来自安陆最强的两所小学实验小学和紫金路小学,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城乡“手拉手”互动教育教学活动,对推动学校教学观念、方法的改革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得到援助的同时,有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手改变评价学生的内容方式
“启明星”团队的到来,为学校素质教育开起了发展航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发展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学科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促进综合发展,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我们加强了各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检测力度,每学期都要检测学生的各门基础知识外还
有各种能力,如:语文课的朗诵能力,写字能力,数学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的单词认读能力,口语能力,科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探究
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想方设法调动老师的教研的积极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的教育观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用一生。启明星学校设立以来我们就开始了从习惯着手,培养学生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些习惯不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而是通过常规管理及各种活动、比赛等方式渗透和培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重视家校联系,形成立体的开放性教育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还得有家长以及社会多方面全面参与,以形成多维度的教育综合实力。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交流和广泛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努力形成家校的教育综合力。
三、实验目标
(一)实验总体目标
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教育发展水平的倾向,让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进步、有发展。
1、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
2、推动和完善校本课程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完备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乡村本土优势和综合发展的学校特色。
3、不断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育人特色。
(二)实验具体目标
1、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依据学生发展观,体质健康标准,课程标准方案建立综合衡量小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2、健全系统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细化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5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在继承已有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等测评工具的基础上,开发出信效度都较高的小学生分类评价工具。
四、主要任务及其具体操作方案
(一)探索符合我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1、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在评价指标框架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标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标准、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标准、学生兴趣特长评价标准和各学段学生应承担的学习负担标准。
2、工作思路
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孝感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科学的评价标准。
(二)开展“五位一体”的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1、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
(1)评价目的
通过测试和评价,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校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评价内容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试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尽可能全面检测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3)评价办法
在小学各年级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名学生进行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以此考察该学生的学业状况。
2、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评价(1)评价目的
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通过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评价这一途径,让学校的德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促进其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内容
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为主要评价内容。让学生参与具体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设立和指标权重赋值。
(3)评价办法
将学生参与制定的评价内容、指标、权重分配等评价体系制成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评价量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班级或学习小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考评,第三方问卷的方式。
3、学生兴趣特长(多元发展)水平评价(1)评价目的
通过学生多元发展水平评价激发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才,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研究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
考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学习积极性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水平。
(3)评价办法
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综合状况为依据,以考查学生学习特长的主动性、积极性、爱好特长以及潜能特长为核心,以设计相应的展示竞赛活动为载体,全面组织问卷调查和统计调查,系统地收集、整理、描述各类数据,运用数据,实施考核。
4、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评价(1)评价目的
在现有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健康检查与评价、心理评测、升学体质测试等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适当整合,建立操作简便、检测科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机制,推动学校日常体育卫生工作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评价内容
以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为核心评价内容,全面考察、评价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3)评价办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活动,让每一名学生有活动项目,并达到相应水平,记录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学业负担状况调查(1)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校和非在校期间投入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效益。(2)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内容。(3)调查办法
采用问卷调查、查看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五、工作机制
1、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工作专班。不断加强监督和调控。促进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实验专班 组长:陈慧丽
副组长:高大清、郭远忠 组员:甘娇、1-6年级班主任 资料员:陈香 高迪
3、实验周期:三年
第一年、学习领会精神,制定和摸索评价方式方法;第二年、深化综合评价改革,完善评价方式;第三年、全面推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花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
2015-9-7
第三篇: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读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有感
青龙沙土小学
王玉芬
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衡量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呢?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目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出台,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对课堂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只看重学生的知识,把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极端。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功利化倾向,过分关注成绩、业绩和升学率,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你看别人„„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
新的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尽管我国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领域较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在评价技术和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我们仍需加强和提升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能力。
作为千万教师中的一员,我们需随时做好准备,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推动与实施奉献我们的力量。
第四篇: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报
告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报告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进展及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上午好!很高兴能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教育评价改革问题,并向大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在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的工作进展情况。
2002年12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拉开教育评价改革序幕,至2013年6月前,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试验阶段。
2013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同年在全国建立了30个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进入实验阶段。
中国教育学会及合作伙伴在教育评价改革试验期就较早的深入进行了教育评价研究与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的试验成果,获得了大量的有效数据。2014年初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国教育学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一起,被教育部指定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区”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单位。由此,中国教育学会深度参与了中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列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推进实验进展。
在2014年实验开展的第一年,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办公室”和“中国教育咨询师认证中心”,并与成都市教育局、青羊区教育局成功举办了“中国教育学会2014教育评价研讨会”,来自教育部基教二司的主管副司长、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和教育咨询专家、全国各省市教育局、实验区等近5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理解和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北京、四川、湖北、陕西等省,铺开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成都实验区、江苏、西安等地,初步解决和验证了普通学校学生和创新人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应用实现,得到了实验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赞许。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上的一系列工作及成果,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2014年12月5号,国家教育部发函(教基二司函[2014]168号)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对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做专业指导工作。
岁月珑璁,奋斗中的时间如奔腾的河流。回顾在试验期的探索和实验阶段的攻坚,颇多感慨,也颇多感激!沸腾的夏季总是要迎来沉甸甸的秋天。以下我将就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工作情况做报告,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我今天的发言将主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谈一下我们对教育评价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向大家汇报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享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将中国教育学会如何开展对实验区的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及专业指导工作,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先谈一下我们对教育评价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1、首先谈谈对这轮教育评价的总体认识 我国这轮教育评价改革,属于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部分之一。这轮教育评价改革的难度很大,主要教育评价自身发展的跨度所导致。
从全球教育评价发展史来看,人类教育评价经历了考试时期、测验时期(测量理论阶段)、描述时期(目标中心理论阶段)、判断时期(标准理论研制阶段)、结果认同时期(建构理论阶段)、综合评价时期(多元理论阶段),共六个时期五个理论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至目前,主体上基本属于第二个时期——测验时期(测量理论阶段);而我国这轮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定为实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也即把改革实验的目标定在了第六个时期——综合评价时期(多元理论阶段)。跨度大、专业积累少、理论技术欠缺、人才不足等,都给这轮教育评价改革制造了困难。
尤其是实现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基于学科学习三维目标的学业评价+基于基础性发展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潜能评价),在全球于目前也是很多国家正在努力解决的难题。
当然我国教育改革也在积极创造条件。从1999年起的我国教育改革步步推进,从教育规划、纲要、教育目标、教育标准、课程到教学改革等,也为教育评价改革铺垫了目标、标准、建构到多元理论、理念和部分基础。并一直在积极借鉴、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教育评价理论技术和经验。
更多的困难是在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现的积累上,呈现严重不足(这也是教育学会在过去一年多实验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
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原则、目标、任务等已定,不管多少困难、如何困难,我们都要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解决掉这些难题,把改革落实到地。
这轮教育评价改革,应从基础上要符合三个逻辑——改革、开放、发展三个基本逻辑。
改革逻辑,就是要符合国家原则——教育评价改革的规划、意见等(基本保障);
开放逻辑,就是要符合科学原则——吸纳国际先进理论技术和经验(应用保障);
发展逻辑,就是要符合现实原则——社会历史文化人才等现实,并能自主创新,切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开花(技术保障)。
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应该要同时符合以上三个基本逻辑——我们把这个三个基本逻辑视作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能同时符合这三个基本逻辑,改革可能难以成功。
在过去的试验工作中,中国教育学会比较充分的认识到了将要面对和解决的这些困难,积极做了一定的准备和筹备。比如:积极吸纳具备国际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水平的专业团队、积极联合具有多年新型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的专业机构,先后成立了中国教育咨询师、中国教育评价师认证项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办公室等,努力配套解决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现问题等。
2、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2013年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化综合改革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评价改革是必须要解决的攻坚难题之一。而解决这一攻坚难题的任务,首先落在了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上。
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基于学科学习三维目标的学业评价+基于基础性发展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潜能评价)。实验与试验不同。
试验指的是对未知事物,或对别人已知的某种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探性操作。
实验则要严格的多。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发表“实验结果”。
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对其人本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的要求更加严格和严谨。
根据应用性实验系统工程基本原则及科学实验模式,一项教育实验工作的良好实施和成功,一般要符合“有效、可靠、可信,可接受、易操作,可反馈、易验证”七个基本标准。如果这七个基本标准难以达到,往往会导致实验实施的低效甚至无效,致使实验目的无法完成等;反之,则会使实验的良好实施和成功。
在此七个基本标准中,“有效、可靠、可信”标准反应和体现了科学性原则,目的在于解决实验的主观性、随机性和随意性,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基础;“可接受、易操作”反应和体现了可实践性原则(或称可用性)和人本性原则,目的在于解决政策、制度、理论和技术等的实用性问题和促进发展问题,这是实验能否得以实施和实践的保障;“可反馈、易验证”反应和体现了公正性和普遍性原则,目的在于解决实验成果的通用性和普遍性价值。
教育部于2013年12月确定了成都、北京、上海市等30个地区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目的是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要扎实稳健地推进实验工作,需要先明确这次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
1)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3)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健全评价标准 ——改进评价方式方法 ——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4)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 ——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依此,我们认为至少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通过实验促进我们对教育评价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就评价目的而言,以往我们的评价是为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区分和排名。通过实验,我们需要认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诊断学生、教师和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现状,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就评价使用的数据而言,以往我们是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通过实验,我们需要学会用多元、多维、多来源的数据尤其是结构化数据,来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就评价关注的内容而言,以往我们的评价,只关注学校学科目标达成的情况,却忽视学校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达成情况,通过实验,我们需要学会从上述三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多元综合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实验区的主管领导及全体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上述几个方面对教育评价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为实验取得成功奠定理论、理念上的认识和理解基础。
2.通过实验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以及长效运行机制 这一轮改革实验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质量评价的模式,各实验区必须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以及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实验结束后,改革的成果能够巩固并且逐步扩大,避免产生“改革进行时轰轰烈烈,改革结束后恢复原状”的局面。
3.通过实验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2013年的《意见》给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包含5大方面,20项关键指标。指标框架只是指明了实验方向,要想将这些关键指标转化为可实施、可操作、可测量的评价指标,必须通过查考相关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20个关键指标进行细化,细化后的指标需要满足科学性、可测量性,测量结果可解释性等一系列要求。此外,通过全球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我们可知,我们的教育评价必然要经历以评价标准为判断依据的判断阶段,因此,根据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标准,也是本次实验必然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4.通过实验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改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引导性
指标体系的细化和完善以及评价标准的研发,仅是实验工作的一部分。实验成果的取得,必然需要有大样本的数据支撑。因此,通过施测采集数据也是实验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施测所获得的数据,形成数据报告和分析结果,一方面用以诊断、发现学校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用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引导性,为最终建立一套符合实验要求、适用范围广、简便易实施的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
5、通过实验建立一支能科学应用评价结果的专业队伍,使评价结果向教学、教研、育人有效转化,使评价切实起到导向作用。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提出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其中,在改进评价方式方法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
在科学运用评价结果中,明确提出了: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
这就使得在评价方式方法上和评价结果运用上,与过去不同,有了实质性飞跃。同时,也对教科研和教师队伍提出了专业上的挑战。简单的说,客观上提出了要建立教育评价、教育咨询专业队伍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教育咨询一直是一个薄弱的近乎空白的环节。2010年11月18日成立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表明教育咨询已经开始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重视,但同西方教育咨询发展良好的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教育咨询体系和覆盖范围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全方位的教育咨询体系理应是一个涵盖面向学生包括其家长在内的学业咨询、面向教师或教研人员的授业咨询、以及面向教育决策部门的决策咨询的三维体系。而我国教育咨询体系的现状则是教育决策咨询刚刚萌芽,学业咨询与授业咨询则属空白。而学业咨询与授业咨询恰恰是使教育评价结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和关键。本次实验,对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将专业队伍的建设做为改革的保障条件之一提出来,表明专业队伍的建设在确保评价结果落地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实验区在推进实验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评价和咨询专业队伍的建设,以保证评价诊断、改进、激励和引导的功能能够有效发挥。
明确了实验应该解决的问题,也就明确了实验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实验区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验改革方案
实验改革方案是指导实验区工作开展的文案依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在紧密贴合改革实验要求的同时,更要符合各实验区自身的实际情况,体现实验区的特色。教育部选取的30个实验区,既有经济文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地区,也有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对教育投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校育人环境的建设。教育投入充分到位的实验区,在学校基础建设、课程改革方面或许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重点应该落在教育产出评价上,即评价教育投入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尤其是以往被忽略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教育投入还不充分的地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先从学校基础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改革评价先入手,通过评价,发现学校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项,为改进和提高提供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参考。因此,实验区应根据自身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设计符合实验区特点以及发展进程的实验改革方案,使实验能真正成为解决实验区所面临的教育实际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仅仅走过场,完成任务而已。
2、进一步完善实验区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督导在我国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发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确立。各地以往并不缺乏区域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活动的开展,在这次实验中,应逐步建立区域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同时完善学校督导制度。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和学校督导应该紧紧围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基础框架,将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从原来的以监测学科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为主,转变为同时监测学科学习目标、基础发展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三类评价结果综合起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督导则需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有重要影响的办学条件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从而确保学校能为学生德、智、体、美、实践、创新的培养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
3、组织专业队伍,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本次改革实验要完成的重中之重的任务,同时也是最有难度,最有挑战的任务。据我们调查了解得知,很多实验区改革工作推进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对教育部给出的20项关键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细化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种专业性体现在:第一,需要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应该遵循的基础框架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即知道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为指标体系的建设搭建逻辑基础;第二,需要对教育评价改革应采用的理论基础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指标体系的建设搭建理论认识基础;第三,需要占有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研究与实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指标体系的建设搭建研究和实践基础;鉴于这项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仅凭实验区自身的专业力量,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寻求专业指导和专业支持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4、选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开发测评工具,组织测试,科学、有效地获取测试数据,为诊断各学校的教育现状,并检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数据支持
本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需要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以及学业负担情况5大方面、20项关键指标来评价学生和学校。从各项关键指标的评价要点来看,仅仅通过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并不能获取完整有效的信息,还应结合其他测量方法,如行为观察等。评价方法不同,测评工具也必然不同,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是获取可靠、有效实验数据的前提。选取恰当的评价方法、测评工具、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参与测试,获得有效数据,为下一步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5、结果分析应立足于发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实验区教育质量现状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关键特征,发现优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意见;
实验结果的分析应考虑两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认识和把握各参与实验学校的教育质量现状,即各类教育目标达成的情况,发现每个学校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科学、务实、具体的改进建议;第二,用于发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6、开展教育咨询培训,为评价结果能充分有效地作用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学校教育质量改进提供队伍保障
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咨询是教育本身固有的“自循环”系统。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实施的成效做出价值判断,教育评价结果则需要教育咨询来转化而促进教育实施的改进与发展。在教育实施、教育评价之后,如果没有教育咨询,教育的这个“自组织”循环系统就不完整,教育评价的结果也就无法有效地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本轮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场教育研究范式的改革,评价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结合转变,评价结果呈现由模糊的文字描述向精确的数据化化、图表化数据报告转变,这些转变对评价结果的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冲击,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的开始。因此,与新的评价范式配套的教育咨询培训势在必行。通过培训,先培养出一大批会解读、会应用数据化评价结果的教育咨询师,再由他们去指导、帮助教学实践者,使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解决和落实,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同时,通过不断地扩大培训面积,使更多的教育实践者成为教育咨询者,在提升教育实践者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同时,最终将改变我国现有的基于经验和感觉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教学真正走入基于数据说话的时代。实验区在推进实验工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咨询队伍的建设,为本地实验的顺利推进与改革结果的巩固搭建坚实的队伍保障。
明确了实验应开展的工作内容,就关于如何开展实验,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自主开展实验加专业支持; 第二,全员参与。
鉴于评价改革实验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仅凭实验区自身的专业力量,要完成实验任务确实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寻求专业支持与指导是推进实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教育学会作为受教育部基教二司委托担任实验区专业指导的机构,我们将按照二司的委托要求,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希望得到我们专业指导与支持的实验区。然而,实验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部力量的专业指导与支持不应完全替代实验区自身的努力。实验区应该组建自己的队伍,在实验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对实验区现状了解的优势,在实验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贡献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吸收、消化外部专业力量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确保实验结束时,实验区自身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改革结果的巩固和深化。此外,我们也建议实验区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应该全员参与。一线教师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评价结果的最终应用和落实者,如果他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认识,不能认同评价改革,评价的结果应用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各实验区应该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使广大一线教师能踊跃参与到这场评价改革实验中来。
为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推进,建议各实验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保障:
首先,实验区各级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应高度重视实验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和检查实验推进的程度,了解实验遇到的困难,切实为实验项目负责人排忧解难,提供组织和领导上的保障;
其次,应指定或抽调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具体开展以及与外部专业力量的对接; 第三,定期展开面向各个层级的培训,为统一认识奠定基础,为开展具体工作提供知识储备;
最后,要确保有足够的实验经费,使实验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二、中国教育学会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的工作进展情况
以上是我们关于实验区要开展的工作的基本认识,接下来,再谈谈中国教育学会在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为实验区提供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2014年,在中国教育学会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下,成都市实验区成功的进行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的大部分实验工作,做出了基于学科学习三维目标的学业评价、基于学生成长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社会家庭背景调查,以及三者结构化合成的综合评价报告,得了主管部门的肯定。2015年,成都市实验区在部分区县先行实验了基于学科学习三维目标的学业评价、基于基础性发展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潜能评价、学生社会家庭背景调查,及四者合成分析的综合评价报告,给出了县区、学校、班级、学生四大类报告,覆盖了五个方面20个关键指标的绝大多数。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肯定。
尤其是在成都市青羊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成果。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在青羊区赢得了大多数教研员、学校、教师的认可和赞许,不但在改变教育质量、教育评价的理念,而且他们自发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导入了日常的教研、教学等中去,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进展。成都市双流县紧随其后,深入到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成都市教育局在2014年底对青羊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号召各县区像青羊区一样,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截止到2015年5月,全国各地已有近二十个地区教育局前去成都市青羊区考察和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成果。同期在江苏创新人才试验基地,实验了创新人才培养、选拔的综合评价,得到了实验方的充分肯定。
能够取得这些进展和成果,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教育部2013年发布了改革意见文件后,中国教育学会立即组织专家对文件精神进行深入解读与研究,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率先提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该采取“(基于学科学习三维目标的)学业评价+(基于基础性发展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基础框架以及在此框架基础上,改革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技术难题以及操作难题等。我们在指导实验区时紧紧围绕这一基础框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才能取得初步的成功。随着实验的继续推进,我们相信,这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式会得到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
第二,我们拥有目前国内领先的学业评价技术、综合素质评价技术和发展潜能评价技术
我们的ACTS学业评价技术,能科学可靠的实现对学生学科学习的三维目标评价,而不再仍局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两目标测量评价,并且融合了认知诊断理论技术,在诊断功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的ICTS综合素质评价技术,充分借鉴西方国家表现性评价方法,将认知测验、心理测验、行为观察以及作品评价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我们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大规模实施发展潜能评价的机构。
评价技术的突破,是本次评价改革实验中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这意味着评价改革实验不再是无解的难题,对于各个实验区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三,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敬业且具有服务意识的专业队伍
2014年在为成都实验区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过程中,我们派出的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与成都市教科院一起,在10天内完成了学生、班级、学校、县区、市五级数据的综合处理、数据报告及综合评价分析报告。创造了国内前所未有的的速度。
中国教育学会从2014年初开始参与改革实验工作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第一,初步建立了涵盖教育部给出的5大方面20项关键指标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针对性开发了评价工具并完成了测试。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的诊断、分析、改进建议报告为实验区发现问题,提升和改进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了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参考; 第二,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学业成就、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能各指标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及协同关系,基于“学业成就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潜能评价”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式的正确性得到初步的确认;
第三,初步探索出了综合运用学业成就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发展潜能评价,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模式,该模式通过对学校在不同评价类别上的表现情况对学校分组,可以有效地发现每所学校的长短板和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和特色,以及学校在教学、育人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第四,初步培养了一批获得资格认证的中国教育咨询师,为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基本的队伍保障;
在接下来的实验阶段,我们将针对尚未实验的指标体系继续开发和完善评价工具,开展施测并对评价结果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也将继续加大教育咨询师队伍和教育评价师队伍的建设,使专业队伍建设与评价改革实验同步推进,相互带动,协同发展。
三、中国教育学会如何开展对实验区的专业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及专业指导工作
最后,我再谈谈中国教育学会如何为各个实验区提供专业指导、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
首先,有意愿的实验区需要向中国教育学会提出专业指导与支持服务的申请,教育学会将派专人到实验区展开前期调研和摸底,根据实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我们服务方案供实验区讨论、确认;
其次,教育学会和实验区就专业指导和支持服务方案达成一致后,双方将签订服务协议,以明确实验过程中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在实验推进的过程,实验区应确保实验区的组织保障、专业队伍保障以及经费保障能落实到位,使实验得以顺利展开和推进;
中国教育学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专业支持:
(1)各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各类评价标准的确立与完善;(3)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培训;(4)评价实施指导;
(5)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6)评价分析结果报告的撰写;(7)评级结果解读与应用培训;
(8)教育咨询师队伍、教育评价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关于实验推进的时间节点,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在实验开始前,召开宣贯大会统一认识,并选拔部分积极好学,热心上进的人员作为后期培养的专业队伍;(2)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解读、评价结果应用的流程来推进实验;(3)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及时对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教育学会将为各个实验区提供实验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目的在于使各个实验区改革成果发挥最大影响。
各位同仁,此次评价改革实验,任重而道远。实验区孤军奋战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携手共进,才能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任务。中国教育学会愿意以我们专业力量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各个实验区做好服务,并期待着实验期结束时,能和各位共同品尝成功的果实!
谢谢各位!杨念鲁秘书长,于中国教育学会2015教育评价研讨会
第五篇: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好坏,是与教育评价理论,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紧密相关,密不可分。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育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实践中还没得到切实的解决,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中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和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的肤浅认识
要提升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我认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努力配合。但是还有很多的实在工作要做:
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不到位,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还不够具体,可操作怎么样还有待实践。
2. 社会,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认同度还没有深入,要使社会学生及家长较好的配合此项工作还要做大量的宣传和引导,使之有清醒的认知,方能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得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我认为高一级学生在招生中,对鼓励和褒奖下一级学校学生德才兼备,具有的正能量不够。在招生录取中绝大部分只看一个分数,未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全面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