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

时间:2019-05-15 10: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

第一篇: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

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 北京市

军队转业干部,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由北京市接收安置。

一、原籍北京市并且在北京市入伍的。

二、原籍是其他省、市,但在北京市入伍,并且家庭生活基础现在北京市的。

三、父母在北京市工作,并且没有其他子女在北京市的。

四、配偶原籍北京市,并且家庭生活基础在北京市的。

五、配偶是高等院校毕业,现在北京市工作,并且是所在单位工作骨干,不能调离北京市的。

六、立战时三等功或平时二等功,并且其配偶在北京市工作的。

七、在边防或海岛服役15年以上,或者从事飞行、潜艇工作15年以上,其配偶在北京市工作的。

八、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困难,必须在北京市安置并经市军转办批准的。

天津市

一、原籍在天津市或天津市入伍的(不含外省籍在天津市就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者);

二、转业干部原籍和入伍地均为外省籍,其配偶原籍天津市,现在工作、户口均在天津市的;

三、夫妇系双军人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原籍天津市或从天津市入伍的。

四、转业干部原籍和入伍地均为外省籍,其配偶随军来津,在天津工作、生活10年以上的;

五、转业干部原籍和入伍地均为外省籍,其配偶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现在天津市工作,并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且因工作需要不宜调离天津市的;

六、符合国转办字【1990】6号文件规定的,予以照顾接收。

1、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并在天津市驻军服役,其配偶在天津市工作满5年

(含双军人);

2、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其配偶婚前在天津有常住户口;

3、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因战因公致残、从事飞行工作或水面舰艇服现役满15年,在边远、高原、沙

漠、海岛等特别艰苦地区工作满15年[边远地区因别按(83)人劳科字第064号文件执行],其父母

居住地、配偶工作地、或配偶随军前所在地系天津市的;

七、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原籍和入伍地均为外省籍的,一方转业,可到天津市安置。留队一方以后转

业时,要符合国务院军队转业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国转办字【1990】6号文件规定的条件,即:前

期转业的一方在天津市工作满五年,后转业一方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含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

河北省暨石家庄市

转业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河北省安置:

(一)原籍河北省或从河北省入伍的。

(二)配偶原籍河北省且户口现在河北省的。

(三)转业干部系省籍,其父母定居河北省并在常住户口的(不含随军来的)。

(四)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的转业干部到省会石家庄市安置 的,其配偶须在

石家庄市工作满5年或婚前在石家庄市有常住户口。

(五)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因公致残的;从事飞行工作或在水面舰艇上服现役满15年的;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苦地区工作满15年的(边远地区按【83】人劳科字第064号文件执行)转业

干部.其配偶在河北省工作或婚前在河北省有常住户口的。

(六)夫妇均系外籍,到石家庄市以外安置的,须其配偶在河北省有常住户口;到石家庄安置的,须符合【1990】国转办字第6号文件规定,或其配偶在石家庄市有常住户口10年以上的。

(七)省内急需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山西省暨太原市

1、转业干部自幼生活在山西并从山西入伍。

2、配偶系山西籍,现在山西工作或定居。

3、夫妻双方同时转业,一方从山西入伍。

4、转业干部的父母或其配偶的父母在山西工作或定居并有常住户口,身边确无子女或配偶为独生子女。

5、符合【1990】国转办字6号文件有关规定的(含夫妻双方同系军队干部一方转业)。

6、山西经济建设急需并具有特殊专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太原市安置:

1、自幼生活在太原市、有常住户口并从太原市入伍。

2、入伍前在太原市工作。

3、配偶现在太原市工作,工作关系与户口均满3年以上。

4、父母在太原市工作或定居,身边确无子女。

5、具有特殊专业技术,且工作急需。

符合进太原市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省直单位(含中央驻并单位)接 收安置:

1、入伍时系国家正式职工,原单位现仍属于省直单位。

2、配偶现在系省直单位(不含太原市驻军所属单位)的国家正式职工。

3、父母均在省直单位工作,现未婚或夫妻双方都是现役军人。

4、荣立一等功或获得全国、全军荣誉称号。

5、具有特殊专业技术、且工作急需。

辽宁省暨沈阳市、大连市 外省籍转业干部接收条件:

(1)配偶系辽宁原籍,现在辽宁居住,结婚4年以上的;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

上,配偶在辽宁婚前有常住户口的;

(2)配偶系随军到辽宁,现在辽宁居住,工作8年以上的;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

以上,配偶在辽宁工作满5年的;

(3)父母或岳父母在辽宁居住,确系年老体弱,身边无子女照顾的; 省内地区转业干部接收条件:

(1)辽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原则上由原籍、入伍地或爱人现居住市安置;

(2)不属沈阳、大连两市原籍、入伍,要求到两市安置的,其配偶是两市原籍,须在两市居住并结婚4 年以上;其配偶不是两市原籍,须随军在两市居住8年以上;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

以上,配偶婚前在两市有常住户口的,配偶在两市工作满5年的;

(3)符合接收条件的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由配偶工作、居住的市安置。

吉林省暨长春市

吉林省接收条件:

(一)转业军官原籍吉林省或从吉林省入伍的;

(二)转业军官本人外省籍,其配偶吉林省籍,现仍居住在吉林省且有常住户口,并结婚3年以上的;

(三)除长春市以外各市、州的当地驻军,转业军官本人及其家属外省籍,其配偶经部队组织批准已随军 的(不含不符合随军条件调动随迁的),可以接收并就地就近安置;

(四)双军人双转,其中一方是吉林省原籍或从吉林省入伍的;

(五)双军人均外省籍,单方转业,驻军在吉林省满5年以上的;

(六)转业军官本人外省籍,其父母或岳父母在吉林省内定居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来的),身无子

女的;

(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以及获得军队总部

(地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成果的主要完成者;

(八)对少数服役时间长,职务较高,贡献较大的转业军官,接国转办字(1990)06 号文件规定办理。

长春市接收条件:

(一)原籍长春市或从长春市入伍的(不含原籍其它地区在长春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入

伍的);

(二)转业军官本人外省籍,其配偶长春市籍,现仍居住在长春市有常住户口,并结 婚满4年以上的;

(三)转业军官本人外省籍,其配偶随军随调在长春市工作,住满8年以上的;

(四)原籍在本省其它地区或从本省其它地区入伍的转业军官,其配偶婚前在长春市有常住户口,结婚

满4年以上的;

(五)原籍在本省其它地区或从本省其它地区入伍的转业军官,其配偶随军随调在长 春市工作,居住

满6年以上的;

(六)双军人双转,其中一方是长春市原籍或从长春市入伍的。双军人单方转业,驻军在长春满8年以

上的;

(七)转业军官本人外省籍,其父母或岳父母在长春市居住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来的),身边无子

女的。

上海市

根据(1990)国转办字6号和中办发(1995)5号文件规定,以及“京、津、沪三市要适当控制”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件:

第一条:转业干部原籍上海并从上海入伍(指由上海征兵机构批准入伍,同时注销上海常住户口的)。上

海院校毕业分配入伍的外省籍学生或转业干部虽上海入伍,但其父母调(迁)出本市,在沪无住房的,不 符合本条件(以下同)。

第二条:转业干部原籍上海并从上海入伍,配偶系外省籍的,应到外省市安置,如转业干部服现役满15年,配偶已随军随队,到外省市安置确有困难的,可适当照顾接收(转业干部服现役不满15年或配偶随军未随 队,不能随带配偶、子女)。

第三条:双军人一方原籍上海并从上海入伍,服现役满15年,另一方系外省籍,回其原籍、入伍地安置确

有困难的,可适当照顾接收;如上海一方服现役不满15年,可单身进沪,另一方转业时则按第八条规定执 行,不作为全迁户。

第四条:转业干部外地入伍,父母在上海有常住户口,有住房,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子女(子女出国留

学不属身边无子女),或其配偶系独生子女且结婚满3年,父母在上海有常住户口,有住房。

第五条:转业干部外地入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其配偶工作和生活基础在沪,在沪

常住户口,有中级以上称职。

第六条:转业干部系“文革”期间上海上山下乡知青,从外地入伍,配偶系外省籍的,可适当照顾到本市边缘

地区安置。从上海考入外地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入伍的,可参照顾本条件。

第七条:驻沪部队转业干部(上海市行政区划内)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随

军进沪工作满5年以上,以落户时间为准,现生活基础在上海,回原籍或入伍地安置确有困难,且不需要地

方解决住房(由部队政治机关和营房部门出具证明)可适当照顾接收。双军人双外籍转业干部参照本条件 执行。

第八条:转业干部外地入伍、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其配偶婚前在本市有常住户

口,现工作、生活基础在沪,且结婚满3年以上。

第九条:转业干部外地入伍,父母或配偶婚前在上海,有常住户口,或配偶从本市随军到部队,现上海有住

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适当照顾接收;

(1)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2)从事飞行或水面舰艇上服现役满15年的;

(3)在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边远三类地区和一类岛屿等特别艰苦地区连

续工作满15年的。江苏省

转业干部一般回原籍或入伍所在地安置。对确有困难要求跨地区安置的转业干部按中办发【1995】5 号文件和苏政发【1994】4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1、到南京市市区安置的:

(1)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在本地工作满5年;或配偶婚前在本市有 常住户口。

(2)营职以下的外省籍干部,配偶在本地地方工作满8年;或与本地人结婚满5年;或在边防、海岛、同原、沙漠等艰苦地区(边远地区类别按【83】人劳科字第064号文件执行)和从事飞行或潜艇工作满10年,配偶在本地地方工作满5年; 或因公因战致残(二等乙级以上),配偶在本地地方工作满5年。

(3)营职以下的本省籍干部,配偶在本地工作满5年;或与本地人结婚满4年。

2、外省籍转业干部的配偶随军、随调、转业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等5个市市区工作满5 年的,可在配偶所在地安置。

3、本省籍转业干部的配偶已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等5个市市区工作的;或转业干部的

配偶已在南通、扬州、淮阴、盐城、连云港、泰州、宿迁及全省县(市)工作的,可在配偶所在地安置。

4、双军人同时转业,可到一方原籍或入伍地安置。双军人单转,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转业

一方可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5、转业干部的配偶在江苏工作,系国家统配的大学生,具有真才实学,当地工作需要的,可到配偶 所在地安置。

6、转业干部入伍后全家迁到江苏、现本人未婚;或已婚,但父母或配偶的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可到父 母或配偶的父母所在地安置。

7、转业干部父母或配偶的父母是老红军,现在江苏居住的,可到父母或配偶父母所在地安置。

8、下述转业干部,可回原籍或入伍地安置,也可到父母居住地、配偶工作地或配偶随军前所在地安置:

(1)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2)因战因公致残(二等乙级以上),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3)从事飞行工作或在舰艇上服现役满15年的;

(4)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苦的地区工作满15年的(边远地区类别

按【83】人劳科字第064号文件执行)工作满10年的,从事飞行或在舰艇工作满10年的,可以回本人原籍或

入伍所在地,也可到配偶所在地安置。

安徽省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接收安置:

1、转业干部原籍安徽省或从安徽省入伍的(中含院校分配入伍);

2、转业干部配偶是安徽人,并在安徽省工作的;

3、转业干部父母或岳父母在安徽省工作,或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的;

4、夫妇系双军人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原籍是安徽省或从安徽省入伍的;

5、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当地驻军,转业干部本人及家属均系外省籍,其配偶已经军队组 织批准随军的

(不含不符合随军条件,调动随迁的),可以接收,就近就地安置; 配偶随军在合肥市,且工作满3年的,转业干部可在合肥市接收安置;

6、驻皖部队双军人双外籍,一方转业,要求留安徽,其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

7、现在我省的老红军,其子女转业来安徽安置不受条件限制;

8、对服役时间长,职务较高,贡献较大的转业干部,按国转办字(1990)6 号文件办

理。

湖北省暨武汉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湖北省接收安置;

(一)原籍或入伍地是湖北省的。

(二)配偶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的。

(三)双军人双转,有一方原籍或入伍地是湖北省的;同在湖北省服役的双军人单转,留队一方在湖北省

会城市以外地区服役,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留队一方在武汉 地区服役的,执行省会城市接收条件。

(四)父母或岳父母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且身边无子女的。

(五)职务为副团职(含技术9级)或军龄满20年以上,其配偶现在湖北省有常住户口满5年或婚前在湖北

省有常住户口的;二等以上功臣,因战因公致残,从事飞行, 水面舰艇工作或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

特别艰苦工作地区工作满15年,其父母居住地或配偶随军前是湖北省的。

(六)特殊需要的专业人才或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经省军转办批准的。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武汉市安置:

(一)原籍武汉或入伍前定居武汉并从武汉市入伍的(不含院校毕业分配入伍)。

(二)配偶婚前有武汉市常住户口现仍定居武汉,原籍武汉结婚满3年以上、原籍非武汉结婚满5年以上 的。

(三)在驻武汉部队服役,其配偶随军在武汉有常住户口,本省籍满5年,外省籍满8 年的。

(四)双军人双转,一方原籍武汉或入伍前定居武汉并从武汉入伍的。双军人单转,双外籍同在驻武汉

部队连续服役满10年并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单外籍同在驻 武汉部队连续服役本省籍满5年、外省籍满8年,并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

(五)父母或岳父母在武汉有常住户口且身边无子女的。

(六)职务为副团职(含技术9级)或军龄满20年以上,其配偶在武汉市有常住户口 满5年(汉外部队

服役的转业干部其配偶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或配偶婚前 在武汉市有常住户口的。

(七)二等以上功臣,因战因公致残,从事飞行、水面舰艇工作或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

苦地区工作满15年,其父母定居武汉或配偶随军前有武汉市常 住户口的。

(八)特殊的专业人才。湖南省暨长沙市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湖南省接收安置:

1、原籍或入伍地(不含大中专学校入伍)是湖南的;

2、配偶原籍是湖南,现在湘工作或定居的。配偶所在地与转业干部原籍、入伍地不在同一地、州、市 的,一般回配偶所在地,如本人要求回原籍或入伍地,其配偶不作随迁调动置;

3、配偶原籍不是湖南,但现在湘工作或定居(有正式户口)满3年的;

4、无配偶或配偶现在湖南工作未满3年,但军龄满15年,转业时在驻湘部队连续服役满5年的;

5、双军人双转,一方为湖南籍且从湘入伍的;双军人单转,留队一方为湖南籍且从湘入伍的,或留队 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双军人双外籍双转,其中一方在湖南驻军连续服役满5年、军龄在20年以上,且 生活基础在湖南的;

6、本人或本配偶的父母在湖南工作或定居(有正式户口),且没有其他子女在湘的;

7、湖南经济建设急需的特殊技术人才: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要在长沙市安置:

1、本人原籍或入伍地(不含大中专学校入伍)系长沙市的;

2、配偶原籍系长沙市,现在长沙市工作或定居,且有长沙市正式户口的;

3、配偶原籍非长沙市,但在长沙市工作(含在驻长部队服役)且满5年以上的;

4、无配偶或配偶现在长沙市工作未满5年,但军龄满20年,转业时在驻长部队连续 服役满8年的;

5、本人或配偶的父母在长沙市工作或定居(有正式户口和住房),且没有其他子女在长沙市的;

6、双军人双转,一方原籍为长沙市并从长沙市入伍的;双军人单转,留队的一方原籍为长沙市并从长 沙市入伍的,或留队一方在长沙市并符合配偶随军条件且满5年的;双军人双外籍双转,其中一方在长沙市驻

军连续服役满8年,军龄在20年以上,且生活基础在长沙市的;

7、符合进湖南省安置条件,并在部队荣立一等功的;

8、转业干部进省直驻长沙市单位(含中央驻长单位)安置,必须具备进长沙市安置条件,具有大专以 上文化,未受过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团职干部年龄45岁以下,营职以下干部年龄38岁以下,且表现优秀;

9、铁路系统的转业干部,原则上由铁路系统安排。个别因工作需要,省直与中央其他驻长单位又同意

接收安排的,本着出进对等的原则交换安排。

广东省暨广州市、深圳市

一、广东省接收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接收安置

1、转业干部原籍广东或从广东省入伍(入伍时户口在广东,但不含院校分配入伍)的。

2、在广东驻军连续20年以上,其家庭生活基础在广东的(进广州或深圳市的,需符合该市的接收条件)。

3、双军人同时转业,有一方年满40周岁,并在广东驻军连续8年以上的。

4、双军人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随军条件的。

5、配偶户口在广东连续8年以上的。

6、配偶系转业干部,转业时按上述第4条款进广东,户口在广东连续5年以上的(按 转业年度计算)。

7、国家政策规定需要接收安置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照顾接收安置

1、配偶在广东工作,并已取得地方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或系国家计划内统一分配到地方单位 的高等院校毕业生。

2、在部队受二等功以上奖励,或因公因战致残,或从事飞行、在舰艇上服现役15年以上,或在边防、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苦地区工作15年以上,其家庭生活基础在广东的。

3、配偶户口在广东,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父母或岳父母在广东工作或居住,户口在广东(不含随军、随迁来的),身边无子女,需要照顾的。

二、广州市接收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接收安置

1、转业干部原籍广州市或从广州市入伍(入伍时户口在广州市,但不含守校分配入伍)的。

2、双军人同时转业,有一方军龄满20周年,并在广州市驻军连续8年以上的。

3、双军人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随军条件的。

4、配偶户口在广州市连续8年以上的。

5、配偶系转业干部,转业时按上述第3条款进广州市,户口在广州市连续5年以上的(按转业年度计算)。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照顾接收安置

1、配偶在广州市工作,并已取得地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或系国家计划内统一分配到地方单位 的高等院校毕业生。

2、在部队受二等功以上奖励,或因公因战致残,或从事飞行、在舰艇上服现役15年以上,或在边防、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苦地区工作15年以上,其家庭生活基础在广州市的。

3、配偶户口在广州市,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父母或岳父母在广州市工作或居住,户口在广州市(不含随军、随迁来的),身边无子女,需要照 顾的。

三、深圳市接收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接收安置

1、入伍时户口在深圳市(不含院校分配入伍)的;

2、驻深部队,双军人一方转业到深圳工作,留队一方符合随军条件的;

3、转业干部的配偶常住户口在深圳市连续两年以上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照顾安置

1、配偶在深圳工作,并已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属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到深圳市工 作的;

2、在部队表现突出,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及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

艰苦地区工作15年以上,其家庭生活基础在深圳市的;

3、配偶在深圳市户口不满2年,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4、父母或配偶的父母在深圳市工作或居住,常住户口在深圳市(不含随军、随迁或在特区购买商品

房入户),身边无子女,需要照顾的。陕西省暨西安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要在陕西安置:

一、原籍陕西或从陕西入伍(不含外省籍在陕西就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下同)。

二、配偶原籍陕西,户口现在陕西,结婚3年以上。

三、夫妇均系外省籍,其中一方在陕西系全民或大集体单位职工,并且连续工作10年以上。

四、双军人夫妇,其中一方原籍陕西或从陕西入伍。

五、陕西驻军的双军人夫妇,均系外省籍,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到陕

西安置;留队一方以后转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转业军官系外省籍,其父母或岳父母定居陕西,在当地有正式户口,在陕西无子女照顾。

七、陕西急需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八、陕西驻军,获一等功以上奖励或获得相当于省、部级劳模以上荣誉称号的。

九、军龄满20年或副团(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在陕西工作满5年,或配偶婚前在陕西有常驻户 口。

十、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父母或岳父母定居陕西,或配偶在陕西全民或大集体单位工作。符合陕西省接

收条件,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在西安地区安置;

一、原籍西安或从西安入伍(不含原籍其它地区在西安就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下同)。

二、配偶原籍西安,户口现在西安,结婚3年以上。

三、配偶随军在西安系全民或大集体单位正式职工,且连续工作6年以上。

四、双军人夫妇,其中一方原籍西安或从西安入伍。

五、父母或岳父母定居西安,户口现在西安,身边无子女照顾。

六、具有高级职称的特殊专业人员,在其它地市无法对口安置,需要在西安地区对口安置的。

七、获一等功以上奖励,或获得相当于省、部级劳模以上荣誉称号的。

八、军龄满20年或副团(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在西安工作满5年,或配偶婚前在西安有常住户 口。

九、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父母或岳父母定居西安,或配偶在西安全民或大集体单位工作。

甘肃省暨兰州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甘肃省接收安置:

(一)原籍甘肃或从甘肃入伍;

(二)配偶系甘肃籍或自幼在甘肃成长,现在甘肃工作;

(三)夫妇均系外省籍,一方在甘肃地方工作10年以上;

(四)夫妇双方同时转业,一方是甘肃籍或从甘肃入伍;

(五)志愿到甘肃边远货困等艰苦地区工作并服从分配;

(六)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其父母、岳父母定居甘肃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迁来的),身边无子女需要照

顾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兰州市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区)安置:

(一)兰州市籍戒从兰州市区入伍(不含永登、皋兰、榆中县、红古区和外省、外县考入 兰州地区院校入 伍的。下同);

(二)配偶系兰州籍或兰州出生,在兰州市有常住户口;

(三)夫妇一方系甘肃籍,配偶在兰州市区地方单位连续工作5年以上;

(四)夫女双方系外省籍,配偶在兰州市区地方单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

(五)父母、岳父母定居兰州,身边无子女照顾并在兰州有住房(投岳父母的,配偶必须系独生女);

(六)荣立一等功,需要照顾安置的;

(七)荣立二等功和在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工作以及从事飞行、潜艇工作15年以上,转业前配偶在兰州市 区工作并有常住户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照顾安置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 乌鲁木齐市或根据

本人意愿在自治区内其他城市安置:

(一)服役20年以上,批准转业时任现职期满,在一类区海拔3500-4500米高原统 计工作8年以上,或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累计工作5年以上的师团职工干部和军队技术9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

(二)服役22年以上,批准转业时任现职期满,在二类区统计工作12年以上的师团职干部和军队技术 9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

(三)服役24年以上,批准转业时任现职满,在三类区统计工作15年以上的师团职干部和军人技术9 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

(四)在一类区连续6年以上,或在二类区连续工作8年以上,或在三类区连续工作10年以上,其随军 的配偶原属乌鲁木齐市户口,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的师团职干部和军队技术9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

(五)在一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或在二类区连续工作7年以上,或在三类区连续工作9年以上,其

配偶系乌鲁木齐市户,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的各职级干部和各级的专业技术干部。

(六)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荣获大军区以上机关授予的荣誉称号的各职级干部和各等级的专业技术干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自治区一、二类地区的地、州所在市安置:

(一)在一类区海拔3500-4500米高原累计工作5年以上,或在海拔4500米以上

高原累计工作3年以上,以及在二类区累计工作8年以上,或在三类区累计工作10年以上的师团职干部

和军队技术9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

(二)在一类区累计工作8年以上,或在二类区累计工作10年以上,或在三类区累计工作12年以上的营

职以下干部和军队技术10级以下的专业技术干部;

(三)荣立三等功或在本职级岗位上受3次上嘉奖或受到军以上单位表彰的各职级干部和军队各等级的 专业技术干部;

(四)配偶随军前工作单位在上述地、州、市的各职级干部和各等级的专业技术干部.凡在一类区连续 工作3年以上,或在二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或在三类区连续工作7年以上的各职级干部和各等级的专业技

术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市)或地、州所在市安置。对荣立三等功多次或荣立战功者,可适当放宽

照顾条件;对因战、因公致残但未丧失工作能力的转业干部,在去向分配和工作安排上应予适当照顾。

二、乌鲁木齐市

(一)由乌鲁木齐市入伍的(只限于入伍时户口所在乌市,不包括外地报考军校和原籍系乌市的;

(二)转业干部爱人原籍是乌市出生,现在乌市工作的;

(三)转业干部的父母或岳母在乌市定居,身边确无子女照顾的;

(四)转业干部爱人在乌市正式工作满8年以上(系指全民或大集体职工)、随军家属在乌市落户10年以上 的,双军人必须双方均在驻乌市部队服役满8年以上的;

(五)飞行员,其爱人在乌市有正式工作的;

(六)荣立二等功或在南线作战荣立三等功以上,其家庭生活基础在乌市的;

(七)少数民族转业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其家庭生活基础在乌市的;

(八)转业干部爱人系在乌市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干部和具有相当助工以上的职称的科研人员,以及各类学校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骨干教师。

内蒙古自治区暨呼和浩特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自治区接收安置:

1、从内蒙古自治区入伍的;

2、配偶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居定的(有常住户口,下同);

3、转业干部或配偶为独生子女,其父母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居住的,可到父母或配偶父母所在地 安置;

4、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双方同时转业的,可到任休一方的原籍或入伍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

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留队一方以后转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呼和浩特市(含市辖旗、县、区,下同)接收安置:

1、从呼市入伍(不含院校入伍、户在呼市而从呼市入伍的);

2、配偶为呼市籍,在呼市结婚生活三年以上的;

3, 配偶随军或调动工作来呼市,在呼市工作、居住5年以上的;

4、转业干部父母离退休后在呼市定居(有常住户),且身边无子女而又需要照顾的。

黑龙江省

1、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到非省会城市安置:

(1)原籍黑龙江省或从黑龙江省入伍的:

(2)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婚前在黑龙江省有常住房口,且结婚满三年以上的;

(3)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配偶随军到黑龙江省工作、居住满五年以上的;

(4)双军人同时转业,其一方是黑龙江原籍、入伍的;双军人均系外省原籍、入伍,单方转业,驻军在 黑龙江省满五年以上的;

(5)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父母或岳母因工作调动、退休定居黑龙江省并有常住户口,身边无 子女,需要照顾的。

2、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到省会哈尔滨市安置:

(1)原籍哈尔滨市或从哈尔滨市入伍的(不含原籍其他地区在哈尔滨市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毕业 后分配入伍的);

(2)本省其他地区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婚前在哈尔滨有常住户,且结婚满三年以上的;

(3)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婚前在哈尔滨市有常住户口,且结婚满四年以上的;(4)本省其他地区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随军在哈尔滨市工作、居住满八 年以上的;

(5)外省原籍、入伍的转业干部,其配偶随军在哈尔滨市工作、居住满八年以上的;

(6)双军人同时转业,其一方是哈尔滨市原籍、入伍的;双军人均系外省及本省其他地区原籍、入伍,单方转业,驻军哈尔滨满八年以上的;

(7)父母或岳父母因工作调动或离、退休定居哈尔滨市并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需要照顾的。

(8)在担任现职期间,荣立一等功及被大军区或军兵种以上的单位授予荣誉称号,需要照顾安置的。

3、不具备以上所列条件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部队不移交地方转业安置;

(1)年满五十周岁以上的;

(2)受过刑事处分(不含过失犯罪),在部队有问题未做结论、受留党(团)查看处分期限未满的;

(3)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正在住院治疗不能按期报到,以及残废等级在二等乙级以上不能坚持正常 工作的;

(4)提升职务或技术等级不满一年的。浙江省暨杭州市、宁波市

一、浙江省转业干部接收条件

1、原籍浙江或浙江入伍的(不含从外省考入浙江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分配入伍)。

2、配偶在浙江有常住户口的(到杭州、宁波两市安置需结婚满三年,落户满五年,外省 籍转业干部到杭州、宁波两市安置需符合国转办字[1990]6号文件规定)。

3、配偶系驻浙江现役军人、县符合随军条件的到(到杭州、宁波两市安置需在两市连续服役五年以上)。

4、双军人同时转业,一方符合进浙条件的。

5、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其父母、岳母或公婆定居浙江,身边无子女的。

6、浙江省经济建设急需并有特殊专业技术的紧缺人才。

二、杭州市转业干部接收条件

1、原户籍在杭州市区、从杭州市区入伍或外地入伍的,可回杭州市区安置。

2、非杭州户籍在杭州市入伍,其中入伍前是职工的,回杭州市安置;是从学校分配入伍,回原籍安置。

3、非杭州市户籍又不是杭州入伍的转业干部,符合下列情况者,可进杭安置:

(1)、其配偶世居杭州市,包括学校毕业分配、转业、复员、退伍在杭州市工作且户口在杭的;

(2)、其配偶是杭州市驻军现役干部,已经具备随军条件的;

(3)、夫妻一同转业,其配偶是杭州市人的;

(4)、父母、岳父母或公婆在杭州市,身边无子女的。

三、宁波市转业干部接收条件

(一)进海曙、江东、江北三区

1、原籍在市三区并从三区入伍的(中含外地在宁波就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的)。

2、原籍宁波市三区,在外省市大右专院校读书毕业入伍的。

3、配偶原籍宁波市三区,户口现在三区的(如转业干部是外省籍、从外省入伍的,须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技术9级以上)。

4、配偶是宁波市区驻军的现役军官,具备随军条件并经批准随军的。

5、配偶随军(含比照随军条件转业)或工作调动,进宁波市三区落户五年以上的。

6、双军人夫妇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具备进宁波市三区安置条件的。

7、父母、岳母或公婆在宁波市三区定(不含随军随迁来的),并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身 体残疾无法照顾父母的。

8、原籍宁波市或从宁波市入伍的,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配偶系城镇户口的,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 安置地点。

(二)进各县(市)和北仑、镇海区,安置条件的原则同上。

福建省暨福州市、厦门市 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服从分配者,可在福州、厦门

二市区接收安置:

(一)福州、厦门市区籍或从福州、厦门区入伍的(不含院校毕业分配入伍);

(二)配偶系福州、厦门市区籍或自幼在福、厦市区成长,现在该市区有常住户,且结婚2年以上的;

(三)夫妇双方非福、夏二市区籍,转业时军龄满20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其配偶在福州、厦门市区连续工作满5年,常住户口满5年的;

(四)父母、岳父母、公婆定居福州、厦门市区(不含随军随迁的)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照顾并有住房的;

(五)荣立一等功,需要照顾安置的;

(六)荣立二等功和边防、海岛等艰苦工作及从事飞行、水面舰艇工作15年以上,配偶在福州、厦门二市 工作并有常住户口的;

(七)福州、厦门二市急需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并经考核同意接收,且接收单位、住房和家

属工作均落实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服从分配者,由我省泉州、漳州、莆田、三明、龙岩、南平、宁德地市,福州市辖县(市)(以下简称泉州等地市)接收安置;

(一)原籍或入伍地是泉州等地、市的(不含院校毕业分配入伍);

(二)配偶系泉州等地、市籍或自幼在泉州等地、市成长,现在有常住户口的;

(三)夫妇均系外省籍,配偶在泉州等地、市工作满五年,并有常住户口的;

(四)父母、岳父母、公婆在泉州等地、市定居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随迁的),身边无子女,需要照 顾并有住房的;

(五)转业干部父母在福建工作或定居,其转业时尚未结婚的;

(六)急需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经考核同意接收的。

江西省暨南昌市

第一、转业干部具备下条件之一的,江西省予以接收安置:

(一)原籍江西哐从江西入伍(不含从外省考入江西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的,下 同)。

(二)配偶婚前在江西有常住户口,现仍定居江西。

(三)夫妇均系外省籍,其中一方为江西全民所有制或大集体单位职工,并在赣连续工作五年以上。

(四)夫妇同系军队干部,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原籍江西或从江西入伍;双方同系外省籍,一方转业,留

队一方须为江西驻军现役干部,并具备家属随军条件。

(五)军队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其父母或岳母定居江西,在当地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需要照顾。

(六)江西急需的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转业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在南昌市安置(含部、省属驻南昌市单位):

(一)原籍南昌市或从南昌市入伍(不含原籍其他地区入南昌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入伍的)。原籍或入

伍地为南昌市属县的,由原籍(或入伍地)县安置。配偶在南昌市以外地区定居的,一般由其配偶所在地安 置。

(二)配偶婚前在南昌有常住户口,现仍定居该市婚满一年的。

(三)配偶随军在南昌市有常住户口,并在该市工作(全民或大集体正式职工)满五年。

(四)夫妇同系军队干部,同时转业,或一方转业,其一方原籍南昌市或从南昌市入伍;夫妇均系外籍、地外市入伍的双军人,一方转业,留队一方应为南昌市驻军现役干部,并具备家属随军条件。

(五)其父母或岳母定居南昌市,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的。

(六)南昌市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山东省暨济南市、青岛市

一、山东省接收条件

1、原籍或入伍地(不含院校分配入伍)是山东的。

2、配偶随军、随调现在山东工作满八年的。

3、配偶婚前在山东有正式户口,现在山东工作,且结婚满五年的。

4、转业军官或配偶系列生子,其父母现在山东工作或离退休在山东安置的。

5、转业军官的父母离退休在山东安置,身边无其他子女的。

6、双军人双外籍,转业一方在山东驻军服役满十五年,且生活基础在山东的。

7、双军人单外籍,外籍一方转业,须在山东驻军服役满十年,且生活基础在山东的。

8、山东省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少数确有实际困难需要跨省安置的转业军官,按国家有关规定的酌情予以照顾接收。

二、济南市、青岛市接收条件

符合进山东省安置条件的转业军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分别在济 南市、青岛市安置:

1、原籍或入伍地(不含院校分配入伍)是两市的。

2、配偶随军、随调,现在两市工作满五年的。

3、配偶婚前在两市有正式户口,现在两市工作,且结婚满三年的。

4、转业军官或配偶系独生子女,其父母现在两市工作或离退休在两市安置的。

5、转业军官的父母离退休在两市安置,身边无其他子女的。

6、双军人双外籍,转业一方在两市驻军服役满十五年,且生活基础在两市的。

7、双军人单外籍,外籍一方转业,须在两市驻军服役满二年,且生活基础在两市的。

8、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现在边远、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苦地区工作满十五年,从事飞行、般艇

工作满十五年,且配偶在两市工作或父母离退休在两市安置的。

三、省直驻济南市单位接收条件

1、符合进济南市市区安置的条件。

2、未受过处分的。

3、营职以下转业干部年龄不超过三十八周岁;团职转业干部年龄不超过四十三周岁。

4、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5、随调配偶系国家正式职工。

符合上述条件的转业干部,按照进省直单位安置的计划和分配办法,择优选用。河南省暨郑州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河南省接收安置:

(1)转业干部原籍河南且从河南入伍的;

(2)配偶系河南籍,现在豫工作或定居的;

(3)双军人双转,一方为河南籍且从河南入伍的;双军人单转,留队一方为河南籍且从河南入伍的或在

驻豫部队服役15年以上、职务副团职以上者;

(4)转业干部的父母或其配偶的父母在河南工作或定居并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的;

(5)河南经济建设急需的特殊技术人才。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在郑州市安置:

(1)原籍郑州市并从郑州市入伍或入伍前在郑州市工作;

(2)配偶婚前有郑州市常住户口,现仍在郑州市工作或定居;

(3)配偶现在郑州市工作满5年以上;

(4)父母或其配偶的父母在郑州市工作或定居,身边无子女;

(5)双军人双转,一方原籍郑州并从郑州入伍的;双军人单转,留队一方原籍为郑州市并从郑州市入伍 的,或在驻郑部队服役15年以上、职务副团职以上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外省籍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条件

(一)凡军队转业干部配偶在广西(除区辖市以外)工作、居住(有常住户口),且要求在配偶所在地 安置的,都予以接收安置。

(二)要求进区辖市安置的,按进区辖市的条件执行。

二、军队转业干部进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六个区辖市(以下简称六 市)安置条件

(一)军队转业干部原籍是六市或从六市入伍(不含在校学生入伍)的。原籍或入伍地为六市所属县 的,由原籍或入伍地所在县安置。

(二)军队转业干部父母或岳母在六市工作,居住(有常住户口),身边确无子女 照顾的。

(三)军队转业干部原籍外地,进南宁、桂林市安置,须是配偶在南宁、桂林市工作、居住(有常住户

口)连续五年以上,并婚前一年的;进柳州、梧州、北海、防线港市安置,须是配偶在柳州、梧州、北海、防线港市工作、居住(有常住户口)的。

(四)军队转业干部配偶原在六市工作、居住(有常住户口)。已随军到边防海岛 的。

(五)夫妇同系军队干部,同时转业或一方转业,其中一方原籍是六市或从六市入伍(不含在院校学

生入伍)的;夫妇同系外地籍军队干部,有一方转业进南 宁、桂林市安置,留部队一方须在南宁、桂林市

驻军工作连续五年以上,并具备家属随军条件;进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市驻军部队服役,并具备家属 随军条件。

(六)军队转业干部配偶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现在南宁、桂林市工作的。

(七)军队转业干部获得高级技术职称,回原籍地、县安置其专业无法对口,可在 六市对口安排。

(八)军队转业干部荣获一等功以上奖励,本人要求进六市的。荣获二等功奖励、因战致残(能坚持

正常工作)、在边防海岛工作满十五年、从事飞行或舰艇工作满十五年的,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并一贯表现

好,本人要求进六市的;其中进南宁、桂林市须是父母或配偶在南宁、桂林市工作、居住(有常住户 口),进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市的,军龄须满20年。中央、自治区在六市所属单位以及各地在六市中的单位

接收安置转业干部,均按照上述条件执行。

海南省暨海口市 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海南省可以接收安置:

1、原籍海南或从海南入伍;

2、配偶系海南籍或自幼在海南长大,现在海南工作;

3、夫妇双方同时转业,一方是海南籍或从海南入伍;

4、夫妇双方系外省籍,一方在海南地方工作,户口在海南满8年以上;

5、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其父母在海南定居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迁来)且身边无子 女照顾;

6、海南特区建设特别需要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

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海口市(含在海口市的中央、省直单位)安置;

1、海口市籍或从海口市入伍;

2、配偶系海口籍或海口出生,在海口有常住户口;

3、夫妇一方系海南籍,配偶在海口市地方单位工作,户口在海口市满5年以上;

4、夫妇双方系外省籍,配偶在海口市地方单位工作,户口在海口市满8年以上;

5、父母在海口地区工作或离退休定居海口,身边无子女照顾;

6、荣立一等功,需要照顾安置的;

7、荣立二等功在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连续共和,以及从事飞行、潜艇工作15年以上,转业前配偶在海口市工作具有常住户口;

8、专业技术干部,其专业技术在各市、县无法对口适用,而海口地区又需要的。重庆市

1、转业干部本人在重庆市出生并取得重庆市户籍的;由重庆市所辖区(市)县人民 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不含重庆市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入伍和户口不在重庆市而从重庆入伍,下同)并在重庆市有生活基础的;

2、配偶婚前在重庆市有常住户口且结婚满一年以上的;

3、配偶符合随军条件,批准随军在重庆市工作并有常住户口的;

4、重庆市驻军非重庆市出生或非重庆市入伍的双军人,留队一方符合随军条件的;

5、父母9岳父母调迁或离(退)休定居重庆市有常住户口,且父母身边无子女(重庆市 行政区域内无常住户口子女或大中专院校就读、驻军部队服役子女)和配偶系独生子女的;

6、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同意接收,并经重庆市军队 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

7、配偶或父母(岳父母)非重庆籍,但按政策规定已在重庆市购买住房,并有常住户 口满五年以上,且父母(岳父母)身边无子女的,由居住地区(市)县接收安置。

成都地区 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进入成都地区安置:

(一)出生在成都市或从成都市入伍的。其中属省内中、小城市(不含阿坝、甘孜、凉 山州和乐山市金口河区、峨边县、马边县)就地就近安置的,按第(七)项执行;

(二)配偶婚前在成都市有常住户口的。其中,正营职(正科级、技术级)以下干部进 入城区(成都市所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5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下同)安置的,结婚时间须满五周年。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干部进入城区安的,转业 干部进入郊区(成都市所辖青白江、龙泉驿两区和郊县(市),下同)安置的,结婚时间须满1周年;

(三)成都市驻军军龄满20击年或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随军、调(迁)入成都市城区,常住户口满5周年以上的;

(四)非成都市出生或入伍的双军人,一方转业的,留队一方须在成都市驻军服役满3 周年,且符合随军条件的。其中:进城区安置的,留队一方须军龄20周年或职务为副团职(副处级、技术9级)以上;配偶先期转业到城区安置的,其常住户口须满3周年;

(五)中央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或一等功荣立者,其配偶父母(岳父母)在成都市城区 有常住户口的,在城区安置可不受其它条件限制; 从边防、高原、沙漠、海岛等特别艰巨地区或飞行、水面舰艇等艰苦岗位转业,在上述地区(岗位)连续服役15周年,配偶或父 母(岳父母)在成都市有常住户口的,可在上述亲属所在地安置;

(六)父母(岳父母)调(迁)入成都市,在城区有常住户口且身边无子女的。其中,进入城区安置的,父母(岳父母)在城区的常住户口须满5周年;进入郊区安置的,父母(岳父母)在郊区常住户口满3周年; 父母(岳父母)系离(退)休干部(职工),符 合异地安置条件,经省委、省政府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批准进入成都市定居,身边无子女的;

(七)非成都市驻军,但从成都市入伍,已在驻地结婚或配偶已随军,其父母在成都有 常住户口,且身边无子女或家庭有特殊困难;

(八)到省内其它地区无法按专业对口安排的,从事特殊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成都市 经济建设急需的特殊人才,需报经省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同意。

云南省暨昆明市

(一)为缓解安置全迁户转业干部的困难,根据中央文件精神,配偶已随军在昆明以外 的十五个地州市的转业干部,可就近安置。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昆明市(四区)安置:

1、转业干部系昆明籍并从昆明入伍的;

2、转业干部系昆明以外地州市入伍,其配偶婚前有昆明市常住户口,现居住在昆明的;

3、转业干部及配偶均系云南籍,曾在驻昆部队连续现役满5年以上,其配偶在昆明市落 户满5年以上的;

4、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并从外省入伍,军龄满十五年以上,其配偶婚前有昆明市常住户口,现居信在昆明并结婚满四年以上的;

5、转业干部系外省籍并从外省入伍,曾在驻昆部队连续服役满8年以上,其配偶随军在 昆明市落户8年以上的;

6、双军人转业(双转或单转),双方同系云南籍,军龄满15年以上并同在驻昆部队连 续服役满5年以上的;

7、双军人转业(双转或单转),一方系外省籍并从外省入伍。另一方面为云南籍,双 方同在驻昆部队股役满8年以上的(符合中发[1998]7号文件精神的按中央文件规定办理);

8、双军人转业(双转或单转),双方同系外省籍并从外省入伍,双方同在驻昆部队连 续8年以上的;

9、转业干部或配偶为独生子女,其父母或岳父母已在昆明市定居的;

10、被大军、武警总部。公安部以上领导机关授予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贵州省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接收安置:(1)转业干部原籍或入伍(不含院校分配入伍)地属贵州省的;

(2)配偶在贵州省工作并有常住户口的(配偶属随军落户的必须符合随军条件);

(3)转业干部的父母(含配偶父母)在流放着常住户口并居住在贵州省、身边无子女 的;

(4)本省驻军中夫妇双方均为外省籍军队干部,生活基础在贵州,一方转业志愿在贵 州安置的;

(5)对原籍或入伍地不属贵州省的少数服役时间较长、职务较高、贡献较大的自愿到 贵州来安置的干部(含夫妇均系军队干部一方转业的),按照[1990]国转办字6号文件规定执行;

(6)本省经济建设需要(如航空、重点工程项目等)外省籍专业技术人才。

青海省暨西宁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军转干部,青海省接收安置:

1、原籍青海并从青海入伍的;

2、原籍其他省、区、市,在青海服役满15年的;

3、配偶在青海有正式工作或已随军落户的;

4、其父母或岳父母在青海工作或休养的;

5、双军人其中一方原籍青海或从青海入伍,双方同时转业或其中一方先转的;

6、青海省特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7、本人志愿到青海省州、地地区工作的。

西宁地区照顾安置的条件:

(1)转业干部偶在西宁有正式工作;

(2)其父母、岳父母现在西宁工作或休养、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

(3)在青海省艰苦地区连续工作满15年的正营职以上转业干部;

(4)立有战功或平时二等功以上军功的;

(5)大军区以上授予荣誉称号或表彰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暨银川市军队转业部接收条件

一、自治区接收条件

(一)原籍宁夏或从宁夏入伍;

(二)配偶系宁夏籍或自幼在宁夏成长,现在宁夏工作;

(三)服役期间,父母迁移宁夏;

(四)夫妇均系外省籍,其中一方在宁夏工作两年以上(含在驻军服役);

(五)夫妇双方同时转业,其中一方是宁夏籍,从宁夏入伍或在驻宁夏部队服役满20年;

(六)宁夏急需的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银川市接收条件

(一)原籍银川市或从银川市入伍;

(二)配偶系银川籍或银川出生,在银川市有常住户口;

(三)配偶随军并在银川有正式工作;

(四)荣立一等功者。

第二篇:一句话概括全国各省区市

空间好些年没更新了。

其实很想写点东西。

曾经发誓要写一些惊世骇俗的文字。

渐渐发现不是那么的容易。

那就写一些家常的、民间的吧!

一直想着能一句话概括全国34个省区市。

很长时间里以为会很简单。

后来,才发现,其实,很难。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而且很容易剑走偏锋。

呵呵,硬着头皮上吧!

偏颇之处,望诸位谅解。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

天津:最大的贡献是马三立和侯宝林。

河北:三鹿事件让我们认识了它。

河南:包青天在少林寺当农民工!

陕西: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

甘肃:兰州的拉面和酒泉的卫星!

宁夏: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青海:长江黄河的源头!

新疆:在那雪莲盛开的地方!

西藏:青藏高原

云南:最后的净土

贵州:国酒

四川:传说的天府之国。

广东:改革开放后的暴发户!

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

海南:天涯海角!

湖南:全国名人最多的省份!

——世界屋脊!——香格里拉!——茅台,不错!

湖北:长江在这里出名!

山东:春秋战国科学院简直就是山东老乡会!

山西: 过去是阎锡山的老窝,现在是煤老板的天堂!

安徽:多的是世界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省会南昌——解放军的诞生地!

福建:一个被遗忘的沿海省份!

浙江:民营企业的天堂!

江苏:一半像美国,一半像阿富汗!

上海:国家领导人的摇篮。

重庆:山上的城市——山城!

吉林:长白山、天池、水怪。

辽宁:有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大城市——铁岭!

黑龙江:冰城和石油城的完美组合。

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

香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澳门:世界三大赌城之一。

台湾:祖**亲一个尚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第三篇:[军转政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接转组织关系

[军转政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接转组织关系

关键词:军转政策 张为臻 自主择业 组织关系 军转干部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员本人应携带所在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其组织部门出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安置地(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按照属地管理、便于管理的原则,一般转入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或社区的党组织。

因就业、学习等原因需要在异地居住半年以上或长期在异地居住、就业的,可将组织关系接转到所在地的基层党组织。

党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应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按时缴纳党费。

长期在异地居住和就业、又没有转出组织关系的,本人应定期打电话或书面报告思想、工作情况。

第四篇:4-23各省区市扎实推进专项整治

各省区市扎实推进专项整治

2014年04月23日 16:51:48 来源:新华网

各省区市扎实推进专项整治 重点治理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等9个方面问题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从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中央要求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等9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初,中央明确提出,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违反财经纪律;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和超职数配备;“三公”经费开支过大;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等9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目前,各省区市分别确定重点整治项目,辽宁、江苏、山东、西藏等12个省(区、市)开展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山西等7个省(区、市)开展“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治理;天津、湖北、四川3个省(市)开展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专项清理;北京、浙江、广西等6个省(区、市)开展“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湖南、广东等8个省开展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取“红包”专项治理;内蒙古、吉林、贵州等9个省(区、市)开展超编超标配备公车、公车私用、滥用军车警车牌照问题专项治理;上海、青海等9个省(区、市)开展超标、多占和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问题专项治理;河北、宁夏、新疆等5个省(区、市)开展“吃空饷”、在编不在岗问题专项治理;河南等6个省(市)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专项治理;黑龙江、江西、海南、重庆4个省(市)开展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问题专项治理;安徽、福建、陕西等10个省(区、市)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专项治理;云南、甘肃等9个省(区)开展“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专项治理。

同时,各地普遍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专项整治向市、县延伸,对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上下联动,互动整改,巩固和深化已有工作成果。湖北黄石市以“春雷行动”开局起步,春节前后在全市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庸懒散软”问题专项整治,组织明察暗访276次,严肃查处23起“四风”问题典型案例。江西吉安市今年1至3月,集中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75起,为1412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998万元。山东聊城市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治理,查处违规资金2418.59万元。

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集中表现为:一些地方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但没有进行具体研究谋划;一些地方安排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实际不够,存在照抄照搬的问题;一些地方提出的整治任务很多,看起来声势很大,但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对此,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将继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地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第五篇:军转干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曾经穿过军装、献身军营的老首长、老战友们:

首先感谢局里对我们军转干部的重视,能在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这些老兵们能一起回味过去、品味人生、畅谈感慨;同时感谢局领导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让我能面对系统的老战友们说上几句心里话。

借此机会我想说以下几层意思:

一、感谢

我无限感谢人民军队对我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部队正营职干部。在服役期间,部队曾两次送我入学深造,在我几次要求转业时,部队都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同时放在重要岗位任用我,放在主官位置重用我,破格提升任用我。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对人民军队充满了感谢之情,没有军队的培养,我没有今天。

我无限感谢党对军转干部的政策,考虑到我们这个群体的退路问题、待遇问题,回报了我们十多年来把青春年代献给国防的付出。现在,当每个月面对工资条时,我内心总为之欣慰,充满了感激。

我无比感谢我们工商局这个单位,在我寻找新的工作时选择了我,接受了我,使用了我,便我下半生能有了保障、有了依赖,有了寄托。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我进系统的一系列过程,老局长***设定了三个条件(当过营连政工主官的、有机关和基层双重经历的、曾经立功受奖过的)让人事科长去人事局挑人,而十四个军转干部中唯一符合条件的便是我,于是便是在这种偶然与必然中,我成了工商人,成了我们这个系统的一员,想起这一切,我内心无比感激。

我无比感谢我们这个系统的同事,尤其是今天在场的各位老首长老战友们,在我进系统7多年以来,你们对我们的关注关心、支持支撑、认可信任。对我从不排斥、不嫌弃、不见外。同时7年来,组织上给了我很多肯定和荣誉,每年都曾受过奖励,更让我感动的是,在每年在机关的年终测评时,同志们都给了我很高的分数,有次得了一名,有次得了二名,06年还为选为全市系统十佳个人,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对系统的同事们充满了感激,今天借这个机会,我真诚地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二、珍爱

十八的军旅生涯带走了我的青春,也带走了我太多的理想和激情,虽然它走过了,但沉淀在我心里的却是一种爱,一种一生无法释怀的爱。

我珍爱曾走过的岁月,这是我一生的财宝,也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忆。我知道社会上、包括我们这个系统内有的人对我们军转干部是不屑一顾的,是戴有色眼镜看我们的,但是,我却很自豪我曾是一名军人,当兵是在最光荣的硬骨头六连,当学员曾被破格跳级、当干部曾被破格提升,这一切都值得我自豪。近几年来,我去部队了几次,每次去心情都很激动,说真的那个曾经让我付出心血和激情的地方,我真无法忘怀。我在最近编印的博客书的封底贴了两张照片,那就是我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采用它就是想用它能时常唤回我对军营美好的记忆。

我珍爱自己曾有过的军人身份,也时常提醒自己保持一个军人应有的本色。军人是什么?从命、尚武、奉献、进取!军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整体意识,能吃苦、敢负责,视荣誉为生命。进系统这7年来,无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我始终用这种角色意识提醒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说真是,我能理解别人在一些问题和场合的躲闪避让,但我做不出来,因为我曾是一名军人,而且还是个正营职干部,我怕人蔑视我,蔑视我们军人这个群体。

我无比珍爱战友的情谊,那是世上最纯净的一种情感之一,没有虚伪、利用、做作、世故的成份。转业这么多年来,来看我的战友很多,我们系统里有的人很想不通,为什么我平时不太恋酒,而战友来却一反常态,主动举杯让自己不醉不归,因为他们不理解那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心情的流露。我同样珍惜与系统内战友的缘份,同时也很欣慰大家能能找到共鸣点共振点,彼此构成心理上的支撑,工作上的默契,共推我们的事业。

我还无比珍爱现有的生活,时常品味现在这种生活的美好。转业回到地方,我们虽然失去了曾有过的辉煌,但生活给了我们另一样东西,那就是享受到乡情亲情,感受到日子的安稳踏实,因为这种珍爱,我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守住做人的底线,珍爱家人,好好过日子!

三、寄望

脱下军装这七年来,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什么?我算什么?怎么定位自己在单位的作用?工作的角色?怎么选择自己的进取目标?生活的方向?说实话在这方面我遇到的困惑也很多,同时也感到,我人生的职业生涯也就剩下十几年时间了,应该有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去度过,去感受。借这个机会我不妨跟大家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一些看法,愿我们大家共勉。

1、正视环境,学会适应。

坦率地说每个军转干部回到地方都会遇上水士不服问题,本人也不例外,最严重的时候我曾想打辞职报告,在分局时经常想不通的事就是怎么象讨饭花子一样那么艰难地收管理费,到机关后经常苦恼的就是人的思维层面、工作理念区别这么大,各种潜规则和陋习制约着,总要小心亦亦地做事,总要掖掖藏藏地做人,总要小心谨慎地说话,无法展现自己独立的意图,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也是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也改变不了自己。虽然如此,但我还是能感觉到,我不管在哪个单位,还都是能和大家处得来的,虽然我至今没有融入各种因素形成的人际小圈子,但大家都能把我当一个很好相处的同事看待,由此自己心中也就有了一丝宽慰,当然我更希望在系统内部自己能多些社交,多些朋友,让工作更顺手点,日子过得更滋润点。所以借此机会,我希望各位能帮助我,当我为挚友。

2、正视自我,安心岗位。

转业这七年来,组织上曾给了我许多的机会,努力培养锻炼我,仅今年就两次找我谈心,为我个人进步问题作想。但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自己有什么专长,有什么能耐,能为单位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我愿在一个平凡的办事员工作岗位,踏踏实实为单位做点事,同时我也感觉到,任何岗位上你只要用心了,付出了,总是能做出点事情的。同时在任何岗位都不应该有临时观念,今年我在工作中主动编辑了十二期监管简报,通过年检还整理了全县外资37方面几万个数据的台帐,并写出了一份调研报告,如果有临时观念,这些工作我就不会去做,我觉得这也是做人和做事的态度问题,人在工作中有个好的心态很重要,必须保持。

3、正视困难,自我克服。

对我个人而言,各方面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多的,最突出的就是夫人在外地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过日子五年了,每天早晚接送上学,考虑孩子生活学习,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但作为当兵人,有困难还是能自我克服。今年春茧收购管理,事先我申请能否留在城区片好照应孩子,但后来安排我去曲塘组,我没再说什么,愉快地去了。中途回来赶一材料,好了后继续返回驻点,夫人回来我也没陪同一天。我觉得作为当兵的人,应该能承受挫折,面对困难,胸怀宽广,没必要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总想不通,与组织人斤斤计较个没完,这是做人的品性问题,小节不小。

4、正视评说,保持自我。

在这七年以来,我感受到全系统人对我莫大的关心和肯定,同时我也听到了各种议论评说,什么路子问题、个性问题、犯傻问题。我想,不管别人怎么评说我,我都会去正确审视的,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同时仍然还是要做独立的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和领导和同事相处过程中,我会尊重但不会迎合、会展现但不会投机、会用心但不会世故、会真诚但不会圆滑。同时,我也希望各位能理解我,支持我,帮助我今后不被一些世俗的风气同化掉。

最后,我祝各位老首长、老战友们节日愉快!

谢谢大家!

下载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省区市军转干部接收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模范军转干部

    一个把教育当“良心活”的人 广东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董事长梁承华践行科学发展观事迹 2010年01月26日16: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梁承华同志是广东省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

    军转干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曾经穿过军装、献身军营的老首长、老战友们:首先感谢局里对我们军转干部的重视,能在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这些老兵们能一起回味过去、品味人生......

    军转干部演讲稿

    军转干部演讲稿-用信仰续写忠诚 在人生的关口每每有许多选择,这些选择有的使人欣慰,有的让人心动,有的是如此义无反顾,有的却是那般刻骨铭心。十二年前,我选择了戎装,部队熔炉将......

    军转干部演讲稿

    把握今天,准备出发 各位评委老师、战友们、同仁们: 我是第三小组的XX,其实我平时是不太敢上台说话的,因为我的普通话说得实在是太普通了。不过,在小组成员们的鼓励下,今天我就斗胆......

    军转干部聚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战友: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05年度军转干部第一次聚会。 首先,让我们以诚挚的掌声对这次聚会的顺利组织与开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在具体的筹备工作 。 有一......

    军转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调整心态加快转变积极适应地方建设需要 ----军转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一个月的军转培训结束了,回顾这30天来培训生活,自己感慨万分。今年的培训课程设置丰富,有形式政策介绍......

    军转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军转干部培训心得体会为期一周的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结束了,回顾这五天的培训生活,自己感触很多。今年的培训课程设置丰富,有形势政策介绍、有法规理论培训、有心理心态调适、有......

    军转处军转干部演讲

    军转处军转干部演讲 文章标题:军转处军转干部演讲 我还没转业时,就听说过“转业难”,当2004年我转业到军转处工作后,终于明白了“转业难”到底难在哪。编制有限、年龄偏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