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岩读后感(推荐)
姓名:陈郑杰
学号:200901051301
汉语言文学师范三班
黑暗中的曙光
——读《红岩》有感
读了这部作品,让我感触颇多。主观上来说,这是一部宣传共产党的书籍。从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对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这是歌颂英雄儿女的著作,更是一部史诗般的著作。
浓云迷雾缠绕着崇山峻岭山城,长江和嘉陵江哺育着一批批优秀的英雄儿女,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信仰,拨开浓云迷雾,翻越崇山峻岭,寻找胜利的曙光。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在国统区的白色恐怖的统治下,在一条隐秘的战线上,同特务斗智斗勇,在秘密战线上帮助、引导进步青年到发展进步青年,从帮助、保护工人运动到发动工农群众,再到领导工农群众,为西南边垂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信仰,有着一个共同的梦——共产主义。
《红岩》这部作品,真实得再现了,在解放前夕,为了保护西南边陲的工业城市,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白色恐怖的统治下人民,为了迎接全国解放的到来,我地下党同志和国民党军警、特务、叛徒斗智斗勇,在魔窟里建立地下党组织,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敌人的严刑拷打,阴毒计谋摧残共产党人的肉体,但摧毁不了共产党人的灵魂。这些酷刑只能让懦弱者屈服,只能让为己谋私利的人屈服。他们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例如:舍己为人、正气逼人、英勇不屈的许云峰;忍辱负重、坚毅顽强、韬光养晦的疯老头儿华子良;沉稳仔细、深沉坚强、坚贞不屈的江姐;英勇不屈、临危不惧、任劳任怨的成岗;还有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无产阶级的战士的刘思扬;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聪明可爱的小萝卜头;聪明漂亮、激情蓬勃的成瑶;还有余新江、龙光华、齐晓轩、老大哥、胡浩、孙明霞、李青竹、华为、李敬原等等。这些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栩栩如生,精彩动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共同的目标,坚强的革命意志。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虽然这是一部歌颂共产党人的教科书。虽然对里面的英雄人物怀着崇高的敬意,对里面反面人物恨之入骨。但我不得不欣赏特务间谍郑克昌一句话,在江姐的老公被杀头之后,郑克昌解释道:“有人牺牲,就应该有更多的人补上去。我们也应该作些更实际的工作、、、、、、至少,以后回想起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更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激励着我学习、做事都应该无愧于所处的时代,在实际工作中不忘自己的使命,我想这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荣使命。当我知道郑克昌是一个特务时,让我感叹很久,为什么这句话不是从共产党人那里说出来的呢,我想这么经典的一句对白不应该是一个特务能说的出口的,我时常在想,有这样觉悟的人,怎么会是特务呢,这句话让我纠结了很久。后来我用不同的理由来开导自己,特务也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三民主义,也需要前仆后继,也需要做一些实际工作,也许在在他们的思想里,共产党就是共匪,国民党才代表社会主体。想到这里,作者的用意兴许就是用特务的语言来引起共产党人的共鸣。后来许云峰在陈松林那里发现郑克昌的诗集,从中发现了很多可疑的地方,才让我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是特务有意安排的,是用来迷惑对手的手段。原来这一句话反应的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借特务之口更说明了,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这才让我纠结的心释然。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许云峰。他心思缜密,谨小慎微,能从细小的事情上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这些习惯是从残酷的敌我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他在告诫叛徒蒲志高时一针见血的指出:“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应该敢于和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而不是逃避这种斗争。灰尘不扫会愈积愈厚,敷敷衍衍,终会为历史所抛弃,这种教训是很多的。我希望你有更多的自觉。”从这句话里让我看到了,真正共产党人是敢于承当错误,敢于担当责任,并不是一味逃避。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要想战胜自己就必须战胜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根除自身的惰性。在许云峰身上还有很多宝贵的、高尚的品质。比如舍己为党的自我牺牲精神,正义凛然、顽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不得不让我们景仰,不得不让现在的共产党人反思。
最后我想谈谈叛徒蒲志高,才开始读这部作品时,我对蒲志高的映像非常的好,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为党积极的办事,但从他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在他得思想里残留资产阶级的惰性。从扩展书店的这件事上、对陈松林的教育上、发展郑克昌上,都反应了蒲志高在对党的事业上还是兢兢业业,从主观上来讲,还是希望我党的事业能得到蓬勃的发展。但也明显的看出,他对敌我斗争的经验之不成熟,没有意识到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后来在和许云峰的谈话中,在和自己的思想的斗争中,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在蒲志高的内心深处,他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更没有解放劳苦大众的那种胸怀。我很喜欢蒲志高这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在革命斗争中露出头角,而不被时代的浪潮淹没,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展自己”。也许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为的是一己私利。所以被捕叛变那就是必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他这种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现实就是这样,共产人不可能人人都有那么伟大。
读了这部作品让我感触颇多。虽然红岩精神令人景仰,但我更希望能从叛徒、特务、共产党人中去分析这部作品,去挖掘更多的红岩精神。我喜欢里面的英雄人物,但我并不讨厌里面的反面人物,是他们衬托出来共产党人的伟大。更让我在残酷的斗争中,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
第二篇:红岩读后感
永远的红岩 这天,我在家中,偶然看到了我那本已经落满灰尘却对它记忆犹新的红岩,于是我又陷入了我的回忆中······
那是一个三年级的寒假,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触匪浅,安静的合上书,回想着书中的感人片段,这时,封面上的那片红,再次映入我的眼帘,我忽然感觉它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战士们的冲锋号声,和被囚禁的共产党越狱时的高呼声也再次映入我的耳目,我好像看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我也好像置身于解放重庆的激烈战斗中,那首表现共产党不畏敌人的《铁窗小诗》也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我握紧了拳头,那些残害共产党的可恶特务和那些出卖共产党的叛徒,我真想亲手把他们杀掉。但我也深深敬畏着那些意志坚强,肯为祖国,战友奉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
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许云峰、华子良、江姐、刘思扬、成岗、成瑶、宋振中、李敬原、齐晓轩、胡浩、余新江等英雄形象,其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女中豪杰——江姐。她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共产党,地位也不高,可是她的坚
强,勇敢令我感动,并且,她在我心中,树立了高大钢铁的英雄形象。
想到这儿,我也感到深深的愧疚。因为在他们面前,我们显得太渺小了,共产党们受尽了国民党给予的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而我们呢,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放弃,对这儿,我们应该好好反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都是无数位战士血染红岩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且铭记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篇:红岩读后感
“小萝卜头”——读《红岩》有感
读罢《红岩》,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小萝卜头”的事迹也曾令我几度落泪……
1941年,宋绮云、徐林侠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宋振中才八个月,也被带了进去,跟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宋振中穿的是妈妈徐林侠改小的囚衣,吃的饭和大人一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宋振中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叫他 “小萝卜头”。
等“小萝卜头”六岁了,爸爸宋绮云提出让他上学,特务硬是不让,经过难友们的几次斗争,特务才勉强同意让“政治犯”黄伯伯当“小萝卜头”的老师。“小萝卜头”学习很认真,他懂得学习的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遗憾的是,1949年9月6日,年仅九岁的“小萝卜头”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
“小萝卜头”在监狱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做他的老师。他十分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小小年纪就辨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敌人的监狱里帮助地下党完成了许多成年革命都不能做的革命工作,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即使在牺牲的时候,仍高呼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正因为如此,“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比起现在,“小萝卜头”的生活简直与我们是天壤之别。“小萝卜头”从那么小开始忍受折磨,开始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对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渴望,对生活是如此向往。得到一个书包,一本书,一支笔,都认为是天地给予的恩泽。他懂得怎样照顾妈妈,懂得怎样向日本帝国主义的做法去抗争。他是那么勇敢,帮助共产党传出信息,使得里应外合。谁会察觉这是一个小孩的说所作所为呢?面对敌人的威胁与严刑逼问,你坚贞不屈,毅然与敌人殊死拼搏。小萝卜头便是我们少年的爱国楷模!
第四篇:《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红岩》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小萝卜头的故事,一个遇害时才9岁的小弟弟。他从小就随父母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学习生活条件那么恶劣,而他却那么渴望读书,他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
小萝卜头大名叫宋振中,从小就与父母一同被关在了渣滓洞看守所,由于缺乏营养,他面黄肌瘦,头大身小,狱友们都称他为“小萝卜头。6岁时,小萝卜头经过狱友们的努力,终于有机会好念书了,虽然仍被关在监狱里,但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勤奋向上,通过学习使小萝卜头不仅掌握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所以常常为狱中的共产党员传递消息,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9岁。
看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不禁脸红,暗想,小萝卜头学习条件这么差,却仍那么爱学习,而我自已,学习生活条件这么舒适,在明亮的大课堂,有着各种先进设施的教学工具,更有着知识渊博的老师授课,就连铅笔盒里妈妈都给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笔供我书写,但我却不认真对待学习,把学习当做负担,只是为了爸爸、妈妈和老师而学习,想想真是不应该呀!通过看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勤奋努力,来回报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人们,如小英雄——小萝卜头!
第五篇: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红岩》
1948—1949年,正是新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小说将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
《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的事迹。小萝卜头是个九岁多的孩子,头长得很大,身子却很纤瘦。他太不肯长了,只像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手又薄又小,脚也只有一点点大,可是他的头却发育得比较正常,和身子不相称,显得异常的大。看见他的人,都爱摸着他可爱的脑袋,叫他“小萝卜头”,连他的爸爸和妈妈也这样叫他。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小萝卜头大概才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看到这一段,我被小萝卜头对自由和家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小萝卜头是宋绮云夫妇的孩子,但是他一出生就被带进了监狱,所以他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渴望去看看“爸爸”口中的北方的家,渴望去见见外面的世界。可是他不知道他的生命很快就要结束„„虽然小萝卜头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可是他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共产党的热爱。他用他自己的智慧,帮助监狱里的战士传达讯息,他的年龄很小,可是他的身上却有着共产党员应有的毅力和警惕。
在当时,这些选择为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人,都是吃得饱、穿得暖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这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抉择!没有人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可是他们为了更多的人能过着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完了《红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而愿意把牢底坐穿,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一群人。尽管我们的祖国现在还不需要我们为她把牢底坐穿,但是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人的爱国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