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时间:2019-05-15 10: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花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花雨》。

第一篇: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琦君的资料及表达思乡之情的古典诗词。

2、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桂花的图片。?? ???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生答桂花)对,金秋十月,正是丹桂飘香的时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桂花的文章《桂花雨》(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 ? 轻声快速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画出并读准文中的生字词。2.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思考文中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和事情?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一)初读感知

???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找作者是怎么描述桂花的样子的?(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起眼,可是开花的时候太香了)

读了这一句话,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外表朴素,但香气迷人)

2、小组交流,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⑶.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⑷.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⑹.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⑺.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画出描写摇桂花“乐”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心情。(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 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四、拓展交流

1、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思乡之情的古诗或句子,教师多媒体展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家乡味》

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chuò)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liè)甘甜吗?

_______《水是故乡甜》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思故乡

教学反思:

上完《桂花雨》一课,效果良好,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赏出喜爱。我根据课文内容,自制了《桂花雨》课件,大部分的孩子赏过桂花,那一张张桂花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异常地兴奋,看得出他们喜爱桂花。于是到文中去体会“我喜欢的是桂花”。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淡化了教学的难点。2.读出快乐。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重点,母亲的“助人乐”,我的“摇花乐”尽在其中。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读,入境的读,想象着读,读出快乐,在读中体会童年的乐趣,思乡的情感。

3.悟出真情。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母亲的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在反复的体会中悟出真情——思念故乡!

? 尽管如此,仍有遗憾:其

一、个别环节处理不到位,如:母亲的“助人乐”一处,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可是,没有让学生放开去谈,就草草收尾。其

二、母亲的话是点睛之处,由于时间把握不好,也草草结束,使得升华之处觉得缺了点什么。?

第二篇:桂花雨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设疑。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是江南最常见的一种花,它走进了许多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桂花雨》,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桂花雨是怎样的?)

二、初识“桂花雨”。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找到这令人向往的“桂花雨”?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指生读、男女生互读。(老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三个“感叹号”的语气。)

读了这句话,我们明白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答。板书:飘香的雨)

2.设疑: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要求:看看自己能不能发现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呢?

3.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三、赏读“桂花雨”。

1.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飘香”的语句。

2.品词析句,重点指导。

出示: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读“浸”。

①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②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③苏州的桂花公园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浸”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更能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扩展训练:

①在农田勤劳耕作的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

②刚刚放学,走进村子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他们——

③远在村口池塘边垂钓的老者,也能——

老师引导学生再来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②教师指导: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3.过渡: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同学们,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是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老师引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是呀!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个句子吗?(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桂花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扩展吟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指生回答。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引导:这仅仅是一场“香气扑鼻的雨”吗?这还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指生回答:开心、快乐、美好等等,师板书:快乐的雨)

(6)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再来读这句话。

6.这情景多浪漫,多快乐啊,不但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亲。父母亲是怎么做的?

①师:母亲洗净双手,父亲点上檀香,父母对桂花是如此的虔诚和敬重,这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②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吗?(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下面,我们来学着父亲的样子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回味“桂花雨”。

1.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感受到了什么?难道是异地的桂花不好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因为对家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她已经不是在用嗅觉来区分,而是用感情,用真心体会着桂花的香气。)

2.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3.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母亲难忘,我更难忘,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难忘家乡的一切。

4.教师朗读《烟愁》后记片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用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5.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她魂牵梦萦呢?思乡的情结象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不仅溢满满在作者的心中,还溢满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6.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朗读: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板书:思乡的雨)

五、总结升华——记录美丽人生。

老师谈话:

原来,作者写桂花雨,其实是记录美丽的人生。童年生活里那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都化作了一份思乡情永远地萦绕在作者心中。乡情难忘、童年难忘。桂花雨是飘香的雨,是快乐的雨,更是思乡的雨,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吧。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以《摇花乐》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

琦君女士的作品《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

(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

(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

(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第三篇: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姜堰市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陆芳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桂花香”“摇花乐”,体会“思乡情”。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在对文章优美词句的品析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摇花乐”,品悟思乡情。

教学准备: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桂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九月到十月,校园里的桂花陆陆续续地开了,校园里弥漫着桂花那清雅恬静的香味。在桂花香中我们一起来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听写(书后第三题的词语)

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三、领略“桂花香”

1.文章的开头告诉我们——“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学生读,突出“最”。

为什么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桂花呢?(香,乐,可以做各种东西)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桂花香的句子。(板书:桂花香)

3.交流:

①“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指导读好“香气味儿”,突出“真是”)

②“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哪个字最能写出桂花香?体会“浸”的妙用。

读出自己“浸”在桂花香里的感觉。

③“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浸——沉浸

桂花在什么季节开放,为什么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里呢?开了一年吗?

4.第一自然直接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也很好,为什么要写中间两句呢?

(比较的手法,衬托桂花的香气味儿迷人。)

四、感受“摇花乐”

作者最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还因为——。(板书:摇花乐)“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表现“摇花乐”的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这应该是个问句,却用了感叹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体会急切、迫不及待)

②理解“缠”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所有的“快乐”就从两个“帮着”里出来了。

齐读这两句。

(①小琦君你不累吗?②小琦君,不要你帮忙,你歇着去。)

这时不使劲儿,什么时候使劲儿啊。(学生使劲儿摇树)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呀!”

①创设情境:摇桂花啦。桂花刷刷落下来啦。像——桂花落在我的头上,香了我的每一根发丝。桂花落在我的小鼻子上,——桂花落在我的脖子里,——,桂花落在你的小手上,——咦,桂花还落在我的小臭脚丫上。瞧,一会儿,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啦。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喊起来——一

②这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就——喊

想象表情、动作、心情怎样。这一喊,你感受到什么呢?

请注意,这里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这份快乐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来帮忙。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语言不能表达的喜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其他同学也来喊一喊。(随机提问,什么感受?)

③这会儿,地上像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在这美妙的时刻,你最想做什么,最想说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所以说,这摇落的仅仅是桂花吗?还有——(快乐,幸福,享受,甜蜜)

④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4.小琦君陶醉了,那她的父母亲呢?

①引读:

“母亲洗净双手——,父亲点上檀香——,父亲的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

人高兴了都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请同学们品读父亲的大作。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父亲心中难以掩盖的喜悦呢?

②摇花乐,入梦甜,这是一家人共同的感受啊。齐读这首诗。

5.再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花雨缤纷入梦甜。“读得真甜啊”小琦君会梦见什么?是啊,梦里的桂花是香的,梦里的桂花是甜的,梦中的自己和一家人是快乐的。难怪,作者每到桂花盛开的时节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体会小琦君发自内心的快乐。

五、体悟“思乡情”

1.这桂花雨香了整个宅院,香了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香了整个村子,香了我的童年,也香了父母的回忆。我们一家人是这样的喜爱桂花,所以我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这是为什么呢?

2.补充琦君的资料:小琦君12岁那年全家一起离开了家乡浙江温州的瞿溪,来到了杭州。可在母亲的心中,这个家却不是家乡的那个家。后来琦君一家又去了台湾,这个家更加不是家乡的那个家。琦君带回的桂花也不是——看到了桂花,就想起了家乡的——

母亲哪里在想家乡的桂花,分明是在——(板书:思乡情)

3.只有母亲想家了吗?琦君也想家了。母亲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自己的思乡情,琦君用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出示琦君作品《烟愁》中的一段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写这篇文章时,琦君已经六十多岁了,不再是小琦君,而是琦君奶奶了,这时的她从台湾又到了美国。

看到了桂花,闻到了桂花香,她一定想起了童年的摇花乐,在心里大声地喊——

她也会想起母亲说过的那句话————

当然也会想起父亲吟诵的那首诗——

4.小结:桂花雨是美的,桂花雨是香的,小时候,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第四篇: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孟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子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表达的情感。

布置预习: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在这儿上学,我知道你们的老家都不在这儿,你的老家在哪里?你还记得老家哪儿都有些什么人?都有些什么事物现在非常让你留念不舍?记不得的可以问一问自己的家长,记得的可以深深的回忆,并和家长或同学一起分享童年的幸福时光。

第一课时

一、板书

雨 师:你知道雨有哪些形态吗?

生:雨有多重情态,有狂风暴雨、有潇潇秋雨、有蒙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

板书:

桂花雨 齐读课题

师:桂花雨是怎样的雨呢?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雨呢?

二、简介作者:

琦君(1917—2006)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珍。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同学们,我们读课文就要读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那么我们现在来认真地读课文,大家都有一双慧眼,你一定会发现的。

三、生自读看文

1、读读、画画、想想、写写(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可以查查字典,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3)把课文读通顺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有体会到地方可以写在书的旁边。

2、指名读划出的词语纠正读音(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帮助纠正)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哪些词语的感情色彩读出来了,那些句子的情感读到位了。(凭你的理解是)

四、练习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作者为什么用“桂花雨”作题?

2、作者想通过本文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3、她是通过那些具体的词句来传达她的这种情感的?把这种语句找出来,画出来,并细细体会。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琦君的美文“桂花雨”,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对桂花的喜爱(仅仅是这样吗?)

师:好,那么睁开你的慧眼,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找出文章中作者描写对桂花喜爱的语句。

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2、“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二、指导交流

1、我为什么这么喜爱桂花?(1)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怎么读这个句子?第一自然段中还写了其他的花儿,是什么花儿? 梅花

繁花

繁花是什么花儿?(各种花)桂花的样子很美吗?(不美)

不美,喜欢它的什么?(香气迷人)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俗话说: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不错的。

师;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关键词表现了桂花特别的香,你能找出来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浸”字?

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我们都沉浸在这迷人的香气之中,有什么感受?

生:好香啊!

2、作者喜爱桂花仅仅是喜爱桂花的香吗? 对,还有摇花的乐。

(1)请大家小声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我”怎么摇桂花。

师:我摇桂花的心情怎样?从文中找出一个关键词。生:乐

“我”有哪些表现?找出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①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吗!”

(注意读好“缠”

“吗”)

②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注意母亲的语调较缓,不着急)

③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④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闭上眼睛,我们来想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摇桂花”仅仅是对“我”是件大事吗?还对谁是件大事?你知道吗? 生:对母亲,对父亲都是大事。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①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②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尽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齐读:细细香风淡淡烟,尽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3、这一家人吧桂花摇下来做什么呢? 指名读第4自然段交流:

生: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

齐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这桂花实在太香了,更使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所以啊,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为什么? 生:„„

师:琦君和她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后来,在十岁时,她们全家迁往杭州。她们的老家在温州。

师:是啊,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经充盈着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所以,当我把外地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的对自己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五篇: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州城关第二小学 赵淑艳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了“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至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篇末再次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桂花雨”,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摇花乐”。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那段话,体会“思乡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桂花雨》,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正是这迷人的香气吸引了作者,使作者深深地喜欢上了桂花。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齐读有关句子)

3、桂花的香味让作者久久沉醉,但摇花更给她带来了无穷乐趣。

4、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去品味作者童年时的摇花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而诱发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

(二)体会“摇花乐”的句子

1、默读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画出具体写我“摇花乐”的句子。

2、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1)抓住“大事”,读出“我”的快乐。

(2)“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生活中有没有缠着父母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下。

(3)那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问的呢?

3、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1)“我”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2)相机指导朗读。

4、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相机指导朗读。

(3)这句话是喊出来的,这是在怎样的喊啊?(高兴、激动、兴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通过让学生扮演小作者来催一催、喊一喊,效果很好,对于朗读指导得也很到位,最后师配乐引读,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

(4)怪不得作者在文中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再来读读这句话。

5、沐浴着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享受着摇花乐的仅我一人吗?

6、组织交流。(1)学生谈感受。

(2)出示父亲的诗,指名一生读。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乐”:乐在桂花的香,乐在桂花的丰收,乐在“摇花乐”,乐浓浓之亲情。

7、师:不仅我们家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们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8、出示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挂花香中。”(在理解“沉浸”时,联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浸”,引导学生感悟:这里的“沉浸”不仅是指桂花的浓郁的香气,更是桂花给全村人带来的幸福的感受。全村人不仅沉浸在桂花香里,更是沉浸在幸福的生活里。)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内读书,更有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感悟“思乡情”。

1、师:母亲喜爱桂花,作者深知这一点,每次回家,他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每到这时,母亲总会说:(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院子里的金桂”)

2、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3、谈感受。

4、总结:当我们长大以后,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远离家乡,在外学习工作;也许会远离国土,在异国漂泊。但我相信,你们会与琦君一样,把家乡、祖国深深地藏在心里。在回忆中品味我们的美丽人生!

【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环节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理解品读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补充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适合地补充作者的一段生平,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让我们感受着她的情思。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查阅有关回忆童年或思乡内容的诗文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桂花雨

六、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下载桂花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花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泗洪县雪枫学校 任 勇 223900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

    桂花雨

    搜索 桂花雨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 教学时间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重点词句......

    《桂花雨》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1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 一、 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桂花雨》。 本单元的训练重......

    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组写景抒情的文章。《桂花雨》是著名的台湾作家琦君写的一篇 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她写的最好最多的......

    桂花雨

    《桂花雨》教后反思------------------凤凰语文论坛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材,无论是做何种程度的备课,到了课堂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今天上桂花雨的时候,我们也是先从桂花的典故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