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题
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 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 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使统筹兼顾。(每一点做适当解释)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形成、背景 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 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指导意义 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基本内容:十二大党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每一点做适当解释)” 如何理解: ⑴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 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 和目的 ⑵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 现在这一理论体系任何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理论成果,其 精髓都是实事求是。⑴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创立和发展 ⑵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 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 求是的思想。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 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 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 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 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 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 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 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6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 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 的含义和时代内容。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 的特点。⑷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 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⑸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7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 ⑴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⑵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⑶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⑷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 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⑸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两层含义: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③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 的发展程度。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 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 定历史阶段。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 含现代农业和现代 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 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体制和其 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 7 条是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 9 条充分 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9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⑴十三大提出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⑵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 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 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 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反复强调: “基 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 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对哦要服从 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从这个大局出发,照顾大局,配 合大局,在个大局下行动。⑸见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 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 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 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 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 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 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 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 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 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 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 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 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 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0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⑴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 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 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 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⑶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 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1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 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 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第三,市场经济作 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 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 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内容。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涵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导和教育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认识社会主义;引导人们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16.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增多,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查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0-2011第二学期论文参考题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与流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5.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特殊性的分析
6.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原因分析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分析 8.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的前前后后
9.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历史依据分析
10.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的理论依据分析 1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分析 12.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分析 13.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
14.实事求是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
发展
15.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
16.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革命过程 18.“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中国
特色
19.党的建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20.统一战线与中国革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纲领的生命力
2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分析 23.工业化与现代化
24.回头看对工商业的改造与改革开
放
25.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2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现代
化建设的政治基础 2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8.共同富裕是我们的追求
29.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过
程
3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 要求:
1、从以上所给题目中选写一篇论文;副标题可以自命;文章不少于2000字。
2、论文要观点明确且有新意,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3、论文要结构完整,逻辑层次分明。
4、书写要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有错别字要适当扣分。
5、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作弊处理!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考查)评分标准
1、符合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要求。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所学理知识与技能正确运用于文章的构思写作中。
3、立论正确,论证严密,结论合理。
4、中心突出,结构严谨细密。
5、论观点独到、立意新颖。
符合以上各项者为优, 90以上;符合上述其中4项者,80--89;观点、内容一般,但没有什么错误的论文可评定为70-79;无重大错误观点,但论述有欠缺,表达不甚清楚,或字迹潦草难辨可评定为60--69;各项较差,偏离主题或有雷同、重大政治错误观点的0-59。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9-11-29 23:06:57阅读:4503次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实施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深刻了解、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习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研究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终达到“理论升华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1、根据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新的课改要求,制定《概论》课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办法和教案。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及具体实施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采取点与面结合的方式。“点”——指的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从学生中选取一部分人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采取的形式是每年从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乡、村、社区“任职”,聘期通常为一年(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可以作些调整)。
“面”——指的是可供学生选择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供选择的形式有社会调查、撰写研究型论文、到革命圣地、新农村等参观访问撰写参观访问感言、课堂辩论、主题演讲等。
l形式1——驻乡、村、社区任职
实施要求:
(1)任职学生要服从任职单位干部的领导和安排,做好交办的各项工作;
(2)维护学校形象和任职单位的荣誉;
(3)撰写任职总结材料,并及时反馈给任职单位,力所能及为任职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4)完成任职单位和学校老师布置的调研任务。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配合走访。做好走访调查日记,与调查问卷、形成的调研报告一并上缴归档。
l形式2——社会调查
实施要求:
(1)3-6人一组,自由组合。调研课题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拟出提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行拟提,但须取得老师认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完成;
(2)设计问卷和走访问题,问卷样卷、问卷统计数据和走访原始记录以及拍照需上交;
(3)调查小组就所调研课题写出一份不少于5000字段调查报告,除此之外,每人需上交一份不少于千字的调查感言;
(4)社会调查所形成的成果可以以ppt、视频、文档等形式表现。
l形式3——撰写研究型论文
实施要求:
(1)1-3人为一组,论文题目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拟出提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自行拟题,但需取得老师认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合作撰写要求集思广益,每个人需拟出个人的写作提纲。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写作提纲,再分工协作,完成全文的撰写工作。防止搭便车。
(3)字数不少于5000字;
(4)合著的,除了上交论文外,每个人撰写的写作提纲也要上交,字数在500-1000字。
l形式4——参观访问
实施要求:
(1)3-6人为一组。参观访问的对象可以是革命圣地、新农村建设典型、本地知名企业和企业家及各行各业知名人士等;
(2)每个人需撰写不少2000字的参观访问或访谈的感言,以文档形式上交;
(3)形成成果(含参观访问的过程、同学的感言)必须以视频、ppt或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
l形式5——“主题演讲”
实施要求:
(1)由老师确定演讲主题;
(2)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随堂举行。
(3)根据同学撰写的演讲稿和演讲表现综合评分。
l形式6——“课堂辩论”
实施要求:
(1)由老师在课前布置问题,设计好课堂辩论(或)讨论课记录表(含时间、地点、辩论题目、主要观点及得分)。学生课后作准备;
(2)根据每个同学发言的精彩程度当场评定分数;
(3)发言学生需填写老师制作的课堂辩论记录表并上交。
(4)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分数综合评定成绩。
以上实践教学形式分课外和课堂内进行,课外实践教学集中在节假日进行,课堂内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
除此之外,根据教学需要,举行一些不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社会实践形式,如请专家开讲座、观看红色影视等。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
1.任职实践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学生填写社会实践鉴定表后,指导教师将社会实践鉴定表交实践单位,由实践单位鉴定后,指导教师负责取回。考核内容及百分比为:任职活动情况(60 分)、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30 分)、纪律表现(10 分)。
2.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必须用 A4 纸打印。封面由学院统一发放。报告或论文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3.优秀成绩(90 分以上)控制在人数的 30% 以内。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予以不及格。
(1)社会实践期间表现差,未达到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2)因病、因事缺席累计时间达实践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3)社会实践期间,造成教学或管理事故,影响不良者。
(4)有明显抄袭剽窃他人报告或论文者。
5.社会实践成绩登入成绩记分册。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30%。
五、实践教学参考课题
1、社会调查
政治类
1.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认识情况调研
2.基层民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例)
3.基层党支部活动情况(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调研
4.龙岩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现状调研
5.龙岩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状况调研(以一个或数个企业为例)
6.党支部在本村发展中的作用和村民认同情况调研
7.龙岩市工人阶级现状调研(以一个或数个企业为例)
8.龙岩市社会治安与法制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9.龙岩市农村社会民间宗教活动情况调查(以一个或数个村庄为例)社会类
1.龙岩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研究
2.龙岩市和谐社会建设进展情况调研(以一个社区为例)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4.龙岩市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5.龙岩市公民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6.龙岩市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如 农民工生存状况、就业状况、收入状况、安居状况、医疗保障状况调查)
7.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8.农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情况调查与分析
9.龙岩市公共卫生条件改善情况的调研
10.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分析
11.龙岩市城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状况调查
经济类
1.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析本地区的区情
2.龙岩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3.物价变动对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4.龙岩市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5.沼气资源在龙岩市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发展的经济分析
6.走进新农村,了解新农村,理解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调查(可以把调查的范围限定在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甚至一个村)
7.龙岩市国企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调查
8.龙岩市国有企业转型情况调查
9.龙岩市外资企业现状调查
10.龙岩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调查
11.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查
12.我市私车拥有状况调查。(即哪些人拥有私车,各占多大比例,他们的收入状况如何。)
文化类
1.龙岩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
2.如何营造良好大学文化?
3.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4.大学生如何激励文化创新?
5.企业文化调查社会实践
6.本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7.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8.龙岩市民办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9.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查
10.环保购物袋的追踪调查
2、研究型论文
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凭什么说它到现在还是科学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运动的遇到的挫折是不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当今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它?
2.我眼中的毛泽东或邓小平. 我眼中百年北京奥运(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
4.你如何看待“三鹿奶粉事件”
5.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6.怎样看待剥削?
7.中国30年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无失败的教训?
8.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多党制”?中国实行“多党制”真的就可以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吗?
9.“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无法无天”的状况?
10.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这样严重的错误?
11.允许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会让我们党沦为“全民党”或“富人的俱乐部”吗?
12.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是相互矛盾的吗?它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1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14.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如何协调?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什么必须坚持不结盟,坚持国家主权高于人权
3、主题辩论
1.私营企业家入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当代大学生是应该更多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更多地接触世界文化?
3.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家书文化”或“家信文化”走向衰落,现在有人提出要挽救这一文化乃至继续发展弘扬这一文化,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家信文化”或“家书文化”是先进文化吗?
4.目前从上都“加热”经济,“冷却”精神,而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没有民族凝聚力,是不是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
5.工人阶级的地位在改革中是不是下降了?在知识经济中,他们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吗?
6.我们现在是不是要社会主义之名,行资本主义之实?不然如何解释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7.在当前的实际经济生活中,公有制的地位如何?其它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有没有、会不会危及它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