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判断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0: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判断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判断题》。

第一篇:毛概判断题

1.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正确答案:√

2.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任务不同。正确答案:×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答案:×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正确答案:√

5.发展是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努力,社会进步就是人类生存状态在改善方向上的变化。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正确答案:×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正确答案:√

3.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

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答案:×

5.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人的全面发展虽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是二者并不在同一过程实现。答案:√

2.当前世界科技发展不均衡性远大于世界经济的不均衡性。正确答案:×

3.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正确答案:√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正确答案:×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了时代的主题。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际,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正确答案:√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正确答案:√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教育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答案:×

4.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科教兴国。正确答案:×

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正确答案:√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实事求是”这句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只是对求实治学态度和方法的赞扬。答案:×

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正确答案:√ 3.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正确答案:×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正确答案:× 5.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强调与时俱进。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正确答案:√

2.“两个凡是”是1997年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的,所以,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正确答案:×

3.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正确答案:√ 4.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正确答案:√

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正确答案:√

2.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正确答案:×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正确答案:√

4.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正确答案:√ 5.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正确答案:× A.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B.思想与行动不一致

C.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D.口是心非

一、判断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1978年。正确答案:√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正确答案:×

3.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正确答案:× 4. 江泽民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强调求真务实。正确答案:×

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正确答案:√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任务不同。正确答案:×

2.土地革命时期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事件是八七会议。正确答案:× 3.没收官僚资本带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革命的性质。正确答案:√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正确答案:× 5.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正确答案:√ 2.新旧民主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民族形式。正确答案:× 3.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正确答案:× 4.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确答案:×

5.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正确答案:×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答案:×

3.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正确答案:√

4.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阐述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理论。正确答案:√ 5.没收官僚资本带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革命的性质。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问题是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军队。正确答案:×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答案:×

3.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正确答案:√ 4. 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正确答案:√ 5.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正确答案:×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正确答案:√ 2.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正确答案:√

3.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革命必须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问题的认识才变得逐渐明确而坚定起来。正确答案:×

4.根据国情,中国应走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正确答案:×

5.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两面性已经消失。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正确答案:√ 2.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而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正确答案:√

3.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结束。正确答案:√ 5.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正确答案:√

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才实际开始的。正确答案:× 3.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初的设想,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正确答案:× 4.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正确答案:√

5.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先建设后改造的路线。正确答案:×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答案:× 3.建国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

4.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正确答案:× 5.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正确答案:√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正确答案:× 2.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1980年。正确答案:√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正确答案:× 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正确答案:√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这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正确答案:× 2.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全面发展也就实现了。正确答案:×

3.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因此,发展生产力不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正确答案:√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政企分开。正确答案:× 2.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正确答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问题是哪个阶级专政的问题。正确答案:×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正确答案:×

5.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确答案:×

2.当前剥削制度消灭了,但剥削现象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正确答案:× 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两极分化。正确答案:×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说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关系。正确答案:× 5.社会主义绝不允许剥削现象的存在。正确答案:×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正确答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因此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答案:√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辩证法的整体。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

答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法制建设;二是坚持改革开放。正确答案:×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正确答案:√

4.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强调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正确答案√

5.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廉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我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正确答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3.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正确答案:× 5.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立的。正确答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上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答案:√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判断。正确答案:√ 4.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正确答案:× 5.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同心同德地实现现代化。正确答案:√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答案:√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是统一的。正确答案:√ 3.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立的。正确答案:√

4.利用外资的规模越大,就越能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正确答案:× 5.经济特区和旧中国的租界没有什么区别。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改革的实质是根本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

2.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正确答案:√

3.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就没有必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了,因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正确答案:×

4.政治和经济的协调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 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正确答案:×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是对立的。正确答案:× 3.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答案:√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确答案:√

5.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正确答案:√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正确答案:√

3.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正确答案:× 4.我国改革首先在城市拉开序幕。正确答案:×

5.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答案:√ 第八章

一、判断题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正确答案:×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正确答案:√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指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必须占优势。正确答案:×

4.公有制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实现形式,要根据产业的性质、规模大小等特点,在改革实践中探索适合的形式。正确答案:√

5.外资经济中存在着剥削。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按劳分配。正确答案:×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等于承认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确答案:×

3.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平均和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正确答案:√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社会分配中效率优先的原则,不能兼顾社会公平。正确答案:×

5.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正确答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正确答案:√

3.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和整个经济稳定增长。正确答案:×

4.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正确答案:×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现的。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我们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错误的。正确答案:×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正确答案:√

3.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正确答案:√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速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正确答案:× 5.市场经济是一种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经济形态。正确答案:× 第九章

一、判断题

1.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正确答案:√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正确答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4.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正确答案:× 5.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在政党关系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类似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正确答案:×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目标是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主化和法制化。正确答案:√ 3.政治体制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答案:√ 4.法治的概念是民主和法制相结合,而同人治相对立。正确答案:×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正确答案:√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答案:√

3.资本主义民主的形式要比社会主义民主完备一些,因此资本主义民主高于社会主义民主。正确答案:×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等途径,与共产党进行政治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政党制度。正确答案:√ 5.人权高于主权。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而在政治上也必须实行三权分立。正确答案:×

2.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正确答案:√ 3.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绝不能搞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两院制、三权鼎立,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民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正确答案:× 5.民主首先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正确答案:√ 第十章

一、判断题

1.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消极影响。正确答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正确答案:× 3.要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的原则,始终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正确答案:√ 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正确答案:√

5.当今时代,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上去了。正确答案:× 2.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正确答案:×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正确答案:√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确答案:√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经营性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正确答案:×

2.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正确答案:×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处在不同的层次,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不能强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正确答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的规范。正确答案:×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正确答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答案:√ 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答案:√ 4.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应该产业化。确答案:×

5.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正确答案:√ 第十一章

一、判断题

1.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不和谐的。正确答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需要提高的执政能力之一。正确答案:√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答案:√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正确答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正确答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人民内部矛盾。正确答案:×

3.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最终完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正确答案:×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差别和矛盾。正确答案:√ 2.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正确答案:√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

4.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不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正确答案:√

2.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要提倡多样化,不必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正确答案×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确答案:×

4.节能低耗、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答案:× 5.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正确答案:√ 2.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意味着可以放弃武力。正确答案:× 3.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正确答案:√

4.高度自治意味着中央政府在任何事务上都不能干涉香港、澳门政府。正确答案:× 5.“一国两制”改变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就应该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不会有和平解决。正确答案:× 2.“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正确答案:√ 3.“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正确答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用来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正确答案:× 5.“一国两制”对台湾人民没有好处。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军队。正确答案:√ 2.台湾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正确答案:×

3.我们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可以谈台湾防务问题。正确答案:×

4.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是香港原来就有的。正确答案:× 5.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的终结。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正确答案:√

2.我们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正确答案:√

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正确答案:×

4.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正确答案:× 5.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军队。正确答案:× 第十三章

一、判断题

1.冷战结束后的长时期内,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正确答案:√ 2.主张和平是社会主义的义务和要求。正确答案:√

3.我们在处理国家关系中,应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最高准则。正确答案:× 4.当今时代主题有时是和平与发展,有时是战争与革命。正确答案:×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适用于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不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我们在处理国家关系中,不应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划分标准。正确答案:√

2.冷战虽然结束了,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正确答案:× 3.争取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正确答案:× 4.国家利益的核心是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正确答案:×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中缅谈判中首次提出的。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可能和平共处。正确答案:×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答案:√

3.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没有改变。正确答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正确答案:√ 5.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正确答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 3.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正确答案:√

4.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正确答案:× 5.新安全观强调维护大国的权威。正确答案:× 第十四章

一、判断题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正确答案:×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正确答案:× 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正确答案:√ 4.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共产党员也可以信仰宗教。正确答案:× 5.人民解放军只负责捍卫国家安全,不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正确答案:×

2.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正确答案:×

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正确答案:× 4.人民解放军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正确答案:√

5.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必须巩固和发扬。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但本质特点始终未变。正确答案:√ 2.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正确答案:√

3.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因此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损害者。正确答×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正确答案:√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本质来说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正确答案:√

2.私营企业主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和可靠同盟军。正确答案:×

3.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两者互不相干。正确答案:× 4.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的关键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帮助与支持。正确答案:×

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切实依靠知识分子,这是因为知识分子思想觉悟比较高。正确答案:×

第十五章

一、判断题

1.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正确答案:√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所以无须改善党的领导。正确答案:× 4.“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正确答案:√

5.私营企业主入党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确答×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更不能说吸收这些人当中符合党章要求的人入党就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正确答案√ 3.腐败现象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产物。正确答案:×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答案:√

5.我们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但不需扩大群众基础,因为群众基础够强了。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正确答案:√

2.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正确答案:√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

4.绝对不能让私营企业主入党,因为其是剥削者。正确答案:× 5.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一、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答案:√

2.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正确答案:√ 3.党的宗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正确答案:×

4.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对立,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正确答案:√

5.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答案:√

第二篇:毛概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33、材料1:

2008年四季度,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并迅速演变为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从局部蔓延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选自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

材料2:

我国在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方面,从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年底,中央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总规模约4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增加1.18万亿元,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措施要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七个方面。

——选自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辅导读本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将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我国是如何建立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

34、材料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材料2: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重视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论述题(20分)

3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请结合实际举例分析其重要意义。

第三篇:2015版毛概选择题判断题7-1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B)。

A、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点的党的工作重点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开放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5、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B)。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C)。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标准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改革是(B)。A.目的 B.动力 C.基础 D.条件

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0、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C)。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C)。A.把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推向世界市场 B.主要还是要“引进来” C.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D.主要是大力推进“走出去”

12、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时间是(B)。A.2001年11月 B.2001年12月 C.2002年2月 D.2003年5月

二、多项选择

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BD)。A.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原因在于(ABD)。A.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修补 C.改革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

好与坏的标准 D.D.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B.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D.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5、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要做到(ACD)。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静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AB)。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D.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D)。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BCD)。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C.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D.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9、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CD)。A.多渠道 B.全方位 C.多层次 D.宽领域

10、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11、实行对外开放是(ABD)。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 D.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折腾的基本含义是(AB)。A.绝不走僵化教条的老路 B.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C.绝不走方向不明的黑路

D.绝不走反复折腾的弯路

13、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是(ABC)。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改革的实质是根本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5、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也可以不问姓社姓资。(×)

6、中国的改革只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7、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城市拉开序幕。(×)

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9、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1、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12、苏东激进式改革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

13、开放也是改革。(√)

1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5、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6、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

17、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

18、独立自主就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完成。(×)

19、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是统一的。(√)20、利用外资的规模越大,就越能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1、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25、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6、我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2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29、对外开放的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

30、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和谐的深刻基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D)。

A.市场经济体制 B.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D)。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4、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A)。

A.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人民政府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6、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A)。A.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正确处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经济的关系 C.正确处理市场主体的产权归属 D.正确处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7、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D)。

A.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 B.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范畴 C.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D.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范畴

8、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述不正确的是(A)。A.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性质 C.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D.确立于1954年

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D)。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4、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政权机关 D.最高司法机关

15、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A)。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制度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17、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 D.传承民族文化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 D.助人为乐

20、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历史传说,它们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D)。A.团结统一的精神 B.爱好和平的精神 C.勤劳勇敢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21、下列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有(B)。A.培育“四有”新人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D.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C.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

2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24、“生态文明”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因(D)日益尖锐化的产物,是人类对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导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A.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 B.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与人的矛盾 C.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D.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25、(D)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大

26、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五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C)全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改革开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小康社会

27、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A.人工造林 B.科学技术 C.自然力 D.科技革命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2、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BCD)。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AD)。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D)。A.以公有制为基础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D.宏观调控能力较资本主义 国家更强

6、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指(BCD)。

A.按劳分配 B.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7、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9、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ABCD)。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10、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C)。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D.政权组织的特点和优点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ABCD)。A.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2、我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D)。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协助统战 D.参政议政

13、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ABC)。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得到加强

1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依据是(ABCD)。A.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B.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D.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15、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BC)。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建设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ABC)认识上的深化。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价值规律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ABC)。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19、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20、坚持(ABC)为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

A.节约优先 B.保护优先 C.自然恢复 D.节能减排

21、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经济发展

2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ABD)。

A.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B.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C.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会 D.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三.判断题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指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必须占优势。(×)

4、外资经济中存在着剥削。(√)

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体现了社会分配中效率优先的原则,不能兼顾社会公平。(×)

6、按劳分配的客观性是由所有制、生产力和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决定的。(√)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

8、、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

9、政治体制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法治的概念是民主和法制相结合,而同人治相对立。(×)

11、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2、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4、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

15、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2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

21、和谐社会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22、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把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23、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反映。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24、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仅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25、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6、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27、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自由权。(×)

28、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29、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30、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实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A)。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末期 3、1963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B)。 A、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C、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D、台湾外交自由

4、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D)。 A、叶剑英 B、廖承志 C、邓颖超 D、邓小平

5、“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6、下列事件,前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

①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 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③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④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7、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力是(D)。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行政管理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下关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C)。

A、它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 B、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C、它是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法律化 D、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9、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关键和核心是(D)。A、坚持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大陆和台湾实现和平统一

C、大陆和台湾统一后实行各自的政治经济制度 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10、“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A、单一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11、(B)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1991 B、1992 C、1993 D、1994

12、下列关于我国推进国家统一的行动措施,按时间前后排列正确的是(C)。

①《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发表 ②《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并实施 ③《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并实施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3、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1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B)。

A、前者是中国内政问题,后者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B、前者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问题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保证香港、澳门、台湾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现行制度永远不变

2、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中,“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CD)。A、“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一国”必然要求实行“两制”

C、“两制”是主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只有实行“两制”才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是(ABCD)。 A、长期共存、和平共处 B、长期稳定、共同发展 C、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D、互相支援

4、“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意义是(ABCD)。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坚定性与策略性的灵活统一

C、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解决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台湾问题是(ABC)。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重大的意义,它(ABCD)。

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D、有利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ABCD)。

A、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B、香港、澳门、台湾高度自治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8、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9、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A、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由蒋介石安排 B、台湾军政及经济建设费用不足,由中央政府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0、在解决两岸关系时,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ABCD)。A、不是针对一般的外国人 B、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C、是针对国际上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 D、是针对台湾岛内一小撮搞“台独”的分裂势力

11、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AC)。

A、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B、通过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力争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港独”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注定是荒诞的梦呓

B、香港基本法明文规定: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C、在“一国两制”下,“一国”是不可撼动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是不容挑战的红线 D、“港独”在香港社会也从未得到主流社会认同,且一直遭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谴责,可谓“失道寡助”

三、判断题 1、1958年解放军炮击金门期间,美国要求台湾当局固定金、马,并积极充当“保护伞”。(×)

2、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

3、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积极愿意与中国大陆交流合作,中国共产党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4、美国等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5、1945年10月,台湾重新回归中国。(∨)

6、中美正式建交时,美国已经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7、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8、在不损害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台、港、澳可以保持高度自治。(×)

9、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在港、澳、台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10、两岸统一后,台湾保持高度自治,具体是指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11、“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都曾直接影响到台湾的历史发展进程。(×)

12、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的重点是《中葡北京条约》的有效性和“何时移交管治权”。(×)13、2004年,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14、2013年胡锦涛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15、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两岸政治谈判。(×)

16、新世纪中国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其中,完成祖国统一是核心。(×)17、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两岸关系法》,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18、根据中国共产党“一纲四目”的主张,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19、联合国大会第2756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20、实行“一国两制”后,两种制度在国家内部拥有相同的地位和作用。(×)

21、实现两岸“三通”是指实现通关、通航、通讯。(×)

22、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在海峡两岸制造“两个中国”。(×)

23、“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标志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4、“一纲四目”主张和“一国两制”构想中,“一纲”和“一国”的实质是一致的。(∨)

25、《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护每一位香港居民都有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主要司级官员的资格。(×)26、1958年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关系转为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

27、最早提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毛泽东。(×)

2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独立的外交权、独立的防务权。(∨)

29、当前,两岸关系进入巩固和深化的新阶段。(∨)30、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两岸关系有所缓和,台湾当局停止了对大陆炮击。(∨)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C)。

A、科学与教育 B、稳定与发展 C、和平与发展 D、环境与卫生

2、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A)的开放战略。

A、互利共赢 B、损人利己 C、强权主义 D、霸权主义

3、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是(C)。A、两极格局 B、两大阵营对立

C、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D、两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4、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D)。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国家的地位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6、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以(D)。

A、友好原则为基础 B、平等原则为基础 C、互助原则为基础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B、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

8、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A)。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D)。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B)。

A、独立自主 B、国家主权平等C、反对霸权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D)。

A、意味着在必要时候可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B、是我国的权宜之计,等国家强大了可以放弃该道路 C、意味着为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可以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 D、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12、我国外交工作布局,(A)是关键。A、大国 B、周边 C、发展中国家 D、多边

13、我国外交工作布局,(C)是基础。A、大国 B、周边 C、发展中国家 D、多边

14、我国外交工作布局,(B)是首要。A、大国 B、周边 C、发展中国家 D、多边

15、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A)。

A、台湾问题 B、联合国问题 C、知识产权问题 D、贸易顺差问题

16、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B),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A、国际环境 B、时代主题 C、和平发展 D、国际关系

17、在多极化进程中,(B)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课题。

A、如何提升国际地位B、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C、如何促进和平与发展D、如何打击恐怖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BC)。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发展问题 D、和平问题

2、当今,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是(ABCD)。A、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B、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 C、各种力量的对比并不平衡

D、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BCD)三大外交方针。

A、“一条线”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A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A、苏联解体 B、中国强势崛起C、美国经济衰落 D、东欧剧变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BCD)。A、两极对立、和平演变 B、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C、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D、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6、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应坚持(ABCD)的外交工作布局。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7、下列中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有(ACD)。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独立自主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不侵犯

8、公正合理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ABCD)。A、共赢 B、共存 C、平等 D、互惠

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BC)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改革、开放 B、和平、发展 C、合作、共赢 D、民主、自强

10、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ABCD)。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AC)决定的。A、社会主义性质 B、经济地位 C、在国际上的地位 D、基本国情

12、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ABCD)。

A、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B、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 D、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13、我国新世纪面临的三大任务是(ABC)。

A、现代化建设 B、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 D、党的建设

14、当前世界的形势是(ABC)。

A、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D、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15、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有(ABCD)。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16、邓小平提出的全球性战略问题是指(ABCD)。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东西问题 D、南北问题

17、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A、相互尊重主权的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8、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ABC)。

A、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基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的第三世界包括所有亚洲国家。(×)

2、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和平问题。(×)

3、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的第三世界包括所有拉丁美洲国家。(√)

4、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的第一世界是指美国、苏联、日本。(×)

5、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6、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民族复兴、称霸世界之路。(×)

7、在和平与发展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国际旧秩序的两个最明显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1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1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3、当代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因此,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必然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14、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5、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6、加强同邻国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17、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的第三世界包括所有非洲国家。(√)

18、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一极化。(×)19、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1、中国既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22、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的动荡和冲突了。(×)

2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4、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用来处理国内问题。(√)

26、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27、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28、主张和平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29、对外开放就是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0、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意味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可以避免的。(√)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C)。

A、提升经济总量 B、增强综合国力C、一切为了人民 D、发展生产力

2、一切为了人民是(B)的根本观点。

A、机械唯物史观 B、辩证唯物史观C、主观唯心史观 D、客观唯心史观

3、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观点的是(D)。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A)。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农民C、知识分子D、我国新社会阶层

6、(B)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私营企业主

7、我国在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则是(B)。

A.实行政教统一的原则 B.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C.强制放弃宗教信仰原则 D.坚决反对和取缔宗教原则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C)。

A、反对党 B、在野党 C、参政党 D、执政党

9、(B)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依靠力量。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 D、资产阶级

10、(D)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A、工人 B、农民 C、个体户 D、知识分子

1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C)。

A、处理好依靠和教育的关系 B、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

C、维护和加强全体企业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12、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3、以下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B)。

A、国有企业工人 B、个体户 C、政府机关职员 D、农民

1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B、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C、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劳动D、核心是尊重创造

15、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A)。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C)。A、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B、全心全意依靠中国共产党

C、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的广泛的统一战线D、依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17、(B)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A.经济建设B.国防和军队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

18、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反对大汉族主义 C、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D、给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

19、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是(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发展 D、各民族共同繁荣 20、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D)。

A、坚持民族平等

B、实现民族自治

C、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1、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中华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C)。A、民族平等

B、民族自治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2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仍然是(C)。

A、与资产阶级关系

B、祖国统一 C、党的领导

D、工农联盟

2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的唯一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全心全意为党服务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4、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A)。

A、宗教信仰自由 B、宗教与国家分离 C、限制宗教发展 D、鼓励宗教发展

25、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B)。A、合作共事 B、参政监督 C、沟通关系 D、自我教育

2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27、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A)。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28、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B)。

A、国家政权机关 B、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各阶级的联盟 D、人民团结

29、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完成的双重历史任务是(D)。A、革命化与年轻化 B、自动化与智能化 C、电气化与知识化 D、机械化和信息化 30、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A)。A、“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B、“人民战争”的思想

C、“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思想 D、“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思想

31、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

A、新的社会阶层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B、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包括新的社会阶层D、新的社会阶层不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3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A)的旗帜。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3、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A)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A、团结和民主 B、团结和统一 C、和平与发展 D、民主与科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共同富裕是(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BC)。

A、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B、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C、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D、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范围包括(ACD)。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B、外国投资者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BC)。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CD)。

A、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B、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 C、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6、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是(BCD)。

A、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B、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因为工人阶级是(BCD)。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B、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D、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8、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CD)。A、合作共事、共商大计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B、国家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 C、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D、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10、关于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民族平等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11、中国的农民是(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 B、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C、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D、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

1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三者密切不可分,其中(ACD)。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C、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3、新时期处理宗教问题要(ABD)。

A、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C、限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4、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的职能有(BCD)。A、党内外合作 B、参政议政 C、政治协商 D、民主监督

1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ABC)。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D、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力量

16、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A、他们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 B、他们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 C、他们的所作所为受到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约和监督 D、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7、关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是公民的私事,公民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应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18、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理解正确的是(ABD)。A、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与国际宗教界进行交流活动

D、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19、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就必须(ABD)。A、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 B、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C、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传统化 D、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 B C)。A、队伍迅速壮大 B、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不再是领导阶级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工人阶级仍然是(A B C D)。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B、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A B C)。A、这是由“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C、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D、广大农民群众比工人阶级更具先进性

23、我国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A B C D)。

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授者 C、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24、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A B D)。A、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B、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 C、共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5、巩固和发展民族的团结(A B C D)。

A、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B、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C、关系到各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B C D)。A、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仰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要求宗教信仰者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防止政策 C、要求宗教信仰者从事的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D、支持宗教信仰者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7、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是(B C D)。

A、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B、保卫领土领海领空及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安全 C、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 D、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2、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时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目的。(×)

3、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4、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但其本质特点始终未变。(√)

5、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6、私营企业主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盟友和可靠同盟军。(×)

7、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8、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因此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损害者(×)

9、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

10、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1、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2、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会很快消亡(×)。

13、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1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个别宗教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5、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时刻准备打仗。(×)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17、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

18、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年轻化正规化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思想。(×)

19、在新形势下,只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安全保障。(√)20、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人民战争”思想。(×)

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或落后的标准。(×)

22、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23、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24、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5、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6、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但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

27、我国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

28、劳动、知识、人才、管理,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2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30、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为(C)。

A、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B、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 C、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D、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2、检验我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为(B)。A、立党为公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巩固执政基础 D、扩大党员数量与质量

3、我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A)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打倒一切反动派 C、执政为公 D、天下为公

4、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C)。

A、小资产阶级 B、知识分子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5、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关键环节是(A)。

A、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D、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

6、中国共产党是以(B)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

A、改革开放 B、马克思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实事求是

7、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与时代问题是(D)。

A、与时与进,保持党的时代性 B、统筹规划,保持党的领导性

C、统揽全局,保持党的全局性 D、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表现在(A)。

A、先进性与纯洁性 B、组织性与纪律性 C、高尚性与神圣性 D、人民性与杰出性

9、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与基础是党的(D)。A、战斗性 B、科学性 C、纪律性 D、纯洁性

10、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体现与保证是党的(A)。A、先进性 B、组织性 C、纪律性 D、科学性

11、一个政党永褒生机的源泉在于(C)。

A、科学执政 B、从严治党 C、不断创新 D、执政为民

12、(A)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B、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中国共产党认为(A)。

A、历史的主体是人民 B、先进阶级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

14、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将党的(C)放在首位。

A、组织建设 B、作风建设 C、思想建设 D、纪律建设

15、下列不属于党的组织纪律的是(A)。

A、党员在党的会议上不能对党的方针政策提出不同意见 B、下级服从上级C、全党服从中央 D、个人服从组织

16、下列关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的措施,不正确的是(C)。A、必须扩大党内民主 B、必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C、必须加强权力的集中行使 D、必须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

17、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在于(A)。

A、密切联系群众 B、坚持党对军队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先进的理论指导

18、(A)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A、执政能力 B 先进性 C、纯洁性 D、制度

19、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B)。

A、反腐倡廉 B、执政能力建设 C、组织作风建设 D、群众路线建设 20、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最重要的保证是(B)。

A、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C、提高党的执政基础 D、改善党的领导体制

21、实现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是(C)。

A、密切干群关系 B、依法治国 C、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从严治党

2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C)。A、推进军队国家化 B、推进意识形态多元化C、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D、多党派联合执政

23、对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A、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 B、防控廉政风险

C、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D、以预防和查处高级干部的腐败行为为主要目标

24、下列关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论述,错误的是(B)。A、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B、全面推进司法独立 C、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D、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25、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D)。

A、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C、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D、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多党共同执政的存在

26、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党的(A)大。A、十八 B、十七 C、十六 D、十五

27、关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

A、学习是 B、服务是目的 C、创新是基础 D、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学习、服务、创新的重要结合点

28、下列属于习近平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的是(A)。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我国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D、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29、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D)。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B、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D、中国工人阶级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0、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权力系统领导的方式的是(B)。

A、发挥政治影响 B、直接任命好重要岗位领导人 C、推荐重要干部 D、管好权力机构中的党组织和党员

31、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论述不正确的是(C)。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制 B、政治协商制 C、民主选举制 D、民主集中制

33、中国共产党必须(C)。

A、抓好立党为公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C、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D、把民主执政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

34、判断一个政党性质最主要的标准是(D)。

A、看它的口号 B、看它的组织机构 C、看它的领导构成 D、看它的理论纲领与行动

35、不属于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原则的是(B)。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B、坚持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组织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6、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

A、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因为(ABD)。

A、中国共产党以无产阶级为其阶级基础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均为工人阶级D、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代表了中国社会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地位是指(AB)。

A、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 B、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国际进步人士的先锋队 D、中国农民阶级的先锋队

B、党必须要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C、党不能干涉依法治国工作 D、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

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BC)。

A、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B、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治国理政的本领

C、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D、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是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4、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体现在(ABC)。

A、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5、中国共产党是团结与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目标的政治力量,其原因有(ABCD)。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领 B、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包括(ABCD)。

A、坚持党管干部与人才的原则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坚持当对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7、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BCD)。

A、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B、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C、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D、密切联系群众

8、新时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包括(ABCD)。

A、外部环境考验 B、市场经济考验 C、改革开放考验 D、执政考验

9、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须(ABCD)。

A、严格执纪执法 B、加强思想教育C、严格规范权力行使 D、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

10、中国共产党除面临四大执政考验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危险,主要有(ABCD)。A、能力不足的危险 B、脱离群众的危险 C、精神懈怠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11、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有(ABC)。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不断革命的作风

12、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有(ABCD)。

A、敌对势力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B、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C、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复杂 D、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1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现在(ABC)。

A、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组织领导 B、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

C、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D、对在华国际组织的领导

14、党的能力不足表现在(AB)。

A、一些党员干部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学习B、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 C、一些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松懈 D、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危难视而不见

15、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必须做到(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C、党不再干预司法审判工作,实现司法独立 D、加快实施政企分开

16、提出党是两个先锋队的思想,有利于(ABCD)。

A、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C、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D、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17、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C)。

A、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党的群众基础问题

C、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问题 D、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核心

18、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主要保证有(ACD)。

A、建设服务型政党 B、建设战争型政党 C、建设服务型政党 D、建设学习型政党

19、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必须以(BC)。

A、党章为根本 B、民主集中制为核心 C、创新为原则 D、服务为体现 20、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作到(BCD)。A、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法治化水平B、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C、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D、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21、建设创新型政党,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ABC)。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增强预见性

22、下列有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论述,正确的有(ABCD)。A、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 B、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 C、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都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

23、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ABC)。

A、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B、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C、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D、保持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

24、执政党对于国家权力机构的领导,主要通过以下途径(BCD)。A、军事领导 B、政治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25、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ABC)。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从严执政

三、判断题

1、所谓创新型政党,就是党在执政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党执政的好不好,最终要看综合国力的提升程度。(×)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宪法规定的,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5、保持、发展先进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

6、党的理论创新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7、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8、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9、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和根本保证。(×)

11、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体现。(∨)

13、党的理论创新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14、创新型政党建设,要求把求真务实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15、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

16、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依宪执政的重要理论。(∨)

17、胡锦涛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18、军队国家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

19、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20、理论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

21、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鲜明政治立场。(∨)

22、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

23、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

24、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阶级基础。(×)

25、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阶级基础。(×)

26、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27、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键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28、多党制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9、解放思想属于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基本要求。(∨)30、工人和农民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第四篇:毛概

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作者:孙树清

年级:建筑工学院10土木本二

学号:10115003222 摘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

才保障更加有力。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

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 规范。

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摘自2011年10月25日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合理的大学生活

1.态度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若干人把读大学当作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以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有这样的主意,请立刻放弃。你可以相信自己将会出色,但你要记得大学十分普通,普通到而今读一个985学校已经不足挂齿,更何况若干其他学校呢?你不应该停留在自己高中三年苦苦修炼终成正果的意念中,你不应该停留在亲戚朋友给你施加的那种荣耀中,你应该接受一个现实,所谓的读大学只不过是在为你的人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过度。无论四年大学之后你是工作,抑或考研,四年大学都只是为它们做的准备。

你应该立刻给自己施加一种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日益增加的大学人数,来自日益庞大的就业大军,也来自四年之后若干面临失业危险的失业大军。你以为那是读大学的光鲜外表?其实那只是虚度四年之后的失业前的最后的享受。嗯,是的,转变态度,主动接受挑战,用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四年时间为你的人生做最有效的一次准备。

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请拿起纸笔随我一起计算一下你的四年大学将会花费多少金钱: 1.你每一学年的学费、住宿费:我们取通常意义上的每年5600元+1200元; 2.你每一天的伙食费用:我们取近似的平均,每天15元;

3.你每个月的手机费用、电费、网费:我们取大多数情况下的数据,50+20+20元;

4.你穿衣、聚餐、出行等其他方面的花费:怎么说每个月也得200+吧,可能女生会更高;

计算一下吧,你的四年大学将花费多少钱,(5600+1200)×4+15×280(去除寒暑假的伙食费)×4+(50+20+20)×10×4+200×10×4,粗略的算一下,已有5万多块钱。

没错,这将是一笔高额的花费,而且这只是你的花费;我们再想一想,你在这四年里将失去你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如花的四年生命,那是珍贵的青春!再而且,如果你不在大学里浪费这四年时光,转而去做其他任何事情,四年时间都会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我的朋友,从阅读到这些文字的这一刻开始,珍惜你的四年大学生活吧,用一种最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它们。2.信念

相信会有不少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像月夜当年一样,苦苦修行了高中三年最后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有郁闷,有伤心,更有很多不甘。然而,我的朋友,从你选择进入并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忘掉这所有的一切吧,不是后悔唯有死亡吗?其实你知道,郁闷和伤心不止你有,在你伤怀的那一刻,有若干同道中人和你一样郁闷,但我们必须得经过这些,我们必须得顽强地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其实不止是大学入学,即使在你的四年大学中,抑或是你以后漫长的人生中,你我都会碰到许多的不如意事,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那样的挑战,克服这样那样的委屈,因为我们是世间的强者,三年高中炼狱式的生活都勇敢地走了过来,这一时的不顺和跌倒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1.想想别人

我们先来想一想若干和我们有着同样遭遇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年的高考考场上过来的人们,都会有不少失意者,不甘心的人不止我们,想想他们,想想你的身边始终有和你一样在拼搏着的他们,我们当然就有了努力的劲头,而且当然也应该去不断的努力了。

我们再来想想文学作品中的人们,我想你应该知道林黛玉,她失去了父母,甚至没有了家庭,寄人篱下遭人白眼,但她一个芊芊弱女子,都能顽强不屈地坚持着走下去,只是有些许不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振作、拒绝努力呢?再去想一想孙悟空,有着万千本领的他遭人暗算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而五百年后重新出山的他又能接受不如意的现实去任劳任怨,和他相比,我们的这点委屈和不如意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拼搏和努力呢? 2.听听歌曲

其实我知道,委屈的心情并非说说就可以解决,克服这样的一种念头需要很大的努力。月夜可以和诸位分享一下自己当初的主意,听听歌曲,让歌曲激励我们的心灵,在链接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可以激励你,或者对你调节心态会有所帮助的歌曲。

你可以选择在每天早上6点刚过去往食堂早餐的路上静静听听,也可以选择在早上7点从食堂吃过早餐后去往教室的路上听听,当然也可以在你每一天的学习中累了倦了时,拿出你的歌曲,静静地去做一番心灵享受,我相信它们会给你不小的帮助。3.看看电影

其实说到看电影的事儿,我只想到了一部作品,那就是男人不可不看的若干部电影作品之中必不可少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初并没有人向月夜推荐过这部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站着看完了它,却给了我一股莫大的动力。安迪是被诬陷的罪犯,安迪是委屈的罪犯,他和你我一样有着许多的不如意。但你知道,在不如意和委屈的那一刻,你的抱怨没有任何作用,像安迪一样,想尽方法努力改变现状吧,四年炼狱式的生活过后,你会像他一样迎来人生新的出口。我有时还会想,其实这部电影于大学的意义还在于给了你一种选择,你是选择合群,还是选择独行。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安迪一样的有理想有信念之人,则你选择合群没有错误;但如果你的大学里处处都是肖申克监狱里安于现状的囚犯,那你为什么要毁灭理想和信念而与他们合群呢?有时候,独行不是错,放弃自己屈服于现实才是真正的悲哀。

当然,除了这部最经典的电影之外,其他诸如《阿甘正传》等等作品也应该是你的大学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4.写点东西

除了那些帮助我们克服委屈的心态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抑郁写下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委屈,形成当前这种委屈场面的原因,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去做以避免这种委屈的局面再次出现。是的,后悔没有什么作用,但反省却是威力无穷的工具,相信当这反省成为你的下意识的习惯的时候,你将不可战胜。

当然,不时地写点东西不只会帮你养成习惯,战胜命运而不会在将来再次出现委屈的局面;我们将委屈的心情写下,也会是一种很不错的发泄方式,发泄完了,你的委屈也就不复存在了。藉此获得一种好的心情,将会是我们不小的收获。5.做做运动

写点东西固然是一种不错的发泄方式,但要说到彻底的发泄方式,当然,这发泄还要健康,于己有利,则还要首推做做运动。当你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地运动的时候,这所有的东西你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何必计较其他的太多东西呢?放开身心去享受运动吧。没有了烦恼的心情,有的是身心的愉悦与身体的健康,还有比这更舒坦的吗?

第五篇:毛概

当代大学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分析认为,将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体现出中共对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跃升。有媒体指出,本届四中全会研究“依法治国”,既关乎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关乎国家发展命运。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对依法执政的探索也全面展开。在我国,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前提,没有依法执政,实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无从谈起。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不依法执政、不善于依法执政的现象还存在。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才能获得蓬勃动力,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认为在依法治国这个问题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社会调整机制,它所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他任何社会调整机制无法比拟的。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至上首先要确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首先就应高度重视法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的制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的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三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群体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充分,我们党通过国家权力对这些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就越能充分反映民意。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

17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四大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原文】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报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读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解读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解读三: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解读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

下载毛概判断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判断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

    一、 选择题 1、 毛泽东思想活动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概

    湖南大学2010级本科生“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和实施要求,我校已在2010级本科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时间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毛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

    毛概

    国民党在它第一次联合共产党的时期,一方面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它反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有和国内人民大众的矛盾,它在口头上虽然允许给与劳动人民以许多的利益,但在实际上......

    毛概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教学大纲 (注:实习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课程编号:060060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 先修课程:思想政治理......

    毛概

    实 践 项 目 三 【实践名称】参观革命烈士陵园 【实践目的与要求】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起......

    毛概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