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时间:2019-05-15 10: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第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红岩》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主要内容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龙光华、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英勇牺牲了。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日》作者是:吴强。主要内容是:描写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

《铁道游击队》作者是刘知侠。主要内容是:为了抑制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配合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战,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枣庄成立了以刘洪为队长的铁道游击队 他们的目的是袭击铁路沿线。破坏敌人的运输补给线。并为山里的八路军提供弹药。

《小游击队员》是作家王愿坚的作品。其主要内容是: 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樟伢子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游击队员。

《赤色小子,》 作者: 张品成, 瘦小,是小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个在杀亲仇人的门下成长起来的孤儿!瘦小是个创造红色革命辉煌的孩子,他,为中国的崛起和努力平拼搏,做出了血的牺牲!他是个正义之子!

而他,却是瘦小的杀亲仇人,他是个劣绅,是个剥削农人财产的胖子地主!

瘦小,在4岁时,父母被胖子地主所杀,被迫跟随叔叔在仇人门下作小工。瘦小从此过上了像狗一样的卑微、艰苦的生活。一年,胖子地主被人抄家了,地主,一下子,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底层农民。瘦小心中的仇怨终于得以发泄了!就在那一年,瘦小的他跟随志愿军,征战沙场,成了一名战士!可惜,英年早逝,瘦小因为英勇上阵而战死在沙场上……

第二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发展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概念:

革命历史题材因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它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

开端:解放区文学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开始就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有着较明确的规范,并由此而同“历史小说”严格区分。至于在解放区创作的那批作品,也就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奠基之作。特殊意义:革命历史小说承担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革命历史小说讲述的是革命之所以产生的必然性,人民由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规律性,以及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推翻一切反动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合理性。为了实现教育功能,革命历史小说高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卓绝中的乐观主义,生死考验而前的坚贞不屈,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性格核心。由于题材的特殊性,革命历史小说在表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时,往往比其他题材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

发展原因:受到特别关注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革命历史小说有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条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家亲身经历了这些伟大斗争,为英雄立传的激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把笔触伸向那些可歌可泣的业绩;建国前在战争控惚的岁月里作家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建国后和平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都使革命历史小说在建国初期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与描写农村生活创作并驾齐驱的两大题材之一。其涉及作家之广,创作成果之多,艺术水准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本时期的创作中都是独占鳌头的。

发展过程: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

60年代:左倾思潮带来严重干扰

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

(2)革命历史小说的成熟,集中地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其标志是作家对“史诗性”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现出来的“史诗风范”。(3)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人一个更深刻的层面,缺少个人的视野和个性化的表现。对作品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使得不少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产生了“半部杰作现象”。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孙犁的小说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孙犁的小说 创作题材:

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这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总体风格:

尽管他的作品也不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却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即透过那些复杂纷繁的革命斗争、社会生活的描写,寄寓着作家本人对纯美的乡土风物、纯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情感、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这使得孙犁关于革命历史的叙述成为田园牧歌、乡村情歌和革命颂歌的交响,表现出个性化的抒情风格。

艺术特征:※

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这是孙犁小说抒情风格的主要表现。2.善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李佩钟、小满儿

3.叙述方式上,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记事写人;叙述中采用抒情主体融入情节的结构方式。4.小说语言“如话性”和“如画性”兼具。

5.在叙事风格上,孙犁对革命历史的叙述是温和的、温情的,甚至在明朗的基调中时而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属于前者的有《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里程》、《如愿》、《阿舒》等。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细致严密”且“富于节奏感”,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好结合,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和“前后呼应的手法”

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

细节的妥善安排使茹志鹃的小说具有细致的结构。

更适合于表现“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奏里的一支插曲”,茅盾把她的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

刘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多叙说的是自已在革命队伍中的童年印象,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时常叫“刘清莲”或“小刘真儿”。以童年视角来写童年印象,构成了刘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1944年底,王愿坚参加了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开始了文艺创作。1954年王愿坚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1958年初,创作了《七根火柴》、《三人行》和《赶队》等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英雄事迹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公开批判,并于1969年初下放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体验生活。1972年,调回北京改写反映红军长征的《万水千山》电影剧本,后又与陆柱国合作改编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并创作电影剧本《四渡赤水》。

他的代表作《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长期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臧克家(中)与王愿坚(右)

《闪闪的红星》剧照 潘冬子(王愿坚编剧)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

1.王愿坚的创作是从战地报道开始的,他的小说体现了从报道、故事到短篇小说的艺术转变。

2.以回忆体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王愿坚短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3.注意克服以前创作中存在的拉杂臃肿,缺乏艺术上的凝练和精粹等毛病,尝试着从故事中提取诗意。

4.作为一位部队作家,王愿坚的小说创作更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等。散文创作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雄关赋》、《秋色赋》等。

峻青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胶东半岛,主要叙述自己曾经历过的1942年前后的抗日战争到1947年前后的解放战争中最艰苦的斗争生活。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

1.峻青的小说也是从战地报道中演化出来的,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以此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崇高。

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也是峻青采用的主要方法。

3.用场景的营构和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使峻青的小说具有油画般的质感。4.峻青的小说也有某些不足:如缺乏节制的抒情和议论与紧凑的故事情节显得很不和谐,故事的回叙部分往往拖沓、冗赘,在后来那些抚今追昔、新旧对比的作品中,这一弱点尤其突出,以至于让说教性压倒了故事性。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从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到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的问世,在此六七年间,长篇小说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联袂,琳琅满目,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丰收期。成就与特色※

第一,在反映生活上,注重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记录,形成了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生活题材为主干,辅之以历史题材和城市生活题材的基本格局。

第二,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描写无产阶级英雄,呈现出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中间人物、转变型人物相环绕,辅之以反面角色的人物画廊。

第三,在艺术风格的探求上,恢宏、明朗、刚健、高昂构成了这批小说总体性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促成这次长篇小说丰收的因素

首先,由于长篇小说创作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作家的生活积累、资料积累和艺术积累,而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的记录,人生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也更适合长篇小说的表现。因此,一批从中国革命中走过来的作家,当他们开始回味这一历史过程,表达自己在这一血与火的历史过程中的特殊经验时,便较多地选择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而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准备,则为其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就社会条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也为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由于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最后,社会生活的安定也促成了新的需求。读者对长篇小说阅读需要的增长,对作家从事长篇创作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推动。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梁斌的《红旗谱》 2.杨沫的《青春之歌》 3.欧阳山的《三家巷》 4.吴强的《红日》 5.曲波的《林海雪原》

6.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7.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1.梁斌的《红旗谱》

梁斌《红旗谱》

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朱老明、冯兰池 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冯贵堂 第三代:大贵、运涛、江涛、春兰 干部形象:贾湘农、夏应图 朱老忠:农民英雄

严志和:地道的农民:革命性与如软弱性

电影剧照

小说主要是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展开的。而阶级斗争的严酷事实则将锁井镇划分为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跟以冯兰池家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两大敌对阵营。

当然,这不仅是一般的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它是作者立足于新的时代理念,对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历史命运以及中国革命史所进行的艺术概括。

重要人物形象:

朱老忠: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朱老忠是作者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的农民革命英雄艺术典型。严志和:革命性与软弱性

正是因为有了严志和以及串联穷人与冯老兰对簿公堂的朱老明、一心盘算发家致富的朱老星、庄稼活和木匠活的好把式伍老拔、封建礼教观念浓厚的老驴头、具有正统观念和狭隘意识的老套子等一批个性鲜明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与朱老忠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红旗谱》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历程反映得更为真实与浑厚。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1.具有史诗气度,描写重大历史事件

2.着力刻画农民英雄形象(老一代农民和青年农民)

3.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4.不足:缺乏统一性 2.杨沫的《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杨沫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的日记》等。

自传体成长小说

林道静:女性革命知识分子 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

1960年的修改本,改动、删削了那些林道静在“接受了革命教育以后”仍然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并增加表现林道静在深泽县与工农结合的七章,和“力图使入党后的林道静更成熟些,更坚强些” 的参加、领导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

3.欧阳山的《三家巷》

《三家巷》以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周炳的思想性格发展为中心,以“革命加爱情”为基本线索,描绘了三家巷三代人30年间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力图由此反映从1919年到1949年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又从农村回到城市的革命斗争历程。其中,“六二三”反帝风暴、省港大罢工、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背叛、广州起义、上海白区斗争、震南村的自发反抗、抵制日货运动、延安的“抢救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等,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显示了作者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夙愿。

4.吴强的《红日》

情节:撤出涟水——莱芜大捷——孟良崮战役:华东战场全局 人物: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战士刘胜等 艺术:更加开阔;人物更具有丰富性

上海某公园的吴强雕像

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红日》插曲)5.曲波的《林海雪原》 曲波(1923-2002),山东黄县人。15岁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初期任团指挥员,奉命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牡丹江一带的林海雪原进行剿匪战斗。这一斗争经历,为他后来创作《林海雪原》提供了生活依据。解放后,他转到地方工作。1955年开始创作《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此后,又相继完成了《山呼海啸》、《戎萼碑》、《桥隆飙》等长篇小说。

40年代内战初期,东北解放军的一支30多人的小分队,深入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区和绥芬草原,围剿数十倍兵力于己的国民党军队残部。小说主要描写四次战斗——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绥芬草原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这些事件依次构成小说的线索。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人们大体上注意这样的两个方面: 一是艺术方法方面的“民族特色”,即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三国”、“说岳”等的结构和叙事方式。

另一是夸张、神奇化赋予故事、人物的“传奇性”,这包括人物活动的环境(深山密林、莽莽雪原)的特征,故事情节上的奇特,以及人物性格上的“浪漫”色彩。

黑龙江省海林县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6.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都是曾被囚禁于国民党监狱的中共党员,重庆解放前夕越狱脱险。《红岩》的写作方式 “组织写作” :《红岩》约十年的成书过程,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获得成功的一次实践。这种“组织生产”的方式在后来的“文革”期间,成为重要作品的主要生产方式。创作动机是充分政治化的。作者从权威论著、从更掌握意识形态含义的其他人那里,获取对原始材料的提炼、加工的依据,放弃“个人”的不适宜的体验,而代之以新的理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红岩》的作者是一群为着同一意识形态目的而协作的书写者们的组合。

主要人物 江姐 许云峰 齐晓轩

重庆歌乐山

《红梅赞》

《绣红旗》

7.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1914-2004),安徽旌德人。30年代开始文学活动,1938年到延安。40年代的创作主要是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断》和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除《上海的早晨》外,还著有表现抗日战争期间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长篇《长城万里图》(共六卷:《南京的陷落》、《长江还在奔腾》、《逆流与暗流》、《太平洋的拂晓》、《黎明前的夜色》、《雾重庆》)。

多卷本长篇《上海的早晨》在对城市生活的展示上,范围有了一些扩大。这是五六十年代不多的以资本家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

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向“不法资本家”展开斗争,揭露其唯利是图的本性,在斗争中团结、教育、改造,是这部庞大的作品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论述,是作者人物性格设计上的依据。

不过,在这部作品中,仍提供了50年代初期城市生活的某些状况,尤其是围绕资产者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的图景,和城市在改造过程中,原先城市中心力量在迅速边缘化过程中的复杂反应。

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曲波《林海雪原》(前已讲述)

文学创作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能为广大“劳动群众”所阅读,这一关系到文学“方向”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人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大部分创作的读者,仍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新文艺作品并未很好“占领”“旧小说”的读者群,即使如赵树理这样的作家,立志用自己的通俗化小说来争夺农村读者,其成效也是值得怀疑的,更遑论城镇的广大的“小市民读者”了。

在四五十年代之交,“解放区”的一些作家曾写作表现革命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如《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新儿女英雄传》(孔厥、袁静)等。它们采用“旧小说”的章回体形式,运用接近日常口语的叙述语言,并有很强的行动性和故事性。这些作品的出现,被看作既“有着旧小说的遗迹”,但又“‘扬弃’了中国的旧小说”的创作。

这种对“旧小说”既承继、又改革的创作,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虽说并未受到大力提倡,但也出现了若干的长篇,如50年代出版的《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等几部语言通俗,有很强故事性的小说。在五六十年代,对小说的评价尺度,主要来自“经典”的写实主义小说;当时,并不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小说,在尺度上应有所区分。《铁道游击队》

知侠(1918-1991),河南汲县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除长篇《铁道游击队》外,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铺草集》、《沂蒙故事集》和中、短篇集《沂蒙山的故事》等。短篇《红嫂》在60年代曾被改编为戏曲、舞剧等多种形式。

《铁道游击队》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于1954年。小说写抗日战争期间,山东临沂、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在中共领导下组织游击队,在临枣、京浦铁路线一带展开活动。夜袭洋行、飞车夺枪、撬铁轨、炸火车、化装成日敌潜入临城等,都是富有传奇性的情节。在笔法、情节设计等方面,借鉴了侠义小说的表现方法。

《铁道游击队》 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刘洪、芳林嫂

王强

《敌后武工队》

冯志的长篇《敌后武工队》出版于1958年。它以1942年日本军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的“扫荡”为背景,写八路军的武工队在敌占区所开展的斗争。

思考题

1.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总体艺术特色是什么? 2.孙犁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3.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4.为什么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峰,这些长篇小说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5.掌握《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红日》、《林海雪原》、《红岩》、《上海的早晨》六部长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第三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的心里。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向张思德同志致敬!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18年的教师,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检查工作上,规范***,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革命题材的小说简介

1、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以刘洪,王强为首的枣庄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铁路线为主要战场,和日寇汉奸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故事从打洋行开始,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结束。描绘了我党领导的艰苦的坚持敌后的抗日战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国民党的王牌整编74师在1946年的深秋向我军连水城第二次的进攻开始,直到1947年的被我军全部歼灭为止。作者吴强在《红日》中对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的运动战做了最生动的诠释。全书主要以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的场面,刻画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和众多的战士的英雄的形象。

3、徐光耀《小兵张嘎》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4、《小游击队员》是作家王愿坚的作品。其主要内容是: 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时被白鬼子杀害了,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樟伢子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游击队员。

5、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以“赤色小子”为总题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为题材,以“围剿”与反“围剿”时苏区红军与白军的殊死战斗为背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红军小战士的感人形象。故事波澜迭起,险象环生,中篇“好看”,短篇则读来“有味”。十篇作品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达都堪称精粹之作。

第五篇:石油题材小说的突破之作

石油题材小说的突破之作

——评孙秋生长篇小说《流动的黑金》

孙玉田

一部飘着油墨芬芳的长篇小说《流动的黑金》(以下简称黑金)摆在笔者的案头,广袤的地球,地层切面流动的黑色液体,大地矗立着的高高的井架,褐色的牛皮纸凹凸封面设计,上下两部四百多页的厚度,淡淡栗色的印刷文字,插页那些记忆中的石油老照片,让我顿感这部长篇小说的厚重——它就是石油的颜色,它是代表工业题材创作向度的一种标志物!

当我将这部长达60万字的《黑金》读完,笔者周身被一股热浪荡激着,眼前闪烁着一片的光明,我禁在问自己:这是出自一位曾在一线井队工作过的业余作者之手吗?转念一想,这无需置疑,确定如此。小说的作者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石油员工,他的名字叫孙秋生!

说起石油题材来,这与其行业特性有关。作为文学的大概念,冠以石油之名,是因石油文化与中国石油的崛起发展相生相伴,它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歌曲、戏曲、影视等多种样式,而小说无疑是其主打的门类,理由不外乎它更具表现石油题材恢宏壮阔的场景与生动鲜活人物,一直以来倍受石油行业内外作家的青睐。其实,笔者认为,石油题材的范围或多或少地狭窄了点,也没必要将文学按行业来分类,这不尽科学,也不具规范。我还是认为,它应该当结于工业题材为宜,这样更能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相匹配、相融合,进而与全国甚至世界这种大题材的创作相比较,进而促其发展繁荣。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多元文化的浸润融合,中国产业工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相形之下,工业题材小说一直以来与农村题材小说比较并不占优势,一定程度上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调整,改制变轨的变革,作品创作上的表面化、浅层化、模式化、概念化、图解化倾向明显,时代化、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生活化、进而汇入城市化文学创作的后劲不足。就表现石油主题的小说作品而言,中、短篇作品具多,长篇巨制匮乏,思想性与艺术性双管齐下、并蒂开花,展现时代精神和鲜活生动的典型人物性格,深刻发掘产业主题,唱响时代主弦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显得单薄乏味,不尽人意。

当我们深感包括石油在内的工业题材小说难于突破的困惑之时,孙秋生的《黑金》恰似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让人们“柳暗花明”地看到了这一题材小说向前推进的一抹新绿,感受到了一股清爽的春风。具体说,石油题材的长篇小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长达60多万元字的巨制问世,且主题鲜明、内容直入石油上游采掘业之故事。我们并无夸张地讲,《黑金》一举填补了石油长篇小说的空白,对石油题材小说的创作具有突破创新意义。据笔者所知,此书在编审出版过程中,中国文联出版社、天津百花出版社的编审、校验人员给予书稿充分肯定,认为该书对以往石油题材小说具有颠覆性,看好这部小说的后期走向。

小说《黑金》的作者勇敢地把以故事放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能源企业深化改革,逐步向市场化推进的历史背景下,滨港集团所属的一个项目部,作为石油上游采掘钻井先头部队,开赴中国西部黄土高原荒凉赤贫的西普地区进行石油钻探施工期间发生的故事。石油,这个被誉为流动的“黑金”的物向,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能源和经济发展的争夺物,而且也成为了一种极具诱惑的标的物。一个刚刚从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独立“王国”的石油群体,在踏入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进入各色人等的社会大舞台,面对与社会各层面不同人物的交往,还有那纷繁复杂,险滩丛丛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能应对吗?他们能适应吗?他们能融入其中并能娴熟地成为市场化的弄潮儿?小说作者以文学的笔触,精彩的描写,丰富的生活体悟,不容回避的敏感热点话题,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幅石油企业走向市场的宏大场面,塑了一批具有“这一个”的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有志向、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感、会生活、能战斗,勇于奉献石油人的群体。他们为了国家能源安全,抛家舍业,为寻找“黑金”来到了条件艰苦的西普,开始了尽乎“部落”的生活——荒凉与寂寞呑噬着他们,单调与乏味困扰着他们,无奈与焦虑笼罩着他们,灵与肉,善与恶,美与丑,野蛮与冲动,男人与女人,心理与生理,人性与良知,在缠绕着、碰撞着、迸发着,进而生发出了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故事来。

我以为,《黑金》作为一部石油工业题材小说之所以具有突破性与创新性,其主要原因是其写石油非石油、写石油人非传统意义上的石油人,小说故事又非仅仅拘泥于大漠、荒原、陕北农村、井场、井架等等这些石油所特有的空间标志物,而是将场景、人物、描写、情感纠葛、矛盾冲突、主题揭示,放在了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放在了城市化的进程中,放在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前沿,一句话,作者所具备创作的先锋意识和不凡思维是这部长篇小说成功创作的关键。

生活的泉源与作家的责任担当是《黑金》具有突破性的重要一环。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小说作者孙秋生有着数十年钻井一线工作生活的背景,他当过井队司钻,成本员、会计,项目经理,有着外闯市场的厉炼,他体验过钻井一线的艰辛困苦,他懂得真实的钻井工人和其内心世界的波澜,他见证了市场经济的浪遏飞舟,他读得懂石油人情感世界的人性善美,他的经历和素材仿佛就是他手里攥着的一把硬棒棒好牌。然而,仅仅有好食材也末毕做出佳肴来,一丛好牌也不见得胜券在握。重要的是会把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美学的转换为文学的真实。这一点做到了。作者是满怀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开放的视野,把石油转型改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汇入市场经济滚滚洪流的大场面、大故事,浓缩于一个子公司下属的一个项目部这样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在这个集群里生发的故事,映衬出一个历史进程中的宏大主题,小中见大,窥一豹而见一斑。值得称道的是,小说敢于触这一时期一些敏感的神经——诸如 “四类井”承包开采,贪婪势力觎觊承包工程及物资采购,权力寻租与资本欲望的膨胀,钻井工人与地方女性的恋爱婚姻,集群内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这难以回避的敏感话题作者没有回避绕行,而是真面应对,以令人折服且又不是敷衍的文学手法将其化解释然,这不仅标志作者的成熟,更是一种题材创新的成功突围。

多元化、特异化、个性化是《黑金》具有突破性的一大亮点。在过往的石油题材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概念化、程式化、图解化、绝对化的东西,人物塑造上亦多为“高、大、全”,好就是绝对好,无瑕疵;坏就是坏到底,一无是处,否则难免会陷入“歌德”还是“缺德”的泥潭,不仅局限了小说家的创作思维,还让读者一沾石油小说就望而却步,感到乏味,不想读不爱读。难怪人们一提起石油人就是满身油污,一身野气,道道服,破棉袄,远看要饭的,近看钻探的。其实,这已是七十年代以前艰苦条件下的误像。时值当下,今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石油人了解较少,甚至还有一些误解,这没关系,我想,读了这部小说,或许能让你从品味石油人真实的生活中,了解石油人的特有品质,会让你耳目一新,产生文学的共鸣。

《黑金》这部洋洋洒洒上下两部五卷四十四章近800页的长篇,光有姓氏名谁的人物多达近二十位,当把它看下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那就是作者颠覆了以往石油小说的缺陷,将具有时代特点的全新文学气息传递给你,一顿不同凡响的色香味型精神美餐让你回味无穷。

我以为,一部成功长篇不在于故事如何精彩,关键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生动鲜活能否立起来。《黑金》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力透纸背——梁思勇、黎建斌、黄毛、梁婧婧、林队、乔伊、雯娟、黄宛平、段昆、路平遥等人物悉数从小说中跳出,映入读者眼帘,名利、诱惑、交易、情感、欺诈,各色人物,各种场景,性格的细微描写,形成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形成了一个宏大的舞台,演绎着跌宕起伏的故事,仿佛如鲜嫩春笋层层剥离展露真容、栩栩如生——男主人公、项目部副经理梁思勇,一个投身石油 事业的钻井人,性格刚毅正直,不畏诱惑,不惧权势,坚守着做人的底线,常年的野外工作,让他养成的习性的些粗野,这反到显得更加男人了,让女人情有独钟;司钻黄毛由同情保护从乡下逃婚出来的姑娘梁婧婧到相恋相爱终成眷属,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本真和悲悯情怀,而他外表的痞气野性与善良的内心于性格上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们看到了钻井人性格中的多元性。还有像黎建斌的圆滑老道,雯娟的豪爽泼辣,乔伊内向温柔,黄宛平高雅端庄,路平遥的凶狠骠悍,段昆的狡诈阴险,人物的刻画都体现出性格的多样性,且人如其人,像如其像,十分到位,彰显文学艺术在塑造典型人物“这一个”的定律原则。

作者人性的善美与爱情的永恒主题大胆又不失健康的嵌入小说中,给读者奉献出石油人真实健康的情感世界画面。这应该也算是小说具有突破性的这点。小说写爱情,从古到今并非新鲜事,但石油题材小说不忌讳并勇敢契入,应该就是一个特点了。《黑金》有两条故事架构主线,除了石油外部市场主线外,就是情感主线,而这条线并非游离第一条主线,而是融入其中,切入故事的情节中,融入人物的性格里,展示于矛盾冲突的进程,可见这种铺垫布局作者是有意突破固写爱情所僵化固有模式的另一种选项。为体现这条线,作者浓妆重彩地写了黄毛与梁婧婧的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又写了梁思勇与雯娟、乔伊、黄宛平近乎三角恋情的情感纠葛,使小说更具人性的色彩、生活的真实。

一直以来,石油人的生活被披上了神秘面纱。仿佛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由于中国石油建国初期人员来自部队,延续至今的“准军式化”的管理模式并末得到彻底改变,远离城市“根据地”式的生活,还有早年石油系统确立的“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扭曲了人类本应有的爱情与性爱,使人性最美好的东西撂置了,湮灭了,沉寂了。因此,在石油题材的小说中的爱情或性爱描写几乎是凤毛麟角,既使有点也是撒芝麻盐。《黑金》作者把创作的视角延伸到了广阔的社会层面,让封闭的石油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于是大胆地触及了它,这应该是一个进步,正是小说的展示的情感故事,让小说更具了勃勃生机,青春亮丽,那些在西普市场特定的生态中演绎出来的缠绵悱恻、凄美绵长、敢爱敢恨、勇于担当的情感的故事,既真实亦唯美,彰显了小说的美学价值和人性的辉焰。长篇小说《黑金》,应该说是近年来笔者读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优秀的石油题材的成功之作。作者在题材上的创新与突破是值得肯定的。限于篇幅,有关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再赘述。如果让我指出小说不足,我认为作者在主题的开掘上还有空间,文学语言的把握上仍需再下功夫。

孙秋生的石油题材小说创作历经二十余年,先后有《疤痕》、《看井》、《爱一个人很苦》、《撴钻》等几十篇中、短篇小说在《地火》《参花》《热土》发表。我认为,他的石油题材小说已不再是纯石油意义上概念了,他跻身工业题材小说行列亦不无可能。欣悉作家已开始将创作视角延伸由石油人油田生活与城市化进程融合新的高度发展,这部《黑金》就是其有益的尝试,并为其作品树立了向度的标杆。这位在石油打拼数十年的作家,正在构划其后两部有关石油题材向城市化迈进的长篇,以实现石油一线与二线、油城与大都市生活跨越的“三部曲”。

下载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献礼十八大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献礼十八大 新闻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真实再现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前身)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5月4日在......

    革命历史题材歌舞剧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革命历史题材歌舞剧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自古也就有国家、社稷,以舞见兴衰的说法,可见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浅谈鲁迅小说农村题材的艺术性

    浅谈鲁迅小说农村题材的艺术性 [摘要]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鲁迅作品几乎是作为第一批现代白话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

    学习革命历史

    敬爱的党组织:古朴的街道,绵延曲折;古朴的建筑,静静矗立。历史的韵味,弥漫在空气中,荡漾在心头。脚步踏在青石板的道路上,坚实的声音,敲打在历史的尘封上,仿佛历史的闸门缓缓打开,那......

    洪湖革命历史

    洪湖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1925年5月,娄敏修由党组织派遣,来到新堤以教书为职业,动员本地知识青年组织了“青年互助社”,后又组织了以工农子弟为主的“青年笃行会”,经常向他们宣传反......

    革命历史家书

    ﹁ 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 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

    中国当代反腐题材小说研究[精选多篇]

    中国当代反腐题材小说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文学热潮,那就是“官场小说”的繁荣。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官场小说”当属晚清“谴责小说”。新时期,尤其......

    革命历史影片观后感

    革命历史影片观后感《小兵张嘎》观后感黄岛区珠海路小学305班 丁文萱《小兵张嘎》是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 影中的主人公嘎子是一名八路军战士,英勇顽强地进行抗日活动。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