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案例总结
水利水电案例:
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
名词解释:
1. 引水式电站:是利用人工水渠,将水流引到较远的与下游河道有较大落差的地方,在那里修建电站,利用水流落差发电。其特点是河床上没有大坝,适合于在不具备筑坝条件的河段上建设小型水电站。但由于没有大坝,不能蓄水,也称泾流电站,发电量不好调节,只能有多少水就发多少电。优点是投资少,一般在山地河流落差大的地方比较多。2. 回水区:大坝建成以后,由于防汛和发电等的需要,必然要阻挡一部分的江水向下游的流势。而江水是源源不断的向下流的,从而就使江水到达大坝后遇到阻挡而回流,也就是回水。回水会造成大坝上游的地区水位升高。回水的最末端到大坝的距离就是水库回水长度。
3. 潜育化:是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一、工程分析生态影响的重点内容
1. 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包括大坝、灌溉引渠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重大工程;
2. 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即工程建设、库区及回水段对天然林和农田的大量征占和淹没;
3. 产生间接和累积影响的工程行为,即工程营运导致的坝下减脱水对原河流水文情势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4. 移民安置区建设的生态影响。
二、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调水工程评价范围:调出区、调入区、输水管线沿线、供水区、引起水文变化的区域
三、水生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2.3.4.5.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低栖动物和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种类; 重要的鱼类及其他经济水生动物的种类; 是否有洄游生物,包括鱼虾蟹; 水生生物的生物量;
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包括水文情势、水质等。
四、施工期的重点评价内容
1.施工以及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 2.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导致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而改变; 3.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土地的生产能力; 4.施工影响自然和人文遗迹地以及人群健康。
五、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要外,需重点注意哪些问题调查
1.既有工程造成的生态问题及其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效果、陆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2.坝下河段各类用水对象的用水现状与发展需求,包括生态与环境用水;坝下河段取水口环境现状;
3.库周消落带的生态景观影响;
4.库岸稳定、库周浸没、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 5.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6.库区和下游河段的水域生境及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的影响。
六、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
1.项目运行而引起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2.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3.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4.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以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 5.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6.钉螺转移等问题。
生态影响因素。库区淹没、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减脱水带来的水生生态系统变化、大坝对水生生物的阻隔、鱼类的“三场”破坏、低温水下泄、库区消落带景观;
水环境影响因素。河流上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下游河段各类用水对象、电站维修事故排污等。
地质环境与河道稳定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库岸稳定、下泄水量对下游河道的冲淤等。移民安置及其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开垦土地的生态破坏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排污。
七、施工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
1.植被破坏、土壤扰动与破坏、水土流失,对野生动物也有不利的干扰影响;
措施:合理选址,避开植被丰富区;控制施工临时用地,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弃土及时运走,但不能弃置在河道内,在弃土场采取设置挡墙、导排水沟、绿化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植被临时被毁区在工程结束时及时予以恢复。
八、建库是否会影响坝址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
水库建设及蓄水运行后,会影响坝址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
1.由于库区河段水流变缓,对水污染物的迁移、输送作用减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坝址上游河段工农业排水口附近水域的水质污染影响;
2.由于库区河段的水域及水体规模增加,流速变缓,对水污染物的澄清作用明显,水库运行近期对库区水质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沉降于库底污染物的累积影响作用可能会形成次生污染源,进而影响库区水质,导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
九、工程建设主要不利生态影响
1.水库淹没生态损失与库岸稳定性影响; 2.大坝阻隔影响,特别是对洄游鱼类的影响; 3.减脱水段的生态系统改变的影响; 4.移民安置生态破坏影响;
5.对下游洪泛区湿地萎缩、农田灌溉用水量及低温水灌溉造成的减产影响、旅游胜地对水的需求影响、鱼类产卵场生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十、工程对上游农业的影响
1.淹没造成农田面积的大量损失,农田及移民区污染物大量进入水库,造成库区水质污染; 2.农灌用水与城镇供水产生矛盾,需要进一步协调;
3.取水口在库区取深层低温冷水灌溉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十一、工程对下游河段的主要生态影响
1.对水生生物及鱼类的阻隔影响。由于在河上建设大坝,造成河道生境切割,产生阻隔影响。
2.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与减脱水影响。由于库区蓄水以及引水灌溉、城市供水,导致坝下河段水量减少甚至局部河段断流,天然水文情势明显改变。
3.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三场”的变化影响。由于坝下河段天然水文情势的改变,造成水生生物的生境发生变化,如鱼类“三场”将受到不利影响或破坏。4.灌溉回归水的水质污染影响。5.城市新区排水的水质污染影响。
十二、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措施
不利影响:
1.坝上原河道两岸原有农田被库区蓄水淹没;
2.坝下河道两岸农田会由于水库蓄水而导致农灌用水不足,另外日调节水电站日内水位变幅大,影响农业灌溉;
3.处于库区及上游区域的农田容易发生潜育化,而处于坝下区域的农田容易盐渍化; 减缓措施:
1.由于库区有城镇取排水口,为保护库区水质,应对库区农田退水严格控制,尽量排至坝下河道;
2.保障一定的下泄流量,满足农灌用水;
3.对造成的农田损失进行补偿,对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进行异地开垦。
十三、生态用水需考虑哪些因素
1.坝下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防止河床水位过低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水面蒸散量;
5.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航运、景观河水上娱乐环境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量; 7.河口地区生物的需水量和防止咸潮入侵的基本水量等。
十四、拟建水库坝下河段的最小基流水量
1.维护坝下河段水质所需的河道稀释净化环境用水需求;
2.坝下河段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以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基本用水需求等;
3.维持沿河附近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水量需求;
4.坝下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5.坝下河段景观用水需求。
十五、评价等级
对于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的情况,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
十六、天然次生林和耕地现状调查应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1. 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并附名录,调查天然次生林的结构,通过样方调查,确定不同植物种类的重要值并明确其类型; 2. 通过样方实测或遥感,确定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 3. 天然次生林中的野生动物情况,给出受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4. 调查耕地的面积、分布、坡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当地主要农作物及其产量,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田;
5. 调查耕地的水土流失情况。
十七、库区回水区的环境问题
1.回水淹没造成农田损失及移民;
2.蓄水初期水质恶化,影响城市供水水质;库岸受到冲蚀,稳定性受到威胁; 3.由于水量及水温等水文情势发生变化,鱼类饵料生物种群类型与结构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4.鱼类资源及种群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原急流性鱼类不适宜在库区生活,而静水性鱼类可在库区生活。
十八、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生态影响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大坝建成,水库完工后,为保证发电需要,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较高,而夏季为防洪,水位下降。这期间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即为消落带。生态问题有:
(1)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蓄水前良好的陆生生态系统变成水生或半水生系统,而反复的水淹与出露,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难以成活而退化,成为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
(2)水环境污染。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滞留在消落带上,在高温下易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或导致流行病发生。更严重的是,累年冬夏两季蓄退水位,前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生态屏障消失。消落带植被淹没消失,库区失去了一道生态屏障,消落区形成之前,库区两岸的植被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4)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库区长时间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而当夏天水位下降时,坡度较大的山体就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
(5)影响库区的旅游景观,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造成景观破坏。
十九、库区消落带:形成及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二十、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1. 隧道施工排疏水引起的地下水径流或流场变化; 2. 隧洞顶部区域农作物、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问题; 3. 隧道弃渣处置环境影响问题;
4. 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 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 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二十一、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1. 弃渣场设置在下游河滩地上不合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要求,既会影响行洪,也不安全;
2. 设置在荒沟里比较合理。荒沟、山谷做弃渣场是比较常用的,通过设置拦渣坝并采取防洪排水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二十二、工程实施对河流下游的主要影响
1. 造成坝下减脱水,导致坝下河段水文情势改变,进而对各类用水产生影响;
2. 减脱水河段环境的变化,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减脱水段的鱼类“三场”将受到破坏;
3. 如果不能保障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造成下游区域沙化、荒漠化趋势进一步严重,流动沙丘数量和面积增加;
4. 坝下河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库区冲淤下泄高含沙量水流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库区下泄清水又容易导致河床与两岸受到清水冲蚀影响,进而导致河岸安全影响。
二十三、库区水环境影响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1. 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入库支流河水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综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如库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库区清理不当等,容易产生库区水体富营养化; 2. 水质影响问题。施工期管理不当废水排放可能会造成水质污染,库区清理不当也会带来库区水质污染隐患,营运期还会有面源污染的影响,而本工程具有供水功能,需特别关注库区水质保护问题。
3. 库区消落带影响。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4. 下泄低温水影响问题。由于本工程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可能存在库区低温水下泄影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农灌取水及低温水灌溉影响农作物等问题。下泄低温水对鱼类生活及其孵育会造成突出不利影响:
1)水温变冷,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
2)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 3)下泄低温水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能力,致使鱼生长缓慢;
4)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 5)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措施: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
5. 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影响。在大坝泄洪时,周边空气与泄流水体充分掺混,容易产生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进而影响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伤害影响。
6. 库区鱼类产卵场受淹没影响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鱼类产卵场的水深加大、水文情势改变,会影响鱼类的产卵和孵化。二
十四、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 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 对临时征占的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 对工程永久征占的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 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 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6. 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 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取必要的拦挡等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二十五、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 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2. 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和保护要求等; 3. 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4. 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5. 调查陆生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6. 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
二十六、对上游陆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影响
1. 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活动和施工机械噪声干扰,以及库区拆迁、清理等,原来两岸活动的野生动物受到惊扰而发生逃逸;
2. 工程运营期,由于水库蓄水及水面积的扩大将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的淹没、库区水面对野生动物跨河形成阻隔影响,会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及活动范围,进而影响其种群及数量。
二十七、水库大坝对鱼类的影响
1.水库大坝的建设,会对鱼类产生阻隔影响,库区河段由于水库淹没可能影响鱼类的产卵场,进而对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栖息产生不利影响;水库运行期间,改变了库区与坝下脱减水河段的天然水文情势及环境水文条件,使影响河段水域生境、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组成与数量以及鱼类的“三场”,进而对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栖息产生不利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段化、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的交流;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变化会造成原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鱼类物种的消失;泄流可能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幼鱼造成严重影响。
2.工程建设及运行期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1)充分调查和研究鱼类的生理生态特性,考虑设置过鱼通道;(2)根据河道生态及鱼类生长繁殖的要求分层放水,既保证一定的生态流量,又尽可能创造较适宜的水文水利条件;(3)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
3.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水库大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物种和基因交流的阻隔影响;(2)水库坝下脱水河段的影响;
(3)水库运行调度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产卵场及其鱼类繁殖的影响;(4)水域生境变化导致水生态系统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索饵场及其鱼类生存的影响;(5)水文情势改变、水域生境变化对坝下河段鱼类区系、种群、分布与数量的影响。4.大坝建成后对鱼类的产卵的影响:
(1)大坝建设有可能阻断鱼类的通道,使其不能到达产卵场;
(2)由于流量、流速、泥沙含量、水温等水文情势的变化,对鱼类产卵将产生不利影响;(3)生境的变化可能会推迟亲鱼的产卵期或不能正常孵育或使产卵后成活率降低。5.工程带来的哪些变化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对应的保护措施?(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水库蓄水及受库区回水将影响库尾的产卵场,进而导致受保护鱼类的产卵和孵化受到不利影响;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水域生境改变,将导致库区水生生物群落与鱼类组成的变化,也会导致受保护鱼类受到不利影响;
(4)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坝下河段出现减脱水,改变了其水域生境条件,影响受保护鱼类的正常栖息与洄游。
(5)针对以上问题,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消除库区次生水质污染隐患;采取工程与调度措施,确保生态流量下泄,满足水生生物生存基本用水需求;建立鱼类保护区;划分禁渔区或禁渔期;采取设置过鱼设施、设置鱼类增殖站,进行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和栖息地,如建立人工渔樵,建立鱼类栖息地及替代生境、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等综合措施;防治流域水土流失和强化污染源控制,切实保护库区与下游河段的水质及其河流生态环境。
二十八、移民安置
1.针对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问题?
(1)移民区搬迁遗迹的环境影响。遗留的环境问题: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 如不能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有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时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水库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产生的不利的环境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二十九、运营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1.水库淹没,造成大量的土地、植被损失; 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
3.库区与坝下减脱水河段水文情势改变导致的水域生境变化,对其水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
4.水库回水对库尾城市取、排水的不利影响,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使用后排退水对纳污水体的水环境影响;
5.水库日调节运行导致的库区、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流量、水位等日内变化)对库区消落带景观、坝下河段各类用水与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6.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
三
十、大坝建成后,坝下减脱水段将发生哪些变化
1.先期河床裸露,之后水生生态逐渐向陆生生态转化; 2.原河道中鱼类及水生生物数量有可能受到大幅度的削减; 3.农田灌溉用水不足或受冷水灌溉的影响而产量减少。
三
十一、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建议
1. 应主要采取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1)库区移民环保措施,库底清理环保措施;(2)库区(周)、坝下河段以及灌溉、供水使用后排退水收纳水体的水污染控制与水质保护措施;
(3)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
(4)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
(5)保障洄游性鱼类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维护工程影响水域鱼类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措施、鱼类替代生境保护措施等;
(6)下泄基流水量保障措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措施等。2.主要环境管理建议:
(1)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2)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
(3)缓解下泄低温水影响、保障基流水量下泄的监测方案与日常管理制度;(4)制定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5)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
(6)在工程竣工后实施环保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三
十二、工程具有城镇供水功能,保障供水水质的环保措施
1.划分水源保护区;
2.控制流域人为开发建设活动,严禁在保护范围内建设污染型项目; 3.大力进行流域绿化,控制水土流失; 4.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库区富营养化; 5.加强库区水质监测与日常监督管理;
6.制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三
十三、工程建设的环境风险
1.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聚集可能发生疫情问题;
2.营运期地质灾害问题、船舶航运发生油污泄露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洪水季节溃坝的风险,洪水下泄的生态风险; 4.高坝大库存在诱发地震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
3.灌溉回归水irrigation return flow灌溉水由田间、渠道排出或渗入地下并汇集到沟、渠、河道和地下含水层中,成为可再利用的水源。4.生态需水量
——下游生态需水: 1)坝下河道冲淤及下游河口湿地需水; 2)水生生物生长繁殖需水; 3)鱼类活动、生殖及其洄游需水; 4)河岸植被需水; 5)地下水补给需水。——计算模式
5.年调节水库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兴利库容,即调节库容)不等于(应小于)水库设计供水规模,更不应该大于水库坝址断面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6.评价等级:
7.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8.受保护鱼类 6)。
9.移民安置:
10.生态图件、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
11.高坝大库要考虑诱发地震导致的环境风险 12.弃渣场:
(1)占用河滩地可能影响行洪,存在水毁及水土流失隐患(2)
第二篇:环评工程师考前培训——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综述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第一题: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首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河拟新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108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108m3,坝高40m,回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hm2,需移民1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河在坝址下游12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08m3。
拟建灌溉引水干渠长约8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104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汇入A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V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IV类。(灌溉用水按500m3/亩a,城市供水按300L/人d测算)问题: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1)A河,拟建水库库尾至河口的干流河段与沿程支流河口段;
(2)清水河,A河汇入口上游500m至下游由于工程建设引起水文变化河段;(3)灌溉引水主干渠区沿线区域(4)B灌区
(5)供水服务的城市新区。
(这个小考题来自“导则”,HJ/T88-2003水利水电导则及原非污染生态导则HJ/T19-1999中均有规定,考生只要理解导则中关于调水工程评价范围的“调出区”、“调入区”、“输水管线沿线”、“供水区”、“引起水文变化的区域”,回答本题基本无难度。案例要考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导则的应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导则的表述与本工程结合起来。)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简述缘由。
(1)对水生生物及鱼类的阻隔影响。由于在A河上建设大坝,造成河道生境切割,产生阻隔影响;
(2)A河工程水库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与减(脱)水影响。由于库区蓄水以及引水灌溉、城市供水,导致坝下河段水量减少甚至局部河段断流,天然水文情势明显改变;
(3)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三场”的变化影响。由于坝下河段天然水文情势的改变,造成水生生物的生境的变化,如鱼类“三场”将受到不利影响或破坏;
(4)灌溉回归水(即农田退水)的水质污染影响。由于灌溉回归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会对A河拟建水库坝下6km以下河段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5)城市新区排水的水质污染影响。由于城市新区排水直接进入清水河,会对清水河纳污河段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答题时只要将“要点”答上即可,不要展开太多,以节省时间。)
3.为确定A河拟建水库坝下河段的最小基流水量,应主要考虑哪些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1)维护坝下河段水质所需的河道稀释净化环境用水需求;
(2)坝下河段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基本用水需求等);
(3)维持沿河附近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水量需求;
(4)坝下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5)坝下河段景观用水需求。
(生态需水量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关注的重点之一。尽管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但维持河道一定的生态用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不论在考试或实际做此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均需特别关注。)
4.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1)不能满足B灌区的农灌用水和城市新区近、远期的供水。因为B灌区的农灌用水为:0.7×104hm2×15×500m3/亩a =0.525×108(m3/a),城市新区远期用水为:100000人×300L/人/a×365d÷1000=0.1095×108(m3),两者合计大于水库上游来水的多年评价径流量,天然来水无法满足其设计用水需求(注:水库修得再大,但没有来水量保障;水库本身是不会增加水量的,水库只能调蓄水量——重新分配径流过程及重新配置各类用水量)。
注:年调节水库的兴利库容不等于、且应该小于水库设计供水规模即:本题目中的设计灌溉用水+城市供水量之和,更不应该、也不可能大于水库坝址断面 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而在此题目中,拟建年调节水库的设计兴利库容为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1.5倍,实属既无道理、又缺乏水库工程基本知识,而且也没有水库工程实践经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仅具年调节性能水库工程设计提出的兴利库容会比其水库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大)。
(2)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大坝下游河道及清水河的生态环境用水。因为生态环境用水的各类指标未确定,A河坝下6km处接纳农灌回归水的水质较差,会对下游河段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清水河接纳城市新区的排水后,河流水质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而A河水库下泄水量与水质也有不确定性。
第二题:青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104m3,们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105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青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青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答: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影响范围——大清河,包括水库回水段,坝下减(脱)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影响范围——碧河水库与坝下河段、灌区与城市供水区、灌溉退水与城市排水受纳水域。
(3)调水线路沿线影响范围——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与管道沿线区域。(4)施工活动影响范围——各类施工场(营)地以及料场、渣场等区域。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隧道施工排(疏)水引起的地下水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隧洞顶部区域各类用影响问题
(2)隧洞顶部区域农作物、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问题(3)隧道弃渣处置环境影响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影响问题 3.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答(1)弃渣场设置在下游河滩地上不合理。不符合“防洪法”要求,既会影响行洪,也不安全。
(2)设置在荒沟的比较合理。荒沟、山谷做弃渣场是比较常用的,通过设置拦渣坝并采取防洪排水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能够满足水保与环保要求。4.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
(1)造成坝下减(脱)水,导致坝下河段水文情势改变,进而对各类用水产生影响;
(2)减(脱)水河段的水域生境变化,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减(脱)水段的鱼类 “三场”将受到影响或破坏;
(3)如果不能保障下泄所需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造成下游区域沙化、荒漠化趋势进一步严重,流动沙丘数量和面积会增加;
(4)坝下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影响。库区冲淤下泄高含沙量水流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库区下泄清水又容易导致河床与两岸受到清水冲蚀影响,进而导致河岸安全隐患;
(5)容易导致下游农田的盐碱化或土地沙化。5.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三项主要生态保护措施(1)大清河取水工程建设需采取鱼类保护措施。
(2)大清河取水工程建设需设置下泄生态流量与监控的设施。(3)对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进行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
第三题:某拟建水利水电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
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
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种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粘沉性卵,具有海淡洄游习性。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段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1)维护坝下河段水质所需的河道稀释净化环境用水需求;
(2)坝下河段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基本用水需求等);
(3)维持沿河附近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水量需求;
(4)坝下河道外的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5)坝下河段景观用水需求。
(环境用水考虑的方面比较多。但本小题能给出5个即可)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入库支流河水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综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库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库区清理不当等),容易产生库区水体富营养化。
(2)水质影响问题。施工期管理不当废水排放可能会造成水质污染外,库区清理不当会带来库区水质污染隐患,营运期还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影响。而本工程具有供水功能,需特别关注库区水质保护问题。(3)库区消落带影响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等问题。
(4)下泄低温水影响问题。由于本工程水库具有为多年调节性能,可能存在库区低温水下泄影响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农灌取水及低温水灌溉影响农作物等问题。
(5)下泄水流的气过饱和影响问题。在大坝泄洪时,周边空气与泄流水体充分掺混,容易产生下泄水流的气体过饱和,进而影响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伤害影响。
(6)库区鱼类产卵场受淹没影响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鱼类产卵场的水深加大、水文情势改变(如流速变缓),会影响鱼类的产卵和孵化。
(本小题只要给出5个正确答案就满足要求。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对水质污染的影响,也应考虑对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生生物生存条件的影响。)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设置过鱼设施。
(2)水库蓄水及受库区回水将影响库尾的产卵场,进而导致受保护鱼类的产卵和孵化受到不利影响。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等。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水域生境改变(特别是水流变缓),将导致库区水生生物群落与鱼类组成的变化,也会导致受保护护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建立鱼类栖息地及实施替代生境保护等。
(4)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坝下河段出现减(脱)水,改变了其水域生境条件,影响受保护鱼类的正常栖息与洄游。确保生态流量下泄,满足水生生物生存基本用水需求;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等综合措施,通过过鱼设施建设缓解阻隔及鱼类洄游影响。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它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5)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6)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7)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 拦挡等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注意这里问的是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其中8株古树名木是重点保护对象,答题时一定不能遗漏。但不能只考虑8株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还得考虑影响范围内整体植被的保护。前4条是主要的。后三条能答上一条即可)
第四题: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 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104 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
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分布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
问题: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
(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
(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5)调查陆生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础。一般从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均容易解答该问题,但往往回答不完整。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不外乎植物、动物及其生境调查,在具体工作中从物种、种群、生态系统、景观四个层次入手,同时考虑气候、土壤、水系等自然因素。在复习这样的题时,同时可以联想一下 对于下游地区的生态应调查哪些内容?工程建设对上游和下游生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可注意一下本书的有关内容)
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水库大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物种和基因交流的阻隔影响。(2)水库坝下脱(减)水河段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
(3)水库运行调度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产卵场及其鱼类繁殖的影响。(4)水域生境变化导致水生态系统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索饵场及其鱼类生存的影响。(5)水文情势改变、水域生境变化对坝下河段鱼类区系、种群、分布与数量的影响。
(水库运行期对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鱼类均有影响,但对下游影响更明显一些。这类问题提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问大坝建设对下游鱼类的何影响?对坝上鱼类有何影响?对上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对下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基本大同小异,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提问的形式,结合实际工作来答)
3、对上游陆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影响?
(1)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活动和施工机械噪声干扰,以及库区拆迁、清理等,原来两岸活动的野生动物受到惊扰而发生逃逸。
(2)工程营运期,由于水库蓄水及水面积的扩大将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的淹没、库区水面对野生动物跨河形成阻隔影响,会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及活动范围,进而影响其种群及数量。
(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一般可按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方面进行影响分析与评价,水力发电站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当然也可以考虑施工前期、营运后期等的影响)
4.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
(1)移民区搬迁遗迹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地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产生的不利的环境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移民安置是水电开发项目关注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是考试应该考问的要点。这个题也可以按环境影响要素来解答)
5.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1)应主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①库区移民环保措施,库底清理环保措施。
②库区(周)、坝下河段以及灌溉、供水使用后排(退)水受纳水体的水污染源控制与水质保护措施。
③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
④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
⑤保障洄游性鱼类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维护工程影响水域鱼类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措施、鱼类栖息地及替代生境保护措施等。
⑥下泄基流水量保障措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措施等。(2)主要环境管理建议:
①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②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
③缓解下泄低温水影响、保障基流水量下泄的监控方案与日常管理制度; ④制定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⑤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
⑥在工程竣工后实施环保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题目也可以单独提出工程措施或环境管理计划来要求回答。在单独的提问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细化答案。水电项目也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本项目有供水功能,而且是向下游两个城镇供水,在机电检修时有可能发生漏油事故。本工程兼有供水功能,涉及经济鱼类“三场”,工程规模较大,生态影响应为一级评价,因此,也需要在施工期进行环境监理)
第五题:拟在某河流下游建一河道型水库,建设目标为发电与航运,运行方式为日调节,坝高14m,正常蓄水位36m(黄海高程),回水长度38km,水库面 积28km2,库区无大的支流汇入。
该河流经低丘和冲积平原,沿岸地面高程30-38m(黄海)。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汛期为6-10月。在坝址处,河流丰、枯水期的水位在29-35m之间变化,含沙量小(0.3kg/m3)。区内已无原生植被,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区域农业开发程度较高,两岸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农田,水田、旱地面积大致相当。
拟建工程库区有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分布,水库回水末端有一中型城市,工农业与生活取排水口皆布置于该河流两岸,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移民。
施工区布置在坝址两岸,对外交通主要利用现有公路和航运。施工期为五年半,施工高峰人数为550人,水库管理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能得到妥善处置。
问题:
1.识别运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1)水库淹没,造成大量的土地、植被损失;(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
(3)库区与坝下减(脱)水河段水文情势改变导致的水域生境变化,对其水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
(4)水库回水对库尾城市取、排水的不利影响;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使用后排(退)水对纳污水体的水环境影响;
(5)水库日调节运行导致的库区、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流量、水位等日内变化)对库区消落带景观、坝下河段各类用水与水生物的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影响,发电厂营运期可能发生的水质污染影响。
2.建库是否会影响坝址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
水库建设及蓄水运行后,会影响坝址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1)由于库区河段水流变缓,对水污染物的迁移、输送作用减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坝址上游河段工农业排水口附近水域的水质污染影响;
(2)由于库区河段的水域及水体规模增加,流速变缓,对水污染物的澄清作用明显,水库运行近期对库区水质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沉降于库底污染物 的累积影响作用可能会形成次生污染源,进而影响库区水质,导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3.简要说明水库大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
(1)水库大坝的建设,会对半洄游性鱼类产生阻隔影响,库区河段由于水库淹没可能影响半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进而对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栖息产生不利影响;
(2)水库蓄水运行,改变了库区与坝下脱(减)水河段的天然水文情势及环境水文条件,使影响河段的水域生境、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组成与数量以及半洄游性鱼类的“三场”,进而对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栖息产生不利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的交流。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变化会造成原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鱼类物种的消失。泄流消能可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是幼鱼造成严重影响。这道题很多人被“半洄游性鱼类”这个概念所迷惑,误以为是鱼类洄游了一半就中途停止了呢。半洄游鱼类是指淡水鱼类在淡水水域中从一种类型的水体到另一种类型的水体,以及栖居在浅海区或咸淡水区的鱼类进入江河的洄游)
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措施。
A.对两岸农田的主要不利影响有:
(1)坝上原河道两岸原来有农田,则会被库区蓄水淹没。
(2)坝下河道两岸农田会由于水库蓄水而导致农灌用水的不足;同时,由于本工程为日调节电站,日内水位变幅大,影响农业灌溉。
(3)处于库区及上游区域的农田,容易发生潜育化;而处于坝下区域的农田又容易盐渍化。
B.减缓措施可考虑:
(1)由于库区有城镇取排水口,为保护库区水质,应对库区农田退水(特别是水田)严格控制,尽量排至坝下河道。
(2)保障一定的下泄流量,满足农灌用水。
(3)对造成的农田损失进行补偿,对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进行异地开垦。
第六题:某水电站1996年开工建设,于2001年通过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现有3台机场,总装机容量600MW。工程安排移民3万人,水库淹没面积100hm2。电站下游为不通航河流,有多处取水口,也有城镇、村庄和厂矿企业。在坝址下游40km处有一较大支流汇入。经调查有部分后靠安置的移民由于安置不太妥当,造成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2001年扩建拟新增一台600MW发电机组,以提高该电站在电网中的调峰能力(日用电高峰是满发,日用电低谷时发一台机组),不改变水库设计水位,不增加库区面积,在已建成的水库大坝左岸山体修建进水口和引水发电系统,采用地下厂房布置机组,除料场、渣场和部分运输道路外,施工场地均在电站厂区范围内,施工区周围除设有职工生活区外,没有其他集中居民点。工程所需砂石料为商品料,料场距坝址20km。由汽车运输至厂坝区,运输道路经过一个约500人的A村。弃渣场设在大坝下游200m的河滩上,沿河堆渣近300万m3,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区内无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问题: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1)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a.移民安置不当造成的陡坡开垦、毁林开荒等生态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影响、地质灾害隐患问题;
b.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m的河滩上,既不符合“水法”、“防洪法”与“河道管理条例”要求,也存在碍洪、渣场失稳等安全隐患问题;
C.库区泥沙淤积与库区水质问题(自净能力减弱,可能导致局部水域水质污染或库区水质富营养化);
D.电站运行导致的库区水位消落带的生态景观影响问题;
E.电站运行导致的脱(减)水河段和下泄水量变化对下游各类用水的影响问题; F.库区及下游河段的水文情势及水域生境变化对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的影响问题; G.库周浸没与库岸稳定问题。
(2)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a.农田、林地,工程施工(开挖、弃渣与构筑物建设等)与建设占地影响因素; b.下游河段各类用水对象及其分布的取水口,工程施工运营导致的水文情势与水环境质量变化;
c.工程施工及物料运输经过的A村,施工及运输车辆扬尘、噪声等影响因素; d.陆生生态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程占地、施工噪声影响因素; e.水生生态及重点保护鱼类(包括土著鱼类),大坝阻隔、水文情势及水域生境变化、鱼类“三场”影响因素;
f.坝下河道行洪安全,工程渣场设置及弃渣处置影响因素。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要外,需重点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
(1)既有工程运行现状的回顾调查评价,重点是现存生态环境问题、既有环保措施及其的效果、陆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2)坝下河段各类用水对象的用水现状与发展需求(包括生态与环境用水),坝下河段取、排水口现状与发展变化;
(3)库周消落带的生态景观影响;
(4)库岸稳定、库周浸没、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5)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6)库区和下游河段的水域生境及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的影响。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生态影响因素。库区淹没、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减(脱)水带来的水生态系统变化、大坝对水生物的阻隔、鱼类的“三场”破坏、低温水下泄、库区消落带景观等。
(2)水环境影响因素。河流上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下游河段各类用水对象、电站维修事故排污(如油类污染)等。
(3)地质环境与河道稳定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库岸稳定、下泄水量对下游河道的冲淤等。
(4)移民安置及其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开垦土地的生态破坏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排污。
4.弃渣场是否合理?拟采取什么措施?
(1)不合理。违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占用河滩地可能影响行洪,存在水毁及水土流失隐患。
(2)可采取渣场搬迁及弃渣可靠处置,弃渣回采利用等措施。
(本题实际上考的是“水法”及“水土保持法”的要求)
5.结合已建工程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1)妥善安置移民,对造成陡坡开垦、毁林问题,进行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2)弃渣场搬迁及工程弃渣安全、可靠处置,施工场地进行生态恢复;(3)运输道路尽量绕避村庄,或采取设置声屏障等减缓措施。
第三篇:水利水电工程
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 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皖水人„2006‟26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调动广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多出成果的社会环境,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三条
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
对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五条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工程技术人员。
(一)科学研究: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有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科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规划设计:从事流域规划、区域水利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咨询、工程概预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工程建设与管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建设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生产运行: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生产运行、维修养护、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勘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
已取得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水利水电工程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七条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熟悉水利水电专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第八条
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努力进取,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任期内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学历资历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满5年。
4、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现在野外从事水文勘测、测绘、工程建设施工等水利艰苦岗位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执业资格满5年。
(二)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2、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3、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5年。
(三)助理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中专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第十条
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
(一)外语、计算机条件
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或符合有关规定,经批准免试者。
(二)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章
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
高级工程师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1、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
2、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具有独立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的能力,能解决在水利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专业技术岗位上关键性技术难题;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
3、具有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1项(以奖励证书为据,下同);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2、参加完成1项省级或2项市(厅)级重点工程(包括科研、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技术审查、审批等,下同)、技术创新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省辖市,下同)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以成果鉴定书或批复文件为据,下同),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持完成1项市(厅)级以上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4、主持完成1项或参加完成2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程造价标准定额和行业规划编制,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推广应用或颁布实施。
5、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水利行业市以上重要骨干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1项,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或验收通过,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主持完成1项中型以上或参加完成3项小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勘测设计、水力发电、运行与维护等业务工作,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解决生产、建设、管理中重大技术问题,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及降低成本有显著效果,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及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
第十二条
工程师条件
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1、具有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和规程,能够了解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
2、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具有独立或参与承担中小型工程项目的能力,能解决在水利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专业技术岗位上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三等以上奖励1项。
2、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或2项本单位工程(包括科研、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技术咨询等)、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参加完成1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程造价标准定额和行业规划编制,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推广应用或颁布实施。
4、参加完成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水利行业市以上重要骨干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1项,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或验收通过,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参加完成1项中型以上或2项小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勘测设计、水力发电、运行与维护等业务工作,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解决生产建设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经同行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认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及降低成本有较明显的效果。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发行的省级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2、作为主要撰写人,撰写较高水平的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2篇以上,经同行专家评议,数据可靠齐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在市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不少于2篇;或参加市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1篇,被收入交流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第十三条 工程师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工程师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2、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重点工程科研、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运行等项目,经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主持完成1项或参加完成2项市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并通过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4、获得厅级优秀设计奖的设计项目主要负责人,或者厅级优质工程奖的设计、施工、监理、质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二)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发行的省级及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
第十四条
助理工程师条件
申报助理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基本掌握水利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具有解决本单位科研、规划设计、工程管理、生产运行等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
(二)论文著作条件
在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撰写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1篇。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标准条件中的工作业绩和论文著作,从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判定是否具备条件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料(原件或经审核验印后的复印件、复制件等)。
第十六条
国民教育系列全日制普通院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考核合格,按有关规定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一)工程师: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二)助理工程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三)技术员:获得大学专科或中专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第十七条
凡在野外从事水文勘测、测绘、工程建设施工等水利艰苦岗位以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时,在能力业绩和论文著作方面可适当倾斜。
第十八条
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取得规定学历之日起,任满一个原岗位基本年限。
第十九条
取得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转岗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后,可转评水利水电工程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在申报高一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资格时,其转岗前后任职时间合并计算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条
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一条
申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和破格申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的人员,申报条件按省工程系列评审标准条件执行,并报省工程系列高评会统一评审。
第二十二条
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任期内,考核未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除取消申报人当年的申报资格外,在以后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二十三条
本标准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所称“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二)所称“主持完成”是指: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是指:该项目成果鉴定书(主管部门鉴定认可)注明的前5名。
(三)所称“科学技术奖”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当奖励”是指:同等级与工程系列有关的市(省辖市)以上政府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综合奖项。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
(四)“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指:由国家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著作须有ISBN(标准书号)。国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参照执行。论文、著作、技术报告作者,须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第二十四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大、中、小型三级划分标准按水利部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标准条件由省人事厅和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标准条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省人事厅、省水利厅皖水人„2002‟418号文同时废止。
第四篇: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电站、水库、灌区、泵站、人饮等)相关工程的设计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知识过硬,须熟练掌握office办公系列软件(WORD、EXCEL、PPT等),AUTOCAD,有工作经验或掌握其他相关的工程计算软件(PC1500、PKPM、AUTPBANK、H-HSLOP等)及计算编程(VB、VC或VF)者优先。性格开朗、活泼上进、积极上进善于与别人沟通,虚心好学。
1、人品优良;
2、水利水电专业相关基础知识成绩优秀;
1、能独立完成输电线路结构设计工作,两年及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
2、能熟练使用相关专业处理软件,能够独立完成杆塔基础的计算设计,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熟悉相关规范,对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有专业见解;
4、结构、土木工程或工民建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4.能独立承担风电设计任务者优先。
1、大专以上学历,电力/电气专业。
2、能够独立完成110KV及以下变电二次设计工作,熟悉工程规范,具有主设工作经验。
3、参与公司送变电工程二次设计经验。
4、具备解决工程实施中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5、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有电力设计院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
2、能独立完成110KV、220KV输变电及用户变电、小区变电的施工图设计
3、具有五年以上35KV一下输配电线路设计经验优先
4、数字相关设计规范,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有团体合作精神
第五篇: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必要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