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900字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900字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第二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简单但是学生容易不好理解,我采用的.主要是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回顾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提出疑问,同学们在想回答却答不出的过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织,提出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几何图形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图补充完整以及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用流程图绘制出来。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并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从而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细胞的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目上,我认为该把握好一下几点: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的技巧。并树立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所以在技能上要锻炼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2
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3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
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4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
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一生物优秀教学反思3
“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无时无刻不体会到这一点。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媒体舆论多年的宣传,再加上北京学生关心大事的传统,学生在环保教育中投入的'热情是很让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故事和措施来。这使得课堂的讨论很活跃。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精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只凭借感觉。这使得调查报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说明问题。更有一些同学是由于懒惰,所以完全凭借猜测拼凑的报告。这就需要教师审查小组的调查提纲,帮助小组完善提纲,还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分工合理落实。
第二,只会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学在订立环保公约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缺乏行动。建议课任教师应该联系班主任,在班级订立环保公约应该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时间应该组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议。这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一个好机会,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
第三,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转变人们的思想是环保的关键。为了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争取学校的支持。
一来要形成全校的宣传舆论,
二来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环保共约宣传栏),
三来应该将环保工作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结合起来,四来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一个真诚的教师可以感染无数学生。让我们满怀热情,讲好这一课,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教师能为环保事业贡献的最大的力量。
这周讲的是《流动的组织——血液》。学生对血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血液的组成成分的了解比较欠缺。学习这节不仅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安排了三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是利用课本的“资料分析”,教师先给予学生引导,然后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根据课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发言交流。
第二处是介绍血细胞,教师先以“红细胞”为例,从“形状、特点、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课本的图片,阅读分析课文的信息来掌握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应的知识点,并完成表格,课上交流。
第三处是在学完整节的内容后,让学生来当“小医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5
《心脏》一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合理的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A、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B、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 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B、学生在探究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学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平静状态下和800 m赛跑结束后的心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选派几名学生向医生请教“心脏为什么会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功能。另外,在习题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 腔是否相通”,第4组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腔是否相通”,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6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反思。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创新的启蒙教育,本学期我仍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在班上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8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
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9
一、《生态系统》
邓云:这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有如下几点:①学生的潜力很大,给他们一点空间,就会让你刮目相看;②优美的课件,精心的设计,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③注意重点的当堂掌握。”
蔡春祥: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很有趣,却有有些不好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很多问题只能从描述现象入手,从具体事例入手,但未解之谜又太多,随便讲到某一个知识、举一个事例,马上就能引发学生一大堆的问题。可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又不能吝啬时间,必须通过举例、引导、比喻等方式,给孩子们一个答案。假如不允许学生提问题,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突然想到的问题憋在心里,学生的那种急切显而易见,如同给燃烧正旺的火苗浇冷水,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更容易丧失探求的欲望。所以,我认为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情况必须结合,不可一刀切。
吴韶兵:本节教学内容多,新概念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最好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邓云:对于各种生态系统的介绍可以略讲,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同学们还是很薄弱,建议在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图片,让同学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更加深刻。
吴韶兵:这节课只单纯地介绍各生态系统会比较沉闷,就把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作比较,从它们的不同点而说明它们的特点,再加上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我们和生态系统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同学们反应激烈。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邓云:该节内容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练习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后面两节内容的基础操作。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从而较熟练的掌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建议用两个课时完成。
蔡春祥:由于实验室只有两个,平行班级较多,肯定会产生冲突。因此建议部分班级调整到晚自习到实验室操作。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邓云: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难,课时比较紧张,但还是尽量让学生做关于本课题的练习,巩固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上安排先学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再学习细胞里面有什么物质,我觉得这样安排连贯性不大,学生也很难一下子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然后又一下子变成有机物,无机物,所以我觉得让学生认识细胞中的物质,从而归纳出物质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再把有机物、无机物总结起来它们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蔡春祥: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学案
姓名:班级:
我做主
1.给花浇水时,有害物质一般不能进入到植物细胞内,是因为细胞内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它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液
2.动植物体内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3.在细胞中能够氧化分解糖类,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
4.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没有细胞壁B细胞太小C位于口腔内D没有叶绿体
我来判断
1.生物维持生命仅仅需要氧气。
2.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做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3.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我会用
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养和点滴葡萄糖,请你用有关细胞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课堂延伸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但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数量却有很大差别,如,运动员的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少运动的人;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不飞翔的鸟类。请说明线粒体的细胞中具有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由此说明细胞结构与功能具有怎样的关系?
吴韶兵:让学生根据探究课题而讨论时学生讨论激烈,但是会出现一些与本课堂无关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讨论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其他问题,控制好课堂时间。
五、《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蔡春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我在38班上课时,学生围绕克隆羊曾经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学进度滞后,但学生却感到收获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触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每位老师有科学探究的意识,每节课都会很精彩。
吴韶兵: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可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课教学的同时,还教授初一(23)(24)两个班的生物课。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活泼程度,我早有耳闻。面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上了几堂课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班同学的知识面比较广,他们了解的生活知识也比较多,他们很愿意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讲授初一生物课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每堂生物课我都要精心预备生活小常识,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图片,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
(2)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课本上的.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语言,这样同学们会感觉到生物课教学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一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初一学生的生活,以他们感爱好问题和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像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5)初一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学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愿虚心接受。<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同时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我采取榜样的示范作用。先向学生展示《献血法》的要求:年龄、体重、健康等发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对别人的好处,表示出不愿意的情绪:“憨子去献血呢!”我接过一句:我去献过血,我是憨子吗?学生们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也会去献血?献血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献血之后会有什么不适?有下来我讲述了我自己的献血过程,同时介绍了献血对自身的好处,最后强调“献血应 到正规的无偿献血机构,避免血液病的传染”。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参加了献血,学生们很感动,在我讲述过程中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啊?啊?”声让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起的波澜。特别是我讲完献血对自己的好处时,学生们的`反应很激动,要不是献血有年龄限制,估计放学就有可能去献血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处被我遗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输血以后,有两个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开来:一是血型与亲子鉴定;二是血型与性格。本来是想给学生激发兴趣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后应大胆让学生来说出,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联系。很多电视剧中都包含亲子鉴定与血型的关系,加上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所以以后课上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血型除了输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2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3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4
一、《致同学们》
吴韶兵: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云: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春祥: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云: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春祥: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韶兵: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韶兵: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春祥: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云: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5
这个学期,上初中一年级3班的生物课。因为今年起,中考要考生手了,期中考试我们也举行了考试,现在考试已经结束,面对学生的一些让人失望的试卷,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题,甚至是原题都一一做过了,有些题甚至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会?今后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部分:通过试卷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需要记得的,学生掌握的不好,也许学生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且掌握的不扎实,缺少灵活性。错字多。对策:今后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全局,从细处入手,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在其纠正错误后要组织针对性的过关。指派组长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有感悟,获得一定的经验。知识的运用、迁移部分:这是一个让学生、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太差,有时明明能背下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答不到点子上去,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苦恼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对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如何克服这个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首先,我把学生进行了比较。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外,我找不出什么其他的原因。其次想到自身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学生总习惯于先自己讨论、交流后,教师再把答案组织成型,然后背下来,要是哪一次没有组织,学生马上抗议,不知道背什么,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雏鸟,张着嘴巴专等着人来喂。一旦考试遇到了稍微变样的题型,马上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后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成答案,以提高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是决定成绩好差的前提条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对试卷中做错的题目,不能单纯归为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也有审题不严,能力不强方面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能换取下一次的成功,也该心满意足了。相信只要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生物知识能力会有所提高。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第三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2011-2012学,我担任初一(5、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上学期过后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初一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我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第四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
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
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
二、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2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简单但是学生容易不好理解,我采用的主要是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回顾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提出疑问,同学们在想回答却答不出的过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织,提出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几何图形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图补充完整以及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用流程图绘制出来。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并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从而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细胞的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目上,我认为该把握好一下几点: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的技巧。并树立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所以在技能上要锻炼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3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
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4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位生物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生物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生物课堂教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所以要求生物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组织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生物教学是灵活的,我们要适时根据课堂的情况科学地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组织的学习活动,作到有时、有度和可控。
生物教学要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命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理清知识的区别,找出知识的联系,打好生物基础,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简单的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甚至肢体语言也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初学者的感性认识和探究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思,充分理解,避免死读硬记。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5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
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在班上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7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8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
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9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
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0
《心脏》一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合理的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A、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B、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 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 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B、学生在探究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学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平静状态下和800 m赛跑结束后的心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选派几名学生向医生请教“心脏为什么会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功能。另外,在习题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 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 腔是否相通”,第4组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腔是否相通”,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1
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开展,刚刚步入生物教学的我也尝试着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打造点课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尝试,敬请各位生物教学的前辈们批评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
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与社会活动。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2
与以往相比,本学期在课堂上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深有感融:
1、学生看书的习惯没有养成,存在以下的问题: (1)看书慢,大部分学生平时不爱看书,阅读的能力较差。(2)很容易走神,因为没有定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3)看书时没有作记号,划重点的习惯。
2、教学进度慢。预习导学部分放在课堂上,有弊也有利,好处是慢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可以杜绝抄袭的现象,暴露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等。但课堂预习起码要用15-20分钟,导致后面的基础题、延伸题完成不了,把尾巴留到下一节,结果下节课又完成不了,造成恶性循环。
3、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听老师讲课。
4、部分学生还没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管你如何调动,他就是不动。
5、相当一部分优生表面上懂了老师的讲课,但还没真正深入去理解书本内容,知其一不其二。4周过去了,才完成了5节课的内容。
这两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第一个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本实验难点在于取鼠妇,也可以用蚯蚓来代替,部分学生在课外去采集,但采回来的不多,影响实验的开展。大部分学生怕脏,也没有去采集。第二个实验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买干湿计,要求去测量,因没有器材,只能让学生课外去完成。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3
这个学期,上初中一年级3班的生物课。因为今年起,中考要考生手了,期中考试我们也举行了考试,现在考试已经结束,面对学生的一些让人失望的试卷,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题,甚至是原题都一一做过了,有些题甚至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会?今后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部分:通过试卷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需要记得的,学生掌握的不好,也许学生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且掌握的`不扎实,缺少灵活性。错字多。对策:今后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全局,从细处入手,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在其纠正错误后要组织针对性的过关。指派组长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有感悟,获得一定的经验。知识的运用、迁移部分:这是一个让学生、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太差,有时明明能背下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答不到点子上去,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苦恼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对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如何克服这个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首先,我把学生进行了比较。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外,我找不出什么其他的原因。其次想到自身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学生总习惯于先自己讨论、交流后,教师再把答案组织成型,然后背下来,要是哪一次没有组织,学生马上抗议,不知道背什么,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雏鸟,张着嘴巴专等着人来喂。一旦考试遇到了稍微变样的题型,马上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后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成答案,以提高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是决定成绩好差的前提条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对试卷中做错的题目,不能单纯归为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也有审题不严,能力不强方面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能换取下一次的成功,也该心满意足了。相信只要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生物知识能力会有所提高。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课教学的同时,还教授初一(23)(24)两个班的生物课。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活泼程度,我早有耳闻。面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上了几堂课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班同学的知识面比较广,他们了解的生活知识也比较多,他们很愿意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讲授初一生物课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每堂生物课我都要精心预备生活小常识,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图片,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
(2)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课本上的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语言,这样同学们会感觉到生物课教学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一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初一学生的生活,以他们感爱好问题和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像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5)初一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学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愿虚心接受。<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5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第五篇:教学反思--初一生物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就更能让学生深有体会。也要求老师注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就是一直。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