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

时间:2019-05-15 10: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

第一篇: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12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因】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各型休克的共同规律。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

一、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此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①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压力降低;②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收缩较轻;③动静脉吻合支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流入小静脉。

引起微循环缺血的关键性变化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不同类型的休克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时,心输出量减少和动脉血压降低可通过窦弓反射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在大多数内毒素性休克时,内毒素可直接剌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之发生强烈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总的效应是使外周总阻力增高和心输出量增加。但是不同器官血管的反应却有很大的差别。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由于具有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而且α受体又占有优势,因而在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时,这些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红肌都发生收缩,其中由于微动脉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最强,因此它们收缩最为强烈。结果是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升高,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明显降低,只有少量血液经直捷通路和少数真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小静脉,组织因而发生严重的缺血性缺氧。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少,α受体密度也低,口径可无明显变化。冠状动脉虽然也有交感神经支配,也有α和β受体,但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却可通过心脏活动加强,代谢水平提高以致扩血管代谢产物特别是腺苷的增多而使冠状动脉扩张。

交感兴奋和血容量的减少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血管紧张素Ⅱ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包括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

【临床症状】: 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心排出血量减少,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依然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形成乳酸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供血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致使体液和蛋白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终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肠道粘膜对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来源于肠道的抗体的防御能力遭到损害,很可能就是肺炎和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重要发病机制次致死量的失血对内毒素的攻击具有交叉耐受的能力。即次致死量的失血能对致死量内毒素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

【 护理措施】

2.1 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2 保持呼吸通畅 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病人的生命.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开始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补液一定眼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所致的器官功能性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如下肢的大隐静脉,上肢的头静脉,贵药静脉,正中静脉等大静脉,必要时颈静脉。并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这样既能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可以监测心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2.4 强心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气困难。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脏正常功能。使用前先了解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防止低血钾发生。2.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治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治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护理】

3.1 生命指标的监护

3.1.1 意识 意识的改变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情况。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状态。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脑缺氧改善。

3.1.2 皮肤 可以反映周围循环情况。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常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3.1.3 脉搏 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3.1.4 血压 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早期当机体处于代偿阶段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已经变小。以后随机体的失代偿,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应考虑休克存在。

3.1.5 呼吸 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这是因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引起。应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在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3]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应警惕因输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水肿。3.1.6 尿量 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休克时须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3.2.1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4]。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4.【 护理体会】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危急综合症,在休克病人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5]。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灵活应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 参考文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8:50-58.[2]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护理.2007.[3] 李铮.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2 [4] 当世明.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34.[5] 李淑丽.3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中国论文网.2010.

第二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仅供参考

第三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抢救与护理

1.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2.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8.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第四篇: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护理查房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多由于强大的暴力造成,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骨盆骨折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若处理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将发展并进入抑制期,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若皮肤粘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发展致DIC阶段。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者,应警惕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资料

患者,女,27岁。入院时间:2005年10月12日。入院诊断:高坠伤:1)失血性休克;2)双肺挫伤;3)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4)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坐骨神经损伤;5)双跟骨骨折;6)右足第2、3、5跖骨头骨折;7)左腰3、4、5横突骨折;8)右胫腓骨下段骨折;9)全身多处软组织皮肤搓擦伤。

健康状况

2.1 发病情况

患者因“高坠伤后骨盆部,左髋,双足肿痛活动受限9小时”,于2005年10月12日18:40由急诊科平车收入骨科病区,患者当日上午9:00在家中(三楼高处)擦窗户时不慎坠落至户外,地面为水泥地,双足先着地,当时无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感骨盆部、左髋、双足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行走,由家人急送都江堰红十字医院抢救行X片及B超检查,诊断为“骨盆多发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给予“吸氧、补液、止血、输血、防治感染”,具体用药不详,输血800ml,但患者仍感伤部疼痛、心悸,由当地医院用救护车转送至我院急诊科,当时16:00,测:HR150次/分,Bp108/85mmHg,R36次/分,SpO297%,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病危通知,立即静脉双通道,给予平衡液1000ml,液1000ml ivgttst,合血6U,杜冷丁50mg imst,急查X片,胸、腹、骨盆CT检查,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为进一步诊治由急诊科(16:30,HR151次/分,R21次/分,Bp98/66mmHg,SpO290%)转入骨科(18:40,HR136次/分,Bp87/53 mmHg)。

2.2 护理体检

身高:159cm,体重:60kg。T37.0℃,P150次/分,R24次/分,Bp94/70mmHg,神智清醒,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呼吸急促,颤抖,四肢厥冷,双肺底可闻及湿音,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未见异常。专科情况:视诊左髋、双足跟部,右足背肿胀,右坐骨区皮下瘀血,左手腕掌侧,双大腿下段前外侧皮肤划破,左足跟部有皮肤擦伤2×3cm。触诊:四肢厥冷,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左侧骶尾部、腹股沟区,双足跟部触痛,直肠指检未见异常。动量诊: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左下肢纵向叩击痛,双足跟部挤压痛,左髋、双踝活动受限,左脚姆指背伸肌力III级,右侧脚拇指背伸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3 实验室检查

急查血常规:RBC:1.92×1012/L,HGB62g/L,HCT 0.178,PLT 77× 199/L,WBC 5.0×109,NEUT85%,急查X线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左股骨头向内上移位,左耻骨上下肢完全骨折,双跟骨骨折,右足第2、3、5柘骨头骨折,急诊CT:骨 盆多发骨折,左侧骶骨、髋臼,右侧坐骨,双侧耻骨,腰3左侧横突骨折,左肾下极显示不清,双肺下叶挫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处理原则

1)抗休克:输液、输血、预防感染。2)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受伤情况(骨折类型、部位、程度、是否并发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动态检测血常规与血凝,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密切观察抗休克治疗效果。3)骨科处理:行左下肢股骨髁上牵引(目的:使移位的股骨头复位,同时对髋臼等骨折部位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加重损伤,妥善固定有利于减轻疼痛),牵引重量8kg,双下肢小腿足跟部短腿石膏固定。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与骨盆骨折致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3)疼痛:创伤骨折所引起。4)自理能力(进食、沐浴、穿着、卫生、修饰)缺陷综合征:与骨折后肢体活动和功能受限有关。5)躯体移动障碍:与骨盆骨折后下肢及躯干、头部活动受限有关。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骨折后躯体活动受限有关。7)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8)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液体摄入不足有关。9)焦虑、恐惧:与担忧骨折后生命是否会受到威胁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10)知识缺乏:缺乏骨折后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11)有感染的危险:与身体的创伤和精神的创伤所致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12)睡眠型态紊乱:与躯体移动障碍、骨盆严重骨折后不能随意更换体位、舒适感降低、伤口疼痛、病区环境不适应、担心病情等有关。13)有受伤的危险: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14)照顾者有角色困难的危险-照顾者有负担过重的危险:因病人病情较重,护理问题较多,照顾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重点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与措施

5.1 组织灌注量改变

5.1.1 定义

个体处于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组织细胞的含氧量和营养降低的状态。

5.1.2 诊断依据

1)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呼吸急促,颤抖,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2)P150次/分,R24次/分,Bp94/70mm Hg,休克指数为1.6(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 计算休克指数,指数为0.5表示无休克,大于1.0~1.5表示休克,大于2.0为严重休克),呼吸急促、变浅。3)急查血常规:RBC:1.92×1012/L,HGB62g/L,HCT 0.178,PLT 77×199/L,WBC 5.0×109,NEUT%85%。

5.1.3 原因及促发因素

患者因高坠伤(强大暴力)致骨盆骨折(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CT确诊),骨盆骨折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失血性休克。骨盆为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其邻近有动脉及静脉丛,加以盆腔静脉丛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常常达1000毫升以上,均会导致休克。休克的原因主要是骨盆腔内出血和腹膜后出血。

5.1.4 护理目标

1)病人出血在2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2)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在1小时内得到改善,3小时内补足,病人血压2小时内上升;3)病人皮肤2~3小时内感温暖。4)病人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毫升以上。5)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再发生骨盆腔内出血。

5.1.5 护理措施

1)将病人置于重危病室,尽量减少病人的搬动,以减少出血,病人平卧位以减少骨折移位减少出血和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有利于呼吸。2)治疗护理:遵医嘱迅速建立三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2条分别为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右侧同时监测CVP1次/4小时以便于观察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及时调整输液速度,CVP保持在8~12cmH2O。根据血压和脉率变化估计失血量。该患者入院时脉率为150次/分,脉速而细弱,估计失血量大于40%,超过1600,而该患者体重60kg,有效循环血量占体重的7%,约4200毫升,所以该患者的失血量超过1680毫升,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白蛋白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低时,应较快补液;高于正常时应减慢速度限制补液,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CVP和PCWP超过正常,说明补液过多;CVP和PCWP低于正常,说明血容量不足,可以继续补液;当PCWP增高而CVP正常时应限制输液,以免肺水肿的发生。3)给病人进行持续面罩吸氧,氧流量8升/分,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4)严格遵医嘱用药,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的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根据该患者连续动态监测血常规的情况遵医嘱10月12日共输A型红细胞悬液2800毫升,A型血浆400毫升,晶体液2250毫升(0.9%NS250ml,林格氏液1500ml,5%GS 500ml);总入量5450毫升,出量2400毫升,输入顺序为晶体液与胶体液间隔输入,并遵医嘱给予速尿20mg iv st,地米10mg iv st,立止血1KUim st 立止血1KU ivgttst。10月13日共输入A型红细胞悬液400毫升,A型血浆200毫升,晶体液2500毫升及抗生素(环丙沙星)1250毫升,总入量4350毫升,出量2900毫升;10月14日患者开始进流质饮食,输入晶体液2300毫升,抗生素液400毫升(环丙沙星),总入量2700毫升,出量3000毫升。10月15日患者开始进半流质,输入液体共700毫升(5%GNS500毫升,环丙沙星200毫升),出量(尿量)2250毫升,16日输液同15日,并拔尿管,17~19日停输液,20日手术。5)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瞳孔及尿量。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唇色红、肢体温暖,尿量大于每小时30毫升,提示休克好转。6)必要时保暖,应提高室温致20℃,用被子保暖,不能用热水袋在体表加温,以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的血流移向体表,进一步减少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且加热可提高新陈代谢,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

5.2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5.2.1 定义

个体由于运动功能或认知功能的障碍,处于一种自己完成进食、穿着、修饰、沐浴、卫生、入厕能力降低的状态。

5.2.2 诊断依据

患者采取平卧位卧床休息5-6周,患者因卧床及其躯干及双下肢活动受限。

5.2.3 原因及促发因素

病人由于高坠伤后骨盆发生多发性骨折并失血性休克及双跟骨粉碎性骨折,为了防止骨折断端移位以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及出血,减轻疼痛,对骨折部位要制动固定。

5.2.4 护理目标

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5.2.5 护理措施

做到四到床边,即饭、药、水、便器,坚持做好基础、皮肤和口腔护理,使其倍感舒适。协助病人完成进食、穿着、修饰、床上擦浴、卫生、床上大小便。

5.3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膝踝关节僵硬、下肢肌肉萎缩。)

5.3.1 定义

个体因医嘱或不可避免的肌肉、骨骼活动受限,而导致身体系统退化的危险状态。

5.3.2 原因及促发因素

第五篇: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 录

一、临床资料............................................1

二、急救措施„„„„„„„„„„„„„„„„„„„„„„1(一)止血„„„„„„„„„„„„„„„„„„„„„„„1(二)保持呼吸通畅„„„„„„„„„„„„„„„„„„„2(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2(四)强心„„„„„„„„„„„„„„„„„„„„„„„2(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3

三、生命指标护理„„„„„„„„„„„„„„„„„„„„3(一)意识„„„„„„„„„„„„„„„„„„„„„„„3(二)皮肤„„„„„„„„„„„„„„„„„„„„„„„3(三)脉搏„„„„„„„„„„„„„„„„„„„„„„„3(四)血压„„„„„„„„„„„„„„„„„„„„„„„3(五)呼吸„„„„„„„„„„„„„„„„„„„„„„„3(六)尿量„„„„„„„„„„„„„„„„„„„„„„„4

四、心理护理„„„„„„„„„„„„„„„„„„„„„„4(一)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4(二)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4(三)对病人要亲切关怀„„„„„„„„„„„„„„„„„4(四)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4(五)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4

四、护理体会„„„„„„„„„„„„„„„„„„„„„„5 参考文献„„„„„„„„„„„„„„„„„„„„„„„„5 后记„„„„„„„„„„„„„„„„„„„„„„„„„„5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12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2例,年龄17-46岁,男9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5例,术中动脉破裂4例,脾脏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2例。急救措施

(一)止血。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二)保持呼吸通畅。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病人的生命。

(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开始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补液一定眼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所致的器官功能性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如下肢的大隐静脉,上肢的头静脉,贵药静脉,正中静脉等大静脉,必要时颈静脉。并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这样既能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可以监测心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四)强心。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气困难。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脏正常功能。使用前先了解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防止低血钾发生。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治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治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生命指标的监护[3]

(一)意识。意识的改变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情况。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状态。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脑缺氧改善。

(二)皮肤。可以反映周围循环情况。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常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三)脉搏。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四)血压。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早期当机体处于代偿阶段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已经变小。以后随机体的失代偿,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应考虑休克存在。

(五)呼吸。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这是因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引起。应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在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应警惕因输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六)尿量。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休克时须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4心理护理

(一)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休克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二)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可给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o),并将下肢拾高30o,以减少腹腔器官对心肺的压迫,利于呼吸与促进冠状循环,并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这样既可促进休克的恢复,又可使病人感到舒适。

(三)对病人要亲切关怀。护土要经常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情况,并随时记录。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解答提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四)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反映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血液灌注量与供氧量,对疾病情况的判断具有整体性意义。在轻度缺氧时,病人表现以兴奋为主,有不安、烦躁,甚至有狂躁。此期若能得以纠正缺氧,则病人的情绪、意识、行为等可恢复常态。但若是休克继续加重,则脑功能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现为淡漠、迟钝与萎靡,继之为诸妄、昏迷,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脑及其它器官的供血改善,缺氧纠正,病人的意识会随之清醒。

(五)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劝导他们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心绪的宁静。并指导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技术,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工作。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4]。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5.护理体会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危急综合症,在休克病人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5]。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灵活应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8:50-58.[2]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护理.2007.[3] 李铮.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2 [4] 当世明.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34.[5] 李淑丽.3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中国论文网.2010.

下载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定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急救护理措施,如止血、建立......

    产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产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措施:如子宫收缩不良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等。 2.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3.组成抢救小组,人员包括产科大夫、产科护士、麻......

    44例失血性休克的损伤程度鉴定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损伤程度【中图分类号】d9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3—0215—03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87条之规定,损伤引起创伤性休克、失......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主讲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一、定义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休 克 病 人 的 护 理 学习内容: 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休克的定义。 2、......

    创伤性休克护理测试题

    休克病人护理(护师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 休克: 二、填空题 1. 引发休克的病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______________。 2. 休克扩容时常以作为调整输液量的指标......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 评估患者精身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