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10: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辅导教师:祁万禄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张兆钰

性别:女

年龄:12岁

年级:六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因其父母是在附近工厂打工,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她几乎是一个独处,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张兆钰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张兆钰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她表扬,不约束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张兆钰的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二〇一五年十月八日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怡

性别:女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该生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她几乎是一个独处,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

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

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小怡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小怡的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伟

性别:男

年龄:7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平时上课非常爱说话,上课也不太专心,书写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成绩也居中下水平。

三、分析与诊断

1、家庭教育的缺陷:父母只知道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无暇关注他的学习,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学习上不如其他同学,小小心灵十分好强,逐渐产生攀比和说谎坏习惯。

四、辅导过程

1、认知和交流疗法寻找问题的症结。

小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算是一个聪明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用认知的疗法让他看到真实的自我,初步解除他思想上的顾虑。

其次是通过谈话交流,启发诱导,让他找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校联系,健康家庭,温暖孩子之心。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他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家长既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也是儿童行为的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学校管理者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教给家长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同时,任课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作为教师的我,想办法联系他的家长,与他们进行多沟通,特别是家长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的优点,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多了解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调节情感,温暖孩子的心,使孩子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建立家校联系本,与家长交流他在校的表现。

3、发动全班同学主动亲近小伟,同时也教育他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报复同学,要善待同学,关心同学,特别是有意识的指导班干和比较活泼的同学与小伟游戏,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上学的乐趣。五.辅导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辅导,小伟上学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不再出现哭闹,能自己按时来校上学,课间能与小伙伴玩耍,并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书写比较工整。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比以前活泼多了,胆也大了。

六.辅导感悟

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完成一个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常某

性别:女

年龄:8岁

年级:三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常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三、分析与诊断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

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常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四、辅导过程: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常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常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常某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常某同学„„”渐渐的,常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常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常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常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五、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常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六、辅导感悟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面对常某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常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顾

性别:女

年龄:12岁

年级:五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三、分析与诊断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四、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小顾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小顾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小顾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小顾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小顾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小顾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五.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小顾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六.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邵

性别:女

年龄:9岁

年级:三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在学校课堂上表现较好,回家作业基本完成,但错误很多,据说家里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三、分析与诊断

背景资料:

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工作忙,孩子跟着奶奶,奶奶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父母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和老师交流,回家不闻不问,靠不识字的奶奶看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小邵的情况是由以下情况造成:(1)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工作忙。

(2)孩子跟着奶奶,奶奶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

四、辅导过程: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

和家长联系,家长答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口头答应了,没有实际行动。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孩子辅导功课。把她调到和好学生坐一起,以便还学生帮助她学习。

五、辅导后的反思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通过半年的努力,现在小邵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小邵成绩进步不大。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丁

性别:男

年龄:9岁

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自制力差,课堂上不守纪律、随意插嘴;和同学不能好好相处,遇事斤斤计较,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赌气。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就发脾气。

三、分析与诊断

家庭教育的影响。小丁的父母一方面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对他进行太多的管教,教育方面较欠缺,对孩子较放任、溺爱。再加上家人对他都比较疼爱、忍让,致使他养成一种随便,懒散等不良习惯,而且以自我为中心,事事要占上风。

四、辅导过程:

1、和家长沟通,分析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改变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到爱有度有原则,不溺爱。

2、我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他加以引导,让他认识到: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矛盾或小的摩擦是正常的,要学会宽容,学会换个角度想事情,这样,和同学的关系才会融洽,而自己也会过得开心。

3、在学校经常关注孩子的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挖掘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

五、辅导后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首先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使他从内心改变,加上及时地表扬与鼓励,增强他的信心,使其充分的相信自己。教师要用耐心、细心的教育,帮助他更好地去做每件事。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 小同

性别:男

年龄:12岁

年级:六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三、分析与诊断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四、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

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五、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毛某

性别:女

年龄:12岁

年级:六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三、分析与诊断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

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四、辅导过程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毛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

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

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毛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毛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毛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毛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毛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五、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毛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六、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毛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毛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

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王XX

性别:女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大专

二、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分析与诊断

(一)有关测试结果

1.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

析原因;

3.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

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

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

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辅导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儿童做CBCL及CP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第二次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咨询作业:(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第三次

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4.咨询作业:(1)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2)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信心。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4.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辅导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王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三、分析与诊断

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

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辅导过程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陈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分析与诊断

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从以上现象表明,陈某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某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四、辅导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陈某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陈某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陈某爸爸打儿子的事了。陈某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陈某,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五、个案辅导成果

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陈某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陈某的转变可真大啊!”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赵某

性别:男

年龄:7岁

年级:一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中学

二、主要问题

自卑心强,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偷东西,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有时候还老是惹其他的同学,故意挑起事端。

三、分析与诊断

(1)、自卑(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不完整,缺乏温馨的家庭,家庭条件差,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已低人一等。)(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

(3)、对学习自暴自弃(家庭的不幸给其心理留下创伤,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父亲的不管、爷爷奶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

四、辅导过程

(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校,防止他辍学。

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他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缀学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四季衣服少、旧、破,特送给他几套衣服。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他和黄某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黄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

(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赵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①、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告诉他雨果曾说:苦难是“后娘”也是“慈母”,就这一点来讲他就比健全家庭的孩子,多

了一笔不少的“财富”。他学习不好就鼓励他说老天对人成功与否的决断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②、注意多表扬,不“语罚”。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③、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清朝学者认为:“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五、辅导结果

我们知道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小

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赵某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他的表现。可见离异家庭子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桂林市XXX小学心理辅导个案

辅导老师:刘燕玲

【案例介绍】

姓名:FXX,性别:男,年龄:10岁,班级:三年级1班

该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生活环境优越。其父有稳定的工作,母亲在学校附近开了一间杂货铺。F是个独生子,自小和父母、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在家长对他十分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在家里像个小皇帝,家里的一切由父母亲负责。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学生十分依赖他人。他的学习成绩较差,懒惰贪玩,但是品行很好,思想单纯、幼稚。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甚至考试也不认真,做错事不承认错,老师批评教育不想接受。

【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该生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爱玩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认真,单纯地从他身上看,主要问题在于懒惰。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受到的影响而至结果。从该生的情况分析,他的不认真、贪玩、懒惰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进行引导纠正的。

【辅导过程】: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同时进行:

一、二、学习方面:建立帮助伙伴,利用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习进步;老师重生活方面:加强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家校结合辅助孩子,纠正不对的点帮助解决学习难点,补习基础知识。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近期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辅导效果】:

经过将近一学期的辅导,该生有明显进步。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时常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上比较能控制自己,不常开小差,不怎么讲话了,还能偶尔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虽然进步不是特别大,但是总体看来有进步的变化,值得欣慰。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姓名:王小辉

性别:男

年龄:9岁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随母亲居住。

个性特点:暴躁、懦弱、易怒、厌学、喜欢撒谎,自卑心理极强。

二、辅导对象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厌学,学习成绩极差。

2、交往: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与肢体冲突;由于害怕被孤立,经常想方设法讨好班上的“老大”。

3、品行:爱说粗口,攻击性极强。

4、身体:身材中等,属于同龄孩子里发育正常,偏瘦。

5、心理健康情况:自卑心理强,暴躁易怒。

三、当前面临的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当前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百般袒护,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心理辅导的工作。学生因有家长撑腰,对老师的帮助不愿接受,且对与同学的小摩擦更加有恃无恐,认为有家长做主。课后基本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中倒数。但又因畏惧被孤立,从家中偷钱贿赂同学。

四、诊断分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名同学4岁左右父母离异,而离异的主要原因便是其生父有家庭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暴打孩子和其母亲。母亲不堪忍受,才与其离异。且其生父人品较差,经常有一些无赖的行径。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脾气暴躁,爱用武力解决问题。既是由于生父的影响,也是出于其母“要时刻保护好自己,不能被别人欺负”的错误引导。此外,因为母亲忙碌养家,父亲暴躁,孩子从小缺少关爱与呵护,内心极其懦弱,胆小怕事但又喜欢跟着别的孩子作威作福。

五、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首先,要帮他克制住自己,不随便发脾气。我让班上的同学组成爱心小组,对待他的时候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故意招惹他,点燃他的情绪。

此外,找几个个性随和的同学坐在他周围,用亲切友好的气氛熏陶他。慢慢磨掉他暴躁的个性,树立与同学交往的信心。

其次,我时不时地在班上表扬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帮助他树立在学习上的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的主题讲座等形式,劝说他的母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为人处世,开展人际交往。及时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把他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她综合考虑王同学的实际情况,多给他关爱与鼓励,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王同学的课后辅导老师经常联系,建议她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当地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在初起时依旧无法按时完成,也以鼓励为主,耐心劝说。

建议母亲对王同学多些关爱,尽管工作忙碌,但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给他尽量多的家庭的温暖。

(三)专业帮助

我帮王妈妈介绍了一位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专家。王妈妈带着王同学去咨询里相关问题,并针对王同学的性格和行为,展开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其母对王同学的教育方式,也开始发生一些改变。如周末抽时间带他去游乐园,享受亲子时光;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让孩子感到妈妈很关心自己;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请专门的课后辅导老师等。

六、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王同学发生极大的转变。他发脾气的次数开始减少,过去几乎一周就要爆发几次,现在一个月才发一次小脾气。

上课时,开始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同小组的几个同学关系融洽,还主动邀请同学去家里做客。改变了以往只用拳头说话,或者用金钱贿赂的不健康交往方式。

王妈妈对老师的态度也明显好转,由先前的一味袒护,变为主动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七、辅导感悟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努力构建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相互敦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这样的教育才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关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安丘市新安街道刘家尧小学

张香婷

一、学生基本情况

宋玉娇,女,11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不太管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三、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婷婷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婷婷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婷婷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婷婷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婷婷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四.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五.个案反思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载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彬,男,8岁,六年级学生,独生子。学科成绩很差,贪玩、不愿做作业,上学有经常迟到,学习态度差,课堂上他总是搞这搞那,不想听课,有时还公开在课桌底下玩......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2009-09-10 13:43:45) 转载杂谈 ▼ 标签: 基本情况介绍: 小李,男,小学二年级学生,性格怪癖,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不愿与人沟通。 背景资料: 小李自入学以来,学......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石灰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体案例分析 苏XX,女,10岁,三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大、自卑、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马***个案分析 一、 基本情况 马**,男,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永兴学区中心学校 刘金美 一、 基本情况 李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或侧面了解或正面接触观察,我发现了我所教对象的几点不足: 其一,以自我为......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平沟小学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姓名:李光欣 班级:四年级 辅导老师:王兵德 时间:2016.3.19 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黄羊镇平沟村一组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年级

    一年级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时间:2014年3月 辅导人员:李小花 基本情况介绍: 罗祥咏,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好用暴力解决问题。 背景资料:......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姓名: 余思佳班级: 五年级 辅导老师: 马桂香 地点 :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五陵村民组 父母联系方式:电话 案例介绍: 婷婷,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