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工专业毕业生仅三成就业对口 6万年薪吸引力不足
社工专业毕业生仅三成就业对口 6万年薪吸引力不足
5年内,上海社工总数将达7.2万名。正是上海对社工的大量需求,使得报考大学社工专业的学生也逐年增多。虽然社工专业就业不愁,但专业对口率只维持在30%左右。昨天,在华东理工学举办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国际会议”上,来自各高校的专家表示,学生缺乏职业自我认可度,是造成专业对口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建议,除了政府应建立更完善的职业制度体系外,大学还需要建立社工专业招考的面试制,鼓励更多具有社工基本素质的学生加入到社会工作行业中。
社工专业招生每年近百人
我国要求到2015年社工达到200万人,2020年达到300万人。正是对社工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开设社工专业,目前已有257家高校开设社工本科专业,在校的社工本科生、研究生约有4万多。上海高校中,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华东师大、上海大学、上海师大、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都开设了社工专业。
6万年薪吸引力依然不足
社工专业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华东理工的招生中,已有30%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比以往的10%上升了很多。而华理去年刚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还未毕业,就已有社工团体和企业提前预订。华理社工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去社会工作事务所等专业的非营利机构,收入大致在2500-3000元。
华理社会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也表示:“现在上海的诸如新航、自强、阳光等上海社工机构的人均待遇已达到年薪6万元,但对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依然没有吸引力。”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顾东辉表示,2007年,他从事的一个专项研究表明,在英、美、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事社工的一般都是专业人士,很多都具有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他们的待遇处于社会中上收入水平。
学生自我认可有待提高
虽然读社工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毕业就从事该职业的人,却只维持在30%左右,远没有达到社会发展对专业社工人才的需要。
华理社会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感分析认为,除了薪酬外,社工职业缺乏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是很大的原因。“很多学生的父母都不了解社工究竟是做什么的,认为只是不计报酬的为社会服务,工作琐碎,没有前途。”
一项对社工专业三、四年级14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7.14%的学生在考大学前从未听说过社工专业,而且34.29%的学生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这个职业。
专家建议,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增设社工专业招考面试制度,通过面试使学生明确今后学习和就业方面,选拔出具有社工基本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