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扳不过命运这只手–国产禁片《蓝风筝》影评
扳不过命运这只手–国产禁片《蓝风筝》影评
扳不过命运这只手–国产禁片《蓝风筝》这是田壮壮1991年的片子,百度一下可以知道,它日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我愿意为此投票,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有贴子说,全国看过此片的人不过几万人,感谢BT,让我没有错过它,并有机会推荐给你。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平淡的,出生时的惊喜是给父母的,死亡是留给自己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是草的根,是蚂蚁一样的小民,不曾轰轰烈烈,更无力改变什么,时代的脚步一直拉着我们牵牵绊绊的走,只是我们谁也扳不过时代的命运的手。
影片一直以铁头的口吻来讲述,而树娟却是真正的主角,从1953到1967年,她经历了三个男人三段人生,却承受了同样的命运。第一个男人树娟是真正的主角,1953年3月和少龙结婚,在向伟大领袖鞠躬后,他们一起唱起了“我们青年人劳动最光荣,年年都是好收成”,洞房里少龙背着淑娟笑闹在一起,一切都是甜蜜的,直到铁头出生,还是平静快乐,铁头对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只蓝风筝,小小的说不出忧郁的风筝。
朱英被树生带来看姐姐时,亮相很是惊艳,是美女,可惜美丽有罪,且罪过不小。没多久,选“右”开始了,“右”就是选出来的,少龙去了次厕所,他的确“右”就定下来了。而朱英,这个年轻的女生就因为想不通陪领导跳舞怎么就是政治伤务,命运就改变了。
少龙是内向而谨慎的,重重的压力之下他没法控制自己,也许落在铁头屁股上的巴掌他自己是疼得最厉害的。在确定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后,他卖力的在家时做活,想让老婆和孩子在冬天能住得暖暖的。车站送别一幕,没有拥抱没有多余的话语,就这样默默告别,可谁能知道这就是最后一别?
第二个男人
少龙去世后,树娟的话少了,沉默着做活的时候更多。志国是那个从开始一直对她好的男人。从没表白过,却一直用目光关注着树娟。少龙去世后,有一天,他和树娟坦白说,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少龙曾经做过的一切,也许是因自己的无知而写的材料而害了少龙。树娟看着他,说,少龙已经告诉我了。没有宽佑他人后的高高在上,是那种贴心的真的善良的体会,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学会原谅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品质要求。
树娟和志国表白的那段是她情绪表现最激烈的一段,树娟的感动心疼和委屈全都涌出来,泪流满面。可惜,这是一段多么短暂的幸福,两个月后,志国因为营养不良和劳累而去世。
第三个男人
你说痛是什么?是把一个人的心一点点的掏空,让她无气无力无心无泪。两个男人的故去,让淑娟变愈加沉默,生活把人生折磨得毫无乐趣,除了铁头——他是树娟活下去的勇气。无奈又能怎么样?抗争,和谁抗争啊?谁能抗得过命运?为了铁头有出息,树娟三嫁,选择了革命干部老吴。而铁头也从叛逆的少年渐渐的开始懂事,不再只活在自己疯玩疯长的世界里,为什么妈妈的态度和别人的不一样,吐校长口水为什么会挨妈妈的耳光?也许他没搞清这个道理,可他开始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妈,你怎么才能高兴起来?”“和你在一起啊。”三个男人三个丈夫,儿子,你是我最想陪到底的那个。
老吴没能逃过一劫,尽管他的台词只有几句,可是这个汉子大难来临前选择离婚却让人想起了侠骨柔肠。在被乱哄哄的红卫兵抬在担架上要去被批斗时,他看见了树娟和铁头,他们是分别来的。这是他在临终时感受的最后的也是最有力量的温情。
片子最后时,铁头手拿大砖头给那个欺负妈妈的红卫兵一下子,然后他被打晕过去。再醒来时躺在院子里,四下寂静,血从他的嘴角流向了耳朵里,抬头看见的那个挂在树上被风撕扯得已经坏掉的风筝。他一直的盯着风筝看„„
人物一:房东蓝太太一直活在提心吊胆里,53年从改造私营企业主时,她就紧张忙着减租,还好,被胖大姐放过。几年以后又是这个扁面薄唇的凌利女人,带人端走了她为小儿子一家到来准备的一锅馒头,“把馒头拿走是为了教育大伙,没人吃,放坏了也没。”你听到这里会不会笑啊?你能不能笑得出啊?
人物二:树生书生福兮祸兮
我愿意把树生盲眼看做是一种隐喻。影片一开始就设下了伏笔,可以推测出他的眼睛状况很不乐观。虽然不是主角,但他却是让非常难忘的人物。从刚出场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无奈沉静,他已无法开口。他和朱英从最初的郎才女貌人见人羡,到十几年后各自孤单,从没表白过,却一直关心着对方,因为爱,都不愿让自己牵连对方,未来是生是死是自由还是被囚禁,谁也不清楚,像是什么都发生过,又像什么都不曾有过。
由于是英文字幕,树生的名字在译时是书生的拼音,这是小小的细节。在他对下乡不理解的时候,他表示了自己的怀疑,为什么要毫不顾虑个人家庭的种种情况偏要去改造,在遭到了大姐的批驳后,他喊出了“我如果不关心这个国家,我何必要讲出来呢?”
影片就是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镜头,一直是平静的画面平白的台词,却在不知不觉间征服了你的心。所谓好看的电影,是能唤起你心共鸣的那种,是感觉能慢慢抚摸你心的那种,总有些不能明说的道理,你会理解这部电影至今无法公映的原因。张艺谋曾经《活着》,陈凯歌在《黄土地》上耕作过,他们敲打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学会思考。而今天,我们所见的是“英雄”、“无极”里比拼谁的剧情更弱,谁的色彩谁的特效更拽,谁的老婆更会炒作,轰轰烈烈的吹嘘背后其实都是一个美丽的扯。投资方的巨资不是让人思考的不是让人反省的,就是来赚钱的忽悠的。
因为这部电影,我更深的了解田壮壮,并对他深存敬意,这份对历史思考与探究的勇气让人无比敬佩。在这个热闹的时代时代里,我愿意被他和他的电影感染,做一份个人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