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和XX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和XX技术有限公司
合作协议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和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自1999年以来,在双方倡导和共同努力下,联合创办了“电子科大——XX公司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以双方合作项目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关系,成功地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三年合同期满,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办好联合实验室,继续推进和巩固双方的全面合作关系。
第二条
电子科大和XX公司之间建立固定合作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双方的合作工作吗,逐步探索将联合实验室建立成富有特色的信息中心和开展双方相互合作的管理机构。双方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人才的互补优势,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科研人才,不断地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一方面支持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地位,同时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另一方面支持XX公司的产品战略,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条
“电子科大——XX公司联合实验室”的地点仍然设在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章
第四条
本协议书双方为:
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
法定地址:深圳市科技工业园XX用户服务大厦
法定代表人:孙亚芳
电子科技大学
法定地址: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
法定代表人:邹涛彬
第五条:双方确认:各自都有资格签署本协议,并有能力履行本协议。
第六条
电子科大和XX公司的合作组织机构名称为:电子科大——XX公司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
第七条
联合实验室是由电子科大和XX公司联合创办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合作开发机构。XX公司提供联合实验室运作所需的日常运作费和项目合作费用。联合实验室为双方合作的常设组织机构。
联合实验室的组织行为:固定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动态的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组。
行政管理部门设主任1人,负责联合实验室日常行政事务:双方的联络和协调,组织技术交流,进行合作项目的机会管理。主任由XX公司提名,常务副主任由电子科大提名。主任负责联合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任可授权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组实行课题负责人制,进行合同制度管理。双方的技术人员为合作项目组成员,依据合同,完成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
第四章
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第八条
双方的合作主要包括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第九条
在技术领域,主要在符合XX公司产品战略发展方向上的领域开展。具体方式主要包括:xx公司下达的研究项目和XX公司资助的研究项目。双方积极探讨其他有益的合作形式。
第十条
技术领域合作开展方式采取动态的项目组方式。电子科大和XX公司签署正式的项目合同书,项目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实行合同制度管理。研究人员一般由双方研究人员组成。电子科大教师可继续承担原有教学任务。
第十一条
在人才领域,合作形式可以包括:奖学金、将教金、学生科技活动等。人才领域的合作开展方式为: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签署具体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推进和完成该项工作。
第五章
资金及服务管理
第十三条
联合实验室经费包括日常运作费和项目合作费。联合实验室日常运作经费由电子科大财务处代管,在电子科大财务处单独立账,经费独立核算,电子科大提取管理费______。电子科大财务处应根据联合实验室会计业务的需要对其单独设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按照电子科大科研合同管理规定执行,经费向下拨付需经联合实验室书面同意。对于人才领域内的合作经费,学校不提取管理费用。
第十四条
联合实验室每年的日常运作费按照“按季度预算拨款,实报实销”的原则拨款,初步暂定为10万元,其中包括通信费、办公费、差旅费、津贴等。
第十五条
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费用,根据XX公司和电子科大签署的项目合作确定。项目合作费用由XX公司转账至联合实验室,再经由联合实验室拨付校内项目负责人。第十六条
联合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的财务负责人(也可授权与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拨付合作资金的使用和审核,并签署各类报销凭据。
第六章
研究成果的归属、分享和保密
第十七条
联合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泄露、转移、许可或交换给第三方。
第十八条
由XX公司直接下达和全额支持的研究项目的成果和专利的使用、转让、许可权属于XX公司;成果的署名权和申报权、专利的申请权和署名权由双方共有。
第十九条
由XX公司资助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成果,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
第二十条
双方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按照上述原则由双方商定签署技术合同或协议,具体约定每个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归属和分享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电子科大可以利用双方的合作研究项目成果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在不涉及技术秘密和不影响XX公司商业利益的前提下,经XX公司事先同意后可对外发表论文,其中资助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成果,论文应当说明得到XX公司资助。
第二十二条
联合实验室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得到的原始记录、照片、录音、录像、试样、磁盘、文档、试验结果等多种形式的真实记录,由联合实验室妥善保管,未经合作双方同意,严禁双方研究人员以外的人查阅、使用或泄露给第三方。
第七章
合同的期限、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三条
本合同有效期限为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期限届满的半年前,双方将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再续签或改签协议。第二十四条
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变更或解除协议:
一、双方协调同意;
二、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义务不能履行;
三、另一方违法合同。
属于本款第三项规定的情况,违约方应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双方就协议的解释、履行等发生争议时,首先应友好协商。如经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则应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仲裁或法律程序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即生效。
第二十七条
本协议的未尽事宜,将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保存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管理专业点、工信部与广西区共建重点专业)
专业概况:本专业始建于1980年,原名为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1998年更名 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国家管理专业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区优质专 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仪器技 术实验室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共20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八桂名 师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已经形成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称、年龄 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现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 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和仪器仪表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3个学科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以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自动检测与控制等 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电子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 事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智能化仪器硬件和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等方 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检测仪器和计算机控制工程方面的基础 理论知识、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基础训练。毕 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 国语言、文字综合表达的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测控电子 技术和通用检测仪器等基础知识; 3.掌握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各种电量、非电量的检测原理与方法、控制理 论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电子设计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自动检测与控制系 统的设计、开发与组建;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 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
究和工程应用能力。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 术、电子测量与
究和工程应用能力。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非电量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工程训练、综合实验、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电子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与信号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电子测量实验、智能仪器实验、自动测试系统实验等。
学生就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现代测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及管理。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软硬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主要服务于部队、国家机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及外资企业,或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第三篇:电子科技大学校徽
“ target=”_blank“>” style=“border:1px solid #000” align=“center” alt=“电子科技大学校徽”>说明: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电子科技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第四篇: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北师大 国防科技大学 清华 北大
著名校友 博导科研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李乐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陈星弼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五十周年校庆
李朝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张景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魏正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卢铁城 196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
食堂餐厅
大学无线电定位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原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张煦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王俊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研究所所长
席 政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侦察与干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总装系统所所长。
胡爱民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
刘济东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所所长
徐世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所所长,现在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声光电公司总经理
梁鸣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所长。
蒲含友 197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58研究所党委书记。
罗天文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董事长、研究员。党政官员
陈营官 原福建省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绍华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周子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总经济师、原来财务司司长
张蓉芳 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杨国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康理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 伟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朱志宏 现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远辉 现为四川省德阳市副市长。
何健 现为中国共产党乐山市委员会常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唐小我 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曹国民 现为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陈荣水 现为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王吉来 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贾同金 197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企业领导
丁 磊: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微波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网易公司CEO
万明坚: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原为TCL集团副总裁,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现为国虹通讯董事长。
刘永言:197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东升:199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凤朝: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用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亚芳:华为技术董事长。
邬 江:现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
肖 鹏: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黄卫刚: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世鹤:196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部电信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大唐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
李正茂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 飞;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TCL阿尔卡特有限公司CEO。
第五篇:通知 - 电子科技大学
通
校人通知〔2007〕159号
知
关于印发《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申报条件(试行)》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申报条件(试行)》经2007年12月18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申报条件(试行)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人事 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 通知
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
2007年12月20日印发 附件: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申报条件(试行)
为促进教育管理研究的开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和《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校人通知[2006]21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申报条件。
从事党政管理工作或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教育管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一、政治思想、现实表现、工作状况、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符合《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校人通知[2006]213号)、《关于修订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中外语水平有关规定的通知》(校人通知[2007]87号)中的相应要求。
二、学历、资历和任职年限
(一)申报研究员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现任管理岗位五级以上职员。
(二)申报副研究员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在管理岗位工作8年以上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在管理岗位工作3年以上;
3.现任管理岗位六级以上职员。
三、业绩条件
应具备必备条件,并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之任意二条。
(一)申报研究员 必备条件:
1.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2.作为主持人承担省部级以上正式立项的教育管理类研究课题或工作调研项目;
3.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管理类研究论文或主持起草、撰写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划、规章、报告三篇(件)以上;
4.应用研究成果指导本职工作,业绩突出。
选择条件:
1.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奖一等奖的前四名,或二等奖的前二名,或三等奖的第一名;或获得省部级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前二名,或二等奖的第一名;
2.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前三名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或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省部级教育管理类研究项目(含委托调研项目)二项以上;
3.作为主编编写正式出版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一部以上;
4.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管理类第一作者研究论文或主持起草、撰写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划、规章、报告五篇(件)以上;
5.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其工作业绩和经验得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同行的肯定,产生重要影响。
(二)申报副研究员 必备条件:
1.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2.作为主持人承担正式立项的教育管理类研究课题或工作调研项目; 3.作为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教育管理类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撰写规划、规章、报告三篇(件)以上;
4.应用研究成果指导本职工作,成效显著。选择条件:
1.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奖一等奖的前六名,或二等奖的前四名,或三等奖的前三名;或获得省部级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前三名,或二等奖的前二名,或三等奖的第一名;
2.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前五名或重大课题子项目、全国教育 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前二名;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省部级教育管理类研究项目(含委托调研项目)二项以上;
3.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教育管理类第一作者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撰写学校规划、规章、报告三篇(件)以上;
4.作为主要参编者编写正式出版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一部以上; 5.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其工作业绩和经验得到肯定和借鉴。
五、本申报条件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原校人通知[2006]213号文件中《申报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和业绩条件要求》同时停止执行。
六、本申报条件由人事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