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

时间:2019-05-15 10:4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

第一篇: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

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推进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十三五”规划为契机,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发展需求,着力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任期目标管理进一步优化 1.“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成立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学校“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和学院“十三五”规划,明确学校“十三五”重点项目30项和分年度推进计划,细化落实中长期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国家、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学院自主理财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依法治校,强化学校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制度统领作用。

2.任期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坚持以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新一轮目标责任制战略目标体系,出台《关 于实施目标责任制(2016-2019年)的若干意见》《任期目标责任制(2016-2019年)考评实施办法》,确定重大突破性目标10项和重要基础性目标48项。推进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结合中层干部换届和目标任务书签订,强化对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凸显业绩贡献导向。

二、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3.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坚持和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主动对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开展专业动态调整工作,2017年起6个专业停止招生。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推进专业建在优势学科上,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专业认证评估为抓手,落实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获“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16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全面放开转专业,419名学生申请成功,转成比例90.3%。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核心课程计划”,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新增“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6门;获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0项、课堂教改项目20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1人;入选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不断加强教学激励和保障,出台《教书育人贡献奖评选办法(试行)》《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学校在2015年全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中继续排名第一。4.研究生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启动首轮学位点动态调整和学位点自评估工作,新增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撤销一级、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授予研究生学位2185人,其中博士学位89人。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细化提高学位授予标准。积极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入选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MBA项目通过全球商学教育三大权威国际认证之一的AMBA认证。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完成教育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建设任务并获滚动支持。推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计划,资助博士生8人,获全国学会类优秀博士学位提名奖1项。加大研究生海外学习交流资助力度,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项目资助9人,新建首批研究生海外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项。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完成首轮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工作,审定有效博导174人(全校博导325人),有效比例53.54%。完善基于科学研究的导师项目资助制,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研究生指标向重大项目、重要成果和重点人才倾斜。创办导师学校,加强导师培训与管理。

5.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不断扩大招生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558人,之江学院招收本科生2133人。录取博士研究生157人,硕士研究生2644人(其中全日制2121人)。获评省级优秀毕业本科生214人、研究生87人。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3 96.74%,升学出国率26.33%;之江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57%;进入就业派遣环节研究生1627人,截至2016年12月就业率98.09%;503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被免试推荐为硕士(或硕博连读)研究生,保研比例10.13%。根据《2015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排名全省本科院校第一。

6.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获评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创业学院建设,发起成立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任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单位。成立杭州市富阳区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拥有创业空间5000平方,首批入驻项目5个,累计资助1200万元。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获批浙江省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省级培训项目单位。获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95项。获各类科技竞赛国际级奖项9项、国家级奖项88项、省级奖项226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1项,学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获省级金奖3项、银奖11项,学校获全省优秀组织奖和2017年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承办权。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

三、坚持对接重大需求,学科、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7.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和浙江省八大万亿级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化工、生 命健康、先进制造、经济管理、文创设计五大优势学科群。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前1%,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接近ESI前1%。12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工商管理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入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18个,其中A类学科11个,B类学科7个。24个一级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31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完成验收或中期评估。学校三批27个“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均已投入建设。

8.科研内涵发展持续推进。出台《科技项目认定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重点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经费与激励实施办法》等文件。科研经费稳步增长,2016年科研到款数超过5亿元。首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1项,资助经费320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7项(其中杰青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居省属高校第1位;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并列全国高校第26位,居省属高校第2位;获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横向项目8项。获首届农药学科终身成就奖1人,入选之江青年社科学者8人。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专利金奖1 5 项,优秀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306件,授权国内发明专利539件、美日欧发明专利2件。新增省重点实验室、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7个,获各类平台建设经费和绩效考核经费3520万元。中国语言文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通过验收。2015年,发表SCI论文751篇,位居全国高校第77位。

9.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长三角绿色制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教育部中期绩效检查,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省教育厅中期绩效评估,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四批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新认定核电设备结构完整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与医学物理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2016年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10.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加强。人文社科应用型成果获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42项,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4项。获聘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1人。发布《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6》,出版《浙江社会舆情蓝皮书》,举办第五届“中越企业家论坛”。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合作研究的成果《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融资状况报告——OECD打分板》,在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正式发布。

11.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浙江工业大学温州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建德市、江干区、桐庐县、路桥区等地方政府以及浙商银行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新增地方技术转移中心7家,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20余个。工业研究院、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第六批省重点科技中 6 介服务机构。学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入选《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首次发布《社会贡献度蓝皮书(2011—2015)》。选派6名教师到国家有关部委或直属单位挂职锻炼。

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2.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3765人才工程”,出台《师资博士后制度实施办法》,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校聘教授岗位”实施办法》。引进专任教师与专职科研人员52人、师资博士后26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杰青)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千人计划”1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7人、第二层次4人。柔性聘用两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聘任“校聘教授/校聘研究员”11人、“校聘副教授/副研究员”27人。完成首批“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支持对象管理考核工作。

13.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校内岗位聘任制度“三合一”为突破口,制定有关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考核评价与经费核拨等一系列人事制度。实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完成2016年新一轮岗位聘任,共聘任3478人,其中专业技术岗2875人(含双肩挑204人)、管理岗616人、工勤岗191 7 人。

14.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2016年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晋升正高级职务22人,晋升(转聘)副高级职务59人,晋升(转聘)中级职务20人,推荐至校外相应高评委评审2人。入选各类公派出国留学项目35人,赴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研修三个月以上教师73人。新增博士后合作导师45人,新进站博士后64人(其中外籍博士后6人),出站博士后19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8人。完成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网上数据采集工作。

15.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出台《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切实加强中层干部管理监督。完成中层干部社会兼职审批6人次,完成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年度报告工作,实际报告人数194人,报告率100%。做好中层干部因公(私)出国(境)审批备案和因私证件集中管理工作,审批因私出国(境)中层干部54人次。完成中层干部岗位调整(任用)4个,其中正职岗位1个、副职岗位3个,提任2人、转任1人、离任1人。开展井冈山干部培训班、小和山片区干部培训班等干部培训。修订《中层后备干部管理办法》,选拔中层后备干部154人。实施青年“双强型”人才“百人计划”,首期选拔12人。推荐校领导6人、中层干部6人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省委党校等教育培训。

五、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6.国际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与英国华威大学、日本中央大学等4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与日本冈山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院校深化合作领域。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复旦大学合作举办2016海峡两岸大学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主办或承办国际(双边)学术会议7场,参会人数1700余人。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首批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获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9项,入选国家高端外籍专家人数16人,获评西湖友谊奖2人。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加纳大学孔子学院获批“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17.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开设暑期国际化课程9门,获省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5项。组织学生赴国(境)外短期交流项目34批746人次,实施各类交换学生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22项,推荐学生赴海外学习深造58人。

18.留学生管理不断加强。招收学历留学生297人,现有学历留学生1066人,生源国75个。出台《全日制本科留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强化留学生规范管理。推进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获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

六、坚持统筹协调,综合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19.办学条件和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筹措建设和发展资金,努力提高财务服务水平,全年财务总收入16.93亿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9.3亿元,新增流动资金贷款4000万元,归还流动资金贷款1400万元。加快校园基本建设,屏峰校区1-A区块学院楼项目、D-4#学生宿舍项目稳步推进;德清校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屏峰校区1-F山坳项目、B3#学生宿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朝晖校区图书馆改造和维修,开展邵科馆改造、屏峰校区体育馆改造等工程。完成零建维修项目近80项,总计约900万元。腾空朝晖校区机关办公用房近2000平方米用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引进用房。新增固定资产4864台件、29469万元。新增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31.2万册、期刊3111种、硕博士论文40.9万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项目34个,累计培训4038人次。保密、档案、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0.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工程,推进实施36个项目,总投资2085万元,已基本完成33项,切实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累计慰问教职工288人次,发放慰问金43.16万元;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12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12余万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413名,发放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困补金2800余万元;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接待来访3500余人次,其中专家心理咨询86人次。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双代会”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持续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机关作风常态化检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

21.校友工作进一步推进。新成立学校地方校友会、学院校友会各2家。开展首届优秀地方校友组织评选,举办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加强基金会财务内控管理,出台《科研捐赠项目管理办法》,接受社会捐赠32项,捐赠协议金额630.5万元,实际到账656.57万元。获评全国第四届高校校友工作优秀单位。

22.产业后勤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资产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试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监管和管理。资产公司下属全资企业实现营业额4亿元,同比增长14.29%,净利润2900万元。容大集团强化成本意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品牌,获评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先进院校,公寓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

23.“平安工大”建设进一步深化。认真制定G20杭州峰会学校维稳安保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安保工作要求,圆满完成护航G20各项任务,获评G20峰会安保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单位、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全年累计检查实验室安全20次,审核外购化学品3500余批次,处置废瓶28920公斤、废液50410公斤。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24.“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两学一做’促跨越,‘厚德健行’走前列”为主题,在全校党员中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和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开展专题党课、主题发言共218场次,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建立基层党支部 联系点161个。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组工网报道学校典型做法6篇次。

25.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开展二级党委(总支)集中换届工作,26家二级党委(总支)完成换届选举。开展党费收缴工作专项检查,完成2016年全年党费收缴及补交工作。继续实行党员发展预审制,全年共发展党员1668名,其中学生党员1655名、教职工党员13名。获评省第二批“千名好支书”3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省“万名好党员”16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新成立分党校9家,新建教学团队14个,新聘党校教员63人,举办党建各类培训班79期,累计培训学员8898人次,其中面向教职工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

26.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并接受省委教育工委督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我与校长有约”、“六有”大学生青春榜样评选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各类大型学术与成才报告会260余场,大型文体活动160余场。实施“书香工程”,征集完成首版通识类百本经典书单,建设公寓特色书屋8间,公共文化阅读空间9处。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8000余人次、志愿服务9000余人次、勤工助学16000余人次。选拔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6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5人。选 12 拔“小青荷”志愿者服务G20杭州峰会299人,“小梧桐”志愿者服务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90人。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获评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集体、G20杭州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获2016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人。获省杰出教师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5人、省级三育人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6人。

27.理论和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开展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8次、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巡回主题报告60余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十次会议等精神,代省长车俊来校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评选2015年度中层干部优秀理论文章74篇。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完成厚德文廊项目建设。开设校报“决战十三

五、实现新跨越”、“两学一做促跨越、厚德健行走前列”专栏,发表十三五规划评论员文章。召开首届校园传媒融合论坛并发布新媒体风云榜单,设立“葵园”新媒体扶持基金。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报道1583篇次,其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重要国家级媒体报道154篇次。

28.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试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办法(试行)》,逐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编制《高校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手册》,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扎实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 13 看”工作,加强对科研经费、产业后勤、招生考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修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信访处理工作,全年受理信访举报43件,谈话32人次。坚持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13次,检查单位48家。

29.统一战线工作扎实推进。成立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为每个党派、统战团体配备单独办公室,每间26平米;设立统一战线活动中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选派7位民主党派成员作为学校特邀监察员。民进支部、致公党委员会完成换届。致公党委员会获评海外联谊先进集体,九三学社获评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农工党支部获评省先进基层组织。获民进全国先进个人和省民主党派先进个人1人,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1人。

30.巡视和审计整改工作按期完成。高度重视巡视和审计整改工作,分别成立由全体校领导组成的巡视及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决有力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先后召开整改工作有关的党委会、纪委会、领导小组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议等20余次,认真研究制订整改方案,突出责任担当,全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目前,巡视和审计反馈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第二篇: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工作要点-信息公开

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是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2011-2020年)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省高教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把握未来十年的战略机遇期,以“省部共建”为平台,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围绕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采取超常规重大举措,全力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着力推进学校战略转型,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好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 1.召开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全面总结学校发展经验,审定学校中长期(2011-2020年)发展规划,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继续深化“厚德健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和校本问题的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机制,构建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体系。

3.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环节,认真做好新一轮中层干部集中换届工作,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工作公信度和满意度。加强中层后备干部培养,重视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4.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实践为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实施“大学生成长助航计划”,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和谐稳定与成长帮扶、接轨社会与理想就业等三大综合平台,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德育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共青团工作全面提升五大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5.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内民主工作。进一步健全院系领导管理体制和决策运行机制,完善二级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人才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坚持依法治校,继续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和工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6.实施文化繁荣引领计划。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

自觉,努力提升服务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培育包容、大气、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积极落实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着力加强文化类专业和学科建设,推进文化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价值建构与精神引领方面的作用。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品牌与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立体式的文化育人环境。以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学术生态文化建设,促成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7.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反腐败惩防体系。加强对重大资金投入、换届期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及校办产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加大跟踪审计力度。

8.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党组织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扎实推进省部共建工作,全面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9.实施“省部共建”专项计划。成立省部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发展委员会,着力整合学校对外联络力量,加强对外拓展能力,充分利用“省部共建”平台优势,加强与国家相

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厅局的信息沟通。努力争取教育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专项支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对学校重点学科、高层次科研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深化浙江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持和合作工作,不断完善两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10.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的发展目标,着力实施特色化、综合化、卓越化、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和“省部共建”等十大重大专项计划;努力探索新目标的实现路径,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和战略规划动态管理,进一步做好子规划和学院发展规划的深化、衔接和实施工作,落实责任分解,加强对计划和执行计划的督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新的发展目标成为工大人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11.实施管理体制革新计划。研究并实施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认真实施“探索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教育体制改革国家级试点项目。扎实推进第二轮目标责任制(履职责任制)、“十二·五”建设计划的制定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新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人、财、物的资源配置,不断健全和完善战略预研、绩效激励、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等机制,着力提升学校战略决策能力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三、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精英人才分类培养体系。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专业内涵的适应能力。不断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课程质量。着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努力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等各种自主发展平台,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3.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精品(优秀)课程、教学团队、重点教材、教学基地的一体化建设。做好教育部和浙江省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工作,设立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做好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施教师实践锻炼计划、教学骨干海外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4.深入实施研究生质量工程。继续推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加强研究生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研究生从事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做好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继续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项目,搭建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着力提高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水

平,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进一步发挥导师教书育人功能。

15.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提高高分考生报考率和整体生源质量。继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帮扶,着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四、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16.实施学科高峰建设计划。坚持“做强工科,做优理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大力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形成学科的综合优势”的建设思路,牢牢把握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文化强省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构建新的大学科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17.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新一轮省“重中之重”学科、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重点学科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学科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构建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努力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

18.实施学位点建设跨越计划。高强度推进学位点建设,不断做大高水平学科规模,做好新增学位点的规划建设工

作,完成二级学位点自主设置工作,建立和完善学位点建设管理体系。不断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与比例,大力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五、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

19.实施科研创新攀登计划。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技术创新。以教育部“2011计划”实施为契机,努力实现“国字号”重大平台建设新的突破。重点引导培育基础研究项目,大力支持自由探索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性研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省内的主导产业、主流产品,深度挖掘共性和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优势,努力提高我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契合度和贡献率。

20.加强重大平台建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努力建设一批跨学科、国际化的平台。积极探索校级直属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海洋研究院等直属机构的建设工作,增强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继续加强现有科研平台的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层次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以军工装备技术研究院建设为平台,有效探索跨学科研

究群体的组织机制,有条件地试行实体化或虚拟化的运作模式。

21.建立健全人文社科科研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紧紧围绕浙江省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以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和全球浙商信息中心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开放式科研平台,认真做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准备申报工作。重点实施“高层次项目推进计划”和“高层次奖励推进计划”,力争在高层次项目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零”的突破。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拓宽工作渠道,争取资源支持,进一步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22.实施社会服务促进计划。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不断完善“学校-学院-学科”三级联动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已布点地区的合作,做实科技服务载体,积极探索校地会商机制,着力促成重大项目。继续加强与重点行业、产业集群,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技合作,建立合作网络和战略伙伴关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和合作申报重大项目提供完善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总结“希望之光”校市合作成果,进一步建立与天台县结对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实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重点实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高峰突破、高原提

升和高地拓展等三大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适应顶尖、拔尖和冒尖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学校发展目标要求、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人才特区”和“绿色通道”,着力培养理工科的“战略科学家”和人文社科的“软科学家”。继续加大中央“千人计划”、“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汇聚领军人物和知名学者,努力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进一步实施“朝晖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到海外顶尖名校学习培训的比例,着力培养青年英才。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实现人才队伍水平的整体升级。

24.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工作。建立高层次专家联系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激发高层次人才活力。认真总结第一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在新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下的定编、定岗办法。研究实施第六轮校内岗位聘任工作方案,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七、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5.召开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研讨会。坚持开放办学,积极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与学

术交流,以国际视野、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推进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着力形成交流广泛、合作深入、富有特色的国际交流合作局面,努力提升学校开放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6.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着力加强教师访学、进修和培养的工作力度,加强海外高端人才和优质智力引进工作,积极聘用外籍专家、外籍教师。深入实施“学生个人访学计划”,做大做强来华留学生工作,提高学历生比例。积极拓展海外培养基地,提升孔子学院的数量和质量。

27.实施学科海外联姻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研究机构和平台,研究筹划学校“金砖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研究院等机构,搭建高端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努力提升国家外交战略的意识和能力。

八、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着力推进支撑体系建设 28.启动60周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校友情谊,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更大支持。

29.着力改善师生生活。把关注民生与促进事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着力改善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做好青年教工申报杭州市公共租赁房相关

工作,努力为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困难。继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五必访”、“助贫帮困送温暖”和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工作。

30.着力突破资源瓶颈。坚持“从紧安排、确保安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开源节流、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继续加强财务资源管理,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1.进一步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屏峰校区1-A地块建设。完成B2、C1两幢学生宿舍及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建立公用房绩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公用房调配机制,完成朝晖校区房产资源数字化管理,提高公用房使用效率。继续做好校园节能降耗工作,加强水电节能技术改造和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继续办好之江学院,为教育部评估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32.进一步深化产业后勤改革。积极探索校办企业股份制改造,努力推进校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后勤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努力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33.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和信息工作。完善大型教科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仪器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图书和数字文献资源配置,丰富各类图书信

息资源,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加强离退休、档案、保密、信息化建设、校友会等各项工作。

34.进一步加强“平安工大”建设。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建立社会化的安全管理体制,构建人防、技防、物防、信息防、网络防五位一体的防范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第三篇: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2010年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方法

专业领域:材料工程

一、专业考试(请注明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试形式和要求等)

1、化学基础,考试形式:面试

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2、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形式:笔试

包括: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

专业课复试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浙江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3;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5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石德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高分子化学》(第三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二、相关测试(请注明面试的内容和要求)

1、专业面试;

2、综合面试(含英语阅读、翻译)

第四篇: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1953年6月~1958年6月),浙江化工专科学校(1958年6月~1960年8月)、浙江化工学院(1960年2月~1980年10月)、浙江工学院(1978年2月~1993年2月)和浙江工业大学(1993年12月至今)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设有24个学院2个部。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涉及一级学科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5个,涉及一级学科32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0.21亿元。图书馆面积6万余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887万余册,中外期刊35776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450人,其中专任教师2289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2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7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29人、浙江省特聘教授30人。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28502人;在读各类研究生8902人(博士研究生595人,硕士研究生8307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0余人;留学生866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基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21位教授被聘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5个,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在近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5项。学校先后有38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截至2014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3位。2013年,学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在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70、61和70位。2014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4.51亿元。

第五篇: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在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陕西省科技厅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科技工作要点,按照科技政务和科技业务两条主线,建设科技信息服务枢纽,搭建政务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体系,发展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为全省科技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一、主要工作

(一)打造架构先进的平台环境

XX年委厅投入资金5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一是建设了由东软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科来网管系统、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和双机备份服务器等构成的防护体系。对中心机房重新进行网络规划,将服务器部署在隔离区(dmz),进行虚拟局域网子网(vlan)划分,提高了网络的交换效率,确保了网络的稳定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二是根据“陕西省科技厅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试行)”,购置了备份服务器及存储系统,部署了业务应急保护系统,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实时备份和应急容灾。

三是构建了高起点的陕西科技信息服务统一门户。我们采用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用基于标准的jms消息中间件synchromq作为底层消息通讯支撑,结合synchroesb与协同工作流,构建了先进的科技信息采、编、发体系和门户平台。门户网站目前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办事通道等 18个一级栏目、71个二级栏目,150个左右三级栏目,涵盖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科技服务三大类信息,已发布信息近60000条,平均日访问量近10000次。XX年,发布各类信息5571,其中通知通告190条,科技动态961条,图片新闻245条,送阅件26条,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2条政策法规,以及政策解读32条。

四是建设了以陕西科技网为龙头的科技子网站群。以陕西科技信息网为中心,我们整合全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了包括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陕西节点、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网、陕西科技成果网等13个专项网站,和平台,建设了15个数据库,初步形成了以陕西科技信息网为主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中药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全面展示我省科技工作的情况,为我省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提供支撑。

(二)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保障

我们始终将如何充分发挥陕西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全省科技工作快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委厅工作实际情况,我们以政务公开和科技业务为主线,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处室为载体,建设科技信息平台,提供科技工作“一站式”服务,实现了项目管理过程全面高效、科技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基层意见反映畅通迅速。

一是不断完善陕西省科技业务工作支撑系统。我厅目前主要业务支撑系统包括科学技术奖励管理系统和科技计划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科技奖励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于XX年,涵盖从项目推荐到最终授奖的各个环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于XX 年,按照省厅、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三级在线审批管理模式,实现了项目管理、科技专家征集、项目评审、资金管理等综合管理的控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两个系统的使用,大幅提高了我厅相关工作的效率和水平。XX年,在线受理各类计划项目受理数据入库2500余条,经审查,最终入库1725余条。

二是建立了规范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相关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我们网络政务信息发布的技术依托单位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于XX年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机关内部先后制定了《陕西科技信息网网络管理办法》、《陕西科技信息网信息报送制度》、《陕西科技信息网信息采集发布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格遵循。日常工作实行目标计划管理,月初制定计划,建立完善日志记录,月底进行通报。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信息采编发系统并整合到科技门户网站中,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做到信息发布分级管理,及时高效,实现了不同网站间的数据共享。

三是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科技动态。我们坚持重要信息第一时间向科技部、省委、省政府报送,XX年,向陕西省政府门户网站部门信息报送公开目录286条,其中政府网首页厅局动态栏目采用72条。向科技部报送信息近100条,其中有31条被采用,有力地对科技工作开展起到宣传作用。

(三)建成“省-市-县”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XX年,在科技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抓住承担“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陕西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的机遇,大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已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开发了特色鲜明的门户网站。XX年开通的网站,内容包括符合总体要求的8个共性栏目、体现陕西区域特色产业的5个特色栏目。共整理本省科技数据资源近14万条,形成15个资源库。截止目前,累计向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总节点上传信息近11万条,被采纳有效信息7万多条。

二是建设了市县两级基层服务站点。我们积极与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协商沟通,以服务促发展,共建设了汉中、榆林、宝鸡、杨凌、安康、商洛等6个市级分站点,以及汉中市的城固县、汉台区、镇巴县、勉县和榆林市的米脂县、榆阳区等7个县区级分站点,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立了神木化工、榆林炼油厂、北元化工等企业分站点。我们与各站点都签订信息服务协议,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活动。三年来,共向面向企业、高校、院所及农民开展宣传活动25次。通过这些服务,积极宣传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及陕西节点,扩大节点影响力,提高了科技信息的利用率。

(四)不断拓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公开方式

近年来,伴随着对政务公开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紧跟形势,利用多种手段,针对不同宣传对象,在继续利用原有网络和书面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拓展出送阅件、简报、电子杂志等多种形式的政务公开宣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科技工作的开展。

一是自XX年起,围绕我省科技取得的重大进展,我们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有关部门起草报送了近80期送阅件。这些送阅件及时高效将有关信息反映给相关领导,得到了高度重视。初步统计,三年来,省级领导共批示送阅件40件次。

二是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布置我们牵头落实的重要工作,组织人力,不定期起草情况简报,反映工作动态。XX年,我们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调研,从3月份起,截止11月底,共编制专题简报100期。在省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后,编制简报近30期。

三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围绕全省科技重大活动,制作专题电子杂志。XX年,共制作完成30多期,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够被上级部门采用的重大信息比例偏少。近两年,我省科技信息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能够被上级部门采用的信息只有10%,与兄弟厅局和先进省市科技部门相比仍然偏少。

二是数据来源单一。目前我们信息来自机关内部占66%,来自各地市的信息只有7%。

三是信息表现形式还不够丰富。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制作素材,以及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科技工作方面与先进省市仍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是进一步加强陕西科技网和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陕西省级节点建设,重点是发挥平台作用,拓宽服务形式。

二是抓住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的契机,进行细致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完成相关配套网络平台建设,力争大幅提高我省科技信息服务能力。

三是继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信息公开的程序和方法,与业务工作形成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科技信息保密工作,完善制度和硬件条件,创造安全、可靠的网络办公环境。

下载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工业大学水电管理办法

    附件1: 浙江工业大学水电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电资源的科学管理,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服务,遵循“安全、节约、合理”的原则,根据有关用水用......

    浙江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

    浙江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 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公示名单 一、先进集体(84个) 精细0703班 高分子0701班 材料0801班 化工0801班 化工0906班 物流0701班 工程0......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交通智能化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为切实加强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的交通管理,减少外来车辆进入校园, 缓解本校师生职工在校内的“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减轻......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荣誉称号评比办法 浙工大发[2008]28号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营造我校以人为本的育人氛围,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有效提升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社团联盟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校各社团的正常运转,规范社团活动,切实保障广大社团和会 员的正当权益。防止管理混乱,收费混乱,损害广大会员利益现象......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条例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条例为了鼓励广大同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结合我院实际,并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荣誉称号、奖......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办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XX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各项要求,着重抓好制度建设、平台......

    信息公开工作总结大全

    本报告根据《xx县国土资源局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编制。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的情况等七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xx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