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5 10:2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篇: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

篇一:乌当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教学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一.实习目的乌当实习是我院地质类专业为学生准备的最重要的、历时最长的一次基础地质实习。是在学完《普通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地史学》、《古生物学》、《岩溶学》、《岩石学简明教程》、《矿物学简明教程》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野外地质综合教学实习。

二.实习任务 1.学会地层剖面的实测;

2.学会绘制地层剖面图及柱状图;

3.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及测制1︰25000乌当教学区地质图;

4.学会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提交一份“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测量报告”。

第二节 实习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

一.实习区行政划分

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实习基地,位于贵阳市北东约16㎞,行政区划属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实习区范围北起新庄--乌当--赵家庄一线,南抵写字崖--小关口山腰--大关口山腰;西起小谷农冲--大对门一线,东达苗天大麻窝--新河。地理坐标:东经106°45′00″~106°50′30″,北纬26°35′00″~26°40′00″。

二.地貌类型

三.交通

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8公里,距贵阳火车站10公里,贵遵、贵黄、东北绕城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贵开路、航天路等城市一级主干道纵贯新天城区南北,测区内有水东路、贵乌公路与市区相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详见“乌当教学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1:240000”。

四.气象条件

五.水系

测区内的主要河流为:南明河、鱼洞河、月亮河,在来仙阁一带,汇集于北东方向流入乌江,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南明河支流。

六.人文 东风镇人口约3万,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主要分布在乌当坝子上,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条件较差山地。区内因在建设经济开发区,经济较发达,但人的文化素质较差。

七.经济

乌当区是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中心城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坐落其中。实习区原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玉米、土豆、蔬菜等,现在主要经济农作物为桔子、板栗、杨梅、樱桃等。原是贵阳蔬菜基地之一,现在在建设乐湾国际。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业方面以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为主,近年来新建一批现代高薪企业如药厂、光学仪器、管材、花卉苗圃等,这些极大地刺激了对农副产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使种植业、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八.实习区内旅游 乌当区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别具一格。实习区内旅游业极为发达,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连接起来,主要有风景区有情人谷、渔洞峡、来仙阁等。

第三节 实习区的地质调查史

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许多著名地质学家如丁文江、王曰伦、乐森璕、蒋溶等曾先后到此作个调查。1944年,李四光教授对该地

区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系统研究,著有《贵州高原冰川之遗迹》一文。乐森璕、蒋溶及罗绳教授曾在贵阳附近作过详细调查并有《贵阳附近地质旅行指南》及《贵阳附近地质构造》等文发表。解放后,特别是自1956年以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逐渐展开,先后有不少单位来此调查。虽然各单位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不尽一致,但都注意到地质工作的基础--地层,在区内发育颇好,分别测制了不少剖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对该地区地层系统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贵州省区调队在开展《1:20万贵阳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本地区剖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其后,地质系的师生和其他调查研究人员在实习和科研过程中,在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特征、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特征、油气储层特征和本地区地热资源研究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乌当实习基地的地质内容。

第四节 本次实习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1.收集本地区地质资料。

2.地质踏勘。3.测制地质剖面。4.建立区域地层层序。

5.野外地质填图。a.穿越法。b.追溯法。

篇二:乌当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科学。由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地幔在内的物质组成的不均一及其地球各部分演化历史的差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层层序、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及生命面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就是地质专业学生学完《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野外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明确、融汇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章 地 层

一、概述

测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约为97%,岩性为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砾岩、构造角砾岩、砂砾松散堆积物等。岩浆岩在区内不可见,最新地层为第四系。附地层发育简表。

二、综述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

一剖面列述:

大洼---黄花冲寒武系—奥陶系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块状泥岩,可见一层底砾岩。--------------------平行不整合--------------------奥陶系黄花冲组:一层,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

二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可见

溶洞。

三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不发育。牯牛潭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

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

二层,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含泥质亮晶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湄潭二段:一层,黑褐色薄层含锰质泥岩,紫红色、土黄色薄层粉沙岩互

层,形成韵律。

二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

三层,灰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互层夹泥岩。

四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似

缝合线发育。

生物碎屑亮晶灰岩,顶部有一层10—20cm 岩。生物种类繁多,主要

水动力条件强。

米黄色中厚层长石砂岩,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互层

形成韵律

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硅质岩。

绿色页岩。

绿色页岩夹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砂岩。

红色薄层粉沙岩夹紫红色、灰绿色页岩。

红色薄层粉砂岩。层理发育,可见一层薄薄

夹土黄色中厚层粉砂岩。

层砂岩夹紫红色页岩,页岩含量约10%。

夹灰色薄层粉砂岩。

含有大量笔石,如中华笔石。

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含有大量腕足类化

五层,灰白色块状六层,灰白色块状厚的含亮晶介壳灰列杂乱,说明当时湄潭一段:一层,夹褐色含锰质泥岩。二层,灰白色、土三层,紫红色、灰四层,紫红色、灰五层,土黄色、砖六层,砖红色、肉的白云母。

七层,紫红色页岩八层,土黄色中厚九层,紫红色页岩十层,紫红色页岩,十一层,灰绿色、石。顶部可见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呈透镜状分布。

红花园组:一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种类较少。二层,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

合茎等。

三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生物种类单一,主要

为古杯。

桐梓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生物较少。

二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

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

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构造。

下覆地层 娄山关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二层,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可见溶洞。

二.岩石地层单位 1.娄山关组(∈l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变,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少。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2.桐梓组(ot):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年中国区域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少,冲刷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

岩性: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

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根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

湄潭组二段:相变 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岩性:湄潭一段,灰绿色、土黄、紫红色页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灰

篇三:乌当教学实习地质报告

乌当教学实习地质报告

班级:08工勘(1)班

姓名:左 兴 鲸

指导老师:吴永忠

日期:2009年11月10日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论述

第二章:地层及岩性

第三章:地质构造

第四章:水文地质

第五章:地貌及矿产

第六章:总结

2—(前 言

根据勘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在学完《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水文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应进行一次野外地质现场实踏。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踏,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受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知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的明确融合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踏,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了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总之,教学实习在教学计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给以充分重视。

第一章:论述

乌当教学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贵阳市约16km,行政区划属贵阳市乌当东风镇所辖。

东风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郊区,距贵阳中心17公里,总面积73.6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0人,镇内有景色秀丽的渔洞峡、情人谷,两处景名胜区;有来仙阁、协天宫、万松阁、宋氏别业、惜字塔等多处。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文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融为一体,使东风镇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镇。

实习区范围北起新庄—乌当—赵家庄一线;南底写字岩—小关口山腰—大关口山腰;西起小谷农冲—大对门一线;东达苗天—大麻窝—米汤井一线。

地理坐标:东经106o45′00″——106o50′30″;北纬26o35′00″——26o40′00″

交通~~由东风镇到我校边缘水口寺见(图1)

该区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3℃平均年降雨量1179mm(毫米)测区地表水流,南门河(渔粮河)渔洞河、渔梁河由南东流入盆地和东方向在头堡处交汇,于来仙阁注入南明河,由

东风镇处至贵阳市边缘。

由东风镇到水口寺,东风镇是国家建设小城镇而建设的一个小城镇,科技文化古镇,乌当区是首批建设大明星之一水电相通,东风镇有了3万多人,有13个民族,汉、苗等多个民族组成。

当地以种植水稻、蔬菜、玉米为主先开发,杨梅、柿子、花卉、板栗等为主。

乌当实习区的范围25个平方公里,地层岀露较为完整沉积岩有三大类,生物碎屑岩、化学岩、粘土岩除了侏罗系以外和第三系缺蚀外;寒武系e——奥陶系q基本可见在这些地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化石,有很多象征 标志,接触关系在这儿非常齐全。

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岩溶平行不整合在乌当最明显)褶曲、断层最为明显,小麻窝、大麻窝断层、乌当大断层因此适合。

篇四:乌当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

地质学市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学科,目前重点是地球的外部硬岩石圈壳——地壳(地球表面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地质学分为很多类学科,其中煤矿地质学就是一个分支。煤矿地质学就是利用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研究煤的形成、煤的赋存状态、煤的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而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生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地质学科。对采矿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野外实习就是地质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通过地质野外实习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基础理论和地质专业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从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岩溶等普通地质现象,到产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各种地质体,都要全面的进行观察,并且绘制地质剖面图等一般的地质工作方法。实习目的: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认识岩浆侵入体。认识地表水体、河流地质作用以及卡斯特地貌。认识岩石风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观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了解组成罗山山体的岩石和地层。

第一章地理概况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底层在上,此中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底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三类: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平行不整合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

断。因此有地层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者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的交角,期间有地层的缺失,有明显的剥蚀面。

地层划分如下: 第三章 地质构造

乌当地区受到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层的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弯曲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地质构造;而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后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最终让地貌变得丰富且富有层次,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此过程中还包含有地层的缺失和重复及不整合的发生。

第一节 乌当实习区大地构造位置

一、乌当实习区大地构造位置

乌当教学实习区处于扬子板块南部黔北隆起与黔南凹陷的过渡带上(实习区内以乌当大断层为界),根据《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的划分,乌当地质实习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

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贵州地矿系统习称扬子陆块)

二级大地构造单元:黔北台隆、黔南凹陷

三级大地构造单元:遵义断拱

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即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中段南缘、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

二、乌当实习区的构造定型期 乌当地区构造形迹均为燕山运动时期不同阶段的产物:

实习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为区域性的乌当南东盘之乌当背斜南西段的南东翼,其北西翼被乌当断层破坏错失。

主要褶皱构造有:区域性北东向乌当背斜及一些次级褶皱.主要断裂构造有:①区域性北东向乌当断层;②南北向高院断层;③东西向大洼断层;④东西向小麻窝逆断层;⑤东西向大麻窝逆断层;⑥东西向田坝头断层。⑦东西向黄花冲断层

乌当地区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的上白垩统构造盆地(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乌当地区被乌当断层切割且见阶梯状断裂但并未切割白垩系的地层,尚有剥夷面(或夷平面)和多级河流阶地的出现,都是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的迹象。区内已知的6个假整合构造运动面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反映。

①都匀运动:贵州中部和南部,奥陶系末到志留系初,发生过一次明显的地壳运动,造成上下地层的缺失和假整合接触关系。在实习区见残存的小块中奥陶统为中下志留统的假整合,黄花冲-龙井一带见数十厘米的含砾钙质粘土岩嵌覆与呈数米波状起伏的间断面上。

②广西运动:代表西南志留纪末和泥盆纪初的地壳运动。实习区的构造运动面为志留纪高寨田群与泥盆纪蟒山群乌当组间的假整合面。

⑤燕山运动:代表侏罗纪末期、白垩纪初期产生的不整合、火成活动与成矿作用。

⑥喜马拉雅运动:在贵州的地层记录不全。实习区的几级剥夷面和河流阶地可视为喜马拉雅运动的表现。

由上述区域性构造可知:乌当教学实习区的构造定型期为燕山期,乃至贵州的构造格架也是燕山期定型的。

第二节 乌当教学实习区的构造形迹

乌当实习区中主要的构造类型以褶皱和断层为主,褶皱在区内以乌当背斜为主,发育次级牵引褶皱。断层在图区内广泛分布,包括了近于东西向的乌当大断层、大洼断层、大小麻窝断层、黄花冲断层、田坝头断层及近于南北向的高院断层,此外也于大洼断层北部也发育了部分次级小断层(有逆冲断层及走滑断层)。乌当区内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详见构造纲要图:

一、褶皱

实习区内褶皱主要为乌当大背斜,总体走向北东向,并向东西两端潜伏。该背斜的核部位于大洼口,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岩性为灰色微晶白云岩。北翼被乌当断层破坏,地层出露不连续,使得寒武系地层和ty呈断层接触。南翼保存较完整,地层出露较齐全,局部受断层破坏,以核部为中心依次出露为:娄山关组、桐梓组、红花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直到二叠系的地层出露较为连续。南翼岩层产状1350∠250,北翼岩层产状440∠430。赵家庄附近出露乌当背斜北翼,在来仙阁北东方向河两岸未出露寒武系娄山关地层,而以志留系高寨田群为最老地层出露于核部,说明乌当背斜向东西两端潜伏,志留系上亚群地层两翼产状分别为300∠320、1250∠100,北翼地层依次为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南翼依次为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二叠系。整个实习区内构造带以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次之,乌当背斜整体沿南西至北东方向延伸,局部扭曲,构成“s”形,区内长度10km以上。乌当背斜整体北翼较陡,南翼缓,为一斜歪褶皱。翼间角大,亦可称为开阔褶皱。

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与变位,包括褶曲、断层、节理等。岩层是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界面 限制的层状岩石。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在个路线上都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地质构造,在哪里我们看到了断层的存在,在这个区域绝大部分的断裂构造都是正断层,额我们在哪里见到了的断层位逆断层,该断层图示如下

二、田坝头断层(f5):

田坝头断层位于测区南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70°,在小关口、田坝头一带出露。示意图如图13。

图13 田坝头断层示意图

该图为田坝头断层一个出露点的素描图,断层的北盘为下盘,由dm紫红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层间夹少量泥岩组成,岩层产状3350∠540,靠近断层1m左右岩层倾角变陡,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强烈。该断层断层面清晰,产状为1850∠700,断层面上隐约可见擦痕、阶步等构造,该断层造成上盘地层约10m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中见明显的牵引构造,断裂带中岩石破碎强烈,泥化现象显著,破碎带之上有正常的dm的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层间夹灰绿色泥岩,产状1900∠380,见次级的小断裂构造。根据牵引构造,可以推断为逆断层。

三、高院断层(f6):

出露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的高雁垃圾填埋场-高院一线,乌当大断层南侧,走向近南北、横切乌当短轴背斜,两盘构造行迹和地层具有相对水平错动迹象,具有明显的走滑性质。北端被白垩纪地层覆盖,南端消失在奥陶系与志留系接触附近的地层。

该断层的一个出露点在高院向北约300m的山丫口路边,断层西盘为湄潭一段红灰、土黄色薄-中层粉砂岩,岩石风化严重,东盘为湄潭二段深灰、红褐色厚层-块状淀晶灰岩及高寨田群下亚群的红灰色薄-中层钙质泥岩,沿湄潭一段岩层走向发生岩层中断,因此该点为断层的一个出露点。西盘湄潭一段产状1520∠300,东盘产状1580∠510。

第三节(构造形迹的组合分析)

燕山期由于受到由南向北的构造挤压力,因而形成了一套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乌当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由乌当断层和南侧的数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逆冲断层组成,这些断层分别为大洼断层、黄花冲断层、小麻窝断层、田坝头断层等,这些断层被南北向的高院横断层所分割。

乌当教学实习区的构造组合形式总体上是一套逆冲断层组合,如下图所示,乌当逆冲断层呈叠瓦状,根据从南都北断距逐渐增大,断层规模逐渐变大,可以推断其扩展方式是后展式,亦即后展式中每一新的逆冲断层的岩石地层都是发育在老逆冲断层的岩石地层的上面,各岩石地层依次向逆冲的反方向扩展,新的逆冲断层岩体增生在前进的推覆体后方。

图14 乌当地区叠瓦状构造剖面图

由图14可看出,乌当教学实习区东西向断层的特征为:①均向南倾,为逆冲断层。②从南到北地层断距逐渐增大。

乌当教学实习区局部存在小断层,在高院断层南端和乌当大断层一碗水出露点均形成断夹块,在垃圾填埋场出现乌当断层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形式。图15为乌当断层带在一碗水处构造剖面。

图15 乌当断层带一碗水构造剖面

第四节(构造发展简史)实习区的地壳经历过多次升降运动,这些构造运动使得实习区很多地层缺失,地层间出现不整合接触,产生许多构造变形和断裂构造。根据构造行迹所切穿地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切割关系,实习区构造演化历史分析如下:

南北向构造:以高院断层为代表,它所切穿的最新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断层形成至少在早古生代之前。同时,高院断层在后期东西向断层形成的影响,使其产生左行走滑,使两盘地层、后期的乌当背斜及东西向的小麻窝断层产生明显的水平位移。大麻窝断层和大洼断层止步于高院断层,都说明了南北向的高院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东西向的构造。

东西向构造:在高院断层形成之后,在中生代早期开始,实习区受到由南向北的构造应力挤压,形成了乌当背斜,构造应力的进一步挤压,乌当背斜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倾向南的乌当逆断层,使乌当大背斜北翼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东西向各断层的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且都是倾向南的逆断层,可以推断东西向断层为后展式构造,断层形成时间依次是乌当断层—大洼断层—小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田坝头断层。

总之,实习区的构造演化是先有南北向的高院断层,后有东西向的构造,而东西构造又造成早期南北向高院断层的后期走滑。东西向构造演化为在由南向北构造应力的挤压下先形成乌当大背斜,进一步的挤压依次形成乌当断层—大洼断层—小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田坝头断层。

三、小麻窝断层(f3):

小麻窝断层发育于测区中部,断层走向近东西,于测区西侧的小谷农一带延出图区,向东于龙井寨一带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一般大于70°,具逆冲性质。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牵引构造素描图如图12。

图11 小麻窝断层黄花冲出露点示意图

图12 小麻窝断层旁牵引构造观察点素描图

该点为小麻窝断层在垃圾场-高院公路边的一个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断层的北盘为om1灰绿色页岩夹土黄色中层泥质粉砂岩,见灰白色约6m 的下扬子贝层,产大量腕足类化石,断层的南盘在冲沟里 篇五:乌当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科学。由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地幔在内的物质组成的不均一及其地球各部分演化历史的差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层层序、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及生命面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就是地质专业学生学完《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野外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明确、融汇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章 地 层

一、概述

测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约为97%,岩性为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砾岩、构造角砾岩、砂砾松散堆积物等。岩浆岩在区内不可见,最新地层为第四系。附地层发育简表。

二、综述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

一剖面列述:

大洼---黄花冲寒武系—奥陶系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块状泥岩,可见一层底砾岩。--------------------平行不整合--------------------奥陶系黄花冲组:一层,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

二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可见

溶洞。

三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不发育。牯牛潭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 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

二层,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含泥质亮晶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湄潭二段:一层,黑褐色薄层含锰质泥岩,紫红色、土黄色薄层粉沙岩互

层,形成韵律。

二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

三层,灰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互层夹泥岩。

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似

缝合线发育。

生物碎屑亮晶灰岩,顶部有一层10—20cm 岩。生物种类繁多,主要

水动力条件强。

米黄色中厚层长石砂岩,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互层

形成韵律

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硅质岩。

绿色页岩。

绿色页岩夹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砂岩。

红色薄层粉沙岩夹紫红色、灰绿色页岩。

红色薄层粉砂岩。层理发育,可见一层薄薄

夹土黄色中厚层粉砂岩。

层砂岩夹紫红色页岩,页岩含量约10%。

夹灰色薄层粉砂岩。

四层,灰白色块状五层,灰白色块状六层,灰白色块状厚的含亮晶介壳灰列杂乱,说明当时湄潭一段:一层,夹褐色含锰质泥岩。二层,灰白色、土三层,紫红色、灰四层,紫红色、灰五层,土黄色、砖六层,砖红色、肉的白云母。

七层,紫红色页岩八层,土黄色中厚九层,紫红色页岩十层,紫红色页岩,含有大量笔石,如中华笔石。

十一层,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含有大量腕足类化

石。顶部可见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呈透镜状分布。

红花园组:一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种类较少。二层,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

合茎等。

三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生物种类单一,主要

为古杯。

桐梓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生物较少。

二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

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

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构造。

下覆地层 娄山关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二层,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可见溶洞。

二.岩石地层单位 1.娄山关组(∈l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变,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少。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2.桐梓组(ot):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年中国区域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少,冲刷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

岩性: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

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根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

湄潭组二段:相变 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

第二篇:乌当地质实习报告(本站推荐)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科学。由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地幔在内的物质组成的不均一及其地球各部分演化历史的差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层层序、岩石特征、构造样式及生命面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就是地质专业学生学完《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野外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明确、融汇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章 地 层

一、概述

测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约为97%,岩性为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砾岩、构造角砾岩、砂砾松散堆积物等。岩浆岩在区内不可见,最新地层为第四系。附地层发育简表。

二、综述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

一剖面列述:

大洼---黄花冲寒武系—奥陶系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块状泥岩,可见一层底砾岩。--------------------平行不整合--------------------奥陶系黄花冲组:一层,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

二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可见

溶洞。

三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不发育。

牯牛潭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

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

二层,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含泥质亮晶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

湄潭二段:一层,黑褐色薄层含锰质泥岩,紫红色、土黄色薄层粉沙岩互

层,形成韵律。

二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

三层,灰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互层夹泥岩。

四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五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似缝合线发育。

六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顶部有一层10—20cm

厚的含亮晶介壳灰岩。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介壳类、棘皮类、海百合茎、海绵等。排列杂乱,说明当时水动力条件强。

湄潭一段:一层,米黄色中厚层长石砂岩,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互层

夹褐色含锰质泥岩。形成韵律

二层,灰白色、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硅质岩。三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

四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夹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砂岩。五层,土黄色、砖红色薄层粉沙岩夹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六层,砖红色、肉红色薄层粉砂岩。层理发育,可见一层薄薄的白云母。

七层,紫红色页岩夹土黄色中厚层粉砂岩。

八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夹紫红色页岩,页岩含量约10%。九层,紫红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粉砂岩。

十层,紫红色页岩,含有大量笔石,如中华笔石。十一层,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含有大量腕足类化石。顶部可见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呈透镜状分布。

红花园组:一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种类较少。

二层,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

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

合茎等。

三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生物种类单一,主要

为古杯。

桐梓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生物较少。

二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

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构造。

下覆地层 娄山关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二层,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可见溶洞。二.岩石地层单位

1.娄山关组(∈l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变,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少。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

2.桐梓组(Ot):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年中国区域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少,冲刷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岩性: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

3.红花园组(Oh):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在桐梓县城附近红花园火车站附近命名为红花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正式命名为红花园组。与标准地区相比有大的差别。厚度略小于标准地 区的红花园组。生物特点:下部生物以核形石为主。往上生物逐渐变大。在实习区域的西部小谷农、大小麻窝的地区受断层影响,白云岩化、硅化现象比较严重,但其内仍可见海绵、古杯化石。

岩性: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合茎等。

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根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

湄潭组二段:相变 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

岩性:湄潭一段,灰绿色、土黄、紫红色页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透镜状体。

湄潭二段,下部为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上部为灰绿色、土黄色页岩、泥岩。

5.牯牛潭组(Og):1957年张文堂先生在湖北宜昌分乡所命名的牯牛潭石灰岩。1974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底部含泥质条带,泥灰岩。主要生物为苔藓虫,贵阳扬子贝等。与标准地区相比较。标准地区为纯灰岩。此地区泥质含量较重,与之时代相当的遵义为石子铺组。同石子铺比较则又由泥灰岩变为钙质泥岩,介于标准牯牛潭组与石子铺组之间的过渡型岩性。由于其岩性一钙质为主,故将其命名为牯牛潭组。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

6.黄花冲组(Ohh):来源于1974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贵阳乌当黄花冲组一带研究命名的黄花冲组。本地区黄花冲组为标准黄花冲组。其岩性为:与之时代相近在遵义地区命名为宝塔组:同其区别为:宝塔组产大量的龟裂纹,同时产大量的中华震旦角石。分布于黄花冲,高院等地区。

岩性:,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三.沉积相

志留系

一.剖面列述:

母猪洞——豹子窝志留系剖面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 :紫红色中厚层至厚层石英砂岩,底部为一层铁质风化壳。

--------------------平行不整合--------------------高寨田群上亚群:一层,土黄色中厚层泥岩。

二层,灰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泥灰岩。

三层,灰绿色、土黄色泥岩夹紫红色页岩。

四层,灰白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可见珊瑚,石燕贝等化石。

五层,灰绿色泥岩夹泥灰岩,中部可见紫红色泥岩。

六层,肉红色中厚层粉砂岩,底部为钙质胶结,顶部为铁质胶结。

七层,灰绿色、紫红色泥岩。

八层,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夹紫红色泥岩。

九层,灰绿色泥岩夹灰绿色、紫红色泥灰岩,可见泥灰岩透镜体和钙质结核。

十层,土黄色钙质泥岩夹泥灰岩。

十一层,紫红色泥岩,俗称“红飘带”

高寨田群下亚群:一层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部分风化呈土黄色粘土

二层,灰绿色钙质泥岩。

三层,灰绿色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可见龟裂。

四层,灰绿色泥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五层,灰绿色泥岩。

六层,灰绿色泥灰岩。

七层,土黄色泥岩夹灰绿色含钙质泥岩,可见腹足类生物化石。

八层,灰绿色钙质泥岩,含有少量钙质结核

九层,紫红、灰绿色含钙泥岩

十层,灰绿色钙质泥岩。

十一层,灰绿色含钙泥岩夹薄层砂岩。底部夹有一层10cm左右的底砾岩。

--------------------平行不整合--------------------下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底部为褐色铁质风化壳,顶部为肉红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加土黄色泥岩,其泥岩约为3%,层厚约为0.1m。

二、岩石地层单位:

高寨田群(Sgz)1944年乐森璕在贵阳乌当地区命名为高寨田泥岩及灰岩,1956年秦鸿宾将其正式 命名为高寨田群,并将其分为高寨田上下亚群。分布于,田坝头,母猪洞—豹子窝一带。

岩性:下亚群,土黄色、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泥灰岩含有少量的钙质季结核,可见腹足类生物化石。

泥盆系

一. 剖面列述:田坝头剖面

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土黄色薄层泥岩页岩夹粉砂岩。--------------------平行不整合--------------------泥盆系蟒山群:一层,底部为褐色铁质风化壳,顶部为肉红色中厚层

中粒石英砂岩加土黄色泥岩,其泥岩约为3%,层厚约为0.1m。

二层,底部为月一米厚的浅黄色泥岩,上部为:肉红

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含铁质泥岩,岩层较薄,泥质含量较上层多。

三层,肉红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

红色泥岩,泥岩含量约为20%。

四层, 肉红色薄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红色泥

岩,泥岩含量约为40%。

五层,肉红色薄至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浅灰色、肉

红色泥岩,顶端有厚层石英砂岩出露,泥质较少。

六层,肉红色厚层至块状中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

岩。顶部为厚层白云质石英砂岩。

高坡场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晶洞发育。底

部为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砂质白云岩,中部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岩,可见层孔虫化石。二层,灰色块状白云岩,可见晶洞,层理无法辨别。

三层,灰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与灰色中厚层微晶泥

质白云岩,呈两次旋回出现。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

四层,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

--------------------平行不整合--------------------下覆地层:石炭系祥摆组:土黄色厚层钙质石英砂岩。二.岩石地层单位

1.蟒山群(Dm):1912年,乐森璕在贵州省都匀命名的蟒山石英砂岩。1962年,王钰将其命名为蟒山群。

1965年,地质部泥盆系专题组,在贵阳乌当一带进行地质工作,将其下部命名为乌当组,上部为马鬃岭组。

本是实习认为乌当组和马鬃岭组没有明显的界线,难以分开,所以才用蟒山群。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肉红色中厚层至块状中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本区与标准地区比较,岩性,生物化石相当。但是本区的泥质含量较高,厚度较小,且标准地层,底部含有大量砾岩,本区少见。

2.高坡场组(Dg):1979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高坡场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赵家庄,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绿色中厚层白云质泥岩与灰色中厚层微晶泥质白云岩,晶洞发育,见层孔虫化石。

石炭系 一.剖面列述:情人谷石炭系坡面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灰色中厚层白云岩

--------------------平行不整合--------------------石炭系祥摆组:一层,土黄色中厚层钙质石英砂岩,夹碳质页岩。

二层,灰黑色碳质泥页岩夹煤线。

旧司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浅灰色砂岩。

上司组:一层,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摆佐组:一层,浅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团块,风化表面为刀砍状粗糙,颜色较深。

二层,灰白色粗晶钙质白云岩,含方解石和白云石团块,风化表面较光环。

三层,浅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和白云石团块、脉体。

四层,深灰色块状微晶泥晶白云岩。

五层,浅灰色块状微晶白云岩,含方解石团块,其白云岩可能为灰岩白云化。

黄龙组:一层,浅灰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泥晶灰岩。可见蜓,珊瑚等化石。

--------------------平行不整合----------------------下覆地层:二叠系梁山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二.岩石地层单位

1.祥摆组(Cx):1975年,张明发先生在贵阳花溪一带所命名的祥摆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灰、土黄、灰白色中厚层土黄色中厚层钙质石英砂岩,夹

碳质页岩,灰黑色碳质泥页岩夹煤线

2.旧司组(Cj):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平塘县西关所命名的旧司灰岩而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浅灰色砂岩。

3.上司组(C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贵州省独山南城西南所命名的旧司灰岩而来。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4.摆佐组(Cb):1965年,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贵定平伐所命名的摆佐组。分布在东南情人谷—苗天,南边大关口—小谷农一带。面积约为:

岩性:浅灰、灰白和深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本区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在同一时期形成,在空间上不同地区表示为相变关系。简之旧司组为穿时地层单位,乌当地区,上司组主要为厚层 白云岩,底部可见少量瘤状灰岩,摆佐组则主要为在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白云岩组成。两者可呈上下关系,亦可呈相变关系 摆佐组在苗 天马蹄沟、老鹰岩一带以东尚可分辨,向西至大、小关口和田坝一带则全部相变为上司组白云岩,在小范围内相变如此剧烈 .说明当时海底微地貌差异较大。为一次海侵和一次海退。本区二叠系梁山组为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但是二叠系、三叠系超出实习区范围,未进行详细研究。

白垩系

一.剖面列述:

上覆地层:泥盆系蟒山群: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

--------------------角度不整合--------------------白垩系惠水组:一层,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砾石主要为灰岩,铁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胶结,点接触,分选性差,次圆—圆,最大粒径为300mm,主要粒径为60—80mm,颗粒由大小大小变化的正粒顺,砾石含量为65% 二层,砖红色含砾含粉砂质泥岩。砾石的大小为2—4mm.三层,砖红色粉砂质泥岩,往顶部粉砂质逐渐增加,顶部为泥质粉砂岩。

四层,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砾石主要为灰岩,铁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胶结,点接触,分选性差,次圆—圆,最大粒径为300mm,主要粒径为60—80mm,砾石含量为60%--------------------角度不整合--------------------下覆地层:第四系:灰色、灰白色细砂、粉砂、粘土淤泥互层及腐植土 二.岩石地层单位

惠水组(Kh):分布在乌当盆地周围。

岩性:砖红色含砾含粉砂质泥岩,砖红色块状中粒至粗粒砾岩。

第四系 第四系是地史上最后一个阶段,其开始时间大约距今200-300万年,第四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类出现、冰川广布和地势差异显著。贵州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地区,第四系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形成云贵高原,地面同时受到剧烈的切割,地形破碎,河流深切,峡谷众多。因此第四系分布广泛而零星,类型繁多,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和洞穴堆积等。

第三章 地质构造

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扬子板块南部的黔南拗陷带中的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北界边缘和黔北台隆带的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南界边缘,区内构造形迹主要为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和与之相伴的一组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不甚发育的近南北向断层。

一褶皱

乌当教学实习区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乌当背斜。

乌当背斜:位于大洼—赵家庄,长约为55250m:背斜走向为北东方向,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东南翼的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组——二叠系梁山组,岩层倾向为东南方向,倾角为40°。西北翼由于有乌当大断层和大洼断层的存在使其地层缺失严重,转折端为弧线形,枢纽为曲线,轴面倾向为西北方向,.两翼均发育逆冲推覆构造。褶皱形成可能时代为上三叠统—上白垩统。

二、断层

在乌当教学实习区,自北而南共发育了六条走向近东西向向南倾斜的断层和一条南北向向东倾斜的断层.它们分 别是乌当断层、大洼断层、小麻窝断层、大麻窝断层、黄花冲断层、田坝头断层和高院断层。

Ⅰ乌当断层是测区内的一条区域性断层,活动时间长,始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再次复活而形成如今所见的逆冲断层。该断层横贯实习区北部呈东西向延伸,倾向南,倾角大约85°。区内多处可见该断层良好露头,断层南盘分别为寒武至泥盆系地层,北盘为三叠系地层,断层面向南倾斜,下边分别为乌当大断层在不同出露点的描述:

1、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

图6 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素描图

照片1 乌当断层一碗水出露点

该点为乌当大断层一碗水出露点(见图6),其中最左端为主断层,自左向右描述如下:①为Ty的土黄、深灰、深灰色薄-中层白云岩夹土黄色薄层泥岩,靠近断层的白云岩产状变陡,顶部有“S”型牵引构造,靠近断层处有泉水出露,见擦痕和阶步。②为Pm灰褐色、土黄色薄-中层白云质灰岩,产状凌乱,碎裂严重,见大量透镜体,靠近右侧断层处有褐色铁质风化壳及弧面构造,见大量方解石团块及擦痕。③为Dg深灰、土黄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产状凌乱,碎裂严重。④为Dm褐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受断层影响岩石破碎严重。自左至右三个断层依次为f1,f2,f3,f4.f1断层存在的依据:

① 北盘为Ty白云岩,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地层缺失,产状剧变。②有泉水出露。③见透镜体、擦痕及牵引构造,断层破碎带。④底部见断层角砾岩,Pm灰岩白云岩化严重。⑤断层面直接出露

f2断层存在的依据:

①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南盘为Pm白云岩,产状剧变②Pm灰岩白云岩化严重,且见有弧面构造。③白云岩破碎严重,Pm灰岩底部靠近断层见断层角砾岩。④见透镜体、擦痕及牵引构造,断层破碎带。f3断层存在的依据:

①北盘为Pm白云质灰岩,南盘为Dg白云岩,地层缺失。②Pm灰岩白云岩化严重,且见有弧面构造。③Dg白云岩破碎严重,Pm灰岩底部靠近断层见断层角砾岩。

f4断层存在的依据:

①Dg和Dm在此处变薄,有地层的缺失。

从擦痕和阶步以及断层两盘的岩层时代分析,f1、f2、f3均为逆断层。

2、乌当断层乌当大桥出露点

图8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素描图

照片3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断层角砾岩 照片4 乌当断层乌当大桥点擦痕 该点为乌当断层在乌当大桥出露点,素描图如图8。各部分描述如下:①为?ls灰色厚层细晶白云岩,产状为。②为断层透镜体带,宽约15m,有断层滑光面。透镜体产状为。③为白云质构造角砾岩带,有大量的碎斑和碎茎,碎斑粒径1-5cm,成分为白云岩,碎茎成分有铁质、泥质、砂质、硅质等。④为灰红色的构造角砾岩(见照片3),大块碎斑角砾岩,被碎基胶结,大块碎斑粒径为10-50cm,小块碎斑粒径为1-10cm,在断面上可见阶步、擦痕(见照片4),可指示断层的运动方向。⑤为碎斑角砾岩带,为灰红色的构造透镜体,透镜体产状凌乱,碎斑粒径为0.5-3cm,均被碎基胶结。靠近断层部位为糜棱岩带,岩石被搓碎成粉沫状,风化严重,呈土黄色。⑥为正常的Ty灰白色、灰色中晶白云岩,产状。顶部为Kh的灰红色角砾岩,Kh与Ty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粒径1-10cm,分选性差,磨圆度为次圆状、次棱角状,胶结物为泥质、钙质、铁质、粉砂质胶结。根据擦痕、阶步等判断,此出露点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Ⅱ、大洼断层(F2):

图10为大洼断层示意图:

图10 大洼断层示意图

大洼断层位于乌当背斜核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在大洼一带出露较好,向东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向西露头不清。南盘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的灰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北盘为奥陶系湄潭一段的土黄色页岩夹砂岩,表明该断层为逆冲断层。

断层存在的依据如下:

(1)南盘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北盘为奥陶系湄潭一段的砂岩,缺失奥陶系桐梓组和红花园组。

(2)靠近断层的娄山关组白云岩形成牵引构造,由于牵引沿层间滑动形成弧面构造。(3)奥陶系湄潭组的砂岩产状凌乱,受推力作用岩层产状变陡,近乎直立,产状为165∠71,两侧产状不一致,娄山关白云岩产状为141∠22。Ⅲ、小麻窝断层(F3):

小麻窝断层发育于测区中部,断层走向近东西,于测区西侧的小谷农一带延出图区,向东于龙井寨一带被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一般大于70°,具逆冲性质。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牵引构造素描图如图12。

图11 小麻窝断层黄花冲出露点示意图

图12 小麻窝断层旁牵引构造观察点素描图

该点为小麻窝断层在垃圾场-高院公路边的一个出露点,示意图如图11。断层的北盘为Om1灰绿色页岩夹土黄色中层泥质粉砂岩,地层的重复是该断层存在的第一个依据,第二个依据是断层旁侧有明显的牵引构造,素描图如图12,第三沿断层走向成冲沟。该断层向南倾,南盘上升,为逆断层。Ⅳ、大麻窝断层(F4):

大麻窝断层位于测区中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70°。可见出露点位于大麻窝东侧路边,其存在依据如下:①北盘为Om1的灰绿色页岩,层出露好,南盘为Ot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断层造成Ot地层重复。②该出露点处于沟谷地形位置。③灰岩硅化特别严重,也有白云岩化。Ⅴ、田坝头断层(F5):

田坝头断层位于测区南部,整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大约70°,在小关口、田坝头一带出露。示意图如图13。

图13 田坝头断层示意图

该图为田坝头断层一个出露点的素描图,断层的北盘为下盘,由Dm紫红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层间夹少量泥岩组成,岩层产状3350∠540,靠近断层1m左右岩层倾角变陡,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强烈。该断层断层面清晰,产状为176∠42,该断层造成上盘地层约10m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中见明显的牵引构造,断裂带中岩石破碎强烈,泥化现象显著,破碎带之上有正常的Dm的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层间夹灰绿色泥岩,产状,见次级的小断裂构造。根据牵引构造,可以推断为逆断层。

Ⅵ、高院断层(F6):

出露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的高雁垃圾填埋场-高院一线,乌当大断层南侧,走向近南北、横切乌当短轴背斜,两盘构造行迹和地层具有相对水平错动迹象,具有明显的走滑性质。北端被白垩纪地层覆盖,南端消失在奥陶系与志留系接触附近的地层。

该断层的一个出露点在高院向北约300m的山丫口路边,断层西盘为湄潭一段红灰、土黄色薄-中层粉砂岩,岩石风化严重,东盘为湄潭二段深灰、红褐色厚层-块状淀晶灰岩及高寨田群下亚群的红灰色薄-中层钙质泥岩,沿湄潭一段岩层

第五章 水文及地貌

第一节:地貌

乌当地区处于云贵高原苗岭山脉的中段,测区内的蟒山群最高,1300米,最低来仙阁东北面900m,属于中低上地区,云贵高原以侵蚀作用为主,测区在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而其它地层块,主要以剥蚀为主,水系以花溪桐木岭为界,以南的沙流江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以北的水江入长江,属长江水系,测区内的三条主要河流为:南明河,干河,鱼洞河,在来仙阁一带,汇集于北东方向流入乌江。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内外地质作用的结果,在贵阳地区新生代受青藏高原强烈上升的影响,因此整个地区表现出大面积的抬升,又因贵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流水的切割作用相当强烈。从而形成了十分明显的高原环境。

乌当的地貌特征,以乌当盆地为中心,四周群山环抱,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南部山脉为北西南东向,四周山地均为剥蚀处,盆地为沉积区。

一、多层地貌

由于地壳的阶段上升,加上侵蚀作用,从而使山区发育了多层地貌特征。

1、夷平面

夷平面指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古滩平原或是古剥蚀面,因地壳间断性生长,使得面处于不同的高程,称为夷平面。实测区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级夷平面标高在1250m以上,主要有一线天,小关口的山脉等地。二级夷平面标高在1100—1250m之间,在母猪洞,高坡一带。三级夷平面标高1050m左右,在赵家山等地。

2、阶地

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当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梯状残留在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由一个平坦的表面和一个沿河流方向的倾斜的陡坎组成,前者称为阶平面,后者称为阶地斜坡,阶地沿河流方向延伸,阶地面上常有河流沉积粘土,粉砂,砾石,阶地面高出河床不到10m,可对称的发育在河谷两侧,也常有单侧发育,洪水时不被淹没,因此发育良好的就被用于房屋建筑的地基,耕地,交通要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乌当地区的阶地大致可分为四级,一级阶地最新,分布于现在的河流两侧。二级阶地一般高出河流5—10m,以田坝头所测得剖面为代表。三级阶地一般高出河面50m以上,典型的大平坡多层地貌,乌当地区不明显,由于乌当地区多数为碳酸盐地层,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一级阶地

在测区内,高程1000m左右,基底为白垩系地层含钙质结核的砾岩含砂质泥质粉砂岩,从下到上可分为基底,泥石层,砂土,粘土质层。在月亮河边造田桥处可清晰看到一级阶地出露点。

图16 造田桥第四系观察点素描图

该点为月亮河边一级阶地剖面出露点,素描图如图16。一级阶地基底由Kh的紫红色含砾粉砂质泥岩组成,盖层由第四纪的砾石松散堆积层及粘土层构成,第四系的盖层与Kh的粉砂质泥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各层的特征见素描图,从下至上描述为:①为Kh厚层含砾粉砂质泥岩,其间钙质分布不均,呈姜块分布于地层中,沿层分布,砾石主要为灰岩,磨圆度较好,粒径5-10cm。②为第四系黄灰色卵砾石松散堆积层,砾石分选性差,磨圆度好,从下至上砾石先变粗又变细,砾石粒径1-20cm,砾石间有泥沙充填。③为土黄色含砾粘土,砾石粒径较小,在1-5cm之间,砾石含量较少。④灰黑色有机质粘土,顶部为盖层的最表面,分布不连续,主要由黑灰色粘土所组成,植物根系发育。

二、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的侵蚀作用所产生的地貌地形,乌当地区主要为溶沟和石芽。

漏斗和溶水洞也是岩溶现象之一,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形成直立或倾斜的溶穴,在两侧直立到裂隙交会处,溶水洞最早形成,有的沿裂隙带发育多球水洞,他们呈球形分布一般约为10m,最深可达百米以上。漏斗是由于地表水沿垂直裂隙向下渗透溶蚀,先有松散沉积物下的地基中形成孔洞,随着孔洞规模的发展,扩大,上部主题和基岩逐步崩塌,塌陷。是喀斯特发育地区的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从几米到数十米,深度可达几百米。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进行的溶蚀及剥蚀而形成的洞穴。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管状,袋装,串珠状,地下长廊及地下大厅,其延伸长度可达数公里,测区内黄花冲组内有溶洞发育。

三、构造地貌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特别具有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常在地貌上形成陡立的岩壁,如果沿断层体中差异变质的侵蚀作用,剥蚀面形成陡坡或悬崖,这种崖是由于断层一侧的岩质较弱,而另一侧较强而侵蚀形成的,实习区内一碗水断层崖是典型的实例。

串珠状洼地、湖泊:湖泊洼地是串珠状排列,通常是断层作用的结果,在测区内,大麻窝,小麻窝附近地形为串珠状洼地。

猪背岭:指断裂而形成的地貌,测区内的猪背岭分布在大小关口以南,马鬃岭等地。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指经常性的流水长期作用,在河谷周围发育的系列地貌。心滩: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狭窄地带流入开阔带时,流速减弱,致使较粗的碎屑岩在河流中部沉积而形成心滩。但其形状不稳定,因其冲刷而消失,由于皱心滩的存在,流水携带的砾碎石,沿心滩周围及底部不断的沉积,随之不断扩大和游离,变成心滩。测区内田坝头南明河见心滩。

边滩:河流凸岸的堆积体,它是水流将凹岸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平地,仅在洪期被淹没,测区内鱼梁河上可见边滩。

峡谷及洪槽:河水及洪水流过河谷时对河床和两侧进行猛烈的冲刷侵蚀时,河床不断加深,规模大的形成峡谷,规模小的形成洪槽。测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峡谷为鱼洞峡。T

第三篇:报告乌当工程队

报告

乌当村村委:

为围绕两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夯实用好各种机遇,转变思想加强十二五规划兰图,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理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道路以势在必行。为了拉动我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实际,走自己的路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学习全国先进单位和我区先进村的发展(新庄村,顺海村)模式。我村进年来大面积土地被征用,村民们为了生存发展自酬资金走股份合作的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大宗摸着石头过河,股民在建兴药业工程中得到实惠,以伍仟元一股,三个月后每股分红壹万壹仟叁佰元。有了信心都说只有团结合作才是硬道理,才能向前发展致富,一致要求组建工程队,我们现有股民190多户每股伍仟元筹备玖拾伍万元,乌当村广大村民勇跃参加入股。我村村民现有大型机械推土机22台,挖机16台,压路机8台,双桥车16辆,川路车17辆,可组建一支有实力的土建运输工程队,特向有关各级部门领导报告申请,敬请给予大力支持为感。

乌当工程队程序

一、组织程序:

1、下设队长:陈廷学 ***副长队:黄贵林 ***

2、主管:曹成祥 ***

3、财务管理人员会计:贺安华 ***

出纳:邵昌俊 ***

4、总技术管理人员:邵培亮 ***

5、技术人管理人员:刘学全***

6、管理人员:陈登元 ***赵科红 ***

徐万军:***黄小华:***

邵洪志:***何贵明:***

殷明谷:***赵永华:***

熊健:***

7、车队管理人员:徐连兴 ***郭小勇 ***

邱猛***

二、本着为工程队团结合作,大公无私、公平、公开、公正,特定出各款章程。

1、做到财务公开,每一桩工程完工后必须向股民详细公布。

2、工程中大家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3、安全施工,责任到人。

4、保证对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

5、欢迎广大村民积极入股。

乌当村工程队

第四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

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以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掌握罗盘仪的使用及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和这些地区的主要岩石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联系。

二、实习时间:6月23日—6月27日

三、实习区概况:本溪地区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东部,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属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东傍吉林省通化地区,南接丹东市,西邻鞍山、辽阳,北接沈阳和抚顺,面积8435平方千米,地理环境优越。

四、实习区地形地貌:本溪地区为辽东中部的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脉的西南延续部,地势由东向西南、西、西北逐渐倾斜、地形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东西与北西、北东向构造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格架的山地丘陵特色。此外,由于不同区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及岩性不同,地质构造强度不一,使本溪地区的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动态变化较显著,造就了以下四种地貌特色。

五、实习区水文地质条件:

三、实习内容:

1)

1、实习路线:本溪平顶山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4日

3、实习地点概况:xx山位于xx市区南,海拔657.8米。山势巍峨,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下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碑林、电视转播台。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尚有战争遗迹。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在28路站点集合,8:30左右我们正式出发,从平顶山公园西门开始登山,登山路线上的台阶均为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台阶两边褐红色岩石为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

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

结物构成。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之后我们到达这次实习路线的第一个实习点—

—平顶山中部,这仪实习点的岩石为25亿年以前,太古代岩石,地层

属于太谷界、鞍山群、大峪沟组。形成原因为:原变质岩与相当于花

岗岩成分的岩石发生新的变质岩即混合花岗岩,二者构成沉积接触关

系。

最后我们到达了这次实习路线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平顶山山顶,山顶出露的是距今8亿年的青白口系的钓鱼台组的石英砂岩,构成丹

类霞地貌。

2)

1、实习路线:本溪市后山城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5日

3、实习地点概况:后山城位于我校东北方向,山上有大量的火山碎屑

岩,路途崎岖,树木茂盛。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准时出发,大约3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在这里我们能发现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过渡类型,一般来说,如果火山喷出来的岩浆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浆,其粘度大不易畅通无阻地流溢出来,因而就会有相当多的气态物质聚集在火山通道里。

有的岩浆向上侵入时,遇到地下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当气体压力大到足以顶开上面所覆盖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碎屑数量多,抛出高度大、散落的距离远。粒度小的火山灰可以喷射到 20000米以上高空。这些火山碎屑落到地面以后,有的聚集在火山附近,有的随风飘流落在世界各地。这些火山碎屑经过地表的各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火山碎屑岩。(图)

火山活动既可发育在陆壳上,亦可形成于水下洋壳,因此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也有海相沉积。许多有用矿产与火山碎屑岩有关,如铁、锰、钾、硼、硫、铀矿床以及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矿床。在非金属矿床方面,它和沸石矿、膨润土矿、高岭土矿、叶腊石矿等关系密切,富玻璃质的酸性凝灰岩还是很好的制造水泥的材料。

按照粒度大小,常见的火山碎屑岩类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中,大于100mm的火山集块,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砾组成,火山灰充填空隙压实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

之后我们到达后山城的另一面的山脚下即本次观测路线的最后一个观测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深红色玄武岩,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是做建筑工程良好的岩石。

同时在这块深红色的玄武岩的左下放有一块灰绿色的岩石,它是粉沙岩,由于某种原因遭受右上方的玄武岩的巨大冲击力和压力使其遭到严重破坏,及易破碎。

3)

1、实习路线:本溪水洞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6日

3、实习地点概况: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

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与辽宁省会沈阳市,辽宁中部城市抚顺、辽阳、鞍山等地相距很近,且有铁路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本溪水洞在侠柯山中,侠柯山属辽东山地,为千山山脉的东北边缘。山势中低,相对高度仅200—300米,连绵起伏,层峦叠翠。太子河从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下游注入辽河入海。洞口坐南朝北,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长度3000余米,面积3600多平方米,容积40万余立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形状奇异,蔚成大观。

4、实习具体内容:早上8点我们乘车到达本溪水洞,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本溪水洞,首先我们乘船进入水洞,水洞全程2800米,还有3000米正在开发,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钟乳石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图)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1)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石柱,两头粗,中间细,不明底细的人还认为是谁凿出来的呢。在许多石灰岩洞里,钟乳石和石笋多数不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不是钟乳石折断了,就是过多的石灰质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变路径转移到另一处,又长出一根新的钟乳石。这样,钟乳石和石笋就不会“碰头”了。

地下水在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沟、一个洞,或是一根钟乳石,或是一根石笋,或是一根石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树林”、“珠帘”等奇丽景象。(图)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本次实习的第二个观测点—本溪水洞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详细的知道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几化石的形成最后我们到达了今天的过程,恐龙灭绝的原因等等。最后一个观测点硅化木林园,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四、地质实习收获和感想:

一周的实习,感觉很累,但现在想起来,收获到不少东西,除了自己对课本上内容更容易理解外,自己也对土木工程有了新的认识。在爬平顶山和后山城的时候自己几乎都要放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一周的时间内有累的时候但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候,比如水洞地质观测路线时就感觉到很轻松,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观看美丽的风景和世界罕见的奇观。

通过这一周的实习我更加了解地质学和建筑工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意义:

1、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2、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3、一次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

4、一堂深刻的专业教育课。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灾害)及其防治方法;

2、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3、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方法;

4、通过室内矿岩标本和野外参观,掌握常见矿岩的识别方法;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工程地质资料和撰写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6、初步学会编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实习主要内容及任务:

1、工程地质勘察(教学楼):(1)、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教学;

(2)、观看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教学楼)

3、常见的造岩矿物、矿石的认识。观看地质结构模型(岩土工程实验室)

4、广东省博物馆自然馆参观。

5、野外实习(莲花山踏勘)

五、实习过程:

1、内业部分:

4月13日星期一,教五304,实习第一天,首先开始动员大会,老师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实习目的意义以及主要任务和安排,说明实习的重要性,还有对以后我们从事专业有关工作的意义。随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工程地质勘查的理论知识,地质图的阅读分析,以及在老师指导之下观看了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教学录像。

老师首先讲解的是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术方法,在建设场地及附近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勘察,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建筑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我们了解到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工程勘察的方法(地质测绘,实地勘察,地质实验,长期观察等),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现象,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材条件),工程勘察的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划分及其布置。

随后老师继续讲解了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基本学会了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首先要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然后才分析图例并阅读分析地质内容。掌握各种岩层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要素,及其要素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我们学习了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还有对地质图的分析方法。岩层之间接触方式的分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等。

最后是观看不良地质现象的教学视频,尽管教学视频有些老旧,画面不佳,但这些录像是专家们花大量心血制作的,是极佳的教学材料。由于我们大多生活小丘陵地形的地方,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无法真实了解到不良地质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录像中就为我们很好地讲解了这些知识。录像主要包括了岩石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概念,分析,部分的防治措施,还有这些地质不良现象发生时候造成的破坏,讲解了地震的震级烈度的测量制定方法,科学地向我们揭示地震的神秘面纱。很多录像中当这些现象发生的时候是相当震撼和危险的,比如泥石流,瞬间大量泥沙洪流冲涌,规模能量都非常大,会对周围泥土岩石造成破坏,甚至改变地形。影片中还讲述了它们各自的防治措施,崩塌的建防御支柱,刷方;滑坡减少上部滑动力,增大下部的抗滑力;泥石流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要保护植被等等。从中我感受到它们的危害,也认识防治的必要和重要性。下面我简单说说各种不良现象的概念,形成。

崩塌,陡峻的悬崖上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斜,翻滚、崩落的现象。大多发生于一些高陡的斜坡上,一些具有不稳定,软弱构造面的岩石,另外外界的长期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岩石崩塌。

滑坡,是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的滑动现象。泥石流,在山区,由于暴雨或融雪的急流携带者大量固体物质沿着沟谷、陡坡急骤下泄的暂时性山地洪流。最主要因是水,如大量降水会导致山区地方泥石流现象。

地震:指地质作用下,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不良地质现象对土木工程建筑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时影响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要认真研究施工地点潜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针对各自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灾减灾,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稳定坚固,保障人们安全。

4月15日,周三上午,我们去到了岩土实验室。认识常见的矿物跟岩石以及一些地形构造模型。学习了矿物,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其物理特征,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特征(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另外还一一观察了地质构造模型,向斜,背斜褶曲,断层,滑坡,整合、不整合接触的岩层,平原地貌,山岭地貌,地震地貌,火山地貌等等,还有一些模拟防御不良地质现象的模型,挡土墙支柱等等。模型更加直观生动,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各种地质结构形态。

2、外业部分:

(一)、省博物馆自然馆:

周三下午,我们班分小组自行组织了去省博物馆自然馆参观。省自然博物馆里有更加多实验室里没有的矿物、岩石标本,并且由于博物馆的矿物、岩石标本比较大型,可以观看到一些矿物的大部分形态矿物的全貌。比如石英石,石膏矿物的晶簇状,还有一些稀有美丽的矿物标本展示,各式水晶宝石,还有金属矿物以及未曾见闻过的各式岩石,让我们大开眼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的同时还扩充了自己对矿物岩石的知识。

(二)、莲花山踏勘:

4月16日,周四,天气晴朗,气温有点高。我们八点半集合在二饭旁上大巴出发向往莲花山,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地质实地考察。

我们实习的地点莲花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珠江入海口狮子洋畔,莲花山石景区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具有各种奇观异石,悬崖峭壁。

下面简单介绍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莲花山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土,形成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浦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入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地层,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约五十分钟车程,我们到达莲花山山顶望海观音旁。沿着望海观音向海方向。我们踏着步梯往下走,走到最下步梯平台,我们可见到景点之一的狮子石,因外表形似狮子而被称为狮子石。狮子石是沉积岩,具有明显的碎屑结构和层理构造,可观察得,岩石沉积物包含很多碎石砂子泥土,按照不同的颗粒大小成分形状形成了层理现象,由上到下是岩土变质层,粗细砂层,卵石层。岩石表面被风化程度明显,可推测是长期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风化作用而形成今天所看见的狮子岩复杂的形态,估计,风化作用将不断继续进行着,不断剥离狮子岩表面的岩石松散物,狮子岩外貌在若干年会变成其他模样。

后侧便是观音岩,可见明显的水平层理,观音岩岩石完整,岩块巨大,稳定性好,未见有巨大裂痕,是稳定的岩层。

我们沿步梯继续往下走,来到八仙岩景观。八仙岩岩石更加复杂多变,各种奇形怪状,同样是沉积砂岩,具有多种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均呈现在眼前,形状不一,部分有较大的裂缝,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而且受到长期风化作用,岩层间裂缝可日益变大,甚至崩落。必要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过后,我们接着走,我们一路上见到不同各种各样的岩石,他们大多上面长着一些植物,植物根部有些深入岩石之中,这就是生物的风化作用,这些根部在岩石中生长会增大岩石的裂隙,降低岩石的强度稳定性,可引起岩石崩解破碎。我们继续往前走,很多高大壮观的悬崖峭壁,上面奇形怪状,接下来燕子岩等都呈现出岩石的各种层理现象,这里不再作详细介绍。

来到古代的采石场,人工对岩层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我们随处可见挖采过后的巨大碎落岩块,还有高陡斜坡,岩石支柱,如南天一柱。由于人工挖掘,很多地方出现岩壁被掏空,如剑门,岩壁直接半悬在空中,令人触目惊心。人工开采等对岩石影响极大,如果人为活动不当,不合理开采,爆破等,是很可能造成岩石大面积崩塌,增大岩石裂隙,导致各种意外产生,需要格外注意,并采取防御措施。

中午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剩下时间我们小组继续参观莲花山其余景区,莲花石,神仙桥,无底洞,莲花塔,莲花城等等,继续观看奇异的岩石,还有感受如画迷人的莲花石风景。

六、心得与体会:

一周的实习结束了,收获感悟颇多。首先本次实习我们脱离课本,终于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狭窄的教室,到不同地方去踏勘,去研究,是远远比课本上的学习精彩,并且学会了如何活学活用,让我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更加全面。在本次实习中拓展了我的视野,对于工程地质这门课有了新的认识,面对各种多变地质形态,我们将来从事路桥专业工作将怎样处理,有了很好的教学作用,学到了如何分析岩石,矿石,如何分析地质图,面对不同地质不良现象该怎样采取相应措施,让我将来投入工作做了扎实的知识、经验准备。

本次的野外踏勘是本次实习的重点,过程我们是很享受快乐的,也感受到班级集体团结友爱的氛围。不过野外踏勘也有其艰苦性,但是经历过本次实习,获得的知识是无形的财富,更是培养了我刻苦耐劳,认真谨慎的钻研精神,其对我们将来的帮助是巨大的,为我们踏实进入路桥行业做准备,为我们做出坚牢稳固的土木工程建筑做准备,所以本次实习为我带来了很多。

未来的路还很长,本次实习无疑成为大学四年宝贵的记忆,财富,大开眼界。最后,我们向带队实习,开展工程地质教学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下载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对个人来说,实习有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

    地质实习报告 -

    地质实习报告 学校:中国矿业大学 姓名: 王海林 一、实习时间 2014年6月23日~2014年6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阳泉矿区。主要路线为:水泉沟线;狮脑山线;娘子关线; 三、实习目的 在《普......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

    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目录 一、 实习目的或研究目的与意义 ...................................................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520班 姓名:赛先生学号:5408804512 一、前言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筑地区或建筑场所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

    地质实习报告

    我们这学期的前四周是毕业实习时间,之前我们分别进行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建筑施工与管理实训,这次是毕业实习。我们都很重视这次实习,因为这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有学校组......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1月24日—11月28日 实习地点:天津市蓟县府君山及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 实习目的:为了深入学习了解我国的地貌、地质构造情况和三大......

    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 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