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课后反思
《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山实验小学――汪晓东
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找规律着重是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并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找一定的规律。而本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并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能结合数学学习必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这具体表现在:
一、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熟识的拍手打节奏和观察两组排列不同的图形(A组图形排列看起来比较凌乱;B组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然后告诉学生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为新授部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所以本课一开始,我就以接下来的元旦节日的情境作为导入,出示了盆花、彩旗、彩灯等物体,使学生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等能力,体会多样化策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为此,在教学找规律的开始时,在学生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在解决彩灯问题时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在学生方法优化的基础上,对彩旗的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去解决,最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顾,总结出周期问题的特点及解题的一般方法。三个问题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多种方法共存到方法优化,借助层层递进的要求,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接纳并掌握除法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摆一摆围棋,自己去摆出不同的规律,并能求出第N颗围棋是什么颜色的;还让学生理解第N颗围棋子颜色相同但摆放规律不同的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练习,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注重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给足时间让学生大胆表达。
表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会表达的都应让学生自己表达,如果学生单独表达有困难时,可以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试着表达,或者设计一些提问,降低难度后再请学生表达。整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能说、会说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新授部分教师也只起到点拨作用,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分析、学生表达、学生归纳的,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时间较紧,最后一道有关12生肖的题没有时间去探索;教师的语言方面还要求再精辟、再简练;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点拨等方面还要求精练;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再改进等等。
第二篇:精品教案《找规律》课后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学校:柳州市白露小学姓名:梁喜明
一、注重数学的生活性
在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平时学生们常做的游戏出发,不仅把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给快速的集中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间,我还设计有了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的环节,水龙头、斑马线等一张张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二、注重数学的互动性
一堂优秀的课教师不仅是要传播知识,而且更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情境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活动,因此,我设计采取了让学生跟我做动作、猜花游戏等环节,不仅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生活化。
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后,进行勇闯三关的智力大比拼,让孩子们在游戏当中巩固所学新知,激发学生兴趣。其中摆一摆、涂一涂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活动是有趣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的摆放创造自己喜欢的排列规律。
四、注重学生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于规律的概况总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不同层次学生数学成就感的培养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有梯度。第二题图形的一组较第一题图形的两个图形为一组增加到了三个图形为一组,要求补全的部分也增多了。在练习中,增加了三个图形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
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第三篇:《找规律》的课后教学反思
1.寓数学学习活动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
在课中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
探索事物中的隐含的数量规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利用数学标出方块不断增多的数量变化,帮助学生找出方片递增变化中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找规律方法。
《标准》指出: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所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找规律,不如让学生动于摆一摆体会得深刻,前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想,而后者却主动的探索!
所以在呈现例题时,让整个找规律的过程开放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都在悄然地成长。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学中对学生出现和各种合理化推测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第四篇:大班数学找规律课后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课后反思
XXXXXX幼儿部 大四班 XXX 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大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都将在这一学段定位。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本次活动我的教学特点是:从生活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的存在。通过形象的动作,和常常听到的声音让幼儿感受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我觉的也一些遗憾:
1、受时间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
2、准备的游戏没有让小朋友全面参与;
3、加深难度时的图片形式单一,而且礼物盒教具不能充分体现第二种规律!
第五篇:找规律反思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抽屉原理》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抽扑克”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我能行的环节里,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课堂结构完整无缺。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
听<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色的部分,讨论怎么想的,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再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理解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在巩固练习时,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更好了理解分数的意义。
《找规律》一课教学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
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
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
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王海玲老师灵活地运用了教材,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本节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本节课主要有2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用纸片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互动评价,重点在让学生理解怎样找能有条理有顺序,以及解决搭配的两种策略。第二次活动,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连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要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的实验课题仍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对自己的工作做简单的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众数时,当学生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时,提出用什么数代表呢?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自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学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通过折、剪、摆等方法,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抓好学生的自学,适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尚弱,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读课本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读课本或读懂课本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例题教学中,教给了学生的阅读例题的“准备题”、“旁注”、“插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课本时利用这些辅助材料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五、将自习课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逐步向“无师”自习迈进。
学生毕竟还小,让自己安排学习还存在困难,因此,课始老师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全面的完成任务。
虽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意识,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总觉得学生之间有了依赖思想,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总在重复别人的现成结论。对此,在今后的时间中需不断地改进。
参加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东高白学校
张晓琴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将参加本学期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研讨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每次活动中,都注重课后反思,听课后反思,教后反思,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都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不具体,反思不够深刻。今后要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
2008~2009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小结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的优秀,在一线教师队伍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教师,和这么多优秀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我真的感觉到幸福!
通过组长陈老师精心的组织我们本学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中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每一次活动都能使我有很大的收获,例如集中听课评课这一活动,在评课中听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彩的评价和好的建议,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每次评课最后的精彩总结,真是画龙点睛,使我对每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课中好的地方是我以后值得借鉴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我们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这一时机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各自的教学想法和各自的先进经验,并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好的教学题目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共享,把自己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学中的疑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继续努力,下学期我们的教研会更加的好!大家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