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子弹飞》影评
枪械时代的人文关怀
----评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结构
在2010年即将结束的时间里,《让子弹飞》横空出世。该影片凭借其优秀的内容和巨大的表现张力,赢得了极好的票房成绩。《让子弹飞》为2010年的电影票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导演姜文在继之前推出的三部优秀影片后,《让子弹飞》是其创作的第四部经典作品。相比较以往中国电影叙事冗长、拖沓的毛病,此部影片就显得布局完整、结构紧凑。而且该片尽显个人风格,充分展示了导演姜文的个人才华。
影片通过讲述麻匪张牧之与黄四郎之间的争斗来表现枪械时代的人文关怀、英雄主义。虽说明争暗斗不断,但处处都在极力宣扬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影片中那接连不断的矛盾冲突不会让观众陷入冷场的尴尬,它令观众没有一丝的喘息时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此同时,剧情的安排也是合理、严谨。使观众感到电影化叙事所带来的快感。
影片开场就为全片制造了一个框架主梁作用的矛盾冲突:即将上任康城的马邦德在遭到张牧之的劫持后,自己的身份也由县长突然转变为汤师爷,携同夫人带着张牧之前往了凶险的鹅城,全片就此展开。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康城掉包的这个秘密才被捅破,从这就足以看出影片叙事结构层次的严谨性。
接下来,影片的各种矛盾冲突接踵而至。从张牧之断案,到小六子的死。这之间的起承转合平滑工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完全摆脱一些国产影片在叙事上生拼硬凑的诟病。而且在这些矛盾之间,张牧之的英雄之气也显露了出来。从打武举人到发钱,这都可以看出这位看似粗鲁的人的细腻。这是人对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没有身份地位的限制,没有凌驾于一切的权利。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或者说是这些矛盾冲突最终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以及尊重人的人文关怀。
张黄之间的几次争斗是全片的看点,也是影片的主体。随着黄四郎的“老三步”和“新三步”的实施。冒牌县长张牧之却将它连连击破,这是勇气的斗争,也是智慧的斗争。一方面是黄四郎的残忍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却是张牧之无私的奉献和施舍。这也是影片在这对立面中宣扬的人文关怀。善与恶的斗争是不会停止的。好人最终会战胜坏人的结局也是众所周知的。虽说结尾很明了,但观众要欣赏的或者说影片要展现的,正是善与恶之间斗争的过程和矛盾。黄四郎用的“逼死小六子”、“杀鸡取卵”、“替身”这三步棋子紧逼张牧之,张牧之也用其冷静与果断与其周旋。六子和县长夫人虽因此丧生,但这也加剧了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矛盾,电影也就有了看头。
在连续的冲突中,每个人所表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起初因为一个“钱”而走到一起,最终却以一个“义”字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泪水,有欢笑。“鸿门宴”上,师爷一副装糊涂的态度想尽快结束这场跪着要钱的过程,而黄四郎却笑里藏刀般的装模作样。只有张牧之的正直与愤怒才可以算得上真实。真实之中又让人感受到人本该有的正气。黛玉晴雯活命的机会也就是这位英雄所给的,随着故事的发展,每个人距离自己的目的越来越近,最终影片结束。
该片以线性叙事结构讲述故事,这与其他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所不同的是,线性能让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盗梦空间》虽说精彩,却缺少《让子弹飞》的亲和力。火车来,到火车离开,线性结构清晰了然,完整顺畅。
就在那个枪械、混乱的时代,自由与尊严才是人们所需要的。枪,可以扰乱社会,也可以保护社会。这要看枪拿在谁的手里。黄四郎手里的枪只会是让原本混乱的社会变得更加糟糕,而张牧之却可以用这把枪平复社会的伤疤,还给了城县居民尊严和平等。这也是导演姜文用电影这把枪表达他内心的想法。暗喻着这浮躁的社会需要多一点的平等、自由,也就是多一点人文关怀。,虽说影片最后曲终人散,张牧之的兄弟离开了他,一切都归为零。但这种效果就是影片所要展现的自由和平等。不轻松所带来的不是平等,而是纷争。黄四郎在权利面前输的惨不忍睹。这也反映了违背社会应有规律的下场······
轰隆隆的火车开创了一片新的电影天地,轰隆隆的火车也驶向了一个新天地。这片天地属于中国电影,属于中国电影的人文关怀。
第二篇:让子弹飞 影评
让子弹飞,是什么意思?说全了,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何理解?我已经开枪了,你什么 都没有看到,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你就会看到结果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子弹,电影的上映,就代表了姜文已经开枪了,也许只是第一枪,也许还有第二第三枪。他想要击 中什么?他想要什么结果?现在你们看不明白,不要着急,就让子弹飞吧。事实上,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 到的。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 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不过象征的正是我们 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子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不过,我想事实上它 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 一个鹅城之中。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 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己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 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这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 的“和谐”。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 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只有 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不 过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 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 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 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大陆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 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 他在这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
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 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接着,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 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访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 通过它来洗刷冤屈。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 的铁面无私,一起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该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张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 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 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希望人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文明。
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灵,去追随自己的精神。接着,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 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不过现实中,我们不是恰 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 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接下来,张麻子[姜] 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 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 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不过,也只能在电影 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在最后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 只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 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 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 必多说。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不过,人们依然无动 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这里姜文想告诉我 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过收获的只是凄凉。没 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张麻子[姜] 说,他们只帮助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
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 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面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 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于是他们向这扇大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这扇大门象征了什么?也许是现行体制的壁 垒,也许只是最令姜文愤怒的审查制度的束缚。总之,它代表了权威,而这时,姜文肆意的 向这权威的大门发起进攻,它要在这大门上打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不过,最终却只打上了 省略号和问号,是说他感到无奈何无语吗?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 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助,他们终于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张麻子[姜] 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 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这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 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 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 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出一些东西了。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最后,于姜文而 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诅纣为虐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
表达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第三篇:《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101301317杨炜楠
虽然《让子弹飞》一上映就很早去电影院看过,但是这次的艺术评论与欣赏课上放映的又让人回味了一番,让原来杂乱的观影思绪清晰了,看完后思想经过了沉淀与升华。姜文是个好导演,他的作品绝对不是简单和肤浅的只为了钱而拍的商业垃圾,电影中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无奈 对真情的怜爱与悲凉 在你笑的背后打你一巴掌 在你难受的时候给你希望与盼头,人生的戏剧性在他的作品表现中显得更加真实,一切都发生的那么和谐与自然,故事脉络连贯、条理清晰但是又耐人寻味,一幕幕让观众猜不透的下一秒,一场场让中国人看得透的情景剧。
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接下来讲讲他电影里的几个特点在《让子弹飞》里的表现。
一、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二、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三、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四、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五、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电影技法
一、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1、葛优至关重要,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2、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3、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4、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5、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6、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二、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三、音乐
可能久石让比较贵,所以这次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四、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一点个人感想
中国文艺与商业电影在世界上一直无法有大突破,外国友人几乎只知道李小龙和成龙李连杰这类的武打巨星,但是那太不够了,中国电影只有在内容上的深刻革新才能让中国电影迎来希望,技术上的中国电影离最高水平的距离,在短时间经过培养和训练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可能达到,但是在深入人心的内容以及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国电影的路还很远,但是
《让子弹飞》让中国电影看到了希望,导演姜文是个天才,既然是天才,你就无法保证他下一次的出彩会在什么时候,因为,那是上天决定的,而中国电影的命运是中国人能决定的。
第四篇:让子弹飞影评
昨晚十二点,看的《让子弹飞》首映。很少有电影能让我这样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
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每有给力台词出口,电影院里有人大叫:“牛逼!”就像听摇滚演唱会,很难在椅子上安坐。摇头摆尾,大声爆粗,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差不多,跟子弹一起飞了。看中国电影很难高潮,因为不给力,因为找不到G点,如今不但有高潮而且多重高潮,真的爽到,确实不容易。
我却一直在想脉息和气象这两个词。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那一组日光下漂亮的移动镜头,只有黑泽明的电影里才有。最后的高潮,山林中打斗,不过寥寥数人,却觉有千军万马。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是敞亮和单纯。
他信奉的那些东西,久远而浪漫,比如男子应该醉卧美人膝醒斩仇人头手中刀一把快意雪恩仇,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应该站着挣钱站着花钱没什么值得跪下,比如不好来的钱应该好散,散给什么人?散给世上受穷的人。这些东西,我们在古早的小说里见过,在传奇的故事里读过,小时候也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过,以为天经地义。那时候的英雄枭雄是穿漆黑大氅的虬髯客,是像金子一样赤诚的男子,但是后来,这种趣味不再有人认同,不知何时,英雄也变得暗淡,晦涩,落魄和龌龊,怎么就变成身份暧昧心事复杂一脸胡茬和倒霉的中间人了呢?上课时老师说,这呼应了时代精神,将英雄凡人化,人性化。但是我就是觉得,不管怎么说吧,太不给力了!
其实给力,就是气息壮,力道足,不给力,就是气息微,力道弱吧。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气息,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息。像陈大导张大导,我的感觉是,人近老年,气息衰微,虽有外壳庄严,里面已经是入不敷出。所以把玩纠结,把玩精小,当年气壮山河,如今是江河日下。手艺还在,那股子悠悠荡荡豪豪壮壮的气,没了。
说了这么多,该有人说我只讲虚的,不见实的了。我看子弹,最大的感受就是,姜文真是把好刻刀啊。演员就像石材,导演就像是刻刀,印刻得好不好,要看他怎么把握材料。姜文几乎从不失手。刘嘉玲在《通天帝国》里架不起一个女皇的气象万千,但是在子弹里演一个有情有义有欲的妓女,那么鲜活水灵,一个拧过来的背影,一个斜斜的眼风,风骚入骨。
葛优在《赵氏孤儿》里只有单一的表演,因为角色单一,但是在子弹里,他呈现出他最好的表演。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唯有复杂,所以丰富。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惯常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我觉得甚至也是本电影中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他们世故通达,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中国,不会做人,就没法做事。世故即经营人际,最高明的世故是,他不全是为了人情,也不全是为了功利。在人情份上,功利你不得不给他五钱,在功利面前,人情他也替你担待三分。但也就是这三分五钱的交情,大难临头,他又是铁甲乌龟一只。
要说缺憾,我觉得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土匪和师爷,妓女和县长,都是接地气的人物,唯独这个县城恶霸,却显得不那么正宗。他的手段毒辣,做派周到,亦绅亦匪,是个复杂人物。但是那时不时往外蹦的英语单词儿,那股子来自西方的绅士做派,总是透着奇怪。师爷千百年来都有,这个土匪虽然听莫扎特,但有留洋背景,也算解释通顺。但是这个绅士风度的县城恶霸,显得没有根基。我觉得要是能把官场上的一些人物,有官威也有官心的人物,写进去,就更有意思了。一匪一官一师爷,就好玩了。另外就是,故事的后半部分过分复杂,机关算尽,现实的故事开始走向荒诞,虽然说是风格一种,但是老觉得不太踏实。
最后说一句,我非常佩服本片中的土匪哨儿。操!这是怎么想出来怎么考证出来怎么编进去的啊?啸聚山林,就是这么个啸法吧!土匪哨儿一响,电影的神采多了三分!
第五篇: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完全剧情解读,无象征比喻明喻暗喻YY,仅对剧情逻辑发展及其隐含内容进行解读。为网上收集资料兼自己推理整理所得。谢绝无脑直喷骂街,欢迎有理有据纠正补充。
张麻子盘查强奸的事情时,各人独白是很重要的提示。此时老二表明自己是同性恋,注定了其悲剧。有人奇怪为什么胡万被当做麻匪那晚,黄四郎没乘机做掉张麻子,注意看张麻子身后的人数,老二不在,并且张麻子已经威胁是否真要火拼?警告其已经做好了准备。
花姐的转变很生硬别且没有任何铺垫。其实花姐根本没有改变,纯粹博取信任。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4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汤师爷买的就是鹅城的官,试想假如买的是富饶的康城县长,区区一个青楼女子也能买得起?另一方面,师爷如果带着的是康城的,并且四郎把6张都给他,那么总共应该有7张,假如黄四郎留着一张(后面解释为什么留一张),那么应该是剩下六张;而师爷死的时候说只有五张,这是不可能的。说明汤师爷买的确实是鹅城的县长,而这张委任状没必要带出来了,黄四郎只给他5张。康城的县长是黄四郎买的六个县之一,用来引诱张麻子一伙走东边去山西康城的方向踩地雷,前面黄四郎说的第二步,就是给委任状。6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试想汤师爷到鹅城才多久,她老婆就找到从山西找到南方的鹅城来了?)。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去了。汤师爷上策本应该是去告密,下策才是携款逃跑。因为不知道是否会存在类似地雷这样的埋伏。可以印证汤师爷对张麻子的感情。
8按情景,老汤应当要赶去山西赎回儿子,而假张麻子本来说东边东边,他也想活命他以为汤师爷会回鹅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责任推在师爷头上,没有想到师爷真的往东边去了,他又急的说不要往东因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着师爷,师爷被炸后他被真张麻子一枪打死,临死时候还说山西是在东边。
9师爷死后除了未说出那两个秘密,这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外,其实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对麻子说他被炸到树上的屁股兜里面有五张县令上任书,大家记得黄四郎说过他买了6个县令,那么第6个县在哪里?恭喜您答对了是在上海浦东,现在你知道黄四郎为什么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了吗?第二个信息是他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因为他认为张斗不过黄,因为他已经知道张得大部分兄弟已经被黄收买,回去就是死路一条。有些是完全被收买了,比如老三,而有些是动摇的中间派,比如老七。
2汤师爷的没有说完的第一个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个秘密是他喜欢花姐,花姐是卧底
10师爷和黄四郎都低估了张麻子的智慧,黄四郎还等着郭旅长的军队,而张的兄弟还等着黄的出手,没有想到张用发动群众这一招就把黄搞定。
替身为什么会逃跑?在地牢里被铁链拴着,被人看着还能逃跑?不是,其实是在花姐打算把替身带回黄家的路上逃跑了。
为什么张麻子让老三去追?因为老三已经被收买了,只有让他去,才会抓活的。
为什么张麻子要守着黄家铁门?一是为了造成在战斗的假象,二是在等花姐和老三自己把替身送上门来。老三和花姐抓活的,并且只是堵,以老三的性格和枪法,完全可以打伤了更好抓。但是他们没有,因为黄四郎要活的和好的。
老三和花姐抓到替身,应该送回城里更靠谱,为什么会送到黄家铁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想送到黄家去。无奈张麻子带人堵着门,只好把人交给了张麻子。以二人的智商估计一时也没想到这个替身有什么用,正中了张麻子的下怀。黄家应该有暗门,但是黄四郎完全没有必要透露给老三和花姐,所以两人只能走正门。11张麻子虚假胜利后,老七飞跑过来问他喜欢花姐吗?又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话。紧接着又说别说是他说的。其实他告诉张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们已被黄收买,老七这时候其实已经骑虎难下
老七为什么要告密?回想老七保护师爷的时候,他们所处位置没有发生过火拼。怎么就有人盯着他们的位置,老七一露面就被人爆头?当时其他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但老七不知道,他认为是兄弟中有人看不惯他的立场想置他于死地,并且认为这个人就是反叛心里最严重的老三。
12所以后来老三对张麻子说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张麻子答非所问的说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为张走神还提醒他说大哥我是老三。其实张心里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桥段)他其实想说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会一手拿枪指着头一手拿枪指着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谊和对花姐的一丝好感就成全了他们。而且他问为什么要离开他,众人皆曰不轻松,维老七打马虎眼,老七还是向着张的。
13张麻子多聪明睿智的一个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师爷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愿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骑着白马在铁路上亲自验证,虽然火车开的飞快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黄四郎,所以打马赶上。1黄四郎没有死,他打死了武智冲,穿着汤师爷的衣服出现在了火车上
13黄四郎明白郭旅长一来就会知道他吃里爬外,派人假扮张麻子盗取烟土,因为老百姓拿的钱太多了,超出黄四郎应得的那一份,虽然他是那个大腿。黄明白他的腿这回事真的断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们去第六个县上任上海浦东县。
关于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他坐的chair,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黄四郎 汤师爷和县长夫人都没死 大胆分析第一部的剧情!首先先来理清下整部剧情的关键人物关系图。
先来整理下该剧几个重要关键人物!
张麻子(张牧之)黄四郎 汤师爷 县长夫人 花姐 老二 老三 武举人(及未出场的刘都统 幕后隐藏BOSS 最后预测第三部剧在说他)
接下来就是大概人物关系图
张麻子-汤师爷(彼此利用的关系)黄四郎-汤师爷(彼此利用的关系)
县长夫人-汤师爷-刘都统(刘手下的探子)黄四郎-刘都统(刘手下的傀儡)花姐-黄四郎(黄手下的密探)
老二老三-花姐(以前是老大张麻子的人 后被花姐收买叛变)武举人(刘手下的死忠)
好了 关键人物图的大概分析 就到这里
(声明下:该篇整文都只是本人对该剧的喜爱 说整理出来的个人分析 与电影本身及后续毫无关系!)
首先说黄四郎为什么没有死?大家看到最后黄四郎在碉楼上被武举人的埋下的炸弹所炸死
为什么我会说黄四郎没有死呢?
第一:大家请不要忘记 黄的死忠 武举人不可能这么容易的背叛 他只是在暗中监视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已 第二:请注意武举人最后对押住的黄四郎的神情和打他的动作来看 完全就是掩人耳目的作用(还有既然那么大胆去骂县长也就是张麻子 后面又是那么的对张拍马屁 可谓是说一套做一套)
第三:注意当武举人走的时候 黄四郎很淡定的看着他的背影时 浅浅一笑 他为什么这么淡定?为什么会笑?因为这一步 完全在他的算盘内)
当黄四郎跟张牧之对话的时候 请注意当中一句影射性的话:你那么喜欢帽子 我家里还有“更好”的 我为什么要把更好的加上引号 这是因为 想黄这么心机深的人 替身不仅仅只有一个这么简单 有1就有2 这个更好的侧重在 他家里有更好的替身在里面)
所以当武举人去追黄的时候 黄早已经吩咐他 把炸弹埋伏在碉楼里面(武举人他自己身上会有炸弹么?谁给的他 张麻子?当然只有黄了)然后让替身站在碉楼上 叫张麻子的名字及丢帽子 故意引起张的注意 然后让张亲眼看见黄被武举人的炸弹炸死 误以为他真的被炸死了
所以我这里要说黄四郎根本没有死 他事先就说过 他要耍猴 而且一定要耍猴。汤师爷为什么没有死?他不是被黄埋伏的炸弹炸死了么?不然。
那个在树上的屁股显然不是汤的 人不可能在身体被截两半的情况下 说那么久的话来 汤对张麻子说:我骗了你两件事情
这里的第一件就是汤师爷骗张麻子说他一开始就是去康城 是骗张麻子 想把他引向鹅城的 事实上 汤本来就是去鹅城 骗张麻子只是想取得他的信任而已
第二件事情:汤没有说完的他(她)指的就是花姐 他估计没说完装死 只是想试探他 提醒他而已 看看他听后的反应 猜测张想到的是谁 当然以张的智慧 当然知道会是花姐
再最后花姐和老三去上海的火车上 估计大家都发现了火车的最后 汤师爷就站在尾截的火车上
最后说下县长夫人为什么没有死 她不是被胡万和他的手下的枪扫死了么?
不然 偷袭张麻子的事情 完全是汤师爷和黄串通好的事情 想暗杀张 所以黄看到当时喝的是烂醉如泥 想当张熟睡的时候 把县长夫人掉了个包(但是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张麻子早已发现了汤和黄 勾结和想要暗杀他的计谋)所以张麻子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汤的房间而不是自己的房间 当事情败露的时候 汤看暗杀张不成 又怕黄四郎事后追究起来杀掉他 所以转而把中心慢慢转向张麻子 跑去县长夫人的房间 抱着假尸体痛苦 假装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那个汤后来举着枪的时候 就是想杀掉黄四郎 但是他怕是替身的原因迟迟没有杀
县长夫人没有死 会去哪里了呢?她去了刘都统那里汇报情况了 说明了事件的整个经过 刘看黄四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所以准备借张麻子的手 来杀掉黄四郎 分下花姐这个人物 她是黄手下最关键性的人物 可谓是美女间谍 游走在黄四郎与张麻子之间的女人 花姐利用自己的美色与实力 收服了张麻子身边的老二和老三
她在黄四郎派人来杀老二和老三的时候 故意上演了一部美女救英雄的戏码来蛊惑和收服他们2人的心(这里有人猜测花姐在送给黄四郎的盒子装的是钱 又有的人说是宝石 不然 这两者都不是 而是她在张麻子潜伏期间的重要情报 所以黄四郎才会不杀老二和老三 满意的离开了 最后黄的一句:你呀 快成小凤仙了 这句话是提醒她 谁才是她真正的主人 不要妄想叛变去投靠张麻子)
这里简单跟大家说下 宝石的真正流程:黄四郎-张麻子-汤师爷-汤的假老婆和假儿子-汤师爷-假张麻子(汤师爷和假张麻子是互利方 一个把宝石给假张麻子 一个让把黄四郎的计划告诉了汤)
花姐是个非常有心机的女人 拉拢了老二和老三 然后又利用老三杀了老二 因为老二和老三之间 她知道只能留一个人 而且是最忠心于她的人 权衡之下选择了老三
最后用老三把张麻子身边的人全部拉拢到自己身边 从老七这个人就完全可以看出 事先老七去探视张麻子是否喜欢花姐 到后面张问老七时 遮遮掩掩的神情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 张麻子那句:老二啊老二 很经典 他为什么故意在老三面前说老二的名字 他知道可怜的老二俨然成了老三和花姐的一个棋子 死得很可怜
(张麻子派老二去青石岭的时候 老三已经在暗地里告诉花姐 花姐从这里开始选择了老三 回去告诉了黄四郎 老三也是借此除掉了自己最大的隐患 没人跟他抢心爱的女人了
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老二突然死在青石岭 死得这么突然 而且这计划出了张麻子和他的弟兄
根本没人知道 这说明他兄弟里面肯定出了内鬼:老二和老三 只不过老二成了最可悲的人物)
第一部的剧情就到这里简单的分析了 还请大家看完后 轻喷 勿拍砖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与讨论!
另外在最后预测下第三部的内容 听说后面要拍的是子弹3而不是子弹2
估计子弹3的剧情会发生在大上海那里
人物还是会在黄四郎 汤师爷 县长夫人 花姐及她俘虏的跟班和张麻子及最幕后的终极BOSS 盘踞在大上海的刘都统
故事大概会在张麻子想一探幕后的真正主指者 想救出自己那些被花姐蛊惑的弟兄们
他可能会孤身一人去上海智斗黄四郎 汤和县长夫人 花姐及BOSS刘都统
也可能在第3部里面出现张麻子新的兄弟们跟张 一起去跟那些大恶人周旋战斗
全文只是个人对于子弹的喜好说做出的分析和猜测 希望大家能喜欢和一起来讨论分析!
此贴也可以当个预测贴 当子弹2或者3上映的时候 我自己来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