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5 11: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游记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游记读书报告》。

第一篇: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 《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故事简介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写作手法

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

人物分析:唐僧

唐僧身上的品质,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他善良,朴实,仁慈,优柔寡断。唐僧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待自己的信仰一直重视胜过自己的生命,而且不杀生,无论任何人都以一种善待的态度来面对。而且,之所以唐僧是四师徒中最好骗的,是因为他生性善良,相信所有人都是好人,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未必如此,但是,仅仅这样就能说唐僧傻吗? 唐僧的品质,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淳朴。这种品质,现在极为少见。唯有在偏僻的乡村,才能找到这样的人;唐僧就如同那些在社会中被骗子骗的老实人,但是一次次的被骗,还是依旧善良。

人物分析: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诸多人物中,孙悟空的性格是最鲜明不过的了。他最大的特点便是敢于斗争、崇尚自由、正义大胆。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而在现实中正映衬出了生活中那些不服输的人,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人。

人物分析:猪八戒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人物分析:沙僧

沙僧是师徒四人中最忠厚的了,一心想着取经,以师父和师兄为主。师父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小说感悟

《西游记》并不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当我细细品味时,便会有许多感悟。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曾经的半途而废,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小说中的四个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小说中的四位师兄弟都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而那些磨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天上的神仙就是菩萨的坐骑,还有一些就是好不容易修炼的老妖,而这些人物的设置恰恰就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有后台的人,苦苦经营的人。说过来说过去,这些人最终败在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身上。小说非常精彩,没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你可能感觉到师徒四人的艰辛,有时你可能感到妖魔鬼怪的不幸,也许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西游记》文学界璀璨不灭的明珠。

第二篇: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我想应该每个人都看过,对里面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了,我特意去借了本原著来看,又有一番别的体会。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在其书房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魔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的写作背景取自真实的事情,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于贞观十九年(645)回到了长安,并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故事由一块仙石开始,据说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吸取天地灵气一久,便孕育出了生命,我们的猴王就诞生了,姑且不论这石头里面蹦出个猴子出来合不合理,但就这个创意绝对是吸引人,让人对后面的故事情节更感兴趣。接下来就写了这猴子为何去学道,由于看到生老病死,他不想这些同伴一个个死去,所以他就根据老猴子的传说而踏上了求取长生不老之法的道路,可以见得他还是很善良,有情有义的。来到人类的世界,历经了千辛万苦,他终于学到了本领,回到了花果山,愿望达成好不快活,所以他有点肆无忌惮,狂妄自大了,但这又何尝不是他可爱的一面,当然作者也是希望通过这样来表达人们受到上层压榨,想奋力反抗的这么一种情形。不过最后这美猴王还是抗争不过,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尽了风吹雨打,说明了抗争总是要受尽磨难的。这时候唐僧出现了,他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缓和性的人物,他救了美猴王,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孙悟空,但是又担心他会继续抗争,所以又给他带上了紧箍咒,使得他不得不屈服。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总是孙悟空的及时化解,才使得唐僧化险为夷。而后高老庄大战原先的天篷元帅,收服了他,就有了猪八戒,他整天吃吃喝喝,没事就喜欢和孙悟空对着干,一路上也是不少乐趣,但他也是一种跟着猴哥混的心理,我想如果就他自己一个保护唐僧,估计老早就跑了,当然观音菩萨也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许诺了他好处,毕竟原来的天篷元帅成了现在的猪悟能,他也想着能恢复往日的荣耀,所以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也成了取经的一员。来到了流沙河,以前的卷帘将早已等候,虽然费了点功夫,但也是比较顺利。这位沙和尚,就是任

劳任怨,谁让他最小呢,现在的猪八戒更是落得逍遥自在,整个取经路上我看也就是他最悠闲了,完全是个搭顺风车的感觉。当然他们之间也还是有矛盾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体现了,师傅的不信任,猪八戒的落井下石,沙和尚的事不关己,造成孙悟空的出走。最后观音出面做和事佬才化解了,不过从这件事,不难看出他们几个的矛盾,以及孙悟空的悲哀处境,他表面上很光鲜,是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但是在几句紧箍咒下他还是无法反抗。后面误会解除了,他们表面和好又继续上路,但我想大家各自心中是什么想法也只有自己清楚了,也许我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是联想到作者写此书的背景,我不得不多做考虑。表面的歌舞升平是统治者一贯的风格,后面四人终于到达了取经的地方,但是又受到管理经书和尚的刁难,按照道理,出家人四大皆空,为何会故意刁难,这本身就是个问号,只能说明佛祖代表的就是统治阶级,虽然你完成了他交代你的事情,但是他不会这么轻易的让你得到他许诺的好处,他会故意设置障碍,想让你知难而退,这中间暗藏了多少尔虞我诈,多少的利益纠纷,在这里可以看出端倪。过分的还不在于此,当他们最终取得了真经,打道回府时,却突然失去了法力,从天而降,经书全都湿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滑稽的事情呢,就因为佛祖掐指一算,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所以他一施法术,就让你们统统掉进河里,真是世上所有人都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啊。可悲啊可悲,即使你们再怎么抗争也逃不出统治阶级的控制,书中想表达的我觉得主要就是这么个意思。

作者生活的年代本来就是处于封建统治的时代,他本人也是期望着

功成名就,但是现实是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老母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由此可见,《西游记》中人物都有他特别的含义,我觉得作者把他自己化身成了孙悟空,因为在现实社会很失意,所以他就在书中找回安慰,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于孙悟空这个形象中,他的直率,一开始对社会美好的认识,应该都是他年少时的心情写照,那时候意气风发,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但后面遭受了挫折,他也像孙悟空一样抗争,斗天斗玉帝,天兵天将不放在眼里,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在五指山下,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油然而生,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所以他让孙悟空被压了500年,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煎熬。接下来唐僧的出现让我们以为孙悟空终于得到了解脱,但是到最后我们才会悲哀的发现,原来他又落入了另外的囚禁中,这种囚禁比身体上的更加可怕,他是一种精神上的蚕食,让你心甘情愿的被奴役,充当他的奴隶。这和读者的遭遇何其相似,他到北京分配官职,没被选上,后面有机会做了县丞,他满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结果没想到后面遭人诬告,他认清了这个社会的事实,愤然而去,从此在书中寻找他的抱负。不过看到最后结果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还是看的出,作者终究是逃不过对封

建上层的向往,可惜他自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书中的人物。回想下孙悟空的经历,从大闹天空的美猴王,接着在唐僧思想的灌输下,慢慢的就变了乖乖的斗战胜佛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么,象征着统治势力的不可取代,而且人民也愿意活在这种统治剥削之下,一种奴性的悲哀。

看完原著,翻阅了作者的资料,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认识,远离了电视还有动画片的那种娱乐的感觉,也许我以上的想法有点偏激,但是作者写这本著作时的心情,不得不让我这么理解书中的人物。也许作者开始是想表达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但是到最后却转变成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妥协,并且有种眼红的感觉,猪八戒的心态应该也是他的一个写照,当然到最后他还是甘愿做沙和尚,老老实实的受奴役受安排。不过也不能说这本书就很消极,他也有很多积极的地方,比如他们一行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这其中的勇气和耐心我们应该学习,特别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对我们的身心是一种锻炼,我们要不断的强大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 《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

《西游记》中的诸多人物中,孙悟空的性格是最鲜明不过的了。它最大的特点便是敢于斗争、崇尚自由、正义大胆。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它横扫一切的大无畏气概,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沙僧是师徒四人中最忠厚的了,一心想着取经,以师父和师兄为主。师父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西游记》并不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当我们细细品味时,便会有许多感悟。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曾经的半途而废,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第四篇:西游记读书报告

一、通读《西游记》原著,概述小说内容并介绍作者吴承恩 中文名:吴承恩

英文名:Chengen Wu 出生日期&逝世日期:1500?~1582?

职业:作家 字&号&别名:汝忠,射阳山人,高甸吴氏

信仰:佛教

出生地:江苏淮安

祖籍:安徽安庆枞阳县雨坛乡高甸 主要成就:创作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志怪小说集《禹鼎记》 代表作:《西游记》、《射阳集》、《春秋列传序》

二、就喜欢、最感兴趣、最有感受的的情节和典型人物提炼出一个标题并围绕标题惊醒赏析。如:唐僧的愚蠢与善良、稳重踏实细心周全的沙僧、孙悟空的形象转变、透析猪八戒形象的现实意义。(小论文形式,字数为600字以上)

唐僧的愚蠢与善良

公元602年,在偃师市南的白云山下,有一风景秀丽、绿水环绕的小村叫陈河,一户姓陈的人家又新添了一员,家人为他取名陈祎。他从小就在寺院里听经书,几年过后,陈祎成了饱学的青年和尚,法号玄奘,他提出的问题,连多年主持讲台的方丈也答不上来。寺中长老对他更加器重,推荐他到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寺院去学习。后来玄奘为了寻求佛教的真谛,就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赴印度取经。

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唐僧遇到也许多妖怪,他们或许想吃唐僧的肉以长生不老,或许想嫁给唐僧,或许垂涎唐僧的袈裟。同时或许是多年在寺院的影响,唐僧十分善良,乐于无偿行善。妖怪正是利用了这种善良,利用邪恶的妖术,将自己变成无辜的,需要帮助的弱者。唐僧看见了总会犯糊涂,头脑冲动,从来不理智思考,冷静分析,直接冲上去帮助那个人。妖怪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接受唐僧帮助时变出原形,害得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几次三番有生命危险。多亏了聪明机智的孙悟空,他们才能化险为夷。《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唐僧被白骨精变的各种需要帮助的假象所迷惑,让垂涎唐僧肉的白骨精屡次得逞。火眼金睛的悟空告诉唐僧真相,唐僧的双眼却因过度善良被白骨精的假象所蒙蔽,几度对悟空表示不满。

唐僧的善良不可否认,可是过度的善良却导致他经常被假象蒙蔽双眼,失去理智的判断,这样的善良又称“愚蠢”。“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固然是好的,但遇到任何事都要仔细地观察,理性,冷静地思考,否则盲目的善良不仅不能帮助别人,自己都性命难保。

三、积累摘抄《西游记》中的成语、俗语并理解其含义 成语:

1.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2.喜不自胜: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第一回: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

3.摇身一变: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4.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第九十八回: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

5.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6.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第四回:这场斗,真是个地动山摇,好杀也。)

7.抖擞精神:振作起精神。(第二十回: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8.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9.光天化日: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们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10.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第十四回: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俗语: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只要有决心去做,必能完成。西游记˙第二回:「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亦作「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赊三不敌见二:比喻空许的好处比不上现有的。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3.一客不犯二主:一件事由一个人承当到底,不麻烦第二个人。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亦作「一客不烦二主」。

4.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比喻人也有走好运的时候,不会永远屈居下位。西游记˙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

5.马流:猴子。西游记˙第十五回:「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

6.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向人借东西或借钱,能守信用按期归还,以后再借就容易了。西游记˙第十六回:「『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7.君子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过错。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著我来迎你哩!」

8.虎毒不吃儿: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论如何狠毒,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著我巧语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亦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儿」。

9.龙游浅水遭虾戏:比喻能人处於困境,难以发展,反受庸人的欺凌。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10.虎落平原被犬欺:比喻英雄在失势时,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11.当家才知柴米价:主持其事的人,才知道事情的难。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

12.上门的买卖好做:别人找上门来的容易应付。比喻以逸待劳,容易成功。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

13.请将不如激将:请人做事,正面的请求不如反面的激发来得有效。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1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师,就得终身视之为父辈。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万望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15.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不经过一番艰苦磨练,便成不了大器。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16.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抬高对方,助长对方的声势,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贬低自己。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大王,怎麼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

1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他人一命,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比喻救人活命,功德无量。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麼『北斗经』、『南斗经』!」

18.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比喻纵使是亲人,三年不见,也会变得生疏、陌生。西游记˙第四十回:「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它那里与你认甚麼亲耶?

19.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总要给点面子。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就我师父一难吧!」

20.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即使强大有力者也无法压制地方上蛮横凶恶的人。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或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21.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麼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2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嶮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

23.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形容因胜利而得意忘形。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著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24.好死不如恶活:只要活著,即使要忍受屈辱折磨,总比死了还好。西游记˙第六十三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麼。」

25.放了屁儿却使手掩:饰非的意思。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上门的买卖倒不好做!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

26.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比喻各有彼此沟通了解的方法。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原来那妖精幔天结网,掳住这七般虫蛭,却要吃他。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当时这些虫哀告饶命,愿拜为母,遂此春采百花供怪物,夏寻诸卉孝妖精。」

27.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比喻曾经吃亏上当,从此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西游记˙第七十二回:「那些妖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著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钯,各人走路!』」

28.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比喻外来的人较受重视。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常言道;「远来的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29.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西游记˙第七十三回:「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

30.放屁添风:比喻力量虽小,却也有帮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俗云:『放屁添风。』你可也壮我些胆气。」

四、摘抄名家对《西游记》的相关评论 钱文忠:《西游记》直射汉民族的性格

《西游记》从大的角度来讲,最能反应中国传统的国民性。在唐僧师徒中,有三个是虚幻人物,这三个人中最讨巧的是谁?是猪八戒,唐僧最喜欢的实际上是猪八戒。这么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在小说里面很受读者的喜欢,也很受他师傅的喜欢。孙悟空能干但不驯服,唐僧念紧箍咒来管他,像这样的人物描写,背后揭示了中国国民性当中非常多的东西,比如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真理的态度,对追求这个过程的态度。《西游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哈哈一笑,也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只能变成旗杆的尾巴,它要说的内容更多。四大名著中恐怕更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被进一步感受和阐释的,恰恰是我们以为妇孺老少皆知的这部《西游记》。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学者)张书绅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西游记》其想像情节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北大教授)白化文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

第五篇:《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小说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前七回写了孙悟空的出身、师承、能力和性格特点,同时又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带着读者进入到美轮美奂的神话世界。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的原因。十三至一百回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主要人物陆续登场,于是一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就此哄哄烈烈地开始了。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故事的四个主人公,从他们的师傅唐僧开始吧。唐僧即唐玄奘是金蝉子转世,自小心地善良,坚忍不拔,怀揣着取经的目的坚决要一步一脚印走到西天,取得真经。不过有的时候他又真假不分,慈悲地过了头,给手下的徒弟们天了不少麻烦,甚至屡教不改一次次上妖怪的当。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之下他有了一批白龙马,这匹马讲陪他一路前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诨名行者,是天生地养的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号称“美猴王”。他性格暴躁,本领高强,桀骜不驯。能上天入地,能进行九九八十一种变化,比如变成蜜蜂,或者牛魔王。当然还有那根能伸能缩的金箍棒。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生死簿里没有他的名字,龙王也是他的好朋友。但是他对师傅忠心耿耿,对师弟们关爱有加,对妖魔鬼怪毫不留情。聪明机灵,为了救出师傅,甚至去求天上的神仙帮忙,有了他每次唐僧都能化险为夷。二徒弟八戒,猪悟能是也,原是天蓬元帅,因为见了美貌的嫦娥动了凡心,调戏了嫦娥,被贬到凡间,不幸轮回为猪,不过因为原是神仙,变成了半人半猪的丑摸样。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惩罚而烦恼,整天很开心。爱偷懒,爱睡觉,爱吃,爱耍赖,爱和大师兄斗嘴。虽然好色的毛病一点也没变,给取经道路添了不少麻烦,但是在面对妖怪时他还是很勇敢地挥舞着钉耙。虽然老是和师兄吵架,但误以为师兄死了还是伤心地哭了。没有毅力的他会在每次遇到强大的困难时,喊着分行李散伙,会欺负老实本分的沙师弟。但是取经途中也因为有了他才有了很多的乐趣。小师弟沙和尚,沙悟净是也。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犯了死罪,被观音菩萨救下,保护唐僧取经将功补过。老实敦厚的形象让他的存在感很低,老是被别人抢了风头,在妖怪来临的时候,他也帮不到多少忙。但是他对师傅尽心尽责,由他挑着担,做着后勤工作,还真是让人放心。最近还是有人调侃他在央视版的电视剧里只有四句台词“大师兄,不好了,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不好了,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不好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不过我想,憨憨可爱的小师弟一定会摸着脑袋嘿嘿傻笑。这样的师徒四人演绎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不断交锋,最后取得胜利。

了解作品可以从作者和作者所处的这会环境开始。吴承恩放浪诗酒,喜爱戏虐,西游记实出于游戏。他从小就喜欢神怪故事,日后就想写出来。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里面的神话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话。在吴承恩生存期间的明代由弘治到万历五朝,都是朝政败坏,社会动荡不安的。各地灾荒,在吴承恩生长的淮安一带,就有人民相食的惨象和饥民变乱的事实。而朝廷任用奸臣,压榨民脂,崇道佞佛。博学多才的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因为这样的原因,吴承恩把他自己的一些心思意念和遭遇的困苦,写在孙悟空的身上,孙悟空,并不是“胜者王而败者寇”、单为个人利益着想的历史上常见的英雄,而是牺牲自我,委曲求全以达到目的的理想人物。他借神圣故事,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尖刻的讽刺语言,把胸中的愤满发泄出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西游记》以白话文为主,诙谐有趣,间或有狡黠、奸猾之处,有大量的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者唱出,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刻画出形象毕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让读者仿佛亲自来到了“仙境”。

提起《西游记》人们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美猴王就是三打白骨精。很少有人会说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相对于位于霸主地位的《红楼梦》,很多学者都对《西游记》的文学价值评价不高。但是说也无法否认,《西游记》在民间的流行程度绝对是其他三本著作无法比拟的。我们这一辈绝大部分都是哼着——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锣,后面跟着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全扫光——这首儿歌长大的。小时候爷爷也总是在月光下对我讲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当然不得不提影视作品对《西游记》传播的重大意义。从1986年央视播出25集电视剧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版本的西游记相继问世,甚至有日本版本的电视剧《西游记》。

《西游记》带给我们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比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等都是精彩绝伦,以至于到现在人们还奉为经典反复咀嚼。曾有网友就对真假美猴王提出质疑:真正的孙悟空在这一难里已经死了,取到真经的是六耳泥猴。还有很多人都研究了《西游记》,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视为现今社会中的四种人,认为唐僧是领导层,孙悟空是精英层,猪八戒是投机取巧层,而沙和尚是老实本分层。说得都有理有据非常有趣。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带给我们精彩的故事情节,还给我们中华神话世界增添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西游记》的世界分为人间,天宫和冥界。在空间上,以大地为基准——即人间,人间上面为天府,天府由玉皇大帝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由如来佛主掌管。人间下面为冥界有阎罗王掌管。在书里,作者借如来之口说出: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还有书里的玉皇大帝可不是像电视剧里,只懂钻在桌子底下,大喊:“快请如来佛祖”的那副窝囊模样。相反玉皇大帝在书里极有城府,虽然算不上是明君,但至少是个精明的领导。按照西游记的说法,玉皇大帝是天地人三界的最高领袖,不管是道祖太上老君还是佛祖如来,见了他都得口称陛下,自认为臣。但是这只是行政上的身份,论起辈分资历,玉皇大帝是低于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来访的时候,玉皇大帝、王母都是要出来迎接的。还有关于生死簿的那一段也非常精彩。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被记载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人们总是在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们总是早探寻人生的意义。也许人生意义就在于你的名字被惦记着,不管那事死亡还是重生,那个本子上有你的存在。也许真的有这样的一本本子记着我们每个人的名字。

随着张纪中导演的《新西游记》播映以来,西游记的热潮再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不管有多少版本的《西游记》影视作品,《西游记》作为一本书,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样美丽的神话将继续传承下去。

下载西游记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游记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读书报告

    语文综合学习《西游记》读书报告有关西游记中的人物 1、孙悟空的神秘与神奇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孙悟空的出世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从石头中放射出的万丈光芒里“biu”的......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心得浅谈 华侨大学 刘鸣谦 书名 西游记 作者 吴承恩(1506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

    西游记读书报告

    《 西游记》 一﹑书名:西游记 二﹑作者介绍:吴承恩(1500年-1582年),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

    《西游记》读书报告(5篇)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共有一百回,六十多万字。讲述了孙悟空的身世以及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

    西游记读书报告(精选五篇)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

    宋庆泓 《西游记》读书报告

    《西游记》读书报告 读完《西游记》之后,我对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那就是:“为什么唐僧能胜任取经队伍的领导者,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虽然各自......

    西游记读书报告优秀5则范文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

    西游记读书报告作文(5篇材料)

    《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