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1:3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

第一篇: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2.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的落后 B、社会制度的腐朽

C、外国势力的强大 D、人民抵抗不力

4.下列哪个条约中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5.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郑观应 C、魏源 D、王韬

6.《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7.所谓“国中之国”是指()

A、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租借地 D、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8.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香港工人大罢工 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台斗争

10.“中国不败而败”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A、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多项选择

1.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B、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

A、政治控制 B、文化渗透 C、军事侵略 D、外交封锁 E、经济掠夺

10.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官兵有()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林永升 E、海龄

三、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 4.C 5.A 6.D 7.C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

1.AB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D 6.AC 7.BD 8.AC 9.ABCE 10.ABCDE

三、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2)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4)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篇: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教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案)

(授课课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是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及其重大意义,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教学的重要概念:资本——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反侵略战争;边疆危机;瓜分危机。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使用的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到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从1840年 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他们在4天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与平民1700人。一队侵略军竟把一群中国居民逼到一个死胡同内,用机关枪扫射,“直到不留一个人为止”。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数千居民枪杀,或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类不平等条约达数十个。如果再加上它们用武力或欺诈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其他各种不平等的条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 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如,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战后,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及军需工业费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甲午战争后迅速膨胀起来,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这种赔款,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不仅如此,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他们进园后就大肆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日本侵略军还从户部银库掠去300万两库银。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派贵族大臣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清王朝统治集团中不少权贵大臣仍对外国侵略者抱有疑虑、恐惧乃至敌对的态度。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实际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美国公使田贝说过,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这就是说,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861 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奕等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卖国条约而受到侵略者的赏识。英国公使普鲁斯向政府报告说:“其表现最可能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 2 的那些政治家掌握政权了。”“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更规定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国海关的职权范围,除了征收进出口关税外,还管理港口,主办邮政,甚至涉及与外国人交涉的各种事务。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海关总税务司俨然成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而各通商口岸的海关税务司则成了各地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由于他们的任期长、熟悉中国情况,因而往往比外交官所起的作用还要大。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 40 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组织并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当中国人民掀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即发生所谓“教案”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民,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如 1870 年发生天津教案后,法、英等国军舰聚集天津进行军事恫吓,迫使清政府判处 20 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 25 人。1899 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后,立即采取血腥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中外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们又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办军事工业。这些洋务派大官僚后来分别担任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及各地总督、巡抚,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实行媚外、妥协方针。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后,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利用其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人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进行。1842 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 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 年《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 10 个口岸。1860 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五”,即5%左右。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这些都是在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地位情况下进行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据统计,1865年至1868年间,每年平均人超750万海关两。1890年至1894年,每年平均人超更增加到3400余万海关两。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华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达5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英国的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沙逊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德国的礼和洋行等。它们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95 年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总数约有 100 多家。1895 年以后,由于《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外国资本家争先恐后地涌向中国投资。1895 年至 1913 年间新设立的外资大型厂矿就有 130 多家。其中英国最多,其次是日本、德国、4 俄国、美国。外国资本家经营的工厂资本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民族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在中国的投资,很大部分并非由国外输入中国,而是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掠自中国。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机械采煤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使中华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000万至 5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 1845 年进人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以后陆续开办或在中国设立分行的重要外国银行,还有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1911年,全国9618.1公里铁路中,由外国控制的达8952.5公里,占93.1%。而中国自主修筑的铁路只有665.6公里,仅占6.9%。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铁路的控制,不仅攫取巨额利润,获得铁路沿线的许多经济权益,而且还由此从政治上、军事上取得对这条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控制权,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资本还控制了中国沿海和内河主要航道的航运业。据海关报告,在各通商口岸进出的中外轮船的总吨位中,1877年,中国占36.7%,外国占63.3%;到1907年,中国只占15.6%,外国占了84.4%。1911年长江航线轮船吨位中,外资的太古、怡和、日清三个轮船公司就占了83.8%,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仅占16.2%。至于远洋航线,则几乎全部为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外国向中国倾销过剩农产品,中国的一些传统出口农产品如茶叶、生丝等遭到打击,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销路,在国内市场上也遭到外国同类产品的排挤。同时,外国商人依仗特权,低价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作为其工业生产的原料,如生丝、茶叶、棉花、大豆、烟草、羊毛、皮革、猪鬃等,还通过垄断价格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得超额利润。这一切,也加速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总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 5 和人民的贫困。

四、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 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鸦片战争期间,他不仅担任英军陆军总司令的翻译,在英军占领浙江定海县时担任民政官,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在1860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北京条约》时,担任翻译和文件起草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甚至在条约的中文文本中,私自添上条约的法文原本上所没有的“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的字句。外国传教士由此获得了在中国各地城乡租买土地和盖房的特权,为外国教会在中国内地霸占地产、遍设教堂提供了根据。19 世纪 60 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1832—1851年)和《北华捷报》(1850—1864年,后改名《字林西报》)。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 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 12 条好处,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即“本昔之治印者,一移而治华”。广学会翻译、出版的书刊,也常常美化帝国主义侵略。如李提摩太在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序言中说,“泰西各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然闭关开衅之端则在中国,故每有边警,偿银割地,天实为之”。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 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1895 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6 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将会重演过去哥特人、汪达尔人蹂躏罗马帝国的悲剧”。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即奋起抵抗。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6 月,在青浦(今属上海市)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1867 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矫登陆,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1874 年,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日军侵犯台湾琅矫地区,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1884 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台北人民闻讯后鸣锣罢市,表示抗议。台湾绅民还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及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英勇牺牲。从 1895 年 6 月至 10 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 32000 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过。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6 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指挥的八国联军 2000 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撤到杨村又遭到当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死伤近300 人。义和团和清军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1859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将直隶提督史荣椿率兵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同年10月,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守军击退。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70岁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如: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夺取殖民地的狂潮,成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最后30年里,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从占非洲土地的10.8%扩张到占94.4%,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亚洲也大部分被列强瓜分。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并酝酿着瓜分中国的阴谋计划。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895 年 4 月即《马关条约》签订前半个月,日本驻德公使青木周藏与德国外交部参事米尔堡会谈时,提出将南满给日本,北满归俄国,舟山预定给英国,而“德国完全有权在东南要求一省”的瓜分方案。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认为,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以再向中国勒索 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 1898 年至 1899 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宁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俄国迫不及待地出动十几万大军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日本驻台湾总督则加紧策划派兵在厦门登陆侵占福建。连一直标榜“保全中国” 8 的美国政府也发出准备占领中国福建三沙湾的训令。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俄国独占东北三省,更使英、日等国强烈不满。因此,要实现瓜分中国,“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甚至会爆发战争。正因为如此,列强经过反复争吵、协商,最后认定,还是暂缓瓜分中国,而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对自己更为有利。不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这一点,即使帝国主义分子自己也是不能否认的。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由此可见,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诚然,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孙中山后来说过: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

从 1840 年至 1919 年的 80 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如前听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840 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他们不仅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且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 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优柔寡断,时和时战,摇摆不定。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为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光绪皇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而外交活动和战争指挥权则掌握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手里。1894 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 60 大寿庆典,除要求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11 月 7 日 慈禧太后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皇帝与大臣们陪坐听戏3日,不问国事。指挥战争的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控制的北洋海军和淮军的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 年 9 月 17 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很明显,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80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代仿造西方的滑膛炮。而 10 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的情况是这样,其他反侵略战争也有类似的情况。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固然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像晴空霹雳,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人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到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 11 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进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阅读书目与参考文献:

1、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

2、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一)(1963年9月)

4、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第三篇: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中心30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西方列强在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上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与控制的,以及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斗争过程,并能够理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华民族意识是如何觉醒的。

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侵略与反侵略)两条基本脉络,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深刻领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基本任务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该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中心展开的。怎样看待近代中国深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掠夺与控制破坏,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有五次侵华战争)。并且分析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的内在含义。本章有许多重大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与讲述的。

重点:

1、了解1840年至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

1、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2、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

3、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

热点:

通过学习了近代中国历史,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基本概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租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狂潮;三元里抗英;义和团

基本线索

1、资本—帝国主义的历次侵华战争起因与结果及其不平等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途径及其特征与社会恶果;

3、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内容;

4、资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渗透主要方法;

5、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6、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7、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所留下经验教训(从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层面来分析);

8、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历程与伟大意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反满与振兴中华思想)。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布置专题(如“谈谈你是这样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再组织学生登台作学术报告,并对其他学生的提问进行当场答辩。或组织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的音像资料(如电影《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武装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化掠夺,西方列强在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使中国陷入国破家亡的悲惨困境。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地抵御外来武装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授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并了解民族意识的觉醒。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与积极进取。

七、讨论题、思考题

1、西方列强是如何一步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3、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5、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6、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7、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马土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

9、陈胜磷:《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

10、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11、柴萼:《庚辛纪事》,《义和团》;

12、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第3册;

13、《义和团》(资料从刊)第一册;

14、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义和团》(3);

15、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

17、《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参看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

18、廖一中等编:《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

19、茹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抖》(近代部分)一册中有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篇目;

20、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英中冲突》、《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2、恩格斯:《波斯与中国》、《英人对华新的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4、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四篇: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和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和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

牟安世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即简称为“教案”或“反洋教运动”者,实际上占有一个十分重要和相当显著的地位。它历时最长,差不多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它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和各地区;它次数最多,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义和团运动期间,“仅就由于传教士引起的大小教案”而论,就“共达四百余起”(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在这四百余起教案中,作者还按地区举出了较为重大的教案约有二十五起,其中发生在四川省的就有酉阳教案、黔江教案、营山教案、邻水、江北厅教案、重庆教案、大足教案和成都教案等七起,约占百分之二十八,可见四川是近代中国重大教案爆发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之多。我们所熟知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斗争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到题目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能单就反洋教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来谈;而谈到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李时岳同志一些文章中的有关看法很不相同,因此就把我的看法提出来同他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势必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这样也就只好一并在这里进行商榷了。(关于李时岳同志的有关论点,主要见于他的《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的“关于义和团战争”一节,见《历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第129—131页。在讨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时,还要涉及到他的另一篇文章,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见《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本文在引用上述两文时,只用引号注明,不再注明出处。)

一、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的性质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中,李时岳把义和团运动区别为“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斗争的新高涨,一是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他认为:“从历史地位看,具有重要性的是反侵略战争而不是反洋教活动”。可见,他是把“反洋教活动”同“反侵略战争”割裂开来看待的;我们则认为,反洋教活动也具有反侵略性质,此其一。他还认为:“反洋教运动,从来就不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至于“义和团战争本来就不是农民运动”,“把义和团战争看成被歪曲的农民革命,不能不说是性质上的误认”,等等。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可以就两部分内容来分析义和团运动;但是,这两部分内容不能完全被割裂开来,因为它们毕竟是构成义和团运动的一个有机整体。至于反洋教运动,我们则认为它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作为它的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义和团运动也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此其二。这是我们同李时岳在关于评价反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上的两点重要的意见分歧。

问题的关键在于:外国教会对近代中国是否进行过侵略和统治?传教士是否是侵略者和统治者?这个根本之点一解决,性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说外国教会确曾对中国进行过侵略,传教士确曾扮演过侵略者的角色,那么中国人民对它们的斗争就无可置疑地具有反侵略的性质。如果说外国教会对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确曾进行过统治,传教士也确曾扮演过统治者的角色,那么中国人民对它们的压迫和剥削所进行的斗争就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不能说中国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针对中国统治者才是革命,针对着洋地主和洋统治者就算不得是革命。尽管斗争规模有大有小,有时甚至小到不过是一个地方性的“骚动”或“暴动”,但不能改变这种斗争的反侵略性和革命性,不能改变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性质。

1、作为侵略组织的外国教会和侵略先锋的传教士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殖民地罪行中所起的先锋队的作用,乃是欧美殖民主义扩张史上众所周知的事实。他们当时认为,在要把全世界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的侵略“事业”中,基督教各差会实居于主要地位,“事实证明,传教士是英帝国了不起的尖兵。”“在扩大英国殖民地方面,有一个团体比其他任何人有更多的贡献,那就是传教士„„所进行的工作(诺尔斯著,袁绩藩译:《英国海外经济史》,第一卷。本书在引用《英国皇家殖民学院纪事录》中的这几句话以后,还特别提到英国风云人物谢西尔·罗得斯允许传教士到马绍兰去,认为“政府扶植和励鼓传教工作是明智之举”。)。”正如列宁所指出,传教士是“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14页。)”,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基督教会的侵略性。作为侵略先锋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是否会象“橘逾淮而北为枳”那样,变成了“行善”的人了呢?事实证明,一点没变;这是因为他们的侵略活动是同帝国主义列强“炮舰政策”密切配合的。

一是所有来华的基督传教士的侵略活动都受到“自一八四二年以来就络绎不绝的外国军舰的‘赤裸裸的武力’”(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一九二二年英文版。当然,所有来华的外国人都受到这种“赤裸裸的武力”的支持,在他们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那些大炮乃是掩饰不住的,而且这些大炮还正在逐年逐月增多之中。”)的支持;因此,他们就有恃无恐,无恶不作。1868年扬州教案一爆发,英国署上海领事麦华陀就立即派出四艘军舰去南京。1870年天津教案一爆发,顿时各国军舰云集;有五艘法国军舰,三艘英国军舰和一艘美国军舰都到了天津;另外三艘英国军舰,两艘法国军舰和一艘意大利军舰则停泊在最临近的深水港口芝罘待命。在“炮舰政策”的威胁下,迫使清政府保证承认列强的一切无理要求。

二是列强利用教案作为军事干涉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法国利用1856年的西林教案为藉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德国利用1897年的巨野教案为藉口把军舰驶入我国山东胶州湾,强行登陆加以占领等等,乃是这类事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几次。

三是传教士在“炮舰政策”的支持下侵略胃口越来越大。为了深入中国内陆各地,1866年英国教士戴德生组织了“内地会”。他们早在1853年就已经提出,中国“这个国家事实上已经落入我们的手中,一切早已在中国的传教士和各自国内的差会,如果他们不去占领这块土地,不在十八省的每一个中心取得永久立足的地方,那将是有罪的”。(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在这四百余起教案中,作者还按地区举出了较为重大的教案约有二十五起,其中发生在四川省的就有酉阳教案、黔江教案、营山教案、邻水、江北厅教案、重庆教案、大足教案和成都教案等七起,约占百分之二十八,可见四川是近代中国重大教案爆发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传教士多年来声称的要以“基督教占领全中国”(按这个词组在外国教会的汉译中作:“中华归主”,有时还被作为他们发行的报告的书名,例如后来中华续行委办会的报告就曾以此命名。)这一点,实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既然外国教会和传教土以侵略和占领全中国为其根本目的和任务,那么,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之具有反侵略性就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反洋教斗争到了义和团运动之际,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反洋教战争,它所取得的战果不下于反侵略战争;(义和团运动中反洋教取得的战果见本文第二章。)因此,从历史地位来看,具有重要性的不仅是反侵略战争,并且还有反洋教战争。

2、外国教会之“宰治”中国与传教士之成为中国的官僚与地主

凡是传教士作中国内地驻足之处,他们在事实上就成为当地的统治者。传教士不仅全“都拥有治外法权特权,不受中国的管辖”;(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一九二二年英文版。当然,所有来华的外国人都受到这种“赤裸裸的武力”的支持,在他们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那些大炮乃是掩饰不住的,而且这些大炮还正在逐年逐月增多之中。”)并且还拥有清政府“由于战争与和谈而已经丧失了的征税权和行政权,”(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卷,一九一八年英文版,第V页。)即所谓的教堂收税权与主教发卖执照等等权利。“山东州县,西南乡教堂教士向商贾收税,苛虐异常”。“福建有主教者,鬻卖执照,每张洋银二十四元。良民有此,始免教士凌虐;奸民有此,即可横行乡里。”(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

(四),中华书局一九五八年版,第3929页。)外国教会在其所在地区霸占大量地产,教堂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地主堂;传教士把这些地产“用苛刻的条件出租给附近农民。其结果,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农民的眼里很快变成和中国的封建主一模样”。(福森科著,杨诗浩译:《瓜分中国的斗争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三联书店一九五八年版,第86页。按教会当时大都成为所在地区的大地主,“例如内蒙古地区一八七七年占地二十四顷的大教堂到一八八七年竟然扩占到一万顷。耶苏会在江南肥腴之地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见张寄谦:《中国通史讲稿》(下),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第263页。))同时,教会往往又是当地的权力中心,成为“国中之国”,(卫三畏:《中国总论》,第二卷,一八八三年英文版,第659页。)成为在列强“保护之下广泛散布在中国各地的独立王国”。(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一九二九年英文版,第279页。)这种传教士多年来在中国事实上的统治者身分,最后于1899年3月15日由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主教具有总督、巡抚的官衔,摄位司铎具有司道的官衔,一般传教士具有府、厅、州、县各级官吏的官衔。(参阅《光绪朝东华录》

(四),第4327页。)这道上谕虽说“在字面上仅仅是针对天主教各差会而言,但其他教派的差会自然也被给予了同等的特权”(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一九一八年英文版,第160—161页。按其他教派差会之所以会自然地被给予同等特权,系根据一八四三年中英《虎门条约》中关于最惠国条款的规定。)。

当时,传教士还把基督教改名为“救世教”,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说:“泰西各国救世教”乃“今日治国之道”;“宰治之最广者,实推救世教”。(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揽要译本序》,第2页。)教士之所以来华传教,在于“阐明救世教之真谛,俾知教化之与政治,息息相关”。(李提摩太:《广学会第十一届年会陈词》(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见林乐知:《中东战纪本末》三编卷四,第82页。)什么是“教化?”李提摩太所谓的“教化”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具体指基督教会。何以为证?论据是,他所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第十卷《教化》,即是原书第九章《基督教各差会》(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英文本,第208页。)一词的汉译。原来,传教士所要阐明的基督教的真实意义,就在于说明基督教会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基督教会要“宰治”中国。(关于基督教会当时亟图“宰治”中国一事,传教士活动频繁,他们希望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官僚,即那些“深知西人之来华,断无灭迹扫尘之一日”的“通权达变之大人”来协助他们完成此事。见林乐知:“教化阶梯衍义叙”(《中东战纪本末》,三编卷四,第21页)。既然传教士已经变外来为内在,并逐步成为中国的官僚与地主,外国教会也要“宰治”中国,那么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义和团运动就是农民革命运动。这在性质上是明确的,怎么能成为“性质上的误认”呢?一个在1901年来华调查的外国人汤姆森认为,“必须经常记住的一点”就是义和团运动是“革命运动”;他的根据之一是载于日本“邮报”上的一篇“义和团宣言”:其中猛烈地抨击了清政府的整个朝廷及各地衙门都是“恶劣透顶的”,“整个人民群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有的官员都是他们生计的剥夺者”;“洋鬼子来华传教,天主教民和新教教民已经为数甚多”,他们都是“贪得无厌的”。(汤姆森:《中国与列强,记一九○○年暴动》,一九○二年英文版,第202—203页,汤姆森还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慈禧太后“他们所不能控制的怪物”(同上书,第205页))因此,我们认为,义和团运动既是反帝爱国运动,也是农民革命运动,它是中国人民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里程碑。

二、近代中国人民对反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的历史作用问题

对于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斗争的历史作用问题,李时岳在他的文章中只谈到了义和团运动:“从历史地位看,具有重要性的是反侵略战争而不是反洋教活动”;但反侵略“战争的结果”,不过“是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的《辛丑条约》和企图分割中国大片领土的俄军盘据东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这一罪行中扮演了侵略先锋这样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因此,反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历史作用,就在于打击列强这支为他们创立殖民地的侵略先锋,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这个作用的表现是:在前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教会在华建立的基督教殖民制度的发展;在后期瓜分狂潮汹涌澎湃之际,它在义和团运动的旗帜下或影响下,在内地以反洋教战争的形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摧毁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基础——基督教殖民制度,在前线则以反侵略战争的形式重创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军事力量。所以,义和团运动或义和团战争的主要的和重大的结果,就是有力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须知,我们在世界上要完成任何一个不管是大的或小的任务,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特别是在瓜分狂潮中要完成使中国免于瓜分这样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必然也须付出重大代价。义和团战士成千上万地牺牲生命是代价,李时岳上面提出的“战争的结果”也是代价;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提出阻止了瓜分这个重大结果而只是提出了其中一部分代价。因为这个问题是同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密切相关的,所以下面对反洋教运动特别是义和团运动的结果还要着重谈一下。

1、限制了外国教会在中国建立的基督教殖民制度的发展

近代来华的外国传教士既是侵略者,又是统治者;外国教会既是侵略组织,又是统治机构;这种侵略与统治的结合,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基督教殖民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819页。)在中国的建立。在这个制度下,“所谓的基督教人种在全世界一切地区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行为和不顾死活的迫害,乃是人世间任何时代、任何其他人种,不论他们多么残忍,多么无知,也不论他们多么狠心和无耻,都是无法跟基督教人种相比拟的。”(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欧洲人对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历史》,一八三八年英文版,转引自同上书,第820页。作者豪伊特,马克思认为是“一个由于对基督教虔诚而非常出名的人”)对基督教殖民制度的这个总结是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作出的;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后“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98页。)的到来,问题就更严重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被逼“‘至宛转求生而无可生’,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李时岳:《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第18页。)的地步。但是,面临着生死存亡问题的中国人民是勇敢的,“横竖总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拌着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十二,第43页。)反洋教运动就是在外国教会的侵略和暴政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爆发不是早了,而是迟了;次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人怎么能那样地忍受,我们不禁为之惊奇。”(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一九二二年英文版。当然,所有来华的外国人都受到这种“赤裸裸的武力”的支持,在他们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那些大炮乃是掩饰不住的,而且这些大炮还正在逐年逐月增多之中。”)在中国人民起来以后,烧毁了一些野蛮统治中心的教堂,杀掉了一些为非作歹的传教士,处决了一些为虎作伥的叛国教民,“就总体来说,他们本是罪有应得,活该!”(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一九二二年英文版。当然,所有来华的外国人都受到这种“赤裸裸的武力”的支持,在他们背后,“支持着他们的那些大炮乃是掩饰不住的,而且这些大炮还正在逐年逐月增多之中。”)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他们带来的并不是什么西方文明和新鲜事物,而是残酷野蛮的基督教殖民制度。“所以反对教堂,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本质上都是正义的行动,许多行动汇集起来,便成为大规模的反帝运动。”(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正是这个正义的反洋教运动,对于外国教会在中国建立的基督教殖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它的发展的作用,使得它毕竟没有达到在中国的“每一个山头上和每一个山谷中都设立起光辉的十字架”(这是一八六八年六月代表清政府赴各国接洽修约的美国外交官蒲安臣在纽约州长为他举行的一次宴会上所发表的言论;见卫斐列:《蒲安臣与中国第一次派赴外国列强的使团》,一九一二年英文版,第119页。)的狂妄目的。

2、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

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的历史作用中,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一事要算得是最重大的了。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业已向全世界表明,它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正在衰亡的帝国,是一个比起有名的‘欧洲病夫’来病得还要更加严重的东亚‘病夫’。„„每一个强国都下定决心要为它自己在中国分割到一块土地;用中国人自己的措辞来说,就是中国正要被‘瓜分’——即蒙受一种鸡零狗碎式的分割和各式各样的并吞的痛苦。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互相争夺,不到两年功夫,西方列强都象一群猎狗那样呼叫着要拚命去追赶他们的猎获物”,(《新编剑桥近代史》,第十一卷,一九七七年英文第四次重印本,第453页;按引文中的“欧洲病夫”一词系指奥托曼帝国。)疯狂地去抢夺中国的让予权。

在国家民族业已进入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中国人民也掀起了空前高涨的反瓜分运动,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三大派:一派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先生本人因“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兴中会章程》。)所以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一派是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年三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公车上书”;1898年,他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一派则是此时已逐步高涨的中国各地人民的反洋教运动。1895年5月的成都教案,同年8月的古田教案等等,实是1898年5月出现于直、鲁、豫、苏各省的义和团的先驱:1899年三月,朱红灯在长清、茌平、平原一带起义后,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反洋教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反瓜分群众运动。

在上述三大派反瓜分运动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富有远见,在当时最有前途。康有为领导的维新运动唤醒了全国人民的反瓜分觉悟,在当时的宣传工作中最有贡献。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反洋教运动则遍布全国各地,声势浩大,在当时最为帝国主义列强所顾忌。但是,主要由于时代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革命派力量不大,致使孙先生本人在1899年底目睹国破家亡在即而无力挽救的时候,只能发出“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188页。)的沉痛浩叹!维新派于时遭到清政府镇压,康有为等人亡命海外,不能有所作为。只有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反洋教运动,象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在全国沸腾着,使帝国主义列强和清政府对它都感到头痛而无法处理,(当时面对着反洋教运动的燎原大火,清政府曾一再下令保护教堂,如一八九九年一月八日上谕:“内地各省亦皆有教堂,教民及铁路矿务事件,往往事机紧要,刻不容缓”;又如同年一月二十一日上谕;“各处教堂林立,必须实力保护”等等;(见《光绪朝东华录》

(四),第4285、4292)但它们都如同具文,起不了什么作用。在帝国主义列强方面,他们在华的侵略代表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致函其亲信马士说:“当前的时势是太难于应付的了,甚至在我们最熟悉的方面,我们也不可能放胆去干,无论在什么地方,警惕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对眼前的事情多加小心都是必要的。”(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第157页))只有它能够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相对抗,因而反瓜分运动的重担也就只有落在它的肩上了。

英勇的义和团战士们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伟大任务,有力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由于以义和团为中坚力量的中国人民,以奋不顾身的英勇牺牲精神,在两个战场上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所致。在内地战场上,这时反洋教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反洋教战争,中国人民在各处都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在前线战场上,义和团战士和部分爱国官兵并肩作战,给予了外国侵略军以重创。在侵略军面前,义和团战士不是东亚“病夫”,而是英雄好汉。他们前仆后继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甚至使敌人也为之瞠目结舌。在1900年6月14日团民向廊房联军列车的进攻中,那些“被小口径子弹所打伤了的中国人的生命力乃是非常之惊人的。有几个被

一、两颗子弹击中的人总是还要继续向着马克沁机关枪冲锋,几个死者经检查确定,他们负伤的地方都不下于四、五处之多。他们之中的几个勇士的尸首离开联军阵地只有四十码之远,战场上至少躺着一百五十名牺牲者,他们是冲锋要来夺取我们的连发炮的蛮勇袭击的受难者。”(兰多尔:《中国与联军》,一九○一年英文版,第一卷,第95页;按四十码约合十二公尺。)正是义和团战士这种可歌可泣的、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迫使西摩尔联军“除了撤退以外,毫无其他任何选择的自由”。(克莱门茨:《义和团革命》,一九一五年英文版。)西摩尔联军的失败,“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不管它或许是已经完成了什么别的计划,反正它是永远地结束了那个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论点,即是说,一小股外国军队,只要组织好了并且武装齐全,就可以在全中国横冲直撞,长驱直入,而不致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明恩溥:《**中的中国》,第二卷,一九○一年英文版,第443—444页。)这个论点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论据之一,可是,义和团战士却在这次战斗中把它彻底粉碎了。

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没有在这次瓜分狂潮中沦为他们的殖民地的丰功伟绩,是义和团运动的重大战果,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彪炳千秋的划时代的伟大功勋,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铁的历史事实。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家们从拳民运动中看出,“已经死亡了的巨龙现在仍然富有应变的才智。”(怀特海德:《在华贸易的扩张》,转引自吕浦、张振鹏等编译:《“黄祸”论历史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第16页。)后来许多研究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历史学家也承认了这个事实: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各侵略国的瓜分野心,这一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398页。)这个运动使“瓜分中国的方案在几个欧洲列强的总理府中都被扔到废纸篓里去了”。(施达格:《中国与西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第×11页。)因此,“义和团革命,就其实践所达到的目的来说,使中国将来作为国际社会中一个真正的成员国的地位,成为可能的了。”(克莱门茨:《义和团革命》,一九一五年英文版。)

三、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

李时岳在他的文章中论述“为什么没有义和团运动的位置”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证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的看法,而我们则认为应有义和团运动的位置,这样,就势必要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它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1954年胡绳同志最早提出这个线索的问题,他说:“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的事实中找到一条线索,循此线索即可按照发展程序把各方面的历史现象根据其本身的逻辑而串连起来。”(胡绳:《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见《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一期。)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3页。)1980年,李时岳提出“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中国前进的几段重要历程”,主张用“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来标志’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胡绳在李时岳提出上述意见后认为,“包括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在内的第二次革命高潮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进步潮流”。(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3页。)争论之点在于一是有义和团运动而无洋务运动,一则有洋务运动而无义和团运动。这场争论引起了史学界的兴趣,将近五年来讨论得比较热烈,并由此而引起了各式各样的看法和意见。(关于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问题的讨论情况,可以参阅龚书铎、房德邻同志撰写的“近代史总论”一文。他们归纳讨论的结果认为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同意胡绳同志意见的,第二种是同意李时岳同志意见的,第三种他们称之为“双线说”,即“认为基本线索应该包括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发展资本主义两项内容”的意见。见《中国历史学年鉴(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第96—98页。)

我个人认为,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一个是主要线索本身的问题,一个则是我们用那些重要历史事件去标志这个主要线索的问题。这样区别开来讨论一下,也许有助于这个问题讨论的进一步开展。

1、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中国近代社会与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同。今天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之中的阶级社会。对这样一个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的表述必然带有阶级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探求问题的途径,当然不可能一致,这是不足为奇的。比如说,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就以其侵略势力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马士在他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即是以“冲突时期(1834年至1860年)”、“屈服时期(1861年至1893年)”和“征服时期(1894年至1911年)”(分别见于马士:《中华帝国关系史》三卷的每卷的副标题;马士对其著作的副标题非常重视,认为它是这部书的“书名的一个本质的或精华的部分”。见该书第二卷第V页。)来说明这个线索的。又如清皇朝则是不惜以任何手段,保持和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来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可见线索问题本身是具有显明的阶级性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一十一年中,中国人民一直是处于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革命运动之中。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的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的史实,对此也作出了证明。贯串在这个时期中的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选集》(合订本),626页。)这个我们今天通常所谓的“两个过程”实际上毛泽东同志用“也就是”三个字表明了它实质上是一个过程,帝国主义、中国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是这一过程中的对立成份。这个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它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

2、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的标志?

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的标志这个问题,这是近年来讨论中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用义和团运动还是用洋务运动去作主要线索的标志的问题(别的用来表明它的重大史历事件,现在看来还没有出现争论)。实际上,只要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问题本身确定了,标志问题也就易于解决了。如果说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的话,那么,我就认为胡绳同志关于“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基本上是正确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第一是义和团运动不应排斥在标志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的重大历史事件之外。如果我们在本文中对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之性质与作用的论述符合客观实际的话,那么在主要线索中没有义和团运动的位置就是不对碴儿的了。如果说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之起源,都基本上源于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如果说十九世纪末叶中国面临的瓜分亡国危机迫在眉睫一事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情况的话,如果说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对这场危机都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从反洋教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义和团运动,毅然决然地起来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罪行的话,那么,在我们拿来标志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既有维新运动,又有资产阶级革命,唯独没有义和团运动,这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第二是洋务运动不应加入在标志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的重大历史事件之内。主张“加入”的同志认为,洋务运动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几年来争论的结果,导致了“构成中国近代史主要内容究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还是发展资本主义?抑或两者都包括?两者的关系如何?农民、资产阶级、洋务派各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关于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问题的讨论情况,可以参阅龚书铎、房德邻同志撰写的“近代史总论”一文。他们归纳讨论的结果认为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同意胡绳同志意见的,第二种是同意李时岳同志意见的,第三种他们称之为“双线说”,即“认为基本线索应该包括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发展资本主义两项内容”的意见。见《中国历史学年鉴(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第96—98页。)等等问题的提出。我们认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发展资本主义两者都是重要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依存关系问题,即是说,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利钝为转移的。同时,洋务运动本身也并不是一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而是由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官僚衙门的管理相结合,共同扼杀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洋务运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破产的历史事实证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两个最大的敌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是为了打倒扼杀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两个最大的敌人的斗争。因此,我们认为,把一个破了产的、同时又是奉行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的洋务运动,用它来作为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的标志的理由,恐怕是很难成立的。

第三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的阻止;那么近代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各种重要问题,诸如民主主义革命,现代化工业的建设以及国家的富强等等,都是无从谈起的。这一点乃是近代世界史上各殖民地保护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所一再证明了的。周恩来同志之所以称义和团运动为中国人民革命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他之所以对它作出这样高度的评价,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资料来源:《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4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金亚洲娱乐,金亚洲平台,金亚洲娱乐平台

http://jyz88.cnTHdeMLr00BFH

第五篇: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两条线索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

②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中国带来什么?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四、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什么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割占领土

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新界等地。葡萄牙:1849年,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永久居住并管理澳门,不得让与他国。

俄国:1858年《瑗晖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近40万;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中国西北44万;1881《改订伊犁条约》等,割西北7万多。日本: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划分势力范围

俄:租旅顺、大连;划长城以北;德:租胶洲湾,划山东。英:租威海卫、新界;划长江流域;法:租广州湾,划两广、云南。日:划福建。霸占土地,设立租界

帝国主义在中通商口岸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不受中国法律制约,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1845年,设上海英租界,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战争赔款:

一鸦,英国广州赎城费600万+《南京条约》2100万银元; 二鸦,英法各得8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日本《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赎辽费3000万两+守备费150万;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合计达9.82亿两。抢劫财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1900年8月,八国联军抢劫颐和园。

2、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一鸦时期,通过妥协派贵族对政府施压;二鸦《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1861年开始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中国建立公使馆。

享有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 :总揽海关权利的海关总税务司和设在各海口的税务司都是由外国人担任,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总税司近45年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镇压太平天国;镇压“教案”:1870年天津教案;镇压义和团:1899袁世凯;1901《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政府应该尽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的义务。

(3)扶植、收买代理人 奕欣、文祥(中);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袁世凯等。

3、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南京条约》5口通商;1858《天津条约》10口通商;1860《北京条约》开天津;陆路开伊犁、喀什格尔等商埠。(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一鸦:协定关税订入条约,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二鸦《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可自由转口,不需要重新课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①凭借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鸦片),取得廉价原料。—中华民族企业和传统手工业产品受到排挤

②直接在通商口岸开设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③在中国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外国资本垄断中国近代工业,中华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②迫使中国举借外债偿付赔款,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③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资本输出。1845英国丽如银行;

④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铁路、航运业

⑤对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刺探收集军事政治情报;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包揽词讼,包庇不法分子。(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创办报刊、杂志,翻译出版书刊,广学会《万国公报》“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宣扬种族优劣论;炮制“黄祸论”,1895《黄祸图》正式的名称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所题的“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1862年太平军重创“常胜军”;1895年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黑旗军总兵刘永福)。(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42关天培血染虎门;1894“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80年代:边疆危机;1894年甲午战后,瓜分图谋高潮。(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瓜分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败

皇帝权贵昏庸愚昧;官员贪污腐化;将帅贪生怕死。害怕外国侵略者尤其害怕人民群众。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人数:清朝常备军80万人,—英国全国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

武器装备: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英军步枪;中国水师木船——英国帆船、轮船。

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清军军官(杨芳)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英军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林则徐把所搜集到的有关西方国家的史地资料编成《四洲志》初稿。

魏源1843年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必考)

四、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给中国带来什么

1、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剥削。

2、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中国的反动派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1、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剥削

 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规模大的就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等。他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获得大量赔款,以及取得领事裁判权、海关权、内河航行权、铁路管理权、商业贸易权、矿山权等特权。

 西方列强通过所获取的种种特权,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对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中国经济地位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中华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2、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西方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破坏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发展艰难、缓慢,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

 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华民族资本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3、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中国反动派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存在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

外国资产阶级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了维护侵略权益,以及满足生活上的需要,也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但是,外国势力来到中国,虽然在客观上对于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起过某种刺激作用,但是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便掠夺中国来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历史的结论

历史事实表明,帝国主义的入侵既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没有使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思 考 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如何正确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专题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控制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形态。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又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2012考研试题 9、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A、中西文化存在臣犬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参考课本第34页

多选题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参考课本第11页

多选题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D、法政学堂

参考课本第48页

多选题 28.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参考课本第153页

多选题 29.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参考课本第238-239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相互关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江泽民“党的十五大报告” 思考题

有人认为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辛亥革命“搞糟了”,结果“必然军阀混战”。“革命是一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能量的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鼓吹“告别革命”。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和现代化、革命和改良的关系?

专题四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近代史看,在1919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实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由此也选择了社会主义。这种选择,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是中国的少数先进分子作出这种选择,而后是中国广大人民作出这种选择。中国人民的斗争由此走上崭新的道路,并最终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一、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

1、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已经不能成为中国人团结御侮的有效的精神武器——向西方学习

中国封建统治者向外国侵略者的屈服,表明儒家思想已经不能成为中国人团结御侮的有效的精神武器。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第4卷)

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向西方学习碰壁

3、当时有的先进分子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己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又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在辛亥革命后找寻的中国出路是什么?

封建专制统治的奴役,彻底把中国人变成了阿Q奴才。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4、思想解放运动拉开帷幕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政治上

“要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新青年》1卷6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当时主要指向是人权。科学:即用科学精神与科学方

法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道德上

反对旧礼教旧伦理,否定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制度,否定对人性的严重束缚和压抑的专制政治。这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道德:“个性解放”,即所谓的“自主的”、“独立的”、“平等的”道德。旧道德:三纲五常 文化上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进步。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新思想的传播,打开了大门,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条件,中国首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就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 局限性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极端、激进)。二、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作出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

一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成长壮大起来,已初步具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则直接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新思想传播,思想解放——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言;

文化:西方启蒙思想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反袁(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学技术,甲午战败—学制度,预备立宪—改思想。中国国民性质与行为的堕落,是“亡国灭种之病根”,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通过新文化运动造就一批共和国的国民。

2、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形成(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①国内背景: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掠夺人民;军阀混战;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成长;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国际背景:一战期间日美侵略中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媚外(3)五四运动过程——两个阶段

①5月4日—6月5日,以学生为主。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院校3000名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高呼(目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21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示威群众冲进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逮捕学生。

②6月5日起,以无产阶级为主。6月5日,上海六七万工人举行政治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全国氛围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的结果

政府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免除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6月28日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意义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成功了,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领导-李大钊、陈独秀

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十月革命的推动

(1)俄国与中国国情相同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走向解放之路。

(2)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人们震动。《新青年》提出,我们要由此跨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它“所根据的真理”。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士兵群众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产生

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了。

2、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中国宋代起义农民提出的关于政治经济要求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

天平天国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

3、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观点,在报刊上纷然杂陈。

1921年新民学会新年会上曾列举世界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五种方法,即社会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供大家选择。

1921年1月,陈独秀在《社会主义批评》中,也对社会主义的五种流派,即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团主义和行会社会主义等进行过比较研究。

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区别 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形式的非个人获利模式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幸福是其核心体现。 空想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觉悟前仅仅是美好愿望) 民主社会主义;(非暴力的,靠议会选举)

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绝对物,个人是从属品。个人权利、尊严无法得到保障,遭到国家名义无情摧残,从而异化成集权纳粹主义——法西斯化的民族社会主义)

4、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1913年,留学日本。1917十月革命后,热情宣传之。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提出资本主义文明当盛极而衰。1918年11月、12月《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李大钊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5、一批先进分子先后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1)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李大钊、陈独秀——先驱者和擎旗人。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等——主体部分。(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

三、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

中国人民的斗争自来是英勇的,一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指导,这个斗争的胜利就是不可阻挡的了。所以,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述评

1、先述后评。

2、边述边评。述的部分:

人物:详细介绍其生平、经历等

事件:详细介绍事件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评的部分: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 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专题八

1、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你认为毛泽东应该赴重庆谈判吗?为什么? 蒋介石:(1)需要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2)欺骗舆论和人民,掩盖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

毛泽东:(1)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心思和,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2)利用谈判机会,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2、毛泽东到重庆后,“整个山城沸腾了”。假如你是当时山城的普通人民,请你说一句话表达你的心情,你会说什么? 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和平。我们不用再受战争之苦了;毛泽东真是一身是胆,为民着想呀„„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课本190页)

专题九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必要性和可能性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对国家有很强的依赖性。(3)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2)由中国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国情所决定的。5.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收官僚资本?(蛋蛋书上有 请来找蛋蛋)6.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种性质?(蛋蛋书上有)

7.为什么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我们的独创?((此题不一定考)

下载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练习题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湖南商学院近代史题目[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