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论[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1:1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有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有用论》。

第一篇:读书有用论

北大毕业出来卖猪肉,农民子弟没读书却能摇身一变成土豪!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思考“读书有何用?”“读书无用论”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受人吹捧,但是否读书真的毫无作用?教育投资是否就真的打水漂? 在民办学校教书时,管教调皮的学生,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对你说:“读书有什么用?”

去家访时,见过许许多多家长,交流时能够听到他们直白的心声:“现在读书没什么用了!”家长们的意思,把小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只是让他们在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个地方待几年。

在社会上遇到的人,在网上读到的言论,也每每这样的观点。他们会用身边见到的例子,用许多高谈阔论,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思考”。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

许多人的切身失败,所告诉你的,难道还错了不成?未必不是错。由一些书没读好的人来告诉你读书有什么用是最搞笑的事。

读书有什么用,应该去书读的好而获得相当收益的人那里找答案。但这类人甚少发声,这是不是就证明读书无用呢?当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有钱有地位的人,也花费大量金钱、关系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刻苦学习时。如果读书真的无用,他们何必投入这么多于无用?何必让自己的子女耗费这么多的时间于无用?

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用途,他们有自己切实的判断。这用途井底之蛙看不到,但站在更高平台、圈子、通道的人可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看得到读书的几十上百种用途,可是鄙识之人即便面前横着倚天宝剑,也会弃若敝屣。

人要往上走,天分、资源、通道缺一不可

天分,是出生时即决定的,只不过后天能激发多少而已。人作为智慧生物,潜力相当巨大,任何一个智商一百二以上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专家。只是现在人类积累的培养人的理念和方法还不足以开启大多数的的大脑。

决定天分激发的,有人以为是刻苦,其实更多的是充足而优质的资源。能力来自于学习,学习必须有资源。没有学习资源,天分又能怎样?努力又能怎样?去到社会上,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关键是资源的含金量不足,使得有天分而努力的人也培养不出能力。因为天分+努力≠能力。

但相比资源,通道才是一个人上升的最致命障碍。有能力有天分也要有人肯给位置你施展。这社会有实力的人并不少,可惜有机会的人不多。社会上的努力主要在于面对通道上的断层。社会上貌似有很多位置,但咱们中国是一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暗流涌动。趋于饱和的竞争使得有关系的人机会为百分之百,没关系的人机会为百分之零。据我多年经验,大多数人所谓的能力强无可替代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关系户们其实做的并不比你差,顶多磨合期长一些。

不要抱怨什么不公平,抱怨无济于事。况且想吃别人碗里的肉不是公平,公平是你自己碗里有肉愿意夹出来给别人吃。以己度人,你都不愿意,别人自然也不愿意。所以,有得学,资源充分到让你学好,学好了又肯给你上升通道,至关重要。

读书这条路,集资源与通道于一身。

首先中小学阶段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成熟的实现手段。课堂、教材、老师只是最基本的保障,保障了一定的讲解传授、大量时间、学习环境。得益于咱们民族多年对教育的重视,各种教参、辅导书、题库、解析以及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可有哪一题哪一个知识点讲不透的?你只要细心客观一些,就会知道这资源经过多少人多么充分的开发,与社会上那些不尽不透的学习资源有云泥之别。中小学课程并不太难,范围确定,资源开发充足,若一个聪明学生真有心,是掌控得过来的,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这么多资源的支持下,已足以使人学懂、学好、考好。很多人学不好不是因为资源不充足,而是没有充分发掘这庞大资源的意义。甚至连课本与平常的练习都没认真对待,做不到认真预习,做不到认真写作业。少年不知资源的珍贵,多年后就会明白什么叫欲学而不得。

然后有公平的上升通道——高考。学好了就肯给你上升,这对人生非常重要。高考的公平之处在于一考定输赢。监考严格,改卷严格,录取严格。不论你父母是谁,背景如何,不论你家里穷富,存款多少,都不管用,只靠成绩说话。这就是最大的公平。考的好别人就认,考不好就刷下来,分数线就在那里,简单冷酷,一分的情面也不讲。相比于社会上你争我夺的暗流涌动,它的公平是几倍、几十倍的。这是穷人家的小孩最好的上升通道之一。

凭什么说高考是上升呢?

其一它涉及了大量的优质资源的分配。由基础学习资源过渡到专业学习资源,使人成为专业人才,这资源非好不可。考上好大学好专业和修真小说中拜入名山大派有丝毫的区别吗?至少我看不出来。名门里有名师、秘笈、药材法器,强的试炼对手等,名校里也有高水平导师、体系课程案例库、实验室课题组、实习交流机会、含金量的课外活动等,能让你学的更好见识更开阔的种种。尤其名校对于专业学习资源(往往是大数据)的掌控能力,是专业级的,胜过了多少人自以为是的自学。有最好的天分,自然是到资源最优质充足的地方去,尽情发展自己。

其二实实在在地有了被认可的资质,有了机会和位置。千万不要说大学文凭无用,优质文凭还是很管用的。你知道好学校的签约率与校招机会吗?也拥有了考公考研、考高等证书、出国的通道。有了进入一定圈子的良机,而上档次的圈子是通道流通的绝佳场所。有了许多实习、锻炼机会,而实习经验对找工作相当重要。总之你不再有面对通道断层的绝望,那种铜墙铁壁不得其隙而入的阻隔。有能力,藉着这些通道可以海阔凭鱼跃,跳蚤头上没加盖子,能蹦多高是你自个儿的事,能力一般,只要有点眼力劲儿,也可保住人生的基本盘。

综上,读书即是资源和通道的争夺。这是第一用处,对于没钱没权没关系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上升的最短捷径。有了这二者,你的天分才有意义。

除了这种现实利益,读书还有何用?

读书即是学习。在漫长的学习中,你真的什么都得不到?只要你遵照真正的学习规律去学,必然能获得许多的知识,必然能极大地提升学习能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意识„„这种有用是在懂学习、在漫长扎实的坚持守候中获得。学习能力到哪里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其实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因为各个领域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是与时俱进的,唯有掌握学习能力才能不被淘汰。

诚然,读书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动手、社交、活动组织等,有局限思维的地方——死读书真的会成书呆子(不过这个跟环境与家庭教育关系更大)。但你首先得承认它有用的部分。拿它起不了作用的地方来指责它的无用,无异于偏执。这就像责问这朵玫瑰为什么没有茉莉的芬芳?缘木求鱼。

不是读书无用,是读的不好无用,是没读好书的人使之无用。先行的没天分的人误导了后来的有天分的人。

不是读书无用,是底层的眼界看不到有用。井底之蛙,指点天下,难出斗室,却偏爱叽歪。

不是读书无用,是读书能力不足、毅力不足时产生的对目标的怀疑。宁愿否定目标,为自己找个借口。

不是读书无用,是人们以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中的应该有用,来否定了实际中的用处。

读书是为数不多的实际有用、有大用的事之一。当然你得确实读的好才行,不然当我没说。

朋友圈里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鼓励你“不要打孩子”,要“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自由和快乐”?或者“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有几个是大学毕业”?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现代育儿准则,那你就彻底被坑了。

现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反对体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由,这些表面上看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好像没没什么错。但是为什么社会上的“熊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这就是对孩子过分包容和迁就的结果。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天性》、《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成为精英》这样的鸡汤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篇所谓的鸡汤,看看你是不是也喝过。第一碗: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开始被快乐教育大洗脑。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减轻书包重量,家庭作业少些,多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孩子要时常表扬,尽量不要批评。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育看起来真的很理想。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艰苦付出的挑战。而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

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那个最先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究竟是谁?真应该逮住好好打一顿。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韩国的高考,再看看欧美精英们提前学大学课程,说国外教育轻松的,绝对是没经过调查的乱放厥词。

还有很多人在提倡教材降低难度,如果孩子连这点难度都接受不了,那他们将来还能干点啥?四点半就放学也是胡闹,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这哪是减负?分明是拉大教育的差距!

平民家小孩四点下课高兴玩儿去了,精英阶层的孩子们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学乐器、学外文,并以此作为一流大学的敲门砖。

中国的教育系统只看到人家快乐,背后的机制却没考虑过。本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还算扎实,这一下,自废武功了。第二碗:释放天性

有一次带着睿睿在餐厅吃饭,隔壁桌的孩子没有一秒消停的时候,奔走闹,破坏了静谧美好的气氛。实在看不过去,对那位妈妈悄声说:“让孩子小点声好吗?大家都觉得很吵。”

那位孩妈一脸无辜的说:“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呃,好吧,我带着“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的表情默默退下。

这年头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随地大小便这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

但是别忘了,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然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的放纵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环境。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只图孩子释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给周围的社会人添麻烦,才叫为人父母的责任。

第三碗:成功和学历无关

家长们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还不是要给人打工。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没准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们来做道算术题,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算几万好了。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上亿。所以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比,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初中毕业就能打拼天下的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个同学,就受了这样的蛊惑,高中毕业只读了两年专科便去应聘,处处碰壁。大多数公司都告诉他招聘底线是本科。他那时才明白,学历也许不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能大幅度提高奋斗的起点。

喜欢用“我的孩子学历不高,但是将来能管大学生”这样罕有事件来自我安慰的父母,还请细细体味这样一段话:“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羡慕另辟蹊径者的迅速登顶,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却从来不去想那条小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和凶险,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有个学历,就像拿到了走入社会的护身符。不读大学,不见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给别人打工都困难。

以上就是中国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鸡汤: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必定是一片光明的。

而客观事实是,孩子是要从小对他说“不”的,公共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智识挑战的艰苦是必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中人资质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则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以上的事实,我们必须常常拿出来让自己警醒。鸡汤虽好,不要贪杯。面对现实,不时浇盆冷水,才能更清醒。

第二篇:读书有用

“读书有用”还是“读书无用”?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提到,据调查中国人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为52%。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所引发的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我们不禁在问,5000年泱泱文明古国的书店为何越来越冷清,为什么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有用。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做高尚的人。从古至今,上学读书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生阶段。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创造未来。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具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周恩来总理发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今天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势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努力读书,这些都是为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期毕业后能有一份好工作,进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报效祖国。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

反方一辩陈词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一直都认为读书是成就事业、人生乃至民族、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此产生了怀疑。《中国青年报》近来完成了一项关于“读书是否有用”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2323名受访者中有35.2%的人们认为“读再多书找不到工作也体现不了自我价值”,有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和文凭没用”。基于此,我方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读书无用。

第一,很多人认为把书读到一种极致便能够获得成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社会上存在着许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没有接受完高等教育却获得成功的人士。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就辍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仅为大学肄业,成龙拳脚起家最后当了北大客座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这些均是读书无用的有力论证。第二,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学来,但究竟学习的知识有多少是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着的。一位德国人看带中国的高考时这样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读书有用,为何古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训条?

如果读书有用,为何今有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读书无用!

二、攻辩

正方攻辩:

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放眼每一场招聘会、每一次公务员招考、每一个高薪岗位,你看到的最多的是读过书的人,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反:读过书的人。

正:“文革”时期,那些“愚民政策”的野心家们制造出来的“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的读书无用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反:倒退了!

正: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从对方辩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现阶段大家在不断的批判读书无用,但国家、企业需要的精英人才还是读过书的人。而我们新“读书无用论”,又是不同于那个鼓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这里所说的新“读书无用论”,是读书投资回报的潜在性和迟缓性。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好转,在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时,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暂时的否定与怀疑。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

反方攻辩:

反:我先让对方辩友看一组数据:在2001年,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自己获得工作的每月薪水为4000-5000元,2002年为3000元-4000元,„„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请问对方辩友这就是你读书所要获得的报酬吗?请回答是或不是?

正:不是。

反:好,那我再问对方辩友你认为普通的农民和大学生谁读的书最多?

正:大学生。

反: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从对方辩友的回答中,我们已经可以读书与不读书区别:读过书的人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并没有没有读过书的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多。这正好印证了我方观点——读书无用!

攻辩小结:

正:通过刚才的攻辩阶段,我方首先要指出反方的一个错误:以偏概全,对方辩友的一组数据只能代表当前大学生的情况,不能代表日后大学生的工作收入情况,随着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等,很快他们也就会晋升为高收入阶层。大学的教育是为他们日后晋升打基础的。在同工作岗位上我们的大学生已经赢在了起点,只不过最终的胜利是需要一个过程去验证而已。因此仅仅从大学生暂时的收入下结论,说读书无用,显然是不科学的。反:对方辩友仅仅从招聘会、公务员招考、高薪岗位说是读书的人多就说读书有用才恰恰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请对方辩友明白,今天不正有许多的读书人正在为像盖茨、张瑞敏这些没有读书的企业家们打工吗?难道对方辩友所谓的读书目的就是为了给不读书的人打工吗?

三、自由辩论阶段

反:读书有用,那为什么读过很多书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呢?让我告诉你吧!就是因为大学生读了太多的书才找不到好工作的。孰不见,各招聘单位都打出了要几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吗?

正:请问对方辩友既然坚持读书是无用的,为什么至今还在读书呢?

反: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是如何解释“百无一用是书生”的?

正: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是千百年前的说辞了,放在今天还有用吗?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书生,谁去搞科研?没有书生,谁去设计三峡大坝?没有书生,社会如何进步?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是如何理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反:古人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就想我前面所说的,当今这一重视应用能力的时代,大学生们在光读几本死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吗?不去实践,不去创新,能“行万里路”吗?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立足吗? 正:我想纠正对方辩友的一个错误的认识!“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用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啊!既然对方辩友一直在说读书无用,那对方辩友的知识是如何学到的?不会是天生具备的吧?

反:我的知识是学到的,可不是读书读来的啊!

正:难道读书不是学习吗?

反:可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只有读书啊!请对方辩友不要把读书过于神圣化了,认为读书是万能的!

正:读书不是万能的,可没有读书却是万万不能啊!

反:那我还想问对方辩友,如果台球少年丁俊晖当初没有跟他的爸爸说:“我要打台球”,而是说:“我要读书”。那么中国还有丁俊晖这一神话吗?

正:丁俊晖自然有他的成功之处,可是中国甚至世界能有几个丁俊晖式的人物?请对方辩友不要以偏概全。

四、总结陈辞

正方:首先,一个国家的富强必须靠知识来武装。尤其在当今和平年代,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虽然工作岗位不能以大学生增长的速度来增长,致使一些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可是,如果仅凭此就否定读书的有用性,那我想问,若大家都不念书,社会何以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如何得以提高?落后就要挨打!难道我们还想再被别人叫成“东亚病夫”吗?

无论什么年代,读书都是有用的。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没有知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富兰克林说过:“倾囊求知,无人能夺,投资知识,得益最多”。今日,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其自身就业能力和观念存在问题.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读书有用!

反方:我们不妨把读书有用的命题当成真命题放到现实中检验。在求职越来越难、求职门槛越来越高的今天,很多大学生自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为毕业后的出路忙乎开了。一切非实用、非技术性、不能量化、与求职无直接关系的学科逐渐被冷落,人们热衷于追逐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以及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去迎合招聘市场的需要,按招聘单位的需要打扮自己、塑造自己。当莘莘学子整天为就业而奔忙,当“求知”让位于“求职”,我们的“读书有用”还能说的坦然?

点评:到底读书有抑或无用?这不是个简单肯定与否的问题,双方辩手的出发点也只是想对这一现象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当前,“读书无用”的说法主要发端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读书已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的、明显的实惠,一些家庭甚至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农民把送孩子上大学看成“就像一场赌博”。我想我们可以相信知识是有用的,虽然书绝不等量于知识。“读书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表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换言之,也只有社会的良性发展才能为大学生提高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

第三篇:怎么样读书才会有用

怎么样读书才会有用?

2012-03-28 10:07:48

写完这个标题我觉得自己真是--让人(包括我自己)恶心了。

但是这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有人豆油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啊,好有空啊(好吧,几百本在豆瓣简直是沧海一粟,你还没见过藤原军的主页呢),最后闲闲地问一句--藏着也可惜,还是贴出来。

顺贴一篇以前的旧文:

读书要读旧书

最近得闲,读了一些好书,前几日与杨子对话,言罢尚不能尽兴,于是才有这颇具个人色彩的读书论,说些一己之见,至于看官意见如何,各人缘法,不可强求。

早些年与一位师兄合办一电子刊物,曾经写过《读书四法》一文,敝帚不自珍,如今已经找不到了。倒是去年有一位陌生人写信来,说机缘巧合读到此文,颇有知遇之感,愿意交个朋友云云,后来去北京游玩,还请我在从前慈禧做闺女时候的府邸,吃了顿饭,也算是个趣事。

可见读书人惺惺相惜的事情,还是有的。所以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读书人探讨。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读书论之

(一)——读书要读旧书

根据金字塔原则,我的论点就是,读书要读旧书。首先要阐述论点,旧书并非指破破烂烂的书,并非指波尔多40年陈酿,并非指昨日搬家打了38个喷嚏从床底翻出来的书。这里指的旧书,只指读过的书,尤其是读过的好书。

继续遵循金字塔原则,我的论据有三。其一,读旧书省事,其二,读旧书省时,其三,读旧书可以温故而知新

论其一:读旧书省事体现在省了甄别书好坏的精力。在预备投入时间精力看一本书之前,经济人少不得要估摸一下投入产出比,虽然古人说是开卷有益,那是因为古人能找到的卷少,没点水准的东西也不会随便往卷上刻,好不容易找到一卷,当然要开一开罗。

可是今人面对的是信息爆炸,乃至信息污染的时代。开一卷的代价远非点击鼠标左键这么简单。如果面对一本新书,少不了要花精力先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如何,可是个人品味不同,别人说香的书未必正合了我这喜欢臭豆腐的人的胃口,因此大众评价只能作为参考。另外,也少不得粗粗看一下前序后言,看看目录,看看作者名气,综合评审下来,才能决定开卷或不开卷。

如此的麻烦,旧书就断然没有。读过的好书,完全省了这些麻烦,甚至连网上搜索的麻烦都省了,打开电脑,顺着路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旧书,多省事。

论其二:读旧书绝对省时。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读的时候,再快的快手也要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慢的是几个月都沉醉其中。而再读则少说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一本五六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最近重读,只用了4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二百多个字的阅读速度,但凡是首次读,怎么也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小说,一般的书就更快啦。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第一遍少说也花了我二周的时间,还照着其中的结构做了好几页ppt,可是二读三读,现在想起来了,每次就花10分钟过一下。

论其三: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固然,看新也能知新,可是此新不同于彼新。一本新书,接受的新知识,新观点,大多数是作者写什么,我就知道什么。可是读旧书,容易读出书中字里行间的意味来,这点新书不易做到。

亦舒说,她从小看红楼,几十遍了,稍微陌生一点的字自己就跳出来了。这一点我也有体会,红楼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书,还在耐读。但是开始的时候一定沉浸在情节的铺陈,场面的豪华,言语间的精妙不易体会。读得多了,就开始留心作者有些地方,作者是铺陈下文,有些地方,则是春秋笔法,有些地方,前后不一致,就可能是刻版的笔误或者是高鄂的篡改。

温故而知新还表现因为个人经验,见识的增长,书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局面。

当初穷爸爸富爸爸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觉得对观念上的冲击不小。再读的时候正值我准备创业的前期,这一次已经完全不同,真正是金玉良言啊,句句深得我心。现在再看,滋味又完全不同,深知观念的改变固然非常重要,执行力的强弱也是关键啊。如果不是这一段经历,这本书于我,不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这种体验,部分当然是因为书本身的优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过去的对比,更能够体味到现在所立足的不同。

综上所述,读书要读旧书算是我读书的一大法宝,隔段时间,我就会重新整理书橱,找出与当时心境匹配的旧书重读,我的ebook文件夹,也有一个子目录叫“值得再读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读旧书一定要读好书,如果是烂书,那可是越读越烂。不过要是用一两本以前曾经读过的烂书来批判,也不失为妙方。

第四篇:读书是否有用演讲稿

读书指学习

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有识之士们时常思考的人生命题。很多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其主观而言,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人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做人、去做事。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才会支撑起人生的精神支柱,激发前进的动力,才能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说学无止境。《三字经》劝说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强调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呢?胡总书记勉励青年干部时说,就是要下大气力地学,要只争朝夕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持之以恒地学。

学习是固本之举,学习是源头活水。

当觉得无聊时,当对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好时,当看着电视频繁换台时,当望着窗外目光呆滞时,当失恋觉得无助时,当……时,去学习一样有兴趣的知识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你就会发现,内心世界被充实的感觉真好,似乎觉得自己也强大起来,当你在学习当中发现乐趣时,也许你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去做去体会。有人说学习其实很简单,也不是什么技术,只要有那份耐心和吃苦的劲就行了,脑子是不是聪明都不是重要的。而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份耐心和愿意吃苦的劲头的。当你能拿吃苦当吃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有所成就,才能获得真正充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学了一天的习,感觉大脑沉重时,玩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心想既然学了一天了,适当的休息一下劳累的脑细胞也是正常的,就算是借口也是正当的嘛,长时间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要劳逸结合的说。这样玩的时候就没有负罪感了,可以完全的投入到玩的乐趣当中,玩的更彻底休息的更放松,玩的理直气壮。当然玩什么取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就有了让自己可以彻底放松一下心情的理由。个人体会,最好是脑力劳动结束后,玩些消耗体力的东西,这种结合也许更能将大脑休息好。重点强调:一定是要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抽出时间来玩,才有可能体会到玩带给你的快乐。

一直以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见识,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提升自己知识层次的同时修炼身心。可是当我看到“无知无欲”这句话时,就又开始重新思考了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圣人是不想让人家多读书吗?不想让大家拥有广博的学识吗?难道真的要为了“无欲”而去“无知”吗?为了达到“无欲”的境界,就要把所学的知识一一放弃,而且不再有上进心不再去学习了吗?基于不相信老子的学说是消极的信念,我经常反复的询问自己的内心,猛然间我发觉这个“无知”不是简单的不学无术,而是从“有知”转化而成的,不是一开始就无的。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真正的体会到“无知”的好处,从而达到“无欲”的境界。而学习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无知”境界的必经之路。在从“有知”到“无知”的过程里,领悟到的知识越多,达到境界的步伐也就越快。老子也并非是“无知”的,他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得出“无知无欲”的结论。其实我觉得他只是在陈述一种客观的结论,因为他懂得“道”,所以明白世事发展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上的。有的人会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或生死离别之后大彻大悟,虽然有很多道理前人已经告知,但是不亲身经历不会真正的感悟到,如果不能真正的感悟到,也就不会用发自内心的去行动。既然是一种境界,说明要达到很难。“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也许学习学到“无知”,才是真的学到了知识,而当你“无知”时,随之而来的“无欲”会让你发现,其实你的心可以容下整个世界

学习是用来明智的,是用来开阔眼界的。你学到的具体知识在将来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使你明白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有积淀有智慧的人。假如没有知识,你看待世界的眼界会很窄

一、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

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二、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自然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作用,首先得到了动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三、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第五篇: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提个功利的问题: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常有人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好有空啊,最后闲闲地问一句——看这么多书,有用吗?

好吧,我暂且没力气讨论读书是不是真的要有用,且说我们假定,读书是为了答疑解惑,大到解决我们对生命的、对宇宙的疑惑,小到知道我们怎么烧水煮饭,怎么走路说话,假设看书真的是能做到这些的,那应该怎么样读书才能“有用”呢?

1、知VS行

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说法,书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的两类作品,也就是我所说的,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书。

指导“知”的,是比较理论性的书,开拓你的眼界,就像你久居魔都,突然跑到了海南,看到麦兜所说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不免惊奇加惊叹,感受的生命的丰富。指导“行”的,则是实用技巧类的书籍,就像你第一次做鸡蛋炒饭,看了书,就知道不能把生米放进锅里。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更重“行”的,但只行而不知,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就像现在这么多流行的关于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强调要高效利用时间。重“行”的人日夜研读技巧,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管理时间呢?单位时间做的事情真的越多越好吗?人生目标在哪里?如果方向错误了,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跑步”吗?

而只知不行,真的是空谈误国。除非是专业学者,否则一个从来只能在沙漠生活的人,拼命看热带雨林树木种类的书有什么意义吗?为了炫耀还差不多,但是真能在生活上解决什么疑惑,就只有天晓得了。

2、怎么把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书,永远都是只看第一遍的,尤其是从学校出来扔掉教科书之后。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是从来不做笔记的,大概也不在少数。

最后一点是,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看到什么特别有道理或“有用”的地方,是有过实践的。我想大概也不多。

从我自己来说,除掉打发时间的休闲书,对于我认真要看看的书,我都是做笔记的。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电脑上做也无不可),类似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比划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结合我当时感受的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例如,有一本书叫《口渴之前先挖井》是讲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我用黑色笔写的当中有一条“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建档”,然后在红笔写了我的行动计划“建档啦!本周先初步建档,每年为朋友的礼物留预算”。根据这个行动计划,我现在有一个电子版的通讯录,记录了各种信息,偶尔,我会在他女儿或老婆的生日时候送个小礼物。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最有用地读书?

读书论之

(一)——读书要读旧书

根据金字塔原则,我的论点就是,读书要读旧书。首先要阐述论点,旧书并非指破破烂烂的书,并非指波尔多40年陈酿,并非指昨日搬家打了38个喷嚏从床底翻出来的书。这里指的旧书,只指读过的书,尤其是读过的好书。

其一:读旧书省事体现在省了甄别书好坏的精力。

在预备投入时间精力看一本书之前,经济人少不得要估摸一下投入产出比,今人面对的是信息爆炸,乃至信息污染的时代。开一卷的代价远非点击鼠标左键这么简单。如果面对一本新书,少不了要花精力先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如何。另外,也少不得粗粗看一下前序后言,看看目录,看看作者名气,综合评审下来,才能决定开卷或不开卷。

如此的麻烦,旧书就断然没有。读过的好书,完全省了这些麻烦,甚至连网上搜索的麻烦都省了,打开电脑,顺着路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旧书,多省事。

其二:读旧书绝对省时。

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读的时候,再快的快手也要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慢的是几个月都沉醉其中。而再读则少说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一本五六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最近重读,只用了4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二百多个字的阅读速度,但凡是首次读,怎么也是/ 2

不可能的。

读书论之

(二)——读书要读懒书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学苦读,并且有许多古人身体力行地做了例子,比如悬梁刺股,比如囊萤映雪。且不说前者是体罚儿童,后者是破坏自然环境并且容易造成近视,如果读书读到这个份儿上,不是呆子也是半个傻子了。

书之浩瀚,仿若星辰,你看得到的已经数不清,看不到的,更是千千万万,读书读旧书固然是一个办法,可是对于没有读过的书,又该如何是好。

此刻,就一定要偷懒啦。

其一是要借时间手,筛无用书。

去读久经考验的书,也就是所谓的经典名著。经典著作之所以经典,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等待时间把一切无趣无聊无用之书,淘汰而去。

菲利浦·科特勒的《市场营销》一书,英文已经做到第13版了,中文也做到11版了,与我最早接触的第5版相比,理论框架和思路并无大的变化,只是每一版的案例有所不同。想当年,他尚未名满天下的时候,谁能知道这就是好书?可是只要坐等若干年,时间便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奉劝各位买书,多看看背后印数几何,印刷第几次,第几版啦。管理学虽然新人新作辈出,但是大多数经典著作,仍然百读不厌,时读时新。管理类书热门的多,从偷吃奶酪到送给谁的信,如果篇幅不长,粗粗读过也就算了,省得跟众位热衷于管理畅销书的伙伴们没有谈话的基础。但是如果篇幅巨大,费时耗力,且劝各位偷把懒,时间东去,浪淘尽,千古绝妙好书,留与懒人。

其二,要借他人手,读自己书。

偷懒的第二妙绝,就是要借众人之力。当涉猎某一领域时,多看专家点评,名家推荐。众口固然会铄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评价的好书好文,是值得一读的。固然这里面易有不合自己胃口的,或者大家都是糊涂蛋的可能性。但危险系数毕竟少多了。

其次是机会找找书的简介和片断,书如人一般,也是有气质的。既然从一叶可以知秋,从片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风骨,作为看与不看的依据。

另外就是,买书之前多看前言后序,从一篇序里,往往可以看见文章最精彩之处,并且言简意赅,省了多少时间气力。我有一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文译者的序就写了41页,看完之后,正本书的背景和脉络,已经了然于胸。有了这些方法,不亚于让天下人代我读书,然后我择优读之,岂不懒哉,岂不快哉。

其三,是遇见实在读不懂的书,就一定要偷懒。

看很多人读书,读得懂也读,读不懂也硬往下读,然后生吞活剥些原文,说与旁人,显得自己知识渊博,学问高深。其实不然。

我手头有一本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几年前买的,当时被一个才子迷昏了头脑,专挑大牌的哲学家狂买。看来看去,始终没看过前100页。每次是一拿书就睡觉啊,好在我天性懒散,等着迷才子的劲头一过去,这书也就束之高阁了。

后来,先是看了几遍樊树志为复旦文科基地班一年级新生所编写的课本《国史概要》(顺便推荐一下,真是一本好书啊,主要的突破在于对每个朝代的历史以专题形式评述,既有普及我等外行的浅度,又有学术的深入。此书我看了4遍,可与前文读书读旧书印证),对中国历史的脉络有了一定了解。

后来又看了红极一时的《万历十五年》以及黄仁宇的其它作品,有了一些所谓大历史的角度,看历史觉得立意高了一些,有结构了一些。又有看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网络小说《新宋》,觉得自己开始反思一些历史事件,更将其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看待了。

最近又看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更觉得自己对于历史,有一点辩证的思辨能力了。前几天又翻了《历史哲学》,觉得容易多了,一路就看下去了,像看小说一样津津有味。

读书读不懂,十之八九是自身资质还未到此。正如还没长牙的婴儿,一定要啃甘蔗。结果不仅是不能品尝本来有的甘甜,更把牙床也弄坏了。最糟糕的是,从此失去对此美味的兴趣。很多人之所以越来越少读书,大抵是因为小时候喂坏了。所谓此一懒,就是要不要读傻书,不要死读书,要循序渐进,坐享其成。/ 2

下载读书有用论[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有用论[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是否有用 演讲稿

    读书是否有用 演讲稿时下,很多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才子,都难以找到较好的工作,一边抱怨读书没有用,一边不得不靠荒诞的继续深造度过当下职业空白期。读书真的没有用吗?古人云:万......

    辩论演讲稿之读书有用

    辩论演讲稿之读书有用 本文是一篇辩论演讲稿之读书有用,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起看......

    “读书有用”主题班会(范文)

    “读书有用”主题班会 七(9)班蔡辉城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读书事例,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选择性地阅读......

    最新辩论演讲稿范本:读书有用

    最新辩论演讲稿范本:读书有用 正方是读书有用;反方是读书无用。那么双方需要怎么论证呢?正方无疑是要说明读书有用都能用在什么地方,而反方则要说明读书怎么就没有用。下面我......

    《论读书》心得体会

    《论读书》心得体会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

    培根论读书

    培根论读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

    论读书5篇

    第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案__班第__小组姓名___ 课题《论读书》 主备人审阅:时间2013-11-12 教师寄语:美,是智慧,是静谧。祝你聪明!愿你上进! 学习目标: 1、梳理并概括本文的论述......

    解读《论读书》

    解读《论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第一个具体的回答是从初中语文课本里获得的,培根的《论读书》里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