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_学年论文论文题目:_浅谈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浅谈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及对我们的启示
这学期在王艳玲老师的精心讲解下, 我们共同学习了毛概这一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使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卓尔不群,不仅开辟了一条举世无双的中国革命之路,并开创了古老中国的伟大新时代,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人生业绩。研究毛泽东成功的个性因素,有助于我们在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管理人才开启一些思路,找到一些启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 我想或许是为了“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部分为我们今人所用, 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个人可以从毛泽东思想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从大的方面来说, 利用其思想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
具体说来,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高尚的人生理想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国家民族危急、人民灾难深重的年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饥寒交迫……这一切,都震撼着青少年毛泽东的心灵,使他逐步提高了政治觉悟。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明确而牢固地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毛泽东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应定位在满足自我利益的狭小范围和求取金钱财物的物质层面,而应在精神生活方面和大众利益范围去寻求。人之所谓立志,就是追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奋斗。“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谓也。”他主张青年人要有高尚的人生理想,远大的目标,多关心国家及天下大事,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常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与同学共勉,他要求自己并鼓励同学为挽救今日中国之危亡,共同为建设未来而“储才蓄能”;要做确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不要做“金玉其外”、不学无术、专为自己打算的小人。他说“: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孜孜不倦,刻苦攻读,以期成为今后救国、建国的“奇杰。
㈡、顽强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显示出独立自主、敢想敢干的品质和强烈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他曾经豪迈地宣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和他的志同道合的学友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向苍茫大地宣告了谁主沉浮的远大志向。从那时起,毛泽东就自觉地以圣贤豪杰为榜样来要求自己,锻炼自己,造就自己。他不仅广博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而且刻苦地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自觉地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徒步长途旅行,了解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最值得钦佩的是,毛泽东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挑战能激起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去拼搏。每当革命事业遇到严重挫折、个人遭到不公正待遇,他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泰然处之,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亦善于鼓舞身边那些一度盲目悲观的同志重新振作起来,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可以说,毛泽东就是在逆境中造就出来的伟人。他不仅要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斗,同艰苦的自然环境斗,而且还要同党内的错误倾向斗。有一个时期,他本人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和批评。他说:在工作中受到错误的处理,或下降或调动“,都是有益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意志,艰苦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锻炼意志,要自找苦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自觉磨练意志。在许多情况下,成功和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这就是意志力的作用。逆境可以锻炼意志“,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失败时不悲观、不气馁。顺境也可以锻炼意志“,富贵不能淫”“,坐怀不乱”,胜利时不骄傲。早在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杂志在介绍“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标题下说“: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优秀品质。”确实,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就不可能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不可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可能抵制和克服党内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不可能开辟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路。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抵挡住权力、物欲、金钱、美色的诱惑和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需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
㈢、特定的幽默气质
毛泽东的幽默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情诚恳 善解人意
毛泽东作为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与下级干部、身边警卫、服务人员和一般群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谈,有许多妙趣横生的随意幽默。他有时开怀大笑,有时浅笑怡然,洋溢着诚恳与热情,却从来不曾嘲笑过他人的低下和表现自己的优越,没有恶意,没有暗含的嘲讽,有的只是热诚、谦虚和理解,是爱与尊重,是平等的轻松而富有情趣的交流。1947年,解放军转战陕北。有一天晚上,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来到田次湾,很多同志与毛泽东挤在一个窑洞里睡。房东大嫂非常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起首长了。”毛泽东顺着大嫂说话的节律说道“: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一句话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热诚的幽默不仅使大嫂的不安烟消云散,而且加深了军民感情。这里丝毫没有作为领袖的个人优越感,有的只是对群众的爱、尊重与平等。
毛泽东幽默的这一人格魅力出自他的人格修养和他的人民观。翻阅毛泽东早期文稿,多处记有“不虚伪”“、诚恳”“、实意做人”等修身要求。随着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毛泽东确立起“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人民观,更加自觉地以“恭谨勤劳”的态度对待人民。他首倡“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做人民
大众的“牛”。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有这样一种人格观和人民观的人,会自然而然流露出热情诚恳、善解人意的幽默。
2、刚柔相济 驾驭全局
毛泽东的幽默是一种高水平的幽默。它在表现机智、诙谐和妙趣横生的同时,也表现出他高瞻远瞩、举重若轻的对全局的驾驭力,表现出他特有的、不可动摇的钢铁般意志和战胜巨大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表现出他的原则和刚强的人格。
1972年2月,中美建交,毛泽东与尼克松、基辛格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会见。整个会见的过程是在幽默、轻松的气氛中展开的。但从实质上看,并非一般说笑,毛泽东在会见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己坚定的原则和意志。他漫不经心、诙谐随意地驾驭着整个谈话。在轻松的聊天中,一些十分严肃的原则性主题被暗示出来。以致使基辛格感到,除了戴高乐之外,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毛泽东幽默这一人格魅力,出自他领袖的人格境界和深邃、辩证的人格结构。毛泽东从年青时代起就研究哲学和伦理学,探索大本大原,立圣贤豪杰的人格。他说自己个性中有虎气也有猴气,并以虎气为主。虎气和猴气是中国传统阴阳二气的形象说法。在毛泽东看来,完整的人格
必须阳刚与阴柔互济互补。毛泽东从年轻时就开始锻炼柔中有刚的人格结构。因为有柔才能协调全局、和谐整体,有刚才有原则,才有力量。
3、乐观自信 幽默风趣
凡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都深深感到,无论是青年时代朝气蓬勃的毛泽东,还是晚年疾病缠身的毛泽东,无论是革命事业顺利时的毛泽东,还是革命事业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毛泽东,他都乐观自信,并且始终幽默风趣。
1942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内战危机一触即发。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蠢蠢欲动,形势比较紧张。其时正举行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会前,有人要求讲一讲时事。毛泽东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说道“:胡宗南打算要来打延安。我们呢,主意也定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呀。”毛泽东把自己创造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轻松地做了这样明白的概括,逗得大家笑起来。他接着说“:他们一定要进来,我们就让开,把这些桌椅板凳都送给他们算了。”毛泽东停了停又说“:现在,他们还没有动手,我们是有调查研究的。你们莫着急,不要把鸡都杀了。”一句“不忙杀鸡”,大家都乐了。毛泽东就这样把自己的乐观自信通过幽默语言转化为群众的信念。
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三、研究毛泽东个性特征的启示 :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毛泽东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第一,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距离。要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予国家的各项建设。而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现代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优秀的品格。反映到工作中,就是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向传统规范挑战的气魄,一心向学的意识与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不具备这样优秀的品格,所谓的人才,顶多只能是前人事业的守望者,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辟蹊径,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学习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便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第二,优秀的人物造就优秀的人生业绩。优秀的人物由于其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往往能够调动起一般群众的工作热情,并甘愿追随优秀人物去建功立业,从而成就伟大的人生业绩,并进一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优秀人物。优秀人物往往是事业成功的领路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只有大量造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对人们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呼唤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实现,呼唤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这种新形势下,审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对人格修养、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功有其重要意义。
四、学习该课程的心得与致谢: 课程心得:
有人说做为一个工科学生,不用学什么毛概,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搞懂了就行了,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我很认同王老师第一节课说的一句话:学就要多学所谓没用的东西,不能只学实用的东西.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我对毛泽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发现我们应从毛泽东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思考与启示。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长征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文化,一般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大体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军事学、文学、艺术以及组织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在长征时期,长征文化突出成就表现在组织制度方面,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的洗礼而走向成熟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多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长征文化是党和红军历经长征的残酷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孕育和催生特殊文化的沃土,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涉及多种学科和思想形态;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凝炼和升华。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长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革命理想和信念而谱写的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长征的实践蕴涵了伟大的精神和深邃的文化,追寻长征精神,整合并挖掘长征文化,对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复杂震荡的经济形势,迎难而上,开拓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 长征文化的形成背景
长征文化是长征这一伟大实践的产物,是党和红军在克服困难、彰显精神、创立功业、争取胜利的过程中逐步熔铸而成的。它反映了长征的残酷斗争现实,承载着党和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英雄典范和业绩,凝聚着党和红军的信念理想、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所追求的是代表时代进步的革命理想,也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懈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反对封建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话文。北伐战争期间,党向中国军队中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以新文化新思想改造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本来是一次为保存革命力量迫不得已的战略大转移,但同时,长征的实践又是孕育和催生特殊文化的沃土,为党和红军熔炼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文化创造了条件。长征初期军事上的空前惨败,破除了党内教
条主义迷信,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活跃思想、发挥创造力的民主局面。遵义会议重新落实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而活跃了党内的思想,提高了党的集体创造能力。长征中红军的物质基础极为薄弱,要凭借物质条件战胜敌人、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赢得最终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主要靠精神力量的发挥,必须立足于理论创新和精神文化打造才能从根本上弥补物质条件上的不足。这不仅包括鼓舞士气、激发斗志的文化宣传品和文学艺术品,而且包括文化宣传的战略、计划、手段等,更包括党和红军对敌斗争、争取长征胜利的总的思想原则、战略方针、斗争策略等。面对险恶的形势,必须要有非常之举,必须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寻求最佳的战略策略。
二 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
长征的艰苦实践所熔炼出来的文化不是单一线状的,而是纵横交织的立体式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涉及到哲学、政治学、文学、军事学、伦理学乃至生命科学方面的思想形态。由于长征中特定的战争环境——在敌人前堵后追左右夹击的险恶情况下,党的理论思考成果来不及整理和系统化,许多思想文化精华散见于党的各种宣言、决议、报告、命令、言论、标语之中。有的通过具有典范意义的实践活动折射出来。如遵义会议,作为我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首次重大会议,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反映了党把握中国历史和革命规律的方法论;遵义会议决议,创造性地阐述了大量的军事原则,不逊于任何军事学著作;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朱德“天下红军是一家”、徐向前“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等名言名句在军中广为流传,堪称革命道德规范的经典表述,富有长征的文化特色。正是有了这些成果,长征结束后半年多时间,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纲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名著——《实践论》和《矛盾论》就相继诞生。这些都是红军长征实践所孕育出来的文化成果。而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吃革根啃树皮的生存方式却开创了人类生命科学的奇迹,提供了人类特殊生存状态的实证。
长征文化还表现在文学和艺术上。长征中产生了一批反映长征历程、充满激情、极具战斗性的文学艺术精品。其中,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如《七律·长征》属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将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豪情以写实的手法用凝练的诗句予以艺术展现,成为歌颂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的绝唱;《沁园春·雪》借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抒发经过长征考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握中国命运的决心和气魄,诗句豪壮,气度非凡,亦为诗巾绝品。此外,还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大众文学和艺术作品,包括歌咏、曲艺、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并贯串了长征整个过程。比如广泛传唱的《十送红军》,那种对红军充满亲情、对革命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憧憬的的哀婉与缠绵吟颂,打动着我们几代人的思想情感。“红军鼓动家”彭加伦就曾有过这样的评述:“红军中没有职业的诗人,也没有固定的歌手。我们的诗人和歌手是全体指战员。我们的事业是一首万古流芳、无限壮丽的伟大史诗,我们的人,也是一群充满诗意的无敌的英雄。红军就是一个诗的集体,歌的阵营。”作家魏巍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地球上的红飘带》中,对长征途巾红军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予了详尽的描写。
长征的伟大实践是长征文化孕育的摇篮,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红军长征所经之处留下的革命遗迹也被冠之以“红军”之名,如朱德、周恩来指挥抢渡湘江的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三官堂被人们称之为“红军堂”,在龙胜县平等乡龙坪侗族村寨保护下来的大鼓楼被称之为“红军楼
三 长征文化的重要启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
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四 长征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不能一昧沉湎于对物质的追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被长征凝炼在于一炉:百折不饶,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团结奋进,无私奉献……这些最美好的精神和文化特质在长征中闪现。它是中华民族的意志与品格,是中华民族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今天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使每一项改革得以惠及民众。
艰苦奋斗是长征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最有感染力的内在品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
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敌人的包围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革命乐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多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多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尤其是面对当前波及全球影响久远的金融危机,我们不仅要有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还要有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争取主动,开创经济稳健复苏的新局面。
长征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把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应用于各项实际工作,同时作为我国公民开展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也要更好地学习和深刻领会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前国际上的后经济危机种种影响,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氛围。
继承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让“三个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感悟“长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 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通知,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足以普遍原 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 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建 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中,毛泽东的新民 主主义社会理论又发生嬗变,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 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 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这个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和使用了马列经典著作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 念,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地位,较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新 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从而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他明确指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 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有为目的的革命。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 更广大的道路”(注: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版,第 629 页。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经济、文化前提,特 别强调在新民主主义政治条件获得以后,大力发展经济事业、充分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性。毛 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和经济结构作了深入分析,比较充分地肯定了新民主主义 阶段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国家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的任务、意义和条件,更深刻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历史必然的重要性。此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已经形成。1947 年至建国前夕,毛
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又进行 了补充和发展。1947 年 12 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毛泽东从新的角度概括了新 中国的经济结构,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并不危险的重要观 点,并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在 1949 年 3 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 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 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理论命题。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 论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嬗变建国后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已全面实施,这时,毛泽东更多的是思考和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逐渐 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了嬗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期限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此状况非短 时间内所能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所需的物质文化基础也非短时间内所能建立,这就从根本上 要求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真正适合中国人口中最大多数的要求的国家制度”(注: 《毛泽东 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版,第 957 页。)不仅要存在,而且要存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随着建国后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对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1952 在 年 9 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 10 年到 15 年时间基本完成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 10 年或者 15 年以后才开始过渡。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
的判断,改变了已为全党所接受并写入《共同纲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首先不再认为 在民主革命成功后与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之前应有一个努力发展经济的相对稳定时期: 其次是 由 10 年到 15 年以后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的突变,改变为从现在起 就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因素一年年增加,争取在 10 年到 15 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完成这一过渡的渐变过程。但事实上,仅用 3 年时间就已完成了过渡。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心任务的变化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即发展生产力,完成 资产阶级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工业经、商品化、社会化,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 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毛泽东是十分明确的。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明确指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外国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注: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 版社 1967 年版,1372 页。第)并规定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要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 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总之,在建立了人民政权和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注: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版,第 1319 页。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处理经济关)系问题时,毛泽东却开始偏重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 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提出,毛泽东则倾注全部精力搞“三改造”,而对“一化”却弃置不顾,为了急于消灭非 社会主义经济,只注重向社会主义这一必然趋势的迅速发展,而忽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 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作用的变化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组 成部分。毛泽东在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中,从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落后 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和“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 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作为 “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 基本出发点”(注: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版,第 1320 页。,强调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国初,毛泽东得出“我们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 是太少了”的结论。即使在酝酿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初,毛泽东也并非要把资本主义从 根本上绝灭。但在国民经济恢复后,毛泽东对国内矛盾进行思考时却认为:在打倒地主阶级 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 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从而改变了原先认为的 “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 政权下是无害而有益的”看法,出现了从比较充分肯定广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变为视资本 主义有害、否定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56 年底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大陆上急促地消灭了资本主义。理论嬗变的原因分析首先,建国后国营 经济比重和作用的不断增长和远景规划引起的变化,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期限的认识 发生了波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没收官僚资本,并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其次,是实际工作积累的结果。一方面,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感想
有人说,中国人民过去被政治绑架着,现在被金钱绑架着。“现在被金钱绑架着”的说法虽不够确切,但今日中国人被金钱诱惑或困惑,实为确确实实。
有一则公益宣传标语牌这样写到:“经不住今天的诱惑,得不到明天的幸福。”此内容虽经不起逻辑推敲,但它道出了一个实情:当今中国时时、事事、处处充满着诱惑。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当今太多人被金钱所诱惑或困惑,导致那些人道德和良心的缺失,所以这几年来地沟油、三聚氰胺、豆腐渣工程、腐败等问题的屡屡出现。是面对诱惑而倒下,还是迈过这道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
今日之中国,诱惑与绑架之间存有一步质的距离,它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质量、生存生态优劣的试金石。我相信在坚定不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一定能经得住今天的诱惑,让诱惑与绑架之间存有的一步质的距离,永远成为距离。就这次学习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强调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创造性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他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与先进文化密不可分。江泽民多次讲过,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早在1991 年10 月,他在浙江考察时就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时候都必须做到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
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样,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也取决于文化的发展。小康社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为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构成人类社会赖以存续与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文化尤其是先进文化一旦被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和掌握,就会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积极反作用。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同时要看到,市场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经济的发展、对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三、文化建设的成果
在去年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对过去五年和十年的工作做了基本总结,其中,他就文化建设方面的总结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事实确实如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以教育为例,我们都知道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再收取中小学学生的学费,这样一来,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教育。到2009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其中男女儿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36%和99.44%,女童高于男童0.08个百分点。对于高校的教育问题,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那些因为家境贫寒而无力负担学费的学生解决了学费这一重大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
四、对此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1、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要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要勇敢的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责任。
2、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
总的来看,当代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只是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和人群中,存在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与文明社会风尚极不协调。但是我相信,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每个人用行为去感染别人,总有一天这些不协调的现象都将不复存在。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毛泽东思想概论
摘要:毛泽东作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其数十年革命生涯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开辟了新明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创新型思想理论,至今对于我们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
创新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背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对于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为其形成提供了条件,工人阶级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内容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有最重要的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情相结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独立自主方针的提出充分尊重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保持独立而不受制于人的优势地位,是需要长期坚持不可动摇的根本方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党一路艰辛走来的理论经验,这也应该是保持党先进性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毛泽东思想是创新的体现
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但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他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这不同于俄国革命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将整个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首先完成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再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像俄国革命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是前人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外国经验搬不来的。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范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提出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分析了文化的本质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作用。毛泽东认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无比自豪地宣布:“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是因为它以科学的、民主的、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化的革命性超越,而成为最适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先进文化形态。近年来,在总结中国文化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时,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救亡压倒启蒙”,言外之义就是将毛泽东所分析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新文化称之谓“先进的”启蒙文化,说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应以西方文化作为文化保证。重温毛泽东文化思想,对于我们彻底澄清这种从根本上颠倒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事实,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的错误论调意义深远。
四、毛泽东思想对海外影响
毛泽东思想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国,对于国外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国之外的信仰毛泽东思想的人通常自称“列宁主义-毛主义者”。在国外,“毛主义”这个用法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出现,通常被带有敌意地用来描述支持毛泽东和他的共产主义形式的党派或个人。例如在欧洲,一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立的左派政党至今仍坚持毛泽东思想,如挪威的“工人共产党”,德国的“马列党”,土耳其库尔德人的“毛主义共产党”,和希腊的“共产组织”等等。
五、当代青年人与毛泽东思想
学以致用,实践真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含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必须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着这条理论逐步发展的,并且这些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对自己理论体系正确与否检验的最佳途径。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人只有书本还很不够,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深入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才能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年轻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