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
2、党的思想路线最核心内容:实事求是
3、近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什么时候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7、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8、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它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1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7、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8、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9、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20、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2、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24、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6、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7、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国家主权和安全
28、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健全民主集中制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0、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31、经济新常态: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2、生态文明的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3、一国两制是根据台湾问题提出的。
3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7、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38、我国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9、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三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40、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4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43、毛泽东在《中国各社会阶级的分析》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
44、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具体就是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7、文化强国是使这个国家具有强大党的文化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1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判断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对)
2、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
3、民族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对)
4、我国的政党体制是一党制。
(错)
5、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对)
四、材料分析
(一)、世界看好生态文明建设
1、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2、谈谈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答: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加快“立改废”进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
(二)、经济新常态
1、进入经济新常态,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答:(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还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它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 形式,是坚持公有制猪蹄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 选择。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 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1)必须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
(4)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
(5)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
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发促发展,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 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意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怎样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谈谈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界意义? 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就 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世界意义: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激发 奋斗的勇气和力量;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大众化树立了典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
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重要意义: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和保障。
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
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篇:毛概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
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人民群众紧密地相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就是说,新型工业化要达到五个目标: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净化环境、提高人力资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有哪些?
答:第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第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5、首次提出两岸“三通”的是()答:通邮、通商、通航
6、当今时代的主题即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答:和平与发展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答:民族区域自治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答:参政党
10、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答: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协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答:改善民生为重点。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
1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其中处于核心和精神支柱的是()答:理想
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答: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
答:坚持以人为本
18、和平共处五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答:主权平等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答: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 1 页(共 5 页)
20、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是在()答:十二大
21、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答: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2、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
答: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4、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答 :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原则是()
答:(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二)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6、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答:法制建设。
27、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核心是()答:有法必依是核心。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答: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9、第一次深刻简述了依法治国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方略的会议是()答:党的十五大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答:坚持改革开放
31、民主集中制是()
答: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3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3、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是()
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答:经济建设。
35、综合国力竞争包括()
答:政治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外交实力和军事实力。
36、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坚持党的领导,是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保证的,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建立起来的领导地位和威信,靠的就是我党能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的改进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 2 页(共 5 页)
37、台湾问题的实质是()答:中国内政问题
38、“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
答:台湾必须回归祖国统一。
39、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五位一体”的内容()
答: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40、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1、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答:农民问题
42、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
答: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4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答: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答:爱国主义
4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内容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答:坚持改革开放。
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答: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49、“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答: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5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答:坚持以人为本。
51、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答: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答: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答:“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是()
答:第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第三,是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57、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答:按劳分配
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答: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9、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
答: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第 3 页(共 5 页)
澳门同胞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他们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6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
答: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2、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我们要坚持的方针是()
答: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63、当今时代的主题即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答:和平与发展
64.社会主义“四有”中,其中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答: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6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66、我国的政体是()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7、“四个尊重”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答:尊重劳动
68、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答:爱国主义
7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答: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71、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答: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7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答:公有制经济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7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及其相互关系()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75.对于台湾问题正确的立场是()。
第 4 页(共 5 页)
答: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器。并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以却保领土完整。
7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新的社会阶层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77、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答:“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78、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答:“另起炉灶”、“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一边倒”。7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答:人才竞争
80.依法治国的含义
答: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答: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享有高度的自主权。82.公平正义的含义
答: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83.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84“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指的是?()答:台湾必须归回祖国统一。
8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如下:
(1)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4)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5)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8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根本上说是由他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87.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有何特点?
答:我国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
第 5 页(共 5 页)的显著特征。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9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答: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9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宪答:所有制基础不同。
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99.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律的平等地位。
答:有法必依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100.“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答: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答:台湾必须归回祖国统一 8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答:台湾问题
90.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答:内政问题
9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2.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答: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93.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答:发展
94.中国共产党的为一宗旨是()。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答:依法治国。
9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 6 页(共 5 页)))
第三篇:毛概复习题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过30年改革,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
1、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稀缺资源极不经济地被耗费。
2、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加速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
3、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
失地农民”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缩小城乡和贫富差别、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自主创新、改善民生、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素,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为什么: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意义: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怎么解决:
(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构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多元化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农业产业带相配套,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业,把仓储、运销、包装、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信息量,增强时效性,扩大覆盖面。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增加收入。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在建立县、乡和农村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的基础上,以生产基地为载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强化标准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做足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更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立足农民就业渠道、就业空间有限的实际,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重大战略来实施,作为重要富民产业来发展,作为最大经济项目来推进。要着重在积极开辟大量转移的新途径和形成有序转移的新机制上狠下功夫。一是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劳务服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劳务输出,以减少盲目性。二是要搞好培训。逐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教育,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三是要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
及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并为他们在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四)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的原则,统筹安排城镇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协调落实好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环保和公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城镇的特色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界定城镇功能,注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型、旅游型、加工型、生态型等特色鲜明的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小城镇。第三,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路、水、电、医、学”五个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坚持建管并重方针,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通过依法管理、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为一体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
(五)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的思路,研究和探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健全完善科技承包和科技推广制度,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抓好地膜覆盖、种子工程、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村沼气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积极组织和整合资源,加强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整体水平。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采取其他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对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适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大学生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首先要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可以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可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我们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新农村建设中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因此,毕业后“落户”农村,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优化农村人才结构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到农村基层服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农村缺乏人才的问题。大学生“落户”农村,既可有效解决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改善农村人才奇缺的现状,带动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可使我们有了用武之地,实现人身价值。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全球范围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其严重后果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过度开发土地、滥伐森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所产生的其他负面效应。近些年来暴雨、高温等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就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第四篇:毛概复习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总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6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3,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属性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6.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在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科学的概括。这就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8.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9,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五篇:毛概复习题
第十一讲 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A.平等 B.团结 C.共同繁荣 D.融合
2.加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A.爱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作用 B.知识分子的作用 C.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D.人民政协的作用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统一 B.维护祖国的统一 C.领导统一战线 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政治联盟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6.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7.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 B.密切联系群众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表明,如果执政党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变化,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始终放在首位的是()。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建设 12.()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3.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
A.有远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B.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觉悟高、纪律性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1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民族团结 16.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的 B.爱国主义的 C.集体主义的 D.民主主义的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宗旨是()。
A.英勇作战 B.服务于革命和建设大局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保卫祖国 18.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A.独立自主 B.艰苦奋斗
C.政治、经济、军事民主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在我国从阶级成分看,知识分子是()的一部分。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社会阶层 D.干部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 B.全国各族人民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中国共产党 2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全国人民 D.工农联盟 22.()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执政能力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为人民服务 D.先进性 2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是()。A.群众路线 B.工农联盟 C.实事求是 D.发展路线 2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艰苦奋斗 B.密切联系群众 C.组织严密 D.作风优良 25.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脱离群众 B.官僚主义 C.党内斗争 D.贪图享乐 26.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作为主线。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作风建设 27.()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A.为工人阶级服务 B.为工农联盟服务 C.为全社会服务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8.党的()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30.(2006年考研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31.(2002年理科考研题)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32.(2002年文科考研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目标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D.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3.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有四大功能,即()。
A.团结功能 B.沟通功能 C.协调的功能 D.自我教育的功能 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D.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E.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6.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包括()。
A.个体户 B.私营业主 C.自由职业者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E.知识分子
7.(2003年考研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8.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建设人民军队()。
A.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 B.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C.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D.建立巩固的国防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A.中国公民的先锋队 B.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D.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0.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基本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深入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11.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为人民服务 E.批评与自我批评
12.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A.面临执政的考验 B.面临思想路线的考验 C.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D.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E.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 13.关于党的特点和建设,正确的说法有()。
A.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B.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14.(2010年考研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15.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6.(2002年考研题)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
17.(2001年考研题)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E.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18.新时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有()。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削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D.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翁,又是私营企业的雇佣劳动者 19.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A.大陆范围内 B.大陆范围以外 C.拥护社会主义 D.拥护祖国统一 20.(2011年考研题)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
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1.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D.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22.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3.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A.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B.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C.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D.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2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遵循的“三大规律”是()。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领导规律
25.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倡导的“两个务必”是()。A.务必加强党的团结 B.务必加强党内民主
C.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6.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括()。A.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27.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8.当代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根本原因在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A.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D.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29.(2006年考研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30.(2005年考研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2.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如何认识新社会阶层的性质和地位? 4.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5.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解决好哪几方面的问题?
四、论述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摘自《列宁全集》,第24卷。
材料2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
材料3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私营企业170万户(2003年10月为203万户),外商(含港澳台)企业21.3万户,个体工商户2680万个,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16.56万个,从业人员达1.3亿,在私营企业中,86%的企业没有党员,97%的企业没有建立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社会团体中不具备党组织条件的占70%。
江权金《用十六大精神推进党建的十个课题》,《瞭望》2003(10)。
材料4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探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请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据材料3,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根据材料4,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做好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各方面群众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自《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04年12月22日。
材料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摘自《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材料3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摘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05年2月21日。
请回答:
(1)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2)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应突出解决哪些问题?
3.(2011年考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第十一讲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5.B 6.B 7.C 8.C 9.A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A 17.C 18.D 19.B 20.D 21.A 22.D 23.A 24.B 25.A 26.C 27.D 28.B 29.A 30.B 31.C 32.C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BCDE 8.ABC 9.BCD 10.BC 11.BCE 12.ACDE 13.ABCD 14.BCD 15.ABCD 16.ACD 17.AC 18.ABC 19.ABCD 20.CD 21.ABCD 22.ABD 23.BCD 24.ABC 25.CD 26.BCD 27.ABCD 28.ABCD 29.ABCD 30.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