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社部“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从八个方面影响你
人社部“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从八个方面影响你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两万多字的纲要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举措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呢?下面就为您来梳理一下。
养老待遇将继续提高 延迟退休将到来
未来几年,养老金待遇还将继续提高,养老保险还会降更多的人纳入进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实惠。养老保险也将更加多元化,企业年金将更多的补充到养老保险之中,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也将推出。
《纲要》指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着力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
得了大病不用怕 医保跨地使用更方便
未来,身患重大疾病将会获得更多帮助,退休人员跨省异地使用医保支付也将更加方便。《纲要》指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并逐步扩大到符合转诊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建立完善国家级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逐步扩展应用范围。同步推进医保标准化建设。
涨工资将会有机制保证 涨不涨可以协商
未来,工资上涨将更加科学合理,工资涨不涨、涨多少将有机会可以与用工单位协商。
《纲要》指出:健全科学的企业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评估机制。
公务员收入将更合理、更透明
未来,公务员工资够成将更加合理,工资增长更加制度化,艰苦地区公务员将获得更多的涨薪机会和津贴补助,不同地区公务员收入差距将缩小。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将会更加透明,让百姓看的明白。
《纲要》指出: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探索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形成科学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实行与公务员分类管理相适应的配套工资政策。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研究建立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完善地区津贴制度,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调控在合理范围内。分类规范改革性补贴,进一步加强工资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工资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就业将会更有保障 就业将成为政府考核指标
未来几年,就业将会更加稳定,找工作换工作将变得更加方便,各级政府将把保就业促就业当做重要任务来抓。
《纲要》指出: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把就业成效列入评价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律责任。
高校毕业生和个人创业会得到更多激励政策
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将会进一步得到缓解。个人创业将获得更多的激励政策。
《纲要》指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完善基层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消除限制创业的制度性障碍。
农民工群体就业机会将增加 回乡创业将获支持
未来几年,农民工兄弟的就业之路会更加宽广,将会获得更多职业技能的培训,并且不仅可以选择在城里就业落户,也可以选择回乡创业发家致富建设家乡。
《纲要》指出: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开展贫农民工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专项培训行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逐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农民工工资发放更有保障 拖欠现象将进一步减少
未来,想要拖欠农民工工资将变得越来越难,农民工工资发放将受到更多监管。拖欠农民工工资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纲要》指出: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落实企业对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依法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将工资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容易发生拖欠工资的行业。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完善应急周转金制度,研究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第二篇:栾川县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报扶贫办)
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谋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栾川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栾川的宏伟目标,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就十二五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三五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总量和相对占有量不断增长。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7706人,年平均增幅达8%。“十二五”期间,我县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7人,认定高级技师105名,认定技师1761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构成比较齐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252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86人。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才4773人,其中高级职称318人(正高2人),中
人,带动就业33327人。其中自2013年起,累计向旅游景区、家庭宾馆、旅游产业项目等旅游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479万元,全力服务“全景栾川”建设。2015年以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洛阳凤彩包装有限公司纸塑袋加工项目,带动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统一名称和标识、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和重渡沟管委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投资150万元,加强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共就业信息化网络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投资1600万元,新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力,为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能基础支持。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经办工作,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2万人,参保率达98.2%。享受待遇41733人,总体目标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造就规模宏大、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新增就业稳步扩大,就业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
1、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形成在实践中成才、在竞争中选才的良性机制。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领导、群众、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奖惩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力度。强化职位管理,在科学设置职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切实提升公务员服务栾川发展的能力水平。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岗
发展要求,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重点培育和引进我县工矿企业、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绩效工资奖励等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锻炼,努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分布结构。探索改革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业绩优先、成果优先和能力优先的原则,激励专业技术人才钻研创新,竞争向上。
3、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栾川发展实际,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机制,优化技能人力发展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化发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增强培训能力,年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闱,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4、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我县工矿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与就业对路的办法,狠抓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大批“土专家”、“农秀才”、种养殖能手、营销专才等用地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未来五年,完成农村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简化创业审批程序,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全面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落实好免费培训、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引导本地劳动力“草根创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城乡就业新的亮点。
4、构建调控失业和稳定就业机制。建立健全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主的失业监测、发布制度,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危机情况下事业风险的预防。鼓励支持企业切实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就业质量。
未来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亿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转接办法,确保制度相互衔接,基金转接到位,经办手段先进,人员进出顺畅。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确保年轻人群参保稳定,续保有力。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弱势群体。健全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加大对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标准的执法检查。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移交、处理程序,严历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恶意欠薪行为。完善与有关部门工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维稳工作新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和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未来五年,以乡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人员配备到位为契机,组建完成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业务培训,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制度,努力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争议平稳化解在基层。
(六)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1、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
第三篇:人社部负责人就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明确行动纲领 促进履行职责
——人社部负责人就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有
关问题答记者问
(2012年2月10日)
问: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大事。请您介绍一下国务院批转《规划》的意义。
答: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每一个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施促进就业专项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规划》也是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就业工作成功克服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促进就业专项规划在总结“十二五”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十二五”就业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未来就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依据。我们将按照《规划》部署,全力以赴抓好落实。问:请问《规划》有哪些特点?
答:《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一是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鼓励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又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现实就业问题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相结合。《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领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又注重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相衔接,提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并着力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三是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规划》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在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通过统筹城乡、群体就业促进就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预防和调控失业降低失业风险、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监察执法、争议调处等体制机制加强就业保障,推动实现促进就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统一、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的统一。
问: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规划》强调要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切实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此谋划未来5年就业事业的发展。在基本原则上,《规划》确定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促进相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发展。在发展目标上,综合考虑未来就业发展趋势和条件,《规划》围绕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有效控制失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就业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6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量化指标,主要有:城镇新增就
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等。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将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问:请问《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哪些?
答:《规划》提出了8项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对外贸易等政策,以及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三是统筹做好城乡、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城乡和区域就业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四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六是加强失业预防
和调控。建立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努力降低失业风险。七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八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建设,健全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依法、公正、及时解决争议。同时,《规划》还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行动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计划等若干工作计划,提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公共就业综合服务等重大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和关键领域的工作。问:请问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以保证贯彻落实《规划》并做好就业工作?
答: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把贯彻落实《规划》、做好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切实加强《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一方面抓紧在全国人社系统动员部署,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分工、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形成实施《规划》的合力,共同做好就业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到地区、落实到部门、具体到岗位,层层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监测评估、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调度和督查,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规划》重大工程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就业综合服务能力,夯实工作基础,为落实《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学习培训和舆论宣传,通过深入学习使系统干部职工全面、深刻地理解《规划》精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结合各类就业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篇:关注丨异地看病结算、医保制度有变化!人社部这些调整让你获得更多实惠
关注丨异地看病结算、医保制度有变化!人社部这些调整让你获得更多实惠
10月9日,人社部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通知》。《通知》强调,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努力实现年底前所有省(区、市)出台整合方案,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明年底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确保明年开始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底,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健全医保经办机制,创新经办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提高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效率和质量。
20省份明确城乡医保并轨
目前,国内的基本医保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这其中,城镇居民医保由财政和城镇居民缴费,由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由财政和农民缴费,由卫计部门管理。
虽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都是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就医报销、目录等各不相同,享受待遇有较大差别。据人社部8日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兵团在内的20省份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进行了总体规划部署或已全面实现整合。
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宁夏、青海和兵团已全面实现制度整合。河北、湖北、内蒙古、广西、云南等省份明确将从2017年起执行,北京明确2018年1月实现“二合一”。
此外,中新网记者发现,在20省份中,包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在内的大部分省份明确,将整合后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划归人社部门管理。
但陕西出台的《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则提出,由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民众能享受到啥优惠?
1、新农合医保用药目录扩容
根据地方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城乡医保并轨后,各地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医保药品的目录,都明显扩大。尤其对不少新农合参保民众来说,整合后医保用药范围成倍增长。
比如,山东、广东、宁夏城乡医保并轨后,城乡居民统一使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农民的可报销药品种类分别从1100种、1083种、918种扩大到2400种、2450种、2100种,医保用药的范围增加1倍多。
2、医保报销比例就高不就低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将遵循“待遇就高不就低”原则,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
北京方面,依照当前门诊报销政策,城镇居民一个门诊报销封顶线是2000元,而新农合是3000元,按照医保待遇不降低的原则,政策合并后,城镇居民的门诊报销比例有望提高。
上海方面,从住院待遇一项来看,整合前,城镇居民医保支付比例最低为60%(60岁以下),新农合最低只有50%,而整合后统一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