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5-15 11:3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

(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

(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

(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

(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

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v=s/t

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单位:米/秒

读作米每秒

千米/时

读作千米每时

(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

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变速运动

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

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质量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4、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变形;

33(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常用单位g/cm。

3333-3333单位换算关系:1g/cm=10kg/m;1kg/m=10g/cm。水的密度为1.0×10kg/m,读作1.0×33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5、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量筒与量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固体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固体的体积;(3)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液体密度的测量:

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倒入一部分液体到量筒或量杯中,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并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质量; 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密度,也就是整个液体的密度。

四、力和运动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

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③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3)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③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

3、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5、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2)受力平衡的物体的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五、压强

1、压力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式PF22,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S(4)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

3、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压强计(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计算公式:

Pgh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N/kg h:m(5)规律

F=G FG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gh(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器(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F S在处理液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在处理固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5、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证明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液体压强。即:

1标准大气压=760mmHg = 76cmHg 5=1.01×10Pa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②将实验用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5)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6)测量工具: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得地方压强大。(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六、浮力

1、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

(3)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4)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示重法):F浮=G-F 用于密度比液体密度大的物体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

-F向下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④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或F浮=ρ(5)浮沉条件 液V排g 若物体沉底,则F浮G,物液

2、浮力应用

(1)轮船: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七、简单机械

1、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1。

2、滑轮(1)定滑轮: ①实质:等臂杠杆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绳子自由端移动SF=距离SG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动滑轮移动vG(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绳子自由端拉力F1(G物G动)2距离SF=2S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2v动

3、滑轮组

①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②绳子自由端拉力F1(G物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nS动。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绳nV动

4、功(W)(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3)功的计算:W=FS

5、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1kW=10W 1mW=10 W

6、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有用1(2)计算公式 W有用WW 总W有用W额外 1额外W有用

p有用p有用1 p额外p总p有用p额外1 p有用GhGh斜面: 36FLGhfL竖直滑轮组:

当忽略绳子重和摩擦时:

G物1 G物G动1G动/G物

7、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8、动能、势能、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②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第二篇: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大气压强 鸡蛋入杯等等

受重力 流动

存在:马德堡 奥托格里克

测:托里拆利 注意 水银柱长度会变化别的不会变化 气泡影响76cm 1.01*10的5次方PA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与重力比较

压强F=PS

压强运用 坦克 图钉 枕木 菜刀

推导:液体压强P=ρgh 帕斯卡的试验

连通器

3个水柱.飞机汽车等等

第三篇: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3)=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

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

热值(q):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七章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再生资源:(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应用:核电、原子弹。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

1、利用集热器加热;

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来的理想能源: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

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第四篇: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

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

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3)= 悬浮。(不会漂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功和机械能

一、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五篇: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1)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2)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3.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P=FV ④国际单位单位:瓦特(W)、其它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KW)1W=1J/s 1kW=103W 1MW=103KW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要对动滑轮做功和克服绳与轮摩擦做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绳自由端端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W总=FS绳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反映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 ②公式:η=W有/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五、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的平方(㎡)。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六、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七、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 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测量工具:

⑴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

九、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十、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下载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力学部分)

    孟老师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二(力学部分)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力学部分)一、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

    八年级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力学作为物理基础性分支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有效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 1 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并联电路中总......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 电流:◆串联电路中电......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五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将使物理教学过程产生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变化,主动探索,掌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改革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

    ACT科学推理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三立教育ap.sljy.com ACT科学推理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熟悉ACT考试,ACT小编为大家带来ACT科学推理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文,希望对大家的ACT备考学习有所帮助。力的三要素 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