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经济 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所谓“现代化”,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尤为严重。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现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理念走入寻常百姓视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何谓低碳经济?目前国内外对此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认识,基本都是从能源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模式等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其实,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和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水平,明确人类发展每个阶段的碳约束水平,进而保障人类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全人类的社会福利水平。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生态平衡。具体来讲,低碳经济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所以,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基于化石能源的,而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直接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引发碳的高排放,改变了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实现经济发展的碳脱钩。
第二,低碳经济的初级目标是实现低能耗。受目前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是无法摆脱化石能源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碳排放量),通过碳汇储存行为,控制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必须改变人类的高碳消费倾向,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降低人为碳通量,实现低碳生活模式。
第三,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福利水平最大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深入理解和分析自然资本的价值所在,避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行为,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 其一,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其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其三,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减少不必要出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其四,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营造绚丽的世界
2009年12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之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此召开。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不仅给了人类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同时也将“低碳”概念在中国推向了一个高度,标志着“低碳”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近。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一时间包括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甚至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人生等在内的各种“低碳”概念在中国坊间和媒体间争相传播。
但究竟国内谁在真正“低碳”?怎样才能证明人们“低碳”了?仅仅是少开一天车?仅仅是少买衣服?或者仅仅是少用一次性筷子?“低碳”除了赋予人们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外,除了传递给老百姓更多的理念或概念外,还能与老百姓有哪些更实际的关系,还能带给企业哪些更多的利益。
“低碳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一晚就能改变的,低碳发展也不是完全靠节约就可以了,因为发展是核心,那么低碳之路能否走好,如果中国要和发展国家同步的话,那么一方面我们需要全体人们的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巨大的市场,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的方法。”
如今欧美一些国家正在掀起少喝瓶装水的倡议,好莱坞明星们也正兴起“自带水杯,喝健康温水”的小行动。因为生产瓶装水要比生产自来水所消耗的能源高1万倍,而那些瓶装水留下的聚酯瓶,无法自行降解,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指出,瓶装水在开封之后,如果短期之内不及时喝完,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发生变质,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双酚A、透明剂、色母剂等物质,尤其是当瓶子放置在温度很高的汽车后备厢里时,高温会让聚酯瓶发生变化,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渗透进入水中,成为健康隐患。而一次性纸杯的大量使用则让我们听到了森林的哀吟。董金狮介绍,纸杯是一种存在较多隐患的饮水容器。首先有一些纸杯原料就是利用各种废纸制造的,尤其是纸杯上出现黑点、有异味,绝对不能使用;其次是很多纸杯都使用了荧光增白剂,而这种物质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由于纸杯都是“杯杯相套”放置的,所以纸杯的内壁也很容易被其他纸杯的外壁荧光增白剂所污染;同时,某些纸杯上所使用的油墨是劣质产品,其中所含的各种苯化物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的伤害。因此,最好不要长期使用纸杯作为日常饮水工具。
自带水杯,就可以让我们不但保护了环境,远离安全但不够健康的纯净水,还能让饮用水免受不安全饮具的污染,用新鲜活力的开水滋养身体,营造我们健康的身体水系。塑料袋、方便筷——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发烧”的历程: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耗费石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次性纸巾和卫生筷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树木的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研究证实,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
疾控专家指出,低碳生活应拒绝一次性用品。出门用餐可自带餐具,既环保,又防止了疾病的传播,健康又卫生;外出购物携带环保购物袋,尽量使用棉布质地的手帕;而随身携带水杯,还可以防止纸杯中荧光增白剂带来的健康危害。
此外过度使用电脑等电器,不仅辐射大,对身体损害大,容易产生疲劳,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应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空调在制冷时,尽量控制在26℃或以上。这些小细节小行为既减少能耗,还减少了垃圾,也有利于我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是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这就是低碳生活观提出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成为一种“低碳时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8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被称为一种“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8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8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80后”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改变了以前认为名牌才是时尚的想法,闲暇时间看书、做手工、做运动、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时尚。
作为一名常年住校的大学生,我们能做到的也有很多。比如,晚上规定熄灯时间,不能一直亮着到深夜;早上走的时候也要把灯关了;洗脸洗衣服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水龙头,用接到盆子里,尽量节约每一滴水;不用一次性筷子,可以自己带餐具或者用公用的消毒筷子;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出门少坐车,自行车就很好,短程可以步行,健身又减排„„
其实,“低碳”行为都是一些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小事,每一件生活用品,大到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一样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都会带来碳排放,不再购买不必要的新的生活用品,也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只要我们大家一块努力,选择“低碳生活”,我们就一定能营造一个绚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携手打造低碳新家园吧!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 论文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个名词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宣扬着“低碳”的理念。从10年江苏高考卷“绿色生活”为名的作文中也可窥见一斑。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让大家更加立体直观的感受到低碳带来的不同。
一、低碳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世界低碳在行动
1.丹麦——低碳社区。
一般以社区为单位,以低碳化节能项目为主进行社区节能实践,致力于发挥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和主动意识。可用10项基本原则来指导低碳社区建设:低碳或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消耗、保护动植物、保护文化遗产、公平贸易及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丹麦Beder的Sun & Wind Community(太阳&风社区)就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最大特点在于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形式,强调公共住宅设计和新能源的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并保持社区优美的居住环境。Beder案例只是丹麦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丹麦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全球低碳发展领跑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丹麦政府就已着手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积极开发新能源。在过去的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维持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低碳式发展的巨大成功,也为其他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树立了信心。2.瑞典——可持续行动计划。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政府内政外交的核心目标,各级政府须积极宣传和制定政策,每项决策都要仔细权衡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997年,瑞典政府启动了一项1998-2000年间预算为12.5亿瑞典克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再利用,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瑞典很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积极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如马尔默,那里是世界闻名的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知识生态城市的典范 3.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也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2001年,英国政府通过设立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nergy Saving Trust, EST),通过金融手段共同推动英国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LCCP),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作为首批三个示范城市,在该项目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各自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在建筑和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2003年,英国政府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定义了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三、低碳生活——中国在行动
随着“低碳”话语的出现,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为更好地规范“低碳经济”扎实、有序推进,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得以实现,使“低碳经济”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2]。
第一,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第二,抓好试点,树立典型。
目前,深圳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住建部支持将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政策和技术标准优先在深圳试验,引导相关项目优先落户深圳,并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负责承接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
第三,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
第四,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第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为了实现低碳,停止发展与低速发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处理好“一抓”“三防”关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经济建设;“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乱上项目、防浪费。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各级政府、行业、社会头脑清醒、思路明确、认识一致、步调统一。
第七,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四、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参考文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206
第四篇:低碳政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低碳政策探析
自去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之后,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种种猜测及讨论也随即热闹起来。
“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必将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增加压力。如何统筹接下来的两个五年规划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如何上承“十一五”的低碳之路,下启“十二五”的绿色之途,“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成为上述方程式的唯一解。
低碳起步,目标先行
在国际碳减排形势与国内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我国能源问题正面临着必须确定未来战略方向的路口,低碳战略势在必行。
《低碳管理》一书将“低碳战略”定位为“以低碳作为发展模式、产品标准和无止境目标的宏观架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者陈军将低碳战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碳捕获技术。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碳捕获技术大规模实施太不现实,而新能源的应用也处于初期阶段,效果有限,唯有节能减排是当下最可行、最切实的途径。
起点易行,但并不意味着前方是坦途。
“节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还应对能源供应安全。节能目标同时也是实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利抓手。”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向记者表示。
“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在一片高歌中猛进,基本完成了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但也付出了经济发展转型中的阵痛代价。
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既能快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又能使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软着陆”,既能体现大国责任又能保护自身避免“悬空”发展的节能减排目标,成为我国低碳战略科学起步的有力推手。
承上启下,适度从严
“„十二五‟规划要坚持制定节能减碳高目标并强化实施,才能产生实效。”杨富强表示。
据杨富强介绍,根据有关部门研究,重化工和高耗能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放缓。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和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整,能耗增长速度将会降低。如果在“十二五”期间采用低于18%的节
能目标,即靠经济发展的“惯性”就可达到,就会失去了政策目标的指导意义,不利于应对中国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
另外,“十一五”期间奠定的节能减排基础也是杨建议坚持高目标的原因。“十一五”期间出台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完善落实,并在“十二五”期间陆续推出更有力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措施如价格、税收、碳市场、奖励、碳税等,杨富强坚信,“十二五”期间达到能源强度下降20%左右的节能目标是有保证的。
随着经济结构的慢慢转型,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十二五”实现节能减排的高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十一五‟期间总的结构节能占节能总量少于10%,技术节能占绝大多数。„十二五‟期间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点,显然经济结构节能将会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因此„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要定得高些,才能指导和狠抓结构节能。”杨富强说。
目标分配,因地制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一次将节能减排纳入约束性目标的“十一五”已经完美收官,诸多经验和教训将成为我国实行低碳战略的宝贵财富,基于此,“十二五”的指标确立及实行将更科学、更合理。
有了经验,便有了优化的途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比如现在已经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探索开展碳交易,在“十二五”期间碳交易可能会走得快一些。
针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行和分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环保部科技委员会会员马中也在《对节能减排指标的理解和再思考》一文中提到,在节能减排指标选取方面,应考虑地区污染特点,选择合适的减排目标;在节能减排指标分配方面,建议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特征,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区发展统筹兼顾,同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节能减排;对待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性质、能耗及污染排放数量等,合理分配企业指标,同时采用积极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执行节能减排目标。
目标明确,方能走得踏实;目标合理,方能全力实现。乘着“十一五”的节能减排东风,“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又将以何种力度出现?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承上启下、合理统筹的智慧。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这次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低碳生活,学会了低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在不自觉地增加着地球的负担。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这些高碳生活的陋习害人害己。除了飞机旅行外,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其次是低碳经济观念还没有普及,大众的接受和实施才是低碳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应从思想上去普及,树立良好和积极的观念,还有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调整经济结构,但是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所以低碳经济不可盲动,而是在调整中找到突破。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如果想抵消掉的碳排放,可以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更让大家关注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9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9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呢? 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照明够了就行,而且房间亮度低点更浪漫更有情趣;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做绿豆汤不用高压锅,晚上把绿豆泡在热水瓶的开水里,早上就可以美美的喝了;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抽水马桶贮水桶中放一个装满水的大号可乐瓶,减少贮水量。最好能设计两个开关,一个用来冲大便,另一个冲小便;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管理学系09级人力一班
吴美琳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