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审慎办理邮寄送达解除冻结文书的建议
关于审慎办理邮寄送达解除冻结文书的建议
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外地人民法院前来冻结和解冻存款的情况。由于冻结必须由法院人民前来冻结方可办理,但在解冻时,却常遇到以邮寄《解冻通知书》的方式来解冻原来冻结存款的情况。由于相关法律对解冻的规定不太具体,如何进行办理已成为摆在银行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但从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应审慎办理邮寄送达解除冻结文书对存款进行解冻的业务。
1、根据《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银发『2002』1号文)的相关规定,“查询、冻结、扣划银行存款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执行人员应当上门送达,并出示本人工作证或执行公务证、法院冻结存款的裁定书和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并明确规定:“查询、冻结、扣划存款通知书与解除冻结、扣划存款通知书均应由有权机关执法人员依法送达,金融机构不接受有权机关执法人员以外的人员代为送达的上述通知书”。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对冻结通知书的送达方式有明确规定,对解除冻结通知书的送达方式虽无明确规定,但明确金融机构不应接受有权机关执法人员以外的人员代为送达解除冻结通知书。
2、从《民事诉讼法》的角度出发,邮寄送达也是一种法定的送达方式,但针对地都是法律纠纷中的当事人。而银行不是法律纠纷中的当事人,而仅仅是协助执行人,是否可以接受或适用邮寄送达的方式,法律界也看法不一,对此银行则应当谨慎。
3、现有法律规定中,对银行怎样接收邮寄送达文书,以及怎样验证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尚无明确规定。在当今社会诈骗手段层出不群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邮寄《解冻通知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当初作出冻结通知的法院的意愿的真实性,也成为实际操作的一项难点。同时由于解除冻结后,银行将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客户不能支取款项,对存款将失去控制的能力。如错误解冻,银行将不得不承担法律后果,甚至会很严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法释【1998】15号文)第33条规定:“金融机构擅自解冻被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致冻结款项被转移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已转移的款项。在限期内未能追回的,应当裁定该金融机构在转移的款项范围内以自己的财产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从法律规范性和操作合规性角度出发,应要求作出冻结指令的外地人民法院派两人亲自来履行解冻手续。但毕竟银行也是一种服务行业,是要创造经济效益的。但如果制度规定过死,执行不够灵活将会丢失一部分客户,我们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灵活掌握这项法律规定。
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我们在遇到邮寄法律送达解除冻结文书的情况时,应先积极与此客户协商,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予以处理。
(1)让客户与作出冻结指令的外地人民法院协商,要求外地人民法院派两人亲自来履行解冻手续。
(2)与客户进行协商,让客户与作出冻结指令的外地人民法院协商,请求外地人民法院委托本地法院办理一下解冻手续。
(3)如上述方式不行,则需要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判断。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作出是否接受邮寄送达的决定。
综上所述,建议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在办理一些相关业务时,应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如遇法律、规章制度规定不清或涉及银行重大利益的,应以书面的方式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映,灵活掌握法律及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由上级部门授权后执行。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建立反馈机制,进行探讨,修订相关制度,逐步规范柜员操作行为。案防与经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为了案防,而轻视了经营;也不能为了经营,而忽视案防。银行应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为保障和方便双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达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达的;
(二)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
(三)法律规定或者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约定有特别送达方式的。
第二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其送达与人民法院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 当事人起诉或者答辩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当事人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拒不提供送达地址的不利后果,并记入笔录。
第四条 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送达地址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
当事人要求对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的内容保密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保密。
当事人在第一审、第二审和执行终结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
第五条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人民法院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第六条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送达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回执退回人民法院。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在五日内投送三次以上未能送达,通过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又无法告知受送达人的,应当将邮件在规定的日期内退回人民法院,并说明退回的理由,范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第七条 受送达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签收视为受送达人本人签收。
邮政机构在受送达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的,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但代收人是同一案件中另一方当事人的除外。
第八条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应当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在签收时应当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该证件的号码;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拒绝签收的,由邮政机构的投递员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
(一)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
(二)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
(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
(四)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
(五)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
(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
第十条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本人或者是受送达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签收人应当当场核对邮件内容。签收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当场向邮政机构的投递员提出,由投递员在回执上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办公室、收发室和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与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受送达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在收到邮件后的三日内将该邮件退回人民法院,并以书面方式说明退回的理由。
第十一条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受送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诉讼文书送达的过程中没有过错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我院以前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
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2004]2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保障和便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4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使各级法院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司法解释,经与国家邮政局协商,现将执行《规定》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规定》的内容与省级邮政管理机关共同制定执行细则。在本《规定》实施前已经开展“法院专递”业务的,应当检查和修改相关制度中的内容,保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的贯彻实施。
二、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内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各省邮政管理机关协商决定“法院专递”的资费标准。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同城与异地。城市与乡村等综合因素,切实考虑农村和城市中特困群体的实际困难,合理确定“法院专递”的资费标准。
三、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内法院的办公经费状况确定“法院专递”费用的负担方式。办公经费确实无力负担的,可以依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由当事人负担,但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二款具备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例外。
四、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统一的“法院专递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本院“法院专递”的收发业务。
五、邮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送达民事诉讼文书过程中遇到受送达人拒绝接收,并请求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予以协助的,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应当给予协助。
六、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紧培训立案和民事审判业务部门的法官,力求准确、全面地掌握《规定》的内容,为2005年1月1日《规定》的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七、在学习和贯彻《规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第四篇: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中国公证协会 公协函字(2012)第037号
关于征求《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证协会:
《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已经我会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根据审议意见,我会业务规则委员会对该稿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指导意见》及说明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并于7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至协会法律事务部。协会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一区17号楼B座16层 邮
编:100078 电
话:010-58075666转8037、8038 联系人:赵铭宇 解庆利 传
真:010-58075108 E-mail:gongzhengxiehui@sina.com 此页无正文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报:赵大程副部长,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法制司 送: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公证管理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公证管理处
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第一条 为规范公证机构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事项,增强公证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派员亲临送达现场,以制作笔录等方式提取、固定相关证据,证明当事人(送达人)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数据电文传送等方式送达文书的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当事人申请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应当提交与保全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证明材料。
第四条 公证机构对当事人拟送达的文书内容应当进行形式审查。拟送达的文书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含有侮辱性语言、或者显然违背常理的内容、或者当事人无法予以合理解释的内容的,公证机构应当拒绝受理。
当事人所送达的文书涉及房屋拆迁、行政决定、诉讼文书的,公证机构应当对当事人送达文书的权限、送达的程序和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审查,但不对送达文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
第五条 保全送达文书证据的公证申请可以由当事人住所地公证机构受理,也可以由送达目的地公证机构受理。第六条 公证机构派员外出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应当由二人共同办理,其中一人应当是承办公证员,另一人可以是公证员助理。
公证人员在送达现场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时,为便于提取、固定证据,可以不表明公证人员身份。
第七条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除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向当事人进行告知外,还应当重点告知下列内容 :
(一)公证机构仅保全当事人送达文书的行为和过程,不代理当事人送达文书。如果因为送达时间、送达地点或者送达人、受送达人发生错误,导致送达行为没有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效力,其后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二)公证机构仅是对当事人送达文书的行为和过程的真实性做出证明,不对被送达文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证明;
(三)公证机构不对受送达人是否接收所送达的文书作出任何承诺或者担保,也不对送达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中止诉讼时效)作出任何承诺或者担保;
(四)公证机构不对受送达人的身份、权限的真实性作出证明,但受送达人接受公证人员核实其身份的除外;
(五)在当事人派员上门送达过程中,公证机构不在送达现场对送达人如何送达提供建议,也不会要求受送达人签收。当事人或其指派的人员原则上应当自行要求受送达人当场签收。如果因为受送达人拒绝接受,或者因为受送达人不在送达现场,当事人采用留臵方式送达,或送给其他人员转交,其送达行为未必能够达到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
(六)在办理保全邮寄送达、数据电文送达公证中,公证机构通常仅保全当事人的送达行为和过程,不对接收人是否收到了送达文书作出证明,但当事人可以一并申请对显示邮寄到达的网页或手机短信办理保全证据公证;
(七)公证人员有权拒绝前往其人身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的场所办理保全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而且在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的过程中如果认为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有权中止继续办理保全证据公证。
第八条 公证机构在审查公证事项时,应当询问当事人并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除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应当载明的内容外,还应当重点载明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申请公证的目的或者用途;
(二)当事人与申请保全送达文书之间的利害关系;
(三)拟送达文书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四)送达的方式(派员登门送达、邮寄送达,或者数据电文传送);
(五)当事人或其指派的送达人是否知道接收人的确切地址;
(六)当事人或其指派的送达人是否能够准确地辨认接收人;
(七)当事人或其指派的送达人是否能够要求接收人出示身份证件配合公证员进行身份审查。
第九条 公证人员在送达现场无法制作现场记录的,应当在离开送达现场后及时制作工作记录。工作记录(或者现场记录,下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制作工作记录的时间、地点;
(二)当事人或其指派的送达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务;
(三)受送达人的名称(或姓名)、性别、职务、外貌特征等;
(四)送达文书的名称和份数;
(五)送达的时间、地点;
(六)送达的方式;
(七)对送达现场情形的客观记录;
(八)送达现场所收集的票据、照片等其他证据的情况。第十条 当事人派员登门送达,公证人员在制作工作记录时应当注意记录用语要准确、客观,避免出现无依据的主观判断用语:
(一)对时间、地点、人名、文件名称的记载应当准确无误。对地点的记载可以描述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建筑物内部房间的具体位臵;
(二)对受送达人的记载应当客观。特别是送达人未要求受送达人出示身份证件配合公证员核实其身份的,公证证词中对受送达人的描述不应当依据推理得出确切结论,而应该如实记载接收人的性别、关键或显著的体貌、衣着特征,或记载送达人指认接收人身份的事实,或记载接收人所告知的自身身份的事实;
(三)对送达结果的记载应当详细。对诸如 “受送达人签收”、“受送达人接收但表示拒绝在回执上签字”、“受送达人拒收且送达人没有留下文书”、“受送达人拒收但送达人把文书留下”、“受送达人拒收并将送达人留下的文书扔出”、“张贴在门口”、“从门缝处塞进”等各种情形应当详细记载。现场记录制作完毕后,应当由亲临现场参与送达的当事人或其指派的送达人员以及亲临现场的全体公证人员签字。第十一条 当事人使用邮寄方式送达的,公证人员应当建议当事人使用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的邮寄,避免在无经营寄送函件业务资质的快递企业邮寄,并建议当事人向邮局索要到达回执,或对显示邮寄到达信息的网页或手机通知短信办理保全证据。
第十二条 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传送方式送达的,一般应采用邮政、电信部门或公证机构的网络和设备,公证人员可以以录像方式保全传输过程,并应当将数据电文的纸质载体归档保存。
第十三条 公证员在送达前应当认真核实拟送达给接收人的文书与当事人提交给公证处存档的拟送达文书的内容是否一致。送达给受送达人的文书原则上应当为原件。公证处保存的文书如为复印件,应由申请人签字确认并注明时间。第十四条 公证人员在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中,除了应当搜集和保管签收的回执、邮寄的回执等证据外,还可以酌情收集诸如送达时的邮资单据、乘车车票、停车收据等旁证,并可以采用在送达地点门口外或送达现场拍照、在送达现场录音等方式提取证据。
第十五条 本指导意见由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关于《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的说明
中国公证协会业务规则委员会根据2012年工作计划安排及公证实务的需要,起草了《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指导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就起草《指导意见》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指导意见》的必要性和征求意见稿的形成 协会常务理事会制定及修订《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以来,该指导意见对规范公证行业办理保全证据公证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近年来对保全证据公证的需求不断增多,因该指导意见中的许多规定相对较为原则,已不能满足公证机构的办证需要。因此,有必要将该指导意见中的单一办证条文细化、充实为单项行业规范。业务规则委员会已制定了《办理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并经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后施行,现根据保全证据公证的实务需要起草了《指导意见》,经常务理事会第一次审议修改后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第四条“公证机构在保全送达证据公证中的审查责任”。
第四条规定“公证机构对当事人拟送达的文书内容应当进行形式审查。拟送达的文书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含有侮辱性语言、或者显然违背常理的内容,或者当事人无法予以合理解释的内容的,公证机构应当拒绝受理。当事人所送达的文书涉及房屋拆迁、行政决定、诉讼文书的,公证机构应当对当事人送达文书的权限、送达的程序和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审查,但不对送达文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设立此条款的目的有二个:一是明确公证机构在保全送达证据公证中对当事人所送达文书的内容仅承担形式审查的责任;二是公证机构对涉及行政文书、诉讼文书的送达要审查当事人在送达程序上是否合法。关于第四条的内容,业务规则委员会还有二点说明:一是关于公证机构保全送达文书证据的范围,业务规则委员会认为送达的文书应当仅限于民商事文书和可能涉及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行政文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第62条和第64条对公证证据作出相应规定),不包括刑事文书和不可能涉及到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行政文书。二是公证机构的审查责任不同于公证机构的证明责任。在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中,公证机构证明的是送达的行为和过程,不对所送达文书的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证明,故对所送达文书的内容仅进行形式审查即可。
(二)关于第五条“保全送达文书公证的受理”。第五条规定“保全送达文书证据的公证申请可以由当事人住所地公证机构受理,也可以由送达目的地公证机构受理。”设立此款规定的目的是把《公证程序规则》第十四条规定的“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进一步具体化。
(三)关于第六条“承办主体”的规定。
公证机构指派两人外出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时,这两个人都必须是公证员,还是可以一人是公证员,另一人是公证员助理,对此公证业内本无争议,但在实践中却屡次受到投诉人以“公证机构没有指派两名公证员办理公证”为由申请撤销公证书,因此,特制定本条规定。此外,对于公证人员在办理保全证据中是否必须亮明公证员身份,实践中争论颇多。业务规则委员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的规定,设立本条第二款“公证人员在送达现场办理保全送达文书证据公证时,为便于提取、固定证据,可以不表明公证人员身份。”
(四)关于公证人员在制作现场记录(工作记录,下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因为在保全送达文书公证中,现场记录是公证机构提取固定证据最重要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因此,现场记录的措辞是否准确、客观至关重要。实务中发生的一些投诉也主要是现场记录记载不当,因此,第十条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特别强调“对受送达人的记载应当客观。特别是送达人未要求受送达人出示身份证件配合公证员核实其身份的,公证证词中对受送达人的描述不应当依据推理得出确切结论,而应该如实记载接收人的性别、关键或显著的体貌、衣着特征,或记载送达人指认接收人身份的事实,或记载接收人所告知的自身身份的事实。”例如,不能描述为“送给XXX(受送达人姓名)”,而应当描述为“将《XXXX通知》交给一位身高约X.X米,上身穿XX色西装,下身穿XX色裤子,带黑框眼镜,自称为是XXX(送达人称其为XXX)的中年男士”。
(六)关于邮寄送达。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条款,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使用邮寄方式送达的,公证人员应当建议当事人使用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的邮寄,避免在无经营寄送函件业务资质的快递企业邮寄”。
(五)其他证据的收集。
在办理保全送达文书公证中,公证员提取、固定证据的方法单一,常常仅有一个现场记录,导致利害关系人对证据的真实性产生疑义。因此,尽量搜集一些能够证明公证员抵达送达现场的旁证对提高公证书的证据效力非常有意义,因此,第十四条作了专门规定。
中国公证协会业务规则委员会 2012年6月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
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来源:作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保障和便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4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使各级法院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司法解释,经与国家邮政局协商,现将执行《规定》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规定》的内容与省级邮政管理机关共同制定执行细则。在本《规定》实施前已经开展“法院专递”业务的,应当检查和修改相关制度中的内容,保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的贯彻实施。
二、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内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各省邮政管理机关协商决定“法院专递”的资费标准。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同城与异地、城市与乡村等综合因素,切实考虑农村和城市中特困群体的实际困难,合理确定“法院专递”的资费标准。
三、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内法院的办公经费状况确定“法院专递”费用的负担方式。办公经费确实无力负担的,可以依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由当事人负担,但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二款具备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例外。
四、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统一的“法院专递业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本院“法院专递”的收发业务。
五、邮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送达民事诉讼文书过程中遇到受送达人拒绝接收,并请求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予以协助的,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应当给予协助。
六、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紧培训立案和民事审判业务部门的法官,力求准确。全面地掌握《规定》的内容,为2005年1月1日《规定》的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七、在学习和贯彻《规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
附:《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文书样式
200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