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八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八条
1、要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行。
2、要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不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与邪教活动。
3、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要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不向学生推销商品,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5、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赌博,不酗酒,言行不违反社会公德。
6、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
7、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坚持进行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8、要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的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要¨规定
一、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二、要依法执教,遵纪守法;
三、要廉洁自律,为人师表;
四、要爱岗敬业,恪守职责;
五、要关爱学生,面向全体;
六、要严谨治学,认真施教;
七、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八、要衣着整洁,举止端庄;
九、要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十、要遵守公德,作风正派。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禁”规定
一、禁止讽刺、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禁止以学生考试成绩排列名次、安排座次:
三、禁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言行;
四、禁止向学生乱收费、乱发资料和乱推销商品;
五、禁止随意停课、无教学计划和无教案上课;
六、禁止校内有偿补课、有偿辅导和校外有偿家教;
七、禁止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
八、禁止上课接传呼、打手机和接待来客;
九、禁止赌博、酗酒、言语行为失礼失态;
十、禁止衣着不整、留怪异发型和浓妆艳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五措施
一、建立教师师德档案
《教师师德档集》主要分三部分:师德优良表现及表彰情况;师德问题来信来访情况记录;师德违纪表现及处理结果等。档案将跟随教师从任教开始直到退休.
《教师师德档案》将作为教师个人档案一部分,与继续教育档案合并管理。
《运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年度考核(评)情况登记表》(见附件样表)是《教师师德档案》的重要材料,每人每年一份,年终由教师本人和学校主要领导认真如实填写有关情况,并及时存入《教师师德档案》中.
二、建立教师师德监督网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全市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要设立师德信箱,公开师德监督电话,聘请师德监督员,公布教师师德规范,定期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
三、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在每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培训学习考核合格记1学分,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考核合格记1学分,共记继续教育学分2学分。凡达不到2学分的,应视为未完成本年度继续教育任务,教师当年不得晋级、晋职、评模表彰。
四、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每年年终,学校要将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考评结果和情况,在校务公开栏或政务公开栏公布、通报,将师德建设和师德现实表现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与年度奖惩挂钩,与教师职称评聘、晋级晋职和评模表彰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五、严明纪律,严格处罚
各市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自觉审视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行为,认真进行自查自
纠,真正做到“正容、正行、正心”。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十要”、“十禁”规定》的教师,情节较轻者,由学校提出批评,并责令教师本人作出书面检查,在全校予以通报;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者,扣除本人当年的奖金或高职低聘,当年不得评先进,两年之内不得晋升专业职务;情节严重、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经批评教育,没有明显改进者,取消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八不准”
一、不准违反教学常规,敷衍塞责、误人子弟;
二、不准歧视、侮辱、体罚学生和训斥、羞辱学生家长;
三、不准涉足“黄、赌、毒”、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四、不准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及擅自离岗;
五、不准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教辅用具或其它商品;
六、不准乱收费、乱办班及搞有偿家教;
七、不准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
八、不准在上班时间打扑克、搓麻将及利用电脑聊天、玩游戏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第二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规范》提出的要求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的包括哪些主要主要
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了“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教师法》在教师义务有关条款中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责和义务的应有之义。对此,世界各国也有类似规定。但“保护学生安全”也并不意味着教师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具体界定。
《规范》中的禁行性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性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五、在贯彻落实《规范》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规范》要认真,须具体。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各地要根据《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出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贯彻意见。
四要强调自律。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三篇: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帮助我们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贯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于2008年修订,9月1日颁布实施。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内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解读新《规范》的闪光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又对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订。
1.新《规范》从原来的8条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首次写进《规范》,充分表明“责任”与“爱”仍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和核心。“其实老师一直都在保护学生的安全,老师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和成年人的观点引导着学生少走弯路,保护着学生少受害。“5·12”地震中,那么多老师舍生忘死保护学生,就是证明。”这次把‘保护学生安全’写入师德规范体现了教育部门对生命的尊重。”
2.新《规范》首次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项内容是针对当前一些学校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的现象而提出的要求,将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全面育人的目标。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自觉规范,更有待于国家、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协同努力,转变
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
4.新规范首次增加了“有偿家教、终身学习等”。老师传授学生知识,这是老师的职责,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这是当老师的荣誉。如果动不动就谈钱,这既有损老师的形象,又伤害了纯洁的师生关系。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队伍中有个别老师以家教为幌子为个人谋利,增加学生负担,破坏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
(三)理解《规范》的核心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行为准则,是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善的,希望我们共同遵守、严格遵守。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做人和师德素质的内在要求很高。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需是“终身学习”的“学者”。这也是对教师职业本身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没有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
“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第四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日前,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修订《规范》意义何在?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为此,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了政策解读。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规范》提出的要求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的包括哪些主要主要
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了“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教师法》在教师义务有关条款中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责和义务的应有之义。对此,世界各国也有类似规定。但“保护学生安全”也并不意味着教师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具体界定。
《规范》中的禁行性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性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五、在贯彻落实《规范》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规范》要认真,须具体。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各地要根据《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出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贯彻意见。
四要强调自律。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五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2008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全市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我们利用备课班组织大家学习新修订的《规范》。下面我想就新《规范》的学习作一个解读。
一、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9月1日的“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表示,在当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三、新《规范》解读
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